基础写作考试复习
《基础写作》汉语言专科历届期末考试题目与答案全集

《基础写作》汉语言专科历届期末考试题目与答案全集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文学作品的体裁?()A. 小说B. 散文C. 诗歌D. 报告文学答案:D2.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记叙文的写作方法?()A. 描写B. 抒情C. 议论D. 说明答案:D3.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文章的结构层次?()A. 开头B. 结尾C. 过渡D. 全部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是写作的基本要求?()A. 内容健康B. 思想性C. 艺术性D. 真实性答案:ABCD2. 下列哪些是散文的特点?()A. 取材广泛B. 形式自由C. 诗意浓郁D. 情节紧张答案:ABC三、判断题1. 报告文学是一种以报告事实为主的文学体裁。
()答案:√2. 写作过程中,先确定主题,再选择材料,最后进行构思。
()答案:√四、简答题1. 请简述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照应四部分的作用。
答案:开头部分主要是引起读者的兴趣,明确文章的主题;结尾部分则是总结全文,强化主题,给读者留下思考;过渡部分起到连接开头和结尾的作用,使文章连贯;照应部分则是文章中前后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2. 请简述记叙文的写作方法。
答案:记叙文的写作方法主要包括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
描写是通过形象的语言描绘人物、景物、事件等,使文章生动形象;抒情是通过表达作者的情感,使文章具有感染力;议论是通过阐述观点,使文章具有说服力;说明则是通过解释、阐述,使文章内容清晰。
五、论述题1. 请结合实例,谈谈如何进行文章的构思。
答案:(此处需结合具体实例进行论述)2. 请谈谈你对散文特点的理解。
答案:(此处需结合具体实例进行论述)六、作文题1. 以“家乡的变化”为主题,写一篇散文。
答案:(此处为范文,需根据实际要求进行修改)家乡的变化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离开家乡已有多年,近日重回故土,不禁为家乡的巨变而感叹。
家乡位于我国南方一个美丽的山城,过去山清水秀,鸟语花香。
然而,岁月的脚步总是悄然而至,带来了欢乐,也带来了哀愁。
基础写作复习资料【考试必过】

一、消息的含义❖消息,又叫新闻。
❖国外最早的新闻是15世纪,意大利威尼斯、热那亚等地手抄小报。
❖1566年街头小报《威尼斯新闻》正式诞生。
❖世界第一份近代报纸是德国《报道与新闻报》,1609年正式出版。
❖世界第一家通讯社是哈瓦斯通讯社(法新社前身),成立于1835年。
❖3、现代(1)新鲜事儿(2)新闻体裁(3)新闻报道❖(二)定义❖1、国内通用的新闻定义:“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反映新近发生的、重要的、有意义的、能引起广泛兴趣的事实,具有迅速、明了、简洁的特点,是一种最有效的宣传形式。
”❖3、新闻广义:指广播、电视、报纸中常见的各种新闻报道体裁,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
❖狭义:专指消息,就是报纸上那些用黑体字的“本报讯”、“新华社某地某月某日电”,广播电台以“本台消息”开头的那些文稿。
它是用概括叙述的方式,以简洁的语言,对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报道价值的事实作迅速及时的报道。
它是广播、电视、报纸最常用、最主要的一种新闻体裁。
二、消息的作用❖1、消息是报纸的第一文体。
是报纸的主角,是“立报之本”。
❖2、消息的写作技能是新闻工作者的“看家本领。
”❖3、写好消息是提高报纸质量的一个着力点。
❖三、消息的特点(一)内容新鲜——新——新闻的内在特质(二)迅速及时——快——新闻生存的外部条件(三)事实真实——真——新闻的生命(四)篇幅短小——短——新闻的外形特征❖消息在新闻体裁中是篇幅最短的一种文体。
(五)用事实说话——实——新闻写作的基本❖作者不直接发表意见,表明观点,而是通过事实的选择和阐述本身表露出来。
只是客观地、忠实地叙述作者所见所闻的事实。
❖1953年3月12日,吴冷西在新华社一次会议上的总结报告,对新闻写作提出八条要求,第一条就是“用事实说话。
”(六)生动活泼——活四、消息的种类❖从写作和报道角度划分,消息分为:动态消息、综合消息、经验消息、评述消息、深度报道。
❖(一) 动态消息含义:指能够迅速及时地反映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和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事物、新情况、新动向的新闻报道。
大专基础写作期末考试试题

大专基础写作期末考试试题### 大专基础写作期末考试试题一、选择题1. 写作中,以下哪项不是文章结构的组成部分?- A. 引言- B. 正文- C. 结尾- D. 图表2. 文章的开头部分应该:- A. 直接陈述观点- B. 引入主题,激发读者兴趣- C. 列举数据- D. 详细描述背景3. 在写作中,"论点"是指:- A. 文章的标题- B. 文章的中心思想- C. 文章的结尾- D. 文章的引言二、填空题1. 文章的______是文章的灵魂,它决定了文章的写作方向和内容。
2. 写作时,应该避免使用______语言,使文章更加通俗易懂。
3. 写作过程中,要注意文章的______,使文章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三、简答题1. 请简述文章写作中常见的三种结构类型,并说明它们各自的优缺点。
2. 论述在写作中如何有效地使用证据来支持你的观点。
四、论述题1. 请以“网络时代下的个人隐私保护”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要求有明确的论点、论据和结论。
五、写作实践1. 根据以下提示,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 - 提示: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技术已经渗透到教育的各个领域。
请从数字化技术对教育方式、学习资源、学生学习体验等方面进行论述,并提出你的观点。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D2. B3. B二、填空题1. 论点2. 晦涩3. 逻辑性三、简答题1. 文章写作中常见的三种结构类型包括:线性结构、并列结构和递进结构。
线性结构是指文章按照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展开,优点是条理清晰,容易理解;缺点是可能显得单调。
并列结构是指文章中各个部分并列存在,没有明显的先后顺序,优点是内容丰富,信息量大;缺点是可能缺乏内在联系。
递进结构是指文章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逐步深入,优点是能够引导读者深入思考,缺点是可能对读者的理解能力要求较高。
2. 在写作中,要有效地使用证据支持观点,首先要确保证据的可靠性和相关性。
大学基础写作考试复习内容

大学基础写作考试复习内容一、写作的本质1.1写作的定义:广义写作是一般文章的基本写作。
侠义写作通常指作家的写作,即文学创作。
一、特性:1.人文性(1.写作本质上是人的精神文化行为。
2.无论何种写作类型都是人文性创作。
3.写作的目的既是“为己”,也是“为人”。
)2.综合性3.个体性4.创造性5.实践性规律:从社会生活的角度来看,它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前期写作”、“显性写作”和“后期写作”。
功能:1.从个体生命文化的角度来看,写作可以超越个体生命的局限,实现生命的延续和精神的传播。
2.从个体学习和发展的角度来看,锻炼可以有效增强记忆,深化思维,促进成年人的精神成长。
1.2写作的源泉:1.缘情而作。
从某种意义上说,情和欲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动因,也是写作活动发生的首要原因,人们使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抒发聚积于内心的激情和愿望。
2.因事而作。
3.受命而作。
与本质1.3写作主体:从行为过程的角度来看,写作主体只存在于写作活动中,具有现实意义。
“作者”与“写作主体”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不是一个等价的概念。
与受体写作成品的阅读者,即具有对文章进行破译、解读或再创造能力的人。
二、写作的主体素养2.1写作学科的素质与培养(1)加强思想修养;(2)积累生活经验;(3)扩大知识面;(4)学习语言;(5)磨练你的写作技巧。
有了这些基本的成就,提高你的写作能力是非常有益的。
写作包括:写作活动由主体(写作者)、客体(写作对象)、受体(诉诸对象)、载体(写作活动的物化形式)四个部分组成。
2.2写作主体能力:在写作活动的整个过程中,无论在哪个环节,写作主体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发挥主导作用。
虽然在一些写作行为中,写作主体的主动性似乎并不明显,但实际上,它仍然取决于写作主体将外在意志转化为内在意志,也就是说,人们经常说“消化”为“自己”的东西,最终更好地完成写作任务。
写作客体的含义:广义:写作主体所面对的世界(或对象)可以统称为写作客体。
基础写作考试题及答案

基础写作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拼写正确的一项是:A. 涣然冰释B. 焕然一新C. 焕然冰释D. 涣然一新答案:B2. 以下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问我:“你今天去不去图书馆?”B. 他问我,你今天去不去图书馆?C. 他问我:“你今天去不去图书馆”?D. 他问我,你今天去不去图书馆。
答案:A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B. 他虽然年轻,但是工作经验丰富。
C. 为了避免不再发生类似事故,公司加强了安全教育。
D. 他因为努力学习,所以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答案:B4. 以下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像一只勤劳的蜜蜂,不停地在花丛中穿梭。
B. 他工作非常勤奋。
C. 他的性格像春天一样温暖。
D. 他总是乐于助人。
答案:A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来了,花儿开了,草儿绿了,鸟儿叫了。
B. 他喜欢游泳、跑步和骑自行车。
C. 他是一个勤奋、聪明、善良的人。
D. 他总是第一个到,最后一个走。
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5分)1. 请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使句子通顺、意义完整。
春天到了,公园里的花儿竞相开放,_________,美不胜收。
答案:五彩缤纷2. 请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使句子通顺、意义完整。
他_________地走进教室,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
答案:昂首阔步3. 请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使句子通顺、意义完整。
这篇文章的论点_________,论据充分,令人信服。
答案:明确4. 请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使句子通顺、意义完整。
他_________地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赢得了大家的尊敬。
答案:坚韧不拔5. 请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使句子通顺、意义完整。
这本书的情节_________,引人入胜,让人爱不释手。
答案:跌宕起伏三、阅读理解题(每题5分,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中央电大汉语言专科《基础写作》期末考试题库

中央电大汉语言专科《基础写作》期末考试名词解释题库一、名词解释I每小题3分,共12分)1.耽思所谓“耽思”,主要是在主体对内部世界的自我展示、审度、调整、反思过程中,将“瞻物”过程中出现的某种朦胧的、不清晰的、不具体的体验或思想,提炼成清晰、具体而富于创造性的文本思想。
2.言之有序所谓“言之有序”,就是要求文本的结构安排能够符合语言表达的线性特征所体现的本质要求,是文本思想内容的表现过程具有严密而又灵活的线性表达秩序,其目的在于使阅读者能够循此而实现与作者的精神交流。
3.表达方式所谓表达方式,是由写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本的表现内容所要求的语言运用的具体手段和方法。
一般认为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五种。
4.诗歌所谓“诗歌”,是一种重要的审美性文体,它运用精练和富有音乐性的语言,通过描写丰富的想象和优美的意境,来抒发作者对生活的感受、理想和愿望。
1.瞻物所谓“瞻物”,主要是积累材料。
它包括直接经验材料的积累和间接经验材料的积累。
任何写作活动总是起始于广泛的原始材料的积累,所以在这个阶段,起主导作用的文本构成因素是对材料的收集、整理和思考。
2.言之有物所谓“言之有物”,就是要求写作成果含有丰富而具体的思想内容,能够反映出写作者对自然界、人类社会或人自身的某种独特体验或认识。
3.文有大法,无定法所谓有大法,指的是人们通过写作而能够实现彼此精神交流的那些通用性因素和手段;无定法,则是指在遵循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写作者应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以及自身的个性特征而灵活运用。
4.小说作为一种重要的审美性文体,小说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讲述完整的故事情节,描绘具体的环境,塑造人物形象来反映作者对社会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受。
1.考辞所谓“考辞”,包括按照层次构思布局和依据内容提炼语言两层意思。
作为文本最终完成的形式化的阶段,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文本构成因素是作为内隐形式的文本结构和作为外显形式的文本语言。
现代写作教程—基础写作期末考试复习

1.聚焦:是确立文章焦点的一种写作技法。
它是由陆机的“扶质立干”发展而来的。
聚焦的方式:人物聚焦,细节聚焦,场面聚焦2. 立骨:是确立文章骨架的一种写作技法。
是用一个字,一句话或一段话作为文章的中心。
如果视聚焦为“形象的立骨”,那么,立骨就可以看做“抽象的聚焦”。
立骨的方式:一字立骨,一句立骨,一段立骨3. 悬念:作为写作技法,它是指作者精心设置疑窦和矛盾,以激活读者阅读兴趣的艺术手段。
中国传统叙事学称之为“扣子”、“关子”。
设悬的方式:守密式、透露式从“设悬”到“解悬”,要有一个迂回、曲折的发展过程,而最佳选择是运用中国优秀的传统叙事技法----那辗。
4. 那辗:作为写作技法,金圣叹认为,那辗是搓那和辗开。
搓那就是在引出描述的主要对象和问题之后,不立即道明,而是左盘右旋,延缓事情的发展;辗开,就是在写到快要接近矛盾的解决时,又故意停顿下来,再远远地宕开去。
三种方式:①多重铺垫,曲径通幽(这种方式是先有一个预定目标,但不直接去接触它,而是采取陪衬、渲染、烘托等手法,为逐渐接近目标创造条件。
)②抑扬结合,欲擒故纵(这种方式是在确定了预定的目标之后,从反面落笔,让有关的情事,朝相反的方向发展,到一定的程度,经过转折,再达到预定的目标。
)③明断暗续,另辟蹊径(这种方式是指在描述过程中,将正在发展而尚无结果的情事暂时切断,而插入另一番情事,待这番情事完结或有眉目时,再接着原来的情事往下写。
5. 运用巧合应掌握的原则:巧合要合理、巧合要新奇6. 意识流:是从西方意识流小说中引入的,长于表现人物的多层面意识活动的一种写作技法。
它包括内心独白、自由联想、时空交错等。
内心独白:是意识流小说中主要的叙述方法,也是表现人物意识活动时使用频率最高的技法。
《基础写作》考试必备必考考点

《基础写作》考试必备必考考点1、写作的四要素:主体(作者)、客体(内容)、载体(工具)、受体(读者)。
2、从社会功能和个人发展来看写作有以下作用:写作时记载和传播信息的重要工具;写作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写作是人生事业的组成部分;写作可以开发人的智能。
3、提高写作能力的基本途径:加强主体修养(审美、人格、知识);扩大阅读范围;热情深入生活;坚持勤写多练。
4、观察类别:科学观察(科学论文、说明文,客观),艺术观察(超越事物实用价值,主观)。
5、想象的种类:按目的:有意想象、无意想象(做梦)。
按内容:创造想象(有种特殊类型:幻想)、再造想象6、想象与联想的区别与联系:联系:联想是想象的基础,是想象的开端。
想象是在联想基础上的再创造。
区别:联想是根据事物互相联系这一客观规律,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7、相似联想:两种事物在性质或特征上有某种相似或相近,人们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
相似联想是比喻、象征的心理基础。
8、描写的类别:(1)、按描写对象: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2)、按描写详略:分为工笔和白描(3)、按描写有无感情色彩:分为主观描写和客观描写(4)、按描写对象的状态:分为动态描写,静态描写9、选材的原则:要选择最能表现主题的材料;要选择真实可靠的材料;要选择典型的材料;要选择新颖、生动的材料;要选择自己最熟悉的材料。
10、五种表达方式:(1)、叙述:就是把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和空间的转换表述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
它是一种最基本的、最主要的表达方式,不管是哪类文章的写作都离不开叙述(2)、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的形态、特征作具体的、生动的描摹和刻画,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获得真切、具体的感受和印象。
(3)、抒情:指作者或文章作品中人物主观感情的表现和抒发,抒情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写作考试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20分)
写作含义
❖写作,是一种思维的物化过程。
形式上看,写作是人们运用语言符号记写思维成果的行为活动;本质上说,写作不仅是个人情感的宣泄和抒发,而且也是为交流思想、传播信息进行精神生产的创造性劳动过程。
观察的含义:
❖观察是写作主体凭借自己的眼睛、耳朵和其他身体感官对客观事物进行有计划的、目的性很强的自觉认知过程,它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因而又被称为“思维的知觉”。
进程观察(动态观察)
所谓进程观察,对事物的变化进程进行跟踪观察,它强调的是事物的连续性和递程性。
何为感觉
•感觉,是指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有一些感觉是在外界信息刺激下临时的本能的反应。
想象的含义
想象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活动,它是人对自己头脑中已有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是自始自终不舍弃具体的感性形象的一种思维形式。
它以表象为工具,通过联想、再现、想象来组成形象画面的思维活动。
它是文艺创作主要使用的思维形式。
灵感思维
是指人们在科学或文艺创作中,突然出现的、瞬间即逝的顿悟、理解、豁然开朗的一种思维形式。
高调叙述
指作者关注或关怀他所叙述的人和事,对他所叙述的人的遭遇做出情感和情绪上的反应。
写作受体
指写作成品的阅读者,即具有对文章进行破译、解读或再创造能力的人。
心理描写
是对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活动和内心感受的描写。
它包括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下产生的看法、感触、联想、心态、幻觉、意识流等。
二、简答(18分)
感受与观察的异同
•感受与观察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观察侧重于客观方面,着眼于捕捉客体的具体形貌;感受侧重于主观方面,感受着眼于主体的情感活动。
•感受与观察又有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一面。
无论观察或感受,都需要作者具有开放的五官。
•感受往往需要以观察为前提,观察越广泛、越仔细,感受就越丰富、越深刻。
此外,感受与观察往往融合在一起,观察中有感受,感受中有观察。
想象的本质特征
想象是“旧材料的新综合”
想象可以创造,但不能无中生有。
想象是“旧材料的新综合”。
其源头是大脑储存的外界事物的表象,是思维对表象进行加工和改造,并且重新将它们组合成新的形象的过程。
想象中的形象不管新奇到什么程度,归根到底还是来自对客观现实的感知。
想象的原则
●反常合道。
想象要标新立异,贵在“反常”,即突破一般的常规,超乎人们的意料之
外。
但“反常”并不是“离谱”,而是合乎逻辑,令人信服的。
即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激发灵感思维的条件
第一,进行创新思考,激发灵感,需要给自己提出某个任务,或难以解决的课题。
第二,相关经验和知识积累越丰富,灵感产生的机遇就越大。
经常性的坚持写作,就会积累写作经验和知识,有助于培养灵感思维。
第三,要对问题作较长时间的反复思考,培养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才能把灵感逼出来。
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条件
(1)丰富的信息储存是进行创造性思维的首要条件。
(2)要克服思维定势。
(3)只有进入思维对问题的求解过程中才会出现创造性思维。
结构的要求:
(一)合理:要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
(二)合意:要为表现写作主题服务
(三)合体:要适应不同文体的特点
(四)要完整、均衡、严谨
(五)结构贵在曲折变化
三、分析题(22分)
想象中联想的规律
●所谓联想,是指感识或回忆某一事物连带起其他有关事物的心理过程。
(一)接近律:
●病——打针、吃药
●打雷——闪电、刮风、下雨
●家族——夫妻、父母、子女
(二)相似律:
A、形似猫——虎;猿——猩猩——各种猴子
B、神似吝啬:夏洛克——葛朗台
●拟人手法石头,柳枝,荷花,松、竹、梅
C、质同
●甜
●酸
●辣
●硬
●软
三)对比律
●真善美——假丑恶
●幸运——不幸
●高兴——悲伤
●花开——花落
●风平浪静——狂风巨浪
闻一多《死水》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绣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闻一多《死水》中联想规律的运用:
●联想一般有三种,相似、相近、相反。
《死水》第一节,死水,破铜烂铁,剩菜残羹,
联想在相同方向上运行,主要用了相似、相近的联想。
这样的联想,是丑的强化,已经是绝望了,还要让它更加丑恶、破铜烂铁,剩菜残羹,就更加令人恶心了。
●第二节中,不仅有相同方向的联想,还有相反方向的联想。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腐
朽的变成珍贵的,向相反方向联想,而从绿色到翡翠,又是相近的联想。
“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也是类似,从铁罐到桃花,是相反方向的联想,从铁锈之红到桃花的联想,又是相近的联想。
“油腻”变成“罗绮”,“霉菌”变成“云霞”,也是这样,双重联想,正反交织,既十分奇特,又十分畅通。
闻一多的《死水》,把对于整个中国现实的感受集中到“死水”这样一个意象上,以这个意象为核心,派生出一系列的意象来,这些意象,既有相近联想,又有相反联想。
从而构成互相排斥又互相牵制的艺术张力。
三、散文的特质
(一)自由文体
1、题材的自由
散文的题材表现领域具有无限的广阔性和可能性。
宇宙星辰、山川河流、花鸟鱼虫、人生百态都是可以表现的题材。
既可抒“大我之志”,也可抒“小我之情”。
作家们喜欢谈“身边琐事”,借助生活中普通平凡的事物,表现人生中的“大课题”。
2、写法灵活
写法灵活,说的是散文的写法没有太多的限制,随意自由、多种多样。
古人说:“文无定法”、“文无定形”,散文大概是最无定法、最无定形的文体了。
▪散文写法灵活体现在:
①散文的结构灵活多样。
记人叙事采用时间结构,写景状物采用空间结构,抒发情绪采用感情结构,论辩说理采用逻辑结构,内心思考采用联想结构,等等。
这些结构形式有的是单一使用,有的是几种混合使用,这就形成散文的篇章结构灵活多样。
②表现手法多种多样。
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等各种表达方式,象征、变形、审丑、意识流等现代表现手法,都可以灵活运用,可以以其中的任何一两种为主,也可以是几种方式方法综合使用。
如余光中的散文《逍遥游》就是一篇用意识流手法写成的优秀作品。
文中使用了想象、联想、幻觉等形式参与构思,手法上,大量运用内心独白、象征、暗示、重复、比喻等多种手法,文思活跃,文采生动,语言风格多种多样:
▪含蓄与率真,
▪严谨与潇洒,
▪朴素与瑰丽,
▪委婉与豪放,
▪简约与繁丰等。
▪是一篇比较独特的散文佳作。
四、作文(4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