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遥控发射与接收系统
红外遥控原理

红外遥控原理是一种常见的远程操作技术,它允许用户通过红外发射机(如遥控器)来控制电器,如电视机、机顶盒等。
这种技术最早是在20世纪20年代发明的,它使得人们可以在家里控制电器,而不必走到设备旁边来操作它们。
红外遥控原理就是利用红外线(Infrared,IR)来传输信号。
红外遥控系统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发射机、接收机和电路。
发射机可以是用于发射红外信号的遥控器,也可以是其他类似的设备,比如红外线手电筒等。
接收机是一种接收红外信号的电子器件,它的作用是接收发射机发出的红外信号,并将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最后,电路部分则用于处理电信号,以控制电器。
红外遥控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发射机发出一系列编码的红外信号,接收机接收这些信号并将其转换成电信号,然后电路部分对电信号进行处理,从而控制电器的运行。
红外遥控技术具有许多优点,比如遥控器的体积小,操作方便,而且数据传输速度快,能够精确地控制电器,而且能够抗干扰。
综上所述,红外遥控原理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远程操作技术,它使用户可以通过遥控器或其他类似设备发射红外信号,从而控制电器运行。
红外遥控技术具有许多优点,能够提高用户的操作便利性,是一种实用的远程控制技术。
红外遥控的介绍

4 红外遥控电路设计对红外遥控进行系统设计,必须先了解一些有关的原理和标准,如:红外通信基本原理,红外数据协会标准,红外线遥控原理等;还要对设计的有一个比较清楚的方案。
4.1 红外通信基本原理红外遥控是单工的红外通信方式,本设计的红外遥控采用以通信方式为基础的红外遥控,而且本设计也使用了红外通信技术,故着重分析红外通信的基本原理。
红外通信是利用红外技术实现两点间的近距离保密通信和信息转发。
它一般由红外发射和接收系统两部分组成。
发射系统对一个红外辐射源进行调制后发射红外信号,而接收系统用光学装置和红外探测器进行接收,就构成红外通信系统。
红外线是波长在750nm至1mm之间的电磁波,它的频率高于微波而低于可见光,是一种人眼看不到的光线。
红外通信一般采用红外波段内的近红外线,波长在0.75um至25um之间。
红外数据协会(IRDA)成立后,为了保证不同厂商的红外产品能够获得最佳的通信效果,红外通信协议将红外数据通信所采用的光波波长的范围限定在850至900nm之内。
红外通信的基本原理是发送端将基带二进制信号调制为一系列的脉冲串信号(载波信号),通过红外发射管发射红外信号。
常用的有通过脉冲宽度来实现信号调制的脉宽调制(PWM)和通过脉冲串之间的时间间隔来实现信号调制的脉时调制(PPM)两种方法。
脉时调制(PPM)是红外数据协会(IRDA)和国际电子电工委员会(IEEE)都推荐的调制方式,本设计采用脉时调制方法,即用两个脉冲串之间的时间间隔来表示二进制信息,数据比特的传送仿照不带奇偶校验的RS232通信,首先产生一个同步头,然后接着8位数据比特,如图2-1所示。
载波信号的频率ƒ=38kHz,载波周期T=26.32us载波信号的频率ƒ=38kHz ,载波周期T=26.32us ,本设计使用单片机软件产生载波,取T=26us ,脉冲宽度t1=10T=260us ,二进制数0的脉冲串周期t2=500us ,二进制数1的脉冲串周期t3=1000us 。
红外遥控器的基本原理

红外遥控器的基本原理•红外线的特点人的眼睛能看到的可见光,若按波长排列,依次(从长到短)为红、橙、黄、绿、青、蓝、紫,红光的波长范围为0.62μm~0.7μm,比红光波长还长的光叫红外线。
红外线遥控器就是利用波长0.76μm~1.5μm 之间的近红外线来传送控制信号的。
红外线的特点是不干扰其他电器设备工作,也不会影响周边环境。
电路调试简单,若对发射信号进行编码,可实现多路红外遥控功能。
红外线发射和接收人们见到的红外遥控系统分为发射和接收两部分。
发射部分的发射元件为红外发光二极管,它发出的是红外线而不是可见光。
常用的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出的红外线波长为 940nm 左右,外形与普通φ5mm 发光二极管相同,只是颜色不同。
一般有透明、黑色和深蓝等三种。
判断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好坏与判断普通二极管一样的方法。
单只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发射功率约100mW。
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需用专用仪器测定,而业余条件下,只能凭经验用拉距法进行粗略判定。
接收电路的红外接收管是一种光敏二极管,使用时要给红外接收二极管加反向偏压,它才能正常工作而获得高的灵敏度。
红外接收二极管一般有圆形和方形两种。
由于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发射功率较小,红外接收二极管收到的信号较弱,所以接收端就要增加高增益放大电路。
然而现在不论是业余制作或正式的产品,大都采用成品的一体化接收头。
红外线一体化接收头是集红外接收、放大、滤波和比较器输出等的模块,性能稳定、可靠。
所以,有了一体化接收头,人们不再制作接收放大电路,这样红外接收电路不仅简单而且可靠性大大提高。
红外遥控器的协议•鉴于家用电器的品种多样化和用户的使用特点,生产厂家对红外遥控器进行了严格的规范编码,这些编码各不相同,从而形成不同的编码方式,统一称为红外遥控器编码传输协议。
了解这些编码协议的原理,不仅对学习和应用红外遥控器是必备的知识,同时也对学习射频(一般大于300MHz)无线遥控器的工作原理有很大的帮助。
nec红外遥控工作原理

nec红外遥控工作原理
NEC红外遥控工作原理涉及到红外线发射和接收技术。
NEC红外
遥控系统通常由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两部分组成。
首先,让我们来看红外发射器的工作原理。
红外发射器通常由
红外发光二极管构成,当电流通过发光二极管时,它会发射红外光。
这些红外光的波长通常在红外光谱范围内,即人眼无法看到的范围内。
这些发射的红外光被编码成特定的模式,用以表示特定的指令
或数据。
其次,让我们来看红外接收器的工作原理。
红外接收器通常由
红外接收二极管和解码器构成。
当红外光线被发射器发射并照射到
接收器上时,红外接收二极管会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传输给
解码器进行解码。
解码器会将接收到的信号解析成特定的指令或数据,然后将其传输给相应的设备,比如电视、空调等。
NEC红外遥控系统的工作原理基于红外线的发射和接收,通过
编码和解码红外信号来实现遥控设备的控制。
发射器发射特定编码
的红外光信号,接收器接收并解码该信号,然后执行相应的操作。
这种工作原理使得红外遥控成为一种简单而有效的遥控方式,被广
泛应用于家电、办公设备等领域。
总的来说,NEC红外遥控工作原理涉及到红外发射和接收技术,通过编码和解码红外信号来实现设备的遥控操作。
这种技术简单、
成本低廉,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遥控设备中。
红外发射与接收测试报告

红外发射与接收测试报告LLZ一、红外线原理红外线遥控器在家用电器和工业控制系统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了解他们的工作原理和性能、进一步自制红外遥控系统,也并非难事。
1.红外线的特点人的眼睛能看到的可见光,若按波长排列,依次(从长到短)为红、橙、黄、绿、青、蓝、紫,如图1所示。
由图可见,红光的波长范围为0.62μm~0.76μm,比红光波长还长的光叫红外线。
红外线遥控器就是利用波长0.76μm~1.5μm之间的近红外线来传送控制信号的。
红外线的特点是不干扰其他电器设备工作,也不会影响周边环境。
电路调试简单,若对发射信号进行编码,可实现多路红外遥控功能。
2.红外线发射和接收人们见到的红外遥控系统分为发射和接收两部分。
发射部分的发射元件为红外发光二极管,它发出的是红外线而不是可见光,如图2所示。
常用的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出的红外线波长为940nm左右,外形与普通φ5mm发光二极管相同,只是颜色不同。
一般有透明、黑色和深蓝色等三种。
判断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好坏与判断普通二极管一样的方法。
单只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发射功率约100mW。
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需用专用仪器测定,而业余条件下,只能凭经验用拉距法进行粗略判定。
接收电路的红外接收管是一种光敏二极管,使用时要给红外接收二极管加反向偏压,它才能正常工作而获得高的灵敏度。
它的工作原理:其实就是一个NB的红外光敏电阻在红外照射下处于超低阻值状态分到的电压超级小当红外光断开以后处于高阻状态有接近6K那么大,完全避光可能还不止,在电路中分到的电压就很大了,一般分到4V以上不成问题。
红外接收二极管一般有圆形和方形两种。
由于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发射功率较小,红外接收二极管收到的信号较弱,所以接收端就要增加高增益放大电路。
然而现在不论是业余制作或正式的产品,大都采用成品的一体化接收头,如图3所示。
红外线一体化接收头是集红外接收、放大、滤波和比较器输出等的模块,性能稳定、可靠。
所以,有了一体化接收头,人们不再制作接收放大电路,这样红外接收电路不仅简单而且可靠性大大提高。
红外遥控的发射和接收

红外遥控的发射和接收Donna 发表于2006-5-12 10:08:00光谱位于红色光之外,波长为0.76~1.5μm,比红色光的波长还长,这样的光被称为红外线。
红外遥控是利用红外线进行传递信息的一种控制系统,红外遥控具有抗干扰,电路简单,编码及解码容易,功耗小,成本低的优点,目前几乎所有的视频和音频设备都支持这种控制方式。
一、红外遥控系统结构红外遥控系统主要分为调制、发射和接收三部分,如图1 所示:图1 红外遥控系统1.调制红外遥控发射数据时采用调制的方式,即把数据和一定频率的载波进行“与”操作,这样可以提高发射效率和降低电源功耗。
调制载波频率一般在30khz到60khz之间,大多数使用的是38kHz,占空比1/3的方波,如图2所示,这是由发射端所使用的455kHz晶振决定的。
在发射端要对晶振进行整数分频,分频系数一般取12,所以455kHz÷12≈37.9 kHz≈38kHz。
图2 载波波形1.发射系统目前有很多种芯片可以实现红外发射,可以根据选择发出不同种类的编码。
由于发射系统一般用电池供电,这就要求芯片的功耗要很低,芯片大多都设计成可以处于休眠状态,当有按键按下时才工作,这样可以降低功耗芯片所用的晶振应该有足够的耐物理撞击能力,不能选用普通的石英晶体,一般是选用陶瓷共鸣器,陶瓷共鸣器准确性没有石英晶体高,但通常一点误差可以忽略不计。
红外线通过红外发光二极管(LED)发射出去,红外发光二极管内部材料和普通发光二极管不同,在其两端施加一定电压时,它发出的是红外线而不是可见光。
图3a 简单驱动电路图3b 射击输出驱动电路如图3a和图3b是LED的驱动电路,图3a是最简单电路,选用元件时要注意三极管的开关速度要快,还要考虑到LED的正向电流和反向漏电流,一般流过LED的最大正向电流为100mA,电流越大,其发射的波形强度越大。
图3a电路有一点缺陷,当电池电压下降时,流过LED的电流会降低,发射波形强度降低,遥控距离就会变小。
单片机红外接受发送实验报告

单片机红外发射与接收实验报告指导老师:报告人:一·实验选题:基于单片机的红外发射与接收设计任务要求:设计一个以单片机为核心控制器件的红外收发系统。
发射载频:38KHz工作温度:-40℃--+85℃接收范围:2m二·系统概述方案设计与论证红外遥控收发系统(以下简称红外遥控系统)是指利用红外光波作为信息传输的媒介以实现远距离控制的装置。
从实际系统的硬件结构看,红外遥控系统包括发射装置和接收装置,其中发射装置包括电源模块、输入模块、红外发射模块和单片机最小系统,接收装置包括电源模块、红外接收模块、输出模块和单片机最小系统。
本设计选题设计任务要求设计一个以单片机为核心控制器件的红外收发系统。
其中,发射载波 38KHz,电源 5V/0.2A 5V/0.1A,工作温度-40℃--+85℃,接收范围 2m,传输速率 27bit/s,反应时间 2ms。
利用单片机的定时功能或使用载波发生器(用于产生载波的芯片)均可产生 38KHz 的发射载波。
单片机系统可以直接由 5V/0.1A 的电源供电,也可以通过三端稳压芯片由 9V/0.2A 电源供电。
采用工业级单片机可以工作在-40℃--+85℃。
为保证接收范围达到 2m,在发射载频恒为 38KHz 的前提下,应采用电流放大电路使红外发射管发射功率足够大。
传输速率和反应时间取决于所使用的编码芯片或程序的执行效率。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为实现设计任务并满足设计指标,应采用工业级单片机,由电流放大电路驱动红外发射管。
将针对设计任务提出两种设计方案。
三·程序功能将程序编译通过并下载成功后,两个板上的红外光电器件都要套上黑色遮光罩,就可以进行实验了。
测距实验:手持1号板和2号板,两管相对,慢慢拉远或移近两管的距离,观察LED的读数变化。
阻断实验:可请另一人协助,将一张纸或其他障碍物放在两管之间再拿开,会看到读数有大幅度的变化。
反射实验:将1号和2号实验板并排拿在手中,并形成一个小夹角,向一张白纸移动观察读数变化。
红外接收程序讲解

红外接收程序讲解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红外接收程序讲解1、红外遥控系统通用红外遥控系统由发射和接收两大部分组成,应用编/解码专用集成电路芯片来进行控制操作,如图1所示。
发射部分包括键盘矩阵、编码调制、LED红外发送器;接收部分包括光、电转换放大器、解调、解码电路。
下面,我们将使用下面两种设备:另外,使用51单片机进行解码。
2、原理图从原理图看出,IR的data脚与51的PD2相连。
2、红外发射原理要对红外遥控器所发的信号进行解码,必须先理解这些信号。
a) 波形首先来看看,当我们按下遥控器时,红外发射器是发送了一个什么样的信号波形,如下图:由上图所示,当一个键按下超过22ms,振荡器使芯片激活,将发射一组108ms的编码脉冲(由位置1所示)。
如果键按下超过108ms仍未松开,接下来发射的代码(连发代码由位置3所示)将仅由起始码(9ms)和结束码()组成。
下面把位置1的波形放大:由位置1的波形得知,这108ms发射代码由一个起始码(9ms),一个结果码(),低8位地址码(用户编码)(9ms~18ms),高8位地址码(用户编码)(9ms~18ms),8位数据码(键值数据码)(9ms~18ms)和这8位数据的反码(键值数据码反码)(9ms~18ms)组成。
b) 编码格式遥控器发射的信号由一串0和1的二进制代码组成.不同的芯片对0和1的编码有所不同。
通常有曼彻斯特编码和脉冲宽度编码。
XS-091遥控板的0和1采用PWM方法编码,即脉冲宽度调制。
下图为一个发射波形对应的编码方法:放大0和1的波形如下图:这种编码具有以下特征:以脉宽为、间隔、周期为的组合表示二进制的“0”;以脉宽为、间隔、周期为的组合表示二进制的“1”。
3、红外接收原理a) 波形红外接收头将38K载波信号过虑,接收到的波形刚好与发射波形相反:放大,位定义0和位定义1波形如下:4、解码原理及算法注:代码宽度算法:16位地址码的最短宽度:×16=18ms 16位地址码的最长宽度:×16=36ms可以得知8位数据代码及其8位反代码的宽度和不变:(+)×8=27ms所有32位代码的宽度为(18ms+27ms)~(36ms+27ms)对于红外线遥控对于很多电子爱好者来讲,都感觉到非常神奇,看不到,摸不着,但能实现无线遥控,其实控制的关键就是我们要用单片机芯片来识别红外线遥控器发出红外光信号,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解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摘要 (1)引言 (3)第一章设计方案 (4)第二章电路设计 (5)§2.1 硬件设计 (5)§2.2 遥控发射部分 (5)§2.2.1 遥控器及遥控芯片概述 (5)§2.2.2 红外遥控发射按键矩阵简介 (9)§2.2.3 芯片控制简介 (11)§2.3 遥控接收解码部分 (12)§2.3.1 单片机最小系统 (12)§2.3.2 红外遥控接收 (13)§2.3.3 LED七段数码管的显示驱动 (14)§2.4 软件系统 (16)第三章制作与调试 (19)第四章测试 (20)第五章展望 (21)参考文献 (22)附录 (23)附录A 红外发射和接收原理图 (23)附录B 实物图 (24)附录C 部分源程序 (25)红外遥控发射与接收系统摘要:本文主要是围绕无线遥控发射、接收系统的相关理论和实践应用进行了研究。
主要内容是根据项目要求,设计无线遥控发射、接收系统,设计出相应的硬件电路和编码、解码方式与元件结构等,详细叙述了系统硬件线路的设计要点和结构以及遥控电路的编码、解码技术。
文中提出了一种通过按键实现多路遥控控制的设计方法,给出了该设计方法详细的原理说明和具体的设计电路。
同时给出了一种独特、详细的系统抗干扰措施和节能措施。
文中设计的电路和控制方法适用于一般的简单遥控系统设计,硬件设计也有一定的实用性和通用性。
关键词:无线遥控调制解调单片机解码Infrared Remote Control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System Abstract:This paper is mainly on the wireless remote control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ystem related theory and practice application were studied. Main content is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project, the design of wireless remote control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ystem, and designed the corresponding hardware circuit and encoding, decoding way and element structure, etc,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system hardware circuit design essentials and structure and remote circuit encoding, decoding technology. This paper brings forward a new key realization way by remote control design method is presented, the design method and principle of detailed design specific circuit. As a unique and detailed anti-interference measures of energy saving measures and systems. The design of the circuit and control method is applicable to the general simple control system design, hardware design also has certain practical and universal.Key words: Wireless Remote Control, Demodulation,SCM Decoding引言红外线遥控是利用红外线传递控制信号,实现对控制对象的远距离控制的目的。
红外线遥控在家用电器、安全保卫、工业控制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等许多领域中已获得广泛应用。
不过,就目前红外线遥控的应用而言,其有效的遥控距离大多为l0m 左右,如果遥控距离超过20m,则它就无能为力了。
鉴于红外线遥控的诸多特点,鉴于红外线遥控的诸多特点,如安全、可靠、抗干扰能力强、无环境污染、结构简单等等,在一些特殊的场合应用红外线遥控将具有非常好的优点,比如在航空港对飞机进行遥控加油,较长流水线上的定向控制,大厅窗帘与屏幕布的控制等。
但是在这些场合中,必须提高遥控距离。
而且,在涉及到户外作业时,还必须要提高遥控的抗干扰性能。
遥控器的发射和接收系统主要包括了遥控发射部分和遥控接收部分。
发射部分包括键盘矩阵、编码调制、LED红外发送器;接收部分包括光、电转换放大器、解调、解码电路。
当遥控器任一按键被按下以后,经过遥控芯片的编码产生一帧的码值,然后通过红外发射管发射出去;接着红外接收管接收到码值,通过单片机(CPU)解码解出码值。
最后通过数码管显示码值。
系统框图如下所示:图1.1系统框图该电路可分为:硬件设计与实现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
§2.1 硬件设计硬件设计与实现包括遥控编码发射部分和遥控接收解码部分。
红外遥控发射系统由于电压为3V左右,且本发射系统空间有限,直接接两个1.5V的直流干电池提供电源。
§2.2 遥控发射部分§2.2.1 遥控器及遥控芯片概述遥控器的种类很多,但电路原理相似。
一般由三大部分组成:一是按键扫描矩阵,二是专用集成电路,三是红外线发射部分。
遥控器产生不同的编码脉冲,输出各种以红外线为媒介的控制脉冲信号,这些脉冲是计算机指令代码,用来控制中央处理器(CPU)的操作。
本作品使用的芯片是士兰微电子的遥控芯片,它的型号是SC73P1601MD-K064的一款芯片。
SC73P1601MD-K064遥控芯片简介:1.管脚图图2.1遥控芯片2.管脚描述管脚PIN 名称NAME 描述DESCRIPTIONS1 GND 地2 P50 1位输入脚(有下拉电阻)用于键盘扫描输入3 P51 1位输入脚(有下拉电阻)用于键盘扫描输入4 XT1 晶振脚5 XT2 晶振脚6 P52 1位输出脚指示灯7~10 P00~P03 4位输入脚(有下拉电阻)用于键盘扫描输入11~12 P10~P11 2位输入脚(有下拉电阻)用于键盘扫描输入13~14 P12~P13 2位输出脚用于键盘扫描输出15~18 P20~P23 4位输出脚用于键盘扫描输出19 P53 带载波的遥控信号输出20 VDD 电源(2.0~4.0V)3V(典型)3.编码方式:SC73P1601MD-K064发射码型格式为UPD6122,振荡频率为4MHz,载波频率为38KHz,占空比为1/3。
4.UPD6122码型:一帧数据中含有32位,即16位用户编码(C0~C15)+8位键数据编码(D0~D7)+8位键数据编码反码(D0’~ D7’)。
图2.2 一帧码组成部分如上图所示:一帧完整的发射码有引导码、用户编码、键数据码、结束位组成。
引导码由一个9ms高电平脉冲及4.5ms的低电平脉冲组成;16位用户编码发送完后,8位的键数据码都被连续发送两次,第一次发送的是的原码,第二次发送的是的反码。
UPD6122编码采用脉冲位置调制方式(PPM),根据低电平时间的长度判断“0”码和“1”码。
输出波形参数如下图所示:图2.3 发码状态以上如图所示,表明了发码一帧发完了等待108ms后发下一帧。
图2.4 逻辑电平的占空比以上如图所示,表明了逻辑电平“1”和“0”的占空比。
图2.5 载波频率以上如图所示,说明了载波的周期。
5.编码值:系统码04CBH键号码值键号码值K01 4C K29 02K02 12 K30 06K03 05 K31 47K04 11 K32 4B6.说明:每个按键平时按住键时常亮;放开后会亮5秒然后进入HOLD模式,只要有键按下LED灯会亮电路原理图实际布线时,电源和地之间的电容布线应该尽量的短,并且尽量靠近IC。
其他OTHERS7.功能说明:1)工作模式电路有两种工作模式:正常工作模式及HOLD模式;除非有键按下,振荡器平时是停振的(HOLD模式),这样可降低功耗。
电路有去抖动功能,按键时间不够长(小于25ms),无码发出。
2)键盘输入有关事项按键时,发送遥控信号;当键松开时,等码发完后进入低功耗模式。
当先按下一个键,发送遥控信号,然后按下另一个键,停止发送遥控信号。
两个或两个以上键同时按下,视为无效键操作,不发送遥控信号。
双键按下后,有一个键释放,则发射仍在按着的那个键的信号。
以上的码在发送过程中,有新键按下,以最后一次的KEY为新键发送信号,中途按下的键均视为无效输入。
8.另注:(1)以上有关时间的数据均以晶振取4MHz时为准,如晶振有所变动相应数据也需改变。
(2)该资料提供参数仅供参考,如果与实际测试有差别,请以实际测试为准。
(3)IC振荡输入端在PCB板上布线切勿在最外层,避免遥控器在不带外壳测试时,人体碰到该线路,影响IC正常工作。
§2.2.2 红外遥控发射按键矩阵简介按键矩阵由集成电路的扫描输出、输入电路引脚组成横竖交叉矩阵。
无键按下时,输入输出互不相连。
输入口(即KI)为低电平,当某一键按下时,相应的输入口即有信号送达,使专用集成电路得知哪一个按键被按下。
每一只按键对应一组编码。
如NEC6121集成给输出口按时序的先后顺序送出键盘扫描信号。
电路共有32组不同的编码,NEC6122集成电路则有64组不同的编码。
在实际使用中,当两键同时按下时,不输出信号。
当然,也有一些电路特设双键,当指定的双键按下时,它会发出一种指定的信号。
遥控器专用集成电路遥控器专用集成电路(俗称发射块)是遥控器的核心部分。
一般情况下,一种型号的电路只对应一种格式。
所谓格式,就是数据码l和0的高低电平的脉宽及组成方式。
一种CPU只接收规定的一种格式。
现在也有将多种不同格式编码集成在一块电路中,通过外部引脚的接线来挑选编码格式,那么它可以适用多种CPU。
红外线发射部分该部分由晶体三极管提供功率放大,以足够的功率驱动红外线发光二极管,发射出红外线脉冲信号。
编码信号之所以要调制在38kHz的载波信号上,因为驱动红外发射管工作的脉冲的最佳频率在38kHz附近,调制后的编码脉冲占空比降低了,这就使发射器工作的平均电流也变小了,从而降低了对电池的消耗。
不按键时,振荡电路不起振,此时静态电流在微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