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参与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参与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8-12-17T11:08:41.983Z 来源:《大众医学》2018年8月作者:花长娟

[导读] 探讨在护理管理中应用参与管理模式的效果及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在护理管理中应用参与管理模式的效果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100名临床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并且将选取的100名患者随着的平均分成两组,每组50名患者一组采用常规的护理管理模式实施护理路径,另一种采用参与管理模式实施护理途径,从而仔细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结果:通过对100名患者进行平均分组,并且采用两组方法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从而对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一级护理、病区护理、查对制度以及消毒隔离等动作的满意程度进行分析,经研究发现采用参与管理模式在这些方面都具有较高的

提升,并且两组数据间的差异(p<0.05),这也说明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过研究发现,参与管理模式相比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具有良好的效益,因此值得被广泛的推崇。

【关键词】

1 资料与方法参与管理模式

1.1资料数据

选取在2015年5月到2017年5月时间段内的100名患者,并且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名患者,然后分别采用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和参与管理模式进行护理。而且在进行分组时,需要确保对照组的男性患者32名,女性患者18名,年龄在20岁到78岁之间,并且要保证平均年龄在(47.54±14.32)岁;而观察组要求男性患者为30名、女性患者为20名,年龄是在21到76岁之间,平均年龄在(46.32±15.17)岁,从而对研究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如果(p<0.05),证明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之间的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1]。

1.2方法

在进行研究前,需要将选取的100名患者分成两组,一组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管理方法,另一组作为观察组,采用参与管理模式。最终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其中采用传统护理管理方法主要包括对患者的护理方法和对护理人员管理方法。而对患者护理方法主要是指科室的护士长以及值班的护士定期的进行插放,并且对患者的病例进行记录;对护理人员管理方法主要是指会护理人员的护理状况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考核[4]。而采用参与管理模式进行护理管理时,主要的工作流程为:首先制定合适的护理计划、其次是建立控制护理质量的小组、最后是科室的护士长定期的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以及考核。而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首先需要科室护士长组织全科室的护理人员进行有关知识的学习,并且对管理模式进行讨论,从而制定一套详细、全面的护理计划,从而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以及降低了医医患纠纷的发生频率[5]。对于科室护士长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以及参加考核,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以及心态调整的能力,从而获得良好的效果,减少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以及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这也由此说明了参与管理模式值得被全力的推广使用。

1.3评价指标

在对护理人员进行测评时,主要是科室护理长对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一级护理、病区护理、查对制度以及消毒隔离等工作进行满意度评分。一般情况下,满意度的总分值为100分,并且满意度的分值越高证明护理人员工作越优秀[8]。其中科室护理长会根据分值的不同将其分成三类:一类是满意度的分值≥90,这表示非常满意,第二类是满意度的分值在75-90之间,说明对护理人员的工作相对满意,第三类是满意度≤75.说明非常不满意[6]。

1.4统计学方法

两组患者均应用 S P S S16.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应用 t 检验进行数据比较,P < 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选取100名患者,并将其分成两组。每组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最终对管理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其中在对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一级护理、病区管理、查对制度以及消毒隔离等满意度进行分析评价时,在数据中明显显示出采用参与管理模式进行护理管理的方法在效果上具有明显的提升,并且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因此需要对参与管理模式在临床诊断中进行广泛的推广和采用。

3 讨论

在临床诊断中,护理是必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由于护理人员数量较大,因此,如果没有专业的护理管理模式就会造成严重的混乱。现阶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出现了新型的护理管理模式,比如参与管理模式[3]。在经过对参与管理模式与传统护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应用的对比研究发现,参与管理模式具有更加优良的管理效果,并且降低了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以及医护纠纷的出现率。因此需要大力的对参与管理模式进行推广采用[6]。

参考文献:

[1]郁非佳.护理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与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18,33(08):137-140+152.

[2]罗平.临床护理管理中参与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31):170+176.

[3]吕茵茵,沈犁.个案管理模式在疾病管理中的临床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18,18(07):970-973.

[4]齐京娜,曹国贞,杨红,吴维维,陈乐乐,齐月,马敬霞.参与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与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13):208-209.

[5]吴小君,应红华,严跃琴.参与性管理模式在民营医院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16,15(04):377-379.

[6]张松.参与式管理模式在科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医学,2016,22(11):101-103.

[7]张金凤.参与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05):154-156.

[8]胡欢,杨丽霞.参与管理模式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5(03):33-34.

临床护理教学管理新模式

临床护理教学管理新模式 摘要】目的:护理临床教学是护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延伸,是 专业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环节。构建与探索适应新时期医院特点的临床护理教 学管理模式。方法:采取加强培训提高临床教师质量意识;针对全员、全过程、全范围质量管理等要素,对临床护理教学质量进行持续改进。结果:提高了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结论:临床护理教学管理新模式制定合理、有效,保证了实习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临床护理;教学管理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R3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5-0086-01 护生在学校学到了一定的护理理论知识,但要真正成合格的护理工作人员,还 必须经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际训练,临床教学则是实现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必须做出周密的带教计划和安排,配备高素质的带教老师和根据护生各个时期的 心态进行因人、因时的正确引导,只有这样才能圆满地完成实习任务,才能为护 理队伍培养出合格的人才。近年来,我院在临床护理教学中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的 尝试,即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改革临床教学内容及方法,安排学生早期接触临床,采取多种有效途径,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逐渐完善了临床教学管理,并达 到了预期效果。 1制定周密科学的带教计划 制定教学计划,是临床带教的重要内容。一是计划必须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依据护生所学的理论课程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合理安排相应的 教学内容。二是计划必须遵循学以致用的原则,根据整体护理的观念,增加教学 内容,使护生了解到做每一项护理工作必须按护理程序进行。三是计划必须遵循 因人因时因院施教的原则,根据护生在各个实习阶段的心态、表现,医院的科室 多少,结合学校的实习安排,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时。落实在临床教学各个 环节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出总的实习计划和量化指标:①中专学生以掌握整体护理观、人际交流技巧、护理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及专科理论基 础知识,完成中专实习量化指标为主;②大专学生以掌握整体护理理论、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对病人及家属实施健康教育计划,完成大专实习量化指标为主; ③本科学生除要达到大专实习要求外,还需注重提高学生教学、管理能力和科研意识,完成本科实习量化指标;④每一实习科室在学生实习结束前必须进行专科理论及护理技术操作考试。大专、本科学生书写的整体护理病历由护理教学组组 织各实习科室带教老师集中进行交叉评审量分。 2配备高素质的带教老师,实习带教老师的选拔及培训 老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实现培养目标、落实教学计划的关键。因此,我们 严格审核实习带教老师资格,规定了老师任职的条件:①大专毕业3年或任护师 5年以上,具有较为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一定带教能力的护理人员;②热爱护 理教学,作风严谨,工作认真负责;③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强表达能力及交流沟通能力,熟悉和掌握实习大纲、实习目标、实习计划、学生量化指标及考评标准、适合各层次学生实习的带教方法;④通过学习现代护理学、教育学相关的理论,更新教育理念,能用现代护理观指导临床教学。带教老师应选择思想和业务 素质都比较好的护理人员担任。技术素质方面,有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临床实践 经验,有较高的护理理论水平,护理操作技术水平和临床应变能力及一定的语言 表达能力。思想素质方面,带教教师的思想品质对护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

事业部制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应用

事业部制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应用 本世纪20年代初,通用汽车公司购并了许多小公司,企业规模急剧扩大,产品种类和经营项目增多,而内部管理却很难理顺。当时担任通用汽车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的阿尔弗雷德?P?斯隆参考杜邦化学公司的经验,于1924年完成了对原有组织的事业部制改造,使通用汽车公司的整顿和发展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从而奠定了事业部制管理的基础,因此事业部制又称“斯隆模型”。 但是,在我国大多数的企业中,多数事业部是靠公司母体自己“孕育”出来的新业务形成的,这就需要企业花相当长的时间培育新业务,使之逐渐成熟以准备将来能“自立门户”。很多企业在新业务尚不成熟的条件下,就将新业务组建成不同的“事业部”,实际上,事业部仍然由总部实施集权式管理。但是随着事业部的不断成长,“翅膀硬了想分家”,总部却苦恼该不该分家。这样的矛盾成为事业部管理过程中普遍遇到的问题。 我们认为造成这类管理问题的原因有两点:首先,中国企业在对事业部制管理的认识上存在着偏差;第二,企业对于构建事业部制管理体制缺乏系统性设计。本文作者通过归纳咨询项目中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事业部制管理模式的构建方法。 理解事业部制管理:首先回答三个问题 理解事业部制管理的概念可以通过回答这样三个问题来理解: 第一,事业部制管理是否是对事业部的管理, 第二,采用事业部组织结构中,事业部的定位是什么,总部和事业部的关系怎样, 第三,事业部制管理的最核心原则是什么,

第一个问题,事业部制管理就是对采用事业部组织机构的管理。因此事业部管理是否合理,首先取决于事业部的组织结构是否正确。那么事业部的组织结构应该是什么特点,这涉及第二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组织结构实际上是责权分配的载体。那么在事业部组织结构中,一方面,事业部应该拥有完全的经营自主权,能独立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独立核算,是“独立的职能集合体(设计、生产、销售)[1]”因此事业部是作为利润中心来体现自身在整个公司中的价值。而事业部又非绝对完全独立的单位,事业部的经营活动是需要在总部控制、监督下进行。另一方面,总部的定位是监控、协调与服务的主体。事业部组织结构实际上“将政策和政策的执行区别开来,并细化了二者在整个组织结构中的位置[2]”。总结内容见表1。 表1 事业部组织结构中事业部与总部定位表 第三个问题,斯隆在通用汽车公司改革指导性文件――《组织研究》中,对事业部制管理实践进行了研究。其中,斯隆提出事业部制管理模式是“协调控制下的分权运营模式”的概念。具体来讲,斯隆提出事业部制管理有两条原则: (1) 每一作业单位的主要经理人员的职责应该不受限制。――作业单位分权化 (2) 某些中央组织职能对公司活动的合理发展进行恰当协调。――参谋服务部门集中化 因此,“集中决策,分散经营”为事业部制管理的最核心原则。 事业部制管理模式设计的前提:必须确保总部的三大权力 为了保证“协调控制下的分权运营模式”的实现,首先明确总部必须拥有哪些基本权力。为了保证总部在管理模式中对各个事业部有效控制,我们认为,总部基本权力应包括:重大决策权、合理监控权、高层人事权。

“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

“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 时间:2011-04-04 09:50 点击:5249次 2010年9月,我科第二批进入了医院优质护理示范病房以来,病房进行了护理管理模式创新,试行了“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深入探讨各项优质护理细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开展“医护一体化”的管理模式。这一管理模式的开展,除了使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提高,还加强了医护合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可以说是我们科室在这次优质护理服务工程中的一个闪光点。 首先是交班制度的改变,现在我科实行的是“医护一体化”交班,即胸外科所有医护人员同时参与科室的晨交班。护士首先通过管理查房将护士交班形式和内容进行规范,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每一个医疗组和护理组都能通过交班明确自己的重点病人。每日夜班护士交班后,再由值班医生及住院总医师进行补充,这一双层面的交班,使医生与护士交班时间整合,达到了节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还使全体医护人员对患者的整体状况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也为患者得到全方位、个性化的医疗护理服务提供了保障。 其次,我科新增一个惯例,即每月最后一周的周四将进行“医护一体化”的专科知识讲座及死亡案例讨论。届时医护人员都会晨间七点到达病房,进行专科的知识讲座,讲座后还有各位医疗组长整理出的死亡病例资料供大家分析讨论。而胸外科很多当日休息的护士也积极参与其中,不仅拓宽了专科知识面,还加深了解了疑难、危重病人的护理及抢救配合,从以往案例中总结经验,使胸外科不管在医疗还是在护理方面都能更加进步更加优秀。 最后,自今年开年以来,我科全面启动了“医护一体化”伤口换药模式。针对外科手术伤口及各类压疮,我们以各护理小组为单位,以“湿性愈合理念”为指导,每日对出院患者伤口换药工作,周一、周四对术后伤口换药,随时对特殊伤口经行换药,而对待一些疑难伤口案例则由医生护士共同商讨并合作完成。2010年换药达2000多人次,换药治疗费用达近10万元。也为科室伤口护士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医护合作措施的实施以来,胸外科不仅建立了更规范交班形式,更专业的伤口换药模式。为了更好的响应卫生部的号召,将“医护一体化”更好的与优质护理工程相结合,我们还建立了多个沟通平台:如85422494医护短信平台、胸外19QQ群、HXXW19护士公开邮箱以及护士园地等,每一位医护人员都能在24小时进入沟通平台更好的交流工作信息,得到患者的好评,住院病人满意度也有了明显提高,其中有连续3个月满意度达到了100% 。

2017年护理质量管理及持续改进方案 (2)

2017年护理质量和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护理质量和安全管理是护理管理的核心,护理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甚至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危,并影响医院的总体医疗质量。为了加强医院护理管理,规范护理服务行为,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优护理服务,保障病人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根据《陕西省二级综合医院评审细则》要求,特制订本方案。 一、质量管理的目的 通过开展护理质量控制管理工作,使护理人员在业务行为、活动、思想、等方面符合客观的要求,促进内涵建设,保证和提高护理质量,满足患者的需求,同时有利于发现问题,进一步改进工作。 二、质量管理宗旨 提高服务质量,保障病人安全,增加病人安全可信度及满意度。 三、质量管理方针 1、病人是护理的中心,我们要象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对待每位病人,让病人满意; 2、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的技能、全面的专科知识,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3、在护理实践中,持续地改进护理服务过程和效果。 四、质量管理目标 1、护理工作满意度≥95% 2、基础护理合格率≥90% 3、特护、一级护理合格率≥90%

4、护理表格书写合格率≥90% 5、急救物品合格率100%(100分合格) 6、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达100% 7、护理人员培训达100% 8、腕带佩戴率100% 9、年压疮(可避免的)发生率0 10 感染控制制度与措施的执行率100%(100分合格) 11、护理人员“三基”考核合格率100%(85分合格) 12、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90% (90分合格) 13、护理人员参加考试考核人数达100% 五、护理质量控制组织结构 医院护理质量管理组织实行二级质控管理模式,即护理部质量监控小组和科室护理质量监控小组。 (一)护理部质量监控小组 组长:刘宝侠 成员:郭君陈栓棋侯丽莉刘艳红王云王亚妮周海霞 (二)护理部质量监控小组成员分工: 一组:特护、一级护理、基础护理质量、病区管理质量、优质护理服务及健康教育检查质控组 组长:刘宝侠 成员:王亚妮王云刘艳红 二组:手术室工作质量、供应室工作质量及护理安全质量组长:侯丽莉 成员:刘艳红

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应用于外科病房中效果评价

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应用于外科病房中效果评价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应用于外科病房中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 1—12月普外科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2017年1—12月普外科患者125例作为 对照组,对照组实施普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完善普外科各项护理制度、进行普外科护理风险培训、提升护理人员风险识别能力、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专业培养、强化普外科细节护理工作、建立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制度。结果观察组安全知识考试成绩(95.40±1.88)分、护理质量评分(96.31±1.76)分、出院时满意度99.20%高于对照组(91.22±5.50)分、(91.02±2.65)分、91.67%(P <0.05);护理不安全事件1.60%低于对照组8.33%(P<0.05)。结论在普外科病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能够降低各类护理风险出现的概率,患者接受良好的护理,保证护理工作质量的提升 标签:风险管理;护理;普外科;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paper tries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model in surgical ward. Methods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6,120 patients with general surgery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7,125 patients with general surgery were includ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general nursing care,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performed nursing risk management:Improving the general surgical care system,carrying out general surgical nursing risk training,improving the ability of nurses to identify risks,strengthening the professional training of nursing staff,strengthening the general surgery detail care work,and establishing a system of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nursing quality. Results The scores of safety knowledge tes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95.40±1.88)points,nursing quality score (96.31±1.76)points,and hospital discharge satisfaction 99.20%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91.22±5.50)points,(91.02±2.65)points,and 91.67%(P<0.05). The unsafe incident 1.60%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8.33%(P <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in general surgery can reduce the probability of various types of nursing risks,help the patients receive good care and ensure the quality of nursing work. [Key words] Risk management;Nursing;General surgery;Effectiveness 護理工作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患者身体康复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普外科病中医疗风险尤为突出。普外科是专业性、复杂性较强的科室,手术涉及的种类较多,护理工作量繁重,护理风险广泛存在于普外科患者治疗过程之中[1],因此普外科是护理风险高发科室,临床上需要精确识别护理工作中的高危因素,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的力度[2]。该文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外科患者中,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事业部制管理系统模式

事业部制管理模式 本期提要 [事业部制管理模式] 在我国大多数的企业中,多数事业部是靠公司母体自己“孕育”出来的新业务形成的,这就需要企业花相当长的时间培育新业务,使之逐渐成熟以准备将来能“自立门户"。很多企业在新业务尚不成熟的条件下,就将新业务组建成不同的“事业部",实际上,事业部仍然由总部实施集权式管理.但是随着事业部的不断成长,“翅膀硬了想分家”,总部却苦恼该不该分家。这样的矛盾成为事业部管理过程中普遍遇到的问题。那么事业部制管理模式的概念到底是什么呢?又该如何构建和应用呢?我们将分两期来和大家探讨一下。本期内容包括事业部制管理模式的概念\该模式设计的三大前提\该模式的三大核心的第一部分。 事业部制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应用 黄文颖 本世纪20年代初,通用汽车公司购并了许多小公司,企业规模急剧扩大,产品种类和经营项目增多,而内部管理却很难理顺。当时担任通用汽车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的阿尔弗雷德·P·斯隆参考杜邦化学公司的经验,于1924年完成了对原有组织的事业部制改造,使通用汽车公司的整顿和发展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从而奠定了事业部制管理的基础,因此事业部制又称“斯隆模型”。 但是,在我国大多数的企业中,多数事业部是靠公司母体自己“孕育”出来的新业务形成的,这就需要企业花相当长的时间培育新业务,使之逐渐成熟以准备将来能“自立门户”。很多企业在新业务尚不成熟的条件下,就将新业务组建成不同的“事业部",实际上,事业部仍然由总部实施集权式管理。但是随着事业部的不断成长,“翅膀硬了想分家”,总部却苦恼该不该分家。这样的矛盾成为事业部管理过程中普遍遇到的问题。 我们认为造成这类管理问题的原因有两点:首先,中国企业在对事业部制管理的认识上存在着偏差;第二,企业对于构建事业部制管理体制缺乏系统性设计。本文作者通过归纳咨询项目中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事业部制管理模式的构建方法。 理解事业部制管理:首先回答三个问题 理解事业部制管理的概念可以通过回答这样三个问题来理解: 第一,事业部制管理是否是对事业部的管理? 第二,采用事业部组织结构中,事业部的定位是什么?总部和事业部的关系怎样? 第三,事业部制管理的最核心原则是什么? 第一个问题,事业部制管理就是对采用事业部组织机构的管理。因此事业部管理是否合理,首先取决于事业部的组织结

事业部制下的财务管理体制与模式

事业部制下的财务管理体制与模式 一、现代企业组织结构形式:事业部制事业部制是企业按照所经 营的事业,包括按产品、按地区、按顾客 (市场)等来划分部门,在企业内部设立若干事业部。每个事业部之间独立核算,在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上拥有自主性,各事业部既是受集团总部控制的利润中心,具有利润生产和管理的职能,又是产品责任单位或市场责任单位,每一个事业部就是一个利润点,对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及销售活动负有统一领导的职能。 事业部制的突出特点是“集中决策,分散经营”。它的优点是: 1.充分授权,自主经营,增强产品专业经营力量。把最大限度的管理权限下放到各事业部,使他们能够依据企业的政策和制度,自主经营,有效调动人、财、物等资源,将个人技术和专业知识在生产和销售领域得到最大发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竞争力。 2.纵向整合,快速响应,增强企业内部竞争活力。按产品、地区、 顾客(市场)等组建事业部,尽可能减少组织机构及业务界面,缩短办事 流程,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 3.横向协同,资源共享,有利于实现集团内部资源最优配置及整体利益最大化。将职能部门与业务经营部门的明确分开,各事业部共同分享职 能部门的管理资源,促使集团效益最大化。 随着企业经营的多元化发展及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国内部分企业

开始尝试事业部制这种企业组织模式,以解决企业内部业务过多交叉、职能部门庞大、层次多等问题,都已取得明显成效。中国美的集团的巨大成功就是有赖于采用事业部制这种组织结构的创新。 二、事业部制下的财务管理体制与模式事业部本身并不具备法人资 格,但在财务上往往被作为“一级利润” 中心进行独立核算并自负盈亏。但从实际运作过程中看,事业部的独立核算具有相对性,诸如对资金运作、物资采购、法律咨询、公共关系等业务活动仍需由集团统一管理。为此,对于事业部财务机构的设置存在一定灵活性,如何对其进行财务职责定位、权限划分,将会直接影响事业部财务运作的效率及质量,进而影响组建事业部的成效。 (一)事业部财务机构的行政隶属问题目前事业部财务机构有两种模 式:集团财务委派制(以下简称委派制) 和事业部隶属制(以下简称隶属制)。第一种模式委派制下,财务机构隶属集团总部财务,财务经理由集团总部财务直接委派,财务人员在行政上直接接受集团总部财务的领导,但在业务上直接隶属于事业部部长,必须从财务角度协助事业部部长完成该事业部经营管理责任目标。第二种模式隶属制是指财务机构隶属事业部下属的职能部门,财务经理由事业部部长直接任命,财务人员在行政和业务上均受事业部领导。换句话讲,委派制仍保持了财务的一级核算模式。隶属制下则将财务一级核算模式改为财务二级核算模式。 通过调研及论证,笔者认为实行委派制要优于事业部隶属制。其理由

集中护理管理模式对骨折手术患者心理应激的影响分析

集中护理管理模式对骨折手术患者心理应激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并分析集中护理管理模式对于骨折手术患者心理应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6月—2013年12月来该院实施骨折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基于该次研究的需求,选取90例患者为该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划分为对照组(n=45)和研究组(n=45),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实施护理,研究组患者采取集中护理管理模式实施护理管理,观察两组患者后护理前后抑郁评分情况以及焦虑评分情况,比较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抑郁评分以及焦虑评分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抑郁评分和焦虑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所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3.3%,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7.8%,二者所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通过该次研究结果的分析可知,对于骨折手术患者采取集中护理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抑郁情况和焦虑情况,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进一步提高疗效,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在临床中应用以及推广。 标签:心理;集中护理管理模式;焦虑;抑郁;骨折;手术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concentration of nursing management model for the influence of psychological stress fracture surgery patients.Methods Collected on June 6,2012-December 2013 to our hospital fracture surgery in patients with clinical data,based on the needs of the present study selected 90 cases as the study object,and random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n=45)and group (n=45),the control group patients take routine nursing management mode,focus group patients nursing management mode of nursing management,nursing before and after the depression score after observing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nd anxiety score,more patient care satisfaction.Results Nursing scor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and anxiety before grading contrast,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After nursing,the team in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scores and anxiety score was better than control group,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s have saved,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eam patient care satisfaction was 93.3%,control group patients nursing satisfaction was 77.8%,the difference is obvious,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hows that for fracture surgery patients taking focused nursing management mode,can effectively improve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and anxiety,improve patient care satisfaction,further improve the curative effect,promote the patient’s rehabilitation,is worth i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Key words] Psychological;Focus on nursing management mode;Anxiety;Depression;Fracture;Surgery 经调查研究发现,伴随着意外事故发生率的不断上升,在临床中外科手术所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尤其是骨科手术[1]。在临床骨科手术实践中,大部分患者对于手术都会产生恐惧感,由于害怕手术而产生一系列负性情绪,比如焦虑或者不安等,导致机体出现应激反应,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手术效果,鉴于此,为

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在呼吸内科护理干预中的应用研究

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在呼吸内科护理干预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16-01-18T14:54:31.293Z 来源:《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5年第6期供稿作者:贺蓉王玫赵红梅朱冬梅[导读] 四川遂宁市中心医院护理风险管理模式下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呼吸内科护理服务质量,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四川遂宁市中心医院四川遂宁 629000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在呼吸内科护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186例患者纳入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3例,对照组实施呼吸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模式下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质量、满意度、护理不良事件、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病房管理、基础护理质量、消毒隔离质量、患者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6.728~9.743, P<0.05);护理事件发生率3.23%明显低于对照组10.75%(x2=4.052,P<0.05);观察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独立程度等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5.674~10.214, 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模式下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呼吸内科护理服务质量,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关键词】呼吸内科;护理风险管理模式;护理质量;生存质量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A Application of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Model in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the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HE Rong;WANG Mei;ZHAO Hong-mei;ZHU Dong-mei The Central Hospital of Suining city , Suining 629000 Sichuan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model in the application of respiratory medic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effect. Methods: choose 186 patients hospitalized with respiratory medicine into the research object, using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is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93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respiratory medicine routine nursing group implement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mode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compare two groups of nursing quality, satisfaction, adverse events, quality of life.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rd management, basic nursing quality, quality of disinfection isolation, patient satisfaction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 (t = 6.728 ~ 6.728, P < 0.05); Nursing eents 3.23%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10.75% (x2 = 4.052, P < 0.05); Observation group of physiological function, psychological function, social function and the degree of independent survival quality sco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 = 5.674 ~ 5.674, P<0.05). Conclusion: the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mode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to improve breathing internal medicine nursing service qualit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nursing adverse event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urvival. [Keywords]Respiratory Medicine;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model; Nursing quality; Quality of life 呼吸内科患者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喘息及痰阻引起的窒息症状,严重者可发生呼吸窘迫或呼吸功能衰竭,护理风险极高,易引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1]。常规护理难以有效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也是导致护患纠纷的主要原因。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对医务人员、患者、护理技术、药物、护理制度、护理程序等风险因素进行管理的活动[2]。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很多,但用于呼吸内科护理干预的还比较少见。本文采取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探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在呼吸内科护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4年1月-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186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3例。观察组:男60例,女33例;年龄41-78岁,平均(56.84±9.69)岁。对照组:男58例,女35例;年龄42-76岁,平均(57.06±8.67)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临床症状和体征符合呼吸内科疾病诊断标准,并经胸部X线检查予以确诊,包括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癌等。排除存在视觉障碍、听觉障碍、合并外伤影响躯体功能、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等及不愿参与本次研究者。本次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入选者均告知研究目的,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3方法: 对照组实施呼吸内科常规护理,包括相关疾病、治疗、注意事项等方面知识的宣教,基础护理以及治疗性质的护理干预,给予并发症等不良情况患者的重点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模式下的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1)护理风险识别:通过上网查阅文献、回顾性分析既往我院呼吸内科患者病历资料等形式,总结呼吸内科护理风险,归纳出呼吸内科的护理风险主要来自病房管理不完善、基础护理不到位及消毒隔离质量不达标。组织科内全体护士参与讨论学习,以识别呼吸内科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 (2)护理风险分析:根据文献资料报道,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分析呼吸内科护理风险因素存在的原因,主要表现为呼吸内科患者多,护理工作任务重,护理人员人手不足,出现护理服务不到位缺陷;新招聘的低龄资护士不安心护理工作,护理服务意识差,巡视病房不到位,影响护理安全;未进行新知识培训和护理风险教育,使护士责任意识淡薄;护理风险管理模式下的护理干预:由医务科和护理部共同制定护理风险管理制度,成立以呼吸内科主任和护士长负责的护理风险管理小组,根据识别、分析后的呼吸内科护理风险因素进行针对性的干预。首先在编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增加护理人手,减轻呼吸内科护士工作压力。请上级医院呼吸内科护理专家讲座,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学习呼吸科护理新知识,掌握呼吸内科常见急救方法,重点培训低年资护士,提高低年资护士呼吸科护理知识、技能和水平。加强护理风险意识教育,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相关条款警示护士,提高呼吸科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预防患者坠床、跌倒等护理意外事件的发生。重视无菌操作,规范护理人员手卫生,提高消毒隔离质量,控制护理人员、患者间发生医院交叉感染。 1.4 观察指标 1.4.1 护理质量与满意度

事业部简介

一、关于事业部制 近年来,我国不少企业(包括饭店集团)对事业部制又开始有所青睐,据笔者记忆,我国最早学习海外经验、实行事业部制的是天津新港船厂,时间是20世纪80年代初,后来新港模式为国内敏感的企业家所关注,曾经风行一时。对于大企业来说,事业部制确实有着较大的吸引力。为了充分发挥事业部制的优点和作用,有必要对事业部制有一个完 整的了解。 1、事业部制的起源 事业部制是从功能部制发展而来的。事业部这种组织形式最早出现于1924年,由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斯隆创立,其起因是该公司当时合并和购买了许多小公司,规模急剧扩大、产品种类和经营项目增多,致使无法实施有效的管理,斯隆的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因此事业部制的组织形式又被称为斯隆模型。 2、事业部制的划分原则 事业部制最常见的划分是以产品为原则和以地区为原则,有的公司还以细分市场的顾客群为原则。事业部实行独立经营和独立核算,统管一个方面的经营决策,负责承担上级下达的指标和任务。 3、事业部制的设立原则

组织结构的设立方式是由公司的战略决定的。以产品为例,可以按不同产品设立;即使是单一产品,也可以按不同的档次设立,以服务产品酒店业为例,就可以按高、中、低星级酒店来设立。对多元化经营而言,则按不同产业来设立事业部,事业部制也往往被视作适应多元化经 营的组织形式。 4、事业部制的两种职能 一种事业部的职能是管理、协调型,对下属企业进行战略指导;另一种事业部则充当利润中心,这种事业部是强有力的,它可以让上级脱出精力,只需下达战略指令即可。它的职能是帮助公司增值、统一管理下属企业、制定战略计划供上级决策。 无论哪种事业部都不直接参与下属企业的日常运作,它的主要精力是战略层面、而非具体的战术,以充分发挥下属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事业部制的优点 事业部制由于专门针对某个主题,可以集中精力把握市场规模和市场需求,对竞争对手能够了如指掌,可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其应变能力加大、应变速度加快,优点是十分明显的。 6、事业部制的缺点 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和模式,没有适用一切的最好办法,只有最适合的办法。就是对最适合的办法而言,也是优、缺点并存的。对事业部制来说,其优点明显,但缺点也是存在的。 事业部的数量增多,使公司总部的管理成本增加;事业部权力的不断增大导致了不同事业部之间的各自为政,总部要化费大量的精力进行

新型护理管理模式

1新型护理管理模式 在社区医院中实施新型护理管理模式,针对社区医院所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提高社区医院护理管理水平。 1.1完善护理管理制度管理人员应该提出完善的护理管理制度,明确社区医院中护理工作人员的职责,交接班制度以及护理文书书写规范等。更好的完善社区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对护理工作人员进行护理工作的评定,建立监督管理制度,保证社区医院护理质量。根据社区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医院实际的制度。建立的制度需要根据护理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工作量等,完善制度的草案,使制度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1.2加强对护理工作人员的培训,建立服务意识提高基层医院护理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鼓励和加强护理工作人员进行再学习和进修。定期对社区医院的护理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考核,使得护理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能够得到提高。同时加强对护理工作人员的道德教育,使得其工作的责任心提高,建立良好的服务意识,从而提高社区医院护理质量。通过对护理工作人员的再培训,使得护理工作人员能够有较强的责任心,规范护理操作,使患者以及社区居民能够得到良好的社区医疗服务。 1.3加强沟通护理管理者要加强与社区护理工作人员的沟通,提高管理效率。在沟通过程中,了解护理工作人员实际工作难点,制定相关合理的管理制度。除帮助护理工作人员缓解工作压力外,还可使相关的规范制度具有良好的实行性和可操作性。另外,加强护理管理者与护理基层工作人员的沟通,能够使得护理工作人员感到管理层对护理工作的了解和人文关怀,这对于减少护理工作人员的流动性具有一定的帮助。 2结果 社区医院在开展新型护理管理模式前后,将社区患者及居民对于社区医疗工作的满意度、护理纠纷的发生率、医院感染发生率以及通过问卷形式调查护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掌握程度进行比较,结果见表1。由表1可见,采用新型管理模式后,社区居民对于社区医院的治疗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两者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护理纠纷和医院感染病例,在新型护理管理实施后明显减少,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另外护理工作人员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明显提高,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讨论 基层护理的范畴主要包括:完善生活护理服务,提高就医环境,良好的完成常规的基础护理治疗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使得患者及其家属对临床治疗以及护理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增强,对护理要求的增加,使得社区医院的社会地位和职责也越来越重要。社区卫生服务主要是以社区为基础,以社区人员的卫生健康需要为主要导向,建立综合、经济和可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其主要是面向群众除了是病人外,还包括健康人。其中,重点人群包括慢性病患者、妇女、儿童以及老人等。综上所述,新型护理模式管理能有效提高社区医院的护理质量,提高居民对于社区医院的满意度,提高社区医院的使用价值,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

集中护理管理模式在心源性心脏骤停心肺复苏中应用观察

集中护理管理模式在心源性心脏骤停心肺复苏中应用观察 发表时间:2016-12-21T13:57:42.69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13期作者:李洁[导读] 观察集中护理管理模式在心源性心脏骤停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效果。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河南商丘 476100) [摘要] 目的:观察集中护理管理模式在心源性心脏骤停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心源性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予集中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复苏开始60min,观察组成功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复苏总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收缩压(SBP)、血氧饱和度(SaO2)明显高于对照组,白细胞介素(IL)-6、IL-8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良好率、死亡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心源性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患者实施集中护理管理模式,可促进复苏效果提高,改善患者应激反应,提高预后效果。 [关键词] 集中护理管理模式;心源性;心脏骤停;心肺复苏 Focus on nursing management mode in mind source sex cardiac arrest observation in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 Li jie (shangqiu first people's hospital emergency department Henan shangqiu, 4761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oncentration of nursing management mode in mind source sex cardiac arrest, the application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 Methods: selected in our hospital cardiac sudden cardiac arrest in 50 patients with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25 cases each. The control to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 measures, observation group to focus on nursing management mode. Compare two sets of application effect. Results: the recovery began 60 min, the observation of p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obviously improved, the total recovery time significantly shortened,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Observation group of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 blood oxygen saturation (SaO2)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interleukin (IL) - 6, IL - 8 decreased obviously,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Observation group good rate, mortality rate was better than control group,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Conclusion: central source sex cardiac arrest patients with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 implement centralized nursing management mode, can improve the recovery effect, improve the patients' stress reaction, improve the effect of prognosis. [key words] on nursing management mode; Cardiac; Cardiac arrest.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 心源性心脏骤停是一种严重的临床事件,以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等波动强烈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将对患者神经功能预后及生存率造成影响[1]。目前,心肺复苏是治疗心脏骤停最为有效的方法,时效性及综合性是处理院外和院内发生心脏骤停的主要内容。随着护理理念的改变,集中护理管理模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2]。相关研究表明[3],对脑外科患者实施集中护理管理取得较为显著的效果,可促使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为分析集中护理管理模式在心源性心脏骤停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对我院25例心源性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患者实施集中护理管理。信息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对象为2015年10月-2016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心源性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患者50例,均行常规复苏法。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男12例,女13例;年龄26-59岁,平均年龄(45.4± 2.2)岁;心力衰竭9例,心肌梗死14例,器质性心脏病2例。观察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27-63岁,平均年龄(45.3±2.7)岁;心力衰竭8例,心肌梗死13例,器质性心脏病4例。分析两组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保证急诊药品、物品充足,及时记录急诊过程,对复苏是否有效进行评估,并对各项生命体征进行检测。观察组采用集中护理管理模式,临床急诊人员主要为护士助理、责任护士、责任医师、主管医师,由上述4级人员搭配进行统筹编组,每组对应分配一定数量的患者。实施弹性调配,主要分夜班、晚班及白班3个护理时段进行急诊管理,减少交班次数,防止因交班频繁造成时间浪费及安全隐患。对同一类疾病类型患者实施集中管理,并集中对家属进行宣教。复苏后,分析同一类患者心理状况,并安排急诊队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缓解患者恐惧等情绪。通过各种方式对患者注意力进行分散,也可采用调节呼吸频率的方式对患者情绪进行缓解,并对患者肌肉放松训练和胸腹放松训练进行集中指导。 1.3 评价指标对两组患者复苏成功情况进行观察,并记录患者复苏开始60min时SBP、SaO2、IL-6、IL-8水平。统计患者预后情况:轻度神经功能缺陷表示良好;中度神经功能残疾表示好转;重度神经功能残疾为一般。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软件分析数据,以百分比表示复苏效果及预后情况,行χ2 检验;用“ ±s”表示相关指标,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复苏效果对照组复苏成功消耗时间(69.5±5.9)min,观察组为(35.0±4.1)min,组间比较差异显著(t=24.009,P<0.05);复苏开始60min,观察组成功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显著(P<0.05)。见表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