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模板

合集下载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住区规划设计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份。

本文旨在详细说明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相关要求和标准,以确保居住区的合理布局和优质环境。

二、规划原则1.人性化原则:以人为本,注重居民的需求和舒适度,创造宜居的居住环境。

2.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提倡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

3.综合性原则:充分考虑居住区的交通、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设施的布局和配套。

4.灵便性原则:规划设计应具备一定的灵便性,以适应未来的发展和变化。

三、规划内容1.居住用地布局:合理划分不同类型的居住用地,包括住宅区、公寓区、别墅区等,以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

2.道路交通规划:合理规划道路网络,确保交通便利性和流畅性,同时注重人行道、自行车道等非机动车辆通行设施的设置。

3.绿地和公共空间规划:合理布局绿地和公共空间,包括公园、广场、休闲步道等,提供居民休闲娱乐和社交活动的场所。

4.配套设施规划:充分考虑居住区的配套设施,包括学校、医院、商业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等,以满足居民的日常需求。

5.环境保护规划: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合理规划绿化带、水体保护区等,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6.安全规划:注重居住区的安全性,包括消防设施、安全出口、监控系统等,确保居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四、规划设计流程1.调研和分析:对规划区域进行详细的调研和分析,包括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现状、交通状况等,为规划设计提供基础数据。

2.编制规划方案:根据调研和分析结果,制定居住区规划设计方案,包括用地布局、道路交通规划、绿地公共空间规划等。

3.方案评审和修改:对规划方案进行评审,听取相关部门和居民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完善。

4.编制详细规划:在规划方案基础上,编制详细的规划设计图纸和说明,包括用地分区图、道路交通设计图、绿地公共空间设计图等。

5.方案审批和实施: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确定规划设计方案,并进行实施。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一、背景介绍居住区规划设计是为了满足人们对舒适、安全、便利居住环境的需求,提供合理的居住空间和配套设施。

本文旨在对居住区规划设计的要求进行详细说明,确保规划设计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二、总体要求1. 基本原则:遵循人性化、生态友好、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注重居住区的整体性和功能性。

2. 规划范围:明确规划设计的范围和边界,确保规划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

3. 空间布局:合理规划居住区内的道路、绿地、建筑物等空间布局,确保交通便利、绿化率高、景观美观。

4. 功能分区:明确居住区内的功能分区,包括住宅区、商业区、公共设施区等,确保各功能区域的合理布局和互补性。

5. 配套设施:充分考虑居民的生活需求,规划设计包括但不限于学校、医院、商场、公园等配套设施,确保居住区的便利性和舒适性。

6. 环境保护:注重环境保护,合理规划居住区的绿化、水系、垃圾处理等设施,确保居住区的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7. 安全防护:考虑居住区的安全性,规划设计包括但不限于监控设施、消防设备等,确保居住区的安全性和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详细要求1. 道路规划:规划合理的道路网,包括主干道、支路、人行道等,确保交通畅通和行人安全。

道路宽度、弯道半径、交通标志等要符合相关规范。

2. 绿地规划:合理规划绿地,包括公园、花坛、草坪等,绿地面积要符合相关要求,绿化植物要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物种。

3. 建筑规划:规划合理的建筑布局,包括住宅楼、商业建筑等,建筑物高度、密度、外观等要符合相关规范,确保建筑物的功能性和美观性。

4. 配套设施规划:规划包括但不限于学校、医院、商场、公园等配套设施,设施的数量、面积、功能要符合居住区的人口规模和需求。

5. 环境保护规划:规划合理的绿化、水系、垃圾处理等设施,确保居住区的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6. 安全防护规划:规划包括但不限于监控设施、消防设备等,确保居住区的安全性和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住宅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

住宅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

住宅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一、项目背景与现状分析1、项目背景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居住环境的品质要求也日益增加。

本住宅小区的建设旨在为居民提供一个舒适、便捷、安全、美观的居住空间,满足人们对于现代生活的需求。

2、现状分析项目用地位于_____,周边交通便利,配套设施较为完善。

用地现状为_____,地势较为平坦,有利于项目的开发建设。

但周边存在一定的噪音干扰和交通拥堵问题,需要在规划设计中加以考虑和解决。

二、规划设计依据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2016 年版)2、《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2011)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2018 年版)4、项目所在地的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5、项目委托书及相关设计要求三、规划设计原则1、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居民的生活需求和行为习惯,创造舒适、便捷、安全的居住环境。

2、生态环保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营造,采用节能、环保的技术和材料,实现可持续发展。

3、因地制宜结合项目用地的地形、地貌和周边环境,合理布局,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4、整体性注重小区与周边城市环境的协调统一,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四、总体规划布局1、功能分区小区分为住宅区域、公共服务设施区域、休闲娱乐区域和绿化景观区域。

住宅区域包括多层住宅、高层住宅和小高层住宅,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公共服务设施区域包括幼儿园、社区服务中心、商业配套等,为居民提供便利的生活服务;休闲娱乐区域包括健身广场、儿童游乐区等,丰富居民的业余生活;绿化景观区域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营造优美的景观环境。

2、道路交通小区道路分为主路、次路和支路。

主路宽_____米,连接小区出入口和各个功能区域;次路宽_____米,主要用于住宅区内的交通联系;支路宽_____米,方便居民出行。

小区内设置地下停车场,满足居民的停车需求。

3、空间组织通过建筑的布局和景观的营造,形成丰富多样的空间形态。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居住区规划设计成为城市建设中重要的一环。

本文旨在对居住区规划设计进行详细说明,包括规划目标、设计原则、功能布局、绿化设计、交通规划等方面的内容。

二、规划目标1. 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居住区应具备良好的生活和居住条件,包括住房品质、配套设施、社区服务等。

2. 保障居民生活质量:提供便利的交通、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满足居民的各种需求。

3. 促进社区融合:通过合理的功能布局和社区规划,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增强社区凝聚力。

4. 提升环境质量:注重绿化设计、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创造宜居的生态环境。

5. 实现可持续发展:考虑资源利用、能源消耗、环境影响等因素,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设计原则1. 人性化原则:以人为本,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 社区化原则:通过社区规划和功能布局,打造具有社区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居住区。

3. 生态化原则: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系统建设,提升居住区的生态质量。

4. 可持续发展原则:考虑资源利用、能源消耗、环境影响等因素,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四、功能布局1. 住宅区:合理划分住宅用地,规划不同类型的住房,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

2. 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学校、医院、商业中心、文化娱乐设施等,为居民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

3. 公共绿地:设置公园、广场、游憩区等,提供休闲娱乐场所,增加居住区的绿化面积。

4. 交通设施:规划道路、停车场、公交站等,确保居民出行便利,缓解交通压力。

5. 社区设施:设置社区中心、居民活动场所、健身设施等,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五、绿化设计1. 植被布局:合理布置绿化带、花坛、草坪等,增加居住区的绿化面积,提升居住环境质量。

2. 树种选择: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树种,注重树种的景观效果和生态功能。

3. 绿化配套设施:设置休息亭、健身器材、儿童游乐设施等,提供便利的休闲娱乐场所。

建筑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范文

建筑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范文

建筑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范文建筑规划篇一、工程概况(一)地块位置某某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阳盆地东北隅,伏牛山东麓,唐白河上游。

东邻舞钢、泌阳县,南接社旗县、宛城区,西连南召县,北依鲁山县、叶县,是南阳市的北大门。

规划地块为康达路北侧、七峰大道东侧。

(二)地块规模可建设用地面积约26828㎡,道路面积约1080㎡,绿化带面积约6795㎡。

地块基地平整,可很快进入建造期。

二、规划设计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22年版)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4.《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225.《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2022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22(2022年版)7.《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228.《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9.《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202210.《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221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2212.《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13.《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2214.甲方提供的《用地红线控制图》(电子图)三、规划设计1.规划目标:居优越之上,万物皆备;居繁华之上,礼遇尊崇。

奢华人生,静怡生活。

充分利用场地现有的自然条件、区位条件与交通条件,将小区建设成为环境优美、具有极大吸引力、大品牌效应的现代化居住小区,成为本地房地产的标杆楼盘。

(1)高品质的业态组合功能与形态并重,合理进行功能组合与分区,塑造富有特色的空间形态,形成一个空间层次丰富、具有时代感的居住小区。

(2)高质量的生态环境重视绿化景观的打造,保护生态环境。

居住区内设计布置良好的微地形地貌,充分营造宜居的内部环境。

(3)高效能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要做到安全、高效、可靠。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一、背景介绍居住区规划设计是为了满足人们对宜居环境的需求,提供舒适、安全、便利的居住条件。

本文将对居住区规划设计的要求进行详细说明。

二、规划目标1. 提供多样化的住宅类型:包括公寓、别墅、联排别墅等不同类型的住宅,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2. 保护自然环境:在规划设计中要充分考虑保护周边自然环境,如保留绿地、湖泊等自然景观。

3. 优化交通布局:合理规划交通路网,确保居民出行便利,同时减少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4. 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包括供水、供电、供气、通信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以满足居民的日常需求。

5. 创造社区互动空间:规划设计中要考虑社区公共设施的设置,如公园、健身设施、商业中心等,以促进居民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三、规划原则1. 人性化原则:规划设计要以人为本,注重满足居民的需求和提高生活质量。

2. 可持续发展原则:规划设计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采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3. 空间布局原则:规划设计要合理布局住宅、公共设施和绿地,形成合理的空间结构,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4. 交通便利原则:规划设计要合理规划交通路网,确保交通便利,减少交通拥堵。

5. 安全原则:规划设计要注重居住区的安全性,包括防火、防盗等安全设施的设置。

四、规划内容1. 住宅区划分:根据居民需求和市场需求,将住宅区划分为不同类型的住宅,如高层公寓区、别墅区、商住混合区等。

2. 公共设施规划:合理规划社区公共设施,包括学校、医院、商业中心、公园、健身设施等,以满足居民的日常需求。

3. 绿地规划:保留足够的绿地,增加居住区的景观价值,提供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

4. 交通规划:规划交通路网,包括道路、人行道、自行车道等,确保交通便利和安全。

5. 基础设施规划:规划供水、供电、供气、通信等基础设施,确保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五、规划实施1. 确定规划方案:根据居民需求和市场需求,确定最合适的规划方案。

安居园居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安居园居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总则1 规划背景1.1 旧城改造合肥市近些年的城市发展和旧城更新的速度十分迅速,为了进一步引导和控制各个区域的有序发展,改善城市环境,对合肥市新站区安居园居住区进行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通过统一规划实现整合发展。

此次对安居园居住区内的用地结构、交通组织、市政配套、建筑布局及居住环境等方面进行调研,充分了解基地现状, 在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的基础上,对安居园居住小区进行详细安排与设计,以激发旧区的生机与活力,实现老城复兴。

1.2 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科学发展观是十六届三种全会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何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科学发展观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科技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对于合肥市新站区而言,要把加快推进新站区经济跨越式发展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任务。

合肥市新站区要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立足合肥东部组团,培育城市现代化服务业,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增强城市集聚辐射功能,提高城市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和经长了。

于此同时,还应加大城市化进程,积极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为最终新站区社会、经济的协调打下良好的基础。

1.3 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并把它作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这是一个具有时代性战略性的重大决策。

无论从社会发展的高层次要求,还是从解决社会利益矛盾的显示需要方面考虑,把和谐社会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和国家政策体系中的重点政策加以确定和推行都具有深远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一、背景介绍居住区规划设计是为了满足人们对于舒适、安全、便利的居住环境需求,提供一个合理布局、功能齐全、生活便利的居住区。

本文将详细介绍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各个方面,包括区域选择、用地规划、建造设计、交通规划、绿化设计等。

二、区域选择居住区规划设计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区域。

考虑到居住区的便利性和生活配套设施,我们选择了位于城市中心的一块空地作为居住区的建设地点。

该地区周边交通便利,且已有一定的基础设施,能够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三、用地规划根据居住区的功能需求,我们将整个用地划分为不同的区域。

其中包括住宅区、商业区、公共设施区和绿化区。

住宅区占用主要面积,设计了多栋高层住宅楼和少量别墅,以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

商业区位于居住区中心,提供各类商业设施和服务。

公共设施区包括学校、医院、社区中心等,方便居民的学习、医疗和社交活动。

绿化区则贯通整个居住区,提供宜人的休闲环境。

四、建造设计在居住区的建造设计中,我们注重建造的功能性和美观性。

住宅楼采用现代化的建造风格,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采用环保材料和节能设计,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别墅则注重私密性和豪华感,设计了独立花园和泳池等配套设施。

商业区的建造设计注重商业氛围和便利性,采用开放式的空间布局和现代化的外观设计。

五、交通规划居住区的交通规划是确保居民出行便利的重要因素。

我们设计了道路网,包括主干道和支路,以满足居民的出行需求。

同时,我们也考虑到了非机动车和行人的交通需求,设置了专门的自行车道和人行道,并提供了充电桩和停车位等设施,鼓励居民使用环保出行方式。

六、绿化设计绿化是居住区规划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一部份。

我们在居住区的各个区域设置了绿化带和公园,提供了丰富的植被和休闲设施。

同时,我们注重保护生态环境,采用生态雨水处理系统和植物过滤污水等技术手段,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七、总结居住区规划设计是为了提供一个舒适、安全、便利的居住环境。

通过合理的区域选择、用地规划、建造设计、交通规划和绿化设计等方面的考虑,我们可以打造一个功能齐全、生活便利的居住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规划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一、规划设计概况1.区位与环境XX是XX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XX省东部,六盘山东麓,泾河上游,为陕甘宁交汇几何中心“金三角”。

其素有“陇上旱码头”之称,是古“丝绸之路”必经重镇,史称“西出长安第一城”。

XX自古为屏障三秦、控驭五原的重镇,是“兵家必争之地”和陇东传统的商品集散地,中原通往西域和古丝绸之路北线东端的交通和军事要冲,不仅是西北地区的公路枢纽,而且是欧亚大陆桥第二通道的重要中转站。

本项目——XXXXAAA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AAA润园C区项目,其用地位于XX市城市中心区内,迎宾大道以北、北京路以南、平安路以东、文昌路以西,用地呈长方形,规划用地面积131.35亩,土地性质为住宅兼容商业用地,用地地势平坦,周边市政道路设施完善。

本次规划立足城市形象的塑造,擦亮“住在XX”的金字招牌,力求将该小区规划建设成高标准生态化示范小区。

2.现状分析本项目用地南侧及西侧为城市主干道,东侧及北侧为城市支路。

其中用地南侧迎宾大道红线宽度为50M,是XX市的城市主轴,车流量大,其与项目用地有15米绿化带作为缓冲,临项目用地,迎宾大道以南为宝塔梁北广场文化建筑景观群,随着其建成,将大大丰富项目居民的购物及文化需求,也将该地段的区位条件进一步提升。

用地西侧平安路红线宽度40米,临项目用地,平安路以西,为XX市人民医院,为项目居民提供便利的医疗条件。

用地北侧城市支路北京路红线宽度18米,临项目用地,北京路以北,目前为棚户区,未来将改造为现代化居住区;用地东侧城市支路文昌路红线宽度15米,临项目用地,文昌路以北为陇东明珠宾馆及棚户区。

二、规划依据1.《XX市规划局关于核定迎宾大道以北、北京路以南、平安路以东、文昌路以西131.35亩用地规划条件的函》平规函(2014)68号2.《XX省城镇规划管理技术规程》3.《商店建筑设计规范》 JGJ48-2014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20145.《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6.《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 50352-20057.《无障碍设计规范》 GB50763-20128.《住宅设计规范》 GB50096-20119.《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1510.《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J61-65-201111.《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 GB/T 50353-201312.《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13年版)13.《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67-201414.《车库建筑设计规范》 JGJ 100-201515.《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 50378-2014三、规划设计原则规划设计突出“以人为核心”的原则,注意处理好自然环境——住宅建设——人的关系,把居民对居住环境、居住类型和物业管理三方面的需求作为规划设计重点,努力把小区规划成具有优美的居住环境、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丰富的文化内涵的21世纪新型居住小区。

主要创新点和指导原则为:1.重视城市自然、人文特色的动态延续性小区规划努力适应当地自然环境、区位建筑风貌及居民生活模式,使小区融汇在城市的大环境中,成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

规划重视建筑体量、色彩及空间关系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充分结合原有地形、地貌等自然景观资源和区位,创造出一个自然景观资源丰富的田园居住环境。

2.注重规划设计方案的经济可行性满足住宅的居住性、舒适性、安全性、耐久性和经济性。

创造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备、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的现代住区。

住宅设计充分考虑到各种不同的开发要求,设计出多系列、多户型住宅,以满足不同的居住需要。

3.引入物业概念提高小区的方便性规划根据物业管理需要确定组团规模和服务设施内容。

服务设施配套齐全,位置得当,符合居民生活要求和行为轨迹,便于在保安、清洁、绿化、水电、家政等方面推行规范化服务,为物业管理及服务提供了便利条件,提高了工作质量,降低了管理成本。

4.加强空间领域限定提高居住安全性充分考虑人车分流,消除人车混行的不安全因素。

小区按照空间的不同属性和人的行为逻辑规律,将小区用地分成不同的空间序列,并通过小区主入口标志性建筑以及组团、院落、单元入口的标志性景观进一步加强空间的领域感和归属感,从而提高了居住环境的安全性。

5.留有改造余地增强小区的可持续性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动态体系进行规划。

注意采用具有灵活性和可改性的技术处理方法,在建设中留有发展余地,在道路、停车位等方面作前瞻性的策略布置,使规划具有弹性,做到宏观可控,微观可调。

6.坚持以人为本和生态环境保护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创造舒适、优美、卫生、安宁的生活环境。

规划的用地布局及空间组织以人的需求为依据,充分考虑人的可达性、便捷性及舒适性,做到以人为本,为人服务。

在满足日照、采光和通风的基础上,着重进行绿地系统规划,使居民最大程度接近自然、享受自然,保证居民的身心健康。

7.符合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期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规划立足实际,面向未来,按照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的原则进行合理分区和功能布局。

同时面向住宅消费市场,正确处理规划中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超前性与操作性之间的关系,实现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时代特色与地方特色、近期与远期的有机结合。

四、规划目标充分利用所具有的自然条件、区位条件与交通条件,抓住XX市经济发展的良好契机,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要求,将本项目建设成为环境优美、具有极大吸引力与品牌效应的现代化居住小区,成为名副其实的展示XX新形象的窗口。

1.高效能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不仅要齐全,而且要做到安全、高效、可靠,建设现代化高效能的通信设施和协调的道路交通系统,建设高效能的上下水、清洁能源供应、消防及垃圾回收加工等市政设施。

2.高质量的生态环境加强绿化,保护生态环境,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防止污染,达到旅游用地环境标准。

3.高品质的物质形态环境功能与形态并重,合理进行功能组合与用地布局,塑造富有特色的形态环境,构造一个空间层次丰富、具有时代感的居住小区。

4.高水平的规划管理加强小区建设管理,合理确定土地利用率,统一规划,增加弹性和应变力,建立完善公共配套设施。

五、设计策略综合项目用地特点及规划目标,形成我们的设计策略:1.最大化用地商业价值,满足本项目及周边居住区居民对购物、餐饮及娱乐需求:小区商业贴临城市主干道布置,首层以小商铺为主,结合楼电梯,辅助布置多组垂直交通核,引导人流;上层商业局部采用大空间商业,后期使用可灵活分隔。

2.营造怡人的小区景观,使人们在繁华都市中能感受到生态、绿色的居住体验:利用地形特点布局楼位,并融合现代且具有灵气的景观造园手法形成台地式景观,采用多轴多节点一中心的景观设计思路,营造内部景观,创造怡人生活环境。

3.运用新中式建筑元素,体现高尚小区品质。

建筑立面采用新中式建筑风格处理手法与其南侧XX博物馆及商业街片区的建筑风貌求得统一,形成具有文化内涵又与周边和谐统一的建筑立面风格。

六、规划原则及总体构思根据当前城市居住区整体规划发展前景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本规划注重了适当的超前性与先导性,体现新理念与新手法,充分满足高标准、高起点、高品位的要求。

规划以人为中心,以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三者统一为基准点,着意刻画优质生态环境,为居民塑造都市中自然优美、舒适便捷、卫生安全的怡然栖息之地,体现现代住宅的舒适性、安全性、耐久性和经济性。

同时遵循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统一的基本原则,创造出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全、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的现代住区。

1.构思要点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存环境的改善,人文主义的设计主题重新兴起,使得建筑环境的营造方式产生了极大的改变。

本案力求在合理安排各类建筑的同时,使小区布局与人的关系体现出韵律感,在有序中求变化,体现秩序之美。

本案规划设计,融合迎宾山道家文化的精髓,取自然山水的意境及道法自然的几何构图手法。

主要围绕“太极”与“祥云”的主题展开。

将建筑空间、道路空间、步行空间和水体空间融合在一起,创造出多样性、连续性的空间体系。

方案概念构思“太极祥云”打造人文气质住区。

将XX迎宾文化的符号“太极”进行规划语言的抽象,形成小区的核心路网环,并以此衍生出小区的总体路网框架,寓意生生不息的和谐社区风貌。

社区道路以祥云的曲线来描绘,寓意吉祥如意的美好愿景。

七、规划结构:人类居住活动的集约化是未来都市居住建筑的发展趋势,本方案以此为前提,将住宅、停车、社区的生活服务设施作为适当的集中,在满足人们社会交往、现代生活多种高标准的同时,有效控制建筑密度,让绿化环境成为居住空间真正的主题。

根据确立的规划设计立意的出发点,在韵律中求变化的思路,形成规划的结构框架,“一环、两轴,三带”。

“一环”指中部以太极景观环带围合的中心住宅片区。

“两轴”指贯穿用地南北的景观路网轴线,“三带”指由两条景观路网轴线所划分出的三个住宅片区。

八、规划布局整个项目布局总体呈现围合状,为形成小区内独立环境提供基础条件;沿用地西侧平安路及南侧迎宾大道设置小区的双人行主入口,其采用会所式入口形式,提升整个小区品质感,消防通道及地下车库出入口分别沿用地东、西、北三边环绕布置。

本项目由19栋不超过24层的住宅及沿街的配套公建,9班幼儿园构成,户型产品布局上体现圈层文化理念,将不同面积区间的户型产品按场地环境的景观优势特点进行片区划分,做到不同层次的人群均有其独有的社区社交圈。

小区内部道路结合景观呈环状曲线形式布置,既保证了小区内部环境的景观品质感,又将每栋建筑连接起来,同时满足紧急时刻消防车能快捷方便到达并施救。

小区配套商业及配套服务用房均沿城市道路设置,增加其商业价值;商业在首层部分划分为单层小商铺,控制每间商铺总价,减小销售压力;二层局部考虑较大空间商业,设置独立的出入口,为后期商业使用可灵活分隔,做到可持续发展。

九、交通组织;小区道路整体分为三级,体现小区规划结构的小区主干道,为小区内消防主路,道路宽度为4米,转弯半径不小于12米;小区次干道宽度为4米,在小区内部形成环道,并与主路相连,转弯半径不小于6米,与主路一并作为小区消防车道使用,满足消防要求;在每栋建筑门厅一侧设置宅间小路,连接小区次干道,并通至单元门口,保证行人顺利通行,此道路宽度为3米。

十、建筑设计项目产品由80-90平米两室两厅一卫,100-110平米三室两厅一卫,110平米以上三室两厅两卫的高层住宅产品构成。

面向刚需及首改型客群。

主体住宅建筑采用新中式建筑风格,立面简洁大方,采用经典三段式划分风格,中段材质采用砂岩黄色真石漆,建筑上段及下段采用棕色真石漆,整体建筑色彩明快,又不失稳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