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的资料
课程设计摘要内容

课程设计摘要内容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学科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分为三个部分: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准确地掌握核心概念,了解发展历程,理解理论框架。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方法进行问题分析,具备实践操作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综合案例分析。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基础知识、核心理论、实践应用三个部分。
具体安排如下:1.基础知识:介绍基本概念,解读学科史,理解基本原理。
2.核心理论:深入讲解重要理论,分析典型案例,探讨现实问题。
3.实践应用: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方式,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课程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实验法等。
具体应用如下:1.讲授法:系统地传授理论知识,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学习材料。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或模拟的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理论的应用。
3.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发表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实验法:在实验中让学生动手操作,增强实践能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经典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性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利用视频、音频、动画等多种形式,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五、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度、小组讨论表现等评估学生的日常表现。
2.作业:布置练习题、小论文等,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3.考试:定期进行期中和期末考试,全面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运用能力。
课程设计参考资料格式

课程设计参考资料格式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课程相关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如XXX(具体概念)的定义、特点和应用。
2. 学生能理解课程内容中的关键原理,如YYY(具体原理)的内涵、作用和实际案例。
3. 学生能了解学科发展的背景和趋势,提高对学科知识体系的认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XXX(具体技能)的操作能力。
2. 学生能通过分析、综合等方法,提升XXX(具体能力)的运用水平。
3. 学生能运用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学科知识产生兴趣,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倾听意见,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
3. 学生能认识到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学科基础,但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围绕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具体包括以下方面:1. 知识点讲解:- 介绍教材中第一章“XXX”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YYY、ZZZ等关键知识点。
- 分析第二章“AAA”在实际中的应用,结合案例讲解BBB、CCC等内容。
2. 实践操作:- 安排第三章“DDD”的实验或实践环节,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实际技能。
-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针对EEE、FFF等主题提出解决方案。
3. 拓展阅读与讨论:- 推荐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如教材推荐的参考文献、网络资源等。
- 围绕GGG、HHH等话题展开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周:第一章知识点讲解与讨论第二周:第二章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第三周:第三章实验及实践报告撰写第四周:拓展阅读与课堂讨论教学内容进度安排与教材章节相对应,注重知识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课程设计的模板

课程设计的模板一、课程设计的基本概念。
课程设计是指根据教育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等进行设计和安排的过程。
它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1. 适应性原则,课程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使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
2. 系统性原则,课程设计应当具有系统性,教学内容之间应当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
3. 实践性原则,课程设计应当贴近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开放性原则,课程设计应当具有开放性,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三、课程设计的基本要素。
1. 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标是课程设计的首要任务,教学目标应当明确、具体、可操作,能够指导教学实践。
2.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应当符合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和途径,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4. 教学手段,教学手段包括教学工具、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等,应当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5.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的反馈,应当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过程,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课程设计的具体步骤。
1. 确定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2. 设计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包括基本知识、拓展知识和实践应用等内容。
3. 选择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
4. 确定教学手段,根据教学方法确定教学手段,包括教学工具、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等。
5. 设计教学评价,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包括考试评价、作业评价和实践评价等。
学生课程设计范本

学生课程设计范本第一部分:引言近年来,教育领域的发展让学生们更加注重课程设计的重要性。
课程设计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地规划和管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经历的过程。
本文将探讨学生课程设计的范本,为学生们提供一种参考并辅助他们更好地完成自己的课程设计。
第二部分:课程设计的目的课程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在特定主题下,培养他们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通过课程设计,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某一主题,并且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
课程设计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第三部分:课程设计的要素一个良好的课程设计必须包含以下要素:1.目标明确:课程设计的目标必须明确,并且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符合。
2.教学内容丰富:课程设计需要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材料,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方法多样:课程设计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座、小组讨论、实验等,以提高学习效果。
4.评价方式合理:课程设计需要合理的评价方式,以确保学生们能够全面地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
第四部分:课程设计的步骤一个成功的课程设计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需求分析:首先,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并确定课程设计的方向和目标。
2.目标设定:在明确需求后,教师需要设定明确的课程目标,以指导后续的教学活动。
3.教学活动设计:根据课程目标,教师可以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如讲座、实验等,以帮助学生达到目标。
4.资源整合:教师还需要整合和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5.评价与反馈:最后,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并提供及时的反馈,以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
第五部分:课程设计的挑战课程设计面临着许多挑战,其中包括:1.时间限制: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课程设计,需要合理安排时间,以确保任务的完成。
2.资源限制:学生可能没有足够的资源和材料来支持他们的课程设计,因此需要寻找替代方案。
3.团队合作:在某些情况下,学生需要组成团队来完成课程设计,合理分工合作成为重要的步骤。
课程设计相关资料

课程设计相关资料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XX学科的基本方法,了解XX学科的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XX学科的基本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够运用XX学科的知识进行创新性研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XX学科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具体来说,教学大纲如下:第一章: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1 XX学科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2 XX学科的基本原理1.3 XX学科的基本概念第二章:XX学科的基本方法2.1 XX学科的观察和实验方法2.2 XX学科的数学建模方法2.3 XX学科的数据分析方法第三章:XX学科的应用实例3.1 XX学科在生活中的应用3.2 XX学科在科技领域的应用3.3 XX学科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应用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来说: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了解和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讨论法:通过学生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使学生了解XX学科在实际中的应用。
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教材:选用国内权威的XX学科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书。
参考书:推荐一些经典的XX学科参考书,供学生深入学习和研究。
多媒体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XX学科的知识点和实例。
实验设备:准备必要的实验设备,让学生能够进行实验操作,掌握实验方法。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
课程设计描述范文模板

课程设计描述范文模板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学科名称】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准确掌握【学科名称】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相关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学科名称】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其认识到【学科名称】在实际生活和未来发展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具体学科知识1】、【具体学科知识2】和【具体学科知识3】。
具体安排如下: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包括【学科基本概念1】、【学科基本概念2】等,通过这部分学习,使学生了解【学科名称】的基本框架。
第二部分:核心知识,包括【学科核心知识1】、【学科核心知识2】等,通过这部分学习,使学生掌握【学科名称】的核心理论和方法。
第三部分:应用与拓展,包括【学科应用知识1】、【学科应用知识2】等,通过这部分学习,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学科名称】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学科名称】的实践技能。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的实施和教学方法的应用,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实验设备:配置齐全的实验设备,确保学生能够进行实践操作。
通过以上教学资源的支持,我们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课程设计带目录

课程设计带目录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课本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理解并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和应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责任感,使其具备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章节的教学内容如下:1.教材章节:第一章《课程概述》2.教学内容:–课程的定义和分类–课程设计的原则和方法–课程实施和评价的方法三、教学方法本章节的教学方法如下:1.讲授法:用于向学生传授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讨论法:用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培养其团队协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用于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学资源本章节的教学资源如下:1.教材:《课程设计与实施》2.参考书:相关学术论文和书籍3.多媒体资料:教学PPT、视频资料4.实验设备:无特殊要求,常用教学设备即可五、教学评估本章节的教学评估方式如下: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其学习态度和理解能力。
2.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3.考试:进行期中和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理解程度。
六、教学安排本章节的教学安排如下:1.教学进度: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进行教学,确保每个章节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讲解和讨论。
2.教学时间:安排每周固定的课堂时间,确保学生能够有规律的学习。
3.教学地点:选择适合教学的教室或实验室,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七、差异化教学本章节差异化教学如下:1.教学活动: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潜能。
2.评估方式: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能力水平,设计差异化的评估方式,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八、教学反思和调整本章节教学反思和调整如下:1.教学反思:定期进行教学反思,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课程设计都有哪些内容

课程设计都有哪些内容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学科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课程关键词,理解核心概念,并掌握基础理论。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方法论分析问题,并能通过案例研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培养对学科的兴趣和探究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学会团队协作。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围绕学科主题展开,详细教学大纲如下:1.课程导论:介绍学科背景和发展历程,使学生建立整体认识。
2.基础理论:深入讲解核心理论,并通过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
3.方法论:教授研究方法和分析技巧,指导学生应用于实践。
4.案例研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实际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地传授知识,建立理论框架。
2.讨论法:激发学生思考,通过小组讨论深化理解。
3.案例分析法:提供真实案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实验法:在实验教学中,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权威、适合学生的教材作为主线。
2.参考书籍:提供相关领域的经典和最新著作,丰富学生阅读。
3.多媒体资料:利用视频、音频、动画等多种形式,增加学习趣味性。
4.实验设备:确保实验教学的需要,提供现代化实验设施。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结构化、实践性强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标准如下: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和小组讨论等,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考试:定期进行期中和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运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一、设计任务书…………………………………………………二、传动系统方案的分析与拟定………………………………三、电动机的选择计算……………………………………………四、计算传动装置分配各级传动比………………………………五、传动装置运动及动力参数的计算…………………………六、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七、轴及联轴器结构的初步设计………………………………八、轴的计算……………………………………………九、验算滚动轴承的寿命………………………………………十、键联接的选择和计算………………………………十一、润滑方式、润滑油牌号、密封类型的选择和装油量计算………………………………………………十二、减速器箱体设计……………………………………十三、误差分析………………………………………十四、设计小结……………………………………………十五、参考文献……………………………………………计 算 及 说 明结果一、设计任务书1.设计任务 题目六:设计盘磨机传动装置的二级圆柱直齿轮减速器2.原始数据(1).主轴转速 n=50 r/min(2).圆锥齿轮传动比 i=4(3).电动机功率 P=5.5 kW(4).电动机转速 n=1500 r/min3.工作条件 连续单向运转,载荷平稳,空载起动,使用期限10年,小批量生产,每日工作时数8小时,传动不逆转,有轻微的振动,起动载荷为名义载荷的1.5倍,主轴转速允许误差为。
二、传动系统方案的分析与拟定带式运输机传动系统方案如下图所示。
1— 电动机;2、5—联轴器;3—圆柱齿轮减速器;4—碾轮;6—锥齿轮传动;7—主轴由电动机带动高速级齿轮转动,再由低速级齿轮经联轴器将动力传递给锥齿轮,再由锥齿轮传给磨盘。
闭式齿轮传动瞬时速比稳定,传动效率高,工作可靠,寿命长,结构紧凑,外形尺寸小,轮齿可以做成直齿,用于速度较高或载荷较重的传动。
计 算 及 说 明结 果三、电动机的选择计算1.选择电动机的类型及原因:选择Y系列全封闭自扇冷式笼型三相异步电动机,电压380V。
此类型电动机是按照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设计的,具有国际互换性的特点,应用广泛。
其结构简单、起动性能好、工作可靠、价格低廉,维护方便,适用于不易燃、不易爆、无腐蚀性气体、无特殊要求的场合。
2.传动装置的总效率:按表2-3确定各部分效率:联轴器的效率球轴承的效率滚子轴承的效率8级精度齿轮效率锥齿轮效率3.电动机型号的选择:根据题意要求选择同步转速1500r/min,额定功率5.5kw,故选择Y132S-4符合这一范围的同步转速有,。
现比较,查表16-1,电动机数据及计算出的总传动比列于下表方案电动机型号额定功率电机转速同步转速满载转速1Y132S-4 5.515001440由表16-3查取电动机轴外伸端尺寸:D=38mm E=80mm F=10mmG=33mm.计 算 及 说 明结 果四、计算传动装置分配各级传动比1.传动装置的总传动比:2.分配传动装置各级传动比:由题目可知减速器圆锥齿轮传动比则减速器内的传动比为高速级传动比低速级传动比五、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的计算1.输入功率、转速和转矩(1)0轴(电机轴):(2)Ⅰ轴(3)Ⅱ轴(4)Ⅲ轴(5)Ⅳ轴(6)Ⅴ轴2.输出功率、转速和转矩计 算 及 说 明结 果将上述运动和动力参数的计算结果汇总下参数轴传动比i效率转速n(r/min)输入功率P(kW)输入转矩 T()名0 轴10.991440 5.536.483.06Ⅰ 轴1440 5.44536.112.35Ⅱ轴470.59 5.229106.121Ⅲ轴200.25 5.021239.45Ⅳ轴200.25 4.921234.684Ⅴ轴50.06 4.485855.61六、减速器传动零件设计1.直齿锥齿轮传动设计计 算 及 说 明结 果2.圆柱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一、高速级:(1) 选择齿轮材料采用软齿面闭式齿轮转动。
由教材表11-1查得:小齿轮选用40,调质处理,齿面硬度为241~286HBS。
大齿轮选用,调质处理,齿面硬度为241~269HBS。
(2) 确定许用应力由教材表11-5查得:最小安全系数取由教材表11-1查得:小齿轮接触疲劳极限,弯曲疲劳极限大齿轮接触疲劳极限,弯曲疲劳极限① 许用接触应力:② 许用弯曲应力:依据:当大小齿轮都是软齿面时,考虑到小齿轮齿根较薄,弯曲强度较低,且受载次数较多,故在选择材料和热处理时,一般使小齿轮齿面硬度比大齿轮高20~50HBS。
硬齿面齿轮的承载能力较高,但需专门设备磨齿,常用于要求结构紧凑或生产批量大的齿轮。
当大小齿轮都时硬齿面时,小齿轮的硬度应略高,也可和大齿轮相等。
(3)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设计:设齿轮按8级精度制造。
选择齿宽系数(教材表11-6)由于齿轮为非对称布置,且为软齿面,所以取=1.2。
② 选择载荷系数K(教材表11-3)由于中等冲击,原动机为电动机,所以取K=1.2。
小齿轮上的转矩弹性系数(教材表11-4)=188区域系数(教材)由于标准齿轮,。
许用接触应力应取配对齿轮中较小的许用接触应力小齿轮分度圆直径齿轮的模数取,则故实际传动比模数根据教材齿轮几何尺寸的计算=1.2 K=1.2 =188。
中心距(4) 验算轮齿弯曲强度外齿轮的齿形系数和外齿轮吃根修正系数,根据教材: ,,由得,根据计算结果可以得出齿根弯曲强度足够。
(5)齿轮的圆周速度根据教材表11-2可知,选用8级精度实合适的。
二、低速级:方法同上设齿轮按8级精度制造。
由于软齿面,载荷系数,齿宽系数=1.2小齿轮上转矩小齿轮分度圆直径:取取 则故实际传动比模数齿轮的几何尺寸计算根据大齿轮的安装的轴的直径可得:由于尺寸调整计 算 及 说 明结 果计 算 及 说 明结 果七、轴及联轴器结构的初步设计1. 材料的选择高速轴与低速轴均用45号钢,进行调质处理2.估算轴的最小直径根据表11-2,为取值范围 取。
估算低速轴的直径:按式11-2得因为轴上开有一个键槽,考虑到键槽对轴强度的削落,应增大轴径,此时轴径应增大3%圆整后取高速轴估算轴的直径:按式11-2得圆整后取3.联轴器的选用选择联轴器的类型为了隔离振动与冲击选用凸缘联轴器计算转矩低速轴(之前已算出)根据表3-1,由原动机为电动机;工作机转矩变化小。
工作情况系数,所以根据式13-1,得计算转矩为:型号选择:从表13-4(GB5843-86摘录)查得,当取联轴器的类型为凸缘联轴器,型号为,此时公称转矩为,许用最大转速为。
轴径。
联轴器。
4.轴承类型的选用因为考虑到轴承主要承受径向载荷及较小的轴向载荷,选取深沟球轴承。
根据初估轴承处的轴的直径,由表11-1进行轴承型号的选择。
联轴器高速轴轴承类型6207低速轴轴承类型6209高速轴:选取轴承类型6207 基本尺寸低速轴:选取轴承类型6209 基本尺寸5.轴的结构设计低速轴的设计:(1) 确定各轴段的直径:按结构和强度要求做成阶梯轴,外伸端直径为。
为使联轴器能轴向定位,在轴的外伸端做一轴肩,所以通过轴承透盖,及与透盖毡圈接触的轴径为。
右轴承及套筒的轴段直径取。
由于选用两个6209型滚动轴承,故左轴承处的轴径与是。
安装齿轮的轴头直径取为,轴环外径取为。
(详细尺寸见零件图)(2) 确定各轴段的长度:齿轮轮毂宽度是,故取安装齿轮的轴头长度为,由轴承标准查得6209型滚动轴承宽度是。
根据齿轮端面、轴承端面与箱体内壁应保持计 算 及 说 明结 果一定的距离,取挡油环宽度为;套筒及左端轴肩为;通过轴承透盖的长度根据轴承盖的型式及箱体的结构确定为。
安装联轴器的轴头长度根据联轴器尺寸取为。
由结构图可知,跨距。
(3) 轴上零件的轴向固定:联轴器及齿轮处均采用A型普通平键连接,参考表10-26,GB1096-79。
联轴器上键为;齿轮处键为。
八、轴的强度校核(1)画结构简图和轴的受力图(图(a)),并确定轴上的作用力(图(b))从动轴上的转矩为作用在齿轮上的圆周力,径向力为分别为:(2)作水平面的弯矩图(图(e))支承反力(图(c))弯矩(图(d))(3)坐垂直面内的弯矩图支承反力(图(e))弯矩(图(f))(4)作合成弯矩M图(图(g)):(5)作转矩T图(图(h))(6)作当量弯矩图(图(i)),因单向传动,转矩可认为按脉动循环变化,所以应力校正系数,则危险截面C处的当量弯矩计 算 及 说 明结 果(7)校核危险截面轴径由I—P186式(11—4)及表(11—3)得由于C处有键槽故轴径增大3%,即因C处轴径为, 强度足够。
计 算 及 说 明结 果九、验算滚动轴承的寿命由轴的直径尺寸查II—P113表(11—1)得高速轴选用深沟球轴承6207GB/T276-94低速轴选用滚动轴承6209GB/T276-94低速轴轴承正装受力如图1 2⑴受力分析⑵计算当量动载荷P因为此轴承只承受径向载荷由I—P213式(12—12b)得⑶轴承寿命计算由I—P212表(12—9)得,温度系数由I—P212表(12—10)得,载荷系数由II—P119表(11—5)得基本额定动载荷由I—P212式(12—11)双班制工作每天工作16小时,每年按300天计算,轴承寿命为 年,轴承寿命足够。
计 算 及 说 明结 果十、键联接的强度校核1.许用挤压应力 键、轴和轮毂的材料都是45钢,由表7-5查得许用挤压应力,取其平均值。
2.校核联接大齿轮和低速轴的键联接大齿轮和低速轴的键采用普通A型平键。
尺寸为。
键的工作长度为。
键与轮毂键槽的接触高度 故满足挤压强度要求。
3.校核联接低速轴与联轴器的键联接低速轴与联轴器的键采用普通A型平键。
尺寸为。
键的工作长度为。
键与轮毂键槽的接触高度 故满足挤压强度要求。
4.校核联接皮带轮与高速轴的键联接皮带轮与高速轴的键采用普通A型平键。
尺寸为。
键的工作长度为。
键与轮毂键槽的接触高度 故满足挤压强度要求。
十一、减速器润滑方式、润滑油牌号、密封类型的选择和装油量计算1.轴承润滑方式和润滑油牌号的选择 低速轴上轴承: 高速轴上轴承: 轴承均采用脂润滑。
选用通用锂基润滑脂(GB7324-87),牌号为ZGL—1。
其有良好的耐水性和耐热性。
适用于-20°至120°宽温度范围内各种机械的滚动轴承、滑动轴承及其他摩擦部位的润滑。
润滑脂的装填量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轴承内部空间容积的1/3~2/3。
2.齿轮润滑方式、润滑油牌号的选择和装油量的计算闭式齿轮传动的润滑方法采用浸油润滑。
在齿轮传动时,就把润滑油带到啮合的齿面上,同时也将油甩到箱壁上,借以散热。
齿轮浸入油中油的深度不宜超过高速级大齿轮的一个齿高,亦不应小于10mm,不得超过低速级大齿轮分度圆半径的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