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饮用水作业指导书
水的作业指导书

公司调配岗位作业指导书1、目的:明确工作职责,提高工作效率,掌握工作重点,提升工作质量,防止重大品质事件发生,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2.适用范围:有限公司品控调配岗位。
3.程序:3.1 提前10分钟到岗,与上一班同岗位人员进行交接上一班主要问题点、注意事项、仪器等情况3.1.1 全面了解生产品项、品保检测用仪器状况、上一班发生的所有品质问题及其处理结果。
3.1.2 查阅上一班的记录3.2 记录3.2.1 日常记录:《调配检测合格单》《果汁全检记录表》《CIP记录表》《产品品质检验日报表>>。
3.3 本岗位重点关注事项3.3.1 仪器校正:PH计3次/班校正,并做好详细记录;电子天平3次/班校正,并做好详细记录;电导率仪1次/班校正,并做好详细记录。
3.3.2水质3次/班的检测:确认成品水箱水品质,感官,电导率,PH值,臭氧浓度;调配水品质,感官,电导率,PH值。
3.3.3CIP效果(温度、时间、浓度)的确认:对规定周期的CIP的温度,时间,浓度参照《CIP作业规范》进行监督确认,并做好详细记录。
3.3.3调配果汁原料的确认:对调配果汁原料的品质状况进行3次/班的检测,主要检测浓缩果汁的外观,颜色,无菌袋外包装,糖度,酸度,PH值,并且每桶原料使用前必须检查,确认品质正常方可使用,以确保产品品质。
3.3.5调配中香精,小料的确认:对调配中使用的香精,小料的品质进行确认,品质正常方可使用,对称量小料的操作人员进行监督,主要是其个人卫生及小料间卫生,同时严格按照配方中的用量称取,每桶调配上小料前,必须仔细核对小料,香精的品项,重量,并且监督称量工敲盖合格章。
同时监督调配操作工检查确认敲盖合格章。
3.3.6对调配流程的检查确认:严格按照公司发放的调配流程操作,有违反现象,及时上报并且采取有效措施,详细参照《果(蔬)汁饮料调配流程》、《含乳果(蔬)汁饮料调配流程》、《瓶(桶)装饮用水调配流程》。
3.3.7对每桶调配液的检测确认:检测每桶调配液,确认调配液的风味,颜色,糖度,酸度,PH 值,详细参照《配方》,每桶调配液检测合格方可开《调配检测合格单》,无《调配检测合格单》生产部门绝不允许送料。
桶装饮用水生产作业指导书

桶装饮用水生产作业指导书【桶装饮用水生产作业指导书】一、前言桶装饮用水是一种便捷、安全、卫生的饮用水产品,广泛应用于家庭、办公场所、学校等各个领域。
为了确保桶装饮用水的质量和安全,本指导书旨在提供桶装饮用水生产作业的标准化流程和操作规范,以确保生产过程的卫生、安全和质量。
二、生产设备和环境要求1. 生产设备:a. 桶装饮用水灌装机:确保设备完好,无损坏和漏水现象,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
b. 桶装饮用水过滤器: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过滤器,定期更换滤芯。
c. 桶装饮用水贮存桶:采用符合卫生要求的塑料桶,定期清洗和消毒。
d. 桶装饮用水封口机:确保封口机工作正常,封口效果良好。
2. 生产环境:a. 生产车间应保持清洁、整洁,无异味和污染源。
b. 空气质量要求符合国家卫生标准,保持通风良好。
c. 生产区域与储存区域要分开,防止交叉污染。
d. 生产车间应定期进行卫生清洁和消毒,确保生产环境的卫生安全。
三、原材料采购和检验1. 水源:a. 选择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水源,确保水质安全。
b. 定期对水源进行检测,确保水质符合要求。
2. 桶装饮用水包装材料:a. 选择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塑料桶和密封材料。
b. 桶装饮用水包装材料应具备防渗漏、防污染的特性。
3. 原材料检验:a. 对水源进行常规检测,包括微生物指标、化学指标等。
b. 对桶装饮用水包装材料进行检验,确保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四、生产工艺流程1. 水处理:a. 对水源进行过滤、除杂和消毒处理,确保水质达到要求。
b. 定期对水处理设备进行维护和清洁,确保正常运行。
2. 灌装:a. 桶装饮用水灌装机的操作人员应穿戴干净的工作服和手套。
b. 桶装饮用水灌装机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卫生安全。
c. 灌装过程中,应确保桶装饮用水的净化、过滤、灌装和封口一次性完成,避免二次污染。
3. 封口:a. 灌装完成后,使用桶装饮用水封口机对桶进行封口,确保密封性良好。
b. 封口机的操作人员应穿戴干净的工作服和手套,定期对封口机进行清洁和消毒。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生活饮用水铜、锌、铁、锰的检测作业指导书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生活饮用水铜、锌、铁、锰的检测作业指导书1.目的和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用直接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生活饮用及其水源水中铜、锌、铁、锰的测定。
适用于测定生活饮用及其水源水中较高浓度铜、锌、铁、锰的测定。
一本方法的测定范围。
铜:0.2-5mg/L;锌:0.05-1mg/L;铁:0.3-5 mg/L;锰:0.1-3mg/L;2.方法原理水样中金属离子被原子化后,吸收来自同种金属元素空心阴极灯发出的共振线,吸收共振线的量与样品中该元素的含量成正比。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与校准系列比较定量。
3.试剂和材料所用纯水均为去离子蒸馏水。
3.1硝酸(HNO3):ρ=1.42g/ml,优级纯。
3.2盐酸(HCL):ρ=1.19g/ml,优级纯。
3.31+1酸3.4金属贮备液:1.000g/L。
购买国家认可的有证标准贮备液。
4.仪器一般实验室仪器:所用玻璃及塑料器皿用前在(1+9)硝酸溶液中浸泡,并直接用纯水清洗干净。
特别是测锌所用的器皿,更应严格防止与含锌的自来水接触。
4.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及铜、锌、铁、锰空心阴极灯。
4.2电热板4.3抽气瓶和玻璃砂芯滤器。
5.分析步骤5.1水样的预处理:澄清的水样可直接进行测定;悬浮物较多的水样,分析前需酸化并消化有机物。
若测定溶解的金属,则应在采样时将水样通过0.45微米滤膜过滤,然后按没声每升水样加1.5mL(3.1)硝酸酸化是PH小于2.水样中的有机物一般不干扰测定,为使金属离子能全部进入水溶液和促使颗粒物质溶解以有利于萃取和原子化,可采用盐酸-硝酸消化法。
于每升酸化水样中加入5mL(3.1)硝酸。
混匀后取定量水样,按每100mL加入5mL盐酸(3.2)的比例加入盐酸。
在电热板上加热15min。
冷至室温后,用玻璃砂芯漏斗过滤,最后用纯水稀释至一定体积。
5.2水样测定A将各种金属标准储备溶液用每升含1.5mL硝酸(3.1)的纯水稀释,并配制成下列浓度(mg/L)的标准系列:铜,0.20-5.0;锌,0.050-1.0;铁,0.30-5.0;锰,0.10-3.0;B将标准、空白溶液和样品溶液依次喷入火焰,测量吸光度。
饮用水硫酸盐作业指导书

北京大元环境检测技术研究中心作业指导书生活饮用水中硫酸盐的测定编号一、项目名称硫酸钡分光光度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硫酸盐的含量二、适用范围2.1 本方法适用于生活饮用水及其水源水中硫酸盐的测定。
2.2 本方法最低检测质量为0.25mg,若取50mL水样测定,则最低检测质量浓度为5.0mg/L。
2.3 本法适用于测定低于40mg/L硫酸钡水样。
由于比浊法受搅拌速度、时间、温度及试剂加入方式等因素影响比浊法的测定结果,因此要求严格控制操作条件。
三、测定原理GB/T 5750.5-2006《硫酸钡分光光度法》。
水中硫酸盐和钡离子生成硫酸钡沉淀,形成浑浊,其浑浊程度和水样中硫酸盐含量成正比四、使用仪器4.1 磁力搅拌器4.2 浊度仪或分光光度计五、试剂5.1 硫酸盐标准溶液:称取1.4786g无水硫酸钠或1.8141g无水硫酸钾,溶于纯水中,并定容至1000mL。
5.2 稳定剂溶液:称取75g氯化钠,溶于300mL纯水中,加入30mL盐酸、50mL甘油和100mL乙醇,混合均匀。
六、分析步骤7.1 取50ml水样于100ml烧杯中,若水样中硫酸盐浓度超过40mg/L,可少取水样并稀释至50ml。
7.2 加入2.5ml稳定溶液,将电磁搅拌器调节好转速,使溶液在搅拌时不向上溅出,并能使0.2g氯化钡在10s~30s之间溶解,转速确定后在整批测定中不能改变。
7.3 标准系列的制备;取同型100ml烧杯6个分别加入硫酸盐的标准溶液0mL.0.25 mL、0.50 mL 、1.00 mL、1.50 mL和2.00 mL。
各加纯水至50ml。
则其硫酸盐浓度分别为0mg/L、5.0 mg/L、10.0 mg/L、20.0 mg/L、30.0 mg/L及40.0 mg/L L。
7.4 另取50mL水样,与标准系列在同一条件下,在水样与标准系列中各加入2.5mL稳定剂溶液,待搅拌速度稳定后加入0.2g氯化钡晶体,并立即计时,搅拌60±5s。
饮用水生产作业指导书.修改doc

作业指导书前言为了规范本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保证所产出的产品达到质量标准,特制定本指导书。
第一章工艺流程图本水厂生产工艺流程图:水源水—→粗滤—→精滤—→杀菌—→灌装封盖—→灯检—→成品第二章各工艺操作要点一、水源水水源水质量必须符合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
按如下进行检验。
检测项目:序号项目标准检测频率1、色度(铂钴色度单位)≤15 每月一次2、浑浊度/NTU ≤1 每月一次3、臭和味无异臭异味每月一次4、肉眼可见物无每月一次5、菌落总数/(CFU/mL) ≤100 每月一次6、大肠菌群/(MPN/100mL) 不得检出每月一次二、粗滤我厂的粗滤设备为石英砂过滤器和活性炭吸附器。
石英砂过滤器累计工作8小时需进行20分钟正反冲洗。
活性炭吸附器累计工作8小时需10分钟正反冲洗,为保证出水质量,要定时更换活性碳。
三、精滤精滤的主要设备为精密过滤器。
四、臭氧杀菌(一).臭氧杀菌装置主要参数1.检查○3发生器气源的干燥,清洁情况,放电管工作情况,冷却水流量适中。
2.当进气量为4-6M3/h,高压调至200V-250V ,气源压力0.6-0.7Mpa时可提供生产所需○3量。
3.每天检查一次灌装机末端出水○3浓度,应在≥0.3mg/L,压力为≥1kgf/c㎡。
4. ○3在24小时以后完成衰败,不会残留。
(二)、操作规程1. 首先启动循环泵,工作压力>0.3Mpa.2. 启动臭氧机,确保进气正常,气体干燥,冷却水流量适中,.臭氧机前设冷冻干燥机,空压机、储气灌经常排气、排油、排水,保持.臭氧机正常工作。
3. .臭氧机进气压力应保持在0.2`~0.6Mpa,出气压力为0.04--0.06Mpa,出气流量保持在3--4M3/H。
4. .臭氧机出气管应有高位装置及单向阀,根据.臭氧含量调整.臭氧发生量。
5. 启动.臭氧机内射流阀,.臭氧在氧化塔内与水混合。
6. 关机时先关闭射流阀,后关循环泵,严防03机内进水。
生活饮用水中臭和味的测定作业指导书

生活饮用水中臭和味的测定作业指导书1.项目名称嗅气和尝味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臭和味。
2.检测方法与依据《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感官性状和物理指标》(嗅气和尝味法)GB/T 5750.4-2006 (3.1)3.适用范围3.1本标准规定了嗅气和尝味法测定生活饮用水及其水源水的臭和味。
3.2本方法适用于生活饮用水及其水源水中臭和味的测定。
4.主要检测设备4.1锥形瓶,250 mL4.2电炉,1KW5.样品采集与保存5.1 采集的水样应装在磨口塞玻璃瓶中,不能用塑料容器盛水样。
5.2 如要保存水样,应将玻璃瓶充满,并在4℃以下冷藏,并确保冷藏时不得有外来气味进入水中。
6.人员要求6.1 检测人员应身体健康,不吸烟;嗅觉、味觉器官应无疾病,且嗅觉和味觉敏感。
6.2 检验员在测定前不得吃食物,使用香皂、香水等。
6.3 在臭和味测定时,检验人员应情绪稳定,心情舒畅。
6.4 检验人员在感冒、鼻炎期间不得进行臭和味的测定。
6.5 臭和味检测人员不能长时间、疲劳工作。
7.实验环境控制7.1 配备臭和味测定专用的锥形瓶。
7.2实验前应将锥形瓶用无臭无味的实验室用水淋洗,使锥形瓶不带任何气味。
7.3 实验室温度保持在20~25℃。
7.4 实验室进行分区管理,避免交叉污染。
确保臭和味的测定不受干扰。
7.5臭和味的测定房间应保持通风、清洁、干燥,在实验开始时应关闭门窗,防止异味进入。
8. 分析步骤8.1原水的臭和味取100mL水样,置于250mL锥形瓶中,振摇后从瓶口嗅水的气味,用适当文字描述,并按六级记录其强度,见表1。
与此同时,取少量水放入口中(此水样应对人体无害),不要咽下去,品尝水的味道,予以描述,并按六级记录强度,见表1。
8.2原水煮沸后的臭和味将上述锥形瓶内水样加热至开始沸腾,立即取下锥形瓶,稍冷后按上法嗅味和尝味,用适当文字描述,并按六级记录其强度,见表1。
9.注意事项9.1 为保证检测结果的一致,冷藏的水样应恢复至室温后测定。
瓶装饮用水作业指导书

生产作业指导书生产工艺流程关键过程/工序:反渗透过滤、臭氧杀菌、灯检、空桶检验特殊过程/工序:反渗透、检验二、生产作业要求1、洗瓶间A:洗瓶间用于安装洗瓶设施进行回收瓶的清洗B:洗瓶间内应设置空瓶存放架C:洗瓶间入口处及相邻工作间的输送通道应设置防尘帘D:水瓶清洗:水瓶清洗前应倒净瓶中残水,去除瓶盖、收缩膜、包装袋等,外表有固体杂物的应在水池中刷除(注意:瓶盖只能一次性使用,严禁回收重复使用),水瓶洗净后应立即转入灌装间,洗瓶人员必须戴橡胶防水手套操作,水瓶洗净后不得再触摸瓶口,洗瓶中应仔细检查水瓶及瓶口的清洁度,洗瓶机所用消毒液每天更换一次,浓度保持在500ppm。
E:瓶盖清洗:将瓶盖侵入新制的含臭氧纯水中半小时,取出,装入多孔网篮,沥净水,置于消毒柜中进行消毒,以备待用,为方便取出瓶盖,消毒柜可以放置在个灌装间外的成品仓库。
F:工作前后开启紫外线灯管进行消毒,时间不少于30分钟。
2、制水间:A:制水间门窗密封防尘并设有换气设备,如换气扇,直径不小于16 英寸。
B:因主机不可在低温下运行,所以制水间必须设有冬季防冻设施(暖气或空调),否则会使设备严重损坏。
C:制水消毒设备(臭氧发生器)在纯净水,山泉水的制作过程中不可同时运行,必须分别使用。
D:制水间内应设用洗手盆。
E:制完毕,需冲刷地面、擦干设备,做好清洁工作,并开启紫外线灯管进行消毒,时间不少于30分钟。
3、消毒间:A:消毒间用于工作人员进入灌装间前的消毒。
B:消毒间内设有紫外线灯管,工作完毕需开启紫外线灯管进行消毒,时间不少于30分钟。
4、灌装间:灌装间是卫生要求最为严格的工作间,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说明进行操作。
A:灌装间设空瓶输入窗口和成品水输出窗口,窗口设有防尘帘。
B:灌装间设唯一入口,与消毒间相连,工作人员必须在更换工作服入消毒间后方可进入灌装间。
C:灌装前应开启空气净化器,对灌装间进行空气净化,时间不少于1小时。
D:工作人员灌装时应戴橡胶防水手套操作,取瓶时不得触及瓶口。
包装饮用水纯净水作业指导书2

受控状态:编号:QHC-01-2017 发放编号:版本: 1技术文件产品生产作业指导书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2017-04-15发布 2017-04-16实施****有限公司目录目录 (1)原辅料入库验收标准 (2)附1:《主要原辅材料入库质量标准及抽样方法》: (3)桶分拣及拔盖作业指导书 (6)空桶灯检(一)作业指导书 (8)空桶外洗作业指导书 (9)空桶灯检(二)作业指导书 (10)瓶盖/桶清洗消毒作业指导书 (11)多介质过滤作业指导书 (12)活性炭过滤作业指导书 (13)5微米保安过滤作业指导书 (13)反渗透作业指导书 (14)0.1微米精密过滤器作业指导书 (16)中空超滤作业指导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臭氧杀菌作业指导书 . (16)灌装作业指导书 (17)成品灯检 (18)成品包装作业指导书 (19)喷码工序作业指导书 (20)管道、设备维护作业指导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食品添加剂配置规范 (23)附:灌装线清洗消毒液配制规范(一车间) (24)附:灌装线清洗/消毒液配制规范(二车间) (24)二车间清洗及消毒液自动添加系统操作规程 (21)生产线清洗消毒作业标准 (25)原辅料入库验收标准1.目的:建立原辅料验收检验操作规程,使进货检验和试验按规定进行,确保进货物资满足生产要求。
2.范围:适用于原辅材料进厂检验和试验工作。
3.职责:3.1.营运部负责采购符合生产要求的产品。
所有原辅料在首次送货时,必须提供下列文件: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企业产品质量标准、第三方检测报告。
3.2.原辅料入仓库前,由材料检验员进行产品入库检验,具体要求根据公司《原材料质量控制程序》的要求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希DR2800便携式分光光度计操作规程1.概述DR2800型便携式分光光度计内置有240多种测试方法的应用程序,既可用于实验室测试,又可用于生产现场和野外水质测试。
2.检测原理利用光的选择性吸收特性,含有不同物质样品与试剂反应呈现出特征的颜色,在光的照射激发下,产生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并通过仪器比色分析进行浓度定量。
3.技术参数3.1光源:重启钨灯(可见光)3.2波长范围:340~900nm3.3波长精度:±1.5nm3.4波长重复性:≤0.5nm3.5波长分辨率:1nm3.6波长校准:启动时自动3.7波长选择:自动,基于方法选择3.8光谱带宽:≤8nm3.9光度测定范围:±3.0Abs3.10测光精度:在0.0-0.5Abs时为0.005Abs;在0.50-2.0Abs时为1%)。
3.11杂散光:≤0.2%T(340nm,使用过滤器KV450/3),≤0.1%T(当使用NaNO2 3.12环境要求:操作要求:10~40℃,≤80%RH(不冷凝);存放要求:-40~60℃,≤80%RH(不冷凝)4.使用耗材比色皿、擦拭纸、采样瓶、烧杯、蒸馏水。
5.引用标准5.1《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游泳场所卫生标准》(GB9667-1996);5.2《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5750-2006)6.操作步骤6.1.开机,仪器进入语言选择界面,选择“中文”,然后进入自我检测6.2根据检测项目选择存储程序,确定测量波长。
6.3往10毫升的比色皿中倒入样品水或蒸馏水至10毫升刻度线(空白样)。
6.4擦干空白比色杯插入比色池中,灌装线朝右;按“零”调零。
6.5在另一个比色皿中加入10ml水样,加入相应的检测试剂粉包,混匀。
6.6擦干样品比色皿插入比色池中,灌装线朝右,按“读数”读取数值。
6.7仪器使用完毕,按电源键关闭仪器。
7.维护和保养按该仪器使用说明书有关要求,进行日常的维护保养,并对该仪器的使用和维护保养情况每年作一次记录备案待查。
8.注意事项8.1取放比色杯时应避免污染透光面。
8.2每次余氯测试结束用蒸馏水清洗比色皿8.3避免使用塑料容器,因其会与水中的余氯反应影响检测结果。
8.4不要使用同一个试管进行余氯和总氯的检测。
8.5从水龙头中取水样时,至少让水流流淌5分钟,以确保样品具有代表性。
让容器中的样品溢出几次,然后盖上盖子。
如果用样品试管取样,请用样品清洗试管几次,然后小心地灌装到10mL的标志。
8.6如果显示表明超出测量范围,则另取样品稀释后重复测试。
稀释可能会导致氯的微量损失。
测量结果乘上相应的稀释比例。
8.7擦去样品池外壁的残留液体及手印。
在样品池座中进入任何的液体都会对仪器造成损害。
8.8样品必须立即进行分析而不能够保存以后再分析。
9.仪器期间核查与计量检定9.1采用标准溶液检测或仪器比对方法对仪器进行期间核查,核查时间根据仪器管理员安排进行,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每次做好核查纪录。
9.2每年将仪器送往计量认证部门进行计量检定。
10.技术依据根据《DR2800便携式分光光度计使用说明书》。
水中游离余氯检测实施细则1.目的为保证生活饮用水中游离余氯的检测数据准确可靠,并对检测过程进行有效控制,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2.适用范围适用于生活饮用水和游泳池水中游离氯浓度测定。
3.引用文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游泳场所卫生标准》(GB9667-1996)4.职责权限4.1检测人员负责按照本实施细则进行检测和纪录。
4.2检测复核人员按照本实施细则进行复核。
4.3质量监督人员负责对检测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核查。
5.检测仪器与检测范围DR2800便携式分光光度计,检测范围0.02——2.00mg/L6.原理DPD与水中余氯迅速反应而产生红色,在515nm下定量测定。
7. 准备工作7.1.领用仪器:DR2800便携式分光光度计、(21055-69)余氯试剂粉包、采样瓶、蒸馏水、剪刀。
7.1.检查分光光度计电池:如显示电池不足则应立即更换新电池。
7.1.带好黑色水笔、现场测试原始纪录、采样单等现场检测资料。
8.现场操作8.1 监测点的设定:根据要求的不同,分别选取有代表性的自来水作为监测点。
8.2记录测定现场环境湿度,温度,记录采样时间。
8.3取样方法:将上述监测点的自来水龙头拧开到最大,任自来水流出约5分钟后,将采样瓶清洗三次后接取水样100ml待监测。
8.4测定步骤8.4.1选择存储程序80号,确定测量波长。
8.4.2在一个比色杯中加入10ml水样做空白。
8.4.3擦干空白比色杯插入比色池中,灌装线朝右;按“零”调零。
8.4.4 在另一个比色杯中加入10ml水样,加入1小包(21055-69)余氯试剂粉包,混匀20秒以上;(如果有氯存在,会变成粉红色)。
8.4.5擦干样品比色杯插入比色池中,灌装线朝右,读数,同时做好原始记录的书写。
为单位。
8.4.6结果以mg/L浓度的Cl29. 检测记录9.1将测试数据填写在原始记录上,请被检测单位确认签字。
9.2结果评价:依据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评价。
游离氯限值:与水接触30分钟后出厂水应不低于0.3mg/L,管网末梢水不低于0.05 mg/L。
总氯限值:与水接触120分钟后出厂水应不低于0.3mg/L,管网末梢水不低于0.05 mg/L。
(适用于加氯消毒)。
10. 注意事项10.1每次使用前先仔细阅读仪器使用说明书或操作规程。
10.2 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异常或故障,应及时向处室负责人汇报,及时维修(护)。
10.3检测人员每次对仪器使用完毕后应书写使用记录,及时归还给仪器管理员,由仪器管理员做好登记。
10.4废液统一回收,回所后统一无害化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生活饮用水总氯检测实施细则1.目的为保证生活饮用水中总氯的检测数据准确可靠,并对检测过程进行有效控制,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2.适用范围适用于生活饮用水中总氯浓度测定。
3.引用文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4.职责权限4.1检测人员负责按照本实施细则进行检测和纪录。
4.2检测复核人员按照本实施细则进行复核。
4.3质量监督人员负责对检测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核查。
5.检测仪器与检测范围DR2800便携式分光光度计,检测范围:0.02——2.00mg/L6.原理DPD与水中余氯迅速反应而产生红色,在515nm下定量测定。
7. 准备工作7.1.领用仪器:DR2800便携式分光光度计、(21056-69)总氯试剂粉包、采样瓶、蒸馏水、剪刀。
7.1.检查分光光度计电池:如显示电池不足则应立即更换新电池。
7.1.带好黑色水笔、现场测试原始纪录、采样单等现场检测资料。
8.现场操作8.1 监测点的设定:根据要求的不同,分别选取有代表性的自来水作为监测点。
8.2记录测定现场环境湿度,温度,记录采样时间。
8.3取样方法:将上述监测点的自来水龙头拧开到最大,任自来水流出约5分钟后,将采样瓶清洗三次后接取水样100ml待监测。
8.4测定步骤8.4.1选择存储程序80号,确定测量波长。
8.4.2在一个比色杯中加入10ml水样,加入(21056-69)总氯试剂粉包1小包,混匀;按定时器,计时3分钟。
8.4.3在另一个比色杯中加入10ml水样做空白。
8.4.4擦干空白比色杯插入比色池中,灌装线朝右;按“零”调零。
8.4.5擦干样品比色杯插入比色池中,灌装线朝右,读数;同时做好原始记录的书写。
为单位。
8.4.6结果以mg/L浓度的Cl29. 检测记录9.1将测试数据填写在原始记录上,请被检测单位确认签字。
9.2结果评价:依据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评价。
游离氯限值:与水接触30分钟后出厂水应不低于0.3mg/L,管网末梢水不低于0.05 mg/L。
总氯限值:与水接触120分钟后出厂水应不低于0.3mg/L,管网末梢水不低于0.05 mg/L。
(适用于加氯消毒)。
10. 注意事项10.1每次使用前先仔细阅读仪器使用说明书或操作规程。
10.2 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异常或故障,应及时向处室负责人汇报,及时维修(护)。
10.3检测人员每次对仪器使用完毕后应书写使用记录,及时归还给仪器管理员,由仪器管理员做好登记。
生活饮用水二氧化氯检测实施细则1.目的为保证生活饮用水中二氧化氯的检测数据准确可靠,并对检测过程进行有效控制,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2.适用范围适用于生活饮用水中二氧化氯浓度测定。
3.引用文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4.职责权限4.1检测人员负责按照本实施细则进行检测和纪录。
4.2检测复核人员按照本实施细则进行复核。
4.3质量监督人员负责对检测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核查。
5.检测仪器与检测范围DR2800便携式分光光度计,检测范围:0.01 —1.00mg/L6.准备工作6.1.领用仪器:DR2800便携式分光光度计、(20700-42)、(20701-42)、(20702-42)、(14363-69)试剂粉包、采样瓶、蒸馏水、烧杯、剪刀。
6.1.检查分光光度计电池:如显示电池不足则应立即更换新电池。
6.1.带好黑色水笔、现场测试原始纪录、采样单等现场检测资料。
7.现场操作7.1 监测点的设定:根据要求的不同,分别选取有代表性的自来水作为监测点。
7.2记录测定现场环境湿度,温度,记录采样时间。
7.3取样方法:将上述监测点的自来水龙头拧开到最大,任自来水流出约5分钟后,将采样瓶清洗三次后接取水样100ml待监测。
7.4测定步骤7.4.1选择存储程序72号,确定测量波长。
7.4.2取两个烧杯各加入50ml待测样品,分别加入试剂1(20700-42)1.0ml,混匀。
7.4.3,空白准备:一个烧杯中加入1包DPD粉包,混匀,做空白。
7.4.4样品准备:另一个烧杯中无需加入DPD粉包,做样品。
7.4.5分别在样品和空白中加入试剂2(20701-42)1.0ml,混匀。
7.4.6分别在样品和空白中加入试剂3(20702-42)1.0ml,混匀。
7.4.7分别取样品和空白的反应液10ml于比色杯中。
7.4.8擦干空白比色杯插入比色池中,灌装线朝右;按“零”调零。
7.4.9擦干样品比色杯插入比色池中,灌装线朝右,读数;同时做好原始记录的书写。
为单位。
7.4.10结果以mg/L浓度的ClO28. 检测记录8.1将测试数据填写在原始记录上,请被检测单位确认签字。
8.2结果评价:依据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评价。
游离氯限值:与水接触时间≥30min,管网末梢水≥0.02mg/L,出厂水≥0.1mg/L,限值0.8m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