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可夫斯基
柴可夫斯基

柴可夫斯基1840年5月7日生于矿山工程师兼官办冶金工厂厂长家庭。
1859年毕业于彼得堡法律学校,在司法部任职。
1861年入俄罗斯音乐协会音乐学习班(次年改建为彼得堡音乐学院)。
1863年辞去司法部职务,献身音乐事业。
1865年毕业后,在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同时积极创作,第一批作品问世。
受富孀梅克夫人资助,1877年辞去教学工作专事创作。
1878-1885年间曾多次去西欧各国及美国旅行、演出。
1893年6月荣获英国剑桥大学名誉博士学位。
同年10月底在彼得堡指挥《第六交响曲》首次演出后不久即去世[1]。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是俄罗斯浪漫乐派作曲家,也是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以及世界最伟大的古典音乐作曲家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柴可夫斯基的优秀作品与其一生的情感经历密不可分。
柴科夫斯基被认为是一位同性恋者,而正是因为柴科夫斯基对于侄子的不伦之恋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压力,致使其创作了《b小调第六“悲怆”交响曲》。
虽然侄子鲍伯确实回应了柴可夫斯基的爱慕。
然而这份不伦之恋一开始就受到社会的诸多压力和憎恶,生性敏感的柴可夫斯基痛苦难耐。
九天后他骤然辞世。
官方说法是由于霍乱,也有传言说他因同性恋身份被政府逼迫服毒。
序曲舞剧的序曲一开始,双簧管吹出了柔和的曲调引出故事的线索,这是天鹅主题的变体,它概略地勾画了被邪术变为天鹅的姑娘那动人而凄惨的图景。
全曲中最为人们所熟悉的是第一幕结束时的音乐。
这一幕是庆祝王子成年礼的盛大舞会,音乐主要由各种华丽明朗和热情奔放的舞曲组成。
在第一幕结束时,夜空出现一群天鹅,这是乐曲第一次出现天鹅的主题,它充满了温柔的美和伤感,在竖琴和提琴颤音的伴随下,由双簧管和弦乐先后奏出。
匈牙利舞《匈牙利舞》,即是匈牙利民间的《查尔达什舞》。
音乐的前半段舒缓而伤感,如舞蹈前的准备(片段3),音乐后半段节奏强烈,显示出舞蹈者的粗犷,是一首狂热的舞曲。
西班牙舞《西班牙舞》,音乐富有浓厚的西班牙民族风味,西班牙响板的伴奏色彩明亮,更加重了音乐的民族特色。
柴可夫斯基简介

柴可夫斯基简介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是一位俄罗斯浪漫作曲家,也是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以及世界最伟大的古典音乐作曲家之一。
柴可夫斯基的许多伟大作品都与他的情感经历紧密相连。
从载体角度来看,柴可夫斯基还是一位涉及范围广泛的作曲大师。
他在歌剧,舞剧,协奏曲,交响曲,音乐会协曲,声乐浪漫曲以及室内乐等方面都留下了大量的传世之作。
他写的情感有时很强烈,有时很委婉,就像山间溪流一样。
他的音乐具有丰富的、旋律优美的情感特点。
1840年5月7日,柴科夫斯基出生在维亚特卡省卡姆斯克沃特金斯克附近的村庄。
当时柴科夫斯基生活的年代正处于沙皇专制制度腐败时期。
他热爱自己的国家,关心俄罗斯人民的命运,但他又看不到俄国社会的出路。
他从生活中深深感受到俄国政治的黑暗与腐败,但他的政治态度却又是保守和王朝的拥护者。
这种无法克服的矛盾不断促使柴科夫斯基对祖国的未来、社会的出路、生命意义进行深刻的思考,并把这种对生活感受融化到他的创作中去。
这可以说是柴科夫斯基创造力的基本意识形态倾向。
虽然柴科夫斯基没有选择现实的政治生活、社会冲突等作为自己创作的主题,但却通过自己对于时代悲剧性的感受,深刻揭示了对光明理想的追求、对生活意义的理解。
从创作基本面貌上看,柴科夫斯基的前期作品往往倾向于表现对光明喜悦的渴望和信仰,后期则更倾向于表现出更深层次的悲剧性。
1862年在音乐学习班的基础上成立了俄国第1所高等音乐学校──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列宁格勒音乐学院),在Н.И.扎连芭指导下学习和声与复调,在А.Г.鲁宾斯坦的指导下学习配器和作曲,毕业后赴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
作为浪漫主义音乐的大师,柴可夫斯基的的作品用优美的旋律揭示出人类情感丰富的世界,使悲哀的更悲哀,忧郁的更忧郁,明快的更明快,喜悦的更喜悦。
那旋律线条犹如一根薄薄的彩色丝绸,深深地扎进人类的心脏,反映了人类情感的每一个细节,引起人们的普遍共鸣。
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充满了浪漫的光芒,穿透了时间的美,这就是他的音乐的特点和不朽。
柴科夫斯基人物介绍

听到《如歌的行板》, 托尔斯泰感动得流下眼泪, 说:“我已接触到苦难人 民的灵魂的深处”。
36岁,得到富翁梅克夫人的资助。
37岁,与莫斯科音乐院女学生安东妮雅‧米 露可娃结婚。蜜月之中,后悔、自杀、精神崩溃。 离开新婚妻子,再也没有见面,但定期寄生活费, 到死为止两人还保持著婚姻关系。 38岁,辞职专心作曲。
《如歌的行板》
1869年夏,柴科夫斯 基在基辅附近卡明卡村妹 妹家的庄园旅居,听到一 个泥水匠演唱的俄罗斯民 歌《凡尼亚坐在沙发上》。 记录后,立即配上和 声,收入到钢琴二重奏的 《俄罗斯民歌五十首》。
两年后,写《第一弦 乐四重奏》,很自然地运 用了这个感人肺腑的曲调。
1877年初,俄国大 文豪列夫· 托尔斯泰来到 莫斯科。柴科夫斯基在莫 斯科音乐学院举行音乐晚 会招待托尔斯泰。
50岁,梅克夫人破产,终止与柴可夫斯基的联
系。 51岁,访美演出,大获成功。
53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世。
最重要的代表作: ♫、第四、第五、第六交响曲 ♫、幻想序曲:《罗米欧与朱丽叶》 ♫、《1812序曲》 ♫、《意大利随想曲》 ♫、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黑桃皇后》 ♫、芭蕾舞剧:《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 ♫、《第一钢琴协奏曲》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第一弦乐四重奏》第2乐章“如歌的行板”
柴 可 夫 斯 基
俄 罗 斯 作 曲 家 1840—1893
柴 可 夫 斯 基
1840—1893 俄罗斯作曲家
梅 克 夫 人
梅 克 夫 人
柴科夫斯基出生于沃特金斯克一个贵族家庭。
父亲是官办矿厂的采矿工程师, 母亲是父亲的3任妻子的第二任,法裔俄罗斯 人。
5岁,开始学钢琴。 8岁,全家迁往彼得堡。 10岁,父亲被任命为圣彼德堡国立大学校长。 柴可夫斯基入法律学校。 18岁,毕业进入司法部做部长秘书, 22岁,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音乐。 26岁,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授,随后几年,创作 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包括《天鹅湖》、《小提 琴协奏曲》、弦乐四重奏《如歌的行板》。
柴可夫斯基

Pyotr Ilyich Tchailkovsky
目录
1、生平 2、年表 3、作品 4、创作特点
生
平
中文名:柴可夫斯基 英文名: Tchaikovsky, Pyotr (Ilyich) 生 于: 1840/05/07 卒 于: 1893/11/06 国 籍: 俄罗斯 乐 派:浪漫乐派
•
他出生于沃特金斯克一个贵族家庭,从小在母亲的教导下 学习钢琴,由于父亲的反对, 进入法学院学习,毕业以后在法 院工作。22岁时柴可夫斯基辞职,进入圣彼得堡音乐学院,跟 院工作。22岁时柴可夫斯基辞职,进入圣彼得堡音乐学院,跟 随安东鲁宾斯坦学习音乐创作成绩优异毕业后,在尼可莱· 随安东鲁宾斯坦学习音乐创作宾斯坦的弟弟) 宾斯坦(安东·鲁宾斯坦的弟弟)的邀请下,担任莫斯科音乐学 院的教授。 柴可夫斯基性格内向而且脆弱,感情丰富,与崇拜自己的 女学生的婚姻破裂后,企图自杀,他的朋友把他送到外国疗养。 他被认为有同性恋倾向,并且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一直试图压 制,因此有意见认为这是婚姻破裂的原因。1893年,他逝世于 制,因此有意见认为这是婚姻破裂的原因。1893年,他逝世于 圣彼得堡。他的死疑点重重,官方说法是他喝了带有霍乱病毒 的水而染病身亡。但是据后来学者的考证,很有可能是自己服 用砒霜而自杀。但是,这都只限于猜测,真的原因直到现在还 是一个谜。
代表作品
交响曲:
《g小调第一交响曲》(1866年)──第一号交响曲是受到俄罗 小调第一交响曲》 1866年)──第一号交响曲是受到俄罗 斯冬季景象启发写成,所以又名《冬之梦》 斯冬季景象启发写成,所以又名《冬之梦》,虽然柴科夫斯基自认有 点瑕疵,但它无疑包藏了美好青年时期的梦与情怀。 《c小调第二交响曲》 (1872年) 小调第二交响曲》 1872年) 《D大调第三交响曲》(1875年) 大调第三交响曲》 1875年) 《f小调第四交响曲》 (1878年) 小调第四交响曲》 1878年) 《e小调第五交响曲》 (1888年) 小调第五交响曲》 1888年) 《b小调第六交响曲》 (1893年)——这部交响曲又称为《悲怆 小调第六交响曲》 1893年)——这部交响曲又称为《 交响曲》 交响曲》 ,音乐具有忧郁的抒情性,可以说是作曲家最著名的一部交 响曲,完成于他逝世前两个月,并完整的体现了柴科夫斯基的美学观。 《曼弗雷德交响曲》 (1885年) 曼弗雷德交响曲》 1885年)
柴可夫斯基

代表作品有:
第四、第五、第六(悲怆)交响 曲, 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 《黑桃皇后》,舞剧《天鹅湖》、 《睡美人》、《胡桃夹子》,
第一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 《罗科主题变奏曲》、第一弦乐 四重奏、钢琴三重奏《纪念伟大 的艺术家》、交响序曲《1812 年》、
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 交响幻想曲《里米尼的弗兰切斯 卡》、意大利随想曲、弦乐小夜 曲等
柴可夫斯基
柴科夫斯基(1840年5月7日-1893年 11月6日),十九世纪伟大的俄罗斯 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被誉为伟大 的俄罗斯音乐大师。 集古典音乐和俄罗斯浪漫乐派于一 身,作品旋律优美,情感丰富。 柴科夫斯基的前期创作比较倾向于 表现对光明欢乐的追求和信心,而 后期则更倾向于表现深刻的悲剧性。
问题
(
柴可夫斯基
柴科夫斯基是十九世纪伟大的俄罗斯 )家。 答:作曲、音乐教育
柴科夫斯基的代表作包括()、()、 ()等。
答:小提琴协奏曲、天鹅湖、悲怆
音乐是上天给人类最伟大的 礼物,只有音乐能够说明安静和 静穆 。 ——柴可夫斯基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乐曲充满欢乐情绪,具有俄罗斯民间音乐的 特点,整个作品质朴的风格中富于青春的朝 气和亲切的抒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蕾舞剧:天鹅湖
天鹅湖是世界上最出名的芭蕾舞剧,也 是所有古典芭蕾舞团的保留剧目。
科夫斯基自认为这部交响曲是他一生中最 成功的作品。曲调低沉、悲伤,充满了对 命运多舛的感叹。
柴可夫斯基

天鹅湖
第二幕: 其实当王子和天鹅公主在谈话时,魔王一直在偷听,于是他要
阻止他们相爱。魔王一边把自己的女儿变成奥杰塔的模样去参 见宴会,一边阻止奥杰塔去赴宴。因此在第二幕中有两个旋律。 一个是在宴会的旋律,由小提琴构起主旋律,庄重、华丽,王 子和假奥杰塔在音乐中翩翩起舞。另一个是奥杰塔的旋律,比 第一幕更急促,有一种紧迫,危险地感觉。正如奥杰塔的处境, 她要克服魔王设置的障碍赶到宴会现场,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 真爱。这时的音乐正是表现了奥杰塔当时紧迫、担忧的心情和 勇往直前的决心。
天鹅湖
第四幕: 经过一番激战,魔王终于被打败了,天鹅湖又恢复了以往的平
静。爱情胜利了,黎明到来了。天鹅变成了美丽的少女。她们 和奥杰塔与王子一起走向新生活。天鹅湖畔在举办舞会,王子 和天鹅公主翩翩起舞,这时森林里的小精灵也来参加舞会,跳 起了四小天鹅舞。
意大利随想曲
1879年十二月至第二年三月,柴科夫斯基曾旅居意大利罗 马, 其间广泛收集了意大利的民间音乐素材。 1880年二 月十七日,柴科夫斯基在给他的友人梅克夫人的信中说: “在过去的数天中,我已写好了《意大利随想曲》的草稿, 这是根据意大利民间的若干流行曲调而谱写成的。我想这 一作品是成功的;它所以能获得良好的效果,要归功于这 些从无意中得来的动人曲调——有些是我从民歌集里收集 来的,有些是我在马路上亲耳听到的。”由此可见,柴科 夫斯基的音乐之所以雅俗共赏,流传广泛,与他不断从民 间音乐中汲取素材有着密切关系。
他的旋律富于朗诵性,尤其是器乐的宣叙性独白更是情味深长。他的和声很 有特色,有时写得非常简单朴素,有时又异常复杂,富于刺激性。他扩展了 传统的复调技术,给赋格、帕萨卡里亚等古老复调形式注入了现代内容。
德米特里·德米特里耶维奇·肖斯塔科维奇 ——音乐
柴可夫斯基的故事

柴可夫斯基的故事(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故事大全、作文大全、教案大全、游戏大全、句子大全、诗词大全、家庭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tories, composition, lesson plans, games, sentences, poems, family educatio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primary education, other mode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柴可夫斯基的故事柴可夫斯基是俄罗斯历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俄罗斯民族音乐与西欧古典音乐的集大成者,被誉为伟大的俄罗斯音乐大师。
柴科夫斯基

柴科夫斯基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俄文:ПётрИльичЧайковский,英文:Peter Ilyich Tchaikovsky)又译为柴可夫斯基(1840 年 5 月 7 日— 1893 年11 月 6 日),是伟大的俄罗斯浪漫乐派作曲家,也是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
其风格直接和间接地影响了好多此后者。
音乐大师柴科夫斯基几乎是全球最受欢迎的“古典”作曲家。
他在作品中流淌出的感情时而热忱豪放,时而细腻委婉。
他的音乐拥有激烈的感染力,充满激情,乐章抒怀又华美,并带有激烈的管弦乐风格。
这些都反应了作曲家极端情绪化、郁闷敏感的性格特色——会忽然精神不振,又会在忽然之间充满了乐观精神。
柴科夫斯基对过上“正常”家庭生活的盼望,与他的同性恋本性的矛盾,使他一世都充满了难过的挣扎,这亦反应在他的音乐里,特别是后期的交响乐作品中。
在柴科夫斯基的大多数音乐里,我们都能够清楚地感觉到民族文化的影响——他将民族文化与西方交响乐传统成功地交融在一同。
尽管柴科夫斯基结纳了“强力公司”,可是他一直没有加入任何一个民族主义团体。
柴科夫斯基曾写道:“至于我对音乐里俄罗斯元素的关注,是因为我常年生活在异国。
在我年幼的时候,俄罗斯民族音乐没法描述的漂亮就已经充满了我的生命。
”柴科夫斯基出生于乌拉尔的伏特金斯克城,父亲是一个冶金工厂的厂长兼工程师;他的童年是在一个典型的富饶的贵族家庭中度过的。
从小在母亲的教育放学习钢琴,因为父亲的反对,进入法学院学习,毕业此后在法院工作。
22 岁时柴科夫斯基离职,进入圣彼得堡音乐学院,跟从安东·鲁宾斯坦学习音乐创作,成绩优异。
毕业后,在尼古拉·鲁宾斯坦(安东·鲁宾斯坦的弟弟)的邀请下,担当莫斯科音乐学院教授。
柴科夫斯基身体柔弱,性格内向并且柔弱,感情丰富,与疯狂崇敬自己的女学生的婚姻破碎后,妄图自杀,他的朋友把他送到外国休养。
他被以为有同性恋偏向,并且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向来试图压制,所以存心见以为这是婚姻破碎的原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