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无机化学[第三章配位化学] 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合集下载

(完整版)无机化学知识点

(完整版)无机化学知识点

(完整版)⽆机化学知识点⽆机化学知识点总结原⼦与分⼦结构⽆机化学的主线是化学平衡,故先从原⼦和分⼦结构部分开始复习,逐步复习化学反应。

1、描述波函数的三个量⼦数及其意义2、原⼦核外电⼦排布规则:3、写出29号元素的基态电⼦排布式4、原⼦与原⼦之间通过某种作⽤⼒组合成分⼦,这些作⽤⼒包括离⼦键、共价键、⾦属键等。

离⼦键、共价键的特征?5、分⼦的极性举出⼏个极性分⼦,⾮极性分⼦。

6、分⼦间⼒:也称范德华⼒,包括定向⼒、诱导⼒、⾊散⼒;氢键试分析在甲醇的⽔溶液中,分⼦之间的相互作⽤情况。

7、简述氢键的形成条件及特征,并将分⼦内氢键和分⼦间氢键各举⼀例。

H1、下列⽤量⼦数描述的可以容纳电⼦数最多的电⼦亚层是A. n = 2, l = 1B. n = 3, l = 2C. n = 4, l = 3D. n = 5, l = 02、碳原⼦最后⼀个电⼦的四个量⼦数为A.2,1,0,+1/2B. 2,0,0,-1/2C. 2,0,1,-1/2D. 1,0,1,+/23、29号元素的价电⼦排布式为A. 4s24p4B. 3d94s2C. 3d54s1D. 3d104s14、24号元素的价电⼦排布式及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A. 3d54s1,d区B. 3d44s2,ds区C. 3d54s1,ds区D. 4s24p4,p区5、A、B两元素,A原⼦的M层和N层电⼦数⽐B原⼦的M层和N层电⼦数多8个和3个 ,则 A、B分别为A. As、TiB. Ni、CaC. Sc、NeD. Ga、 Ca6、p亚层最多可以容纳⼏个电⼦A. 2B. 4C. 6D. 87、d轨道有⼏种空间取向A. 1B. 3C.5D. 78、对氢原⼦来说,下列各轨道的能量⼤⼩⽐较正确的是A.E2p>E2sB.E3d>E4sC.E3dD.E3d9、某⼀元素的原⼦序数是30,则该元素原⼦的电⼦总数是多少,价电⼦构型是怎样的?A. 15, 3d104s2B. 30, 3d104s2C. 15, 3d104s1D. 30, 3d104s110、下列各组量⼦数不合理的是A、(1,0,0)B、(2,1,0)C、(3,3,0)D、(4,1,1)11、共价键的特征是A. 有⽅向性,⽆饱和性B. ⽆⽅向性和饱和性C. ⽆⽅向性,有饱和性D.有⽅向性和饱和性12、下列化合物中的哪个化合物的中⼼原⼦不是采⽤sp3杂化类型A. CCl4B. BF3C. H2OD. PH313、NaCl、MgCl2、AlCl3的熔点依次降低是因为A. 阳离⼦半径依次增⼤B.阳离⼦极化⼒依次增⼤C. 阳离⼦结合的阴离⼦多D. 阴离⼦变形性增加14、下列原⼦中不能与氢原⼦形成氢键的是A. FB. OC. ID. N15、离⼦键的特征是A. 有⽅向性,⽆饱和性B. ⽆⽅向性和饱和性C. ⽆⽅向性,有饱和性D. 有⽅向性和饱和性16、CCl4分⼦中的C原⼦采取的杂化类型是A. sp杂化B. sp2杂化C.sp3杂化D. sp3d杂化17、下列分⼦中的中⼼原⼦属于不等性sp3杂化的是A. CCl4B. BF3C. H2OD. BeCl218、下列分⼦中属于极性分⼦的是A. CCl4B. CO2C. COD. O219、下列相互作⽤中不属于化学键的是A. 离⼦键 B.共价键 C.⾦属键D.氢键20、维持蛋⽩质的⾼级结构起重要作⽤的分⼦间相互作⽤是A. 离⼦键 B.共价键 C.⾦属键D.氢键21、HCl、HBr、HI的熔沸点依次升⾼,但HF的熔沸点却⽐HCl⾼,原因是A. HF分⼦间能形成氢键B. HF分⼦内有离⼦键C. HF分⼦间能有疏⽔相互作⽤D. HF分⼦内有共价键22、根据分⼦轨道理论下列结构中⽆顺磁性的是A、O2B、O2-C、O22-D、O2+23、下列分⼦中有极性的是A、BF3B、CO2C、PH3D、SiH424、氨分⼦的空间构型是A、⾓形B、三⾓锥形C、平⾯三⾓形D、四⾯体形25、下列化学键属于极性共价键的是A、C-CB、H-HC、C-HD、Na-Cl26、CO与CO2分⼦间存在的相互作⽤⽅式有A、⾊散⼒B、⾊散⼒、诱导⼒C、⾊散⼒、定向⼒D、⾊散⼒、诱导⼒、定向⼒27、某元素的+2氧化态离⼦的核外电⼦结构为1s22s22p63s23p63d5,此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A、第四周期ⅦB族B、第三周期ⅤB族C、第四周期Ⅷ族D、第三周期ⅤA族判断题○1、根据原⼦结构理论预测第⼋周期将包括50种元素。

中级无机化学[第三章配位化学] 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中级无机化学[第三章配位化学] 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三章配位化学1.配合物配合物:由提供孤对电子或多个不定域电子的一定数目的离子或分子(配体)和接受孤对电子或多个不定域电子的原子或离子(统称中心原子)按一定组成和空间构型所形成的化合物。

其中,与中心原子直接相连的原子称为配位原子,与同一中心原子连接的配位原子数目称为配位数;由中心金属离子和配体构成的络合型体称为内界,通常用“[]”标出。

配合物的命名:配体名称在先,中心原子名称在后。

阴离子名称在先,阳离子名称在后,两者间用“化”或“酸”相连。

不同配体名称的顺序与化学式的书写顺序相同,相互间以圆点隔开,最后一种配体名称之后加“合”字。

配体个数在配体名称前用中文数字表示。

中心原子的氧化态在元素名称之后用括号内的罗马数字表示。

2.配合物的异构立体异构:包括几何异构和旋光异构。

配合物内界中两种或两种以上配体在空间的排布方式不同所产生的异构现象称为几何异构。

若由配体在空间的排布方式不同所产生的异构体之间互为对映体,则这种异构现象称为旋光异构。

电离异构:配合物在溶液中电离时,由于内界和外界配体发生交换而生成不同配离子的异构现象称为电离异构。

键合异构:含有多种配位原子的单齿配体用不同的配位原子参与配位而产生的异构现象称为键合异构。

配位异构:在配阴离子与配阳离子形成的配合物盐中,配阴离子与配阳离子中配体与中心离子出现不同组合的现象称为配位异构。

3.配合物的常用制备方法加成反应:路易斯酸碱之间直接反应,得到酸碱加合型配合物。

加成后配位数增大。

取代反应:用一种适当的配体(通常是位于光谱化学序列右边的配体)取代配合物中的某些配体(通常是位于光谱化学序列左边的配体)。

取代后配位数通常不变。

氧化还原反应:伴随有中心金属氧化态变化的制备反应,在许多情况下同时伴随有配体的取代反应。

热解反应:在升高温度时,配合物中易挥发的配体失去,外界阴离子占据失去配体的配位位置,相当于固相取代反应。

4.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1)晶体场理论理论要点:(a)中心金属离子具有电子结构,配体视为无电子结构的阴离子或偶极子,二者之间存在的静电吸引作用产生配位键。

10-中级无机化学

10-中级无机化学

取代活性和惰性八面体配合物

八面体取代反应 D机理 四方锥 A 机理 五角双锥

活化配合物的晶体场稳定化能愈八面体配合物的晶体 场稳定化能之差,称之为晶体场活化能△Ea。 △Ea = CFSE活化配合物 - CFSE八面体
晶体场活化能△Ea < 0 取代活性


不同配体场下的d轨道分裂
dx2-y2 9.14 dz2 7.07 dz2, 0.86 dxy, -0.86 dxz, dyz -4.57 四方锥 dz2 4.93 2.82 dxy, dx2-y2
(三)交换机理(I机理) Interchange mechanism
D机理和A机理 共同点: 都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 不同处: 只是这两种过程发生的先后顺序不同。

反应中最可能的是Y接近配合物的同时X逐渐离去 所以大部分的取代反应可归之为交换机理, 即配合物发生取代反应时配位数没有变化, 新键的形成和旧键的断裂同时进行,彼此相互影响。
Py
Py Cl
Pt
NH3 NH3
Br-
Py Cl
[PtCl4]2-
NH3
Cl Cl
Br-
Cl Cl
Pt
Br NH3
Py
Cl Py
[PtCl4]2-
Py
Cl Cl
Br-
Cl Cl
Pt
Py Br
NH3
H3N Cl

反应2: 第二步 Br-取代Cl-反位的Cl。而不是取代处于NH3反位的Cl。Pt(Ⅱ)—NH3 键强于Pt(Ⅱ)—Cl- 第三步 是Py取代处于Br反位的Cl,因为Br-的反应效应比Cl的 大,比NH3的更大。
Cl Pt Cl

无机化学重点笔记

无机化学重点笔记

第一章 物质的状态理想气体:是设定气体分子本身不占空间、分子间也没有相互作用力的假想情况下的气体。

实际气体:处于高温(高于273 K )、低压(低于数百千帕)的条件下,由于气体分子间距离相当大,使得气体分子自身的体积与气体体积相比可以忽略不计,且分子间作用力非常小,可近似地将实际气体看成是理想气体。

pV = nRT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R 称为比例常数,也称为摩尔气体常数。

R = 8.314 Pa·m3·mol-1·K-1 = 8.314 kPa·L·mol-1·K-1= 8.314J·mol-1·K-1(Pa·m3=N·m-2·m3=N·m = J )道尔顿理想气体分压定律 式中 xi 为某组分气体的摩尔分数。

理想气体混合物中某组分气体的分压等于该组分气体的摩尔分数与总压力的乘积。

分体积定律 当几种气体混合时,起初每一种气体在各处的密度是不同的,气体总是从密度大的地方向密度小的地方迁移,直至密度达到完全相同的状态,这种现象称为扩散。

相同温度、相同压力下,某种气体的扩散速度与其密度的平方根成反比,这就是气体扩散定律。

用u i 表示扩散速度,ρi 表示密度,则有:或 式中u A 、uB 分别表示A 、B 两种气体的扩散速度,ρA 、ρB 分别表示A 、B 两种气体的密度。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ρ)与其摩尔质量(M )成正比,据此可以表示为: 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进行修正 对n = 1 mol 实际气体,其状态方程为: 气体分子运动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假设:(1)气体由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的分子所组成;(2)气体分子本身不占体积,视为数学上的一个质点;i i RT RT p p n n V V=∑=∑=i i i i i p n n p p x p p n n=== 或1212= = +++i i i in RT n RT n RT nRT V V V V p p p p =⋅⋅⋅=+⋅⋅⋅=∑∑i u A B u u =A B u u =22()()an p V nb nRT V+-=2()()m ma p Vb RT V +-=(3)气体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很小,可忽略;(4)气体分子之间及分子对容器壁的碰撞视为弹性碰撞,气体的压力是由于气体分子同容器壁产生碰撞的结果;(5)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与气体的温度成正比。

无机化学知识点汇总

无机化学知识点汇总

⽆机化学知识点汇总 ⽆机化学是研究⽆机化合物的化学,是化学领域的⼀个重要分⽀。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机化学知识点汇总,⼀起来看看吧。

⽆机化学知识点:常见的化学公式 1、原⼦的相对原⼦质量的计算公式: 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固体的溶解度:(单位为克) 4、物质的量计算公式(万能恒等式):(注意单位) 5、求物质摩尔质量的计算公式: ①由标准状况下⽓体的密度求⽓体的摩尔质量:M=ρ×22.4L/mol ②由⽓体的相对密度求⽓体的摩尔质量:M(A)=D×M(B) ③由单个粒⼦的质量求摩尔质量:M=NA×ma ④摩尔质量的基本计算公式: ⑤混合物的平均摩尔质量: (M1、M2......为各成分的摩尔质量,a1、a2为各成分的物质的量分数,若是⽓体,也可以是体积分数) 6、由溶质的质量分数换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7、由溶解度计算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8、克拉贝龙⽅程:PV=nRT PM=ρRT 9、溶液稀释定律: 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m1×w1=m2×w2 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c1V1=c2V2 10、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公式:(单位:mol/L·s) 11、⽔的离⼦积:Kw=c(H+)×c(OH-),常温下等于1×10-14 12、溶液的PH计算公式:PH=⼀lgc(H+)(aq) ⽆机化学知识点:化学的基本守恒关系 1、质量守恒: ①在任何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定等于⽣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②任何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种类和原⼦个数⼀定不改变。

2、化合价守恒: ①任何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定等于0 ②任何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升⾼总数和降低总数⼀定相等。

3、电⼦守恒: ①任何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得、失总数⼀定相等。

②原电池和电解池的串联电路中,通过各电极的电量⼀定相等(即各电极得失电⼦数⼀定相等)。

中级无机化学要点

中级无机化学要点

《中级无机化学》教辅材料余红霞主编湖南理工学院第一章酸碱理论与非水溶液化学本章学习重点本章内容为无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它是对基础无机化学中学过的酸碱知识的总结、扩展与提高,我们应较全面地掌握以下内容:1、掌握路易斯理论、溶剂体系理论的要点,结合具体实例了解相应物质之间的酸碱反应;2、掌握二元氢化物、无机含氧酸碱物质的酸碱强度变化规律,了解酸碱强度与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3、掌握HSAB原理及其应用;4、了解超酸的概念及超酸的主要用途,主要非水溶剂以及一些常见物质在硫酸和液氨中的反应。

本章主要重点是近代酸碱理论中的路易斯理论和溶剂体系理论、HSAB原理及其应用。

本章学习难点本章的难点是酸碱强度与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对溶剂体系理论的理解、溶剂的自电离式、物质在非水溶剂中的酸碱行为与酸碱反应。

疑难解答1-1简述溶剂体系理论的要点,有何优缺点?并以此分析在液态BrF3中,SbF5与KF的反应?答:溶剂体系理论认为,许多溶剂能发生自电离,生成特征阳离子和特征阴离子。

如:特征阳离子特征阴离子2H2O H3O+ + OH—2NH3NH4+ + NH2—2H2SO4H3SO4++ HSO4—2BrF3BrF2+ + BrF4—溶剂体系理论的要点是:凡在溶剂中产生(或通过反应生成)该溶剂的特征阳离子的溶质称作酸,而产生(或通过反应生成)该溶剂的特征阴离子的溶质称作碱。

溶剂体系理论的优点是将酸碱范围扩大到了非质子体系,缺点是只能适用于能发生自电离的溶剂体系中。

在液态BrF3中,BrF3作为溶剂发生自电离:2BrF3BrF2++ BrF4—SbF5和KF分别按下式跟BrF3反应:SbF5+ BrF3→BrF2++ SbF6—酸KF + BrF3 →K+ + BrF4—碱BrF2+ + BrF4—2BrF3净反应:SbF5+ KF→K SbF61-2为何在液态SO2中,Cs2SO3可用来滴定SOCl2?答:在液态SO2中,SO2按下式子电离:2SO2 SO2++SO32—在液态SO2中,Cs2SO3是碱,SOCl2是酸,因为SOCl2和Cs2SO3在SO2中分别按下式解离:SOCl2 SO2++2Cl—酸Cs2SO3 2Cs++ SO32—碱SO2++ SO32—2SO2净反应:SOCl2+ Cs2SO3→2 Cs Cl+2SO2所以,在液态SO2中,Cs2SO3可用来滴定SOCl2。

山东大学期末考试复习 水分析化学第三章配位滴定法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山东大学期末考试复习 水分析化学第三章配位滴定法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三章配位滴定法一、配位滴定法概述配位滴定是以配合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

它以配位剂作标准溶液直接或间接地滴定被测溶液,形成配位化合物,并选用适当的指示剂确定滴定终点。

--等和有机配位剂如氨羧配位、用于配位滴定的配位剂:无机配位剂如CNF 剂使用较广泛:氨基三乙酸(NTA) 乙二胺四丙酸(EDTD) 乙二胺四乙酸(EDTA)EDTA的性质及配合物二、 EDTA的离解平衡 1.2+相TA这样EDY的两个羧酸根可再接受质子,形成HY—,在强酸溶液中,H64级离解平衡当于一个六元酸,有6O Y+2HHEDTA具有中强二元酸的性质-- HY+2NaOH====Na 可见,2224:3—1)表EDTA在水溶液中有七种存在型体(4-2--+2+3-] +[HY]+[YY[HY[HY][HY[HY[HY)C(H=]+]++]+]2344651表值下的主要存在型体在不同 EDTApH 3—4- 4- 1。

Y的分布分数δ pH≥12时,只有Y≈型体,此时y4-,难溶于酸和一般有℃)/100mL水(22 EDTA微溶于水,其溶解度为0.02g2 Y·也简称EDTA(NaH 机溶剂,易溶于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

故常用它的二钠盐,22;L3mol/℃(22),浓度为0.,其溶解度为,M=372.24)11.2g/100mL水OH2 8。

值为溶液的pH4.0.01mol/L EDTA EDTA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的特点 2.EDTA1;配合物稳定;配合物易溶于水;配位性广泛;配位比简单的为1:与无色的金属离子生成无色配合物,与有色金属离子生成更深的配合物。

三、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离解平衡.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1 1型配合物时:1与配合剂(L)形成:(M) 金属离子θθ越大,K对于相同配位数的配离子,K值越大,该配离子在水中越稳定,df表示配离子越易离解。

:形成与配合剂金属离子 (M)(L)1n型配合物时:θ K表示。

中级无机化学第三章

中级无机化学第三章

例: H2S分子
C2v点群的每个对称元素作用在分子上都可以使元素复原, 相当于每个对称操作对H2S分子的作用是乘以“1”. 对称操作 E 整个H2S分子 1 C2
xz
1
yz
1 -1 -1 1
yz
1
1
xz
1 -1 1 -1
C2v点群的每个对称元素对H2S分 C2 1 1 -1 -1 基向量 2pz 3dxy 2px 2py
(a ) 封闭性:若:a G, b G, 则有:ab c, c G (b) 结合律成立:若:a, b, c G, 则有:a(bc) (ab)c (c) 存在一个恒等元素:
若:a G, E G, 则有:aE Ea a, E为恒等元素
(d ) 存在逆元素: 若:a G , 则必有:ab ba E 这里b为a的逆元素,记作:a 1 b
一 维 基 向 量
x2, y2, z2 xy xz yz
二 维 基 向 量
符号
基向量在对称操作下变换的性质 1:大小形状不变,方向不变 -1: 大小形状不变,方向相反 0: 向量从原来的位臵上移走
3. 特征标的结构与意义
不可约表示的Mulliken符号: 每个不可约表示 代表一种对称类型: a. A或B: 一维表示; E: 二维表示; T (或F) : 三维表示 G: 四维表示,H:五维表示 b. A: 对于绕主轴Cn转动 2π/n是对称的一维表示 B:对于绕主轴Cn转动 2π/n是反对称的一维表示 对于没有旋转轴的点群,所有一维表示都用A标记 c. 下标1:对于垂直于主轴C2轴是对称的,如A1 下标2:对于垂直于主轴C2轴是反对称的 没有这种C2轴时, 1:对于竖直镜面v是对称的 2:对于竖直镜面v是反对称的 d. 一撇(΄) :对于h镜面是对称的, 两撇(˝):对于h镜面是反对称的 e. g: 对于对称中心是对称的 u:对于对称中心是反对称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配位化学
1.配合物
配合物:由提供孤对电子或多个不定域电子的一定数目的离子或分子(配体)和接受孤对电子或多个不定域电子的原子或离子(统称中心原子)按一定组成和空间构型所形成的化合物。

其中,与中心原子直接相连的原子称为配位原子,与同一中心原子连接的配位原子数目称为配位数;由中心金属离子和配体构成的络合型体称为内界,通常用“[]”标出。

配合物的命名:配体名称在先,中心原子名称在后。

阴离子名称在先,阳离子名称在后,两者间用“化”或“酸”相连。

不同配体名称的顺序与化学式的书写顺序相同,相互间以圆点隔开,最后一种配体名称之后加“合”字。

配体个数在配体名称前用中文数字表示。

中心原子的氧化态在元素名称之后用括号内的罗马数字表示。

2.配合物的异构
立体异构:包括几何异构和旋光异构。

配合物内界中两种或两种以上配体在空间的排布方式不同所产生的异构现象称为几何异构。

若由配体在空间的排布方式不同所产生的异构体之间互为对映体,则这种异构现象称为旋光异构。

电离异构:配合物在溶液中电离时,由于内界和外界配体发生交换而生成不同配离子的异构现象称为电离异构。

键合异构:含有多种配位原子的单齿配体用不同的配位原子参与配位而产生的异构现象称为键合异构。

配位异构:在配阴离子与配阳离子形成的配合物盐中,配阴离子与配阳离子中配体与中心离子出现不同组合的现象称为配位异构。

3.配合物的常用制备方法
加成反应:路易斯酸碱之间直接反应,得到酸碱加合型配合物。

加成后配位
数增大。

取代反应:用一种适当的配体(通常是位于光谱化学序列右边的配体)取代配合物中的某些配体(通常是位于光谱化学序列左边的配体)。

取代后配位数通常不变。

氧化还原反应:伴随有中心金属氧化态变化的制备反应,在许多情况下同时伴随有配体的取代反应。

热解反应:在升高温度时,配合物中易挥发的配体失去,外界阴离子占据失去配体的配位位置,相当于固相取代反应。

4.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1)晶体场理论理论要点:
(a)中心金属离子具有电子结构,配体视为无电子结构的阴离子或偶极子,二者之间存在的静电吸引作用产生配位键。

(b)中心金属离子的电子与配体电子之间存在排斥作用。

由于配体在中心离子周围的分布具有方向性,配体的静电场作用使中心离子的d轨道发生能级分裂。

分裂的方式与分裂的程度取决于配位场的类型及配体、中心离子的性质。

(c)中心离子的电子在配位场能级中的占据结果,使配合物获得一个晶体场稳定化能(CFSE)。

晶体场理论可以定性解释配合物的吸收光谱、稳定性、磁性、结构畸变等,但无法解释金属与配体间的轨道重叠作用,不能很好地解释光谱化学序列。

(2)配位场理论理论要点:配体的存在使中心金属离子与配体之间存在的化学键作用既包括静电作用也包括共价作用(既有σ成键作用也有π成键作用)。

金属离子的d电子局限在金属原子核附近运动,不进入配体范围,但是配位场负电荷的影响使中心金属离子的d轨道能级分裂。

在配位场中,分裂能既决定于静电作用,又决定于共价作用(其中首先包括σ成键作用,其次包括π成键作用)。

配位场理论是对晶体场理论的修正,通常用修正拉卡(Racah)参数B的方法在模型中加入晶体场理论所忽略的共价作用的影响,因而比晶体场理论更接近实际。

(3)分子轨道理论理论要点:中心金属离子与配体之间形成分子轨道,电子在整个分子轨道中运动。

由于成键轨道、反键轨道的能量不同,能级发生分裂。

分子轨道理论可以解释配合物的磁学性质、热力学性质、结构性质,并且能够很好地解释光谱化学序列。

5.配合物的电子吸收光谱
过渡金属配合物的电子吸收光谱包括:d—d跃迁光谱(又称配位场光谱)、金属与配体之间的电荷迁移光谱、配体内部光谱。

其中,d—d跃迁是宇称禁阻跃迁。

过渡金属配合物的电子吸收光谱具有带状光谱、可见区弱吸收但紫外区强吸收的特征。

可见区的d—d跃迁弱吸收是造成许多过渡金属配合物具有多彩颜色的重要原因,可见区的强电荷迁移跃迁吸收是部分配合物具有颜色的原因。

d—d跃迁光谱可运用配位场理论进行讨论,常用的光谱项图为Orgel图和Tanabe—Sugano图。

6.配合物的反应动力学和反应机理
动力学上,根据配体交换的速率,配合物可分为活性配合物(配体交换很快)和惰性配合物(配体交换很慢)。

配合物的取代反应包括亲核取代反应(S N反应)和亲电取代反应(S E反应)。

从反应机理上看,亲核取代反应主要包括解离机理(S N1反应)、缔合机理(S N2反应)以及介于这两种机理之间的交换机理。

根据价键理论和晶体场理论等理论可以对配合物的反应动力学和反应机理进行定性或半定量的讨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