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荷精油微乳体系的构建及其抑菌性

合集下载

东北野生薄荷挥发油成分及抑菌活性研究

东北野生薄荷挥发油成分及抑菌活性研究

东北野生薄荷挥发油成分及抑菌活性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分析东北野生薄荷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并探讨其抑菌活性。

通过GC-MS分析,鉴定了挥发油中的化合物成分,并利用微生物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进行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活性评价。

结果显示,东北野生薄荷挥发油主要成分为薄荷醇、薄荷脑和薄荷萜等化合物,且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一、引言薄荷(Mentha)是一种常见的芳香植物,又名为薄荷属,属脣形科薄荷属植物,为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亚洲和北非地区。

薄荷具有清凉的味道和香气,广泛用于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领域。

薄荷挥发油是薄荷植物中具有药用价值的部分,其主要成分为薄荷脑、薄荷烯、薄荷醇等化合物,具有抗菌、消炎、驱虫等功效。

东北地区是中国薄荷的重要产地之一,其野生薄荷资源丰富,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受到了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二、材料与方法1.实验材料本研究采集了东北地区的野生薄荷植物,提取挥发油用于GC-MS分析和抑菌活性评价。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菌种来源于实验室常用菌种库。

所有试剂均为优级纯试剂。

2.实验方法2.1 薄荷挥发油提取采取野生薄荷叶片,经过干燥处理后,采用蒸馏提取法提取薄荷挥发油,并用氮气进行凝华浓缩得到薄荷挥发油。

2.2 挥发油成分分析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薄荷挥发油进行分析,采用DB-5毛细管柱进行分离,采集挥发油的质谱图,通过与质谱库比对,鉴定挥发油的成分。

2.3 抑菌活性评价采用微生物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进行评价。

分别将不同浓度的薄荷挥发油溶液与细菌培养基及菌液混合,孵育一定时间后,通过测定荧光素酶活性来评价挥发油对细菌的抑制效果。

3.数据处理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SPSS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方差分析。

植物精油抑菌活性研究进展

植物精油抑菌活性研究进展

植物精油抑菌活性研究进展植物精油是由植物的花、叶、果实、根、树皮等部分提取而成的一种天然挥发性油质,具有浓郁的香气和丰富的药用成分。

自古以来,人们就利用植物精油来进行抑菌和消毒,其抗菌活性在医药、食品、化妆品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随着人们对植物精油抗菌活性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科学研究也不断深入,针对不同植物精油的抑菌活性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将就植物精油抑菌活性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一、植物精油的抗菌活性植物精油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醛类、酚类、酮类、酯类等,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

已有研究表明,许多植物精油对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可以用于防止感染和传播疾病。

茶树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念珠菌等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薰衣草精油对表皮真菌、霉菌等有一定的杀菌作用;薄荷精油对口腔致病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等。

植物精油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可用于医药、卫生、化妆品等领域。

为了更好地评估植物精油的抑菌活性,科研人员们开展了多种方法的研究。

常见的研究方法包括:筛选试验、扩散法、微量稀释法、浸膜法、薄层层析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全面评估植物精油对不同微生物的抑菌活性,进而选择合适的植物精油用于不同领域的应用。

植物精油的抗菌机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主要包括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两种方式。

直接作用是指植物精油中的活性成分直接与微生物细胞膜、细胞壁、核酸、蛋白质等结构发生作用,破坏微生物的生理结构,导致微生物死亡。

间接作用是指植物精油中的活性成分能够促进微生物体内的生物化学反应,如增加细胞内离子浓度、改变细胞内酶的活性等,从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这些机制使得植物精油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对防止疾病的传播和感染起到了重要作用。

目前,研究人员已经对大量植物精油的抑菌活性进行了深入研究。

除了茶树精油、薰衣草精油、薄荷精油等常见的植物精油外,还有许多植物精油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如丁香精油、丝柏精油、姜黄精油等。

薄荷精油微乳体系的构建及其抑菌性

薄荷精油微乳体系的构建及其抑菌性

Agilent 7890A GC/5975C MS 气相色谱-质谱 其增重并计算样品的密度[8],该实验重复三次。
(GC-MS)联用仪。JA2003 电子天平,上海天平仪
粒径测定:用 Nano-ZS 纳米粒度仪测量所选微乳
器厂;KQ-50DE 数控型超声波清洗器,昆山超声仪器 有限公司;Nano-ZS 纳米粒度仪,英国马尔文仪器公
本文通过拟三元相图研究乙醇、正丙醇和正丁醇 分的含量进行测定。
等短链醇助表面活性剂对薄荷精油微乳液相行为的影 响,对密度和粒径等物理指标进行表征,并测定了薄
1.2.2 不同短链醇对薄荷精油微乳液相行为的 影响
荷精油 微乳液在青苹 果汁、红茶、和 牛奶饮料中 对
参考(Zhang 等 2008c)[8],利用拟三元相图描述
Construction of a Microemulsion System and the Antibacterial
Performance of Peppermint Essential Oil
CHEN Shuo, XUMA Jun-kun, ZHANGYun-bin, YANG Xiao-bo, CHEN Lian-lian, WANGYi-fei (School of Perfume and Aroma Technology, Shang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hanghai 201418, China)
收稿日期:2014-05-12 基金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项目(12YZ165),上海市科学技术委 员会项目(13120503300) 作者简介:陈硕(1989-),男,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食品微生物 通讯作者:王一非(1981-),女,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食品微生物与 食品保藏技术研究

薄荷精油纳米乳剂制备及对耐药金葡菌抑制研究

薄荷精油纳米乳剂制备及对耐药金葡菌抑制研究

薄荷精油纳米乳剂制备及对耐药金葡菌抑制研究
王子旋;高园;颛孙相勋;韩瑞;刘岐;丁圣清
【期刊名称】《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年(卷),期】2022(43)3
【摘要】为获得一种以薄荷精油为主要抗菌成分且稳定性高的纳米乳剂,利用粒径大小、Turbiscan扫描光谱及微观结构等表征方法,比较不同剪切时间、不同表面活性剂含量及不同表面活性剂配比对纳米乳剂稳定性的影响;同时,采用琼脂稀释法探究薄荷精油纳米乳剂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

结果表明:在薄荷精油含量为10%、表面活性剂含量为8%且Tween-80和EL-20比例为3∶1时,所制备的纳米乳剂液滴平均粒径小,且液滴分布均匀,稳定性最好。

抑菌结果表明该处方下制备的薄荷精油纳米乳剂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90%的抑制作用。

这一研究为薄荷精油纳米乳剂处方的快速筛选及体外抗菌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总页数】7页(P40-46)
【作者】王子旋;高园;颛孙相勋;韩瑞;刘岐;丁圣清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医学院;扬州大学附属医院药剂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25.1
【相关文献】
1.金葡菌万古霉素耐药株相关蛋白的减少与耐药关系的初步研究
2.金葡菌多重耐药基因norA的原核表达及其抗体制备
3.新型香豆素类化合物抑制多重耐药金葡菌作用的研究
4.中药"连黄"对耐药金葡菌抑制作用的研究
5.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的耐药性和质粒分型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东北野生薄荷挥发油成分及抑菌活性研究

东北野生薄荷挥发油成分及抑菌活性研究

东北野生薄荷挥发油成分及抑菌活性研究作者:魏亮方洪壮吴比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9年第10期摘要 [目的]研究东北野生薄荷的挥发油化学成分及抑菌活性。

[方法]运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

运用滤纸片琼脂板扩散法和二倍稀释法,对挥发油的抑菌活性和最小抑菌浓度进行研究。

[结果]薄荷挥发油出油率为0.8%,通过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鉴定出东北野生薄荷的挥发油成分有59种。

提取出的薄荷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等常用菌种均有抑制作用,且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0.92、10.25、9.18 mm,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56、3.13、12.50 μL/mL。

[结论]用GC-MS法检测出东北野生薄荷的挥发油化学成分较多,且挥发油表现出良好的抑菌活性,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关键词薄荷;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抑菌活性;抑菌圈;最小抑菌浓度中图分类号 R284.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19)10-0170-03Abstract [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study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the volatile oils from wild Mentha haplocalyx in Northeast China. [Method]GCMS was employed to analyze the composition of the volatile oil from Mentha haplocalyx extracted.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nd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of volatile oil were studied by using the paper agar diffusion method and double broth dilution method. [Result]The yield of volatile oil from Mentha haplocalyx was 0.8%. 59 main vo1atile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by the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The extracted volatile oil had an inhibitory effect on common strains such as Staphylococcus aureus, Escherichia coli and Bacillus subtilis,and the diameter of the inhibition zone was 10.9,10.25 and 9.18 mm, respectively. The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 were 1.56, 3.13, 12.50 L/mL, respectively. [Result]Many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the volatile oil from wild Mentha haplocalyx in Northeast China were detected by GCMS. The volatile oil showed good antibacterial activity,so Mentha haplocalyx Briq may have great market potential.Key words Mentha haplocalyx Briq.;Volatile oil;Gas chromatographymassspectrometry;Antibacterial activity;Inhibition zone;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為唇形科植物,是一种有特种经济价值的芳香作物,是中华常用中药之一。

植物精油抑菌活性研究进展

植物精油抑菌活性研究进展

植物精油抑菌活性研究进展植物精油是一种具有广泛抑菌活性的天然产物,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医药领域和农业生产中。

近年来,对植物精油抑菌活性的研究进展迅速,如何提高其抑菌效果和应用领域的拓展成为研究的重点。

本文将就植物精油抑菌活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植物精油是植物产生的挥发性化合物的混合物,具有气味浓郁的特点。

其抑菌活性主要来源于其中的活性成分,如挥发性酚类、醇类、醛类和酮类化合物。

许多研究表明,植物精油对多种细菌、真菌和病毒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松脂精油、薄荷精油、茶树精油等被广泛研究并应用于食品工业和医药领域。

植物精油抑菌活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研究植物精油对不同菌株的抑菌效果。

许多研究表明,不同植物精油对不同菌株的抑菌效果存在差异。

茶树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而松脂精油对枯草杆菌和灰霉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研究植物精油的抑菌机制。

目前已发现,植物精油的抑菌作用主要通过破坏细菌细胞膜、抑制细菌酶活性、干扰细菌信号传导等方式实现。

一些研究还发现植物精油可以通过影响细菌的基因表达,进而抑制其生长和繁殖。

近年来,一些研究还探讨了植物精油抑菌活性的提高方法。

一种方法是通过改进精油提取工艺,提高其中活性成分的含量和纯度。

使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技术可以提高植物精油中活性成分的释放效率。

另一种方法是将植物精油与其他天然产物或化学物质组合,形成复合物,提高其抑菌效果。

研究发现将植物精油与低聚糖、蛋白质等组合可以显著增强其抑菌活性。

植物精油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展。

除了传统的食品工业和医药领域外,植物精油还可以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研究发现将某些植物精油喷洒在作物上可以有效抑制病原真菌,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薄荷精油的提取及其杀菌活性的研究

薄荷精油的提取及其杀菌活性的研究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1.目前精油的提取方法有水蒸气蒸馏法,溶剂萃取,吸收法 1.目前精油的提取方法有水蒸气蒸馏法,溶剂萃取,吸收法 等传统提取方法;现代提取技术主要包括酶法、CO 等传统提取方法;现代提取技术主要包括酶法、CO2超临界 流体萃取、亚临界水萃取、超声波辅助提取、微波辐射、微 胶囊-双水相萃取、同时蒸馏萃取及固相萃取等精油提取方 法。植物挥发油传统的提取方法成熟,便于规模化生产,但 法。植物挥发油传统的提取方法成熟,便于规模化生产,但 存在萃取成分不足,杂质多,香气不持久,热敏性成分易破 坏,选择性差等缺点。现代分离技术借助先进的仪器设备, 坏,选择性差等缺点。现代分离技术借助先进的仪器设备, 条件温和,大多具有选择性好,污染少,能耗低,品质优等 特点,但也存在仪器设备昂贵,成本较高,技术操作要求较 高,难以规模化生产等缺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精 油的提取方法已越来越多样化,倾向于多种方法的联合使用, 油的提取方法已越来越多样化,倾向于多种方法的联合使用, 且与色谱、质谱仪等联用,实现分离、提取、检测一体化, 向无污染、高精度、低成本逐步发展。通过不断优化提取工 艺,将会有更多的挥发油提取工艺实现工业化,广泛应用于 香料、医药、食品的生产,同时市场需求也将极大地推动植 物挥发油提取方法的研究与探索。
江志利, 张兴冯, 俊涛. 植物精油研究及其在植物保护中的的利用. 江志利, 张兴冯, 俊涛. 植物精油研究及其在植物保护中的的利用. 陕西农 业科学, 业科学, 2002( 1) 第32 页 GRAZIELIA C, DLIA D, BARBAPA DG, et al Extraction o f Santolina insular ies oil by super crit icalcarbon dio xide; inf luence of some pr ocess parameteaand biolo g ical activit y [ J] . Flavor and Frag rance J.2001. 16( 1) : 35- 43 35REVERCHON E. Super critical fr actional ext raction of fennel seedoil and essential oil: ex per iment s andmathematical mo deling[ J] , Ind Eng Chem Res. 1999.38( 8) : 3069- 3078 3069董玉山, 傅建熙, 许平安, 王强, 王素荣. 植物精油研究进展[ 董玉山, 傅建熙, 许平安, 王强, 王素荣. 植物精油研究进展[ J] . 河南林业 科技, 科技, 1 9 9 9 , 19( 4) 刘增琪, 景涛. 中药提取分离技术的应用进展[ 刘增琪, 景涛. 中药提取分离技术的应用进展[ J] . 天津药学, 2003, 15 ( 4) 天津药学, 李天祥, 王静康. 超临界CO2 李天祥, 王静康. 超临界CO2 流体萃取技术在天然物提取上的研究进展 [ J] . 天津大学学报, 2002 , 35 ( 4) 天津大学学报, 孙明舒, 杨春清. 芳香植物及其精油的杀虫作用, 国外医药. 植物药分册, 孙明舒, 杨春清. 芳香植物及其精油的杀虫作用, 国外医药. 植物药分册, 2005, 20( 3) 陈丽艳, 崔志恒. 植物精油抗菌活性的研究进展[ 陈丽艳, 崔志恒. 植物精油抗菌活性的研究进展[ J] . 黑龙江医药, 2006. 黑龙江医药, 19( 3) 庞建光, 张明霞, 韩俊杰. 植物精油的研究及应用[ .邯郸农业高等专科学 庞建光, 张明霞, 韩俊杰. 植物精油的研究及应用[ J] .邯郸农业高等专科学 校学报, 校学报, 2003, ( 20) 1: 26

植物精油抑菌活性研究进展

植物精油抑菌活性研究进展

植物精油抑菌活性研究进展植物精油是从植物中提取的挥发性化合物混合物,常用于药物和香料。

植物精油具有广谱抑菌和消毒作用,是天然药物中的重要成分之一。

本文将介绍植物精油抑菌活性的研究进展,包括抑菌机制、抑菌活性评价方法和应用领域。

一、抑菌机制植物精油具有广谱抑菌活性,可以抑制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多种微生物。

其抑菌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1. 破坏细胞膜结构植物精油中的化合物可以破坏细胞膜结构,导致细菌和真菌死亡。

研究表明,薄荷油中的主要成分薄荷醇可以与细菌膜中的脂质结合,破坏菌膜结构,致使胞内物质外泄而死亡。

2. 干扰细胞代谢植物精油中的一些成分可以干扰微生物的代谢过程,抑制其生长和繁殖。

例如,丁香油中的丁香酚可以干扰微生物的ATP合成,抑制其生长和繁殖。

3. 抑制基因表达植物精油中的一些成分可以抑制微生物的基因表达,从而发挥抗菌作用。

例如,茶树油中的主要成分茶树醇可以抑制细菌的RNA和蛋白质合成,从而导致其死亡。

二、抑菌活性评价方法评价植物精油的抑菌活性是其应用的基础。

目前,常用的抑菌活性评价方法包括:1. 纸片漂浮法纸片漂浮法是一种常用的快速抑菌活性评价方法。

将植物精油滴在含有菌液的琼脂平板上,观察形成的抑菌圆周直径来评价其抗菌能力。

2. 瓶盖扩散法3. 微量稀释法微量稀释法是一种常用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测试方法。

通过串联稀释植物精油和菌液,观察最低抑菌浓度来评价其抗菌能力。

三、应用领域植物精油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包括食品、医药、化妆品和家居清洁等。

其中,食品领域是植物精油应用最广泛的领域之一。

许多植物精油具有广谱抑菌和保鲜作用,可以用于食品加工和保鲜。

在医药领域,植物精油被广泛用于传统草药中。

例如,白薇油和马齿苋油被用于治疗皮肤病和呼吸道感染。

茶树油、丁香油和薄荷油等也被用于制备口腔护理产品和消毒剂。

在化妆品领域,植物精油被广泛应用于面霜、洗发水和香水等产品中。

例如,薰衣草油、橙花油和玫瑰油等被用于制备香水和面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ey words: peppermint essential oil; microemulsion; juice; antibacterial
微乳液是一种热力学稳定、透明或者半透明、低 粘度、各向同性的分散体系,粒径在 1~100 nm 之间。 微乳液的形成不需要外加功,体系内各种成分达到匹 配时自发形成。微乳液通常有油相、水相、表面活性 剂三部分组成,不仅是重要的微观反应介质[1],微乳
薄荷醇(30.67%)、薄荷酮(26.89%)等等。乙醇作为助表面活性剂增溶效果最好。配方 M E1(精油:乙醇=1:1)和 M E2(精油:乙醇 =1:3)平均粒径分别为 66.57 nm 和 55.63 nm。ME1 的抑菌活性较强,在苹果清汁中对酿酒酵母菌的抑制效果最佳,28 ℃培养 48 h MIC
并且在美容、皮肤、身体、心理、生理等等方面有很 分装,121 ℃高压灭菌 20 min,备用。
好的疗效。研究发现薄荷等精油因具有抑菌效果有作 为食品防腐剂的可能,Tyagi A K(2012)[5]研究了薄
1.2 方法
荷、柠檬等精油在苹果汁、牛奶等饮料中对不同的酵 母菌的抑菌活性,其中薄荷精油在 YPD 肉汤培养基
Construction of a Microemulsion System and the Antibacterial
Performance of Peppermint Essential Oil
CHEN Shuo, XUMA Jun-kun, ZHANGYun-bin, YANG Xiao-bo, CHEN Lian-lian, WANGYi-fei (School of Perfume and Aroma Technology, Shang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hanghai 201418, China)
液配方的粒径,实验重复三次。
1.2.4 薄荷精油微乳液 pH 值测定
司。
采用 pH 计测定分别添加不同重量比水时 pH 值。
本文通过拟三元相图研究乙醇、正丙醇和正丁醇 分的含量进行测定。
等短链醇助表面活性剂对薄荷精油微乳液相行为的影 响,对密度和粒径等物理指标进行表征,并测定了薄
1.2.2 不同短链醇对薄荷精油微乳液相行为的 影响
荷精油 微乳液在青苹 果汁、红茶、和 牛奶饮料中 对
参考(Zhang 等 2008c)[8],利用拟三元相图描述
Abstract: The composition of peppermint essential oil was analyzed by 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 (GC-M S). Using pseudo-ternary phase diagrams, the effect of various cosurfactants (ethanol, n-propanol, and n-butanol) on the phase behavior of the food-grade microemulsion system for peppermint essential oil using Tween 80-water was studied. In this study, the density, particle size, and pH value of the microemulsion, as well as its antimicrobial activity against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in NYDB medium and various drinks, were determined. The mechanism of the antimicrobial action of the microemulsion against Escherichia coli was primarily evaluated based on a cell membrane permeability assa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jor components of peppermint essential oil were menthol (30.67%), and menthone (26.89%). Ethanol had the best solubilizing effect as a cosurfactant. The average particle sizes for two formulations (M E1, oil/ethanol = 1:1 and M E2, oil/ethanol = 1:3) were 66.57 nm and 55.63 nm, respectively. ME1 had higher antimicrobial activity and a better suppression effect against S. cerevisiae in clear apple juice. The 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 (MBC) was 64 μL/mL after cultures were grown at 28 ℃ for 48 h. When culturing with 5-fold diluted ME1 at 37 ℃ for 75 min, the leakage of E. coli nucleic acids was 51.68%. The microemulsion solution could kill E. coli by releasingnucleic acids and increasingthe permeability of the E. coli cell membrane.
R 等[6]发现柠檬等四种纯精油在培养基、青苹果汁和 然后以 4 ℃/min 升温至 230 ℃,保持 10 min。进样
牛奶中对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Zygosaccharomy ces bailii 均有显著的抑菌效果。有报道 Espina L 等[7]
口温度 250 ℃,接口温度 250 ℃。进样量 1 μL/mL。 MS 条件为:E1 离子源温度 230 ℃,电子轰击能量
μL 加入 9 mL 无菌水中,通过血球板计数法将稀释后
薄荷属是唇形科一年或多年生芳香草本植物。我 的浓度控制在 106~107 cells/mL。
国现有大约 12 种薄荷属植物,并是薄荷精油生产大
NYDB 液体培养基:称取酵母浸出物 5 g,葡萄
国。薄荷精油凉味强,香气强烈而新鲜,香气透发, 糖 10 g,牛肉膏 8 g 加热溶解于 1000 mL 蒸馏水中,
薄荷精油购自上海东氏香精香料有限公司;无水 图,选取较长无限稀释线上的点作为后续实验用到的
乙醇(分析纯)、正丙醇(分析纯)、正丁醇(分析 薄荷精油微乳液的配方。
纯)、吐温 80(化学纯)均购自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 限公司。
1.2.3 薄荷精油微乳液的密度、粒径和稳定性 的测定
1.1.2 设备与仪器
密度测定:取微乳液于 10 mL 容量瓶中,通过测
139
现代食品科技
Modern Food S 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4, Vol.30, No.11
究短链醇对食品级月桂酸甘油酯-吐温 40 微乳体系相 养 48 h,待用。
行为的影响,发现乙醇能显著提高该微乳液的增溶能
菌悬液的制备:取已活化的酿酒酵母菌悬液 1000
力。
现代食品科技
Modern Food S 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4, Vol.30, No.11
薄荷精油微乳体系的构建及其抑菌性
陈硕,徐马俊坤,张赟彬,杨晓波,陈连连,王一非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香料香精技术与工程学院,上海 201418)
摘要:用 GC-MS 对薄荷精油成分进行定量分析,通过拟三元相图,研究乙醇、正丙醇和正丁醇分别作为助表面活性剂时,对 薄荷精油-吐温 80-水食品级微乳体系相行为的影响。实验测定微乳液的密度、粒径、pH 值等理化指标,其在 NYDB 培养基和不同饮 料中对酿酒酵母菌的抑菌活性,通过大肠杆菌细胞膜通透性试验初步探究微乳液对细菌的抑菌机理。结果显示:薄荷精油主要成分为
液的应用早已渗透到食品和医药等工业。Nokaly 等 1991 年将水溶性香精和增香剂增溶入豆油-水-亚油酸 甘油酯微乳体系中,得到味道好、泡沫少、高温煎炸 不会飞溅的微乳食品。王刚等 [2]用十六酸异丙酯溶解 棕榈氯霉素作油相,卵磷脂和吐温 80 混合作为表面活 性剂,乙醇为助表面活性剂,制备医药上应用的 O/W 型微乳制剂。短链醇作为助表面活性剂,常用于提高 微乳液的增溶能力。2013 年 Michael L 等[3]研究了不 同的短链醇对脂肪酸甲基酯菜籽油生物柴油-油酸钠水微乳体系的影响,证明乙醇与表面活性剂结合可以 有效的扩展微乳液的单相区域。Hui Zhang 等[4]通过研
理论参考。
活性剂来构建食品级薄荷精油微乳体系。
1 材料与方法
微乳体系制备过程如下:薄荷精油和不同的短链 醇(乙醇、丙醇、丁醇)分别以 1:1 和 1:3(m/m)的
1.1 材料
比例混合作为油相,油相和表面活性剂再按不同的质 量比混合(对照组的油相为纯精油),超声波处理 30
1.1.1 试剂
min 以上,混合均匀后逐滴滴加水相,绘出拟三元相
1.2.1 薄荷精油成分 GC-MS 分析
色谱柱为 Agilent 19091N-136:260 ℃:60 m ×250
中对 S.cerevisiae、Z.bailii 的最低抑菌浓度均为 1.13 μm ×0.25 μm 石英弹性毛细管柱。载气为高纯氦气,
mg/mL,最低杀菌浓度均为 2.25 mg/mL。Tserennadmid 分流比 1:20。升温方式为:初温 40 ℃,保持 1 mi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