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荷中挥发油的提取
薄荷中薄荷油的提取分离与鉴定

薄荷中薄荷油的提取分离与鉴定班级:制药工程姓名:朱愿学号:36摘要:薄荷油是重要的中药原料,近几年人们对它的研究越来越多,本文主要综述薄荷油的最新研究进展,阐述比较几种提取薄荷油的方法,并选出最优的方案。
利用GC-MS鉴定薄荷油同分异构成分,并展望发展前景。
关键词:薄荷;薄荷油;提取方法;GC-MS;同分异构1 引言薄荷为唇形科薄荷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又名水薄荷、苏薄荷、鱼香草、人丹草、升阳草、夜息花等。
全株具有浓烈的清凉香味,其地上部分干燥后可以入药,是我国传统的中药之一[1]。
薄荷用途很广,可用于医药、食品、化妆品、香料、烟草工业等。
作为中药,其味辛性凉,可用于风热感冒、风温初起、头痛、目赤、喉痹、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痛、荨麻疹、风疹等[2]。
薄荷油是薄荷中的主要化学成分。
薄荷新鲜叶含挥发油0.8%~1%,干茎叶中含1.3%~2%。
薄荷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左旋薄荷醇,含量62%~87%,还含左旋薄荷酮、异薄荷酮、胡薄荷酮、胡椒酮、胡椒烯酮、二氢香芹酮、乙酸薄荷酯、乙酸癸酯、乙酸松油酯、反式乙酸香芹酯、苯甲酸甲酯、d一蒎烯、8一蒎烯、p一侧柏烯、柠檬烯、右旋月桂烯、顺式一罗勒烯、反式一罗勒烯、莰烯、1,2一薄荷烯、反式一石竹烯、p一波旁烯、2一已醇、3一戊醇、3一辛醇、d一松油醇、芳樟醇、桉叶素、对伞花烃、香芹酚[3]。
薄荷中还含有黄酮类、有机酸、氨基酸以及其他成分等[4]。
其药理作用主要有清凉止痒、抗早孕、抗着床、利胆、抑制回肠平滑肌、促透、祛痰、抗真菌、抗病毒等,在医药方面有着很广泛的应用,所以对薄荷油的研究是必要和重要的。
2 方法与结果提取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称取粉碎好的薄荷200g;置挥发油提取器中,加水1000ml,按《中国药典》2000版附录D挥发油测定法提取挥发油。
提取6h,收集薄荷油。
用无水硫酸钠脱水,滤纸过滤。
冷浸法提取称取薄荷粉末20g,用600ml石油醚温浸泡3次,每次用200ml溶剂,浸泡时间为3h/次,合并提取液,将滤液在旋转蒸发仪上蒸去石油醚,以下同项处理。
薄荷挥发油中药提取物

薄荷挥发油中药提取物薄荷挥发油【提取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的枝叶提取的挥发油,总挥发油含量≥80%。
【主要成分】薄荷脑L-Menthol,含量:40%【随属成分】薄荷酮L-Menthone胡薄荷酮Pulegone月桂烯d-Myrcene柠檬烯Llmonene含量:40%【性状】本品为淡黄色至黄绿色澄清、透明液体,有薄荷香气,可混溶于乙醚、丙酮、氯仿、乙醇、石油醚。
相对密度(d23):0.8985~0.8993折射率:1.4550~1.4552比旋度:-35.835°~-37.035°【鉴别】取本品加石油醚制成0.5%溶液作供试液。
取标准品薄荷脑、薄荷酮、胡薄荷酮等加石油醚制成各成分含量为2mg/ml溶液作对照液。
再取薄荷标准对照药材0.5g加石油醚5ml,超声振提30分钟,滤清,作对照液。
取上述三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板,以甲苯-乙酸乙酯(19:1)展开,喷香草醛硫酸试液乙醇(1:4)混合液,热风吹显,标品对应位置显相同颜色斑点,比对药材斑点,对应率≥80%。
【检查】脂肪油:取本品1g加乙醇10ml,摇匀放置,不得有油滴析出。
重金属:不得过10ppm(附录Ⅸ E)【含量测定】照气相色谱法(附录Ⅵ E)测定色谱条件弹性石英毛细管柱25m×0.20mm,膜厚:0.33μm升温:程序升温,60℃(4分钟),2℃/分钟→100℃,10℃/分钟→230℃(1分钟)进样口温度:250℃检测器温度:250℃分流比:10:1理论板数≥2000校正因子测定取环己酮,加正己烷制成8mg/ml溶液,作内标液,取薄荷脑80mg、薄荷酮50mg于25ml量瓶,加内标液2ml,加正己烷定容,取1μl注入气相色谱仪测定。
测定法:取本品0.2g于25ml量瓶,加内标液2ml,加正己烷定容,取1μl注入气相色谱仪测定。
挥发油提取工艺

挥发油提取工艺
挥发油提取工艺是一种将植物中的挥发性化合物提取出来的过程。
下面是一种常用的挥发油提取工艺:
1. 选材:选择富含挥发性化合物的植物作为提取原料,如薄荷、迷迭香等。
2. 粉碎:将植物材料进行粉碎,增加提取效率。
3. 提取溶剂的选择:挥发油常使用有机溶剂进行提取,如乙醇、二甲醚等。
根据植物材料的特性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溶剂。
4. 浸提:将粉碎后的植物材料与溶剂混合,进行浸泡。
可以使用浸泡瓶、浸提罐等设备。
5. 过滤:将浸泡后的混合物进行过滤,去除植物渣滓。
6. 浓缩:利用浓缩设备将溶剂蒸发掉,留下浓缩后的挥发油。
7. 分离:通过分离设备,如蒸馏装置、萃取装置等,将挥发油和溶剂进行分离。
8. 深度提取:对于一些挥发性化合物较少的植物材料,可进行多次提取,以提高提取效果。
9. 精制:对提取得到的挥发油进行精制处理,如脱色、去杂质等。
10. 包装和储存:将精制后的挥发油进行包装和储存,保持其质量和活性。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挥发油提取工艺时,要遵守相关的操作规范和安全操作流程,确保提取的挥发油的质量和安全性。
薄荷精油的提取方法

薄荷精油的提取方法薄荷精油是一种常见的精油,它被用于制作口气清新剂、肌肉放松剂、以及身体清爽剂等。
本文将为你介绍薄荷精油的提取方法,帮你轻松制作出高品质的薄荷精油。
一、水蒸气蒸馏法水蒸气蒸馏法是制作薄荷精油的最常见方法。
首先,将薄荷叶放入蒸馏器里,再倒入足够的水,加热至开水,开始蒸馏。
在蒸馏过程中,薄荷的香气被释放出来,经过冷却后,形成了薄荷精油和蒸馏水两部分。
蒸馏水可以继续用于下一轮的蒸馏中,以此实现节约成本的效果。
二、溶剂萃取法溶剂萃取法是另一种制作薄荷精油的方法。
该方法使用的溶剂通常是乙醇或丙酮。
首先,将薄荷叶切碎并放入瓶子中,倒入足够的溶剂,密封后放置在阴凉通风的地方静置一周左右。
过一周后,将混合物过滤,过滤出悬浮在溶剂中的薄荷油。
最后,将溶剂蒸发,留下纯净的薄荷精油。
三、冷压法冷压法是制作薄荷精油的第三种方法。
这种方法不需要使用热量,因此保留了薄荷原有的营养成分。
首先,将薄荷叶用压缩机挤压,将薄荷油从叶片中挤出。
在挤压的同时,将薄荷油收集并过滤,留下高品质的薄荷精油。
在制作薄荷精油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要选择新鲜的、干燥的薄荷叶。
新鲜的薄荷叶中含有更多的挥发油和营养成分。
此外,制作薄荷精油的器具、溶剂、过滤网等都需要像治疗仪器一样严格消毒,以免细菌污染导致油质量下降。
现在,你已经掌握了薄荷精油的三种提取方法。
希望通过学习本文,你能更好地制作出高品质的薄荷精油,为自己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
薄荷油提取实验报告

薄荷油提取实验报告1材料与方法1.1实验材料与试剂薄荷1.2实验仪器电子天平,恒温水浴锅。
1.3实验方法本实验采用水蒸汽蒸馏法[1]提取薄荷挥发油,分别对不同蒸馏时间、不同加水量,分别对薄荷挥发油进行提取。
工艺流程:材料→阴干→粉碎→过筛→水蒸汽蒸馏→油水混合物→高速离心→移液器抽取→计算提取率→感官评价[2]。
1.4实验步骤1.4.1薄荷挥发油的提取称取50g薄荷,剪碎,研磨成泥状物,然后安装蒸馏装置,安装完毕后开始加热。
控制蒸馏的时间和速度,通常以每秒1~2滴为宜。
当流出液无明显油珠时,澄清透明时,便可停止蒸馏。
收集锥形瓶中的乳白色的乳浊液,然后用移液枪小心将薄荷挥发油取出移至另外的三角瓶中,并向其加入无水硫酸钠,吸去油层中含有的水分,放置过夜。
计算出油率。
出油率按以下公式计算:精油含量(ml/g)=测得精油量(ml)/供试品量(g),重复测定3次取其平均值。
2结果与分析2.1水蒸气法提取精油出油率2.1.1不同蒸馏时间对挥发油提取结果的影响分别取经过阴干、粉碎、过40目筛后的样品50g,加水300ml,蒸馏时间分别是:60min;90min;120min;150min;180min;210min和240min。
观察其结果并记录,由实验结果可知,当蒸馏时间为210分钟时出油率达到最大。
2.1.2不同加水量对挥发油的提取结果分别取经过阴干、粉碎、过40目筛后的样品50g,加水量依次分别为200ml;250ml;300ml,蒸馏时间为210min,按提取工艺流程提取,进行重复试验。
观察结果并记录,由实验结果可知,当投料量为50克时,加水量为5倍左右时出油率最高。
中药挥发油提取方法

中药挥发油提取方法
中药挥发油是中药材中的一种重要成分,具有较强的药理活性和药用价值。
因此,提取中药挥发油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中药挥发油提取方法。
首先,常见的提取方法之一是蒸馏法。
蒸馏法是将中药材放入蒸馏器中,加热蒸馏,利用挥发油的热敏性,使其挥发出来,然后通过冷凝器冷凝成液体。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适用于一些易挥发的中药材,如薄荷、丁香等。
其次,有些中药材中的挥发油并不容易挥发,这时可以采用溶剂提取法。
溶剂提取法是将中药材与合适的有机溶剂混合,浸泡一段时间后,再用蒸馏法或蒸发法将溶剂蒸发掉,得到挥发油。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难以挥发的中药材,如没药、乳香等。
此外,还有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是利用超临界流体的特性,将中药材与超临界流体接触,使挥发油溶解在其中,然后通过调节温度和压力,将挥发油从超临界流体中提取出来。
这种方法操作简便,提取效率高,适用于一些高值的中药材,如藏红花、天麻等。
最后,微波辅助提取法也是一种常用的提取方法。
微波辅助提取法是利用微波的加热作用,加速中药材中挥发油的挥发和溶解,从而提高提取效率。
这种方法操作简便,提取时间短,适用于一些对温度敏感的中药材,如草乌、砂仁等。
总的来说,中药挥发油的提取方法有多种,选择合适的提取方法需要根据中药材的特性和挥发油的性质来确定。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提取方法,以提高挥发油的提取效率和保证挥发油的质量。
希望以上介绍的中药挥发油提取方法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在提取中药挥发油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提取方法,确保挥发油的提取效果和药用价值。
蒸馏法提取薄荷中挥发油实验报告

蒸馏法提取薄荷中挥发油实验报告一、引言1.1 研究背景薄荷是一种常见的植物,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其中,薄荷的挥发油是最具药用活性的组分之一,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本实验旨在探索使用蒸馏法从薄荷中提取挥发油的方法,并评估提取效果。
蒸馏法是一种常见的分离技术,可用于从复杂混合物中提取目标成分。
1.2 实验目的1.掌握蒸馏法提取薄荷中挥发油的操作方法;2.评估蒸馏法提取薄荷中挥发油的提取效果;3.研究薄荷中挥发油的性质和应用。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2.1 实验材料•薄荷样品•蒸馏装置和试剂2.2 实验方法1.准备薄荷样品:将薄荷样品晾干,并研磨成适合的粉末状。
2.装配蒸馏装置:将蒸馏装置正确装配好,确保密封严密。
3.加热薄荷样品:将薄荷样品放入蒸馏器的蒸发瓶中,加热使其挥发。
4.冷凝挥发油:通过冷凝管将挥发油冷凝成液体,并收集于集液瓶中。
5.分离水和挥发油:将集液瓶中的混合液倒入分液漏斗中,待挥发油和水分离后分别收集。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3.1 实验结果在进行蒸馏法提取薄荷中挥发油的实验中,我们获得了以下结果: - 在加热过程中,薄荷样品释放出大量挥发性气体,形成白色气雾。
- 经过冷凝处理后,挥发油凝结成液体,并滴入集液瓶中。
- 在分液漏斗中,观察到挥发油和水相分离,并且挥发油的密度较大,位于分液漏斗的上层。
3.2 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蒸馏法适用于从薄荷中提取挥发油。
通过加热薄荷样品,使其挥发并冷凝成液体,可以有效地分离并提取出薄荷中的挥发油。
2. 薄荷挥发油具有较高的密度,使其能够在分液漏斗中与水相分离。
这为后续的提纯操作提供了便利。
四、实验讨论4.1 实验优化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可以优化的地方: 1. 研磨薄荷样品时,可以采用更精细的研磨方法,以增加样品的表面积,提高挥发性物质的释放速率。
2. 加热过程中,可以控制加热温度和时间,以避免过度加热造成挥发油的分解和损失。
提取薄荷挥发油利用的原理

提取薄荷挥发油利用的原理薄荷挥发油是一种由薄荷植物中提取的精油,具有清凉、刺激和芳香的特点。
薄荷挥发油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和香水等领域,并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有助于改善健康和促进人体的生理功能。
提取薄荷挥发油的原理主要涉及物质的挥发性和提取工艺的选择。
首先,薄荷挥发油的提取原理涉及到其中所含的挥发性成分。
薄荷挥发油主要由薄荷醇、薄荷酮、芳樟醇、氧化薄荷酮等数十种化合物组成,这些化合物具有较高的蒸发性和挥发性。
在挥发油提取过程中,利用薄荷挥发油成分的挥发性,可以通过蒸馏、溶剂提取、冷压等方法将其从植物中分离出来。
其次,薄荷挥发油的提取还依赖于提取工艺的选择。
薄荷挥发油一般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来提取,其原理是利用蒸汽将薄荷植物中的挥发油成分从植物的细胞中释放出来,然后通过冷凝器将蒸汽冷凝成液体,得到薄荷挥发油。
此外,还可以采用溶剂提取法,即利用有机溶剂将薄荷挥发油成分溶解出来,然后通过蒸馏或者挥发控制的方式将溶剂蒸发掉,留下薄荷挥发油。
此外,薄荷挥发油在提取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温度、压力和时间等因素。
对于水蒸气蒸馏法,需要控制蒸馏温度和压力,使得薄荷挥发油成分能够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挥发,并通过冷凝器得以分离。
对于溶剂提取法,需要控制溶剂的挥发速度和蒸发温度,以便将溶剂挥发掉,留下薄荷挥发油。
在薄荷挥发油提取工艺中,还需要考虑到原料的储备和干燥处理。
薄荷植物的原料要求新鲜,新鲜的植物中的挥发油成分含量相对较高,有利于提取。
此外,薄荷植物在提取前需要经过适当的干燥处理,以降低植物含水量,有利于挥发油成分的释放和提取。
在薄荷挥发油提取工艺中,还需要注重对产品的分离和纯化过程。
提取获得的薄荷挥发油中可能仍然含有杂质和水分,需要通过分离和纯化的方法进行提纯,以得到纯度较高的产品。
常见的分离和纯化方法包括萃取、结晶、蒸馏等,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得到高纯度的薄荷挥发油。
总之,薄荷挥发油的提取原理主要涉及到其挥发性成分以及提取工艺的选择和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原理
水蒸气蒸馏技术常用于和水长时间共沸不反 应、不溶或微溶解于水,且具有一定挥发性的 有机化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薄荷挥发油与水互不相溶,当受热后,二者 蒸汽压的总和与大气压相等时,混合液即开 始沸腾,继续加热则挥发油可随水蒸气蒸馏 出来,冷却静置,即可分离。
• 材料方法 • 实验材料与药品
薄荷、蒸馏水、石油醚(30℃-60℃沸程)、 沸石
• (2)通过薄荷水蒸气蒸馏实验表明,平均出 油率达1.649ml/100g,达到薄荷枝叶理论含 油量的91.61%以上。
• (3)水蒸气蒸馏避免了溶剂萃取过程中存在 有机溶剂残留的弊端,未对油质造成影响。
参考文献
• [1]文端明编.香料香精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 社,2000:255-256.
• 根据实验表明,蒸馏开始后,在饱和水蒸气的 渗透扩散作用下,薄荷内低沸点油分先被蒸出, 在加大蒸气流量时,稍高沸点油分被蒸出。从 而达到高效提取挥发油.
结论
• (1)根据水蒸气蒸馏提取薄荷油的实验表明, 水蒸气蒸馏是一种经济适用的有效提取中 草药中挥发油的重要方法。操作简便安全, 而且不污染环境。
可加入数滴稀硫酸,此时应向瓶中放入几粒沸石或碎玻 璃、碎砖瓦以防暴沸。 • (4)向冷凝器中通入自来水。 • (5)安装好连接管,将连接管的出口放在接收瓶中。接收 瓶口上盖上一小块铝箔或牛皮纸。 • (6)将蒸气发生器加热,至瓶中的水沸腾,然后调节火的 大小,以维持水稳定的沸腾程度。 • (7)当接收瓶内漂在水上的油状物(即精油)不再增多时即 可停止实验。
鉴别
取本品0.1g,加无水乙醇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薄荷挥发油对照提取物,同法制成对照提取物溶 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 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19: 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 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提取物色谱相应的
• 主要仪器 • 蒸馏烧瓶、冷凝管、电热套、温度计、锥
形瓶、尾接管、T形管、折光仪
实验装置
AB
实验过程(蒸馏)
• (1)安装好如上图所示的装置,特别要注意将冷凝器夹好。 • (2)将薄荷叶尽量剪碎,取适量的薄荷叶放入 B 瓶内。 • (3)向 A 瓶内加水,至容积的 2/3 左右,为防止出现水碱,
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喷以茴香醛试液,在 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 照提取物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置
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含量测定(照气相色谱法测定)
取本品约80mg,精密称定,置10ml量瓶中, 加内标溶液至刻度,摇匀,吸取1μl注入气相 色谱仪,测定,即得。
薄荷中挥发油的提取
生工12-2 蔡丹馥01 陈佳宝02 唐丽婷06
目的意义 主要研究内容、实验设计
基本原理 实验装置 实验过程 结果讨论 参考文献
目的意义
• 薄荷,唇形科植物薄荷的茎叶,薄荷在临 床广泛应用于风热感冒、温病初起、风热 上攻所致的头痛、木吃、咽喉肿痛等症。
• 薄荷能够阻止癌症病变处的血管生长,摧 毁癌细胞。
本品含薄荷脑(C10H20O)应为62.3%-87.2%。
结果讨论
• 薄荷油是溶解于芳香植物的花、叶、枝、干、 根和果实细胞液内通过蒸馏而得的挥发油。油 中主要含1-薄荷脑(1-men-thol),用气相色谱测 定含量为62.3%-87.2%。其次为1-薄荷酮(1menthome约12%),异薄荷酮,胡薄荷酮 (pulegone)及薄荷酯(3%-6%)等,因其不同的化 学成分有着不同的沸点。
• 薄荷的有效成分主要是薄荷挥发油和薄荷 脑(薄荷醇)为芳香药、调味品及驱风药, 并广泛用于日用化工和食品工业。
主要研究内容、实验设计
• 水蒸气蒸馏技术是分离和提纯中草药挥发 油的重要方法,采用水蒸馏蒸馏方法,对 薄荷进行了出油率的测定。
• 根据《中国药典》(2010版)中挥发油提取方 法,采用共水蒸馏法对薄荷挥发油进行提 取。
分离
用石油醚(30℃~60℃沸程)分多次萃取,得 粗产品,经CaCl2干燥后,控制温度蒸馏得薄 荷油。
鉴定与含量测定
性状 ·经水蒸气蒸馏、冷冻、部分脱脑加工提取的 挥发油为无色或淡黄色的澄清液体;有特殊 清凉香气,味初辛、后凉。存放日久,色渐 变深。 ·与乙醇、三氯甲烷或乙醚能任意混溶 ·相对密度 应为0.888~0.908 ·旋光度 取本品,依法测定,旋光度应为17°~-24°。 ·折光率 应为1.458一1.471
• [2]谷珉珉,贾韵仪,姚子鹏编.有机化学实验[M].上海:复旦大学出 版社,1991:198-200.
• [3]曾昭琼,曾和平主编.有机化学实验(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 出版社,2000:122-123.
• [4]康延国主编.中药鉴定学来自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 社,2003:423-425.
• [5]肖崇厚主编.中药化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 社,2002:502-504.
• [6]印永嘉等主编.物理化学简明教程(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 出版社,1997.
• [7]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化学工业出 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