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电经典例题
模电考试题及答案

模电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在模拟电路中,三极管工作在放大区的条件是()。
A. 基极电流小于集电极电流B. 发射结正向偏置,集电结反向偏置C. 发射结反向偏置,集电结正向偏置D. 发射结和集电结都反向偏置答案:B2. 理想运算放大器的输入电阻是()。
A. 有限值B. 零C. 无穷大D. 负无穷大答案:C3.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中,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相位()。
A. 相同B. 相反C. 相差90度D. 相差180度答案:B4. 差分放大器的主要优点是()。
A. 放大差模信号B. 抑制共模信号C. 放大共模信号D. 放大差模信号和抑制共模信号答案:D5. 场效应管的控制量是()。
A. 漏极电流B. 栅源电压C. 漏源电压D. 栅漏电流答案:B6. 集成运放的输出电压范围主要取决于()。
A. 电源电压B. 输入信号C. 反馈电阻D. 负载电阻答案:A7. 负反馈可以()。
A. 增加放大倍数B. 减少非线性失真C. 增加输入电阻D. 减少输出电阻答案:B8. 直流稳压电源中的滤波电路是()。
A. 低通滤波器B. 高通滤波器C. 带通滤波器D. 带阻滤波器答案:A9. 正弦波振荡器的振荡条件是()。
A. 相位平衡条件B. 幅度平衡条件C. 相位平衡条件和幅度平衡条件D. 只有幅度平衡条件答案:C10. 调制的目的是()。
A. 放大信号B. 改变信号的频率C. 使信号便于传输D. 改变信号的相位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在共基极放大电路中,输入阻抗与输出阻抗相比,输入阻抗________输出阻抗。
答案:小2. 理想运算放大器的差模输入电阻为________,共模抑制比为________。
答案:无穷大,无穷大3. 差分放大器的差模电压增益是共模电压增益的________倍。
答案:1+2Rf/R4. 场效应管的漏极电流与栅源电压的关系是________。
答案:非线性5. 负反馈可以提高放大电路的________。
模电经典例题解析

I EQ I BQ U CEQ
1 VCC I EQ ( Rc Rf Re ) 5.7V
10μ A
动态分析:
26mV rbe rbb' (1 ) 2.73k I EQ
( Rc ∥ R L ) Au 7.7 rbe (1 ) Rf
-
稳压管稳压电路
6 ( 2 ~ 3) A 1000 (12 ~ 18) m A
查手册,选择DZ 为2CW13, VZ =(5~6.5V) , IZmax=38mA, IZmin=5mA
(2)选择限流电阻R:
VI VO (12 ~ 18)V , 取VI 15V Rmin Rmax VI max VO 15(1 10%) 6 241 () 3 I Z max I O 38 10 6 / 1000 VI min VO 15(1 10%) 6 682() 3 I Z min I O 5 10 6 / 1000
ex1已知图 (a)所示电路中场效应管的转移特性和输出特性分别 如图(b)、(c)所示。(1)利用图解法求解Q点; 、Ri和Ro 。 (2)利用等效电路法求解 A
u
解:(1)在转移特性中作直线uGS=-iDRS,与转移特性的交 点即为Q点;读出坐标值,得出IDQ=1mA,UGSQ=-2V。如 解图(a)所示。
显然小于uGS =10V时的预夹断电压,故假设不成立 ,管子
工作于可变电阻区。此时,RdsuDS/iD=3V/1mA=3k,故
Rds 3 uO VDD 18 4.9V Rd Rds 83
21
例1.4.3 电路如图1.4.12 所示,场效应管的夹断电压
VGS(off)=-4V,饱和漏极电流IDSS=4mA。为使场效应管工作
《模拟电子技术》经典习题(有图详细分析版)

项目一习题参考答案1. PN结正向偏置时是指P区接电源的正极,N区接电源的负极。
2. 在常温下,硅二极管的死区电压约为0.5V,导通后正向压降约为0.6~0.8V ;锗二极管的死区电压约为0.1V,导通后正向压降约为0.2~0.3V。
3. 三极管按结构分为NPN型和PNP型;按材料分为硅管和锗管。
三极管是电流控制型器件,控制能力的大小可用 表示,它要实现信号放大作用,需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4. 场效应管是电压控制型器件,控制能力的大小可用g m表示,它的主要特点是输入电阻很大。
5. 能否将1.5V的干电池以正向接法接到二极管两端?为什么?解:不能,因为二极管正向电阻很小,若将1.5V的干电池以正向接法接到二极管两端会使得电路中的电流很大,相当于干电池正、负极短路。
6. 分析图1.52所示电路中各二极管是导通还是截止,并求出A、B两端的电压U AB(设VD为理想二极管,即二极管导通时其两端电压为零,反向截止时电流为零)。
图1.52 题6图解:(a)VD导通,U AB=-6V。
(b)VD截止,U AB=-12 V。
(c)VD1导通,VD2截止,U AB=0 V。
(d)VD1截止,VD2导通,U AB=-15 V。
7. 在图1.53所示电路中,设VD为理想二极管,u i =6sinω t (V),试画出u O的波形。
图1.53 题7图解:(a)(b)8. 电路如图1.54所示,已知u i=5sinΩ t(V),二极管导通电压为0.7V。
试画出u i与的波形。
解:u i>3.7V时,VD1导通,VD2截止,u o=3.7V;3.7V>u i>-4.4V时,VD1截止,VD2截止,u o= u i;u i<-4.4V时,VD1截止,VD导通,u o=-4.4 V。
9. 测得电路中几个三极管的各极对地电压如图1.55所示,试判别各三极管的工作状态。
图1.54 题8图图1.55 题9图解:(a)三极管已损坏,发射结开路(b)放大状态(c)饱和状态(d)三极管已损坏,发射结开路10. 测得放大电路中六只晶体管的电位如图1.56所示。
模电 往年试题参考

一、1、在杂质半导体中,多数载流子的浓度主要取决于,而少数载流子的浓度则与有很大关系。
2、三极管实现放大作用的内部结构条件是发射区掺杂浓度;基区做得,且掺杂浓度。
实现放大作用的外部条件是外加电源的极性应保证了发射结;而集电结。
R对信号无影响,3、在双端输入的长尾式差分放大电路中,射极电阻e对信号具有抑制作用。
4、根据不同要求选择合适的反馈组态:为了稳定静态工作点应引入负反馈;为了稳定输出电压应引入负反馈;为了稳定输出电流应引入负反馈。
5、根据工作信号的频率范围,滤波器可分为四大类,它们是低通滤波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带阻滤波器。
为了抑制信号中频50HZ的噪声,应选______________。
6、产生正弦波振荡的幅度平衡条件是____________。
相位平衡条件是________ 。
LC并联谐振回路,当ω=ω0,即谐振时,回路阻抗为最大,而且呈,此时相移φ=0。
7、W7806输出电压 V,而W7915则输出电压 V。
二、1、在某种纯净的半导体中掺入以下哪种杂质可以形成P型半导体。
( )A、含四价元素的杂质B、含空穴的杂质C、三价元素镓D、五价元素磷2、当PN结加正向电压时,扩散电流大于漂移电流,耗尽层_______。
()A、变宽 B. 变窄 C. 不变 D. 不确定3、下列关于三极管的基本组态电路中正确的是________ ( )A、共集组态的电压增益最大B、共集组态的电压增益最小C、共发组态的电压增益最小D、共基组态的电压增益最小4、乙类功放的特点是三极管的导通角为_______ ()A、>180°B、180°C、360°D、0°5、调整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一般是通过改变________来实现。
( )A、发射极电阻B、集电极电阻C、基极电阻D、三极管的值6、放大静态工作点设置得过高,会产生________ ()A、截止失真B、饱和失真C、交越失真D线性失真7.当信号频率等于放大电路的L f 或H f 时,放大增益下降_______( ) A . 3dB B . 4dB C..5dB D 、6dB8、集成运放的输入所采用差分放大电路是因为可以_______ ( ) A. 减小温漂 B.增大放大倍数 C. 提高输入电路 D. 减小噪声9.带阻通滤波器所对应的幅频特性为_______A 、B 、C 、D 、10.欲将方波电压转换成三角波电压,应选用_______ ( ) A. 反相比例运算电路 B. 同相比例运算电路 C. 微分运算电路 D. 积分运算电路 三、1、二极管电路如图1(a)所示,设二极管为理想的。
模电试题及答案

模电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在模拟电路中,放大器的基本功能是()。
A. 滤波B. 整流C. 放大D. 调制答案:C2. 运算放大器的差分输入电压是指()。
A. 两个输入端电压之和B. 两个输入端电压之差C. 两个输入端电压之积D. 两个输入端电压之商答案:B3. 理想运算放大器的开环增益是()。
A. 有限值B. 零C. 无穷大D. 负无穷大答案:C4.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中的电流放大倍数β是指()。
A. 集电极电流与基极电流之比B. 发射极电流与基极电流之比C. 集电极电流与发射极电流之比D. 发射极电流与集电极电流之比5. 在多级放大电路中,级间耦合方式通常采用()。
A. 直接耦合B. 变压器耦合C. 电容耦合D. 电感耦合答案:C6. 晶体管的静态工作点设置不正确可能导致()。
A. 截止失真B. 饱和失真C. 截止和饱和失真D. 线性放大答案:C7. 负反馈可以()放大器的放大倍数。
A. 增加B. 减少C. 保持不变D. 先增加后减少答案:B8. 在模拟电路中,电源去耦是指()。
A. 增加电源的内阻B. 减少电源的内阻C. 增加电源的纹波D. 减少电源的纹波答案:D9. 场效应管的控制极是()。
B. 源极C. 漏极D. 基极答案:A10. 模拟信号的数字化过程包括()。
A. 采样、量化、编码B. 滤波、放大、调制C. 调制、解调、编码D. 放大、滤波、编码答案: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放大器的输入电阻越大,对前级电路的________越好。
答案:负载效应2. 共基极放大电路的输入阻抗比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输入阻抗________。
答案:高3. 差分放大器可以有效地放大两个输入端之间的________。
答案:差模信号4. 运算放大器的饱和输出电压通常为________V或________V。
答案:+Vcc -Vee5. 晶体管的截止频率是指晶体管的放大倍数下降到________的频率。
《模电》经典题目-含答案

《模电》经典题目-含答案《模电》经典题目-含答案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试卷及参考答案试卷三及其参考答案试卷三一、选择题(这是四选一的选择题,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填在括号内)(共16分)1.有两个增益相同,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不同的放大电路A和B,对同一个具有内阻的信号源电压进行放大。
在负载开路的条件下,测得A放大器的输出电压小,这说明A的()a. 输入电阻大b. 输入电阻小c. 输出电阻大d. 输出电阻小2.共模抑制比K CMR越大,表明电路()。
a. 放大倍数越稳定b. 交流放大倍数越大c. 抑制温漂能力越强d. 输入信号中的差模成分越大3.多级放大电路与组成它的各个单级放大电路相比,其通频带()。
a. 变宽b. 变窄c. 不变d. 与各单级放大电路无关4.一个放大电路的对数幅频特性如图1-4所示。
当信号频率恰好为上限频率或下限频率时,实际的电压增益为()。
b. 40dBc. 37dBd. 3dB图1-4 图1-55.LC 正弦波振荡电路如图1-5所示,该电路()。
a. 满足振荡条件,能产生正弦波振荡b. 由于无选频网络,不能产生正弦波振荡c. 由于不满足相位平衡条件,不能产生正弦波振荡d. 由于放大器不能正常工作,不能产生正弦波振荡6.双端输入、双端输出差分放大电路如图1-6所示。
已知静态时,V o =V c1-V c 2=0,设差模电压增益100vd=A &,共模电压增益mV 5V mV,10,0i2i1c===V A V ,则输出电压oV 为()。
a. 125mVb. 1000 mVc. 250 mVd. 500 mV图1-6 图1-77.对于图1-7所示的复合管,假设CEO1I 和CEO2I 分别表示T 1、T 2单管工作时的穿透电流,则复合管的穿透电流CEOI 为()。
CEO I I = b. CEO2CEO1CEO I I I +=c. CEO1CEO I I = d. CEO12CEO2CEO )1(I I I β++= 8.某仪表放大电路,要求R i 大,输出电流稳定,应选()。
模拟电子技术 例题

集成运算放大器是一个高增益直接耦合多级放大电路,直耦多级放大电路 存在零点漂移现象,尤以输入级的零点漂移最为严重。差动放大电路利用电路 的对称性和发射级电阻 Re 或恒流源形成的共模负反馈,对零点漂移有很强的抑 制所用,所以输入级常采用差分放大电路,它对共模信号有很强的抑制力。
解: 分析方法 : (1)将 D1、D2 从电路中断开,分别出 D1、D2 两端的电压; (2)根据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二极管承受正向电压则导通,反之则截止。若 两管都承受正向电压,则正向电压大的管子优先导通,然后再按以上方法分析 其它管子的工作情况。 本题中:V12=12V,V34=12+4=16V,所以 D2 优先导通,此时,V12=-4V,所 以 D1 管子截止。VA0 = -4V。
解:(1)Vi=10V 时 Vim=14V ,Vom=14V Po=Vom×Vom/2RL=142/(2×8)=12.25W PT1=1/RL.(VccVom/T1-VomVom/4)=5.02W η=Po/Pv=12.25/22.29×100%=54.96% (2) Vim=Vcc=20V Vom=20V Po=20×20/(2×8)=25W PT1=6.85W Pv=31.85W η=78.5%
VCEQ1=VCEQ2 =VC -VE =(6-Rc.ICQ )-(-0.7)=3.58V 2.求差模电压放大倍数。 思路:首先画出差模信号工作时电路交流通路,Re 电阻交流短接。然后利用第三 章放大电路分析方法进行求解。 Avd =Vo/Vi= -βRc/(Rb+rbe) rbe= rbb'+(1+β)26/IEQ =100+(1+100)26/0.52 =5.15K 所以,Avd=-84 3.求输入电阻及输出电阻 由交流通路可直接求得 Rid=2(Rb +rbe )=14.3K Rod=2Rc =1.2K
模电第一章 例题分析

第一章例题分析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和“×”表示判断结果填入空内。
(1)因为N型半导体的多子是自由电子,所以它带负电。
()(2)PN结在无光照、无外加电压时,PN结电流为零。
()二、选择正确答案填入空内。
(1)PN结加正向电压时,空间电荷区将。
A. 变窄B. 基本不变C. 变宽(2)稳压管的稳压区是其工作在。
A. 正向导通B.反向截止C.反向击穿(3)在本征半导体中加入( )元素可形成N型半导体,加入( )元素可形成P型半导体。
A. 五价B. 四价C. 三价(4)当温度升高时,二极管的反向饱和电流将。
A.增大B. 不变C. 减小三、写出图T1.3所示各电路的输出电压值,设二极管导通电压UD=0.7V。
图T1.3四、设二极管为理想二极管,试画出输出电压U0的波形图+3v六、设简单二极管基本电路如下图,R=10K 欧,求电路的直流电流I D 和直流电压U D(1) V DD =10V;(2) V DD =1V ;在每一种情况下利用理想模型、恒压降模型和折线模型(200欧)求解。
解:(1)V DD =10V使用理想模型: MA R V I V V DD D D 110/10/,0====使用恒压降模型:MA R V V I V V D DD D D 93.010/)7.010(/)(,7.0=-=-==使用折线模型:69.02.0*931.05.05.0931.0)2.010/()5.010()/()(=+=+==+-=+-=K MA r I V V MAr R V V I d D D D th DD D八 已知图P1.9所示电路中稳压管的稳定电压UZ =6V ,最小反向稳定电流IZmin =5mA ,最大反向稳定电流IZmax =25mA 。
(1) 若UI =35V 时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2)若UI =35V 时负载开路,则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RV DDV D图P1.9(1)当UI=35V时,稳压管起稳压作用,UO=UZ=6V。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题一1-1 说明PN 结形成的工作原理。
解:在一块本征半导体的两边掺以不同的杂质,使其中一边形成P 型半导体,另一边形成N 型半导体,则在它们的交界处就产生了电子和空穴的浓度差,电子和空穴都要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
由于载流子的扩散运动,破坏了P 区和N 区交接面原有的电中性,P 区一边失去空穴而留下负离子,而N 区一边失去电子,留下正离子。
这些不能运动的正、负离子集中载P 区和N 区交界的两边,形成了势垒区,以及产生了内建电场,而内建电场建立后由于电场力的作用使它一方面要阻止多数载流子向对方扩散,另一方面它又要使少数载流子产生漂移运动,扩散和漂移这两种运动方向相反,由于多数载流子扩散到对方就成为少数载流子,所以漂移运动相当于将扩散到对方的一部分多数载流子拉回到原区间。
开始时,空间电荷区不大,内建电场小,使得多数载流子的扩散大于少数载流子的漂移,随着这种情形的继续,空间电荷区增大,内建电场加强,进一步阻止多数载流子的扩散和加大少数载流子的漂移,最后使得多数载流子的扩散和少数载流子的漂移相等,达到动态平衡。
此即为PN 结。
1-2 若PN 结在室温27o 时,其反向电流为1μA ,试估计在0o C 和60o C 时的反向电流。
解:由于温度每升高10o C ,反向饱和电流增加一倍。
所以在0o C 时反向电流估计是0.25μA ;在60o C 时反向电流约为8μA 。
1-3 一个变容二极管,在反偏电压10-=R U V 时,其电容值为60pF ,若内建电位差73.0=ϕU V ,2/1=γ,求电容量为120pF 时的反向电压值。
解: γϕ)(U U KC T -=ϕU 为PN 结的势垒电压, ϕU =V 73.0U 为PN 结的反向电压, U=V 10- 2/1=γ 则有21)73.10(*12106021)1073.0(121060-⨯=+=-⨯K K当C T =120pF 时VU U U U 95.1473.1073.073.104173.073.102121)73.0(21)73.0(73.101210601210*120-=-=⨯=-=--⨯-⨯=-即,反向电压值为V 95.1。
1-4. 已知二极管的A I S μ1= ,室温下mV U T 26=,试求出二极管两端电压D U 为0.7V 时的直流电阻D R 和交流电阻d r 。
解:当D U =0.7时Ω⨯⨯==⨯⨯==⨯==⨯==⨯⨯=-=-----263026.07.0026.07.062652670026.076026.07.06102626000026.010111077000001017.0101)1(e e e U I e e e I U R ee I i d T D d Q Q D U U S D TDγγ1-5二极管电路如图P1-1所示,设二极管正向电阻为零,反响电阻为无穷大,当外加电压为t u s 314sin 40=V 时,试画出输出电压o u 波形;若输出电阻Ω=100L R 时,试求出负载电流的平均值。
解:(1)当t u s 314sin 40=>0时, D V 导通 o u =s u当t u s 314sin 40=<0时, D U 截止 o u =0 (2)若 Ω=100L R 则 t t R U i L s 314sin 4.0100314sin 40===所以 ππ8.02==m av i i1-6. 在图P1-2的限幅电路中,若输入信号为t u s 314sin 10=,二极管为理想器件(导通电阻为零),试画出输出电压o u 的波形。
解:(a) t u s 314sin 10=时 当s u >5V 时, D V 截止, 此时o u =5V当s u <5V 时, D V 导通, 此时o u =s u波形图见题1-6解图(b) 当s u >5V 时, D V 导通 o u =5V 当s u <5V 时, D V 截止 o u =s u 波形图见题1-6解图u u 习题1-5 解图1-7 设图P1-3中的二极管正向电压为0.7V ,求I解:V D 的导通电压为0.7V对(a )有:V D1导通,V D2截止, 故mA K I 825.247.012=-=对(b )有:V D 导通, 故 mA K I 375.247.010=-=对(c )有:V D 截止, 故mA kI 2510==因为假设V D 通,则K I R 47.5101-=,KI R 17.052+=这时,V D 的电流为反向电流,与正向导通不符,故mA KI 825.247.012=-=1.8. 电路如图1-4所示,设二极管为理想二极管,是确定各输出电压,解:对图(a )有1D V 两端加正偏电压12V 2D V 两端加正偏电压18V3D V 两端加正偏电压11V均可导通,但1D V 和3D V 为反向运用,故2D V 优先导通后,1D V 和3D V 截止。
所以,U 0=0V 因此 mA KRI36018-=--=对图(b )有:1D V =18V 2D V =24V 3D V =12V同理均可导通,但若3D V 导通,则1D V 和2D V 均加反向电压,故1D V 和2D V 截止。
故0V = -6V 所以mA KR I 26)6(18-=---=1.9最简单的稳压电路如图P1-5所示,其中稳压管的稳定电压V U z 6=,最大允许电流mA I 40max =,最小允许电流mA I 5min =,负载电阻Ω=300L R ,若电源电压在11到15V 之间波动,求限流电阻R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解:V U Z 6= mA I 40max = mA I 5min = 300=L R 由图可知 RL Z R I I I +=而RU U I ZR -=当V U 11=时 R R I R 56111=-= 当V U 15=时 RR I R 96152=-=当稳压管正常工作时5<Z I <40此时 mA I I I Z Z R 23006+=+= 所以 mA R I mA 427<< 所以 RmA 57<因此 71443043042900042971475000<<≅><≅<R R mAR R1-10 在图P1-6所示的稳压电路中,已知Ω=K R 1,稳压管的稳定电压V U z 6=,试求1)当V E 5=时,R I 、o U2)当V E 10=时,R I 、o U解:Ω=K R 1 V U z 6=当V E 5=时,稳压管截止,V E U o 5== 0=RI当V E 10=时,稳压管反向击穿,V U o 8= mA kI R 21810=-=1-11 在图P1-7所示的稳压电路中,稳压管的稳定电压1z U 和2z U 分别为6V 和3V ,稳压官的正向压降为0.5V ,当t u s 314sin 10=V 时,试画出输出电压的波形。
解:V U z 61= V U z 31= 稳压管正向降为0.5Vt u s 314sin 10=若1z V 反向击穿 2z V 导通,则V U U z o 5.65.01=+= 若1z V 正向导通2z V 反向击穿,则V V U U z s 5.35.02-=--< 若V U V s 5.65.3<<-则1z V 和2z V 中各有一个截止,此时s o U U =1-12 电路如图P1-8所示,已知V U CC 9=,V u BE 7.0=,放大区中,100=β,nA I CB 10=,进入饱和区时,认为V u CE 2.0=, (1)求当Ω=K R B 200,Ω=K R C 1时的B I 、C I 和CE U 值,并指出三极管工作在哪个区;(2)当Ω=K R B 20,Ω=K R C 1时,重复(1); (3)当Ω=K R B 200,Ω=K R C 10时,重复(1); (4)当∞→B R ,Ω=K R C 10时,重复(1)。
解:V U CC 9= 100=β V u BE 7.0= nA I CB 10=,饱和时V u CE 2.0=截止区: 发射结反向运用0BE BE U U <, 集电结也反向运用C B U U <此时 0=E i ,CBO B I i = ,CBO C I i =放大区: 发射结正向运用0BE BE U U >,集电结反向运用C B U U > 饱和区:发射结正向运用0BE BE U U >,集电结也正向运用,CES CE U U =,饱和时CE U 固定.反向放大: 发射结反向0<BE U ,集电结正向 C B U U >(1) 当Ω=K R B 200,Ω=K R C 1时A KR U U I B BE CC B 6105.412007.09-⨯=-=-=A I I IB BC 31015.4100-⨯===βV R I U U C C CC CE 85.415.491031015.493=-=⨯-⨯-=-=由于V u BE 7.0=正向作用, BE CE U U >, 故工作在放大区.(2) 当Ω=K R B 20,Ω=K R C 1时,A R U U I BBECC B 5105.41-⨯=-=A I C 21015.4-⨯=V U CE 5.325.419-=-=,这是不可能的。
因此,三极管必定工作在饱和区。
此时,V U U CES CE 2.0==mA R VR U U I CC CE CC C 8.82.09=-=-=A IB μ415=(3) 同理A IB 610*5.41-=,A IC 610*15.4-=,则有:V U CE 5.32-= ,这也是不可能的。
因此,此时三极管也一定工作在饱和区。
所以这时有V U U CES CE 2.0== ,mA I C 8.8= ,A I B μ5.41=(4) 当∞→B R ,Ω=K R C 10时当∞→B R 时, 0=BE U 0=B I ,0=C I ,三极管工作在截止区.1-13 电路及元件参数如图P1-9所示,V u BE 7.0=,试指出当50=β与120和电源极性接反三种情况时,三极管各工作在哪个区。
解:由图知此管是PNP 管,它的三种 工作状态:截止区 0BE BE U U > ,C B U U > 放大区 0BE BE U U < ,C B U U > 饱和区 0BE BE U U < C B U U < (1) 当50=β时0=+-CC BE B B U U R I A R I B B 531077.1103003.57.06-⨯-=⨯-=+-=451085.8)1077.1(50--⨯=⨯-⨯==B C I I β06=++C C CE R I U V U CE 35.31031085.8634-=⨯⨯⨯+-=- 即 V U EC 35.3-=此时,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工作于放大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