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合集下载

泥石流形成条件是什么

泥石流形成条件是什么

泥石流形成条件是什么泥石流形成条件是什么泥石流爆发三要素:提供松散固体物质的物源,提供动力的水和提供适宜运动的地形地貌。

1、松散固体物质:地质构造作用复杂、岩土体破碎、风化作用强烈、新构造运动剧烈、环境破坏等都可为泥石流提供丰富的物源。

一般情况下,物源蓄积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但物源成为泥石流组成部分时往往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完成。

2、丰富的水:降水、冰雪融化、河湖、水库决堤等提供的大量水动力是泥石流爆发的动力条件。

物源越小、越松散、坡度越陡,就对爆发泥石流所需的水动力要求越小,反之亦然。

如5.12汶川地震以来,强震区多次爆发大型泥石流,如20XX年9.24、20XX 年7.17、20XX年.8.13、20XX年.7.3、20XX年8.17、20XX年7.10、20XX年.7.8、2019年8.20等(红色为影响更为巨大的)均爆发于降雨丰沛的雨季,形成的了巨大的社会影响。

3、适宜的地形地貌:一般情况下只有饱水的泥石流内摩擦角小于自然坡度就可以形成泥石流的运动。

一个典型的泥石流往往具有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三种地貌。

泥石流危害影响泥石流常常具有暴发突然、来势凶猛、迅速之特点。

并兼有崩塌、滑坡和洪水破坏的双重作用,其危害程度比单一的崩塌、滑坡和洪水的危害更为广泛和严重。

它对人类的危害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据统计,我国有29个省(区)、771个县(市)正遭受泥石流的危害,平均每年泥石流灾害发生的频率为18次╱县,近40年来,每年因泥石流直接造成的死亡人数达3700余人。

据不完全统计,建国后的50多年中,我国县级以上城镇因泥石流而致死的人数已约4400人,并威胁上万亿财产,由此可见泥石流对山区城镇的危害之重。

目前我国已查明受泥石流危害或威胁的县级以上城镇有138个,主要分布在甘肃(45个)、四川(34个)、云南(23个)和西藏(13个)等西部省区,受泥石流危害或威胁的乡镇级城镇数量更大。

对居民点的危害泥石流最常见的危害之一,是冲进乡村、城镇,摧毁房屋、工厂、企事业单位及其他场所设施。

泥石流的概念

泥石流的概念

泥石流的概念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丘陵地带,由于强烈的降雨、雪融或冰雹等气候变化,导致土壤松散、岩石崩塌、河流暴涨等自然灾害,使得大量泥沙、石块、水流混合而成的流态物质,沿着山谷、沟壑、河道等地形通道,迅速流动而形成的灾害现象。

泥石流的形成原因多种多样,主要与地质构造、气候变化、植被破坏等因素有关。

在地质构造上,山区地带多为地震带,地震活动会引发山体滑坡、崩塌等现象,从而形成泥石流。

此外,气候变化也是泥石流形成的重要因素。

气候变化导致降雨量集中、暴雨频发,增加了泥石流形成的可能性。

植被破坏也是泥石流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人类活动不断砍伐森林、开垦耕地、开采矿山等,导致植被覆盖率下降,土壤松散度加大,从而增加了泥石流形成的风险。

泥石流对人类的危害是巨大的,它不仅会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破坏生态环境,引发社会不稳定。

泥石流的流速快、冲击力强,一旦发生,往往难以控制,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在我国,泥石流灾害频繁发生,尤其是在西南地区和青藏高原等地,因此加强泥石流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了减少泥石流对人类的危害,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首先,加强监测预警。

通过建立泥石流监测预警系统,及时掌握泥石流可能发生的地区和时间,从而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其次,加强防护措施。

在易发生泥石流的地区,应加强防护工程建设,如设置护岸、挡土墙等,减少泥石流对人类的危害。

此外,加强植被恢复,也是减少泥石流危害的重要手段。

恢复植被可以增加土壤的稳定性,减少泥石流的发生概率。

综上所述,泥石流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是巨大的。

为了减少泥石流的危害,需要加强监测预警、加强防护措施、加强植被恢复等一系列工作。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减少泥石流对人类的危害,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浅析矿山泥石流的形成及防治措施

浅析矿山泥石流的形成及防治措施

矿 山经济 损失 。主要是摧毁矿 山及其设施 , 淤 埋矿 山坑道 、 伤害矿 山人 工 作 员、 造成停 工停产 , 甚至使矿 山报废 。另外 , 尾 矿库是 金属矿 山重要 工 业设施之 一, 尾矿库 的建设在 防治矿 山泥石流 中起 到很重要 的作用 矿 库 的建 设往往难 以避开居 民区, 因此矿 山尾 矿库一 旦溃坝, 含 有大量 水分 的尾沙 沿 山谷 向下游倾 泄形成泥 沙流 , 造成群死 群伤的重 大灾 害。
巨砾, 成 为稀性泥石 流的物质来 源。在新 构造 运动活 动和地震强 烈区, 不 仅 破坏 山岩完整 性、 稳 定性 , 形成碎 屑物 质 , 还有激发泥 石流 的作用 。不 良的 物理 地质 作用 包括 崩坍 ( 冰崩 、 雪崩、 岩崩 、 土 崩) 、 滑坡、 坍方 、 岩 屑 流、 面石堆 等 , 是 固体碎屑物质 的直接来源 , 也可直接 转变 为泥石流 。 ( 2 ) 充足 的水源 条件 水 既是泥石 流的重要 组成部分 ,又 是泥石流 的激 发条件和搬运 介质 ( 动 力来 源) , 水 体对松散碎 屑物质起 着片蚀 作用 , 或 者使松 散碎屑物 质沿 河床 产生运移和 移动 。泥石流 的水源 , 包括暴 雨 、 冰雪 融水和水库溃 决水 体等 形式 。我 国泥石流 的水源主要 是暴雨 、 长 时间的连续 降雨等 。 ( 3 ) 地 形 地 貌 条 件
科 学 论 坛
科 学 与财 富
浅析 矿 山泥石 流 的形成及 防治措 施
王 茜 ( 黑龙江省冶金设 计规 划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 5 0 0 0 0 ) 摘 要: 根据矿山泥石流的形成及特点 , 对泥石流产生 的危害进行论述 , 并 阐述 如何综 合治理, 避 免灾害发生 。 关键词 : 矿 山 泥石 流 危害 防治措施

第五章泥石流

第五章泥石流
化是缓慢的,同时在泥石流的活动过程中,
也被再塑造。
22
泥石流活动的过程形成—运移—堆积就是地 表一次破坏和塑造过程:平面呈一不对称的哑铃 形成区和堆积区的形态极不稳定;形成区由条带 状向树枝状发展;流通区在发展过程中相对稳定; 堆积区由于流域内来沙量的增长而不断扩展,进 逼下游大河变形,导致河流改道. 3、水源条件: 水不仅是泥石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固体 物质的搬运介质。降雨历程、降雨量以及降雨强 度等对泥石流形成具有明显的影响。
52
(3)沟谷两岸崩塌、滑坡等地质现象发育, 分布集中;水土流失、坡面侵蚀强烈。 (4)沟内贮集有大量松散土层,包括崩滑堆 积、崩坡积、过去形成的泥石堆积、冲洪
积或冰川堆积土层等。
53
2、地形条件
(1)沟谷上游是漏斗姿态、勺状、树叶状,中游切割深 而窄,下游比较开阔。沟谷上、下游相对高差一般在 300m以上,坡面泥石流的相对高差一般200m以上。 (2)沟底平均纵坡降一般在10%以上,泥石流初始起动段 沟底坡降一般大于25%,部分段沟底坡降比较缓,但其 中存在有陡坎和跌水,在横向上多为峡谷。 (3)斜坡面的坡度一般大于25°。
2004年8月28日温家宝总理视察乐清龙西泥石流现场 17
二、泥石流分类 1.按其物质成分可分为3类: ①泥石流 由大量粘性土和粒径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 ②泥流 以粘性土为主,含少量砂、石块、粘度大、 呈稠泥状。 ③水石流 由水和大小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
18
2.泥石流按其物质状态可分为两类: ①粘性泥石流
堆积区横冲直撞、漫流堆积,常常给人类生命财
产造成很大危害。
按流域的沟谷地貌形态可分为
沟谷型泥石流;
坡面型泥石流 。
8
坡面型泥石流示意图

泥石流的成因

泥石流的成因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发生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一、研究动机滑坡和泥石流是山区常见的地质灾害。

上世纪以来,人口剧增,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不断扩大,逐步向山区延伸,更增加了滑坡和泥石流发生的几率。

由于滑坡有可能转化为泥石流,本文以泥石流作为研究对象,重点讨论泥石流成因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之所以选择泥石流还源于其严重的破坏性,它的频繁爆发,使生态环境变得千疮百孔。

从世界范围看,最严重的两次泥石流灾害发生于上世纪。

一次是1970年的瓦斯卡兰泥石流,500多万立方米的雪水泥石流以100千米每小时的速度咆哮而下,毁灭了秘鲁容加依城,造成2.3万人死亡;另一次是1985年鲁伊斯火山泥石流,粘稠而灼热的泥石流以50千米每小时的速度夷平了3万平方千米的城镇、农田、果园,导致哥伦比亚阿美罗城一夜之间变成了废墟,2.5万人丧生,15万头牛死亡,13万人流离失所,经济损失达50亿美元。

从上面的两个例子可以看到,泥石流造成的损失有多惨重,对人类的威胁有多可怕。

因此人类有必要去研究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泥石流的发生,这类地质灾害与人类活动又有着怎样的关系?二、研究目的全世界共有50多个国家存在泥石流的潜在危险,其中中国、日本、瑞士、秘鲁、哥伦比亚较为严重。

我国的泥石流沟多达1万条以上,全国受泥石流威胁的县城达70多座,其中绝大部分集中于四川、云南、甘肃等省。

近年我国规模较大、损失较严重的是甘肃舟曲泥石流。

2010年8月8日0时12分,甘肃省舟曲县城及上游村庄遭受特大山洪泥石流,大量泥沙流进白龙江,形成堰塞湖致使江水水位暴涨,导致舟曲县城三分之一街区被淹,大量房屋被淤埋,造成1481人死亡,284人失踪,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更是难以估量。

纵观国内外因泥石流发生引起的地质灾害,会发现,近年来泥石流爆发的频率更高,破坏性更大。

究其原因,发现某些泥石流的发生与人类的不合理活动有关。

以我国为例,山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与交通建设不断向山区延伸,破坏了山区原有的地质地貌,给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并形成恶性循环。

泥石流

泥石流

• 十六、野外露宿时如何避免遭 遇泥石流 • 专家提示 • 千万不要在山谷和河沟底部露 宿。 • 自救互救要领 • 1.露宿时避开有滚石和大量堆 积物的山坡下面。 • 2.可露宿在平整的高地。 • 一定不要: • 1.在山谷中露宿。 • 2.在有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避 风、休息。 • 3.在河滩上露宿。
• 专家提示 • ●泥石流发生前的迹象:河流 突然断流或水势突然加大,并 夹有较多柴草、树枝;深谷或 沟内传来类似火车轰鸣或闷雷 般的声音; • ●沟谷深处突然变得昏暗,并 有轻微震动感等。 • ●去山地户外游玩时,要选择 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地,尽可能 避开河(沟)道弯曲的凹岸或 地方狭小高度又低的凸岸。 • ●切忌在沟道处或沟内的低平 处搭建宿营棚。当遇到长时间 降雨或暴雨时,应警惕泥石流 的发生。[3]
• 一定不要: • 1.住进房屋前不做任何 检查。 • 2.错把人为原因造成的 门、墙裂缝以及电线 杆倾斜当做滑坡前兆。
• 十四、 如何选择撤离路线 • 专家提示 • 必须经过实地勘察,确定 正确的撤离路线。 • 自救互救要领 • 由地质专家实地进行考察 勘测后再行撤离。 • 一定不要: • 1.慌不择路,进入危险区。 • 2.不听从统一安排,自择 路线。
自救互救要领
• 一、滑坡来临前山坡有何 变化[1] • 专家提示 • 1.土质滑坡张开的裂缝延 伸方向往往与斜坡延伸方 向平行,弧形特征较为明 显,其水平扭动的裂缝走 向常与斜坡走向直接相交, 并较为平直。 • 2.岩质滑坡裂缝的展布方 向往往受到岩层面和节理 面的控制。 • 3.当地面裂缝出现时,有 可能发生滑坡。
就形成了泥石流。泥石流是一种灾 害性的地质现象。通常泥石流爆发 突然、来势凶猛,可携带巨大的石 块。因其高速前进,具有强大的能 量,因而破坏性极大。 泥石流流动的全过程一般只有几个 小时,短的只有几分钟,是一种广 泛分布于世界各国一些具有特殊地 形、地貌状况地区的自然灾害。这 是山区沟谷或山地坡面上,由暴雨、 冰雪融化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

泥石流的成因与防治措施论文【范本模板】

泥石流的成因与防治措施论文【范本模板】

《工程地质学》期末课程论文学号11160080编写姓名傅澔乐专业班级土木1112班所属学院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提交日期5月6日泥石流成因与防治措施姓名傅澔乐学号11160080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土木1112班摘要:泥石流是产生于山区的一种严重的地质灾害,它是由暴雨,冰雪融冰等水源激发的,还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的发生发展,与山地环境的形成演化过程息息相关,是环境退化、生态失衡、地表结构破坏、水土流失、地质环境恶化的产物.人口的增长及在山区进行的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泥石流的形成和发展。

本文通过对泥石流成因的分析,揭示出其成灾特点,并针对其成灾特点有的放矢地提出防治措施,从而为泥石流的防治提供了一些经验和作法。

关键词:泥石流;形成原因;防治措施【Title】Formation of debris flow caus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Abstract】Debris flow is a serious geological disasters produced in the mountains, it is heavy rain,snow and ice melting ice water excited, there are a large number of special flood sediment stones.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debris flow,and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mountain environment,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ecological imbalance, surface structural damage, soil erosion,the geological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product。

泥石流形成的原因与种类

泥石流形成的原因与种类

泥石流形成的原因与种类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而引发的山体滑坡。

诱发泥石流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做好防范措施很早重要。

下面由店铺为你详细介绍泥石流的相关知识。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是:地形陡峭,松散堆积物丰富,突发性、持续性大暴雨或大量冰融水的流出。

地形地貌条件在地形上具备山高沟深,地形陡峻,沟床纵度降大,流城形状便于水流汇集。

在地貌上,泥石流的地貌一般可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三部分。

上游形成区的地形多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为瓢状或漏斗状,地形比较开阔、周围山高坡陡、山体破碎、植被生长不良,这样的地形有利于水和碎屑物质的集中;中游流通区的地形多为狭窄陡深的峡谷,谷床纵坡降大,使泥石流能迅猛直泻;下游堆积区的地形为开阔平坦的山前平原或河谷阶地,使堆积物有堆积场所。

松散物质来源条件泥石流常发生于地质构造复杂、断裂褶皱发育,新构造活动强烈,地震烈度较高的地区。

地表岩石破碎,崩塌、错落、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另外,岩层结构松散、软弱、易于风化、节理发育或软硬相间成层的地区,因易受破坏,也能为泥石流提供丰富的碎屑物来源;一些人类工程活动,如滥伐森林、开山采矿、采石弃渣水等均会造成,往往也为泥石流提供大量的物质来源。

水源条件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激发条件和搬运介质(动力来源),泥石流的水源,有暴雨、冰雪融水和水库溃决水体等形式。

我国泥石流的水源主要是暴雨、长时间的连续降雨等。

泥石流的种类按物质成分1.由大量粘性土和粒径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叫泥石流;2.以粘性土为主,含少量砂粒、石块、粘度大、呈稠泥状的叫泥流;3.由水和大小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称之水石流。

按流域形态1.标准型泥石流泥石流为典型的泥石流,流域呈扇形,面积较大,能明显的划分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

2.河谷型泥石流流域呈有狭长条形,其形成区多为河流上游的沟谷,固体物质来源较分散,沟谷中有时常年有水,故水源较丰富,流通区与堆积区往往不能明显分出3.山坡型泥石流流域呈斗状,其面积一般小于1000㎡,无明显流通区,形成区与堆积区直接相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山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矿山泥石流形成的条件是什么?中国矿产商业网来为您介绍。

通常地,泥石流的形成一定得有三个条件:
(1)要有充足的固体碎屑物质
固体碎屑物质是泥石流发育的基础之一,通常决定于地质构造、岩性、地震、新构造运动和不良的物理地质现象。

在地质构造复杂、断裂皱褶发育、新构运动强烈和地震烈度高的地区,岩体破裂严重,稳定性差,极易风化、剥蚀,为泥石流提供了固体物质。

在泥岩、页岩、粉砂岩分布区,岩石容易分散和滑动;岩浆岩等坚硬岩分布区,会风化成巨砾,成为稀性泥石流的物质来源。

在新构造运动活动和地震强烈区,不仅破坏山岩完整性、稳定性,形成碎屑物质,还有激发泥石流的作用。

不良的物理地质作用包括崩坍(冰崩、雪崩、岩崩、土崩)、滑坡、坍方、岩屑流、面石堆等,是固体碎屑物质的直接来源,也可直接转变为泥石流。

(2)要有充足的水源
水体对松散碎屑物质起着片蚀作用,或者使松散碎屑物质沿河床产生运移和移动。

松散碎屑物质一旦与水体相结合,并在河床内产生移动者,则水体就搬运有松散碎屑物质,即确保了松散碎屑物质作常规流那样的运动。

要是没有相当数量的水体,就只能产生一般的坡地重力现象(岩堆、崩塌和滑坡等),而不是泥石流。

(3)要有切割强烈的山地地形
山地地形一旦遭强烈切割,地形坡度、坡地坡度和河床纵坡就均很陡峻,即确保了水土质浆体作快速同步运动,因而山地地形决定着泥石流现象的规模与动力状态。

为此,泥石流现象在山区最为典型。

如上所述,泥石流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地质因素、水文气象因素和地貌因素。

然而,除这三个因素外,还有许多因素对泥石流现象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有时甚至起有决定性的作用。

这些因素包括:植物因素、土壤土体因素、水文地质因素和人为因素(人类的经济活动)。

比如,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如开矿弃渣、修路切坡、砍伐森林、陡坡开垦和过度放牧等,都能促使泥石流的形成与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