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文明礼仪教育的措施和方法
幼儿园教师如何引导孩子正确看待文明礼仪

幼儿园教师如何引导孩子正确看待文明礼仪幼儿园教师作为孩子最重要的启蒙老师之一,不仅需要将知识传授给孩子,更需要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以下是幼儿园教师引导孩子正确看待文明礼仪的一些方法和建议。
一、树立文明礼仪的意识首先,幼儿园教师需要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以身作则,树立起文明礼仪的意识。
在日常教育中,教师应该注重言语的规范、礼仪的正确、仪态的优美。
把文明礼仪融入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
二、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在幼儿园的日常教育中,教师应该加强文明礼仪教育。
以幼儿园日常生活为例,教师可以开展洗手、擦嘴、穿鞋、排队等方面的文明礼仪教育活动,让孩子养成文明礼仪的习惯。
三、借助游戏方式引导孩子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巧用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感受到文明礼仪的重要性。
例如,通过“礼貌小侦探”等游戏模式,让孩子在游戏中体会到“谢谢”、“对不起”、“请”等词语的妙用,激励孩子养成良好的礼貌习惯。
四、注重互动交流在实际互动交流中,教师可以借助孩子们的问题和情况,引导孩子学习基本的礼仪规范。
例如,孩子们在班级争抢同一样东西时,可以引导孩子学会说“你先拿吧”等礼貌用语,让孩子们懂得尊重他人的权利和感情,从而让孩子养成合适的行为习惯。
五、充分利用家园共育在幼儿园教育中,家园共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教师可以创造机会,让家长们参与到孩子教育中来。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家庭观察活动,让家长们认识到孩子在教学中学习到的文明礼仪习惯和技巧,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孩子养成习惯。
六、因材施教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到孩子们个体差异的问题,针对不同孩子的个性和学习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手段,让孩子们更自然地学习到文明礼仪。
最后,幼儿园教师在引导孩子正确看待文明礼仪过程中,还需要激发孩子的善意和爱心,让孩子们明白尊重他人、关爱周围人的重要性,从而激励孩子追求更高层次的文明礼仪。
幼儿园礼仪教育的有效方法与手段

幼儿园礼仪教育的有效方法与手段幼儿园阶段是孩子人生中非常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是孩子性格和行为养成的关键时期。
在幼儿园,礼仪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能够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能够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和社交能力。
而如何进行有效的幼儿园礼仪教育,就成为了教师和家长们关注的焦点。
下面,我们将深入探讨幼儿园礼仪教育的有效方法与手段。
1. 为什么幼儿园礼仪教育很重要?在幼儿园阶段进行礼仪教育非常重要,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正处于模仿期,他们容易模仿身边的大人和其他孩子的言行举止。
如果幼儿园不重视礼仪教育,孩子就容易养成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比如粗鲁、自私等。
而通过有效的礼仪教育,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和生活习惯,为他们以后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2. 有效的幼儿园礼仪教育方法与手段(1)示范和引导在幼儿园进行礼仪教育时,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示范给孩子们看,比如说“谢谢”、“请”等礼貌用语,或是饭前洗手、吃完饭后自己收拾等行为。
也可以通过引导孩子们观察身边的环境和他人的行为,引导他们学习别人的好榜样,从而模仿出好的行为。
(2)游戏和活动在幼儿园进行礼仪教育时,可以通过一些游戏和活动来培养孩子的礼仪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比如说可以组织孩子们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模仿成年人的日常生活场景,通过亲身体验来感受到礼仪的重要性;或者可以组织一些小组活动,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会合作、尊重他人等行为。
(3)正面引导和奖励机制在幼儿园进行礼仪教育时,需要采用一些正面引导和奖励机制,比如说可以对孩子们的良好行为进行及时表扬和奖励,让他们感受到良好行为的积极性和快乐。
同时也可以采用“突出事例法”,通过宣传和表彰一些模范生,引导全体幼儿形成学习榜样的习惯。
3. 我的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幼儿园礼仪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能够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能够培养孩子的品德和社交能力。
有效的方法与手段包括示范和引导、游戏和活动、正面引导和奖励机制等。
略谈幼儿礼仪教育的有效途径

略谈幼儿礼仪教育的有效途径幼儿礼仪教育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和社交能力的重要一环,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礼仪教育的有效途径,可以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提升其社交技能,帮助其建立自信与自尊,促进其良好的情感发展和道德品质。
以下是一些关于如何有效开展幼儿礼仪教育的途径。
一、树立身教榜样,注重示范引导作为幼儿教育者,身为父母亲师,首先要做好自己,在言传身教中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
因为孩子们是最善于模仿的,他们会模仿大人的一举一动。
身教榜样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是最为有效的幼儿礼仪教育途径。
我们要提倡阳光、自信、宽容、乐观的心态,给孩子最好的示范,引导孩子模仿我们的行为和言语。
二、利用故事、游戏教育法故事和游戏是幼儿最为喜欢的教育工具,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游戏,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参与故事和游戏中体验和感受到礼仪的魅力。
用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幼儿在游戏和童话中感受到礼貌、友善、感恩等品质和价值观,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幼儿的行为习惯。
三、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核心在幼儿礼仪教育中,要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核心,注重培养幼儿的道德品质,让幼儿明白什么是正确的行为,什么是错误的行为,培养他们的行为规范。
在教育活动中要给予幼儿以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幼儿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在行为举止中主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注重日常生活实践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设置一些相关的社交行为训练环节,让幼儿在实际生活中有机会练习和体验礼仪行为。
让他们在餐桌上学会有序用餐、懂得感谢、懂得尊重别人;在游戏互动中,让他们学会合作、尊重他人、守规矩等。
五、注重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幼儿礼仪教育还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让他们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做了不合适的事情能够及时反思并改正。
通过培养自我节制的能力,会让幼儿变得更加稳重和成熟,这对于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是非常有益的。
通过以上几种途径,可以有效地开展幼儿礼仪教育。
幼儿园礼仪教育丰富方法分享 幼儿园礼仪教育

幼儿园礼仪教育在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素养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适当的礼仪教育,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起端庄得体的行为举止,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更加自信、有礼貌、诚实守信,受到师长和同学的尊重和喜爱。
而丰富多样的方法对于幼儿园礼仪教育来说尤为重要,下面将分享一些幼儿园礼仪教育的方法。
一、游戏教育1. 制定各种礼仪游戏通过制定各种互动性强、趣味性强的礼仪游戏,可以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观察、模仿和感受,从而自然而然地接受礼仪教育,比如模拟生活场景的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和学习如何与人交往、如何懂得感恩等。
2. 进行礼仪竞赛通过组织礼仪竞赛,可以激发幼儿对于礼貌礼仪的兴趣,加深对于礼仪的理解和掌握,营造轻松愉快的教育氛围。
3. 制作礼仪认知板游戏通过制作礼仪认知板游戏,可以引导幼儿通过观察认知让他们主动学习礼仪知识。
二、日常活动中的礼仪教育1. 餐桌礼仪教育在幼儿园的餐点中,老师可以利用餐前讲解和餐中示范来教育幼儿如何懂得用餐礼仪,养成良好的餐桌习惯。
2. 游园活动礼仪教育在游园活动中,老师可以指导幼儿尊敬他人,并引导幼儿向他人问好,分享玩具等,教育幼儿学会在游戏中做到礼貌礼仪。
3. 上下课礼仪教育老师可以通过示范和讲解,让幼儿明白上下课要排队、轻声细语、不拥挤、不闹腾等基本的课堂礼仪。
三、音乐舞蹈教育1. 通过音乐舞蹈教育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音乐与舞蹈是一种极具感染力的形式,可以让幼儿在跳舞中学习到端庄举止、礼貌待人的良好品质。
2. 制定舞蹈排练礼仪守则老师可以在舞蹈排练中针对礼仪规范进行讲解,并制定相应的舞蹈排练礼仪守则,让幼儿在排练中自觉地遵守。
3. 举办音乐舞蹈展示通过举办音乐舞蹈展示,可以让幼儿将平时学到的礼仪知识付诸实践,增强幼儿对礼仪教育的认同感。
四、家园协作1. 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到幼儿礼仪教育中来,比如安排家长参观观摩课堂、与幼儿一起参与亲子互动等形式,增强家园共育,让孩子在家庭和幼儿园得到一致的礼仪教育。
幼儿园礼仪教育的方法与手段及行为规范培养

幼儿园礼仪教育的方法与手段及行为规范培养
一、幼儿园礼仪教育方法与手段
1、实践训练法。
幼儿作为有生命及具有个性的人,只有经过实践,才能明白所学的道理,对于幼儿礼仪教育应采用实践训练法,根据幼儿所处的年龄特点分阶段、分步开展,从容易掌握的基本的礼仪礼节入手,经过系统实践训练,使之渐入佳境。
2、讲解解释的方法。
通过事例、故事、视频、图片等多种形式对礼仪礼节进行讲解解释,引导幼儿从内心深处体会礼仪气质的重要性,使其能够正确理解礼仪的内涵,掌握礼仪的方方面面,建立起一种良好的礼仪观念。
3、评比形式。
对于幼儿在实践训练中学习到的礼仪礼节,进行期末考试,给出客观的评价,并做一个大比拼,从而激发幼儿参与学习礼仪礼节的积极性,增强其学习的兴趣,提高其对礼仪礼节的学习动力。
4、惩罚措施。
礼仪学习,必须从认识、约束和惩罚三个方面结合起来,以实现提高幼儿礼仪境界、教育幼儿具有礼仪的行为。
当幼儿在礼仪礼节上有不规范的行为时,需要对其进行适当的惩罚,让其体会到不规范行为带来的失败感及痛苦,从而能够促进其做出规范行为的改变。
幼儿园礼仪教育的策略与方法

幼儿园礼仪教育的策略与方法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幼儿园教师应与幼儿建立亲密的关系,成为他们的榜样和导师。
通过亲身示范和提供正确的行为范例,教师能够激发幼儿模仿和学习良好的礼仪行为。
2.集体活动中的礼仪教育:幼儿园可以开展一系列的集体活动,如集体游戏、集体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引导幼儿学习团队合作、友好相处、尊重他人等基本礼仪。
在活动中,教师可以设定一系列的规则和制度,引导幼儿按照规则行事,学会尊重和守礼。
3.游戏中的礼仪教育:幼儿园可以利用各种适龄的游戏来进行礼仪教育。
例如,可以通过模拟社交场景的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学习如何与他人打招呼、表达感谢、道歉等。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参与一些团队游戏,培养他们的协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4.公共场合礼仪教育:幼儿园可以组织幼儿参观公共场所,例如、博物馆、图书馆等,教师可以在参观过程中讲解公共场合的基本礼仪要求,并引导幼儿按照规范的礼仪行为参观。
同时,教师还可以举办一些小型演出或者庆典活动,让幼儿在公众面前展示他们学到的礼仪知识和技能。
5.家校合作:幼儿园和家庭应加强合作,共同培养幼儿的社会礼仪意识。
家长可以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教育幼儿懂得尊重长辈、照顾他人、分享等礼仪常识。
幼儿园应定期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告知幼儿在园期间的表现和进步,并与家长共同解决幼儿在礼仪方面的问题。
6.重视个体差异:幼儿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个体差异,有些幼儿可能在表达能力、行为规范等方面存在一定困难。
幼儿园应加强个性化的教育和辅导,帮助这些幼儿克服困难,提高他们的礼仪意识和行为规范。
总之,幼儿园礼仪教育旨在培养幼儿基本的社会交往能力和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教师、家长和幼儿园共同努力,通过多种方式和方法的结合,使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中能够学到正确的礼仪意识和行为规范。
幼儿园班级文明礼仪教育实践 幼儿园礼仪教育

幼儿园班级文明礼仪教育实践一、引言幼儿园教育是培养孩子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而礼仪教育更是幼儿园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通过礼仪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社交能力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幼儿园班级文明礼仪教育的实践,探讨如何有效开展幼儿园礼仪教育。
二、理论指导幼儿园礼仪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和社交意识,通过规范的行为和表达方式来使孩子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在具体实践中,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孩子的行为规范意识。
通过制定一系列的行为规范,如遵守交通规则、尊敬师长、礼貌待人等,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 培养孩子的交往沟通能力。
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孩子学会如何与他人进行礼貌的交流,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3. 培养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
让孩子明白良好的礼仪习惯对自己和他人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规则,保持良好的行为举止。
三、实践方案1. 制定班级礼仪规范。
在班级中制定一套针对幼儿的礼仪规范,具体包括日常作息行为、饮食习惯、社交行为等方面的规范。
并通过老师的示范和引导,帮助幼儿逐渐形成自觉遵守规范的意识。
2. 开展礼仪教育主题活动。
在班级中组织一些与礼仪教育相关的主题活动,如模拟餐桌礼仪、礼貌用语学习、文明游戏等,通过亲身参与和实践,让孩子更好地领会礼仪的重要性。
3. 运用故事、绘本等教具进行教育。
借助生动有趣的故事和绘本,向幼儿传递礼仪教育的理念,引导他们在生活中注意行为举止,感受文明礼仪的魅力。
4. 家园共育。
通过家长会、亲子活动等形式,向家长介绍班级的礼仪教育实践,并邀请家长一起参与,共同呵护孩子的成长环境,推动班级文明礼仪教育更好地开展。
四、实践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对班级文明礼仪教育的效果进行了总结:1. 孩子的行为规范意识明显提升,能够自觉遵守班级的礼仪规范,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2. 孩子的交往沟通能力得到较大提升,能够用礼貌的语言与他人交流,形成良好的社交习惯。
幼儿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方法与效果

幼儿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方法与效果幼儿园是孩子们学习人际交往、规则认知和社会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文明礼仪教育是幼儿园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目的是培养孩子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道德判断力以及规范道德观念,让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融入社交场合,更好地与人交往,保持健康、快乐的心态。
一、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方法1.通过生活场景教育。
在孩子们日常的生活场景中,培养他们的行为规范。
比如在用餐的时候,指导幼儿如何下笔筷,要让孩子学会分菜、挑菜、把餐巾摆放在膝盖下等良好的用餐礼仪,增强幼儿之间的互相尊重和社交技能。
2.通过模拟情景剧。
通过模拟情景剧的形式,让孩子们在参与角色扮演中感受和学习社交场合中应该如何表现,如何与他人交往。
可以模拟参加婚礼、参观公园、参加聚餐等场合,让孩子在模拟交流中学会礼貌用语、礼仪知识等。
3.通过艺术形式进行教育。
艺术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可以通过绘画、手工、音乐等形式进行文明礼仪教育。
幼儿可以自己画出一些规范的场景,学习如何穿着得体体面、如何做出符合规则行为举止和言语语调。
4.通过游戏教育。
在游戏环境下,让孩子们慢慢学习礼仪和行为规范,像扮演教师和小朋友之间的角色扮演游戏,是非常好的一种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方式。
5.通过家园合作,共同来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教育子女如何接纳礼物、感恩、如何说感谢之类,可以慢慢将文明礼仪教育内化于人。
二、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效果1.增强幼儿之间的互相尊重。
通过文字及例子的介绍、教育和演绎、模拟、剧本等多种方法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帮助幼儿们更好地理解作为成年人的规范行为,彼此尊重,建立良好的文明社交风气。
2.提高孩子们的社交能力。
通过各种形式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孩子们的社交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他们可以更加自觉自愿地遵守规则,为以后的生活做好准备。
3.培养孩子正确的道德观念。
文明礼仪教育当中,会带给孩子更多的道德规范和礼仪观念,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标准,逐渐建立起孩子的规范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幼儿园文明礼仪教育的措施和方法
【内容提要】: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
”孟德斯鸠说:“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
如此看来,不管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都把文明礼仪视为做人的一件大事,文明礼仪也是做人的入门证。
礼仪教育从“小”抓起至关重要。
可见,礼仪教育,对于培养文明有礼、道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幼儿园礼仪教育晨间接待教学活动巩固良好习惯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
”孟德斯鸠说:“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
如此看来,不管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都把文明礼仪视为做人的一件大事,文明礼仪也是做人的入门证。
礼仪教育从“小”抓起至关重要。
可见,礼仪教育,对于培养文明有礼、道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我对幼儿园礼仪教育实施过程中的一点感悟:
(一)晨间接待是基础
早上入园时,有的孩子会主动热情地跟老师和小伙伴问好,有的孩子却过于冷淡。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在晨间接待中设置“小小接待员”这一角色,请“小小接待员”试着用礼貌用语接待同伴和家长,园门口可以是以小组为单位,教室门口可以从一个孩子接待到两两自由结伴。
在真实生活的情境中为孩子们提供了礼貌交往的机会,同时孩子们的主动打招呼对家长来说也是一种影响,时刻提醒他们要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树立好榜样。
(二) 教学活动是关键
1、巧用儿歌渗透礼仪
儿歌《好娃娃》“爷爷年纪大,头发白花花,我帮爷爷倒杯茶,爷爷笑哈哈;奶奶年纪大,头发白花花,我给奶奶捶捶背,奶奶笑哈
哈;爸爸和妈妈,一齐把我夸,尊敬老人有礼貌啊,是个好娃娃”。
激发了孩子们尊敬老人、关爱老人的情感,并能与大家交流自己在家所做的关心、帮助老人的事情。
2、诵读经典感悟礼仪
国学经典,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意蕴深刻,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好材料。
因此,利用餐前餐后等零散的时间和孩子们一起来诵读《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在诵读过程中感悟礼仪。
如《弟子规》中“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是教育孩子做事不能贪图小便宜。
3、活用绘本学习礼仪
绘本有以下几点优势:美学的陶冶、语文的涵养、创造力的启发、生活能力与态度的培养。
透过绘本的优势,让孩子带着好奇、兴奋的心情,零压力融入绘本的故事情境,并透过有意义的提问引导,培养孩子逻辑思考及预测推理的能力以及听、说、读等语文能力。
这样的教学方式,能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学习情境,培养孩子各种生活上的能力与经验。
如:绘本《魔幻青草地》通过滑稽幽默的故事情节引导孩子不能随便丢垃圾,从小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4、善用区角再现礼仪
充实区角材料,注重材料的投放多元化。
通过角色游戏等表演,再现真实的情境,引导幼儿礼貌待人待事。
如:饭店里的点餐礼仪和进餐礼仪等等。
孩子们在扮扮玩玩中了解了西餐的吃法等等。
(三)巩固孩子的良好习惯
由于孩子年龄小,是非观念不强,自控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转移,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后,如不及时强化巩固,仍容易改变。
因此,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应在成人的帮助下,在生活实践中不断得到巩固。
巩固孩子的良好习惯,我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
1、表扬鼓励法
昌昌去扔垃圾,看到垃圾桶外面有一块垃圾,随手捡起来扔进了垃圾桶。
我看到后,当着全班小朋友的面表扬了他,夸奖他是个讲卫生的好孩子。
从那以后,我发现班里的孩子都会自觉的把垃圾扔进垃圾桶,如果不小心掉了也会及时的捡起来扔进垃圾桶。
乐意受到表扬是孩子的天性,对于表现好的幼儿及时给予鼓励,久而久之,良好的礼仪就会形成与巩固。
2、示范法
在教孩子们用“六步洗手法”洗手的时候,我一边用语言表述,一边按照步骤认真示范,孩子们一边看,一边学着我的样子“洗”起来,很快就掌握了正确的洗手方法。
孩子的模仿能力强,让孩子去模仿、学习,以此巩固孩子爱清洁、讲卫生的行为习惯。
3、练习法
通过游戏竞赛的形式,与孩子一起反复练习穿、脱衣服,穿、脱鞋子等,使孩子学会了照顾自己的简单技能。
4、随机教育法
在户外活动时,我看到地上有一个饮料瓶,本想拿起来放进垃圾桶,转念一想,何不随机教育一下孩子们呢?于是,我伤心地说:“垃圾宝宝很调皮,跑出来玩,找不到自己的家了,请小朋友帮忙把他送回家。
”孩子们很快就把饮料瓶收进了垃圾桶,随后,我对幼儿进行了环保方面的教育:“以后要是在路上见到调皮的垃圾宝宝找不到家的时候,我们也要想办法帮助它,把它送回家去。
”孩子们纷纷表示:在路上看见垃圾,一定会捡起来放进垃圾桶。
5、暗示法
孩子易受暗示,要充分运用孩子的这一特点,及时巩固孩子的良好行为。
玩大沙包时鑫鑫不小心跌倒了,于是我温柔的提醒孩子:“小朋友摔倒了,该怎么办? ”用来提示孩子主动帮助他人。
6、环境感染法
在幼儿园的走廊、长廊、主题墙等处悬挂幼儿礼仪的图片和儿歌,并张贴礼仪明星的照片,时时提醒幼儿做一名有礼貌的好孩子。
7、运用各种文艺形式,强化良好行为
可通过讲故事、唱歌表演、诗朗诵、演童话剧等来巩固孩子的良好行为。
如,表演童话剧《小熊拔牙》,就可以教育孩子养成坚持早晚刷牙的习惯。
另外,还可以设立《梦幻小剧场》,每月请幼儿与家长一起来表演,增加亲子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8、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应一致
孩子在幼儿园得到教育,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建立,家长应予以了解,并积极配合幼儿园,对孩子进行一致性的教育,以免家、园教育
脱节,不利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和巩固。
例如,幼儿园正在培养孩子爱劳动的行为习惯,家长就不要再溺爱孩子,孩子力所能及的劳动,就不要包办代替了。
还可以通过亲子情景剧的表演使家长加入到孩子的教育中来,家园合作,使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礼仪品格。
礼仪教育的实施需要引导、启发和感染,需要教育和环境形成合力,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社会氛围,需要将礼仪教育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让我们的孩子都培养起善良、正直、诚信、宽容、谦逊、合作等品质,成为具有健康个性、健全人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