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磁铁》教案

第四单元磁铁1、我们知道的磁铁【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磁铁有各种各样的形状。
2、磁铁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被广泛地应用在许多方面。
过程与方法1、描述和交流自己知道的有关磁铁的知识。
2、观察磁铁形状,根据形状给磁铁取名。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了解磁铁的用途,体会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的好处.2、乐于表达和交流。
3、激发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交流、整理关于磁铁的知识。
【教学难点】知道磁铁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被广泛应用于许多方面。
【教学准备】各种各样的磁铁、塑料小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宝刀传说。
(课件图片出示)古代的侠客不光武功高强,而且常常有好的兵器。
随着冶炼技术的发展,从青铜兵器到铁制兵器,越来越结实,但是也有了一类特殊的兵器。
就一把普通式样的刀,看上去没什么特别的,却说是“宝刀”。
原来,其他的兵器不敢轻易靠上它,一靠上它兵器就会被它吸住,力气小的人往往会让兵器脱手。
撒暗器的也不管用,那些铁制的暗器还没伤到人,只要用宝刀在面前挥舞几圈,暗器就被它全部吸住了.难怪被侠客们称为“宝刀"!你知道其中的秘密吗?2、听完了宝刀的传说,我想小朋友们的心里一定出现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吧?呵呵!不着急,再看看老师的遥控小车吧!3、演示遥控小车:把一块磁铁用纸包上放在塑料小车上,把一根条形磁铁包装成指挥棒状,手拿“指挥棒"靠近小车,吸引或排斥着小车前进和倒退.小车怎么会听我的指挥?4、怪事还真多,你能猜猜其中的奥秘吗?学生猜测、交流、讨论。
二、我们对磁铁的了解:1、在我们周围,很多物体上也都使用了磁铁。
我们知道磁铁的哪些事情,是怎么知道的?2、请以小组为单位,在记录纸(我们知道的磁铁)上画出或者写出对磁铁的了解吧!再想想怎样把小组知道的有关磁铁的事情介绍给全班小朋友。
一会儿我们开个小小交流会,比一比哪个小组知道的多,介绍的好。
3、小小交流会:我们知道的磁铁。
(1)、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汇报以“磁铁”为中心用网状图形式记录在黑板上。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4单元 身边的材料(全单元)》优质PPT公开课件

认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塑料的来源
认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不是直接来自大自然,而是通过加工处理天然材 料,或使天然材料的性质发生变化后制造出来的。
认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羊 毛
直接来自
木 材
于大自然
花与腈纶棉的相似处与不同点
比较棉花与腈纶棉的相似处与不同点 实验一:“感官总动员”直接对比棉花和腈纶棉
谢谢观赏!
再见!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身边的材料
13.纸
讨论纸的用途
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纸? 它们有什么用途?
……
各种用途的纸
牛皮纸
卫生纸
书写纸
宣纸
箱板纸
新闻纸
复印纸
人民币
古代的造纸术
东汉和帝元兴元年 ( 公 元 105 年 ) , 蔡 伦 在 总 结前人制造丝织晶的经验 的基础上,用树皮、破渔 网、破布、麻头等作为原 料,制造成了适合书写的 植物纤维纸,改进了造纸 术,才使纸成为人们普遍 使用的书写材料。被称为 “蔡侯纸”。造纸技术的 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 文明的杰出贡献之一。造 纸术也是我国的四大发明 之一。
电线 常用工具
周围的金属制品
我们周围有哪些物品是用金属制成的?人们为什么用 金属制作它们?
金 铁
银 镁
锌 铅 铜
金属的共同性质 活动一
用砂纸打磨铜棒、铁棒、铝棒的表面,仔细观察,你 有什么发现?
金属有光泽。
金属的共同性质
分工明确 观察仔细 记录整理 注意安全
注意事项
金属的共同性质 活动三
用铁锤分别敲打铜丝、铁丝、铝丝,你有什么发现?
看一看
A 棉花 白色
B 腈纶棉 白色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金属》优秀教案

14.金属【教材分析】《金属》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身边的材料”第三课。
本单元四课是按照“先总后分”的结构来安排的。
本课主要内容有四个部分:一、研讨身边的物品哪些是用金属制成的。
日常生活中利用金属制成的物品很多,教学可以从身边有哪些金属制品入手,然后再组织学生研讨:为什么要用金属制作这些东西?它们有哪些特征?二、探究金属的性质。
从两个维度进行:1.金属的共同性质。
以小组为单位在老师的引导下探究。
最后老师和学生一起小结金属的共同性质,有光泽、导热性、延展性。
2.金属的不同之处。
动手探究后老师和学生一起小结金属的不同之处,不同的金属硬度不同,不同的金属质量不同。
三、探究物品用不同金属制作的原因。
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查阅表上信息,作出选择,并解释为什么。
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究明白金属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金属的用途,但同时需考虑如价格、资源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等其他因素。
四、了解金属的更多的特点。
列举一些合金制品,让学生体会到身边有很多的金属制品不是由某一种金属制成的。
每一种金属都有它的优缺点,而合金比单一金属具有更好的性能。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对金属有所认识,在生活中也使用过金属制品,知道金属的触感和色泽,可以判断出哪些是金属哪些不是。
但是对于金属有哪些具体的性质,以及为什么要用这种金属的认识是比较模糊的。
对于合金,学生们也只是在生活中听到过,并不理解什么是合金。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了解常见金属的共同性质。
2.知道金属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金属的用途。
科学探究:1.能够利用多种感官观察金属的特征。
2.能够利用简单工具探究金属的性质。
科学态度:1.了解选择金属材料时需考虑如价格、资源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等其他因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人类为了使金属材料更加符合需求,创造出了合金。
【教学重点】探究金属的性质【教学难点】综合考虑各项因素决定不同金属的用途【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视频。
冀教版新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

第四单元填空第14课1.柳树枝条在风中飘荡,湖面被风吹起了波浪……这都是由于(风)的存在。
2.风是由于(空气的流动)形成的。
3.空气变热后会(上升),周围的(冷空气)补充过来,从而形成了(风)第15课1.表示空气的(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叫作气温,(温度计)是测量气温的工具。
2.同一地点不同时刻,在一天内的气温是(不一样)的。
3.在测量时,要仔细观察气温计的(量程)与(刻度)。
4.同一时间不同环境中的气温是(不一样)的。
通常测量气温需要在(通风)、(无阳光直射)的草地上方,气温计离地面约米。
5.观测气温的活动步骤为:制订计划,确定(观测地点)、(开始时间)、观测时间间隔、(观测人)。
6.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大致规律是:(中午)气温较高,(早晨和夜晚)气温较低。
第16课1.我们在二年级学习了阴、晴、雨、雪等(天气现象),(天气变化)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为了更加科学地描述或预报天气,气象学家设计了很多形象的(气象符号)。
2.由于(气温)、(云量)、(风)、(雨)、雪等的变化,天气会有不同的状态。
通常,我们用不同的(符号)表示天气状态。
3.我们通常从气温、风向、(风力)、(降水量)、(云量)等方面描述天气。
4.根据天空中(云量)的多少,可以将天气划分为:晴、多云、阴。
5.根据24小时(降水量)的多少,将天气划分为小雨、中雨和大雨。
6.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包括(北风)、(东北风)、东风、(东南风)、南风、西南风、西风)、(西北风)。
比如,从北向南吹的风叫(北风)。
按照风的速度,人们将风分为(18)级。
7.天气谚语: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第17课1.天气指的是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我们通常从(气温)、(风向)、风力、云量、(降水量)等方面描述天气。
2.降水有多种形式,包括(降雨)、(降雪)等。
3.我国不同地区季节变化有很大(不同)。
4.气候是指几个月或更长时间的(气温)、(降水量)等特征。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身边的材料教学设计

12.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教学目标根据科学课程标准,制定四维目标。
科学知识:1.认识周围物品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2.知道材料材料有天然的,也有人造的。
科学探究:1.能够对常见材料进行简单分类。
2.能根据计划探究材料的特征。
科学态度:1.能积极想办法比较棉花与腈纶棉探的异同之处。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意识到保护天然资源的重要。
2.意识到人们为了满足各种需求,生产出越来越多的人造材料。
教学重点认识周围物品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教学难点能根据计划探究材料的特征。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视频,塑料尺,本子,燕尾夹。
学生材料:棉花、腈纶棉、放大镜、小烧杯,水,培养皿,火柴。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今天来上课的时候,老师带了几个小东西,你能不能说说他们是什么材料做的?2.师:回答得这么自信,那老师考考你们?3.师:(出示塑料尺)这种直尺是什么材料做的?生:塑料。
4.师:(出示燕尾夹)这个夹子是什么材料做的?5.师:大家知道的真不少,那老师要加大难度了。
在我们生活中,建造房子需要用到哪些材料呢?(PPT出示图片)请同桌两个人互相轻声说一说。
6.师:谁来说说你们的交流结果。
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将这些材料的图片展示在黑板上。
7.师:这些材料哪些是天然的?哪些人造的?请同学们小组讨论,说说你的理由。
8.师:这些材料哪些是天然材料呢?我请一位同学上台挑一挑,并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上台展示。
9.师:大家都同意吗?学生发表自己的分类依据。
10.师:是的,沙子、石子和木材直接来自于大自然,是天然材料。
而玻璃、钢筋、水泥等是人们制造出来的,是人造材料。
(指着黑板说)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板书题目)二、认识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1.师:那人造材料是怎么制造出来的呢?比如纸、玻璃和塑料,哪位同学挑选一个你知道的说一说?(根据学生的答案点击PPT中的相应图片,出现超链接后的详细图解,再进行师生交流,再点击图片则回到前面。
新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第3课《茎的奇妙》教学设计

新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第3课《茎的奇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的第3课《茎的奇妙》,主要介绍植物茎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茎的基本结构,认识不同类型的茎,并掌握茎的输导功能。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生动展示了茎的奇妙世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植物茎有了初步的认知,他们知道植物有茎,但对其结构和功能了解不深。
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一定的观察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探究茎的奇妙世界。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茎的基本结构,认识不同类型的茎,掌握茎的输导功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探究茎的奇妙世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植物的热爱,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茎的基本结构、不同类型的茎、茎的输导功能。
2.教学难点:茎的输导功能的认识和理解。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探究茎的奇妙世界的能力。
2.情境教学:教师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茎的奇妙。
3.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探究任务,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含有茎的结构、功能及不同类型茎的PPT,辅助教学。
2.实物模型:准备植物茎的实物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茎的结构。
3.实验材料:准备茎的实验材料,如植物茎、剪刀、显微镜等。
4.教学视频:收集与茎相关的教学视频,丰富教学手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植物茎?它们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回顾已知的茎的知识,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PPT展示不同类型的茎,如木本植物茎、草本植物茎等,并简要介绍它们的结构特点。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习作范文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习作范文1. 原稿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小科学家,我最近进行了一次关于水的实验,非常有趣,我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
实验的目的是观察水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首先,我准备了一瓶水,将其放在冰箱里冷冻了一会儿。
当水变成冰块时,我触摸了一下,感觉非常冷。
这时,我用手指触摸了一下冰块,感觉到它坚硬且形状固定。
这是水的固态。
接着,我将冰块取出,放在室温下等待。
随着时间的推移,冰块逐渐融化成水。
我又用手指触摸了一下,感觉到水比冰块时温暖多了。
我还将水倒在地板上,发现它会自由流动,而不像冰块那样固定不动。
这是水的液态。
最后,我将水煮沸,水的温度逐渐上升,水开始冒泡,直到达到100度。
当我用手指触摸沸腾的水时,感觉非常烫。
我还用盖子盖住锅子,然后观察到锅子里的水蒸气。
这是水的气态。
通过这个实验,我对水的三种状态有了深刻的认识。
水的固态是冰块,水的液态是自由流动的水,水的气态是水蒸气。
这些不同状态的变化使我对水更加好奇,也更加迷人。
希望大家也可以进行各种有趣的实验,探索科学的奥秘!谢谢大家!小科学家2. 翻译结构2.1 标题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作范文2.2 正文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小科学家,我最近进行了一次关于水的实验,非常有趣,我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
实验的目的是观察水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首先,我准备了一瓶水,将其放在冰箱里冷冻了一会儿。
当水变成冰块时,我触摸了一下,感觉非常冷。
这时,我用手指触摸了一下冰块,感觉到它坚硬且形状固定。
这是水的固态。
接着,我将冰块取出,放在室温下等待。
随着时间的推移,冰块逐渐融化成水。
我又用手指触摸了一下,感觉到水比冰块时温暖多了。
我还将水倒在地板上,发现它会自由流动,而不像冰块那样固定不动。
这是水的液态。
最后,我将水煮沸,水的温度逐渐上升,水开始冒泡,直到达到100度。
当我用手指触摸沸腾的水时,感觉非常烫。
我还用盖子盖住锅子,然后观察到锅子里的水蒸气。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磁铁》知识要点及实验题

第四单元磁铁一、概念1、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叫磁性。
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2、磁铁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我们把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字母N表示,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字母S表示。
3、磁铁有许多种形状,如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块形磁铁、圆形磁铁等。
4、我们把两个相同的磁极叫做同极,不相同的有磁极叫做异极。
当两块磁铁相互靠近时,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5、把两块相吸的磁铁吸在一起,磁力的大小会增大;把两块相互排斥的磁铁结合在一起,磁力的大小会减小。
6、指南针由磁针、支架、方位盘、盒子组成7、指南针是利用磁铁指示方向的仪器。
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二、简答;1、磁铁吸引的物体是用什么材料做的?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答:磁铁吸引的物体是用铁质材料做的。
磁铁能吸引钉子,大头针、曲别针、缝衣针等物体。
2、磁铁有哪些性质和用途?答:磁铁有指示南北的性质,我们可以用来定方向;磁铁有吸铁的性质,可以用来辨别铁制品。
3、如何用指南针定方向?答:①把针南针盒放平,让磁针自由转动;②待磁针停止摆动后,转动指南针盒,使方向盘上标明的南S、北N方向与磁针指的南北方向一致;③对照方位盘确定出各个方向。
4、悬吊条形磁铁,当它最终停下来时,会出现什么现象?答:当磁铁停下来时,会一端指向南,另一端指向北。
5、在现代化社会中,磁在哪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6、在哪些家用电器中还用到了磁铁?答:电铃、电冰箱、电视机、电话、电动机等。
7、把一只老鼠和一盆花放在一个密闭的玻璃罐内,放在阳光下,老鼠会憋死吗?答:不会,因为老鼠会呼出二氧化碳,而绿色植物的叶子能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供老鼠呼吸。
三、实验题1、实验名称: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三年级下册第66页)实验目的:了解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实验器材:磁铁,木片、卡纸、皮筋、塑料棒、回形针(铁)、铁钉、铜线、玻璃珠、棉线、铝片、铁夹子等物体。
实验步骤:用磁铁分别吸引木片、卡纸、皮筋、塑料棒、回形针(铁)、铁钉、铜线、玻璃珠、棉线、铝片、铁夹子等物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磁铁》复习题
1、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磁铁能指南北方向,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S”表示,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N”表示。
2、我们把两个相同的磁极叫(同极),不相同的磁极叫(异极)。
磁铁的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互(吸引)。
两个磁极的作用是(相互)。
3、两个或多个磁铁吸在一起,磁力大小(会)发生改变。
4、指南针是利用磁铁能指(南北)的性质,制成的指示方向的仪器。
一般的指南针都由磁针和方位盘等组成。
5指南针方位盘上字母的含义是:N—北;S—南;W—西;E—东;NE—东北;SE—东南;SW—西南;NW—西北。
6、钢针经过磨擦可以变成(磁铁)。
12、2000多年前,人们把(天然磁石)制成勺形,放在一个光滑的铜盘上,铜盘上刻着方向,轻轻转动勺子,当它停止转动后,(勺柄总是指向南方),人们称它为(司南),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针了。
13、司南为什么要放在光滑的铜盘上?
为了能让司南自由转动。
14、一块磁铁会改变另一块磁铁的磁力,用(相吸)的方式会使(磁力变大),(相斥)的方式会使(磁力变小)。
15、你是怎样制作指南针的?
研究的问题:怎样制作指南针?
准备材料:钢针、磁铁、塑料碗、水、吹塑纸、笔
制作过程:1、用手拿着磁铁的一端,用磁铁的磁极在钢针上沿一个方向摩擦20~30次。
2、如果钢针能吸起大头针,说明钢针有了磁性。
3、把磁化的钢针插在吹塑纸上,放在水中,磁针一端指南,一端指北,在吹塑纸上写上东、南、西、北各个方向,我们的指南针就能指示方向了。
16、指南针的制作原理:
一个能够自由转动的磁铁,静止时,总是一端指南,一端指北。
我们把指南的一端叫南极,用S表示,指北的一端叫北极,用N表示,指南针就是根据磁铁指南北的性质制成的。
17、磁悬浮列车就是利用(相同磁极相互排斥的磁力)悬浮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