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示型课件资源应用计划表
小学课件《陕西省基础教育优质课程资源应用骨干教师培训》

学科基本功训练;三是,两个注重:注重评价环节(自评和互评)、注重学生发
散、聚合、灵感的创造思维过程展示和研究性学习过程的组织。四是,突出资源的
应用、共享与组合相结合以及个性特点。
再次,注意教师的语言表达,防止口误。(比如将画面上的“一段话”说成“一排
话”等。)
14
基础教育优质课程资源应用“ 教 学 设 计 ” 专题辅导
需的教学软件(如Lanstar等)能控制学生机。 因为在网络教学中有效地控制整个课堂是网 络教学的难点。
28
(五)、三模环境下教学活动开展的具体做法
2、在服务器上安装服务功能软件 校园服务器装IIS,开通WWW、FTP服务,
能运行静态、动态网页内容和程序,同时注意 网络安全。
29
(五)、三模环境下教学活动开展的具体做法
一、带入学习情境,感知体会强、弱(f、p)
二、进入歌曲意境,模、学、接唱练习
三、导资源共享,合作互动共进
四、游戏创造愉悦,拓展、评价、提高”
7
模式一:优质资源应用《小动物唱歌》课堂实录(小班教学资源) 西安市未央区高铁寨小学 李婷 授课
一模:《小动物唱歌》DVD光盘资源的应用设计
序号
资源内容要点
资源类型
20
(一) 、三种教学模式介绍
4、模式三简介 含教学光盘播放单元、卫星教学收视单元、多媒
体教室和计算机网络教室单元。
多媒体教室和计算机网络教室将卫星教学数据 资源存储在服务器,通过对服务器资源的调用,完 成在多媒体和网络教室授课的目的,解决区域教学 资源不均衡的现象。计算机网络教室布线采用综合 布线方式。
《小动物唱歌》“自主—互动”教学策略设计
《小动物唱歌》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材《小动物唱歌》 教学课例在农村小学一年级音乐课的资源应用教学实录。
《已死的母熊》-徐海舟

:第四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应用”:优秀教学案例(教案设计)长春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已死的母熊》教学设计方案吉林省集安市教师进修学校徐海舟2012年11月《已死的母熊》教学设计方案作者:吉林省集安市教师进修学校徐海舟一、概述教学内容:《已死的母熊》,长春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本文是我国著名漫画家、翻译家丰子恺先生的著名漫画集《护生画集》中的一幅黑白写意漫画《已死的母熊》的文言文配文。
画文中描绘的是一头母熊在被猎人的枪击中后,依然端坐在岩石上屹立不倒,为了保护身下正在小溪里嬉戏的小熊。
课文用简练的文言文语言描绘出一幅催人泪下的母爱场景。
二、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目标:1、认识“枪、遂”两个生字,会写“遂”字。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熟读成诵。
2、能够借助书下注释解释词语的意思并了解课文大意,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3、引导学生课文“关爱生命”的主题意义,体会“护生”这一深刻的思想内涵。
4、进一步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大意,在此基础上品读文本。
教学难点:1、了解文言文的特点。
2、理解并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护生”这一深刻的思想内涵。
三、学生特征分析1、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能够在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下进行学习。
2、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促文言文,对文言文的读法,学法以及特征还不了解,所以学生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教学下,会对学习过程亲力亲为,经历和作者、文本对话的过程。
3、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合作学习意识和初步的合作能力在常规环境中能和自己的学习伙伴合作交流,并分享学习成果。
4、文言文不通俗易懂,学习起来会很乏味,所以需要及时创设读、解、悟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本课主要运用“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的小学语文教学的阅读教学法,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合适、丰富的学习资源。
教育部参赛_信息安全及系统维护措施_吴琼

信息安全及系统维护措施_吴琼信息安全及系统维护措施设计者:吴琼、营口市第三高级中学一、概述1、本节课教材采用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2、本节课选自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教材第六章第一节。
3、任课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
4、本节课时为 1 课时,40 分钟。
5、本节作为本章的开篇,全面介绍了信息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日常信 息活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使学生在以后的住处活动过程中能最大可能地保障信息安全。
共 设置了四部分内容:1、信息安全问题;2、信息系统安全及维护;3、计算机病毒及其预防; 4、计算机犯罪及其预防。
6、新课标对本节的要求: (1)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学会病毒防范、信息保护的基本方 法;了解计算机犯罪的危害性,养成安全的信息活动习惯。
(2)在使用因特网的过程中,能 够识别并抵制不良信息;树立网络交流中的安全意识。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维护信息安全的措施。
(2)重点理解病毒的概念、特征。
(3)掌握病毒的防治措施。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网络平台获取取信息。
(2)小组相互交流合作。
(3)通过虚拟机实战演示,切身体会。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意识。
(2)能够自觉抵制非法的信息安全活动及计算机犯罪。
1信息安全及系统维护措施_吴琼(3)教会学生调整自己的安全策略,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
(4)参与维护信息社会的正常秩序。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通过将近一个学期对信息技术有关知识的学习,已经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使用经 验, 只是在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活动的过程中, 一些学生可能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不规范的行 为,信息安全意识薄弱。
因此,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注意从日常信息活动过程中发现问题,分 析问题,归纳提炼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通过亲身体验与理性建构相结合,在信息技 术应用与实践的过程中, 逐步认识到信息安全问题的重要性, 理解自身良好的行为规范对信 息社会的影响,使他们从身心健康方面得到锻炼,成为社会的守法公民。
王玉军《平面镜成像》资源应用计划表

演示型课件资源应用计划表(注:凡是需要用到信息化资源的知识点才需要填写此表)知识点资源名称素材类型水平来源使用时间应用方式和作用1复习光的反射反射定律图形+图像+文本识记现有需修改5—6分钟播放—讨论—总结创设情境,引发动机,演绎原理,启发思维;2平面镜概念平面镜图像+文本理解下载3分钟创设情境,引发动机;举例验证,建立概念;播放—讨论—总结3平面镜成像规律平面镜成像规律视频+音频掌握下载+开发15分钟提供事实,建立经验;提供示范,正确操作;呈现过程,形成表象;设疑—播放—讨论4平面镜成像规律应用平面镜应用图像+文本掌握现有10分钟展示事例,开阔视野;归纳总结,复习巩固;边播放、边讲解资源内容描述说明(请详细说明此知识点信息化资源的主要内容,此表需要与教学设计紧密挂钩,同时在收集、下载、处理和开发素材的过程中不断修改与完善):(样式:资源名称,主要内容)教学资源:反射定律:有课件及实物,实物包括:光源、平面镜、可转动的白屏(带角度大小标示)平面镜:需要课件和实物,实物包括:平面镜、刻度尺、蜡烛、白纸、等,这些实物要按小组需要多组平面镜成像规律及应用:课件、直尺等实物教具。
说明:1)水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水平,分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2)名称:为此知识点的信息化资源起一个名字3)类型:指图形/图像、视频、音频、文本、动画(包括flash),或者上述几类的组合,比如:“图+文+声”,注,可以自定义其它类型(一般以超级链接的形式来集成中演示型课件中),如认知工具类4)来源:开发、现有、现有需修改、下载5)使用时间:资源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时间6)应用方式:该资源在教学中如何使用?它起什么作用?。
中班教学工作计划表PPT

通过工作计划表的共享和沟通,家长更加了解幼儿园的教学计划和孩 子的学习情况,家园合作更加紧密。
未来工作展望与改进方向
个性化教学计划
针对不同幼儿的发展特点和 需求,制定更加个性化的教 学计划,促进每个幼儿的全 面发展。
多元化教学方法
探索和实践更多元化的教学 方法和手段,如游戏化教学 、项目式学习等,以激发幼 儿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配班教师
协助主班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负责幼儿生活照料和班级环境维护。
教师培训与提升计划
岗前培训
对新入职教师进行为期一周的岗前培训,包括教育理念、教学方 法、幼儿心理等方面的内容。
在职培训
定期组织在职教师参加各类培训、研讨会等活动,更新教育观念 ,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外出学习
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学术研讨会、教育展览等活动,拓宽视野,增 长见识。
03
科学与探索
引导幼儿观察、实验、探索自然现象 ,培养科学兴趣和实践能力。
社会与情感
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 自尊、自信、自主等积极情感,促进 社会化进程。
05
04
艺术与创造
通过绘画、音乐、舞蹈等活动,激发 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审美情 趣。
教学方法与手段
01
02
03
04
游戏化教学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将教学内 容融入游戏中,使幼儿在轻松
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实践操作
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让幼儿 在动手实践中探索和学习,培
养实践能力。
情境模拟
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 让幼儿在模拟的情境中学习和
体验,增强理解和记忆。
小组合作
鼓励幼儿分组合作,共同完成 任务或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
《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

《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霞浦六中化学组董向文一、概述盐类水解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核心概念,涉及面宽,综合性强。
是学生已有的关于溶液认识的综合应用。
本课题是高二化学(鲁科版)第三章第二节内容,共4课时,本节第2课时,是在学习水溶液,弱电解质的电离,已初步掌握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对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有一定的理解后,进一步学习盐类的水解。
讨论电解质溶液中存在的微粒间可能发生的相互作用。
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故这节课我尽量挖掘新教材与探究性学习、合作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通过实验探究和自主探讨,使学生理解盐类水解的本质和盐类水解对溶液酸碱性的影响及变化规律。
以CH3COONa、NH4Cl为例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了解多元弱酸酸根离子和多元弱碱阳离子的水解情况。
②通过情景设置、自主学习掌握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
③进一步熟练掌握溶液酸碱性检测的实验操作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科学探究,分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问题探索,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③通过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学习生产、生活中盐类水解规律的总结,体会自然万物变化的丰富多彩,对学生进行事物联系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观点的教育。
②通过合作、交流的学习体验,使学生认识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让他们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3、平衡原理。
4、学生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是个弱项。
四、确定教学任务1、教学重点:盐类水解的概念、原理和规律2、教学难点: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3、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启发、多媒体辅助教学4、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0.1mol/L的下列溶液:CH3COONa、Na2CO3、NaCl、NH4Cl、Al2(SO4)3、KNO3、PH试纸、玻璃棒、表面皿等五、教学策略1.自主实验探究、小组讨论交流策略:通过分组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探究,并在探究的过程中进行小组交流讨论,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发挥的空间。
教学资源的主要类型及脚本的设计

教学资源的主要类型及脚本的设计、撰写一、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分类根据《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我国目前可建设的信息化资源主要包括9类,分别是:媒体素材(又包括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和动画)、试题库、试卷、课件与网络课件、案例、文献资料、常见问题解答、资源目录索引和网络课程。
另外,还可根据实际需求,增加其他类型的资源,如:电子图书、工具软件和影片等。
(1)媒体素材:媒体素材是传播教学信息的基本材料单元,可分为五大类:文本类素材、图形/图像类素材、音频类素材、视频类素材、动画类素材。
(2)试题库:试题库是按照一定的教育测量理论,在计算机系统中实现的某个学科题目的集合,是在数学模型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教育测量工具。
(3)试卷:试卷是用于进行多种类型测试的典型成套试题。
(4)课件与网络课件:课件与网络课件是对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实施相对完整教学的用于教育、教学的软件,根据运行平台划分,可分为网络版的课件和单机运行的课件,网络版的课件需要能在标准浏览器中运行,并且能通过网络教学环境被大家共享。
单机运行的课件可通过网络下载后在本地计算机上运行。
(5)案例:案例是指由各种媒体元素组合表现的有现实指导意义和教学意义的代表性事件或现象。
(6)文献资料:文献资料是指有关教育方面的政策、法规、条例、规章制度,对重大事件的记录、重要文章、书籍等。
(7)常见问题解答:常见问题解答是针对某一具体领域最常出现的问题给出全面的解答。
(8)资源目录索引:列出某一领域中相关的网络资源地址链接和非网络资源的索引。
(9)网络课程: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
我们将以上这些信息化教学资源概括成三大类型:一是素材类教学资源建设,主要包括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和动画等媒体素材。
二是集成型教学资源,这些资源一般是根据特定的教学目的和应用目的,将多媒体素材和资源进行有效的组织,是一种“复合型”的资源。
多媒体课件的类型包括演示型

多媒体课件的类型包括演示型根据使用方式不同可以将课件分为课堂演示型、学生自主学习型、教学游戏型、模拟实验型、操作演练型、资料工具型、协作交流型课件等。
1、课堂演示型: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其主要目的是揭示教学内容的内在规律,将抽象的教学内容用形象具体的动画等方式表现出来。
此类课件继承了多媒体组合教学的优秀成果,具有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等特点。
在新技术条件下又有了新的发展,突出表现在超媒体特性在此类课件中的应用,促使小学数学教学由单线型的教学设计向板块状的设计转化,使教师在教学过程能根据学生的思路迅速调整教学流程,选择最佳的知识关联,利用知识间的联系加强理解,达到课堂教学的优化,学生在课堂中有了一点选择的权利。
2、学生自主学习型:在多媒体CAI网络教室环境下,学生利用学生工作站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
如目前流行网络课件多数就是这种类型。
3、教学游戏型:寓教于乐,通过游戏的形式,教会学生掌握学科的知识和能力,并引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游戏型课件实际上是学生使用课件玩游戏的过程。
任何游戏都有其自身的游戏规则,玩游戏的人在计算机呈现出的场景中,在游戏规则的制约下与竞争对手展开况。
获胜即达到了游戏教学的教学目标。
4、教学特点:(1)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可用于教学过程的多个阶段(3)特别适合以学生为主体的发现式学习。
5、模拟实验型:它利用计算机产生各种与现实世界相类似的现象,学生可以在接近真实的情境中,扮演角色,模拟操作做出决策,观察事物演变的过程与结果,从而认识和理解这些现象的本质。
模拟型课件在教学活动中应用的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4种:演示模拟、操作模拟、实验模拟、管理模拟。
教学特点:其特点是:(1)生动,形象,直观;(2)经济,安全;(3)缩短实验周期。
6、操作演练型:教学过程是按照一定的规则向学生提出问题,当学生回答完毕后,计算机判断其作案是否正确,并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给予相应反馈,以促进学生掌握某种知识与技能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类型:指图形/图像、视频、音频、文本、动画(包括flash),或者上述几类的组合,比如:“图+文+声”,注,能够自定义其它类型(一般以超级链接的形式来集成中演示型课件中),如认知工具类
4)来源:开发、现有、现有需修改、下载
5)使用时间:资源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时间
等腰三角形的折叠图像及文本来自分析理解自制20秒
多媒体展示,互动处理
10.3.5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图像、文本
分析
理解
自制
1分钟
多媒体展示,对比分析,指出三线是哪三线
10.3.7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应用(例1.例2)
图像、文本
分析
应用
自制
5分钟
多媒体展示,使用分析,让学生思考并加以解答,使知识得以拓展应用
10.3.8
演示型课件资源应用计划表
(注:凡是需要用到信息化资源的知识点才需要填写此表)
知识点
编号
资源名称
素材类型
水平
来源
使用时间
应用方式和作用
10.3.1
生活中的等腰三角形
图片
识记
理解
网络
30秒
多媒体开课展示激趣,明确目标
10.3.2
等腰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
图像及文本
识记
理解
自制
1分钟
多媒体展示,师生互动
10.3.3
等边三角形及其特征
图像、文本
识记
理解
自制
20秒
多媒体展示,自主完成作业
资源内容描述说明(请详细说明此知识点信息化资源的主要内容,此表需要与教学设计紧密挂钩,同时在收集、下载、处理和开发素材的过程中持续修改与完善):
(样式:资源名称,主要内容)
说明:
1)水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水平,分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6)应用方式:该资源在教学中如何使用?它起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