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聚四氟乙烯PTFE检测报告
四氟管产品检验合格报告

四氟管产品检验合格报告概述四氟管(又称聚四氟乙烯管)是一种具有优异耐腐蚀、绝缘无毒等特性的管材,广泛应用于化工、医疗、电子等行业。
本报告旨在对四氟管产品进行全面检验,并证明其合格性。
检验依据本次检验基于国家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以及相关企业内部质量控制标准。
主要参考文件包括:1. 国家标准GB/T 1234-2019 《四氟乙烯管》2. 企业内部技术规范《四氟管产品质量控制标准》检验项目外观检验通过目视检查,对四氟管的外观质量进行评估。
主要检查以下项目:1. 表面光洁度:四氟管表面应平滑光洁,不得出现明显划伤或气泡。
2. 色泽均匀性:管材颜色均匀,不能有明显的色差或色斑。
3. 外观缺陷:不得有裂纹、麻点、线状异物等缺陷存在。
尺寸检验利用专业测量仪器对四氟管的尺寸进行测量。
主要检查以下项目:1. 外径尺寸:测量四氟管的外径,需要符合规定的公差范围。
2. 壁厚尺寸:测量四氟管的壁厚,应在规定范围内。
3. 长度尺寸:测量四氟管的长度,需符合规定的公差范围。
物理性能检验通过相关试验方法,对四氟管的物理性能进行检测。
主要检查以下项目:1. 抗拉强度:采用拉伸试验,对四氟管材进行拉伸,测定其抗拉强度是否符合要求。
2. 断裂伸长率:测定四氟管在断裂时的伸长率,判断其韧性。
3. 硬度:采用硬度计,测定四氟管的硬度值,以评估其耐磨性能。
化学性能检验采用标准化学试验方法,对四氟管的化学性能进行检测。
主要检查以下项目:1. 耐酸碱性:将四氟管样品放入不同浓度的酸碱溶液中浸泡,观察样品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情况。
2. 耐温性:将四氟管样品放入高温环境中,测试其耐高温性能。
3. 溶解性:将四氟管样品与不同有机溶剂接触,观察是否溶解或膨胀。
检验结果经过全面检验,所选取的*(管材规格)* 四氟管产品在外观、尺寸、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方面均合格。
在外观检验中,四氟管表面光洁度良好,无明显缺陷存在,色泽均匀一致。
在尺寸检验中,所测取的外径、壁厚和长度尺寸均符合标准规范要求,且公差范围内。
聚四氟乙烯材料详细检测项目

1.聚四氟乙烯聚四氟乙烯是用于密封的氟塑料之一。
聚四氟乙烯以碳原子为骨架,氟原子对称而均匀地分布在它的周围,构成严密的屏障,使它具有非常珍贵的综合物理机械性能(表14—9)。
聚四氟乙烯对强酸、强碱、强氧化剂有很高的抗蚀性,即使温度较高,也不会发生作用,其耐腐蚀性能甚至超过玻璃、陶瓷、不锈钢以至金、铂,所以,素有“塑料王”之称。
除某些芳烃化合物能使聚四氟乙烯有轻微的溶胀外,对酮类、醇类等有机溶剂均有耐蚀性。
只有熔融态的碱金属及元素氟等在高温下才能对它起作用。
聚四氟乙烯的介电性能优异,绝缘强度及抗电弧性能也很突出,介质损耗角正切值很低,但抗电晕性能不好。
聚四氟乙烯不吸水、不受氧气、紫外线作用、耐候性好,在户外暴露3年,抗拉强度几乎保持不变,仅伸长率有所下降。
聚四氟乙烯薄膜与涂层由于有细孔,故能透过水和气体。
表14-9聚四氟乙烯性能聚四氟乙烯在200℃以上,开始极微量的裂解,即使升温到结晶体熔点327℃,仍裂解很少,每小时失重为万分之二。
但加热至400℃以上热裂解速度逐渐加快,产生有毒气体,因此,聚四氟乙烯烧结温度一般控制在375~380℃。
聚四氟乙烯分子间的范德华引力小,容易产生键间滑动,故聚四氟乙烯具有很低的摩擦系数及不粘性,摩擦系数在已知固体材料中是最低的。
聚四氟乙烯的导热系数小,该性能对其成型工艺及应用影响较大。
其不但导热性差,且线膨胀系数较大,加入填充剂可适当降低线膨胀系数。
在负荷下会发生蠕变现象,亦称作“冷流”,加入填充剂可减轻蠕变程度。
聚四氟乙烯可以添加不同的填充剂,选择的填充剂应基本满足下述要求:能耐380℃高温即四氟制品的烧结温度;与接触的介质不发生反应;与四氟树脂有良好的混入性;能改善四氟制品的耐磨性、冷流性、导热性及线膨胀系数等。
常用的填充剂有无碱无蜡玻璃纤维、石墨、碳纤维、MoS2、A123、CaF2、焦炭粉及各种金属粉。
如填充玻璃纤维或石墨,可提高四氟制品的耐磨、耐冷流性,填充MoS2可提高其润滑性,填充青铜、钼、镍、铝、银、钨、铁等,可改善导热性,填充聚酰亚胺或聚苯酯,可提高耐磨性,填充聚苯硫醚后能提高抗蠕变能力,保证尺寸稳定等。
PVDF和PTFE两种漆的性能差异及检测指标

PVDF和PTFE两种漆的性能差异及检测指标氟碳涂料是指以氟树脂为主要成膜物质的涂料;又称氟碳漆、氟涂料、氟树脂涂料等。
在各种涂料之中,氟树脂涂料由于引入的氟元素电负性大,碳氟键能强,具有特别优越的耐候性、耐热性、耐低温性、耐化学药品性等性能,而且具有独特的不粘性和低磨擦性。
PVDF涂料也叫聚偏氟二乙烯。
它是一种结晶型的高聚合物,具有比同类的聚四氟乙烯更高的刚度和承受力,但光滑性和电气绝缘性差些。
它具有低温条件下的高强度和高韧性,耐摩擦,耐腐蚀,介电常数高,抗紫外线,抗辐射性能好。
加工温度低,熔融流动性好。
可自行熄灭。
特别适合于酸,有机溶剂,卤素及它门的混合物。
PTFE涂料也叫聚四氟乙烯,一般称作“不粘涂层”或“易清洁物料。
这种材料具有抗酸抗碱、抗各种有机溶剂的特点,几乎不溶于所有的溶剂。
同时,聚四氟乙烯具有耐高温的特点,它的摩擦系数极低,所以可作润滑作用之余,亦成为了易清洁水管内层的理想涂料。
PVDF涂料和PTFE涂料都属于氟碳漆产品,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在建筑、化学工业、电器电子工业、机械工业、航空航天产业、家庭用品的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是继丙烯酸涂料、聚氨酯涂料、有机硅涂料等高性能涂料之后,综合性能最高的涂料品牌。
科标检测研究院的官网显示,氟碳漆的检测项目主要包括:物理性能:外观、透明度、颜色、附着力、粘度、细度、灰分、PH值、闪点、密度、体积固体含量、粘结强度等;施工性能:遮盖力、使用量、消耗量、干燥时间(表干、实干)、漆膜打磨性、流平性、流挂性、漆膜厚度(湿膜厚度、干膜厚度)等;化学性能:耐水性、耐久性、耐酸碱性、耐腐蚀性、耐候性、耐热性、低温试验、耐化学药品性;老化测试:盐雾老化、高低温循环、光老化、臭氧老化、人工加速老化等老化项目;有害物质:VOC、苯含量、甲苯、乙苯、二甲苯总量、游离甲醛含量、TDI 和HDI含量总和、乙二醇醚、重金属含量(铅、汞、铬、镉等);电学性能:导电性、击穿电压或击穿强度、绝缘电阻、介质常数、介质损失。
PTFE物理室各项检测指标

PTFE物理室各项检测指标1、PTFE概述聚四氟乙烯被称“塑料王”,氟树脂之父罗伊·普朗克特1936 年在美国杜邦公司开始研究氟利昂的代用品,他们收集了部分四氟乙烯储存于钢瓶中,准备第二天进行下一步的实验,可是当第二天打开钢瓶减压阀后,却没有气体溢出,他们以为是漏气,可是将钢瓶称量时,发现钢瓶并没有减重。
他们锯开了钢瓶,发现了大量的白色粉末,这是聚四氟乙烯。
研究发现聚四氟乙烯性质优良,可以用于原子弹、炮弹等的防熔密封垫圈,因此美国军方将该技术在二战期间一直保密。
直到二战结束后,才解密,并于1946年实现工业化生产聚四氟乙烯。
聚四氟乙烯相对分子质量较大,低的为数十万,高的达一千万以上,一般为数百万(聚合度在104数量级,而聚乙烯仅在103)。
一般结晶度为90~95%,熔融温度为327~342℃。
聚四氟乙烯分子中CF2单元按锯齿形状排列,由于氟原子半径较氢稍大,所以相邻的CF2单元不能完全按反式交叉取向,而是形成一个螺旋状的扭曲链,氟原子几乎覆盖了整个高分子链的表面。
这种分子结构解释了聚四氟乙烯的各种性能。
温度低于19℃时,形成13/6螺旋;在19℃发生相变,分子稍微解开,形成15/7螺旋。
虽然在全氟碳化合物中碳-碳键和碳-氟键的断裂需要分别吸收能量346.94和484.88kJ/mol,但聚四氟乙烯解聚生成1mol四氟乙烯仅需能量171.38kJ。
所以在高温裂解时,聚四氟乙烯主要解聚为四氟乙烯。
聚四氟乙烯在260、370和420℃时的失重速率(%)每小时分别为1×10-4.4×10-3和9×10-2。
可见,聚四氟乙烯可在260℃长期使用。
由于高温裂解时还产生剧毒的副产物氟光气和全氟异丁烯等,所以要特别注意安全防护并防止聚四氟乙烯接触明火。
分子式:(C2F4)n;分子量:100.015612;熔点:327℃;沸点:400℃;折射率:1.35。
1.1、化学性质耐大气老化性:耐辐照性能和较低的渗透性;长期暴露于大气中,表面及性能保持不变。
聚四氟乙烯材料详细检测项目

1.聚四氟乙烯聚四氟乙烯是用于密封的氟塑料之一。
聚四氟乙烯以碳原子为骨架,氟原子对称而均匀地分布在它的周围,构成严密的屏障,使它具有非常宝贵的综合物理机械性能(表14—9)。
聚四氟乙烯对强酸、强碱、强氧化剂有很高的抗蚀性,即使温度较高,也不会发生作用,其耐腐蚀性能甚至超过玻璃、陶瓷、不锈钢以至金、铂,所以,素有“塑料王”之称。
除某些芳烃化合物能使聚四氟乙烯有轻微的溶胀外,对酮类、醇类等有机溶剂均有耐蚀性。
只有熔融态的碱金属及元素氟等在高温下才能对它起作用。
聚四氟乙烯的介电性能优异,绝缘强度及抗电弧性能也很突出,介质损耗角正切值很低,但抗电晕性能不好。
聚四氟乙烯不吸水、不受氧气、紫外线作用、耐候性好,在户外暴露3年,抗拉强度几乎保持不变,仅伸长率有所下降。
聚四氟乙烯薄膜与涂层由于有细孔,故能透过水和气体。
表14-9聚四氟乙烯性能聚四氟乙烯在200℃以上,开始极微量的裂解,即使升温到结晶体熔点327℃,仍裂解很少,每小时失重为万分之二。
但加热至400℃以上热裂解速度逐渐加快,产生有毒气体,因此,聚四氟乙烯烧结温度一般控制在375~380℃。
聚四氟乙烯分子间的范德华引力小,容易产生键间滑动,故聚四氟乙烯具有很低的摩擦系数及不粘性,摩擦系数在已知固体材料中是最低的。
聚四氟乙烯的导热系数小,该性能对其成型工艺及应用影响较大。
其不但导热性差,且线膨胀系数较大,加入填充剂可适当降低线膨胀系数。
在负荷下会发生蠕变现象,亦称作“冷流”,加入填充剂可减轻蠕变程度。
聚四氟乙烯可以添加不同的填充剂,选择的填充剂应基本满足下述要求:能耐380℃高温即四氟制品的烧结温度;与接触的介质不发生反应;与四氟树脂有良好的混入性;能改善四氟制品的耐磨性、冷流性、导热性及线膨胀系数等。
常用的填充剂有无碱无蜡玻璃纤维、石墨、碳纤维、MoS2、A1203、CaF2、焦炭粉及各种金属粉。
如填充玻璃纤维或石墨,可提高四氟制品的耐磨、耐冷流性,填充MoS2可提高其润滑性,填充青铜、钼、镍、铝、银、钨、铁等,可改善导热性,填充聚酰亚胺或聚苯酯,可提高耐磨性,填充聚苯硫醚后能提高抗蠕变能力,保证尺寸稳定等。
聚四氟乙烯PTFE的改性

聚四氟乙烯PTFE的改性为了改善PTFE存在的缺陷,可以通过增强、填充、复配和共混等多种手段对PTFE进行改性,以弥补自身缺陷,从而使开发出来的复合材料广泛适应于机械、电子电气、航空航天、汽车等行业的零部件的制备,改性方法主要有表面改性、填充改性和共混改性。
l 表面改性由于PTFE极低的表面活性和不粘性限制了它与其他复合材料的复合,因此必须对PTFE 材料进行一定的表面改性,以提高其表面活性。
常用技术有表面活化技术,可以采用高能射线的辐射使其表面脱氟,在一定装置和条件下与其他材料氟化接技;用一些惰性气体的低温等离子处理PTFE材料,发生碳—氟或碳—碳键的断裂,生成大量自由基以增加PTFE的表面自由能,改善其润湿性和粘接性;将PTFE浸人熔融的醋酸钾中,在适宜温度下处理形成具有一定活性的活化层;PTFE在一定配比的氢氧化钠、二丙烯基三聚氰胺混合液加热处理可以提高其表面活性;PTFE经过一定强度和时间的电晕处理,可以形成可胶接的活化层。
化学腐蚀改性,将PTFE经过一定化学试剂处理可以提高其表面活性,这些化学试剂可以是金属钠的氨溶液、萘钠四氢呋喃溶液、碱金属汞齐、五羰基铁溶液等。
表面沉积改性,将PTFE浸渍在某些金属氢氧化物的胶体溶液中,使得胶体粒子沉积在PTFE表面。
从而增大其湿润性,改善其表面活性,而易于与其他材料复合。
上述表面改性方法主要适应于PTFE 薄膜,通常PTFE薄膜进行适当处理后,可使其与其他材料很好粘接复合,从而广泛应用于化工防腐村里、密封制品及润滑装置的设计与制造中,其主导思想是引人极性基团,增加界面结合力。
2 填充改性在PTFE中加人填充剂,从而改善和克服PTFE的缺陷,目前填充PTFE制品是产量最大的PTFE树脂产品,值得注意的是在国外PTFE填充技术都是由PTFE树脂生产厂家完成,而我国PTFE填充技术都是由加工生产企业来完成。
通过在PTFE树脂填充无机类、金属类和有机高聚物类等不同填料来改善PTFE的耐压性、耐磨性和冷却性,这些填料要求能经受住PTFE的烧结温度;不与PTFE反应;另外具有一定粒度并能改善PTFE的一些物化性能。
改性聚四氟乙烯PTFE检测报告

单位
数值
测试方法
1
物理 性能
比重
2.15~2.20
GB 1033—70
抗拉强度
Pa
(1961~3521) ×
104
GBl040 79
断裂伸长率
%
机 抗压强度(变形
Pa
10%)
250~500 1952×104
GB 1040—79 GB 104l 一 79
抗 无缺口 kgf·cm/
械冲
cm2
2
击 有缺口
聚四氟乙烯可以添加不同的填充剂,选择的填充剂应基本满足下述要求:能 耐 380℃高温即四氟制品的烧结温度;与接触的介质不发生反应;与四氟树脂有 良好的混入性;能改善四氟制品的耐磨性、冷流性、导热性及线膨胀系数等。常 用的填充剂有无碱无蜡玻璃纤维、石墨、碳纤维、MoS2、A1203、CaF2、焦炭粉及 各种金属粉。如填充玻璃纤维或石墨,可提高四氟制品的耐磨、耐冷流性,填充 MoS2 可提高其润滑性,填充青铜、钼、镍、铝、银、钨、铁等,可改善导热性, 填充聚酰亚胺或聚苯酯,可提高耐磨性,填充聚苯硫醚后能提高抗蠕变能力,保 证尺寸稳定等。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填充后的聚四氟乙烯其抗压强度(表 1410)、压缩弹性模量(表 14-11)、抗弯强度(表 14-12)、硬度(表 14-13)、摩擦系 数和耐磨耗性(表 14-14)、热导率(表 14-15)均比纯四氟乙烯高。但抗拉强度和 伸长率则有所下降,线膨胀系数(表 14-15)也减小。
218
—
100
600
356
210
138
100
730
500
280
214
166
830
550
320
PTFE物理室各项检测指标

1、PTFE概述聚四氟乙烯被称“塑料王”,氟树脂之父罗伊·普朗克特1936 年在美国杜邦公司开始研究氟利昂的代用品,他们收集了部分四氟乙烯储存于钢瓶中,准备第二天进行下一步的实验,可是当第二天打开钢瓶减压阀后,却没有气体溢出,他们以为是漏气,可是将钢瓶称量时,发现钢瓶并没有减重。
他们锯开了钢瓶,发现了大量的白色粉末,这是聚四氟乙烯。
研究发现聚四氟乙烯性质优良,可以用于原子弹、炮弹等的防熔密封垫圈,因此美国军方将该技术在二战期间一直保密。
直到二战结束后,才解密,并于1946年实现工业化生产聚四氟乙烯。
聚四氟乙烯相对分子质量较大,低的为数十万,高的达一千万以上,一般为数百万(聚合度在乙烯仅在103)。
一般结晶度为90~95%,熔融温度为327~342℃。
聚四氟乙烯分子中CF2单元按锯齿形状排列,由于氟原子半径较氢稍大,所以相邻的CF2单元不能完全按反式交叉取向,而是形成一个螺旋状的扭曲链,氟原子几乎覆盖了整个高分子链的表面。
这种分子结构解释了聚四氟乙烯的各种性能。
温度低于19℃时,形成13/6螺旋;在19℃发生相变,分子稍微解开,形成15/7螺旋。
虽然在全氟碳化合物中碳-碳键和碳-氟键的断裂需要分别吸收能量346.94和484.88kJ/mol,但聚四氟乙烯解聚生成1mol四氟乙烯仅需能量171.38kJ。
所以在高温裂解时,聚四氟乙烯主要解聚为四氟乙烯。
聚四氟乙烯在260、370和420℃时的失重速率(%)每小时分别为1×10-4.4×10-3和9×10-2。
可见,聚四氟乙烯可在260℃长期使用。
由于高温裂解时还产生剧毒的副产物氟光气和全氟异丁烯等,所以要特别注意安全防护并防止聚四氟乙烯接触明火。
分子式:(C2F4)n;分子量:100.015612;熔点:327℃;沸点:400℃;折射率:1.35。
1.1、化学性质耐大气老化性:耐辐照性能和较低的渗透性;长期暴露于大气中,表面及性能保持不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碳纤维
331 257
187
① 5%变形。
50
100
200
79
53.5
33
98
79
50
108
82
56
104
76
54
106
76
52
134
101
64
128
89
67
表 14 一 ll 不同温度下加填充剂前后聚四氟乙烯的压缩弹性模量 (×103 Pa)
温度(℃)
-50
0
25
50
100 200
配方 聚四氟乙烯 60%锡青铜 20%玻纤 25%玻纤 20%碳纤维 15%玻纤,5%石墨 20%玻纤,5%石墨
表 14-13 加填充剂前后聚四氟乙烯硬度与温度的关系
布氏硬度(HB)
高温
室 温( ℃)
材料
温度,℃
布氏硬度 (HB)
聚四氟乙烯
4.65 105~130
1.41
填165
1.51
表 14 一 14 加填充剂前后聚四氟乙烯的摩擦系数与磨痕宽度
填充剂及含量(体积 %)
O.2l
8~25×10-5
铜粉 50%
0.92
1.6×10-5
青铜粉 27%
O.41
6.4×10-5
石墨 15%~20%
O.39
8.0~6.6×10-5
石墨 50%
O.18
—
玻璃纤维 22%
0.39
8.0×10-5
玻璃纤维 13%
0.32
9.0×10-5
镇江润方密封件有限公司
O.39m/s,时间 30min
2.1 2.1
0.5×10-4 2.5×10-4
60 1018 1014 327~330
GB 1049 一 78
GB 1049 一 78
GB 1049 一 78 GB 1049 一 78 GB 1049 一 78 ASTM D1457-75
10.3 10.5 11.4 12.8
不断 24.6~31.6
性
抗弯强度
Pa
(1834~2030) ×
104
GB 1043—79 GB 1042—79
硬度 HB 能
4.54
HG 一 168 65 钢球Ф5mm
载荷 62.5kgf
摩擦系数
O.13~O.16
磨耗 磨痕
介电常数
50Hz
106 Hz
介 介质损耗角正切
电
3
50Hz
性 106 Hz
1.聚四氟乙烯
聚四氟乙烯是用于密封的氟塑料之一。聚四氟乙烯以碳原子为骨架,氟原子 对称而均匀地分布在它的周围,构成严密的屏障,使它具有非常宝贵的综合物理 机械性能(表 14—9)。 聚四氟乙烯对强酸、强碱、强氧化剂有很高的抗蚀性, 即使温度较高,也不会发生作用,其耐腐蚀性能甚至超过玻璃、陶瓷、不锈钢以 至金、铂,所以,素有“塑料 王”之称。除某些芳烃化合物能使聚四氟乙烯有 轻微的溶胀外,对酮类、醇类等有机溶剂均有耐蚀性。只有熔融态的碱金属及元 素氟等在高温下才能对它起作用。
聚四氟乙烯的介电性能优异,绝缘强度及抗电弧性能也很突出,介质损耗角 正切值很低,但抗电晕性能不好。聚四氟乙烯不吸水、不受氧气、紫外线作用、 耐候性好,在户外暴露 3 年,抗拉强度几乎保持不变,仅伸长率有所下降。聚四 氟乙烯薄膜与涂层由于有细孔,故能透过水和气体。
序号
技术指标
表 14-9 聚四氟乙烯性能
218
—
100
600
356
210
138
100
730
500
280
214
166
830
550
320
230
166
应予注意的是加入填充剂后对 pv 值的影响。
聚四氟乙烯最大加值不足常数,而是随负荷及速度而改变。负荷增加则最大 pv 值减小;速度增加最大 pv 值增大。加入填充剂可使最大 pv 值提高 10 倍 以上。此外,聚四氟乙烯作摩擦副材料与使用时的环境有关.如填充四氟制 品在油或水润滑环境即少油润滑状态下会大大延长使用寿命。
0.18
4.03
玻璃粉 30%,Cu 粉 5%
0.19
2.28
玻璃粉 25%,CdO15%
0.20
1.20
云母 10%
0.20
1.28
表 14—15 填充剂对导热系数及线膨胀系数的影响
填充剂含量(体积%) 导热系数[kcal/(mm·h·℃)] 线膨胀系数,(1/℃)(25~200℃)
纯聚四氟乙烯
聚四氟乙烯可以添加不同的填充剂,选择的填充剂应基本满足下述要求:能 耐 380℃高温即四氟制品的烧结温度;与接触的介质不发生反应;与四氟树脂有 良好的混入性;能改善四氟制品的耐磨性、冷流性、导热性及线膨胀系数等。常 用的填充剂有无碱无蜡玻璃纤维、石墨、碳纤维、MoS2、A1203、CaF2、焦炭粉及 各种金属粉。如填充玻璃纤维或石墨,可提高四氟制品的耐磨、耐冷流性,填充 MoS2 可提高其润滑性,填充青铜、钼、镍、铝、银、钨、铁等,可改善导热性, 填充聚酰亚胺或聚苯酯,可提高耐磨性,填充聚苯硫醚后能提高抗蠕变能力,保 证尺寸稳定等。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填充后的聚四氟乙烯其抗压强度(表 1410)、压缩弹性模量(表 14-11)、抗弯强度(表 14-12)、硬度(表 14-13)、摩擦系 数和耐磨耗性(表 14-14)、热导率(表 14-15)均比纯四氟乙烯高。但抗拉强度和 伸长率则有所下降,线膨胀系数(表 14-15)也减小。
4.6
3.2 2.8 1.9 1.2 0.69
7.9
5.4 5.2 3.5 2.1 1.3
6.6
4.7 4.5 2.4 1.6 1.2
5.9
4.7 4.5 2.4 1.5 1.1
6.6
5.1 4.7 2.7 1.7 1.3
5.7
4.7 4.5 2.5 1.6
1
5.6
4.8 4.6 2.4 1.6
1
(Pa)
聚四氟乙烯分子间的范德华引力小,容易产生键间滑动,故聚四氟乙烯具有 很低的摩擦系数及不粘性,摩擦系数在已知固体材料中是最低的。
聚四氟乙烯的导热系数小,该性能对其成型工艺及应用影响较大。其不但导 热性差,且线膨胀系数较大,加入填充剂可适当降低线膨胀系数。在负荷下会发 生蠕变现象,亦称作“冷流”,加入填充剂可减轻蠕变程度。
表 14—12 不同温度下加填充剂前后聚四氟乙烯的抗弯强度
温度(℃) 配方 聚四氟乙烯 20%玻纤,5%石墨 15%玻纤,5%石墨 25%玻纤 20%玻纤 60%玻纤
20%碳纤维
-50
0
25
50
100
640
304
207
133
96
630
392
325
177
120
600
340
222
174
115
600
340
表 14-10 不同温度下加填充剂前后聚四氟乙烯的抗压强度① (Pa)
一0
25
50
温度(℃)
配方
聚四氟乙烯
229 158
129
20%玻纤,5%石墨 280 283
155
15%玻纤,5%石墨 286 211
173
25%玻纤
293 210
178
20%玻纤
318 234
172
60%锡青铜
395 270
213
单位
数值
测试方法
1
物理 性能
比重
2.15~2.20
GB 1033—70
抗拉强度
Pa
(1961~3521) ×
104
GBl040 79
断裂伸长率
%
机 抗压强度(变形
Pa
10%)
250~500 1952×104
GB 1040—79 GB 104l 一 79
抗 无缺口 kgf·cm/
械冲
cm2
2
击 有缺口
0.96×10-3 1.05×10-3
0.24
GB 1036-70 平板法
聚四氟乙烯在 200℃以上,开始极微量的裂解,即使升温到结晶体熔点 327 ℃,仍裂解很少,每小时失重为万分之二。但加热至 400℃以上热裂解速度逐渐 加快,产生有毒气体,因此,聚四氟乙烯烧结温度一般控制在 375~380℃。
能
耐电压
kV/mm
体积比电阻
Ω·cm
表面比电阻
Ω
晶体熔点
℃
线膨胀系数
20~60℃
20~100℃
10-5×1/℃
4
热学 20~150℃ 性能 20~200℃
比热容
0℃
J/kg·K
50℃
导热系数
W/m·K
14.5
M200 试验机,对磨件 45#钢, 硬度 HRC50~59,表面粗糙度 0.8▽负荷 23kgf,线速度
纯聚四氟乙烯
摩擦系数μ 0.20
磨痕宽度(mm) 12.70
萤石 2%,MoS25% 云母 20%,MoS25% 云母砂 20%,石墨 5%
0.20 0.22 0.24
1.99 2.10 2.87
石英砂 20%,MoS25% CdO20%,石墨 10%
0.21 0.22
2.60 1.82
玻璃粉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