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课后习题知识分享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七年级第五章 ~第七章知识点及习题归纳

新人教版七年级第五章 ~第七章知识点及习题归纳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结构图:1. 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_____________.2.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__________.对顶角的性质:______ _________.3. 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就称这两条直线相互_______.垂线的性质:⑴过一点______________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⑵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在线段中,_______________.4.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构成八个角,在那些没有公共顶点的角中,⑴如果两个角分别在两条直线的同一方,并且都在第三条直线的同侧,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做___________ ;⑵如果两个角都在两直线之间,并且分别在第三条直线的两侧,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做____________ ;⑶如果两个角都在两直线之间,但它们在第三条直线的同一旁,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做_______________.6.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___________.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________与_________两种.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______. 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8. 平行线的判定:⑴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⑵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_______ .11. 平行线的性质:⑴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说成: _________________.⑵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单说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单说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_______.命题由________和_________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命题常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这时“如果”后接的部分是_____,“那么”后接的部分是_________.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像这样的命题叫做___________.如果题设成立时,不能保证结论一定成立,像这样的命题叫做___________.定理都4132b a321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点到直线的距离垂线段及性质垂线及性质邻补角、对顶角及性质平移的两个特征平行公理、三个性质一个结论、三个判定方法平移性质判定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两条直线相交平行线相交线第五章FE21DCBAFE DC B A是真命题.13. 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图形,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_______.图形平移的方向不一定是水平.平移的性质: ⑴把一个图形整体平移得到的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与大小完全______.⑵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_________________. 练习题:1、如图1,已知:AB ∥EF,∠ECD=∠E,求证:CD ∥AB.2、如图,已知:AB ∥DE ,∠ABC+∠DEF=180°,求证:BC ∥EF 。

线性代数第五章 课后习题及解答

线性代数第五章 课后习题及解答

第五章课后习题及解答1. 求下列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1) ;1332⎪⎪⎭⎫⎝⎛-- 解:,07313322=--=--=-λλλλλA I2373,237321-=+=λλ ,001336371237121371⎪⎪⎭⎫ ⎝⎛→→⎪⎪⎭⎫⎝⎛=-++- A I λ 所以,0)(1=-x A I λ的基础解系为:.)371,6(T-因此,A 的属于1λ的所有特征向量为:).0()371,6(11≠-k k T,001336371237123712⎪⎪⎭⎫ ⎝⎛→→⎪⎪⎭⎫⎝⎛-=---+ A I λ 所以,0)(2=-x A I λ的基础解系为:.)371,6(T+因此,A 的属于2λ的所有特征向量为:).0()371,6(22≠+k k T(2) ;211102113⎪⎪⎪⎭⎫ ⎝⎛--解:2)2)(1(21112113--==------=-λλλλλλ A I所以,特征值为:11=λ(单根),22=λ(二重根)⎪⎪⎪⎭⎫ ⎝⎛-→→⎪⎪⎪⎭⎫ ⎝⎛------=-0001100011111121121 A I λ所以,0)(1=-x A I λ的基础解系为:.)1,1,0(T因此,A 的属于1λ的所有特征向量为:).0()1,1,0(11≠k k T⎪⎪⎪⎭⎫ ⎝⎛-→→⎪⎪⎪⎭⎫ ⎝⎛-----=-0001000110111221112 A I λ所以,0)(2=-x A I λ的基础解系为:.)0,1,1(T因此,A 的属于2λ的所有特征向量为:).0()0,1,1(22≠k k T(3) ;311111002⎪⎪⎪⎭⎫ ⎝⎛-解:3)2(31111102-==------=-λλλλλ A I所以,特征值为:21=λ(三重根)⎪⎪⎪⎭⎫⎝⎛-→→⎪⎪⎪⎭⎫ ⎝⎛----=-0000001111111110001 A I λ所以,0)(1=-x A I λ的基础解系为:.)1,0,1(,)0,1,1(TT-因此,A 的属于1λ的所有特征向量为:TTk k )1,0,1()0,1,1(21-+(21,k k 为不全为零的任意常数)。

初一数学下册(人教版)第五章5.3知识点总结含同步练习及答案

初一数学下册(人教版)第五章5.3知识点总结含同步练习及答案

描述:初一数学下册(人教版)知识点总结含同步练习题及答案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5.3 平行线的性质一、学习任务1. 能够熟练的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解题.2. 发展空间观念、逻辑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二、知识清单平行线的性质三、知识讲解1.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性质①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②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③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平行线间的拐点问题① 已知 ,如图,当点 处于以下位置时, 与 , 的关系是:② 已知 ,如图,当存在 个 点时, 的值.③ 已知 ,如图,当存在 个 点时,, 与 的关系.AB ∥CD E ∠E ∠B ∠D AB ∥CD n E ∠B +∠D +∠+∠+∠+⋯+∠E 1E 2E 3E n AB ∥CD n E ∠B ∠D ∠+∠+∠+⋯+∠E 1E 2E 3E n例题:四、课后作业(查看更多本章节同步练习题,请到快乐学)AB ∥CD如图所示,已知直线 ,,则 _______.解:.AB ∥CD ∠1=50∘∠2=50∘答案:1. 如图,直线 ,直线 与 , 相交,,则 .A .B .C .D .Ba ∥bc a b ∠1=65∘∠2=()115∘65∘35∘25∘答案:2. 一辆汽车在公路上行驶,两次拐弯后,仍在原来的方向上平行行驶,那么两个拐弯的角度可能为 A .先向左转 ,再向左转 B .先向左转 ,再向右转 C .先向左转 ,再向右转 D .先向左转 ,再向左转 B()130∘50∘50∘50∘50∘40∘50∘40∘答案:3. 如图,,直线 分别交 、 于点 、 ,若 ,则 的度数为 .A .B .C .D .DAB ∥CD BC AB CD B C ∠1=50∘∠2()40∘50∘120∘130∘4. 如图,直线 ,, 交直线 于点,,则 的度数是 a ∥b AC ⊥AB AC b C ∠1=60∘∠2()高考不提分,赔付1万元,关注快乐学了解详情。

第5章_课后习题答案(2020年7月整理).pdf

第5章_课后习题答案(2020年7月整理).pdf
图 5-37
解:主从 RS 触发器的工作过程是:在 CP=l 期间主触发器接收输入信号,但输出端并 不改变状态,只有当 CP 下降沿到来时从触发器甚才翻转,称为下降沿触发。根据主从 RS 触发器状态转换图可画出波形图如下图所示。
3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学海无涯
5-8 在图 5-38(a)所示的主从 JK 触发器中,CP、J、K 的波形如图 5-38(b)所示,试画 出相应的 Qm、 Q m 、Q 和 Q 的波形图。
8
学海无涯
解:见下图:
图 5-44
5-15 图 5-45(a)中 FF1、FF2 是 CMOS 边沿触发器,FF3、FF4 是 TTL 边沿触发器。 CP 及其 A、B、C 输入端的波形用如图 5-45(b)所示。设各触发器的初态均为 0。试画出各触发 器输出端 Q 的波形图。
9
学海无涯
解:见下图:
解:见下图:
n+1
Q1n+1 Q2
= =
A Q1n
F1
5-20
=在Q图1n Q5-2n50(a)所示电路
C设P触和发F器J2的的=初波Q始形1n状图Q2态如n 为图
5-50(b)所 0,试画出
R 的波形图。
图 5-49
解:见下图:
图 5-50
中, 示, Q和
解:见下图:
F1:
Q n +1 1
=
D
F2: J = Q1n ,K=1
Q n +1 2
=
Q1n
Q
n 2
图 5-48 11
学海无涯
5-19 如图 5-49(a)所示电路。其输入端 CP 和 A 的波形图如图 5-49(b)所示,设触发 器的初始状态 Q1n = Q2n = 0 ,试画出电路输出端 F1,F2 的波形图。

2021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学案 知识点考点汇总及配套习题

2021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学案 知识点考点汇总及配套习题

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1)第二节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12)第一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必备知识一、自然环境的组成1.物质组成: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2.主要环境能量:地球内能和太阳能。

3.组成要素: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

二、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环境内在联系的整体性(1)整体性的含义:指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以及各组成部分之间内在联系的规律性。

(2)自然环境的内在联系:各组成要素或各组成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

(3)表现:某一要素或部分的变化,会影响其他要素或部分甚至整体的改变,可形象地比喻为“牵一发而动全身”。

2.自然地理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 (1)表现:自然地理系统具有组成要素不具备的统一的结构和功能,产生整体性效应。

(2)强弱:取决于各组分的完备性和功能的协调性。

[特别提醒] 植物光合作用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这是整个地理环境各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不是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

3.自然地理系统整体性的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地理系统不断发生变化,当演变强度超过稳定阈限时,系统结构就会遭到破坏,重新建立起新的系统结构,产生新的功能,形成新的平衡。

三、自然环境整体性与人类活动1.整体性的意义⎩⎨⎧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修复生态系统改善环境质量2.人类对资源综合利用的理论依据[微思考]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还草对当地自然地理环境有什么影响? 提示:使当地植被恢复,水土流失减少,土壤肥力增加,空气湿度增大,温差减小等。

[图表点拨] 教材第105页图5-3和图5-4,两图展示出不同空间尺度上自然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一般来说,全球尺度、全海洋尺度和全大陆尺度等属于大尺度范围,而局部地区则属于小尺度范围。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阳光不属于地理环境要素。

()(2)自然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3)生产功能是生物圈中各种生物独立完成的。

管理会计白玉芳第五章作业成本法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知识讲解

管理会计白玉芳第五章作业成本法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知识讲解

第五章作业成本法思考与练习题答案一、思考题1、什么是作业、作业的类型有哪些?答:作业是指企业为了达到其生产经营目标所发生的各项活动,是汇集资源耗费的第一对象,是连接资源耗费和产品成本的中介。

作业的类型包括:(1)投入作业,即为生产产品做准备的有关作业。

包括产品研发和市场调研;招聘和培训员工;购买原材料、零部件和设备等。

(2)生产作业,即与生产产品有关的作业。

包括操作机器或使用工具生产产品;生产过程中搬运产品;储存产品;检查完工产品等。

(3)产出作业,即与顾客相关的作业。

包括销售活动;收账活动;售后服务;送货等。

(4)管理作业,即支持前三项作业的作业。

包括人事、工薪、数据处理、法律服务、会计和其他管理。

2、作业成本计算法下分配间接费用遵循的原则是什么?答:作业成本计算法下分配间接费用遵循的原则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

3、什么是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计算与传统成本计算的区别是什么?答: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核算对象,通过作业成本动因来确认和计量作业量,进而以作业成本动因分配率来对多种产品合理分配间接费用的成本计算方法。

对于直接费用的处理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会计是一致的,两种计算方法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对间接费用的分配不同。

传统成本计算对间接费用分配方法假设间接费用的发生完全与生产数量相联系,并且间接费用的变动与这些数量标准是一一对应的。

因而它把直接人工小时、直接人工成本、机器小时、原材料成本或主要成本作为间接费用的分配标准。

可以说,传统的间接费用分配方法,满足的只是与生产数量有关的制造费用的分配。

,作业成本计算通常对传统成本计算中间接费用的分配标准进行改进,采用作业成本动因为标准,将间接的制造费用分配于各种产品,这也是作业成本法最主要的创新。

作业成本法下分配间接费用遵循的原则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

4、生产作业有哪四种类型?答:生产作业,即与生产产品有关的作业。

包括操作机器或使用工具生产产品;生产过程中搬运产品;储存产品;检查完工产品等。

00387幼儿园组织与管理第五章第一节知识点+课后习题(答案版)

00387幼儿园组织与管理第五章第一节知识点+课后习题(答案版)

7.保教工作的中层管理人员是( )。 A.园长 B.教师 C.保教班长 D.保教主任 E.业务副园长 答案:CD 解析:幼儿园保教管理可分为高层管理、中层管理和基层管理三个层次,可建立 保教管理的高层、中层和基层三级管理机构并配置相应管理人员。保教工作的高 层管理人员由园长、业务副园长组成。保教工作的中层管理人员由保教主任或班 长组成。
二、多选题 6.保教工作的高层管理人员是( )。 A.园长 B.教师
知识桥 实战演练 逢考必过
13 个知识点+17 题实战演练
C.班主任 D.保教主任 E.业务副园长 答案:AE 解析:幼儿园保教管理可分为高层管理、中层管理和基层管理三个层次,可建立 保教管理的高层、中层和基层三级管理机构并配置相应管理人员。保教工作的高 层管理人员由园长、业务副园长组成。保教工作的中层管理人员由保教主任或班 长组成。
8.保教工作的基层管理人员是( ) A.园长 B.教师 C.班主任 D.保育员 E.保教主任 答案:BCD 解析:保教工作的高层管理人员由园长、业务副园长组成。保教工作的中层管理
知识桥 实战演练 逢考必过
13 个知识点+17 题实战演练
第五章 幼儿园保教工作及教科研管理
第一节 幼儿园保教工作管理
【提示】标红处为易考点,常考点,高频考点。
1【单选】保教工作是幼儿园全部工作的中心。 2【论述】如何理解幼儿园保教工作是幼儿园全部工作的中心。 (1)保教工作是幼儿园全部工作的中心,它直接关系幼儿的发展和幼儿园的教 育质量,保教工作管理是幼儿园管理工作的中心,在管理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 地位,幼儿园的其他工作都是围绕着保教工作而开展的,都是为实现育人目标而 服务的。 (2)“保育”就是精心照料幼儿生活,保护幼儿健康,包括建立健全科学合理 的饮食、睡眠等生活制度;注意个人和环境卫生,预防疾病,保证安全;科学开 展体育锻炼,增强幼儿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维护幼儿心理健康等。 (3)“教育”就是积极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对幼儿实施体、智、 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包括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 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 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等。 (4)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园教育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保育与教育相结 合上,二者是相互融合、同步进行的,它们相互渗透,构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即保中有教,教中有保。 3【单选】幼儿园保教工作管理是提高幼儿园办园质量和幼儿全面发展的根本保 障。 4【简答】幼儿园保教工作管理的内容。 (1)建立和完善幼儿园保教工作组织系统; (2)建立健全幼儿园保教管理制度。

2023版《概论》第五章知识点及练习题

2023版《概论》第五章知识点及练习题

第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重要知识点1.中国特益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国际背景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3.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实践基础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过程练习题一、选择题(一)单选题1、20世纪70年代,整个世界发生着大变动大调整,时代主题是()A.革命与战争B.和平与发展C.合作与共赢D.开放与融通2、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以()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国际经济、政治关系……A.经济革命B.信息技术C.全球化D.多极化3、1956年,随着苏共二十大的召开和波匈加件的发生,()的弊端初步暴露出来……A.社会主乂B.大跃进C.苏联模式D.人民公社化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果断地纠正了这些错误,深刻地分析了错误出现的原因,同时又坚决地维护和继承了过去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所取得的一切积极成果。

A.邓小平B.陈云C.叶剑英D.胡耀邦5、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回答了()这一重大问题。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B.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C.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D.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发展马克思主义6、我国改革从()率先突破,逐步转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并全面铺开,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A.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B.计划少一点,市场多一点C.包干到户D.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7、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的思想路线,彻底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

A.实事求是B.群众路线C.独立自主D.解放思想8、1982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明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

A.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C.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D.建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9、1987年召开的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概括和全面阐发了党的()的基本路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课后习题5-1利用逆向卡诺循环机作为热泵向房间供热,设室外温度为5C -︒ ,室内温度保持20C ︒ ,要求每小时向室内供热42.510KJ ⨯ ,试问:(1)每小时从室外吸收多少热量? (2)此循环的供暖系数多大?(3)热泵由电动机驱动,如电动机效率为95% ,电动机的功率多大?(4)如果直接用电炉取暖,每小时耗电多少(kW h g )?解:已知 1412273202935273268 2.510/Q T K T K q KJ h =+==-+==⨯(1)是逆向卡诺循环时,1212Q Q q q T T =2144212682.510 2.28710/293Q Q T q q KJ h T ==⨯⨯=⨯ (2)循环的供暖系数 '11229311.72293268T T T ε===-- (3)每小时耗电能()12442.5 2.287100.21310/w Q Q q q q KJ h =-=-⨯=⨯。

电机效率为95%,因而电机功率为:40.213100.623360095%N KW ⨯==⨯ (4)若直接用电炉取暖,则42.510/KJ h ⨯的 热能全部由电能供给,耗电力 442.5102.510// 6.943600P KJ h KJ s KW ⨯=⨯== 5-2 设有一由两个定温过程和两个定压过程组成的热力循环,如图5-34所示。

工质加热前的状态为110.1,300p MPa T K == ,定压加热到 21000T K = ,再在定温下每千克工质加热400KJ 。

试分别计算不采用回热和采用极限回热循环的热效率,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工质的比热容 1.004/()p c KJ kg K =g 。

解:(1)不回热时(2)采用极限回热时,1-2 过程所需热量由 3-4 过程供给,所以或5-3 试证明:同一种工质在参数坐标图(例如图)上的两条绝热线不可能相交。

(提示:若相交的话,将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

)证假设 AB 和 CD 两条可逆绝热线可能相交,其交点为 1,设另一条等温线分别与二条绝热线交于 2 和 3。

若工质依 1-2-3-1 进行热力循环,此循环由 1-2,2-3 和 3-1 三个过程组成,除 2-3 过程中工质自单一热源吸热外,其余二过程均绝热,这样就可使循环发动机有从单一的热源吸热,全部转化为机械能而不引起任何其他变化,显然是与热学第二定律相矛盾的,肯定是不可能,从而证明两条可逆绝热线不可能相交。

5-4 设有1 kmol 的某种理想气体进行图5-35所示的循环1-2-3-1,已知。

设比热容为定值,绝热指数。

(1)求初态压力;(2)在图上画出该循环;(3)求循环效率;(4)该循环的放热很理想,但热效率不很高,问原因何在?(提示:算出平均温度。

)解:① 1-2 为可逆的绝热过程,初终状态参数间关系有:②循环 1-2-3-1 的T-S图如右③吸热量放热量而,,④如果是以11500T K=为热源,2300T K=为冷源的卡诺循环,其热效率可达 80%,()这里吸热过程按定压、平均吸热温度可见,1T 比1T 低得多,故该循环热效率不高。

5-5 如图5-36所示,一台在恒温热源1T 和0T 之间工作的热机E ,作出的循环净功 net W 正好带动工作于H T 和0T 之间的热泵P ,热泵的功热量HQ 用于谷物烘干。

已知1011000,360,290,100T K T K T K Q KJ H ==== 。

(1)若热机效率40%t η=,热泵供暖系数 ' 3.5ε= ,求 H Q ;(2)设E 和P 都以可逆机代替,求此时的H Q ;(3)计算结果1Q Q H >,表示冷源中有部分热量传入温度为 的热源,此复合系统并未消耗机械功而将热量由 0T 传给了H T ,是否违背了第二定律? 为什么? 解 ①热机 E 输出功热泵向热源H T 输送热量②若 E 、P 都是可逆机,则③ 上述两种情况H Q 均大于Q ,但这并不违背热力学第二定律,以(1)为例,包括温度为的诸热源和冷源,以及热机 E ,热泵 P 在内的一个大热力系统并不消耗外功,但是,,就是说虽然经过每一循环,冷源0T 吸入热量60KJ ,放出热量100KJ ,尽传出热量40KJ 给H T 的热源,但是必须注意到同时有100KJ 热量自高温热源1T 传给H T 的热源,所以40KJ 热量自低温传给高温热源()0H T T →是花了代价的,这个代价就是 100kJ 热量自高温传给了低温热源,所以不违热力学第二定律。

5-6 某热机工作于122000,300T K T K ==的两个恒温热源之间,试问下列几种情况能否实现,是否是可逆循环;(1)11,0.9net Q KJ W KJ ==;(2)122,0.3Q KJ Q KJ ==;(3)20.5, 1.5net Q KJ W KJ ==。

解:在12,T T 间工作的可逆循环热效率最高,等于卡诺循环热效率,而(1)不可能实现(2) 是可逆循环(3)是不可逆循环5-7 有人设计了一台热机,工质分别从温度为12800,500T K T K ==的两个高温热源吸热11500Q KJ = 和 2500Q KJ =,以0300T K =的环境为冷源,放热 3Q ,问:(1)如要求热机作出的循环净功 1000net W KJ = ,该循环能否实现?(2)最大循环净功 net W 为多少? 解:已知11500Q KJ =,2500Q KJ=,1000net W KJ=放热所以可以实现。

(2)最大循环净功只有在可逆循环时才能获得,即5-8 试判别下列几种情况的熵变是(a )正、(b )负、(c)可正可负: (1)闭口系中理想气体经历一可逆过程,系统与外界交换功量20KJ ,热量20KJ ;(2)闭口系经历一不可逆过程,系统与外界交换功量20KJ ,热量20KJ ;(3)工质稳定流经开口系,经历一可逆过程,开口系做功20KJ ,换热-5KJ ,工质流在进出口的熵变;(4)工质稳定流经开口系,按不可逆绝热变化,系统对外做功10KJ ,系统的熵变。

解:(1)闭口系能量守恒,故,理想气体,即0T ∆=,所以过程为定温可逆过程。

可逆过程熵变为正(2)不可逆过程rQST δ∆>⎰热量为负,故熵变可正,可负,可为零(3)稳定流动系可逆过程时进口、出口熵差rQS T δ∆=⎰,换热为负,故熵差为负。

(4)稳定流动绝热系,进行不可逆过程,虽进、出口熵差0S ∆>但系统(控制体积)的熵变为零。

5-9 燃气经过燃气轮机由0.8,420MPa C ︒绝热膨胀到0.1,130MPa C ︒ 。

设比热容 1.01/(),0.732/()p v c KJ Kg k c KJ Kg k ==g g ,(1)该过程能否实现? 过程是否可逆?(2)若能实现,计算1kg 燃气作出的技术功 ,设进出口的动能差、位能差忽略不计。

解: (1)该绝热过程的比熵变因0S ∆>,该绝热过程是不可逆绝热过程。

(2)由稳流系能量方程,在不计动能差,位能差,且q = 0时,可简化为5-10 0.25kg 的CO 在闭口系中由110.25,120p MPa t C ==︒膨胀到110.125,25p MPa t C ==︒ ,做出膨胀功8.0W KJ = 。

已知环境温度025t C =︒ ,CO 的0.297/(),0.747/()g v R KJ kg K c KJ kg K ==g g ,试计算过程热量,并判断该过程是否可逆? 解:、由闭口系能量方程(负值表示放热)环境吸热系统和环境组成的孤立系熵变由于孤立系熵变大于零,该过程为不可逆膨胀过程。

5-11 将一根 0.36m kg =的金属棒投入9w m kg =的水中,初始时金属棒的温度,1060m i T K =,水的温度295W T K = 。

比热容分别为0.42/()m c KJ kg K =g 和 4.187/()W c KJ kg K =g ,试求:终温 1T 和金属棒、水及它们组成的孤立系的熵变。

设容器绝热。

解:由闭口系能量方程,本题取容器内水和金属棒为热力系,绝热,不作外功,故 0Q =、0W =,则0U ∆=,由金属棒和水组成的孤立系的熵变为金属棒熵变和水熵变之和5-12 刚性密闭容器中有 1kg 压力 10.1013p MPa = 的空气,可以通过叶轮机搅拌或由 283r t C =︒ 的热源加热及搅拌联合作用,而使空气温度由17t C =︒上升到2317t C =︒ 。

试求:(1)联合作用下系统得熵产g S ;(2)系统的最小熵产 ,min g S ;(3)系统的最大熵产,max g S 。

解:由已知容器中空气进行的是定容过程,(1)由12,T T 由附表中查得由闭口系方程,这里是输入搅拌功,w为负值,(a)由闭口系熵方程(b)(c)将上述两个结果代入式(b),则注意:式中 w 为负值,可见系统熵产与搅拌功的大小有关,搅拌功越大,则s越大。

g(2)据题意,,所以靠热源加热至多可加热到这一段温升只是由于叶轮搅拌而产生。

故将过程分成两个阶段:由T向2T靠热源加热,由a T到2T靠1搅拌。

先由附表查得因此这种情况是尽可能多利用加热,而搅拌功最小的情况,所以是系统的最小的熵产。

(3)最大熵产发生在不靠加热,全部由于搅拌而升温,这时 q = 0,0f S =这时搅拌功最大,5-13 要求将绝热容器内管道中流动着的空气由117t C =︒ 在定压()120.1p p MPa ==下加热到257t C =︒ 。

采用两种方案。

方案A :叶轮搅拌容器内的粘性液体,通过粘性液体加热空气。

方案B :容器中通入 30.1p MPa = 的饱和水蒸气,加热空气后冷却为饱和水,见图5-37。

设两系统均为稳态工作,且不计动能、位能影响,试 分别计算两种方案流过 1kg 空气时系统的熵产,并从热力学角度分析哪一种方案更合理。

已知 水蒸气进、出口的焓值及熵值分别为342673.14/,417.52/h KJ kg h KJ kg==和342673.14/(), 1.3028/()s KJ kg K s KJ kg K ==g g .解: 取控制体积如图,低压下空气作为理想气体。

方案 I :稳定流动系空气的熵方程为,该控制体积为绝热:,根据12,T T 由附表中查得,方案Ⅱ:空气和水蒸汽均为稳定流动,根据,稳定流动热力系的熵方程由于绝热, (a )由于可由稳定流动能量方程确定,不计动能,位能差时可推得由附表,根据12,T T 查得,将这些数据代入(a ),得计算结果表明,系统 2 的熵产远小于系统 1 的,从热力学角度分析方案Ⅱ更合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