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鸦片战争
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共20张PPT)

①根本原因:西方列强想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以达到鸦片贸易合法化的目的。 ②直接原因:英联络美法两国向清政府提出修约、扩大侵略权益的要求,但遭到清政府拒绝。 ③导火索:“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二、两次鸦片战争
2.第二次鸦片战争
(2)结果:
项目 割地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割九龙司一区俄国抢占大面积领土
闭关自守,愚昧无知
殖民扩张
二、两次鸦片战争
1.第一次鸦片战争
(1)根本原因:打开中国大门,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原料;
中英正当贸易:中国顺差(出超),英国逆差(入超)
正当贸易
英国无法获利
走私鸦片
中国自给自足的自 然经济对外国的工业品具 有顽强的抵抗力和清政府 实行闭关政策的限制,使 英国不可能在中国为自己 的商品打开市场,因而出 现贸易逆差。
《虎门条约》
片面最惠国待遇
破坏了中国的贸易主权
二、两次鸦片战争
1.第一次鸦片战争 【知识拓展】中美《望厦条约》及中法《黄埔条约》
中美《望厦条约》
美国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亦称“中美望厦条约”、“中美五口贸易章程”。1844年7月 3日美国专使顾盛与清两广总督耆英在澳门附近望厦村签订,附有《海关税则》,主要内容有:扩 大领事裁判权范围、强化协、医院,美国军舰 可任意到中国沿海各港口“巡查贸易”,同时美国具有12年后修约的权利。
侵入广东海面-进攻厦门-攻占浙江定海-天津白河口南下广东
阶段二(1841年初~1842年8月): 强占香港岛-进攻镇江-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屈辱求和
二、两次鸦片战争
1.第一次鸦片战争
(4)结果:
条约
内容
对中国的影响
两次鸦片战争知识清单--2025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新高考历史——两次鸦片战争一、第一次鸦片战争(1)战争背景:①国际方面:19 世纪初,欧洲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工业革命后生产力大幅提升,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和广阔的市场,而亚洲等地区成为其扩张目标。
②英国方面:英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完成工业革命后,生产能力大增,迫切需要海外市场。
同时,英国在印度等地拥有殖民地,为其向中国倾销鸦片提供了便利。
③中国方面:中国是封建国家,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对外来商品需求少;清政府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事力量薄弱;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与世界脱节。
(2)导火索:①鸦片走私:英国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大量向中国走私鸦片,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严重危害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和国家经济。
②虎门销烟:林则徐在广东虎门进行销烟,打击了英国鸦片贩子的嚣张气焰,成为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
(3)战争过程:1840 年 6 月,英国舰队封锁珠江口,鸦片战争爆发。
英军沿海北上,先后攻占定海、天津等地,威胁北京。
清政府妥协求和,战争于1842 年结束。
(4)结果及影响:结果:签订《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 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协定关税。
影响:①社会性质变化: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等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②经济结构变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思想文化变化: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觉醒,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如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战争背景:①列强需求: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已取得的特权和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②“修约” 被拒:英法美等国提出“修约” 要求,希望增加通商口岸、鸦片贸易合法化等,但遭到清政府拒绝。
③国际局势:克里米亚战争后,沙俄在欧洲的扩张受阻,将目光转向远东;英法联军在对俄战争取胜后,也把视线更多地集中到远东。
解析中国的两次鸦片战争及其影响

解析中国的两次鸦片战争及其影响中国的两次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解析这两次战争及其影响。
首先,我们来看鸦片战争的起因。
19世纪初,英国通过贸易逐渐控制了中国的鸦片市场,而鸦片的流入导致了中国人民的药瘾问题。
为了保护本国利益和人民健康,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限制鸦片贸易,这引起了英国的不满。
英国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开放五个沿海港口,并赔偿大量赔款。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对中国的影响深远。
首先,中国的主权受到了严重侵犯,国家地位大幅下降。
其次,中国的经济受到了重创,不仅失去了重要的贸易港口,还需要支付巨额赔款。
这导致中国的财政困难,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
此外,中国政府的无能和腐败也被暴露无遗,引发了对清朝统治的不满情绪。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社会的不满情绪不断积累,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这次战争更为惨烈,英法联军对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侵略,北京的圆明园也被洗劫一空。
中国再次战败,被迫签订了《北京条约》,割让更多领土,并进一步加大了赔款。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社会的动荡。
中国人民开始意识到传统的军事技术已经无法抵御外敌的侵略,于是开始探索新的途径。
这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同时,战争也加速了中国社会的变革。
清朝政府开始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如洋务运动和自强运动,试图加强国家实力。
然而,由于改革的局限性和内部的阻力,这些努力并没有取得显著成果。
除了对中国的政治和经济产生深远影响外,鸦片战争还对中国的文化和社会价值观产生了重大冲击。
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开始接触到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思想,这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一些中国人开始怀疑传统的价值观和观念,开始寻求新的思考方式和生活方式。
这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思想上的支持。
综上所述,中国的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两次鸦 片战 争》 知识清单

《两次鸦片战争》知识清单一、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 年 1842 年)1、背景(1)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迫切需要开拓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
(2)中国当时处于封建社会晚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对外来商品需求甚少。
(3)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允许广州一处通商。
(4)英国在与中国的贸易中处于逆差地位,为了扭转局面,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
2、导火线林则徐虎门销烟。
3、经过(1)1840 年 6 月,英国舰队侵入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战争爆发。
(2)英军沿海北犯,到达天津白河口。
(3)1841 年初,英军强占香港岛。
(4)1842 年 8 月,英军到达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屈服求和。
4、结果(1)1842 年 8 月,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
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主要内容包括: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 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2)1843 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虎门条约》,从中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3)1844 年,美国、法国分别强迫清政府签订了《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
5、影响(1)政治上,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经济上,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3)社会矛盾上,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4)思想文化上,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开眼看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 年 1860 年)1、背景(1)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清政府拒绝了列强提出的全面修改条约的要求。
2、借口(1)英国以“亚罗号事件”为借口。
(2)法国以“马神甫事件”为借口。
3、经过(1)1856 年 10 月,英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
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开眼看世界
1、林则徐:
• 设立译馆,翻译书籍;《各国律例》;《四洲志》 • 国际法知识;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政情。
2、魏源:
• 编写《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3、徐继畬:
• 《瀛寰志略》;介绍西方地理、历史、经济文化。
• 面对从未交过手的英国人,林则徐在1839年9月给皇 上的奏折中说:“夷兵除枪炮之外,击刺步伐俱非所 娴,而腿足裹缠,结束严密,屈伸皆所不便,若至岸 上更无能为,是其强非不可制也。”
• 为扩大在华市场;英法修约要求遭到拒绝;
2、过程:
• 1858年《天津条约》:
《天津条约》主要内容:
•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 增开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台湾
(后定为台南)、淡水、潮州(后改汕头)、琼州、 汉口、九江、南京、镇江十处通商口岸。 • 对英赔款银400万两,对法赔款银200万两。 • 外国人可以再内地游历、通商、自由传教。 • 外国商船和军舰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
•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 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 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 死的决斗中被打垮: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 是基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 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 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马克思
二、鸦片战争原因
• 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闭关锁国政策。 根本原因
• 英国工业革命,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 英国为扭转贸易逆差大量向中国走私鸦片。 • 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
导火索
三、鸦片战争过程
1842年8月,中英议 和,签订《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的内容:
两次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鸦片战争前夕,中国政治极端腐败,经济十分落 后,国防非常空虚,人民生活困苦不堪,中国封建社 会出现全面危机。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携工业革命的雄风,蒸蒸日上, 在全球警醒对外扩张,开拓殖民地和海外市场。 幅员辽阔,依旧在封建主义道路上徘徊并已处在 风雨飘摇之中的古老中国,成为殖民主义者侵略扩张 的新对象。
1841 年秋,英军攻陷厦门。再次进攻 葛云飞率军抵抗,牺牲。宁波 定海。 1842 年 6 月,英军进攻吴淞。 1842 年 7 月,英军进攻镇江。 1842 年 8 月,英舰到达南京江面。 农民组织黑水党痛击英军。 陈化成奋战殉国。 守军浴血奋战。 清政府投降,签订了中英 《南京条约》。 牛鉴临阵脱逃。
英国的侵略 1840 年 6 月, 英舰封锁珠江口,挑起 战争。 英军侵占定海,并北犯直逼天津。 1841 年 1 月,英军占领香港岛。 1841 年英军再次进攻虎门。 1841 年 5 月,英军进逼广州。
爱国军民的斗争 林则徐防守严密。
清政府的妥协投降
道光帝派琦善到广州与英 军谈判。
关天培率军抵抗,英勇牺牲。 琦善拒发援兵。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取得牛 栏冈大捷。 奕山投降。
美国在1783年取得反对英国殖民主义 的革命战争的胜利,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 美 国资本主义发展很快。机械纺织的纱锭 数1805年只有4 500锭,1815年增加到15万 锭, 1825年更增加到80万锭,1850年已将 近500万锭。铁路线1850年已长达1.5万公 里 居世界第一位。1805年,美国商人曾经 掌握国际贸易的1/3。当英国把侵略矛头指 向中国 的时候,美国资产阶级成了英国的 重要帮凶。
2、1841、1-1841、5(广东战事;《广州和约》;三 元里抗英) 第二阶段,1841年1月27日清政府对英宣战,到5月 27日《广州和约》订立为止,历时4个月。
面试试讲两次鸦片战争

面试试讲两次鸦片战争两次鸦片战争,即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年)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两次重要战争。
它们不仅标志着中国从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转变,也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节点。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索是英国为了解决与中国的贸易逆差问题,大量向中国走私鸦片。
清政府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健康,采取了禁烟政策。
然而,英国以保护贸易自由为名,发动了侵略战争。
战争以中国的失败告终,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开放五个通商口岸,并支付巨额赔款。
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进一步侵略。
英法联军以修改条约为名,再次发动战争。
战争期间,清政府无力抵抗,被迫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进一步开放了更多的通商口岸,割让了更多的领土,并支付了更多的赔款。
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是深远的。
首先,它们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其次,它们加剧了中国的社会矛盾,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觉醒和变革。
最后,它们也为中国的近代化提供了一定的外部压力,促使中国开始寻求自身的发展道路。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两次鸦片战争的历史事实,更要引导他们思考战争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以及战争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总之,两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它们对中国的影响深远而复杂。
作为教育者,我们有责任帮助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这段历史,从而更好地认识过去,把握现在,展望未来。
两次鸦片战争

两次鸦片战争1、林则徐与虎门销烟2、时间:1839年6月人物: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英美等国商人的鸦片在广东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意义:虎门销烟壮举表现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坚定决心。
3、如何评价林则徐:(事件+意义)虎门销烟:表现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坚定决心,是伟大的民族英雄。
开眼看世界第一人:对开阔人们的视野,理解外部世界起了积极作用。
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沉重地打击了英国侵略者,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英国以中国禁烟为借口,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获得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2、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时间:1840.6—1842.8,爆发的根本原因: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获得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战争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2年8月,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有:1、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完整)2、赔款:赔款2100万元银元(增加中国人民的负担)3、通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东南民户被打开)4、中英协定关税(破坏了贸易、关税、经济主权);5、在通商口岸设驻领事附件:在通商口岸租地建屋永久居住、“领事裁判权”(破坏了我国司法主权)、“片面最惠国待遇”3、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①社会性质变化: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社会矛盾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者成为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矛盾。
③革命任务变化:中国人民开始了反帝反封的双重革命任务。
所以,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时间:1856.10—1860.10先后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水准进一步加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列强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第1课两次鸦片战争
内容标准:
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知道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事迹。
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林则徐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的爆发中英《南京条约》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归纳分析:归纳鸦片战争前夕中英简况,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及其与虎门销烟的关系;归纳《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陈述表达:讲述虎门销烟的故事;描述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史实以及关天培为国捐躯的英勇事迹。
2.过程方法
以讲述法为主,辅以课堂讨论
3. 情感价值观
通过学习林则徐以及其他爱国将士义无反顾地反抗侵略的英雄壮举,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及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反思鸦片战争中腐败、衰弱、落伍的清政府难以抵御外国侵略的史实,树立国民对国家的历史责任感,逐步理解“落后挨打、御侮必先自强”的道理,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难点
(1)正确理解虎门销烟与鸦片战争爆发的关系。
这一问题既涉及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也涉及如何正确评价林则徐主持的虎门销烟。
(2)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许多“变化”,如何抓住“变化”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是本课的又一难点。
(3 )对《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最惠国待遇”等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导学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谈话法、图示法等多法结合四、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虎门销烟第一次鸦片战争新课导入:出示罂粟花的图片
设问:这类鲜花的外表是异常美丽的,但它却是与罪恶联系在一起,这种花在金三角地区满山遍野,同学们知道它的名字吗?一百多年前,中英两国之间爆发的鸦片战争与它有着怎样的关系?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重大的影响呢?
新课教授:
1、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哪些危害?
教师出示《英国输入中国鸦片激增图示》;教师出示鸦片输入的危害的视频……
2、教师出示《林则徐》的奏折,林则徐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3、建国后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第一座浮雕是虎门销烟,这是为什么?
教师播放《虎门销烟》的视频材料,学生感受虎门销烟那激动人心的场面。
师: 国际上把虎门销烟结束的第二天作为国际禁毒日。
看一看:国际禁毒日(6月26日)各国的禁毒活动
说一说: 面对毒品,我们广大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4、有人说“鸦片战争”因林则徐禁烟而起,你同意吗?为什么?
5、《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重大影响是什么?
6、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哪些重大变化?
教师出示材料:(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含义)
对比这段材料,你对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的出什么结论?——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小结练习:
详见《绩优学案》第一课
板书:
一、虎门销烟
1背景
英国:打开市场鸦片牟利
中国:衰落危机烟毒泛滥
2.经过
1839.6 林则徐虎门销烟
3.影响
中国:表现反侮决心
英国:借口发动战争
二、《南京条约》
1.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中国滑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
第二课时
观看视频《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纪录片
第三课时第二次鸦片战争
新课导入:
设问: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为什么会成为废墟呢?
新课教授:
1.第二次鸦片战争概况
(1).学生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动者、爆发时间等基础知识勾画在教科书上;(2).引导思考英、法为什么发动此次侵华战争?又为什么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3).列举战争期间发生的大事和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4).思考战争结果如何?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2.战争期间列强的罪行——火烧圆明园
展示圆明园重要景点《谐奇趣》《大水法》《远瀛观》等图片⑶播放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视频剪辑,揭露侵略者抢劫并火烧圆明园的暴行,配以解说,激起学生的仇恨和惋惜。
课件展示法国大作家雨果关于谴责英法联军暴行的一段话。
布置讨论(1)、“清政府为什么不阻止英法联军抢劫火烧圆明园?
(2)、圆明园被烧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3.沙俄趁火打劫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教师用课件展示《沙俄侵占中国领土简表》和《沙俄侵占中国领土形势图》,引导学生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哪些影响?签订不平等条约;圆明园被毁;沙俄趁机侵吞中国领土说明中国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
4.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让学生简述: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1853年太平军攻下南京,以南京为都城。
设问:太平军为什么要抗击洋枪队?
归纳讨论:中华民族是不甘落后的,是不会屈服于列强侵略势力的,先进的中国人将努力寻求真理,探索救国之路。
小结:英国为开新市场,走私鸦片危害广。
民族英雄林则徐,虎门销烟为国强。
一八四零鸦战起,《南京条约》丧权益。
赔款通商又割地,半殖半封近代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