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鸦片战争的世界背景是什么
两次鸦片战争知识清单--2025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新高考历史——两次鸦片战争一、第一次鸦片战争(1)战争背景:①国际方面:19 世纪初,欧洲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工业革命后生产力大幅提升,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和广阔的市场,而亚洲等地区成为其扩张目标。
②英国方面:英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完成工业革命后,生产能力大增,迫切需要海外市场。
同时,英国在印度等地拥有殖民地,为其向中国倾销鸦片提供了便利。
③中国方面:中国是封建国家,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对外来商品需求少;清政府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事力量薄弱;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与世界脱节。
(2)导火索:①鸦片走私:英国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大量向中国走私鸦片,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严重危害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和国家经济。
②虎门销烟:林则徐在广东虎门进行销烟,打击了英国鸦片贩子的嚣张气焰,成为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
(3)战争过程:1840 年 6 月,英国舰队封锁珠江口,鸦片战争爆发。
英军沿海北上,先后攻占定海、天津等地,威胁北京。
清政府妥协求和,战争于1842 年结束。
(4)结果及影响:结果:签订《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 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协定关税。
影响:①社会性质变化: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等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②经济结构变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思想文化变化: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觉醒,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如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战争背景:①列强需求: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已取得的特权和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②“修约” 被拒:英法美等国提出“修约” 要求,希望增加通商口岸、鸦片贸易合法化等,但遭到清政府拒绝。
③国际局势:克里米亚战争后,沙俄在欧洲的扩张受阻,将目光转向远东;英法联军在对俄战争取胜后,也把视线更多地集中到远东。
二鸦片

《天津条约》的签定
《北京条约》
①、清政府承认《天津 条约》有效; ② 、增开天津为商埠;
③ 、割九龙司地方一区 给英国; ④ 、准许华工出国;
⑤ 、对英法两国赔款各 增至800万两。
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 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马克思
1689年中俄《尼布楚 四、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条约》规定的边界
结合史实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 的继续和扩大?
1、根本原因和目的相同 继续: 2、战争性质相同 3、战争影响一脉相承
扩大:1、 从战争进程看: (1) 侵略力量扩大 (2) 侵略时间延长 (3) 侵略区域扩大 (4) 订约国和条约增多 2、从危害和影响看: 开放的通商口岸和割地增多,主权更多地 遭到破坏,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加深
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工业品贸易状况如何?英国人认 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你又有什么看法?
根本原因:自然经济的抵制作用
一、战争背景
世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国际:
(19世纪50年代)
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国内:
实质: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英法 等国
借口:
提出“修约”
迅速发展
清 自然经济 政 府
第一章 第三节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战争背景
世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国际:
(19世纪50年代)
鸦第 二 片 次 战鸦 争片 的战 继争 是 续
发动战争
销售市场 原料产地
扩大海外殖民地
材料1:英国输华货物统计表:(万英镑)
年代
正当贸 易总值
1842 1844 1848
1850
鸦片战争高中历史知识点

鸦片战争高中历史知识点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国门,是中国被侵略的开端,清末时期我国发生了两次鸦片战争,两次的背景和影响各不相同,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鸦片战争高中历史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鸦片战争高中历史知识1第一次鸦片战争原因:贸易顺差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需要一个广大的市场作为货品出口地,而中国刚好符合此条件,能成为英国广大商品的倾销地。
由于中国出产的茶叶、丝绸、瓷器等奢侈品在欧洲市场十分受欢迎,英国人希望中国能开放贸易。
但英国出口的羊毛、尼绒等工业制品在中国却不受青睐,乾隆皇帝甚至认为中国什么都不缺乏,没必要与英国进行贸易,这使中英贸易为英国带来庞大的贸易逆差(入超)。
而英国在18世纪开始实行金本位货币政策,而清廷则以银作为货币,由于与中国的所有贸易需以银两折算,令英国需要从欧洲大陆购入白银作贸易用途,金银一买一卖,令英国人利润受损。
税率方面,中国对英国的入口货需要抽百分之二十的高税率,使英国大为不满。
鸦片输入工业革命后,英国资产阶级竭力向中国推销工业产品,企图用商品贸易打开中国的大门。
直到19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对英贸易每年仍保持出超二三百万两白银的地位。
为了改变这种不利的贸易局面,英国资产阶级采取外交途径强力交涉,未能达到目的,就采取了卑劣的手段,靠“毁灭人种”的方法,向中国大量特殊商品——鸦片,以满足他们追逐利润的无限欲望。
虎门销烟1839年3月,林则徐会同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在广州筹划禁烟。
林则徐不假差役胥吏之手,知识界的士人与他同一阵线,召粤秀书院、越华书院、羊城书院三大书院六百四十五学子入贡院“考试”。
这次名为考试,实为问卷调查,试题四道:“1.鸦片集散地及经营者姓名;2.零售商;3.过去禁烟弊端;4.禁绝之法。
”自此林则徐掌握了所有烟商、贪官污吏之名单。
在林则徐的主持下,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全部销毁。
在现场观看的广州城乡群众,无不拍手称快。
2第一次鸦片战争影响:总体影响鸦片战争的失败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政治上,满清政府开始一步步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随着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和贸易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中国逐渐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中俄《瑷珲条约》 中英《天津条约》 中法《天津条约》 中英《北京条约》 中法《北京条约》 中俄《北京条约》
主要内容 割地、赔款、协商关 税、五口通商 领事裁判权 片面最惠国待遇 通商口岸传教权 内河航行自由权 割地
割地、赔款、增加通 商口岸、鸦片贸易合 法化
英国
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自然经济占主导
(英、法、美工业革命)
地位
进行并第一个 完成工业革命
提倡人性、理性
文化专制: 八股
(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取士 文字狱
殖民拓张
闭关锁国政策
海外掠夺、贸易
装备落后
自由民主法制
殖民扩张 船坚炮利
鸦片走私前中英贸易
中国
呢绒、布匹 (难卖) 茶叶、生丝、瓷器 (畅销)
二、两次鸦片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原因 根本原因:打开中国市场 借口:禁烟运动 第二次鸦片战争原因 根本原因:列强为继续扩大在华利益 直接原因:清政府拒绝其全面修改条约的要求 导火索:“亚罗号”事件
2、 时间
结
1842.8
果: 1843
1844
1858 1858
1860.10
条约名称 中英《南京条约》
英国
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中国出超;贸易顺差; 英国则入 超,贸易逆差。
鸦片战争前中英贸易
流毒于天下,则为害 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 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 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 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林则徐奏折(节选)
鸦片贸易的危害 1、破坏人的身体健康 2、破坏中国的社会经济 3、严重威胁着清朝的统治
●C.中国司法主权遭到严重破坏D.中西间法律思想相互渗透
两次鸦片战争的关系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背景 都是发生在工业革命后的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根本目 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商品市场和
的
原料产地
同 性质
都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殖民掠夺战争
结果 影响
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取得了割地 赔款、通商等权益
都对中国的半殖地半封建化造成了影响
起因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为了进一步扩大侵略权 益
侵略国家 英国
英法联军,美俄趁机参
异与 侵略区域 主要在广东、福建 不仅占领了广州,而且
等东南沿海地区 还攻占天津和北京,侵
略区域进一步扩大
结果影响 第二次鸦片战争开放的口岸和割地增多,中 国主权遭到更严重的破坏,中国社会的半殖 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历史事件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历史事件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咸丰六年至十年)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历史事件,希望你喜欢!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简介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年至1860年间发生于中国本土,英国与法国趁中国太平天国起义之际,以亚罗号事件及马神甫事件为借口,连手进攻清朝政府的战争,又被英国人称为“亚罗号战争”、“英法联军之役”或“第二次中英战争”。
因为这场战争可以看作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延续,所以也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战争中沙俄出兵后以“调停有功”自居,并胁迫清政府割让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至今,从而成为最大的赢家。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先后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等条约,中国因此而丧失了东北及西北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得以全力镇压了太平天国,维持统治史称同治中兴。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1851年太平天国大举起事后,席卷华中、华南许多省份,给清廷统治带来重大的打击。
1854年至1856年间,爆发奥斯曼、英国、法国与俄国之间的克里米亚战争。
俄国战败,因而转向东方发展。
1857年,印度发生民族大起义,失败后印度彻底沦为英国殖民地。
看到英国在东方的成功,法国也开始谋求在印度支那建立殖民地。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第34条规定“所有贸易及海面各款恐不无稍有变通之处,应候十二年后,两国派员公平酌办”。
根据《南京条约》中的利益均沾原则,英、法、美三国在1854年和1856年两次提出修约要求,俄国也趁机谋求利益;但四国的修约要求并没有得到清政府的允许,于是列强开始谋求兴兵借口。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广东民间排外活动时有发生。
当时两广总督兼五口通商大臣叶名琛采取默许态度,对一切外国的投诉置诸不理。
终于,发生于1856年10月的亚罗号事件,成为了英、法联合出兵中国的导火线。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1856年5月,美、英、法三使,先后对叶名琛发出修约照会,不得要领。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两次鸦片战争

专题二 近代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两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新民主主义革命
后的中国
后的中国
时期的中国
19 世纪中期,西
19 世纪末 20 世纪 初,西方列强先后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美日成为侵华的主
方列强先后发动
发动了甲午中日战 力。日本侵华步伐不
知识 了两次鸦片战争,
专题二 近代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鸦片战争 1.背景 (1)世界资本主义高速发展,清王朝_闭__关__自__守___。 (2)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__出__超__地位,为扭转贸易逆差,英国 等向中国走私鸦片。 (3) __虎__门__销__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__成为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 2.经过:1840 年 6 月,英国发动侵华战争。1842 年 8 月,清 政府战败议和。
栏目 导引
专题二 近代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解析:选 B。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的原意。据“中 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会合结束了中国的闭关自守”并联系所学 可知,英国通过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反映了近 代中国和世界的碰撞;“使它越来越多地介入世界事务”强调 了近代中国和世界的融合,故选 B 项。西方列强的侵华对中国 近代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但中国近代历史发展并非由西 方主导,故 A 项错误。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但并非按照西方 模式向近代社会演变,故 C 项错误。D 项表述有误且不是材料 的主旨,故排除。
栏目 导引
专题二 近代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5.(2014·高考江苏卷)下图是清道光帝给参与谈判大臣所下达谕 旨的部分内容,该谕旨( )
A.颁发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B.隐含着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 C.导致了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 D.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
近代列强的侵华史

2.原因:
(1)根本原因:英国资本主义发展需要夺得更 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2)直接原因:虎门销烟。(1839年)
3.过程:
(1)1841年1月,英军侵占香港岛,并沿海北犯。 (看课本P25图片)
(2) 1842年8月,英舰队到达南京下关,清政 府屈辱求和,战争结束。
4.结果: (1)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 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2)1843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五口通商 章程》和《虎门条约》,攫取了领事裁判 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赁土 地房屋居留等特权。 (3)1844年,美、法两国胁迫清政府分别签 订《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取得更 多侵略权益。
近代列强的侵华史
——两次鸦片战争
学习目标
• 掌握两次——1842) 1、背景:(1)国际: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头号 资本主义强国。 (2)国内:封建社会末期,国力衰退,内部危机严重。 ①经济:鸦片战争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占据 主导地位。 ②政治:吏治败坏,封建专制发展到了极点。 ③思想:八股取士禁锢思想。 ④国防空虚,军备废弛。 ⑤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政策。 ⑥阶级矛盾:随着清朝统治的日趋腐败,国内阶级矛盾 日益激化。
3.结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1)《天津条约》:1858年清与俄、美、英、法 四国分别签订。内容: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 京;增开沿海沿江10处通商口岸;外国军舰 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通航;外国人可以 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赔偿英法军 费200万两白银,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 (2)《北京条约》: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分别签 订。内容:《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 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对英法两 国的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3)中俄《北京条约》: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 库页岛在内,约四十四万多平方公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次鸦片战争的世界背景是什么?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什么影响?
经济:工业革命后世界资本主义高速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西方列强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
政治: 西方资本主义政体逐渐确立
思想文化:思想解放科技进步
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对日本:
①提高了日本的国际地位 ;
②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
③刺激了日本的对外侵略扩张的野心
对世界:
①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②加剧了列强在远东的矛盾;出现三国干涉还辽事件
对中国:
①清政府的“大国形象”扫地,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②宣告洋务运动破产;
③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深重;
④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⑤促进了中国民族的觉醒;
19世纪末的侵华战争的世界背景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进行资
本输出。
2、资本主义制度普遍确立,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的对全世界的统治。
1、近代通商口岸布局特点:东南沿海到沿海内地
2、通商口岸的开放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消极:这些地区的主权受到损害,成为列强侵华的基地
积极:客观上促进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促进近代工业的诞生;推动近代城市的兴起
3、近代开放与现代开放比较(前提、方式、)
1840-1900列强侵华战争
侵华阶段特征
工业革命后:主要侵略手段:经济商品输出为主;军事侵略
二次工业革命后:向帝国主义的过渡.主要侵略手段:经济资本输出为主;政治瓜分中国—以华治华
侵华影响
破坏性: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造成了中国的贫穷落后;
建设性:传播了西方先进的科技和思想文化.冲击并瓦解了中国旧的经济和政治格局;客观上促进中国的近代化。
太平天国运动“新”的特色
(1)起义背景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治国方案新—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3)担负任务新—反封同时反侵略;(4)失败原因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造成这些新特色的原因是因为太平天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下,世界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
经济根源:工业革命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暴露
思想基础:汲取以往人类思想精华,如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阶级基础:欧洲三大工人运动使欧洲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实践基础:马、恩深入工人运动
有人这样概括巴黎公社革命:爆发具有偶然性,失败具有必然性,教训具有深刻性,影响具有深远性。
你觉得该怎样理解这句话?
(1)爆发的偶然性:起义的爆发只是一个特殊条件下的城市起义,不是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人运动发展的必然产物。
(2)失败的必然性:当时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阶段,不具备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社会条件。
(3)教训的深刻性:缺乏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缺乏工农联盟,没有争取到广大农民的支
(4)影响的深远性:首创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革命性——英勇斗争的精神;
社会主义革命为什么会在“帝国主义链条最薄弱”的俄国首先爆发?
客观原因:处于帝国主义阶段、落后、封建残余、社会矛盾尖锐
主观原因:无产阶级力量、成熟的物产阶级政党
直接原因:一战激化了社会矛盾
分析十月革命的特点
(1)从理论的角度看,列宁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立了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在一个国家取得胜利的学说,并通过十月革命的实践得以实现,使俄国在资本主义的包围之下,在经济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取得了革命胜利。
(2)从革命的道路看,十月革命走的是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扩展到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革命道路。
(3)从革命的阶段性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紧密相连的(即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形成了急剧发展的两个不同性质阶段的革命。
(4)从革命实现的方式看,由设想和平夺权到运用暴力革命形式夺取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