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阅读法1知识讲解

合集下载

初级对外汉语教学课件1-PPT

初级对外汉语教学课件1-PPT

男nán
女nǚ
好hǎo
书 shū
笔bǐ
你您 我他 她
们 老师
学生
中国人 日本人
美国人
英国人
什么 shén me

jiào
字你叫什么z名ì字?
我叫左丽亚名 字 、 汉字
LOREM IPSUM DOLOR
重点词汇:
读 读书 读写 读报
汉字
念 念书 想念
课文 上课
文化 文字 文明
写 写字
报警电话 匪警 police 110
火警 fire
119
急救 ambulance 120
交通事故 traffic accident 110
四、实用练习
1、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储蓄 deposit 照片 婚礼
2、啤酒 葡萄酒 包饺子 容易 进步很大
五、阅读理解
五、阅读理解
3、量词的使用
初级对外汉语教学课件1
你好 nǐ hǎo 我叫大卫 wǒ jiào dà
谢谢你 xie xie ni
一、朗读并背诵
LOREM IPSUM DOLOR
你好,您好,老师好! Ni hao, nin hao, lao shi hao
谢谢,谢谢,谢谢你。 Xiexie, xiexie, xiexie ni
二、汉字书写练习
上衣:外套、 毛衣、牛仔 衣、衬衫 裤子、裙子、 连衣裙
三、实用阅读
~~中
营业 休息 办事 马上 回来
四、实用练习
1、工作 感冒 开车 陪~~(谁)做~~ 公司
四、实用练习
水果: 梨、草莓、葡 萄、杏、山竹、 枇杷、桑葚、 蓝莓、桃、姑 娘、西瓜、无 花果、菠萝、 芒果、樱桃、 荔枝、橙子、 桔子、苹果

(完整word版)对外汉语教学法

(完整word版)对外汉语教学法

对外汉语教学法(一)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是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的硕士学位专业课。

本课程重点介绍和评析对外汉语教学法的理论、原则和方法,并力图结合教学实践中的课堂教学技巧,使学生能将所学习的知识运用于实际教学,并创造出适合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方法。

(二)基本教学内容第一章第二语言教学法的流派与理论第二章各种课型的课堂教学方法与技巧第三章当今对外汉语教学法的研究成果第四章对外汉语教学法的研究方法(三)主要参考资料1.齐沪扬、陈昌来《应用语言学纲要》,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

2.周小兵、李海鸥《对外汉语教学入门》,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年。

3.刘珣《对外汉语教学简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

4.蒋可心《对外汉语教学法研究》,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

5.刘珣主编《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年6月。

6.崔永华、杨寄洲《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年。

7.陈阿宝《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山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7月。

8.徐子亮《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认知理论研究》,华语教学出版社,2000年。

9.赵金铭主编《对外汉语研究的跨学科探索》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3年。

10.王建勤《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年7月。

11.章兼中《外语教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12.吕必松《吕必松自选集》,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年。

13.程棠《对外汉语教学目的原则方法》,华语教学出版社,2000年。

14.张亚军《对外汉语教法学》,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8年。

15.国家汉办教学业务处《对外汉语教学与教材研究论文集》华语教学出版社2001年。

(四)任课教师:张新明(五)时数:54学时(六)考核方式:自选与对外汉语教学法有关的论题,写一篇课程论文。

例如:1.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可以从各种教学法中借鉴什么?2.怎样运用有关教学法分析和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偏误?3.怎样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运用汉语的创造性?4.如何解决“结构”和“功能”的矛盾?5.适用于不同学习阶段,或某种课型的教学方法。

对外汉语ppt课件

对外汉语ppt课件

句子成分
汉语句子成分包括主语、 谓语、宾语、定语、状语 和补语。
词类
汉语的词类包括名词、动 词、形容词、数词、量词 和代词等。
常用词汇与表达
日常用语
如问候、介绍、感谢、道歉等。
旅游用语
如购票、入住、参观等。
饮食用语
如点菜、用餐、品尝等。
商务用语
如报价、合同、支付等。
03
对外汉语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技巧
声调
是汉语语音的重要特征,有四 个声调,分别是平声、上声、
去声和入声。
汉字基础
汉字的起源
从甲骨文、金文到现代汉字, 汉字的历史悠久。
汉字的构成
汉字是由部首、声符和义符等 构成的。
汉字的分类
分为独体字和合体字两大类。
汉字的书写
汉字的书写顺序是从左到右, 从上到下。
语法结构
01
02
03
语序
汉语的基本语序是主语+ 谓语+宾语,定语+中心 词,状语+中心词。
激活学生的前知
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即将学 习的内容的认知情况,以便更好地连接学 生的已有知识和新知识。
运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 种教学方法,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
精讲多练原则
及时反馈与调整
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语言点,随后提供 大量的练习机会,帮助学生掌握所学内容 。

活动名称:中国地方文化体验 活动
中国地方文化体验活动包括地 方特色美食、民俗文化、传统 节日等体验活动,可以让汉语 学习者通过了解地方文化来深 入了解中国文化。
THANKS
感谢观看
练习形式

对外汉语阅读教学

对外汉语阅读教学

二、阅读课的教学目的、目标和原则
3 教学原则 2)实用性 ) 对一般人来说,学习第二语言的主要目的是用于交际。因此, 对一般人来说,学习第二语言的主要目的是用于交际。因此, 教学内容的设计及教学安排要考虑到实用, 教学内容的设计及教学安排要考虑到实用,要尽量避免教给学生 的是“课堂语言” 校园语言”而非真实语言。 的是“课堂语言”、“校园语言”而非真实语言。 阅读材料的选取要尽量真实,贴近生活实际(根据学生的等 阅读材料的选取要尽量真实,贴近生活实际( 符合学生的水平)。 级,符合学生的水平)。
二、阅读课的教学目的、目标和原则
3 教学原则
1)实践性 ) 阅读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语言技能训练课, 阅读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语言技能训练课,而不是语言知识传 授课。 授课。 一切都要围绕着“读”来展开。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方法 一切都要围绕着“ 来展开。教学环节的设计、 的选用、教学效果的检查等,都要从阅读课的课程特点来考虑。 的选用、教学效果的检查等,都要从阅读课的课程特点来考虑。
二、阅读课的教学目的、目标和原则
2 教学目标 3)高等阶段“读”的教学目标 )高等阶段“ 能读懂生词不超过4%、内容较为复杂、语言结构较难的原文, 能读懂生词不超过 %、内容较为复杂、语言结构较难的原文, %、内容较为复杂 并能较为准确地理解文章中的深层含义; 并能较为准确地理解文章中的深层含义;能借助工具书读懂一定 范围内的工作文件和报刊上的一般性文章; 范围内的工作文件和报刊上的一般性文章;有较强的快速阅读和 查找信息的能力,阅读速度为200-260字/分;有较强的跳读、 查找信息的能力,阅读速度为 - 字 分 有较强的跳读、 猜读和概括提炼的能力。 猜读和概括提炼的能力。
(2)难句 ) 他去我不去。(因果) 。(因果 他去我不去。(因果) 下雨我不去。(假设) 。(假设 下雨我不去。(假设) 今天太累了我不去。(条件) 。(条件 今天太累了我不去。(条件) 我想起来了。 我想起来了。 我们年级就去了25个人 个人。 我们年级就去了 个人。 参加会议的有3个医院的领导 个医院的领导。 参加会议的有 个医院的领导。 湖北和湖南的部分地区遭了水灾。 湖北和湖南的部分地区遭了水灾。 这个人谁都不认识。 这个人谁都不认识。 两个工厂的工人也参加了这次座谈会。(歧义) 。(歧义 两个工厂的工人也参加了这次座谈会。(歧义) 当了县长的女人身份地位都跟以前大不一样了。(歧义) 。(歧义 当了县长的女人身份地位都跟以前大不一样了。(歧义)

对外汉语重要语法点及其教学课件

对外汉语重要语法点及其教学课件

02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
语法教学的目的和原则
目的
培养学生正确、得体地使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原则
以实用为导向,注重实践和互动,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和运用汉语语法。
常用汉语语法点
时态
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如 :现在+吃+饭。
虚拟语气
表示与实际情况相反的假设或 愿望,如:如果+现在+下雨 ,我就不会出门。
THANKS
常用汉语口语表达的讲解与练习
讲解
选取常用的汉语口语表达,如问候、介 绍、感谢、道歉等,讲解其语义、语用 和语境,明确使用的场合和对象。
VS
练习
通过模仿、重复、替换、扩展等练习方式 ,引导学生掌握常用汉语口语表达的语音 、语调和语速,加深对实际运用的理解。
口语交流活动的组织与引导
活动
设计多种口语交流活动,如角色扮演、话题 讨论、小组辩论等,创造真实的口语交际环 境,激发学生的口语表达欲望。
中国传统文化的讲解与体验
讲解内容
包括中国历史、哲学、文学、艺术、节日、习俗等方 面。
体验方式
通过图片、视频、实物展示等方式让学习者直观感受 中华文化的魅力;开展中华文化体验活动,如包饺子 、写毛笔字、画国画等,让学习者亲身体验中华文化 。
当代中国文化的讲解与体验
讲解内容
包括中国的社会制度、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科技发 展等方面。
要点二
运用
通过阅读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阅读材料中的语言和文化 知识,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跨 文化意识和语言文化素养。
06 对外汉语文化教学
文化教学的目的和原则
目的
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习者对中华文化的理 解和认同,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

对外汉语教学的阅读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的阅读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的阅读教学
阅读具有重要意义,是汉语学习者获取信息、培养观察能力和拓展
视野等方面不可或缺的技能。

大部分外国学生在学习汉语时,一般都
要学习中文阅读。

阅读教学通常以课文为基础,可以采取全读、分读和讨论的方法来教学。

一、全读地教学
全读惯练习方法,也可以简单的叫做认知法。

学生要把汉语课文完整
的读出来,这样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汉语知识。

上课的
时候,老师必须清楚的指出课文的时态、语言特征和其他特点,帮助
学生更有效的学习。

二、分读教学
分读的方法比全读更有效,这种方法可以更具体的分析每一句话,以
求弄清其背后的意义。

学生读完每个句子之后,要进行发音练习,以熟记新学的语材;其次,可以根据会话内容,和同学一起讨论总结出所学习的重点内容;最后,可以根据练习内容,做出习题,检查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活动型教学
活动型教学变得越来越受欢迎,可以用阅读后的讨论或者小组对内容作深入的分析等方法,强化学生语感能力,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汉语语言技能。

四、练习
通常来说,为了加深学生对汉语阅读教学的认知,老师也要设计一些合理的课后练习,以让学生更加深入的掌握汉语的知识。

如果时间允许,老师也可以批改学生练习的作业,而且会员学生要及时总结,以便能够更好的学习汉语。

对外汉语初级阅读(读写)课程教学研究

对外汉语初级阅读(读写)课程教学研究

对外汉语初级阅读(读写)课程教学研究一、引言随着中国的经济、文化和政治的影响力日益扩大,对外汉语教学变得愈发重要。

而读写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对外汉语初级阅读(读写)课程的教学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对外汉语初级阅读(读写)课程的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二、课程设置对外汉语初级阅读(读写)课程的课程设置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同时也要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在课程的设置上,可以结合实际生活和学习情境,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1. 课程目标对外汉语初级阅读(读写)课程的目标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传授学生基本的汉字知识和语法知识,让他们掌握基本的汉语读写能力;二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让他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所学知识进行交流和表达。

2. 课程内容在课程内容上,可以包括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常用词汇和句型、常见语法规则等内容。

也可以添加一些生活实用的文本,如购物对话、餐厅用餐等,以便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容易地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3. 教学资源对外汉语初级阅读(读写)课程的教学资源可以包括教材、课件、多媒体资源等。

通过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趣味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三、教学方法对外汉语初级阅读(读写)课程的教学方法应该注重灵活多样,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

1. 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理解和记忆课程内容。

在对外汉语初级阅读(读写)课程中,可以通过情景教学法来教授常用词汇和句型,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体会和应用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对外汉语初级阅读(读写)课程的教学评价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它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1. 考试评价通过考试评价,可以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包括词汇掌握情况、句型应用能力、语法理解水平等。

对外汉语初级阅读(读写)课程教学研究

对外汉语初级阅读(读写)课程教学研究

对外汉语初级阅读(读写)课程教学研究一、课程概述对外汉语初级阅读(读写)课程主要针对外国人初学汉语的特点,以教授汉字的基本知识和阅读写作技能为主要内容,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为进一步学习汉语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 学会常用汉字的基本笔画和构造方法。

2. 掌握一定的汉字书写规范。

3. 掌握约500个基本汉字的音、形、义和笔顺。

4. 能够认读简单的汉字和词语,并掌握一定的阅读技能。

6. 通过阅读和写作的实践,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

三、教学内容4. 基本阅读技能的训练,如识字、猜词、理解课文、归纳总结等。

5. 基本写作技巧的学习,如对联、填字、写作短文等。

6. 汉语语音、语调和语法的简要介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主要用于教授常用汉字的笔画、音、形、义和笔顺。

2. 示范法:教师现场演示书写基本汉字和词语的方法,学生跟读并模仿。

3. 演练法: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一定数量的汉字书写练习和阅读理解练习。

4. 听说结合:通过教师的语音朗读和学生的模仿练习,让学生初步了解汉语的语音和语调规律。

5. 互动交流: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共同探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五、教学手段1. 涂改纸、毛笔、宣纸等书写工具。

2. 课件、多媒体教学设备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六、教学评价1. 经常性测试:每2-3周进行一次测试,测试内容涵盖课程教学内容的各个方面。

2. 期中/期末考试:考查学生对各个方面的汉语知识的掌握情况。

3. 作业评价:包括笔画和汉字练习、阅读理解、写作等方面的作业。

对学生完成情况进行评分,并给予指导。

七、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的能动性,鼓励学生尝试用中文进行交流和表达。

2.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 鼓励学生多加阅读和写作练习,扩大汉语知识面和语感。

4. 加强听说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精读课
A、理论基础:(1)精读课是简历新第二信号系统的有效手段;(2)精读课 是知识传授、接受和理解的最佳途径;(3)精读课是学习者在头脑中编织语言 网络的主要输入源。
B、教学要点:(1)语音教学;(2)词汇教学;(3)语法教学;(4)篇章 教学
C、操作方法:(1)教学步骤——由外入内、由内到外、内外结合;(2)教 学方法——读、问、听、说、思、写、讨论
综合以上理论研究,我们认识到,阅读不仅是获取信息、培养思维的过程,还是学习语 言知识、培养语言能力的过程。因此,在对外汉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究竟采取何种模式, 就成为摆在汉语阅读课教师面前的问题。
(一)纵向。 第二语言的习得是一个不断向目的语发展、靠近的过程,因此,在不同的学习阶段, 学习者的阅读模式也是在发展变化的,我们采用的教学模式就应该是变化的、分阶段侧重 的。
A:你的老毛病又犯了,对孩子一点儿耐心也没有。
B:你总是乌鸦落在猪背上,只看见别人黑。
A:你跟我走吧,我会一辈子对你好的。
B:我不能跟你走,我已经是他的人了。
一个年轻的女护士夜里查病房,看见一个肝病病人偷着喝酒。走过去对病 人小声说:“小心肝儿!”那个病人微笑着回答:“小宝贝儿!”
(2)习俗文化:习俗文化指风土人情、社会习俗、人际关系、政府运作等。
对初学者来说,因为受词汇、语法等语言学知识水平的限制,他们往往采用自下而上 的阅读模式,阅读是为了学习语言知识而进行的。因此这一阶段的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扎 实的语言能力为目的,加强词汇、语法的教学。
在中级阶段,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语言知识,阅读目的不仅是为了提高语言能力、语 言技巧,而且包括获取交际信息、丰富自身文化背景知识等。阅读的模式既可能是自下而 上的,也可能是交叉进行的。教学的重点应该以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和策略为主,注重培 养学生的联想、猜测能力,甚至包括语篇思维能力等。
浅蓝色的毛衣。
三)理解速度训练
1.模糊阅读(猜测词义、句义和语段、语篇的主要意思)
2.检索阅读(任务教学)
三、方法
韦斯特在阅读课程中从头到尾都要求学生积极活动,新法读本内容有趣、 编排巧妙,在上课时又有严格的操作程序,是学生一边读一边做练习,逐渐从 阅读中学会阅读。根据教学目标的不同,阅读法可分为精度和泛读。
对外汉语教学阅读法
1
对外汉语教学阅读法简析
摘要:阅读是人们通过视觉感知文字符号,从中获取信息的复杂心理过程。阅 读课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是一门重要的技能训练课。它是学生增加可理解输入, 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扩展并积累词汇,训练阅读技巧,培养阅读习惯,逐步 获得独立阅读能力的必要途径。本文主要阐述阅读法的教学目的、重点以及方 法。
这种事了了就了了。
三日内蒙古人民共和国将有一股冷空气移过本市
发展中国家用电器的生产规模。
发展中国家用电量低于发达国家
女人如果没有了男人就恐慌了
理解长句、难句
(1)长句
一个十二、三岁戴着红领巾长得很清秀的女孩正从马路对面匆匆忙 忙地向我这儿走来。
我的一位在上海工作的姐姐前几天给我的孩子寄来了一件她亲手打的
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
(4)利用词的反义关系,如:
大—小、多—少、长—短、高—矮、胖—瘦、远—近等等。
培养对语言输入进行理解的能力,掌握词与词、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要理解句子中词语之间的关系,就要找出句子里的施事和受事的关系。
汉语基本的施、受事的顺序是:施——动——受。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和语法
功能不一一对称,汉语没有格的变化,施受事关系的位置变化通常没有语法标 记。汉语中施受事关系除了可用“施——动——受”的格式表示外,其他格式也 很常见,如:
受——
施——
动:饭我吃过了。
施——
受——
动:我饭吃过了。
“施—
—受—
—动”的格式还有变体,如
“我把饭吃完了。”(把字句)
“饭吃过了”(省略施事的意义被动句)
掌握了词语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对句子意思的理解。
.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输入
(1)交际文化:指在语言交际中容易产生误解的文化因素。
A:明天我请你吃饭吧。B:那多不好意思啊。
阅读法产生于20世纪初,为英国著名语言教育家韦斯特(M.west)在印度从事英语教学时所创立,又称韦斯特新法。是一种直接通过阅读来培养阅读能力 的教学法法。
韦斯特提出第二语言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即使因此相对 的放松口语教学也是应该的。韦斯特认为阅读就是基础。应当通过阅读学会阅 读,阅读既是目的也是手段。
(3)历史、文学、艺术、哲学等。 二)理解准确性训练
1.识别字词
(1)识别形近字
千、干、于
力、刀、刁
儿、几、九
工、土、士
己、已、巳
(2)识别生词
养病、救火、晒太阳、吃食堂、打扫卫生、喝西北风
不三不四、人山人海、胸有成竹、对牛弹琴、三阳开泰
有文章、手头紧、成了泡影、门儿都没有、心里直打鼓
.识别意群
拿出芭蕉扇扇扇。
(一)“自下而上”模式(字—词—句—段—篇练习法)(Bottom-up
Model)该模式认为,阅读是从字、词的辨认开始,经过词语所表达的信息的组合 完成阅读活动。这一模式把阅读看做是一个“解码”的过程。
1.汉字
2.词汇
3.句子
4.语段
5.语篇
二)“自上而下”模式(Top-down Model)
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根据本人大脑中已有的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以及社 会、文化、专业等背景知识,对阅读材料中所提供的少量的语言提示进行预 测、推断,并随着阅读活动的进行加以验证和修改,最终在自己的头脑中构建 作者所传递的信息。
1)大量接触语言材料,在上下文或插图的帮助下直接理解阅读内容。
(2)不主张阅读之前先教语法,而是阅读后把学习者在阅读中已熟悉的语 法项目进行归纳。
3)词汇在对上下文的掌握中自然吸收,而非脱离课文讲解、翻译或死记
硬背
4)控制词汇、精选词汇,用现代常用词代替过时的书面语,分散生词,
把生词限定在50:1,即50个词中才出现一个生词,生词出现在同一篇课文中不 得少于3次。
车—电车、汽车、火车、车票、车厢⋯⋯
电—电灯、电话、电视、电影、电报⋯⋯
衣—毛衣、衬衣、大衣、雨衣、衣服⋯⋯
(2)利用词的语义场扩展新词,如表示家庭关系的语义场:爸爸、妈妈、姐 姐、妹妹、哥哥、弟弟;表示体育运动的意义场:跑步、打球、游泳、比赛、 操场、锻炼等。
(3)利用汉语特殊的思维方法学习新词,如: 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 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
三)相互作用模式(Interactive Model)
阅读既不完全是“自下而上”,也不仅仅是“自上而下”。阅读实际上是一个多种 语言知识,包括字、词汇、语法、语义等知识以及各种背景知识的复杂的“相互 作用”的过程。
在阅读教学中,一方面要训练、培养学生“自下而上”的阅读机能,如准确、快 速识别词汇和语法结构,另一方面也要训练学生的“自上而下”的阅读机能,如 对所读材料作整体上的理解,而不仅仅是词语解码
(二)横向。
1.提高语言知识水平 学习者首先必须具备相当的语言能力。如果词汇量、语法知识和语言知识欠缺,就会 造成 “自下而上 ”的阅读方式受阻,也就谈不上 “相互作用 ”和“双向交流 ”的阅读活动。只有 达到了一定的语言水平,学习者才能与文本发生意义上的联系。
2.扩大文化背景知识 阅读不是一个单纯吸收信息的消极过程,而是读者运用已有的语言知识和非语言知 识,结合文字信息进行理解的积极过程。因此,影响读者阅读能力的重要因素除语言知识 外,还有非语言知识。因此文章读不懂或理解错误不应完全归咎于词汇量不足、语法知识 不够、句子结构不懂等,而有可能是学习者背景知识的欠缺,从而导致文本理解错误或困 难。
2)中等阶段“读”的教学目标
能基本读懂一定工作范围内的应用文、一般性科普文章、新闻报道、大学入 系的基础课程教材等。速度为120-150字/分。具有跳跃障碍,了解大意,查 找信息,吸收新词语的能力。
3)高等阶段“读”的教学目标
能读懂生词不超过4%、内容较为复杂、语言结构较难的原文,并能较为准 确地理解文章中的深层含义;能借助工具书读懂一定范围内的工作文件和报刊 上的一般性文章;有较强的快速阅读和查找信息的能力,阅读速度为200-260
查阅—略读—通读—细读练习法
1.查阅
2.略读
3.通读
4.细读
2、泛读课
A、理论基础:(1)泛读的本质特点——快速浏览、猜测和跳跃;(2)影响 泛读的相关因素;(3)泛读教学的原则——材料的合适性、时间的限定性、教 学的节奏性
B、教学要点:(1)试读为主;(2)问题设计;(3)背景导入;(4)讨论
C、操作方法:(1)指导猜测;(2)指导跳跃;(3)指导答题
(4)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是阅读过程的真正主体,是教学实践和认识活动的承担者。教师是这一 过程的设计者、指导者,其作用是辅助性的。阅读是学生主动的、独立的活
动,不能也不应由教师包办代替。
二、阅读课Leabharlann 点(一)积累知识,增加大脑中有关目的语的经验成分
1.认读汉字词语,扩大词汇量(理解)
(1)利用汉语的构词法。汉语的基本词具有极强的构词能力,比如:
一、教学目的目标及原则
(1)培养学生理解话语或文本提供的所有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汉语语感,进而全面提高语言能力。
(3)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
教学目标
1)初等阶段“读”的教学目标
能根据汉语拼音比较准确地读出汉字的读音,能借助词典阅读已学词汇占
80%以上的文章,准确概括出文章的意思;在无词典的情况下,能克服非关键 性文字障碍,理解已学词汇占90%以上的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速度达到90-110字/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