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规范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法律规范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举例说明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在公共生活中,由于个人的行为会影响他人的生活,因此约束个人行为的公共生活规则很多。
其中,法律是最权威的规则,它既有国家的强制性,又有普遍的约束性。
它不仅确立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公共生活准则,引导人们自觉守法,自觉维护公共生活的正常秩序,而且通过制裁破坏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强制人们遵守社会公共生活准则。
只有政府,社会和公民都具有公共生活规范意识,并自觉地遵守公共生活准则,才能建立起和谐的现代生活方式。
根据法律的规范作用的指向和侧重,可以将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的作用分为以下几种:1、强制作用法律的强制作用是指法律能运用国家强制力制裁违法和犯罪,保障自己得以实施的作用。
法律的强制作用是法的其他作用的保障。
没有强制作用,法律的指引作用就会降低,预测作用就会被怀疑,评价作用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失去意义,教育作用的效力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2、教育作用法律的教育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通过其规定和实施而影响人们思想,培养和提高人们法律意识,引导人们依法行为的作用。
3、指引作用法律的指引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能够为人们提供一种既定的行为模式,从而引导人们在法律范围内活动的作用。
法律的首要目的并不在于制裁违法行为,而是在于引导人们正确的、合法地参与社会生活。
4、评价作用法律的评价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能够评价人们行为的法律意义的作用。
法律评价的标准是合法与不合法。
行为评价标准有法律、道德、纪律等,它们是可以同时适用的。
但应该注意的是,既不能用法律评价取代道德评价、纪律评价,也不能用道德评价、纪律评价代替法律评价。
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以上作用可以在案例分析中详尽体现,案例一:情急以刀刺人自残难逃刑罚有了矛盾不冷静处理,情急之下刀刃相见,刺伤了别人自己又后怕,悔恨中把自己刺成重伤,不但赔偿了对方的经济损失,自己还难逃法律的处分。
近日,被告人张引绪被宝鸡市陈仓区人民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
法律在社会中的作用是什么?它如何发挥作用?

法律在社会中的作用是什么?它如何发挥作用?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和约束力量,法律在现代社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本篇科普文章中,我们将阐述法律在社会中的作用,并探讨它如何有效发挥这些作用。
一、维持社会秩序法律是一种约束社会行为的规范。
它通过制定各种法规和规定,约束广大公民的行为,维持社会的正常秩序。
法律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和社会的公共利益,维护公正和平等的社会秩序。
同时,法律还规范了国家机关、公共团体等各种组织的行为,确保它们依法履行自身职责。
1.1 法律对于打击犯罪和维护社会治安有着重要作用。
它通过制定“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规,清楚定义了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对犯罪者进行严惩,同时维护公民的安全和财产权益。
1.2 法律还规定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应当遵守的各种规范和规定。
比如:商业活动中的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劳动活动中的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
通过这些法律的纲领性指导,整个社会的经济和生活活动就能够更稳定有序的进行。
二、维护社会公正法律是社会公正的保障,它体现了社会的伦理和道德价值,为社会提供了一个纲领性的遵守标准。
法律的公正行使有助于缩小社会贫富差距、协调社会矛盾,营造一个公正平等的社会环境。
2.1 法律有助于消除各种社会不公正现象,比如:对于职场上存在的性别歧视、党派歧视等现象,法律法规有着清晰严格的规定。
它的约束力有效保障了人们的权益,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发展。
2.2 法律的公正行使也有利于协调社会矛盾和纠纷。
通过普遍适用的法律规范,各方面的利益就能够在一个公正的制度内平等协商,避免利益主体之间的强、弱不对等。
三、促进社会进步法律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和保障。
法律规范有助于提升各个领域的发展水平,创造出一个稳定、和谐且富有创新力的社会文化环境。
3.1 法律规范有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
通过制定和完善商业法规和规定,法律规范了商业活动的行为,并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利于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实际利益需求。
思修-第五章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重点提示一、公共生活及其主要特点。
一般而言,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私人生活往往以家庭内部活动和个人活动为主要领域,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秘性,在公共生活中,一个人的行为,必定与他人发生百接或间接的关系,公共生活超越了私人生活的局限,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
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主要表现为:1.活动范围的广泛性;2.交往对象的复杂性;3.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二、公共生活有序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1.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2.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的前提;3.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障;4.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保障。
三、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
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
其基本特征:继承性、基础性、广泛性、简明性。
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有:1.文明礼貌。
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
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新型人际关系。
2.助人为乐。
当一个人身处困境时,大家乐于相助,把别人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给予热情和真诚的帮助与关怀,这就是助人为乐。
3.爱护公物。
每个有责任心的公民,对社会共同劳动成果要珍惜和爱护,使社会的公用设施得到妥善保护并保持良好状态,这是使公共生活有序进行的基本保证。
4.保护环境。
保护环境主要是指保护目然环境,诸如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生态环境、矿产资源、动物资源等,也包括保护文物资源、文化资源、社会管理资源等人文环境。
5.遵纪守法。
即每个社会成员既要遵守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也要遵守特定公共场所和单位的有关纪律规定。
四、大学生如何遵守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1.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是人们在网络生活中为了维护正常的网络公共秩序需要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是社会公德规范在网络空间的运用和扩展。
法的三大基本功能

法的三大基本功能
法的三大基本功能是:规范功能、调整功能和保障功能。
1. 规范功能:法律通过制定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规则和准则,对社会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
它明确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和义务,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规范功能使得社会成员能够在相对稳定和公正的法律框架下进行交往和互动。
2. 调整功能:法律通过对权利和义务的分配和调整,解决社会中各方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它提供了一种公正和合理的机制,用于处理纠纷、解决争议和维护社会秩序。
调整功能使得社会成员能够通过法律途径寻求公正和平等的对待,实现自身权益的保护和维护。
3. 保障功能:法律通过确立个人权利和自由的保护机制,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利益不受侵犯。
它为个人提供了一种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的权益,保护个人免受不正当的干涉和侵害。
保障功能使得法律成为公民权利的守护者,为个人提供了一种安全感和信心,使他们能够在社会中自由发展和实现个人价值。
这三大基本功能使得法律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维护社会秩序、促进公平正义、保护个人权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法律的规范和保护作用

法律的规范和保护作用法律的规范和保护作用法律作为社会管理的一种重要工具,其规范和保护作用在社会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法律的规范作用体现在对社会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从而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而法律的保护作用则是为了保护个体的权利和利益,提供司法保障。
首先,法律的规范作用使得社会行为得以约束和规范。
社会是由不同的个体组成的复杂系统,各种行为和利益往往存在冲突和矛盾。
法律的规范作用通过制定明确的规则和法律条文来约束和规范人们的行为,使得个体在社会中的行为有所约束,遵循一定的规则和行为准则。
例如,法律规定道路交通规则,要求各种交通参与者遵循交通信号、限速等规定,从而维护道路交通的秩序和安全。
其次,法律的规范作用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在一个复杂多元的社会中,个体的权益和利益存在差异和冲突,如果没有法律的规范作用,社会将陷入混乱和不稳定的状态。
法律通过规范社会行为,使各种社会关系和活动有序进行,维护社会的正常运转和公共利益的实现。
例如,法律保护知识产权,鼓励创新和发明,保护知识产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科技和文化的进步。
此外,法律的保护作用是为了保护个体的权利和利益,提供司法保障。
法律承认个体的自主和平等地位,在法律框架下,个体享有一系列的权利和自由。
法律的保护作用通过为个体提供司法途径和救济措施,保护他们的权益免受侵害。
例如,对于合同纠纷,法律提供了诉讼机制,个体可以通过起诉来维护其合法权益;对于人身伤害,法律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和赔偿制度,保护个体的人身权益。
法律的保护作用还体现在对弱势群体的保护。
社会中存在一些弱势群体,如儿童、残疾人、老年人等,他们的权益容易受到侵害。
法律通过特定的法律规定和政策措施,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免受侵害,提供特殊保护措施。
例如,法律规定未成年人在法律上的不完全行为能力,保护其合法权益不受到侵害;法律规定雇佣残疾人的义务和禁止歧视,保护残疾人的就业权益。
总的来说,法律的规范和保护作用在社会生活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章)※公共生活一般而言,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
在公共生活中,一个人的行为,必定与他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
人类社会的公共生活是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公共秩序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主要包括工作秩序、教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网络秩序等。
※社会公德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
P145※题目1.当代社会公共生活有哪些特点?如何维护公共生活秩序?一般而言,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私人生活往往以家庭内部活动和个人活动为主要领域,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秘性。
在公共生活中,一个人的行为,必定与他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
人类社会的公共生活是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公共生活的场所和领域不断扩展,从传统的公交车、影剧院、图书馆、公园、集体宿舍等,到新兴的证券交易所、人才市场,网络技术使人们的公共生活进一步扩展到虚拟世界。
人们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电话、网络等现代通讯工具介入社会公共生活。
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人们往往是在“熟人社会”中活动,交往圈子很小;当今社会的公共生活领域,则更像一个“陌生人社会”。
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的交往对象并不仅限于熟识的人,而是进入公共场所的任何人。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使人们更多地在陌生的公共环境中与陌生人打交道。
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当代社会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也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公共生活的内容和方式。
商场购物、歌厅娱乐、广场漫步、公园休闲、图书馆学习、体育馆健身、互联网冲浪等,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及年龄、兴趣、职业、经济条件等因素,选择和变换参与公共生活的具体方式。
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

• 中国的古人以[修身或修道]作为人生理想的 基础层次,
• 以[治国、平天下]为人生理想的最高层次。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 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 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 身;……身修而后家齐,家 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 平。—《大学》—
比“华人与狗...”更该让我们感到 耻辱的......!
★1995年仅有452万中国人 ★“中国人,便后请冲
出境旅游,但2005年我国国
水”,“请安静”,
内游客达12.2亿人次,出境
“请不要随地吐
游客达3100万人次。2020年
痰”……这种仅以简体
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
中文标出的警示牌,正
很不相称,严重损害了中国礼仪之邦形象,
引起了海内外舆论的广泛关注和批评,
广大群众反应强烈。
为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纠正公 民旅游中的陋习,中央文明办、国家旅 游局从今年开始实施提升中国公民旅游 文明素质行动计划。
第一步
2006年9月22日,中央文明办和国家旅游 局公布了从网上征集的20类中国公民旅游 常见不文明行为
二、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 (一)《治安管理处罚法》 ★2006年3月1日起施行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治安管理处罚种类
警告 罚款 行政拘留(5日以下、5日至10日、10日至
15日,合并执行最长不超过20日) 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 限期出境或驱逐出境(对外国人适用)
整理课件nn一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一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nn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作用有多种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作用有多种nn一指引作用一指引作用nn法的指引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能够为法的指引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能够为人们提供一种既定的行为模式从而引导人们提供一种既定的行为模式从而引导人们在法律范围内活动的作用人们在法律范围内活动的作用nn法律最首要的作用法律最首要的作用整理课件法律的指引作用通过三种规范形式来实法律的指引作用通过三种规范形式来实nn授权性规范授权性规范可以做什么或有权做什么可以做什么或有权做什么nn禁止性规范禁止性规范不得做什么不得做什么nn义务性规范义务性规范应当或必须做什么应当或必须做什么整理课件nn二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二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nn一治安管理处罚法治安管理处罚法nn20062006年年33月月11日起施行日起施行整理课件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整理课件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整理课件治安管理处罚种类治安管理处罚种类nn警告警告nn罚款罚款nn行政拘留行政拘留55日以下日以下55日至日至1010日日1010日至日至1515日合并执行最长不超过日合并执行最长不超过2020日nn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nn限期出境或驱逐出境对外国人适用限期出境或驱逐出境对外国人适用整理课件二集会游行示威法集会游行示威法nn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举行集会游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举行集会游行示威均适用本法
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在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秩序中的作用

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在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秩序中的作用
道德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作用:强调人的“自律”。
在公共生活中,道德发挥作用的范围是广泛的,它引导人们通过道德修养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意识,产生自律,自觉把行为保持在社会允许的范围内。
道德调节具有广泛性,不仅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深入到人们的精神世界。
法律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作用:强调“他律”。
在公共生活中,法律发挥作用的范围是有限的。
它主要是针对那些危害公共生活秩序的行为进行强制性的限制和惩处,警戒人们遵守规范。
在良好的社会秩序下,法律直接干涉的只是极少数人的“自律”失效、越出基本规范的行为。
法律主要起指引作用、预测作用、评价作用、强制作用和教育作用。
道德与法律追求目标的一致性:道德和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它们的目标都是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来维护公共生活秩序,实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二者相辅相成,道德需要法律为支撑,法律需要道德为补充。
在维护公共秩序方面,道德与法律在目标上的一致性更清晰地体现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统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举例说明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在公共生活中,由于个人的行为会影响他人的生活,因此约束个人行为的公共生活规则很多。
其中,法律是最权威的规则,它既有国家的强制性,又有普遍的约束性。
它不仅确立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公共生活准则,引导人们自觉守法,自觉维护公共生活的正常秩序,而且通过制裁破坏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强制人们遵守社会公共生活准则。
只有政府,社会和公民都具有公共生活规范意识,并自觉地遵守公共生活准则,才能建立起和谐的现代生活方式。
根据法律的规范作用的指向和侧重,可以将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的作用分为以下几种:
1、强制作用法律的强制作用是指法律能运用国家强制力制裁违法和犯罪,保障自己得以实施的作用。
法律的强制作用是法的其他作用的保障。
没有强制作用,法律的指引作用就会降低,预测作用就会被怀疑,评价作用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失去意义,教育作用的效力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2、教育作用法律的教育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通过其规定和实施而影响人们思想,培养和提高人们法律意识,引导人们依法行为的作用。
3、指引作用法律的指引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能够为人们提供一种既定的行为模式,从而引导人们在法律范围内活动的作用。
法律的首要目的并不在于制裁违法行为,而是在于引导人们正确的、合法地参与社会生活。
4、评价作用
法律的评价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能够评价人们行为的法律意义的作用。
法律评价的标准是合法与不合法。
行为评价标准有法律、道德、纪律等,它们是可以同时适用的。
但应该注意的是,既不能用法律评价取代道德评价、纪律评价,也不能用道德评价、纪律评价代替法律评价。
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以上作用可以在案例分析中详尽体现,
案例一:
情急以刀刺人自残难逃刑罚
有了矛盾不冷静处理,情急之下刀刃相见,刺伤了别人自
己又后怕,悔恨中把自己刺成重伤,不但赔偿了对方的经济损失,自己还难逃法律的处分。
近日,被告人张引绪被宝鸡市陈仓区人
民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
案例二:
长安区三学生高考前夕抢劫被捉
三个就要参加高考的高三学生,聚在一起闲聊时觉得抢劫挺
刺激的,于是乘着酒兴进行抢劫,不想竟然抢到了以前的同班同学,当场被同学认出,不一会就被民警抓住。
而他们似乎没有意识到自
己触犯了法律,还给民警说自己要参加今年的高考,希望能早日回
去复习功课。
办案民警直叹可惜可悲。
案例三:
无钱上网抢劫出租车司机身陷囵圄悔恨莫及
2007年4月16日晚,家住西安市灞桥镇的于某(18岁)李某(20岁)窦某(21岁)在灞桥吕家堡村某网吧内上完网后,在灞桥边上闲逛。
他们三人辍学后,在附近的建筑工地打工为生。
平时挣的钱不够上网花费,便经常在附近的学校诈骗学生的生活费以供其挥霍。
这时,他们三人决定将“弄钱”的目标锁定在过往的出租车司机身上。
此后,他们三人用同样的作案手法于4月19日和23日在灞桥附近分别对三名出租车司机实施了抢劫。
共抢走现金2500元,手机4部,事后于某因从小跟奶奶长大的,奶奶年龄大了,没人照顾,又为自己担心,于某忏悔了。
以上案例的共同点就是当事人对法律不是很了解,没有预测到自己行为的后果。
法律意识淡薄是他们致命的一环。
事后他们都懊悔不已,深深地自责,在自责中自我教育:他们知道了一些事情也许很刺激,也许能发泄一下自己,但不能做。
这里体现了法律的预测作用与法律的教育作用。
法律铁面无情,即使是面临高考的学生,警官们也只有无奈与同情而丝毫不能手软。
这体现了法律的强制性。
当事人以身试法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训,而对他人也是一种警醒。
对别人也是一种间接的教育。
我们应认真地学习法律规范,反省自身,自我教育,法律规范明确地告诉你可以做什么,不准做什么,必须做什么。
法律规范的引导作用显现
在其中。
随着人们法制观念的增强,人们就会自觉地应用法律规范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并应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当然了法律手段并不是万能的,需要道德手段的配合。
在高校早已开设了法律基础课的情况下,为什么还有大学生触犯法律?通过剖析一些案例,可以发现,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并不是不知道偷窃故意伤害杀人等行为是要受到法律的惩处的,而是由于他们人生理想的模糊,价值观的扭曲,信奉享乐主义报复主义等。
当人们有了邪念失去理智,不顾道德时,再厉害的法律往往也难以阻止滑向犯罪的深渊。
因此在强调法律作用的同时,不能忽视道德规范的作用。
法德并举构建和谐校园社区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