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时养生之冬季补肾篇
黄帝内经冬季养生原文

黄帝内经冬季养生原文冬季养生原文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逆之则伤肾,春为瘘厥,奉生者少。
释义:冬季3个月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等6个节气。
冬天是阳气闭藏的季节。
草木凋谢,种子埋藏在冰雪之下,动物冬眠,水面结冰,这就是冬藏,这时节人要早点睡觉,太阳出来再起来,以便顺应大自然的冬“藏”之机。
在五脏中肾主水,对应的季节是冬季,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肾藏精,精宜藏而不宜泄,精泄多了就是伤了阳气,若人们在冬天伤了阳气就是伤了肾。
如果冬天没有藏好,到了春天就会腿没有劲,抽筋、半身不遂等,这都属于痿症,冬天肾水没有藏住,春天就会出现痿症、肝病、筋脉松弛等。
厥就是四肢冰冷,如果冬天藏精不够,到了春天,还是手脚冰凉,春天的病从冬天来。
如果冬天没有养好,给春天生发的力量就不够了。
说说冬字“冬”是本来意是“终了”的“终”。
甲骨文左就像是一根绳子,两头都打了结,表示终结,冬季又是一年中最末一个季节,所以借用“冬”来表示“未了”之意;金文中把日头放在绳子当中,表示太阳不温暖了;小篆右把太阳去掉了,换成了“冰”字,没有太阳,又结了冰,以示冬季之寒。
冬季养生的注意事项冬天夜长日短,人们应顺应自然,增加睡眠时间,在冬天熬夜的伤害比平常更大,冬季不要晚睡。
晚11点之前要上床休息。
冬天避免“冷”健身冬泳、冷水浴等,当代人工作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生活不规律,大多体质以偏虚为主,无论是冬泳或是洗冷水澡,看似一种锻炼身体的方式,其实身体要耗费很多的自身热量阳气来抵御寒冷,对本来就体质偏虚的人来说尤为不宜。
冬天里不要做出汗太多的运动,汗液属于“津液”,剧烈运动后,毛孔开张,阳气随汗液外泄。
冬天不要把皮肤外露,不在冬天减肥,无论是节食、运动或者药物利尿和减肥的方法,都是在短时间内消耗大量的热量,属于“泄”的范畴,减肥不适于在冬天进行。
四时养生之冬“藏”—肾

《黄帝内经》四时养生之冬“藏”—肾(2009-01-12 12:48:06)二十四节气之冬三月时令,自“立冬”后起,止“立春”。
冬三月,此为闭藏。
水冰地坼,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极夺。
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1、冬天养生关键—“养藏”冬天的这个时候叫闭藏。
经历了秋天的万物的收杀和萧条,万物“收”到一定阶段,那就要蕴积能量,准备春天的再次生长。
这个时候动物冬眠,不冬眠的也躲在洞里不出来了。
所以我们人也在这个时候顺应自然规律,不要干扰阳气,早点睡晚点起,有太阳的时候再起床,离寒冷的事情远一点,离温暖的事物近一点,也让阳气蓄积修养,等待下一个春天的到来,这就是“养藏”“奉生”之道。
“养藏”“奉生”就作为冬天养生的指导思想了,下面是我们不同方面进行行动探讨。
2、冬天养生重点脏器为肾中医理论中,冬天对应的脏器是“肾”,主气是“太阳寒水”,所以内经里讲“水冰地坼”,外面是一片冰雪的世界,所以这个时候自然也要防寒。
这正是“肾”水的形象,那为什么叫“太阳寒水”呢,寒是太阳蒸腾的水气之变化而来的,在天上就变为寒冷,到地上就变为水了,其实道理和水蒸气凝结成水,而吸热使外界环境变冷的道理是一样的,在人对应得的就是膀胱了,膀胱是人体的水液气化和液化的管家,而肾就是那个水液汽化和液化的太阳,脏腑之间对应,所以膀胱是肾的府,所以冬天也归肾水。
“肾”在中医里是藏精,主生殖,主骨生髓,主腰腿,称其为“先天之本”,可见其重要,盖因一年生发需要的能量全由冬天“封藏”而来。
所以冬天“封藏”不足,就会影响到这些个功能,大部分表现就是春天困顿,老是感觉睡不醒,或者有的厉害一点的就是腰酸腿痛,四肢没有劲,有的男性春天早泄,这些都是冬天的封藏作的不好。
冬天封藏工作做得好,肾的功能就好,膀胱的功能也就好了,人体的寒冷和温暖的调节才能维持正常。
冬季养肾

冬季养肾
冬季养肾
(二)养肾阴 1、冬天为什么要养肾阴? 冬天,天寒地冻,是阴极时期,也是阴阳都易失调 的时候。冬天天气虽然寒冷,但有一部分人,因为失 于调养而易生内热,内热又可伤阴,导致阴亏。所以, 冬天不但要养阳,也要养阴。 2、肾阴虚的特点是什么? 腰以下发热,尤其足底心发烫,五心烦热。梦多少眠, 腰膝酸软,遗精带下。头晕耳鸣,咽干舌红。舌质红, 脉沉细数。 3、如何养肾阴? 药膳类:平时可吃枸杞炖肉、山药、何首乌片炖肉, 或桑椹子、龟、鳖、墨鱼、黑枣、黑芝麻、黑豆、黑 米等。
冬季饮食原则
(1)、冬令进补应避免造成血液黏稠,宜多食保护 心脑血管食品,如山楂、黑木耳、西红杮、芹菜、 红心萝卜等。 (2)、利于冬季进补的降血脂的食品有:如苦瓜、 玉米、荞麦、白萝卜等。 (3)、多吃温补性、养阳性的食物:如羊肉、牛肉、 鸡肉、狗肉、鹿茸等,以炖食最佳。其中,羊肉和 鸡是冬天温补的主要肉食品。俗话说:“逢九一只 鸡,来年好身体。”就是冬天喝鸡汤最适宜。 (4)、冬天要多用炖、煮的烹饪方法,自古中国人 认为“汤汁最补”。 (5)、咸入肾,冬令应肾,多吃稍咸一点的食物: 如海带、紫菜、海鱼等食品最佳。
(6)、冬天多吃益肾食品:如腰果、芡实、山药熬粥、 栗子炖肉、白果炖鸡、大骨头汤、核桃等。 (7)、黑色入肾,冬令应肾,多吃黑色食品:如黑木 耳、黑芝麻、黑豆、黑米、乌骨鸡等“黑色食品”。 (8)、“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多吃 冬令节气菜:如萝卜。 (9)、“冬主藏,肾应于冬,寒气通于肾”。 冬天 属阴,阴气主藏。冬天,大地收藏,万物皆伏,肾 气内应而主藏,养生应以养肾养阴为主,多吃养阴 食物:如龟、鳖、鱼、海参、甲鱼等。 (10)、冬天是进补的重要时期,多吃一些延缓衰老 的食品:如茯苓、冬枣、冬菇、灵芝、蜂蜜、龟、 鳖、何首乌等。
立冬冬季养生调理肾脏

立冬冬季养生调理肾脏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9个节气,标志着冬季的正式开始。
在这个时候,气温逐渐下降,天气寒冷,人们的身体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肾脏在中医里被视为人体的主要储精之处,也是冬季养生的重点对象。
在立冬这个节气里,我们应该特别注重对肾脏的调理和保养,下面将介绍一些在冬季养生中有利于肾脏健康的方法。
一、均衡饮食冬季天气寒冷,人们的食欲也较之夏季会增加,很容易因此导致饮食失衡。
为了保护肾脏的健康,我们需要注意均衡饮食。
首先要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包括来自鱼类、瘦肉、豆腐等的优质蛋白质。
其次,要多摄入一些富含维生素B和钙的食物,如全谷类、奶类、蔬菜和绿叶蔬菜。
此外,还要避免过多的辛辣刺激性食物和咖啡因的摄入,以免刺激肾脏,损伤肾功能。
二、适度运动冬季天气寒冷,人们往往不愿意外出运动,很容易导致身体的肌肉和关节僵硬,影响肾脏的血液循环。
因此,适度进行室内运动十分重要。
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冬季的室内运动,如瑜伽、太极拳、跳舞等,这些运动能够增强肌肉力量,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肾脏的健康。
三、保持温暖冬季天气寒冷,保持适当的温暖对于肾脏的健康非常重要。
在室内使用暖气或穿着保暖衣物是保持温暖的两个重要方式。
此外,在室外活动时,应该注意穿戴合适的衣物和鞋子,避免受寒,特别是腰部和脚部的保暖要更加重视,因为这些部位与肾脏的关系更为密切。
四、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肾脏的健康至关重要。
首先,合理安排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其次,要尽量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以免消耗过多的精气;再次,要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过度焦虑和压力,因为这些负面情绪对肾脏功能的影响较大;最后,要戒烟限酒,因为烟酒对肾脏有很大的伤害。
五、中医调理中医有很多针对肾脏的调理方法,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常见的方法包括药膳食疗、按摩、针灸和中药调理等。
药膳食疗可以根据个人的体质特点选择一些适合的材料和做法,通过食疗来调理肾脏功能。
冬季中医养生小常识

冬季中医养生小常识冬季中医养生小常识众所周知,冬季的气候特点为“寒”,此时人体为抵御严寒,需要储存更多的能量和营养物质。
冬天季节比较特殊,而在这个季节是适合储存能量,强身健体的季节,很多人会选择在这个季节滋补身体,让身体变得更加强壮,而通过了解一些冬季中药养生小常识,可以让效果更佳。
从中医养生的角度来说,在冬季要食用一些温热松软的食物,而切记不要食用一些阴寒湿冷的食物,在这一方面身体上要多加注意。
1.冬季养肾。
肾是先天之本,是人的原动力,对人整个身体器官运作起着极大的作用。
冬季,人体阳气内敛,人体的生理活动也有所收敛。
此时,肾既要为维持冬季热量支出准备足够的能量,又要为来年贮存一定的能量,所以此时养肾至关重要。
饮食上就要时刻关注肾的调养,注意热量的补充,要多吃些动物性食品和豆类,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
狗肉、羊肉、鹅肉、鸭肉、大豆、核桃、栗子、木耳、芝麻、红薯、萝卜等均是冬季适宜食物。
2.冬天多吃苦味,少咸味,在冬季,肾脏的表现一般都偏往,如果在饮食上味道比较咸的话,肾气会更旺,从而极大地伤害心脏,使心脏力量减弱,影响人体健康。
因此,在冬天里,要少食用咸味食品,以防肾水过旺;多吃些苦味食物,以补益心脏,增强肾脏功能,常用食物如:槟榔、橘子、猪肝、羊肝、大头菜、莴苣、醋、茶等。
3.冬季进补:俗话说,“冬不藏精,春必病温”,从这句话可以知道,冬季是储存能量非常重要的时节,是机体能量的蓄积阶段,对于身体虚弱的人是进补的好季节。
小儿内脏娇嫩、易虚易实,饮食又往往不知节制,以致损伤脾胃,其在冬令的补益,当以健脾胃为主,可食茯苓、山楂、大枣、薏仁等。
而青年学生日夜读书,往往休息睡眠不足,心脾或心肾虚,其在冬令的补益可选用莲子、首乌等。
不少中年人身负重任,不注意休息,而导致气血耗伤,故冬令补益以养气血为主,可食龙眼肉、黄芪、当归等。
4.冬季老年人养生,老年人本身体质就偏弱,容易出现一些疾病,再接上冬天的季节异常,故老年人冬令必须进补。
养肾御寒 冬令为要

后发现性功能消失.始有觉悟。笔者为其针灸 .且内服
我有一同 乡魏 某,男,3 2岁.商人。2 0 年 末求 汤剂乌梅丸加减月余,血压及血糖正常。 O6 诊于笔者,自述近月脱发明显。为其诊 ,肝 肾有寒也,
自恃 体格 健 牡 , 纵欲 所 致 。
《 素阿 至真要大论篇》有 。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 寒邪最易损伤肾脏。肾寒可移寒于肝.移寒于脾等等。
特 *M ■ 日十 E " . ^
.
。 月 革
月《 ^ ・走 =三 , ^‘ ,
^. ^
t .
-
# . t
相移 说,骨寄元阴元龋,肾珀不足.命门火寰时 ,先有 内寒,外寒易于侵人。笔者告 臼:既然肝肾有寒象.冬 泳以不游为 七
强之官。肝肾协同.方能完成使命 肝五行属术.阴 茎取象比类于术,温暖的环境,树 右归丸源于明代 《 景岳全 书*,由熟地 、山药、山
笔者告其 。 归根 日静 ,本来伤了肾气.叉受寒邪 侵扰 ,
强 之 官 .伎 巧 出焉 .历 代 多 有注 解 ,明代 医 家 马莳 注 :
惟肾为能作强,而男女构精.人物化生 .伎巧从是而
A 若以此脱 发为血热 .未识其率 。药店药师亦来识此温热
之 晶 , 且有 疏 导 , 引 火 归 元 也 。服 药 后 , 肾 的 闭 藏 能力
肾主骨生髓 , 外荣于发, 肾精亏损时 , 阳气不能伸展 , 肾 脏 于 腰部 。脊 柱 两旁 .左 右 各一 ・外 生殖 器 .有 阴茎
反 手 阴 邪 所 困 ,欲 火 更 盛 丽 不 自 觉 。脱 发表 象 易 察 . 笔 寒 丸 等 等 , 《 科真 诠 》 中 有 :玉 茎 ( 茎 )属 于 肝 外 阴
养 ’御
冬天宜养精气 养好肾助“收藏”

冬天宜养精气养好肾助“收藏”“近日,重庆一秒入冬,中医认为,冬属水,其气寒,主藏,与肾相应。
因为肾是一个主“藏”的脏器,养肾也要适应时节变化,故冬天宜养精气为先,生活上做出一些调整,以收藏能量,养护身体。
“收藏”好过冬冬季养生的基本原则是以“藏热量”为主。
中医理论认为,冬天应当“早卧晚起,以待日光”,即较早睡觉,待早晨太阳出来之后再起床,早睡可以保养人体阳气,晚起可滋养人体阴气,如此延长睡眠的时间,减少剧烈活动,才能起到收藏能量的效果。
冬季养生宜御寒冬天,人体的阳气潜藏于体内,故分布体表的阳气(卫气)就相对比较少,加之外界气温偏低,人体就会感觉寒冷。
若衣着单薄或长期暴露在室外寒冷的环境下,机体为了抵抗外界的寒冷,就会调动本来潜藏于机体内部的阳气以御寒。
长此以往则会耗竭潜藏于肾中的元阳,这有违冬季养生以“藏”为主的原则。
故冬季时节,养生要注意保暖御寒。
合理饮食养肾气中医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季饮食应以滋阴、润燥为基本原则。
根据中医“药食同源”的理论,可选择如阿胶、莲子、百合、山药、银耳、黑芝麻、豆浆、蜂蜜、甘蔗、雪梨、葡萄、猪蹄、鸡爪、花胶、海参、猪肉、鸭肉等滋阴润燥之品以食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滋阴润燥的食物一般偏于寒凉、滋腻,如果食用过量,补阴太过,轻则阻碍脾胃的运化,重则会遏伤阳气。
故可在烹调的过程中加入少量芳香醒脾的作料,如小茴香、胡椒、生姜、辣椒等。
另外,冬季的饮食也要注意补充足够的热量,适量食用偏温性的食物如羊肉、牛肉等。
中医所言“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所以在冬季养阴的时候,别忘了适当地补充阳气,这样补充的阴液在阳气的蒸腾下,才能敷布濡养四肢百骸,才能泉源不竭。
三款养肾温补粥枸杞猪腰粥做法:枸杞子10克,猪肾一个,粳米100克,葱姜食盐少许,同煮成粥。
功效:补益肾气、固精强腰,适用于肾虚劳损、阴阳俱亏所致的腰膝酸软、腿足痿弱、头晕耳鸣等症。
苁蓉羊腰粥做法:肉苁蓉10克,羊腰一个,粳米100克,同煮成粥。
冬季养“肾”

经络养“肾”
擦涌泉
“若要老人安,涌泉常温暖”每日坚持推搓涌 泉穴,可使人精力旺盛,体质增强,提高防病能 力。 涌泉穴具有补肾,引气下行,调节睡眠,交通心 肾的作用,可防治老年性的哮喘、腰腿酸软无力、 失眠多梦、神经衰弱、头晕头痛、高血压、耳鸣 耳聋、便秘等五十余种疾病。
做法: 手心擦 脚心,用手掌从 脚后跟处擦至脚 心涌泉穴
背部宜暖
冬季特别要注意背部的保暖。背部是人体的阳中之阳, 后背正中的脊柱是督脉循行之地,脊柱两旁的足太阳膀 胱经与五脏六腑联系密切病。
若背部保暖不好,风寒之邪极易通过背部侵入,损伤阳 气而致腰背疼痛,或使旧痛复发加重。还可能通过脊神 经影响四肢关节、肌肉、脏腑,引起各种不适甚至得病。
对患有过敏性鼻炎、风湿痛、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 喘、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及心血管疾病的老人来说,暖背 尤其重要。
做法: 每天睡前两个穴位各按揉5分钟
药物养“肾”
一些具有补益作用的中成药,携带和服用方便, 也是冬季进补的较好选择。
肾阴虚者服用六味地黄丸或者左归丸; 肾阳虚者服用金匮肾气丸或者右归丸; 气血两虚者服用十全大补丸。
药物养“肾”
应该注意的是, 中药养生保健要 遵循中医药的理 论原则,首先要 辨证,再根据具 体的证候进行调 补,所以最好在 中医师的指导下 进行辨证进补。
运动养“肾”
“
“ 肾 在 液 为 唾 ”
日
一 生 活
到 九 十
九
咽 唾 液 三 百 口 ,
”
吞唾养“肾”
方法:姿势坐、卧、站均 可,凝神息虑片刻,轻轻 吐气三口,再舌舔上腭、 上牙外侧,上下左右搅动 ,漱口中唾液,使其渐盈 满口,然后分三次咽下。
情志养“肾”
原则:宁静为本,保养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应时养生之冬季补肾篇
作者:陆智慧
来源:《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2014年第12期
陆智慧,安徽省立医院中医内科专家、副教授、副主任医师,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省中医体质养生第一人。
一
在寒气笼罩的冬季,阴气极盛,阳气潜藏,大地冰封,万物闭藏。
老话说:“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过了冬至后白天的时间越来越长,即“冬至阳生”。
自冬至日起便进入“数九寒天”。
冬季养生要顺应冬藏的特点,宜敛阴又护阳,即最宜固守元阳,重在补肾,以养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