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技术基础

测量技术基础
测量技术基础

测量技术基础

机械加工车间工作的机械加工工人必须掌握的多种测量技术,量具、量仪以游标卡尺、千分尺、和百分表为主。

对于某一测量对象,一般有多种测量技术可供选择,而某一种测量技术又往往可用于不同的测量对象。用于同一测量对象,不同测量技术的效果可能大致相同,也可能大不相同。

按照测量的进行方式,测量技术可分为以下两种。

①直接比较测量技术:在测量中,将被测量与已和其值的同一种量相比较。其测量不确定度主要取决于标准量值的不确定度和比较器的灵敏度和分辨力,它可克服由于测量装置的动态范围不够和频率响应不好所引入的非线性误差。替代法、换位法等属于这一类。

②非直接比较测量技术:不是将被测量的全值与标准量值相比较的比较测量。微差法、符合法、补偿法、谐振法、衡消法等属于这一类。

在建立计量标准的测量中,经常采用基本测量技术,即绝对测量技术。这是通过对有关的基本量的测量来确定被测量值。其测量不确定度一般是通过实验、分析和计算得出,精度高,但所需装置复杂。

第一讲概述

课题:1. 测量技术的概念

2. 长度基准与尺寸传递

3.量块的基本知识4.形位公差值及有关规定

课堂类型:讲授

教学目的:1.了解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尺寸传递

2.重点掌握量块的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量块的使用方法。

教具:量块

教学方法:例举习题讲解量块的使用,使学生掌握其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题

由提问学生长度单位的意义引入新课.

二、教学内容

4.1 概述

4.1.1测量技术的概念

1.测量

是指为确定被测量值而进行的一组操作过程。其实质是将被测的量L与具有计量单位的标准量E进行比较,从而确定比值q的过程,即q= L/E

测量过程包括以下四个要素:

(1)测量对象主要指几何量,包括长度、角度、表面形状和位置误差、表面粗糙度以及螺纹、齿轮的各种参数等。

(2)计量单位长度单位为米(m),在机械制造中常用单位为毫米(mm)、微米(μm);角度单位是弧度(rad),实用中常以度(°)、分(′)、秒(″)为单位。

(3)测量方法是指在进行测量时所采用的测量器具、测量原理和测量条件的总和。

(4)测量精度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值的一致程度。

2.检验

是指为确定被测量是否达到预期要求所进行的测量,从而判断是否合格,不一定得出具体的量值。

4.1.2 长度基准与尺寸传递

1.长度基准

为了进行长度的测量,必须建立统一可靠的长度单位基准。

2.尺寸传递

在实际生产和科研中,不便于用光波作为长度基准进行测量,而是采用各种计量器具进行测量。长度尺寸的传递系统如图4-1所示。

4.1.3 量块的基本知识

量块是没有刻度的平面平行端面量具,横截面为矩形。

1.量块的材料、形状和尺寸

量块用特殊合金钢制成的,具有线膨胀系数小、不易变形、耐磨性以及研合性好等特点。

量块是长方形六面体形状,如图4-2所示。

2.量块的精度

根据量块长度的极限偏差和长度变动量允许值等精度指标,量块的制造精度分为00、0、1、2、(3)级五个级别,其中00级的精度最高,精度依次降低,(3)级的精度最低。此外,还有一个校准级—K级。

图4-1 长度量值传递系统

图4-2 量块的形状及尺寸

3.量块的使用

为了能用较少的块数组合成所需要的尺寸,量块应按一定的尺寸系列成套生产供应。书中表4-1列出了其中两套量块的尺寸系列。

将量块沿着其测量面长边方向,先将两块量块测量面的端缘部分接触并研合,然后稍加压力,将一块量块沿着另一块量块推进,使两块量块的测量面全部接触,并研合在一起。

第二讲计量器具与测量方法

课题:1. 计量器具的分类

2. 计量器具的基本度量指标

3.测量方法的分类

课堂类型:讲授

教学目的:1. 了解计量器具及其基本度量指标

2. 重点掌握测量方法的分类

教学重点:测量方法的分类

教学难点:测量方法的分类

教具:各种计量

教学方法:精讲各种计量器具的用法,重点讲清测量的分类,

多练:在讲授后,通过练习、讨论和分析归纳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内

容。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题

说出几种常用计量具。

二、教学内容

4.2 计量器具与测量方法

本节导读:要求了解计量器具及其基本度量指标,重点掌握测量方法的分类。

4.2.1 计量器具的分类

计量器具包括量具和量仪两大类。可按用途、结构和工作原理分类。1.按用途分类

(1)标准计量器具是指测量时体现标准量的测量器具。

(2)通用计量器具指通用性大、可用来测量某一范围内各种尺寸(或其他几何量),并能获得具体读数值的计量器具。

(3)专用计量器具是指用于专门测量某种或某个特定几何量的计量器具。

2.按结构和工作原理分类

(1)机械式计量器具是指通过机械结构实现对被测量的感应、传递和放大的计量器具。

(2)光学式计量器具是指用光学方法实现对被测量的转换和放大的计量器具。

(3)气动式计量器具是指靠压缩空气通过气动系统的状态(流量或压力)变化来实现对被测量的转换的计量器具。

(4)电动式计量器具是指将被测量通过传感器转变为电量,再经变换而获得读数的计量器具。

(5)光电式计量器具是指利用光学方法放大或瞄准,通过光电组件再转换为电量进行检测,以实现几何量的测量的计量器具。

4.2.2 计量器具的基本度量指标

度量指标是用来说明计量器具的性能和功用的。基本度量指标如下:

1.分度值(刻度值)

是指在测量器具的标尺或分度盘上,相邻两刻线间所代表被测量的量值。

2.刻度间距

是指计量器具的刻度尺或分度盘上相邻两刻线中心之间的距离。

3.示值范围

是指计量器具所显示或指示的最小值到最大值的范围。

4.测量范围

是指计量器具所能测量零件的最小值到最大值的范围。

5.灵敏度

是指计量器具对被测量变化的反应能力。

6.测量力

是指计量器具的测头与被测表面之间的接触压力。

7.示值误差

是指计量器具上的示值与被测量真值的代数差。

8.示值变动

是指在测量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用计量器具对同一被测量进行多次测量(一般5~10次)所得示值中的最大差值。

9.回程误差(滞后误差)

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往返两个方向测量时,计量器具示值的最大变动量。

10.不确定度

是指由于测量误差的存在而对被测量值不能肯定的程度。

4.2.3 测量方法的分类

1.按所获得被测结果的方法不同,分为:

A:直接测量:是指直接从计量器具上获得被测量的量值的测量方法。

B:间接测量:是指测量与被测量有一定函数关系的量,然后通过函数关系算出被测量的测量方法。

2.按读数值是否为被测量的整个量值,分为:

A:绝对测量:是指被测量的全值从计量器具的读数装置直接读出。

B:相对测量:是指从计量器具上仅读出被测量对已知标准量的偏差值,而被测量的量值为计量器具的示值与标准

量的代数和。

3.按被测表面与计量器具的测量头是否有机械接触,分为:

A:接触测量:是指计量器具在测量时,其测头与被测表面直接接触的测量。B:非接触测量:是指计量器具的测头与被测表面不接触的测量。

4.按同时测量参数的多少,分为:

A:单项测量:是指分别测量工件的各个参数的测量。

B:综合测量:是指同时测量工件上某些相关的几

何量的综合结果,以判断综合结果是否合格。

5.按测量在加工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分为:

A:主动测量:是指在加工过程中对零件的测量,其测量结果用来控制零件的加工过程,从而及时防止废品的产生。

B:被动测量:是指在加工后对零件进行的测量。其测量结果只能判断是否合格,仅限于发现并剔除废品。

6.按被测量在测量过程中所处状态,分为:

静态测量:是指在测量时被测表面与计量器具的测量头处于静止状态。

动态测量:是指测量时被测表面与计量器具的测量头之间处于相对运动状态的测量方法。

7.按决定测量结果的全部因素或条件是否改变,分为:

A:等精度测量:是指决定测量精度的全部因素或条件都不变的测量。如由同一人员,使用同一台仪器,在同样的条件下,以同样的方法和测量次数,同样仔细地测量同一个量的测量。

B:不等精度测量:是指在测量过程中,决定测量精度的全部因素或条件可能完全改变或部分改变的测量。

小结:上述测量方法的分类是从不同特征而进行的。对某一个测量要具体分析,从不同特征出发就可以属于不同的测量方法。

第三讲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

课题:1. 测量误差的概念

2. 测量误差的来源

3.测量误差的种类和特性

4.关于测量精度的几个概念

课堂类型:讲授

教学目的:1. 了解测量误差的概念和产生测量误差的因素

2. 掌握测量误差的种类特性以及测量结果的数据处理方法

教学重点:测量误差的种类特性

教学难点:测量误差测量结果的数据处理方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精选例题和习题目帮助学生掌握测量误差的种类和特性。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题

通过提问测量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引入新课.

二、教学内容

4.3 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

4.3.1测量误差的概念

测量误差:在测量过程中,由于计量器具本身的误差以及测量方法和测量条件的限制,任何一次测量的测得值都不可能是被测几何量的真值,两者存在着差异。

测量误差有下列两种形式:

1.绝对误差

绝对误差δ是指测量的量值x与其真值x0 之差的绝对值,

即δ=|x-x0 |

因此,测量误差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

这样,真值可以用下列公式表示x0 =x±δ

2.相对误差

相对误差f是指绝对误差δ(取绝对值)与真值x 0 之比。

即 f=|δ|x 0 ≈|δ|x

4.3.2测量误差的来源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计量器具的误差

计量器具的误差是指计量器具本身所具有的误差,包括计量器具的设计、制造和使用过程中的各项误差,这些误差的综合反映可用计量器具的示值精度或确定度来表示。

2.测量方法误差

测量方法误差是指测量方法不完善所引起的误差。

3.测量环境误差

测量环境误差是指测量时的环境条件不符合标准条件所引起的误差。

4.人员误差

人员误差是指测量人员的主观因素所引起的误差。例如,测量人员技术不熟练、视觉偏差、估读判断错误等引起的误差。

结论:造成测量误差的因素很多,有些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有些误差是可以避免的。测量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设法减小或消除它们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以保证测量的精度。

4.3.3 测量误差的种类和特性

测量误差按其性质分为:

1.随机误差

随机误差是指在一定测量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值时,其数值大小和符号以不可预定的方式变化的误差。

(1)随机误差的分布规律及其特性

随机误差可用试验方法来确定。实践表明,大多数情况下,随机误差符合正态分布。

随机误差具有以下4个分布特性:

①对称性: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的随机误差出现的概率相等。

②单峰性:绝对值小的随机误差出现的概率比绝对值大的随机误差出现的概率大。

③抵偿性:在一定的测量条件下,多次重复进行测量,各次随机误差的代数和趋近于零。

④有界性:在一定的测量条件下,随机误差的绝对值不会超出一定的界限。

因此,可以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一些方法来掌握随机误差的分布特性估算误差范围,对测量结果进行处理。

(2)随机误差的评定指标

根据概率论的原理,正态分布曲线书中公式4-5表示

(3)随机误差的极限值

由随机误差的有界性可知,随机误差不会超过某一范围。随机误差的极限值是指测量极限误差,也就是测量误差可能出现的极限值。

2.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是指在一定测量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时,误差的大小和符号均保持不变或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

变值系统误差又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线性变化的系统误差:是指在整个测量过程中,随着测量时间或量程的增减,误差值成比例增大或减小的误差。

(2)周期性变化的系统误差:是指随着测得值或时间的变化呈周期性变化的误差。

(3)复杂变化的系统误差:按复杂函数变化或按实验得到的曲线图变化的误差。

3.粗大误差

粗大误差是指明显超出规定条件下预期的误差。

4.3.4 关于测量精度的几个概念

测量精度是指被测量的测得值与其真值的接近程度。测量精度和测量误差从两个不同角度说明了同一个概念。

1.精密度

表示测量结果受随机误差影响的程度。它是指在规定的测量条件下连续多次测量时,所有测得值彼此之间接近的程度。若随机误差小,则精密度高。

2.正确度

表示测量结果受系统误差影响的程度。它是衡量所有测得值对真值的偏离的程度。若系统误差小,则正确度高。

3.准确度

表示测量结果受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综合影响的程度。它是指连续多次测量时,所有测得值彼此之间接近程度对真值的一致程度。若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都小,则准确度高。

通常精密度高的,正确度不一定高;正确度高的,精密度不一定高;但准确度高时,精密度和正确度必定都高。现以射击打靶为例加以说明,如图4-7所示,

图4-7 精密度、正确度和准确度示意图

4.3.5 测量结果的数据处理

对测量结果进行数据处理是为了找出被测量最可信的数值以及评定这一数值所包含的误差。在相同的测量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多次连续测量,得到一测量列。

1.测量列中随机误差的处理

随机误差的出现是不可避免和无法消除的。

数据处理的步骤如下:

(1)计算算术平均值x

(2)计算残差v i

(3)计算标准偏差σ

(4)计算测量列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偏差σ

(5)测量列的极限误差δlim(x和测量结果

2.系统误差的发现和消除

系统误差一般通过标定的方法获得,发现系统误差后需采取措施加以消除。

3.粗大误差的剔除

粗大误差的特点是数值比较大,对测量结果产生明显的歪曲,应从测量数据中将其剔除。剔除粗大误差不能凭主观臆断,应根据判断粗大误差的准则予以确定。

判断粗大误差常用拉依达准则(又称3σ准则)。

4.数据处理举例

例如:用立式光学计对某轴同一部位进行12次测量,测得数值见书表4-3,假设已消除了定值系统误差。试求其测量结果。

解:1)计算算术平均值:

2)计算残差

3)判断变值系统误差。

4)计算标准偏差

5)判断粗大误差。

6)计算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偏差

7)写出测量结果

x 0 =x±δlimx =28.787±0.0016mm这时的置信概率为99.73%。

小结

本章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测量技术是研究对零件几何参数进行测量和检验的问题,检验和测量可以概括为检测。

正确进行检测,是保证产品质量及互换性生产的手段。要进行检测就必须保证计量单位的统一,在全国范围内规定严格的量值传递系统以及相应的测量方法和测量器具。以保证必要的测量精度。

测量精度和测量误差是以两个不同角度说明了同一个概念。造成测量误差的因素主要有计量器具误差、测量方法误差和测量环境误差等。

测量误差的种类可以分为随机误差、系统误差和粗大误差。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各有一定的规律,是不可避免只能减小的测量误差。粗大误差是可以避免产生的。由于测量误差的存在,必须对测量结果进行数据处理,找出被测量最可信的数值以及评定这一数值所包含的误差。保证测量结果的置信概率为99.73%。

电子测量技术基础知识点

第1章 电子测量的基本概念 测量环境是指测量过程中人员、对象和仪器系统所处空间的一切物理和化学条件的总和。 电子测量的特点: ①测量频率范围宽 ②测量量程广 ⑧测量准确度高低相差悬殊 ①测量速度快 ⑤可实现遥测 ⑥易于实现测量智能化和自动化 ⑦测量结果影响因素众多,误差分析困难 测量仪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①精度;②稳定性;③输入阻抗;④灵敏度;⑤线性度;⑥动态特性。 精度: 精密度(精密度高意味着随机误差小,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好) 正确度(正确度高则说明系统误差小) 准确度(准确度高,说明精密度和正确度都高) 第2章 测量误差和测量结果处理 修正值C = - 绝对误差Δx 示值相对误差(标称相对误差) % 100?= x x x ?γ 满度相对误差 % %100S x x m m m =??=γ 分贝误差

) )(1lg(20dB x dB γγ+= 当n 足够大时,残差得代数和等于零。 实验偏差与标准偏差: n n x n i i /111 2 σσυσ=-=∑= 极限误差 σ 3=? 常用函数的合成误差 和函数: ???? ??+++±=2 212 12 11x x y x x x x x x γγγ 差函数 ???? ??-+-±=2 212 12 11x x y x x x x x x γγγ 积商函数 () 21x x y γγγ+±= 数据修约规则: (1)小于5舍去——末位不变。 (2)大于5进1——在末位增1。 (3)等于5时,取偶数——当末位是偶数,末位不变;末位是奇数,在末位增1(将末位凑为

偶数) 第3章信号发生器 振荡器是信号发生器的核心。 通常用频率特性、输出特性和调制特性(俗称三大指标)来评价正弦信号发生器的性能。 合成信号发生器 相干式(直接合成):频率切换迅速且相位噪声很低 锁相式(间接合成):频率切换时间相对较长但易于集成化 和点频法相比,扫频法具有以下优点: 1.可实现网络的频率特性的自动或半自动测量 2.扫频信号的频率是连续变化的,不会出现由于点频法中的频率点离散而遗漏掉细节的问题 3.扫频测量法是在一定扫描速度下获得被测电路的动态频率特性,而后者更符合被测电路的应用实际 第4章电子示波器 示波器的核心部件是示波管,由电子枪、电子偏转系统和荧光屏三部分组成 电子示波器结构框图:

测试技术基础知识

第1章测试的基础知识 1.1 知识要点 1.1.1测试的基本概念 1.什么是测量、计量、试验和测试? 测量是指以确定被测对象值为目的的全部操作;计量是指实现单位统一和量值准确可靠的测量;试验是对被研究对象或系统进行实验性研究的过程,通常是将被研究对象或系统置于某种特定的或人为构建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实验数据来探讨被研究对象性能的过程;测试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方法,是具有试验性质的测量,是测量和试验的综合,是依靠一定的科学技术手段定量地获取某种研究对象原始信息的过程。 2.什么是信息和信号? 对于信息,一般可理解为消息、情报或知识,从物理学观点出发来考虑,信息不是物质,也不具备能量,但它却是物质所固有的,是其客观存在或运动状态的特征。因此,可以理解为: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把传输信息的载体称为信号,信息蕴涵于信号之中,信号是物理性的,含有特定的信息,易于被测得或感知,易于被传输,是物质,具有能量。人类获取信息需要借助信号的传播,信号的变化则反映了所携带信息的变化。 3.测试工作的任务是什么? 测试工作就是信号的获取、加工、处理、显示记录及分析的过程。测试工作的基本任务是通过测试手段,对研究对象中有关信息量作出比较客观、准确的描述,使人们对其有一个恰当的全面的认识,并能达到进一步改造和控制研究对象的目的,进一步提高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测试工作中的一项艰巨任务是要从复杂的信号中提取有用的信号或从含有干扰的信号中提取有用的信息。 4.测试有什么作用? 人类从事的社会生产、经济交往和科学研究活动总是与测试技术息息相关。首先,测试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手段之一,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科学的基本目的在于客观地描述自然界,科学定律是定量的定律,科学探索离不开测试技术,用定量关系和数学语言来表达科学规律和理论也需要测试技术,验证科学理论和规律的正确性同样需要测试技术。事实上,科学技术领域内,许多新的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往往是以测试技术的发展为基础的,可以认为,测试技术能达到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同时,测试也是工程技术领域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工程研究、产品开发、生产监督、质量控制和性能试验等都离不开测试技术。在自动化生产过程中常常需要用多种测试手段来获取多种信息,来监督生产过程和机器的工作状态并达到优化控制的目的。 在广泛应用的自动控制中,测试装置已成为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种现代装备系统的设计制造与运行工作中,测试工作内容已嵌入系统的各部分,并占据关键地位。

电子测量技术基础课后习题答案_1-8章张永瑞(第二版)_

习题一 1.1 解释名词:① 测量;② 电子测量。 答:测量是为确定被测对象的量值而进行的实验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借助专门的设备,把被测量与标准的同类单位量进行比较,从而确定被测量与单位量之间的数值关系,最后用数值和单位共同表示测量结果。从广义上说,凡是利用电子技术进行的测量都可以说是电子测量;从狭义上说,电子测量是指在电子学中测量有关电的量值的测量。 1.2 叙述直接测量、间接测量、组合测量的特点,并各举一两个测量实例。 答:直接测量:它是指直接从测量仪表的读数获取被测量量值的方法。如:用电压表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用电流表测量电阻中的电流。 间接测量:利用直接测量的量与被测量之间的函数关系,间接得到被测量量值的测量方法。如:用伏安法测量电阻消耗的直流功率P,可以通过直接测量电压U,电流I,而后根据函数关系P=UI,经过计算,间接获得电阻消耗的功耗P;用伏安法测量电阻。 组合测量:当某项测量结果需用多个参数表达时,可通过改变测试条件进行多次测量,根据测量量与参数间的函数关系列出方程组并求解,进而得到未知量,这种测量方法称为组合测量。例如,电阻器电阻温度系数的测量。 1.3 解释偏差式、零位式和微差式测量法的含义,并列举测量实例。 答:偏差式测量法:在测量过程中,用仪器仪表指针的位移(偏差)表示被测量大小的测量方法,称为偏差式测量法。例如使用万用表测量电压、电流等。

零位式测量法:测量时用被测量与标准量相比较,用零示器指示被测量与标准量相等(平衡),从而获得被测量从而获得被测量。如利用惠斯登电桥测量电阻。 微差式测量法:通过测量待测量与基准量之差来得到待测量量值。如用微差法测量直流稳压源的稳定度。 1.4 叙述电子测量的主要内容。 答:电子测量内容包括:(1)电能量的测量如:电压,电流电功率等;(2)电信号的特性的测量如:信号的波形和失真度,频率,相位,调制度等;(3)元件和电路参数的测量如:电阻,电容,电感,阻抗,品质因数,电子器件的参数等:(4)电子电路性能的测量如:放大倍数,衰减量,灵敏度,噪声指数,幅频特性,相频特性曲线等。 1.5 列举电子测量的主要特点.。 答:(1)测量频率范围宽;(2)测试动态范围广;(3)测量的准确度高;(4)测量速度快;(5)易于实现遥测和长期不间断的测量;(6)易于实现测量过程的自动化和测量仪器的智能化;(7)影响因素众多,误差处理复杂。 1.6 选择测量方法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答:在选择测量方法时,要综合考虑下列主要因素:① 被测量本身的特性; ② 所要求的测量准确度;③ 测量环境;④ 现有测量设备等。 1.7 设某待测量的真值为土0.00,用不同的方法和仪器得到下列三组测量数据。试用精密度、正确度和准确度说明三组测量结果的特点: ① 10.10,l0.07,10.l2,l0.06,l0.07,l0.12,10.11,10.08,l0.09, 10.11;

工程测量基础知识

第一节工程测量基础概念及工程测量的重要性 在工程建设的设计、施工和管理各阶段中进行测量工作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称为“工程测量”。工程测量是测绘科学与技术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的直接应用,是综合性的应用测绘科学与技术。 按工程建设的进行程序,工程测量可分为规划设计阶段的测量,施工兴建阶段的测量和竣工后的运营管理阶段的测量。 规划设计阶段的测量主要是提供地形资料。取得地形资料的方法是,在所建立的控制测量的基础上进行地面测图或航空摄影测量。 施工兴建阶段的测量的主要任务是,按照设计要求在实地准确地标定建筑物各部分的平面位置和高程,作为施工与安装的依据。一般也要求先建立施工控制网,然后根据工程的要求进行各种测量工作。 竣工后的营运管理阶段的测量,包括竣工测量以及为监视工程安全状况的变形观测与维修养护等测量工作。 按工程测量所服务的工程种类,也可分为建筑工程测量、线路测量、桥梁与隧道测量、矿山测量、城市测量和水利工程测量等。此外,还将用于大型设备的高精度定位和变形观测称为高精度工程测量;将摄影测量技术应用于工程建设称为工程摄影测量。 工程测量是直接为工程建设服务的,它的服务和应用范围包括城建、地质、铁路、交通、房地产管理、水利电力、能源、航天和国防等各种工程建设部门。 无论是工程进程各阶段的测量工作,还是不同工程的测量工作,都需要根据误差分析和测量平差理论选择适当的测量手段,并对测量成果进行处理和分析,也就是说,测量数据处理也是工程测量的重要内容。 在当代国民经济建设中,测量技术的应用十分广泛。在很多工程建设中,从规划、勘测、设计、施工及管理和运营阶段等的决策和实施都需要有力的测绘技术保障。在研究地球自然和人文现象,解决人口、资源、环境和灾害等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以及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重大抉择同样需要测绘技术提供技术支撑和数据保障。 第二节常用仪器及其操作方法 1.水准仪及其操作 常用的水准仪为DS3型微倾式水准仪(见图1)。水准仪可以提供一条水平视线,通过观测水准尺读

第3章测量技术基础习题参考答案

第3章测量技术基础习题参考答案 1、测量的实质是什么一个完整的测量过程包括哪几个要素 答:⑴测量的实质是将被测几何量L与作为计量单位的标准量μ进行比较,以确定被测量的量值的操作过程,即L/μ=q,或L=μq。 ⑵一个完整的测量过程包括被测对象,计量单位、测量方法和测量精度四个要素。 2、量块的作用是什么其结构上有何特点 答:⑴量块的作用:a、用于计量器具的校准和鉴定;b、用于精密设备的调整、精密划线和精密工件的测量;c、作为长度尺寸传递的实物基准等。 ⑵非测量面;测量面的表面非常光滑平整,具有研合性,两个测量面间具有精确的尺寸。量块上标的尺寸称为量块的标称长度ln。当ln<6mm的量块可在上测量面上作长度标记,ln>6mm的量块,有数字的平面的右侧面为上测量面。3、量块分等、分级的依据各是什么在实际测量中,按级和按等使用量块有何区别 答:⑴量块分等的依据是量块测量的不确定度和量块长度变动量的允许值来划分的。量块分级主要是根据量块长度极限偏差和量块长度变支量的最大允许值来划分的。 ⑵区别是:量块按“级”使用时,是以量块的标称长度作为工作尺寸。该尺寸包含了量块的制造误差,制造误差将被引入到测量结果中去,但固不需要加修正值,故使用较方便。量块按“等”使用时,是以量块栏定书列出的实例中心长度作为工作尺寸的,该尺寸排除了量块的制造误差,只包含栏定时较小的测量误差。量块按“等”使用比按“级”使用的测量精度高。 4、说明分度间距与分度值;示值范围与测量范围;示值误差与修正值有何区别答:其区别如下: ⑴分度间距(刻度间距)是指计量器具的刻度标尺或度盘上两面三刀相邻刻线中心之间的距离,般为;而分度值(刻度值)是指计量器具的刻度尺或度盘上相邻两刻线所代表的量值之差。 ⑵示值范围是指计量器具所显示或指示的最小值到最大值的范围;而测量范围是指在允许的误差限内,计量器具所能测出的最小值到最大值的范围。 ⑶示值误差是指计量器具上的示值与被测量真值的代数差;而修正值是指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作业整理)

绪论 1.互换性的定义 机械产品中同一规格的一批零件或部件中,任取其一,不需任何挑选调整或附加修配(如钳工修理)就能进行装配,并能保证满足机械产品的使用性能要求的一种特性。 2.互换性的种类 1)就程度而言·,可分为完全互换与不完全互换。 2)对于标准部件或机构来说,互换性又分为外互换与内互换。 3.互换性的作用 1)从使用上来看,零件可以以旧换新,从而提高了机器的利用率并延长机器的使用寿命。 2)从制造上看,互换性是组织协调的重要基础,而专业生产有利于采用高科技和高生产率的先进工艺和装备,从而提高生产率,提高产品质量,减低生产成本。 3)从设计上来看,可以简化制图、计算工作,缩短设计周期,并便于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这对发展系列产品十分重要。 4.何谓公差他包含哪些内容

1)公差是指允许的,最大极限尺寸减最小极限尺寸之差的绝对值的大小,或允许的上偏差减下偏差之差大小。 2)尺寸公差、形状公差、位置公差等。 5.何谓检测它的用途 1)检测包含检验和测量。检验是指确定零件的几何参数是否在规定的极限范围内,并判断其是否合格;测量是将被测量与作为计量单位的标准量进行比较,以确定被测量的具体数值的过程。 2)用于评定产品质量,分析产生不合格品的原因,及时调整生产,监督工艺过程,预防废品产生。 6.何谓标准和标准化 1)标准为在一定范围内活动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文件。 2)标准化是指在经济、技术、科学和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的事物和概念,通过制订、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 7.何谓优先数系 优先数系,就是对各种技术参数的数值进行协调、简化和统一的科学数值制度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期末考试试卷

15焊工、15机械《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期末考试题 班级: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尺寸公差的数值等于偏差与偏差代数差的绝对值。 2、国标规定:标准公差分为个等级,精度最高级为。 3、标准规定形位公差共有个项目。 4、尺寸公差带包括公差带的和公差带的两个要素。 5、配合代号用孔、轴公差带代号的组合表示,写成分数形式,分子为 的公差带代号,分母为的公差带代号。 6、国标中对组成配合的原则规定了两种基准制,即 和。 7、零件的几何量误差主要包括尺寸误差、、位置误差和 。 8、判断零件尺寸是否合格的方法,就是看零件的实际尺寸是否小于或 等于尺寸而且大于或等于尺寸。 二、判断:(每题2分,共20分) ()1、机械加工的目的是要把所有同一规格的尺寸准确地加工成同一数值。 ()2、计量器具的校正值又称为修正值,它的大小等于计量器具的示值误差。 ()3、相互配合的孔和轴其基本尺寸必须相同。 ()4、公差只可能是正值,不可能是负值或零。 ()5、机械制造中,零件尺寸误差、形位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6、凡内表面皆为孔,凡外表面皆为轴。 ()7、过渡配合中可能有间隙,也可能有过盈。因此过渡配合可以算是间隙配合,也可以算是过盈配合。 ()8、用现在最精密的量具可以轻易地得到零件尺寸的真值。 ()9、形位公差框格中的基准代号A-B表示两个基准。 ()10、某尺寸的上偏差一定大于下偏差 三、计算填空:(每空2分,共30分) 两零件公差带代号为Φ50E8( 050 .0 089 .0 + + )与Φ50g7( 034 .0 009 .0 - - ) 1、两零件是否构成配合(填“是”或“否”) 其配合代号为,是制配合。 2、孔的尺寸公差为级,公差为mm, 轴的尺寸公差为级,公差为mm。 3、最大配合间隙为mm,最小配合间隙为mm。 4、其配合公差为mm。 5、若轴的实际尺寸为φ50.046mm,则该轴的实际偏差为mm, 该轴是否合格(填“是”或“否”),此时孔与轴的配合比

测量技术基础

第三章测量技术基础 一、选择题与填空题 1.测量过程包括、、、四个 要素。 2.量块按制造精度分为级,分级主要是根据_ _ 等指标来划分的。 3.量块按检定精度分为等,分等的主要根据是_ __ 4.一种计量器具要测量的读数越精确,就要要求它的哪一个度量指标越 小。() A. 刻度间距 B. 分度值 C. 稳定度 5.用游标卡尺测量一个零件的平面上两个轴线平行的孔的中心距时,其测量方法 是。() A. 绝对测量 B. 直接测量 C. 间接测量 6.等精度测量与不等精度测量的主要区别在于。 7.不同尺寸测量时,判断其测量精度的误差应当用而不 是。 8.属于哪一类测量误差,在数据处理时必须对其对应的测量值进行剔 除。() A. 粗大误差 B. 系统误差 C. 随机误差 9.单次测量之间误差无确定的规律,而多次重复测量它们的误差又是有一定的规 律,这种测量误差称为。 10.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都很小的测量,应当说哪一种测量精度高。() A. 精密度 B. 正确度 C. 精确度 11.在随机误差的评定中,能反映测得值精度高低的指标是。() A. 算术平均值 B. 标准偏差 C. 残余误差 12.系统误差的消除常用方法有。 13.拉依达准则也称准则,其表达式 为。 14.根据函数关系式和各直接测得值来计算测量的数据处理的方法 是。 二、判断题 1.精确的计量器具可以测得被测量的真值。() 2.一个长方形量块,其上六个面的平面度的公差等级都应一致。() 3.最高级的量块和最高等的量块都制造的一样精确,可以互相代替。() 4.极限量规可以直接检测出被测对象的具体测量值。() 5.有些计量器具的测量范围和示值范围是一样的,有些计量器具的测量范围和示 值范围是不一样的。() 6.当测量条件一定时,多次测量的平均可以减弱系统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 7.在进行精密测量时,往往对测量的环境、温度、灰尘、振动、气压等有较严格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第二版课后答案

习题 1 1.1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一般来说,零件的实际尺寸愈接近公称尺寸愈好。(×) 2.公差通常为正,在个别情况下也可以为负或零。(×) 3.孔和轴的加工精度愈高,则其配合精度也愈高。(√)(有争议,第一版答案为×) 4.过渡配合的孔轴结合,由于有些可能得到间隙,有些可能得到过盈,因此,过渡配合 可能是间隙配合,也可能是过盈配合。(×) 5.若某配合的最大间隙为15μm,配合公差为41μm,则该配合一定是过渡配合。(√) 1.2 填空 1. 国标规定的基本偏差孔、轴各有 28 个,其中H为基准孔的基本偏差代号, 其基本偏差为 EI ,且偏差值为 0 ;h为基准轴的基本偏差代号,其基本偏差为 es ,且偏差值为 0 。 2. 国标规定有基准孔和基准轴两种配合制度,一般应优先选用基准孔,以减少定尺寸刀具和量具的规格、数量,降低生产成本。 3. 国标规定的标准公差有20 级,其中最高级为 IT01,最低级为 IT18级,而常用的配合公差等级为 IT5_—IT12 。 4. 配合种类分为间隙配合、过渡配合和过盈配合三大类,当相配合的孔轴需有相对运动或需经常拆装时,应选间隙配合。 1.3 试根据题 1.3表中的已知数据,填写表中各空格,并按适当比例绘制各孔、轴的公差带图。题 1.3 表单位:mm 1.4 根据题1.4表中的已知数据,填写表中各空格,并按适当比例绘制各对配合的尺寸公差带图和配合公差带图。 题 1.4 表单位:mm 查表确定下列公差带的极限偏差

⑴φ25f7(020.0041.0--) ⑵φ60d8(100.0146.0--) ⑶φ50k6(018.0002.0++) ⑷φ40m5(020 .0009.0++) ⑸φ50D9(142.0080.0++) ⑹φ40P7(017.0042.0--) ⑺φ30M7(0 021.0-) ⑻φ80JS8(±0.023) 1.6 查表确定下列各尺寸的公差带的代号 ⑴ 轴φ18-0 011.0 h6 ⑵ 孔φ120 + 087.00 H9 ⑶ 轴φ50050.0075.0--e7 ⑷ 孔φ65005 .0041.0+-M8 1.7 某配合的公称尺寸为φ25mm ,要求配合的最大间隙为+0.013mm ,最大过盈为 -0.021mm 。试决定孔、轴公差等级,选择适当的配合(写出代号)并绘制公差带图。 解:⑴ 选择公差等级 由T f =|X max -Y max |=T h +T S 得:T h +T S =|13-(-21)|= 34(μm ) 查表1.4知:IT 7=21μm ,IT 6=13μm ,按工艺等价原则,取孔为IT 7级,轴为IT 6级,则:T h +T S =21+13= 34 (μm) 符合设计要求。 ⑵ 选择基准制 由于没有其他条件限制,故优先选用基孔制,则孔的公差带代号为:φ25H 7(+021 .00 ) ⑶ 选择配合种类,即选择轴的基本偏差代号 因为是过渡配合,故轴的基本偏差应在j ~m 之间,且其基本偏差为上偏(ei )。 由X max = ES -ei 得:ei =ES -X max =21-13=+8(μm) 查表1.5选取轴的基本偏差代号为m (ei =+8μm )能保证X max 的要求,故轴的公差带代号为:φ25m 6(021 .0008.0++) 。 ⑷ 验算: 所选配合为φ25H 7/m 6 ,其: X max =ES -ei =21-8=+13μm Y min =EI -es =0-21=-21μm 在+0.013mm ~--0.021mm 之间,故所选符合要求。 1.8 某配合的公称尺寸为φ30mm ,按设计要求,配合的过盈应为-0.014~-0.048mm 。试决定孔、轴公差等级,按基轴制选定适当的配合(写出代号)。 解:⑴ 选择公差等级 由T f =|Y min -Y max |=T h +T S 得:T h +T S =|-14-(-48)|= 34(μm ) 查表1.4知:IT 7=21μm ,IT 6=13μm ,按工艺等价原则,取孔为IT 7级,轴为IT 6级,则:T h +T S =21+13= 34 (μm) 符合设计要求。 ⑵ 选择基准制 要求选用基轴制,则轴的公差带代号为:φ30h6(-0 013.0) ⑶ 选择配合种类,即选择孔的基本偏差代号 因为是过盈配合,故孔的基本偏差应在P ~ZC 之间,且其基本偏差为上偏差(ES )。 由Y min = ES -ei 得:ES = Y min +ei = -14-13= -27(μm) 查表1.6选取孔的基本偏差代号为S(ES =-27μm )能保证Y min 的要求,故孔的公差带代号为:φ30S7(027 .0048.0--) 。

测量技术基础

测量技术基础 机械加工车间工作的机械加工工人必须掌握的多种测量技术,量具、量仪以游标卡尺、千分尺、和百分表为主。 对于某一测量对象,一般有多种测量技术可供选择,而某一种测量技术又往往可用于不同的测量对象。用于同一测量对象,不同测量技术的效果可能大致相同,也可能大不相同。 按照测量的进行方式,测量技术可分为以下两种。 ①直接比较测量技术:在测量中,将被测量与已和其值的同一种量相比较。其测量不确定度主要取决于标准量值的不确定度和比较器的灵敏度和分辨力,它可克服由于测量装置的动态范围不够和频率响应不好所引入的非线性误差。替代法、换位法等属于这一类。 ②非直接比较测量技术:不是将被测量的全值与标准量值相比较的比较测量。微差法、符合法、补偿法、谐振法、衡消法等属于这一类。 在建立计量标准的测量中,经常采用基本测量技术,即绝对测量技术。这是通过对有关的基本量的测量来确定被测量值。其测量不确定度一般是通过实验、分析和计算得出,精度高,但所需装置复杂。 第一讲概述 课题:1. 测量技术的概念 2. 长度基准与尺寸传递 3.量块的基本知识4.形位公差值及有关规定 课堂类型:讲授 教学目的:1.了解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尺寸传递 2.重点掌握量块的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量块的使用方法。 教具:量块 教学方法:例举习题讲解量块的使用,使学生掌握其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题 由提问学生长度单位的意义引入新课. 二、教学内容 4.1 概述 4.1.1测量技术的概念 1.测量 是指为确定被测量值而进行的一组操作过程。其实质是将被测的量L与具有计量单位的标准量E进行比较,从而确定比值q的过程,即q= L/E 测量过程包括以下四个要素: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练习册知识分享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练习册

绪论 一、填空题 1、互换性是指制成的的一批零件或部件,不做任 何、、,就能进行装配,并能保证满足机械产品的的一种特性。 2、零件的几何量误差主要包含、、 和等。 3、制定和贯彻是实现互换性的基础,对零件的是保 证互换性生产的重要手段。 二、判断题 1、互换性要求零件具有一定的加工精度。() 2、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3、具有互换性的零件应该是形状和尺寸完全相同的零件。 () 4、测量的目的只是为了判定加工后的零件是否合格。() 三、简答题 1、互换性原则对机械制造有何意义? 2、具有互换性的零件的几何参数是否必须加工成完全一样? 为什么?

第一章光滑圆柱形结合的极限与配合 1-1基本术语及其定义 一、填空题 1、零件装配后,其结合处形成包容与被包容的关系,凡统称为 孔,统称伟轴。 2、以加工形成的结果区分孔和轴:在切削过程中尺寸由大变小的为 ,尺寸由小变大的为。 3、尺寸由和两部分组成,如30mm,60um等。 4、零件上实际存在的,通过获得的某一孔、轴的尺寸称 为。 5、允许尺寸变化的两个界限分别是和。 它们是以为基数来确定的。 6、零件的尺寸合格时,其实际尺寸应在和 之间。 7、尺寸偏差可分为和两种,而 又有偏差和偏差之分。 8、孔的上偏差用表示,孔的下偏差用表示;轴的上偏差用 表示,轴的下偏差用表示; 9、当最大极限尺寸等于公称尺寸时,其偏差等于0,当零件的 实际尺寸等于其公称尺寸时,其偏差等于0。

10、零件的减其公称尺寸所得的代数差伟实际偏差,当实际 偏差在和之间时,尺寸合格。 11、尺寸公差是允许尺寸的,因此公差值前不能有 。 12、在公差带图中,表示公称尺寸的一条直线称为。在此线以 上的偏差为,在此线以下的偏差为。 13、尺寸公差带的两个要素分别是和 。 14、相同的,相互结合的孔和轴之间的关系称为配 合。 15、孔的尺寸减去相配合的轴的尺寸之差为时是间隙,为 时是过盈。 16、根据形成间隙或过盈的情况,配合分为、和 三类。 17、最大间隙和最小间隙统称为间隙,他们表示间隙配合中允 许间隙变动的两个。最大间隙是间隙配合中处于最 状态时间隙,最小间隙是间隙配合中处于最状态时的间隙。 18、最大过盈和最小过盈统称为过盈,他们表示过盈配合中允 许过盈变动的两个。最大过盈是间隙配合中处于最 状态时过盈,最小过盈是过盈配合中处于最状态时的过盈。 19、代表过渡配合松紧程度的特征值是和 。

最新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信号及其描述 (一)填空题 1、 测试的基本任务是获取有用的信息,而信息总是蕴涵在某些物理量之中,并依靠它们来 传输的。这些物理量就是 信号 ,其中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电信号。 2、 信号的时域描述,以 时间t 为独立变量;而信号的频域描述,以 频率f 为独 立变量。 3、 周期信号的频谱具有三个特点: 离散性 , 谐波性 , 收敛 性 。 4、 非周期信号包括 准周期 信号和 瞬态非周期 信号。 5、 描述随机信号的时域特征参数有 均值 、 均方值 、 方 差 。 6、 对信号的双边谱而言,实频谱(幅频谱)总是 偶 对称,虚频谱(相频谱)总是 奇 对称。 (二)判断对错题(用√或×表示) 1、 各态历经随机过程一定是平稳随机过程。( Y ) 2、 信号的时域描述与频域描述包含相同的信息量。( Y ) 3、 非周期信号的频谱一定是连续的。( X ) 4、 非周期信号幅频谱与周期信号幅值谱的量纲一样。( X ) 5、 随机信号的频域描述为功率谱。( Y ) (三)简答和计算题 1、 求正弦信号t x t x ωsin )(0=的绝对均值μ|x|和均方根值x rms 。 2、 求正弦信号)sin()(0?ω+=t x t x 的均值x μ,均方值2x ψ,和概率密度函数p(x)。 3、 求指数函数)0,0()(≥>=-t a Ae t x at 的频谱。 4、 求被截断的余弦函数?? ?≥<=T t T t t t x ||0||cos )(0ω的傅立叶变换。 5、 求指数衰减振荡信号)0,0(sin )(0≥>=-t a t e t x at ω的频谱。 第二章 测试装置的基本特性 (一)填空题 1、 某一阶系统的频率响应函数为121 )(+=ωωj j H ,输入信号2 sin )(t t x =,则输出信号)(t y 的频率为=ω ,幅值=y ,相位=φ 。 2、 试求传递函数分别为5.05.35.1+s 和2224.141n n n s s ωωω++的两个环节串联后组成的系统的 总灵敏度。 3、 为了获得测试信号的频谱,常用的信号分析方法有 傅立叶变换法 、 和 滤波器法 。 4、 当测试系统的输出)(t y 与输入)(t x 之间的关系为)()(00t t x A t y -=时,该系统能实现 测试。此时,系统的频率特性为=)(ωj H 。 5、 传感器的灵敏度越高,就意味着传感器所感知的 被测量 越小。 6、 一个理想的测试装置,其输入和输出之间应该具有 线性 关系为最佳。 (二)选择题 1、 不属于测试系统的静特性。 (1)灵敏度 (2)线性度 (3)回程误差 (4)阻尼系数 2、 从时域上看,系统的输出是输入与该系统 响应的卷积。 (1)正弦 (2)阶跃 (3)脉冲 (4)斜坡

电子测量技术基础课后习题答案-1-8章张永瑞(第三版)Word版

一 1.1 解释名词:①测量;②电子测量。 答:测量是为确定被测对象的量值而进行的实验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借助专门的设备,把被测量与标准的同类单位量进行比较,从而确定被测量与单位量之间的数值关系,最后用数值和单位共同表示测量结果。从广义上说,凡是利用电子技术进行的测量都可以说是电子测量;从狭义上说,电子测量是指在电子学中测量有关电的量值的测量。 1.2 叙述直接测量、间接测量、组合测量的特点,并各举一两个测量实例。 答:直接测量:它是指直接从测量仪表的读数获取被测量量值的方法。如:用电压表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用电流表测量电阻中的电流。 间接测量:利用直接测量的量与被测量之间的函数关系,间接得到被测量量值的测量方法。如:用伏安法测量电阻消耗的直流功率P,可以通过直接测量电压U,电流I,而后根据函数关系P=UI,经过计算,间接获得电阻消耗的功耗P;用伏安法测量电阻。 组合测量:当某项测量结果需用多个参数表达时,可通过改变测试条件进行多次测量,根据测量量与参数间的函数关系列出方程组并求解,进而得到未知量,这种测量方法称为组合测量。例如,电阻器电阻温度系数的测量。 1.3 解释偏差式、零位式和微差式测量法的含义,并列举测量实例。 答:偏差式测量法:在测量过程中,用仪器仪表指针的位移(偏差)表示被测量大小的测量方法,称为偏差式测量法。例如使用万用表测量电压、电流等。

零位式测量法:测量时用被测量与标准量相比较,用零示器指示被测量与标准量相等(平衡),从而获得被测量从而获得被测量。如利用惠斯登电桥测量电阻。 微差式测量法:通过测量待测量与基准量之差来得到待测量量值。如用微差法测量直流稳压源的稳定度。 1.4 叙述电子测量的主要内容。 答:电子测量内容包括:(1)电能量的测量如:电压,电流电功率等;(2)电信号的特性的测量如:信号的波形和失真度,频率,相位,调制度等;(3)元件和电路参数的测量如:电阻,电容,电感,阻抗,品质因数,电子器件的参数等:(4)电子电路性能的测量如:放大倍数,衰减量,灵敏度,噪声指数,幅频特性,相频特性曲线等。 1.5 列举电子测量的主要特点.。 答:(1)测量频率范围宽;(2)测试动态范围广;(3)测量的准确度高;(4)测量速度快;(5)易于实现遥测和长期不间断的测量;(6)易于实现测量过程的自动化和测量仪器的智能化;(7)影响因素众多,误差处理复杂。 1.6 选择测量方法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答:在选择测量方法时,要综合考虑下列主要因素:①被测量本身的特性; ②所要求的测量准确度;③测量环境;④现有测量设备等。 1.7 设某待测量的真值为土0.00,用不同的方法和仪器得到下列三组测量数据。试用精密度、正确度和准确度说明三组测量结果的特点:

电子测量技术基础知识点复习过程

第1章 电子测量的基本概念 测量环境是指测量过程中人员、对象和仪器系统所处空间的一切物理和化学条件的总和。 电子测量的特点: ①测量频率范围宽 ②测量量程广 ⑧测量准确度高低相差悬殊 ①测量速度快 ⑤可实现遥测 ⑥易于实现测量智能化和自动化 ⑦测量结果影响因素众多,误差分析困难 测量仪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①精度;②稳定性;③输入阻抗;④灵敏度;⑤线性度;⑥动态特性。 精度: 精密度(精密度高意味着随机误差小,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好) 正确度(正确度高则说明系统误差小) 准确度(准确度高,说明精密度和正确度都高) 第2章 测量误差和测量结果处理 误差=测量值-真值 误差=测量值-真值修正值C = - 绝对误差Δx 示值相对误差(标称相对误差) 满度相对误差 分贝误差

当n 足够大时,残差得代数和等于零。 实验偏差与标准偏差: n n x n i i /1112σσυσ= -=∑= 极限误差 常用函数的合成误差 和函数: 差函数 积商函数 数据修约规则: (1)小于5舍去——末位不变。 (2)大于5进1——在末位增1。 (3)等于5时,取偶数——当末位是偶数,末位不变;末位是奇数,在末位增1(将末位凑为

偶数) 第3章 信号发生器 振荡器是信号发生器的核心。 通常用频率特性、输出特性和调制特性(俗称三大指标)来评价正弦信号发生器的性能。 合成信号发生器 相干式(直接合成):频率切换迅速且相位噪声很低 锁相式(间接合成):频率切换时间相对较长但易于集成化 和点频法相比,扫频法具有以下优点: 1.可实现网络的频率特性的自动或半自动测量 2.扫频信号的频率是连续变化的,不会出现由于点频法中的频率点离散而遗漏掉细节的问题 3.扫频测量法是在一定扫描速度下获得被测电路的动态频率特性,而后者更符合被测电路的应用实际 第4章 电子示波器 示波器的核心部件是示波管,由电子枪、电子偏转系统和荧光屏三部分组成 为了示波器有较高的测量灵敏度,Y 偏转板置于靠近电子枪的部位,而X 偏转板在Y 的右边 为了示波器有较高的测量灵敏度,Y 偏转板置于靠近电子枪 的部位,而X 偏转板在Y 的右边 电子示波器结构框图:

测量技术基础习题与答案

测量技术基础习题与答案 2-1测量的实质是什么?一个完整的测量过程包括哪几个要素? 答:(1)测量的实质是将被测几何量L与作为计量单位的标准量E进行比较,从机时获得两面三刀者比什q的过程,即L/E=q,或L=Eq。 (2)一个完整的测量过程包括被测对象,计量单位、测量方法和测量精度四个要素。 2-2量块的作用是什么?其结构上有何特点? 答:(1)量块的作用是,a、用于计量器具的校准和鉴定;b、用于精密设备的调整、精密划线和精密工件的测量;c、作为长度尺寸传递的实物基准等。 (2)其结构上的特点是:量块通常制成长方形六面体,它有两个相互平行的测量面和四个非测量面;测量面的表面非常光滑平整,具有研合性,两个测量面间具有精确的尺寸。量块上标的尺寸称为量块的标称长度ln。当ln<6mm的量块可在上测量面上作长度标记,ln>6mm的量块,有数字的平面的右侧面为上测量面;尺寸小于10mm的量块,其截面尺寸为;尺寸大于10mm至1000mm的量块截面尺寸为35mm×9mm。 2-3量块分等、分级的依据各是什么?在实际测量中,按级和按等使用量块有何区别? 答:(1)量块分系的依据是量块测量的不确定度和量块长度变动量的允许值来划分的。量块分级主要是根据量块长度极限偏差±te和量块长度变支量的最大允许值tv来划分的。 (2)区别是:量块按“级”使用时,是以量块的标称长度作为工作尺寸。该尺寸包含了量块的制造误差,制造误差将被引入到测量结果中去,但固不需要加修正值,故使用较方便。量块按“系”使用时,是以量块栏定书列出的实例中心长度作为工作尺寸的,该尺寸排除了量块的制造误差,只包含栏定时较小的测量误差。量块按“系”使用比按“级”使用的测量精度高。 2-4说明分度间距与分度值;示值范围与测量范围;示值误差与修正值有何区别? 答:其区别如下: (1)分度间距(刻度间距)是指计量器具的刻度标尺或度盘上两面三刀 相邻刻线中心之间的距离,般为1-2.5mm;而分度值(刻度值)是指计量器 具的刻度尺或度盘上相邻两刻线所代表的量值之差。 (2)示值范围是指计量器具所显示或指示的最小值到最大值的范围;而测量范围是指在允许的误差限内,计量器具所能测出的最小值到最大值的 范围。 (3)示值误差是指计量器具上的示值与被测量真值的代数差;而修正值是指为消除系统误差,用代数法加到未修正的测量结果上的值。修正值与 示值误差绝对值相等而符号相反。 2-5测量误差按其性质可分为哪几类?测量误差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答:(1)测量误差按其性质来分,可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粗大误差。 (2)测量误差的方要来源:a、计量器具误差;b、标准件误差;c、测量方法误差;d、测量环境误差;e、人员误差。 2-6试从83块一套的量块中,组合下列尺寸:48.98,10.56,65.365mm。 答:组合如下: (1)48.98 、、、、、、、、、所需尺寸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案

极限配合和技术测量基础 授课教案 教学计划说明: 本课程主要介绍光滑圆柱形结合的极限与配合、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及常用计量器具、形状和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螺纹结合的公差和检测等。考虑到学生学过机械制图有一定的基础,况且本课程学时较少,内容较多故主要讲授了前三章内容。

课题:绪论 教学时数:2 学时 授课时间: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互换性的概念 明确本课程的任务 教学重点与难点: 强调本课程的地位与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授内容: 绪论 一、互换性概述 1.互换性的概念

互换性——指机械工业中,制成的同一规格的一批零件或部件,不需作任何挑选、调整或辅助加工,就能进行装配,并能满足机械产品的使用性能要求的一种特性。 互换性的优势:使用和维修方面 加工和装配方面 设计方面 互换性包括:几何参数(如尺寸、形状等)的互换 机械性能(如硬度、强度等)的互换 2.几何量的误差、公差和测量 零件的几何量误差——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由于机床精度、计量器具精度、操作工人技术水平及生产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加工后得到的几何参数会不可避免地偏离设计时的理想要求,而产生误差。 几何量误差主要包含:尺寸误差 形状误差 位置误差 表面微观形状误差——表面粗糙度 几何参数的公差——零件几何参数允许的变动量,它包括尺寸公差、形状公差、位置公差等。 只有将零件的误差控制在相应的公差内,才能保证互换性的实现。二、本课程的任务

了解 ?国家标准中有关极限与配合等方面的基本术语及其定义?有关测量的基本知识 ?形位公差的基本内容 ?表面粗糙度的评定标准及基本的检测方法 ?普通螺纹公差的特点 熟悉或理解 ?极限与配合标准的基本规定 ?常用计量器具的读数原理 ?形位公差代号的含义 ?螺纹标记的组成及其含义 掌握 ?极限与配合方面的基本计算方法及代号的标注和识读?常用计量器具的使用方法 ?形位公差代号的标注方法 ?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的标注方法 作业布置: P1 一 教后感: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预测试题(带答案)

互换性预测题 一、判断题 01.()为使零件的几何参数具有互换性,必须把零件的加工误差控制在给定的范围内。 02.()公差是零件尺寸允许的最大偏差。 03.()从制造角度讲,基孔制的特点就是先加工孔,基轴制的特点就是先加工轴。 04.()Φ10E7、Φ10E8、Φ10E9三种孔的上偏差各不相同,而下偏差相同。 05.()有相对运动的配合应选用间隙配合,无相对运动的配合均选用过盈配合。 06.()若某平面的平面度误差值为0.06mm,则该平面对基准的平行度误差一定小于0.06mm。07.()若某平面对基准的垂直度误差为0.05mm,则该平面的平面度误差一定小于等于0.05mm.。08.()只要离基准轴线最远的端面圆跳动不超过公差值,则该端面的端面圆跳动一定合格。09.()轴上有一键槽,对称度公差为0.03mm,该键槽实际中心平面对基准轴线的最大偏离量为0.02mm,它是符合要求的。 10.()跳动公差带不可以综合控制被测要素的位置、方向和形状。 11.()某轴标注径向全跳动公差,现改用圆柱度公差标注,能达到同样技术要求。 12.()最大实体要求既可用于中心要素,又可用于轮廓要素。 13.()采用包容要求时,若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尺寸在最大、最小尺寸之间,同时形状误差小于等于尺寸公差,则该零件一定合格。 14.()测量仪器的分度值与刻度间距相等。 15.()若测得某轴实际尺寸为10.005mm,并知系统误差为+0.008mm,则该尺寸的真值为10.013mm。16.()在相对测量中,仪器的示值范围应大于被测尺寸的公差值。 17.()量块按“级”使用时忽略了量块的检定误差。 18.()零件的尺寸公差等级越高,则该零件加工后表面粗糙度轮廓数值越小,由此可知,表面粗糙度要求很小的零件,则其尺寸公差亦必定很小。 19.()测量和评定表面粗糙度轮廓参数时,若两件表面的微观几何形状很均匀,则可以选取一个取样长度作为评定长度。 20.()平键联结中,键宽与键槽宽的配合采用基轴制。 21.()螺纹中径是指螺纹大径和小径的平均值。 22.()对于普通螺纹,所谓中径合格,就是指单一中径、牙侧角和螺距都是合格的。 23.()螺纹的单一中径不超出中径公差带,则该螺纹的中径一定合格。 24.()内螺纹的作用中径不大于其单一中径。 25.()中径和顶径公差带不相同的两种螺纹,螺纹精度等级却可能相同。 26.()圆锥配合的松紧取决于内、外圆锥的轴向相对位置。 27.()测量内圆锥使用塞规,而测量外圆锥使用环规。 28.()齿轮传动的振动和噪声是由于齿轮传递运动的不准确性引起的。 29.()在齿轮的加工误差中,影响齿轮副侧隙的误差主要是齿厚偏差和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30.()圆柱齿轮根据不同的传动要求,同一齿轮的三项精度要求,可取相同的精度等级,也可以取不同的精度等级相组合。 二、选择题 1.保证互换性生产的基础是()。 A.标准化B.生产现代化C.大批量生产D.协作化生产 2.基本偏差代号f的基本偏差是()。 A.ES B.EI C.es D.ei 3.φ30g6与φ30g7两者的区别在于()。

测量技术基础-习题库答案

测量技术基础——习题库答案 第一章测量学的基础知识 填空题 1、铅垂线 2、水准面 3、参考椭球面。 4、X 5、真北方向、磁北方向、坐标北方向 6、180° 7、500 8、平均 9、6371 10、303°20 11、129° 12、水平角,取值范围为0~±90°。 13、1.619 14、整体到局部高级到低级。控制后碎部 15、1.87 16.水准面 17. 72.289,72.2604 18.距离测量- 高程测量- 角度测量 19.0,100 20.高差 单选题 1、B 2、A 3、C 4、B 5、D 6、B 7、C 8、D 9、C 10、B 11、C 12、C 13、A 14、D

15、A 16、A 17、B 18、C 19、B 20.A 21.C 22.B 23. B 24. B 25. B 26 A 27 B 28.D 29.C 30A 31.A 32C 33B 34B 35C 36D 37D 38A 39C 名词解释 1、真北方向——地面P点真子午面与地球表面交线称为真子午线,真子午线在P点的切线北方向称真北方向。 2、水准面——处处与铅垂线垂直的连续封闭曲面。 3、测定——使用测量仪器和工具,通过测量与计算将地物和地貌的位置按一定比例尺、规 定的符号缩小绘制成地形图,供科学研究与工程建设规划设计使用。 4、测设——将在地形图上设计建筑物和构筑物的位置在实地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 5、直线定向——确定地面直线与标准北方向的水平角。 6、直线的坐标方位角——直线起点坐标北方向,顺时针到直线的水平夹角,其值应位于0°~360°之间。 7、大地水准面:是指与平均海水面重合并延伸到大陆内部的水准面。是正高的基准面。 8 绝对高程:指地面点沿垂线方向至大地水准面的距离。 9 相对高程:假定一个水准面作为高程起算面,地面点到该假定水准面的垂直距离称为相对 高程,又称为假定高程。 10.象限角:由标准方向的北端或南端量至某一直线的水平角称为象限角。 计算解答题 1、设A点高程为15.023m,欲测设设计高程为16.000m的B点,水准仪安置在A、B两点 之间,读得A尺读数a=2.340m,B尺读数b为多少时,才能使尺底高程为B点高程。 H15.023+2.23=17.363m,则B尺的后视读数应为水准仪的仪器高为 i b=17.363-16=1.363m,此时,B尺零点的高程为16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