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新公司发展战略调整案例分析完整版

合集下载

标准工资结构及调整方案设计报告

标准工资结构及调整方案设计报告
– 中长期激励方案 • 利润分享计划 – 年度业绩奖金与分红 • 持股计划 – 针对绩优员工等核心业务骨干及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的现股激励计划 – 中高层管理者、业务骨干投资基金管理计划(鑫阳公司入股)
夏新目前奖金激励机制问题主要是(1)缺乏明确的业绩目标制定体系 和业绩评价体系的支持, (2) 事后奖励型而不是驱动型机制
45分以下
分 值 : 分 值 : 分 值 : 分值:11~8
20~18 ( 季 17~15(季 14~12 ( 季 (季考)
考)
考)
考)
30-25 很称职
24-20 称职
19-15 合格
10-9 优秀
8-7 良好
6-5 良好
15分以下 不称职
5分以下 一般
年度最终评价 综合三个方面

A ( 100-90 )B ( 89-80 )C(79-65) D(65以下)
机密
夏新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项目 标准工资结构及调整方案设计报告
汇报及议程内容
1 标准工资设计目标与原则回顾 2 适合夏新的标准工资结构设计介绍 3 人员套薪与实际调整方案介绍 4 不同类型人员工资测算
1
标准工资设计目标与原则回顾
目前夏新薪酬体系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回顾:
▪ 标准工资水平明显低于行业水平,从外部吸引业务骨干和中高层人员困难 ▪ 标准工资区间狭窄,不能区分开同一职位不同业绩表现的员工薪酬。薪酬

资料来源:益华时代的访谈结果
缺乏明确业绩为导向的奖励分配机 制,不利于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
我们认为:奖金的有效激励作用始于制定明确的战略经营业绩目标,并依 靠完善的业绩考核管理体系作为绩效贡献确认的保障。
▪ 奖金的激励政策一定要和业绩评估紧密结合

杰信营销策划经典案例——厦新手机

杰信营销策划经典案例——厦新手机

杰信营销策划经典案例——厦新-----从-1.98亿到6.06亿背后的秘密对于厦新股票的股民而言, 2002年以前的厦新简直就是一个灾难, 巨额亏损, 戴上了ST的帽子;厦新股票也一路暴跌: 从18.46元/股到6.45元/股, 两年跌幅达65%。

人们几乎对它失去信心。

当此危急关头, 历史性的转折点发生了: 2002年的年度中报, ST厦新一举扭亏为盈, 上半年盈利8000多万元, 进入绩优股行列。

而此后ST厦新发布的2002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更令外界诧异不已: 第三季度净利润为2.86亿元, 每股收益1.04元, 创造了历史上T 类股票的最优业绩;同期, 股价从7元一直疯涨至18元, 成为2002年大熊市中最抢眼的牛股。

2002年底一盘点,可能连厦新的领导自己都无法相信,全年盈利6.06亿. 与此同时, 厦新的主打产品A6.A8系列手机和“锐晶”系列DVD在市场上频频创造销售奇迹, 厦新品牌价值也得到大幅度提升。

是什么力量让夏新起死回生的呢?这背后到底有怎样的秘密?厦新是原国家电子工业部直属的大型国有企业, 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

上世纪90年代初就为飞利浦生产录像机, 90年代中期VCD、DVD兴起后, 飞利浦仍然一直委托厦新代加工。

因此, 厦新公司上上下下无不对自己的技术与工艺水平倍感自豪, 连广告传播也摆脱不了明显的技术情节。

比如, 厦新的影视广告画面是三维动画模拟的电子在飞速运行的轨迹, 广告语是“厦新数码科技、国际名牌品质”。

相比金正的“苹果熟了”、波导“手机中的战斗机”等生动的传播表现, 厦新的广告显得十分呆滞, 缺少记忆点。

同时“厦新数码科技、国际名牌品质”传达出的品牌定位明显缺乏个性。

李总决定从提升传播的生动性与塑造个性着手, 彻底改造厦新品牌。

深谙品牌创建内在规律的李总明白, 创建强势大品牌光靠楞头青一样海投广告是不行的, 必须先规划品牌的核心价值与识别系统, 然后以核心价值为中心的品牌识别体系统帅企业的营销传播活动, 使营销传播活动始终围绕一个中心展开, 让营销传播投入不断地累积并加深消费者对品牌的记忆。

微软夏新电子成功案例 合作打造3G新优势

微软夏新电子成功案例 合作打造3G新优势

通 过和微 软 的合作 , 新 电子开 发 了基 于Wid ws 的培 训 。 夏 no 2

项 目 训 :微 软 的人 常和项 目 培
Mo i 和 Wid ws C bl e n o E操作 平 台 的无线 通讯 产 品 。
l 5 , G业 务作 为一 种 未 来主 流 通讯 模
践, 帮助客户建立 良好的推进计划 , 并且参与
项目 的关铯最, 如:系 统架构 分析,关键代码
中遇 到 的 难 点 进 行 分 析调 试 , 与微 软共 享信
机 。但是 随着 业务和技 术开 发能 力的提 示例, 测试手段硬方法等, 并在针对开发过程
打造新优势
“ 而从 目前 的 实际 情 况看 ,在 微 软
一j _ _ _
◆微软夏新 电子成功案例
竞争 。而微 软 为夏新提 供 的培 训 ,使 企 业 自身有 了 良好 的人 才培 训 机制 , 在很
大程度 上 解 决 了人 才的 外供 难题 。
1 、定制培 训 :夏新 会 根据 平 常开
发过程 中出现 的问题 ,统一 整理提 交微
软 , 软 根据 这 些问题 来安排 开 发人 员 微
的技 术和产 品 的研 发上 ,正 力 图将智 能 手机 的研 发生产 融 入到 整体 5 c发展 战
了2 个基 于Wn w ol 台的智 能手 机 iosM b 平 d i e
E 0 8 0 1 基于 Wno sC 7 ,E 5 和 个 i w E平 台的 d

产品的研 发、开发:微软在技术路 智 能手机 E :在市场 竞 争激烈 、产 品更 8
求 ,这进 一 步促 进 了智 能手机 市场 的成
熟 。 鉴于基于 Wio s mbe平 台的移 动 n w oi d l 通 信产 品可 以为 5 G应 用提 供 良好 的终 端 支持 。夏新 电子便 决 定以此 为 契机进 军 智 能手机 市 场 。 夏 新 电 子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成 立 于 18 年 ,以研 发 、生产 、销 售移 动通 信 1 9

夏新

夏新

夏新手机将易主更名破产重整再进一步2009年12月22日00:40传言终于变成现实。

“夏新手机是我们拍下的,明年1月就开始运营。

”12月21日下午,联想移动前总经理刘志军告诉本报记者。

12月20日,在厦门市厦禾路820号帝豪大厦1701室举行的拍卖会上,刘志军背后的一家企业以参考价1.35亿元,将*ST夏新[5.380.56%股吧研报](600057.SH)最核心的主营业务,也是*ST 夏新破产重整最有价值的资产之一——手机业务相关资产收入囊中。

“拍得夏新手机业务的是我们在厦门新注册的一家公司。

”刘志军不愿透露这家企业的名称。

根据拍卖公告,*ST夏新手机业务相关资产包,包括夏新持有的“夏新”商标、专利、夏新移动[0.20 0.00%]通讯有限公司75%股权、部分软件及管理系统与手机业务相关的部分生产检测设备、部分手机业务相关存货等。

此前,夏新手机业务相关资产包整体拍卖参考价为1.4678亿元,但在12月8日的首场拍卖中流拍。

此次以低于上次拍卖1100多万元的底价成交,亦无任何竞争对手。

债务缠身:据*ST 夏新分别于2008年8月29日和12月3日发布的公告,截至去年12月2日,*ST夏新已成为了共88起诉讼(仲裁)案的被告,而这些案件的原告都是没有收到*ST夏新逾期支付款项的债主。

根据公告,这88起诉讼(仲裁)案涉及金额超过8485.77万元。

而这些可能仅仅是*ST夏新所有欠债中的一小部分。

■ 严重亏损:*ST夏新去年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共亏损约4.65亿元。

而且,该公司近来还曾深陷46起诉讼(仲裁)案件中,涉及本金达2996.94万元,多由逾期款项导致。

2004年:净利润亏损327.7万元2005年:巨亏6.58亿元2006年,净利润531.2万元2007年三季报:巨亏4.62亿元■ 独董集体辞职:2008年12月20日,*ST夏新发布公告称,公司独立董事郭艺勋、乔梁、王凤洲分别于近期向董事会提交书面辞职报告。

探讨企业摆脱财务困境的出路——以“夏新电子”的发展轨迹为例

探讨企业摆脱财务困境的出路——以“夏新电子”的发展轨迹为例

i 霸 0 i 簿


一 —

1 . i
—— % :
及不足益、拖 现动种。等1 资足、不人欠 为性形R债9 金四式足 ( 流不权s务; o 9 s 9
2 0)则 认 为可 从四个 方 面 定义 企 业 的 00 财 务 困境 : 一,企 业 失 败 , 第 即企 业 清 算 后 仍 无 力支 付 债 权 人 的 债 务 ; 二 , 第 法 定破 产,即企 业 和债 权 人 向法 院申请 i

前 言
财 务困境 的研究 已成为 资本结 构
理 论 研 究的前 沿和 热 点问题 之 一 。目前
我 国部 分 国企 负债 率 居 高 不下 , 在 财 处
务困境的威胁之中,严重制约了企 业的
经营 和 发展 。因此 ,对 我 国财 务 困境 理 论 研 究 和 应 用状 况 进 行 剖 析 ,具 有 很 *
7 财会学习 月刊 { 2i
维普资讯
Ca e Sud s t y
经典案倒
先进军国内 3 手机市 场。 G
限,要 支 撑 这 么 一 个 庞 大 的 计 划,实
Z = O 2 1 0 1 ̄ . x + . 4 2+ 0 3 ̄ + 1 0 . 3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
维普资讯
Ca e S u y s t d
经典 案 例
探讨企 业摆脱财务凼I g 勃 出路
—— ‘
。 文 /杨 涵

] , ● ● = 为 J 1- 勺: lL 三 侈 5 J f- L , 一 j I _ - :
王 国。当年 8 月,首 批 5 0台自主 研 发 、 0 陷 入 财 务 困境 的 公 司 通 常 都 有 如 新 电子 ” ) 。

(发展战略)夏新公司发展战略调整案例分析

(发展战略)夏新公司发展战略调整案例分析

(发展战略)夏新公司发展战略调整案例分析夏新公司发展战略调整案例分析目录导言-3-一背景篇-4-1.公司简介-4-2.夏新发展现状-5-3.案例背景-5-4.小结-8-二分析篇-8-1.屡战屡败的战略转移-8-1.1 残酷的现实-8-1.2 技术资源分析-14-1.3 战略管理分析-15-1.4 结论:错误的战略路径选择-16-2.立足3G 寻求突破-18-2.1 环境分析-18-2.2 竞争战略分析-19-2.3资源分析-22-2.4品牌分析-28-2.5夏新公司的SWOT模型分析-32-三战略决策篇-36-1.夏新公司面对市场新变化之决策-36-2.决策建议-37-3.夏新带给中国企业的启示-39-结束语-40-案例感言-41-导言连续7年来坚持立足技术路线的夏新,是一个很让人佩服的企业。

尽管夏新在3C产业链上的布局,因为市场机会的把握不够,使夏新“断尾求生”,放弃了笔记本电脑自有品牌,转向了ODM,但这种以退为进的市场勇气,仍然是值得钦佩。

多年来3G的巨大投入,在没有系统设备的支撑下,通过最简单也是最辛苦的参加展览会的方式,扎实海外市场,逐渐积累海外运营商的认可的经历,为夏新公司积累了一定的市场认可度。

之后它又将重心由海外市场转战到国内市场,在完成自己的技术积累之后,积极进军利润率相对较高,但是和国际大品牌同台竞争的中高端产品市场……这一系列的发展轨迹,印证了一个国产消费电子品牌不屈不饶的奋斗历程。

尽管,夏新处在夹缝的日子,甚至于有可能还比较长,但不管怎么样,走过最艰苦岁月的夏新,已经是柳暗花明,也让更多的国产厂商看到了新的希望。

一背景篇1.公司简介夏新(股票代码:600057):图1:夏新商标夏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夏新电子)的前身是成立于1981年的厦新电子有限公司,1997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2003年7月28日,夏新电子的品牌标识由“Amoisonic厦新”更改成“Amoi夏新”,并于2003年8月5日更名为“夏新电子”。

夏新大起大落案例

夏新大起大落案例

大起大落的夏新电子能再次崛起吗?——夏新电子2002-2004年财务绩效、财务政策和财务战略分析夏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夏新电子)的前身是成立于1981年的厦新电子有限公司,公司注册地点于厦门市体育路45号。

1997年夏新电子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600057。

夏新电子曾经以生产销售VCD名震一时,目前主营手机、小灵通、LCD-TV、DVD、笔记本电脑、MP3等3C融合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其中手机业务占其营业收入80%的比例,并且从2002年来在中国手机市场居国产品牌的前3至前5名。

2002年在中国的手机市场,夏新等国产品牌手机凭借出色的外观设计和和弦铃声,加上强势密集的广告促销,抢占了国外品牌市场的大半江山。

夏新在这场市场竞争中,由于注重手机的外观创新,率先推出一系列以夏新A8为代表的外观新颖的手机,抢占市场,取得骄人的业绩。

2002年实现销售收入44.86亿元,较2001年实现了300%的增长;净利润从2001年的-0.783亿元上升到6.07亿元。

2003年实现销售收入68亿,保持了较好的增长趋势,实现净利润6.14亿元。

但自2004年以来,由于不具备技术开发上的核心竞争力,新品上市速度慢和质量不稳定,使得以NOKIA、MOTO等为主的国外品牌在2003、2004年大举反攻,国产手机集体又陷入了冬天。

同时,中国手机厂商的牌照制到核准制的政策转变,无数的国产的家电厂商的进入必然又掀起一场激烈的价格大战,无疑使这个冬天更加严寒。

2004年以来夏新电子的“核心竞争力”逐步消失,市场分额不断下滑,尽管实现了50.54亿元销售收入,利润却急剧下跌至0.1585亿元。

每股盈利从2002年的1.69元跌到2004年的0.037元;ROE从2002年的68.25%下降到2004年的1.2%。

同时,其资产周转率等各项财务指标也在急剧下降。

表1是夏新电子2001年-2004年的主要财务指标。

熟悉“夏新电子”历史的人,都知道夏新是玩“业绩大变脸”的高手。

大起大落的夏新电子——2002-2004夏新电子财务分析报告

大起大落的夏新电子——2002-2004夏新电子财务分析报告

大起大落的夏新电子——20022004夏新电子财务分析报告一、2002年:辉煌的开始1. 营业收入大幅增长:2002年,夏新电子的营业收入达到5.4亿元,同比增长100%。

这主要得益于其手机产品的热销,尤其是A8系列手机的成功上市。

2. 利润率较高:2002年,夏新电子的净利润为1.1亿元,同比增长150%。

利润率的提高主要得益于产品的高附加值和成本控制。

3. 市场份额提升:2002年,夏新电子在国内手机市场的份额从2001年的1%提升至5%,成为国内手机市场的第三大品牌。

二、2003年:挑战与机遇并存1. 营业收入保持增长:2003年,夏新电子的营业收入达到8.2亿元,同比增长52%。

这主要得益于新产品的推出和市场份额的进一步扩大。

2. 利润率有所下降:2003年,夏新电子的净利润为0.9亿元,同比下降18%。

利润率的下降主要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和市场竞争加剧的影响。

3. 市场份额稳定:2003年,夏新电子在国内手机市场的份额保持在5%左右,稳居国内手机市场第三位。

三、2004年:转折点1. 营业收入下降:2004年,夏新电子的营业收入为7.5亿元,同比下降8%。

这主要受市场竞争加剧和消费者需求变化的影响。

2. 利润率大幅下降:2004年,夏新电子的净利润为0.5亿元,同比下降44%。

利润率的下降主要受产品价格战和成本上升的影响。

3. 市场份额下滑:2004年,夏新电子在国内手机市场的份额降至4%,排名降至第四位。

四、20022004年夏新电子财务状况的综合分析利润方面,夏新电子在2002年实现了显著的增长,但在2003年和2004年却出现了下降。

这可能是由于公司在扩展业务时未能有效控制成本,或者是由于市场竞争导致的降价策略。

利润率的下降也意味着公司的盈利能力受到了挑战。

市场份额的波动同样值得关注。

尽管夏新电子在2002年和2003年成功提高了其市场份额,但在2004年却出现了下滑。

这可能是由于竞争对手的强势表现,或者是由于夏新电子未能及时调整其产品策略以适应市场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夏新公司发展战略调整案例分析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夏新公司发展战略调整案例分析目录导言连续7年来坚持立足技术路线的夏新,是一个很让人佩服的企业。

尽管夏新在3C产业链上的布局,因为市场机会的把握不够,使夏新“断尾求生”,放弃了笔记本电脑自有品牌,转向了ODM,但这种以退为进的市场勇气,仍然是值得钦佩。

多年来3G的巨大投入,在没有系统设备的支撑下,通过最简单也是最辛苦的参加展览会的方式,扎实海外市场,逐渐积累海外运营商的认可的经历,为夏新公司积累了一定的市场认可度。

之后它又将重心由海外市场转战到国内市场,在完成自己的技术积累之后,积极进军利润率相对较高,但是和国际大品牌同台竞争的中高端产品市场……这一系列的发展轨迹,印证了一个国产消费电子品牌不屈不饶的奋斗历程。

尽管,夏新处在夹缝的日子,甚至于有可能还比较长,但不管怎么样,走过最艰苦岁月的夏新,已经是柳暗花明,也让更多的国产厂商看到了新的希望。

一背景篇1.公司简介夏新(股票代码:600057):图1:夏新商标夏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夏新电子)的前身是成立于1981年的厦新电子有限公司,1997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2003年7月28日,夏新电子的品牌标识由“Amoisonic厦新”更改成“Amoi夏新”,并于2003年8月5日更名为“夏新电子”。

目前夏新电子拥有2万名员工,公司总资产达43亿元人民币。

夏新以研发、生产、销售移动通信终端产品为主营业务,同时确立了以3C(Communication通讯,?Consumer?Electronics?消费电子,Computer计算机)产业融合为核心的相关多元化战略,并已完成3C产业布局,已形成夏新移动、通信、家用系统、便携系统、IT、电子装备等六大事业部体系。

在技术研发方面,夏新拥有一支1200人的研发队伍,在厦门、上海、南京三地设立了研发机构;在国内销售方面,夏新在全国拥有30家销售分公司,300多个办事处;在海外推广方面,夏新已在美国、新加坡等地设立分公司,逐步实施其国际化战略。

夏新电子将发展产品应用技术作为首要任务。

应用技术的实质就是次核心技术,夏新坚持发展次核心技术,提高对核心技术的运用能力,在此基础上逐步逼近核心技术。

作为中国最具研发气质和技术实力的3C电子企业之一,夏新提出“应用先锋,精致为本”的产品研发理念,为消费者缔造动感时尚的生活方式。

同样,在3C融合的企业发展战略上,夏新选择了一条相对务实的发展道路,即打造产品能力、以产品来驱动的3C融合演进模式,预示了中国3C产业新锐势力茁壮成长的势头。

2.夏新发展现状成立于1981年的夏新,最初的主业是生产录像机,是国家定点的录像机主要生产企业。

1997年上市后不久,夏新意识到迅速崛起的VCD将是录像机的终结者,于是成为众多VCD 淘金者中的一员。

1998年,夏新成功转型生产影碟机,影碟机的成功没有持续多久,1999年又将2亿元配股资金的大部分砸向无绳电话机、家庭影院。

但这一次夏新却没有那么幸运。

半年之后,夏新公司摈弃做了20余年的家电业务,向移动通讯领域转型,从而导演了夏新A8神话。

有了A8 打下的良好基础,夏新2003年的形势明显好转。

此后,夏新再一次将触角伸向新产业。

2003年,夏新在手机领域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小灵通业务跃居全国三甲的基础上,全面进军新的业务领域,推出笔记本电脑、液晶电视和数字音乐随身听等产品。

2004年,夏新宣布投资6亿元在厦门新建20万平方米基地。

2006年全球手机市场继续成长,但成长逐渐趋缓,3G手机和智能手机成为发展方向,国内TD-SCDMA手机将在2007年第四季度实现规模市场,而同时全球液晶电视市场也保持高速成长;公司将坚持以移动通讯产品为绝对主业,着力发展3G手机和智能手机等高端产品。

公司也着力抓好液晶电视的应用开发,以产品差异化来提升产品竞争力。

而从夏新电子2007年中期报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公司在海外3G手机、智能手机已经获得实质性订单,有把握实现从投入期到产出期的转折。

夏新,这个年轻的品牌,在夏新电子上市不到10年的时间里,其业务触角已遍及所有热门行业,无论是九十年代的录像机热、影碟机热,还是近几年的手机热、汽车热、3C热、3G热、液晶电视热,夏新没有放过任何一个热潮。

3.案例背景(一)夏新——产业(概念)追逐者每一个成功并不是下一个成功的基础。

投机行为的涌动,许多企业不懈地追逐“新兴产业”。

夏新电子(600057)是这类企业的一个缩影,夏新电子上市十年,其业绩已经经历了几次先盈利后亏损的轮回。

在夏新看来,任何企业都应该做产业的投机者,因为每个产业都有兴衰,企业只有把握住产业机会,才能创造财富和价值,因此是否能抓住机会是企业成败的关键。

中国企业持续不断的产业追逐的最终出路何去何从,是中国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

无论是九十年代的录像机热、影碟机热,还是近几年的手机热、汽车热、3C热、3G热、液晶电视热,夏新没有放过任何一个热潮。

在这些追逐中,有多少是归因于产业更替的必然,又有多少是源于投机者的原始冲动,还有多少是产业之外的另有所图。

回顾夏新频繁产业追逐的历程成为解读夏新所呈现出来的企业运作思路的基础性和必要前提。

而梳理夏新屡次的产业追逐,一部分化为较大规模的实质性产业投入,一部分则表现为仅有少量的投入或基础,实为吸引眼球制造概念的传播。

这成为分析夏新纷繁的产业追逐的一个基本线索。

(二)一路的追逐夏新最初进入的录像机行业就注定了它会进行产业更替,这一点的必然性使夏新的企业性格里却衍生了不断追逐产业的投机惯性。

成立于1981年的夏新最初的业务是组装一些电子产品,主要是黑白电视机等,这期间夏新主营业务也一直未能明确,企业规模比较小。

直到1993年,夏新开始进军录像机行业,并成为为数不多的国家定点录像机生产企业之一。

但在录像机市场走稳的夏新开始寻求进一步将企业做大的机会。

上市成了夏新适时的选择。

1997 年4 月由夏新电子六股东共同作为发起人,经中国证监会(1997)176 号文批准,以向社会公众募股方式设立厦门厦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原为亿。

上市后不久,录像机在中国市场短暂产业周期注定了夏新必须寻求新的产业机会,夏新意识到迅速崛起的VCD将是录像机的终结者,并成为众多VCD产品淘金者中的一员,由此夏新开始了追逐产业机会的历程。

夏新在转型生产影碟机获取了上市后的第一桶金,这一转型的成功可给了夏新发展战略的基本理念形成直接的启发,即任何企业都应该做产业的投机者,因为每个产业都有兴衰,企业只有把握住产业机会,才会创造财富和价值。

因此是否能够抓住投机的机会是企业成败的关键。

在此之后,夏新将更多的资金多数投向无绳电话机、家庭影院。

但是由于市场进入者极多,竞争激烈,产品的利润率不断下滑,夏新加入沪市上市公司ST的行列,2002年,夏新公司进入手机行业,创造了A8神话。

在A8辉煌之后的整整两年,夏新一直没有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支撑点。

立足高端的夏新手机夏新手机成功地塑造起自己品牌形象,却也饱尝到了高端之痛,在2004年夏新的“高端策略”名存实亡,转变为“机海战术”。

2004年是手机厂商竞争最为激烈的一年,2005年进入产业集中度比较高的整合阶段,而2006年,随着3G的应用,手机厂商的集中度更高,而那些生存下来的手机厂商在国际市场也占据了一席之地。

(三)追逐中的短暂辉煌在一定程度上评析夏新,夏新善于抓住一个产业的市场成长机会,在产业高速成长的机会中获得初步的成功,但是夏新缺乏产业纵深的能力。

这一点表现在夏新影碟机及其家庭影院系列,也表现在后来取得短暂辉煌的手机产业。

再次寻求产业机会的夏新找到了另一个方向:3G手机。

这个产业具有高速增长的潜力,并具有较高的利润率,而且因为牌照的限制而使竞争并不过分激烈。

夏新专注于高端手机市场,创造了A8神话,并力图使夏新建立富有竞争力的手机生产产业价值链。

但在2004年国产手机的大面积滑坡,夏新也未能幸免,而且成为引领这一滑坡势头的企业之一。

在夏新在利润追逐过程中,对于电脑、液晶电视这个夏新没有任何基础的产业,但是因为其有膨胀的市场机会,较高的产品利润率,符合夏新产业追逐的目标。

而对于手机这个显然仍然具有强大潜力的产业,夏新显然又开始分心了。

由于竞争的进一步激烈,而且下一阶段的竞争更加决定于手机企业技术跟进与产品创新能力,因此夏新的“分心”使得有理由手机显然会成为有如对待影碟机一样:夏新会继续做手机,但是进一步的产业发展,夏新已在另寻新欢。

(四)夏新路在何方在2006年之前的夏新电子的战略可以概括为“寻找产业中的发展机会,哪里有利润就往哪里钻”。

在不断的产业追逐中,夏新电子两次转型至影碟机、手机的成功,夏新电子是靠什么赢得竞争力和产业依托。

那下一步的夏新电子产业定位是什么没有人能准确地回答这个难题,实际上,夏新的产业发展理念中,设置了一个大篮子,在3C趋势这一市场机会,夏新可能也不会放过。

就夏新目前的主业或者决定投身一搏的产业中,夏新将何去何从呢。

夏新在手机领域的优势仍然只是限于营销与外观设计领域。

当然夏新不会放弃手机产业,夏新强调要在手机领域深度拓展,手机产业未来的机会在于手机功能的添加与不太遥远的3G,但是夏新的竞争力究竟如何,谁都没有把握。

总之,产业追逐战略导致所处的行业一旦出现波动,企业自身就会出现更大幅度的下滑,夏新电子在碟机和当前的手机领域的表现就证明了这一点。

不断寻找高盈利的产业进行投机,使得企业在任何一个产业领域都无法建立较强的核心竞争力。

可以说,夏新仍然在市场的迷雾中徘徊。

4.小结从黑白电视机到录象机,从录象机到VCD再到A8手机,夏新的生存、发展都是通过不断的“跳槽”来完成的。

很显然,这种频繁的主业转化并不能称为多元化,它与通用的所谓多元化的模式是不相符合的。

目前,夏新已经构建了从手机、通信产品、家用产品,到便携产品、IT产品的产品线。

进入了包括终端通信、数字视听、液晶、笔记本等电子行业。

夏新的混合多样化就像雷阵雨,来得猛、来得快。

可事实证明,夏新的混合多样化带来的只是亏损和资金的紧张。

“哪个行业的行情好,就进入”的战略方法导致的结果是:所处的行业一旦出现波动,企业自身就会出现更大幅度的下滑。

面对市场的竞争,夏新这种发展战略是否有利于夏新的发展?夏新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到底在哪里?把重点放在智能、3G手机上的战略是否能带给夏新新的机会与发展?这就是我们以下将展开探讨的问题。

二分析篇1.屡战屡败的战略转移残酷的现实夏新电子作为一家中国3C电子企业,将发展产品应用技术作为首要任务。

应用技术的实质就是次核心技术,夏新将坚持发展次核心技术,提高对核心技术的运用能力,在此基础上逐步逼近核心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