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药性总结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药性总结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药性总结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药性总结中气类中气唯炙甘草,和表养津生姜枣,寒则干姜虚则参,粳豉饴糖功效小。
炙草:温补中宫,运输四家,功可回生,性极壅滞。
干姜:温中燥土,降胃升脾,里寒最宜,津亏忌用。
大枣:补中养津,调和营卫,性极横滞,胀满不宜。
生姜:温降肺胃,卫闭最宜,大枣同用,补散适中。
人参:大补中气,化生津液,最宜虚家,有滞忌用。
粳米:养中清肺,虚燥相宜,煮成清汤,极利小便。
香豉:补中不热,平和之品,肝肺滞涩,亦不可用。
饴糖:养中润燥,极补土液,炒焦合用,不炒湿脾。
白蜜:润燥泽枯,熟用补中,肠胃滑者,炼老可用。
营卫类芍药麻黄桂枝因,芍营麻卫桂不分,柴胡妙用能和解,不表不里少阳经。
芍药:专调营郁,极敛疏泄,善收相火,却能寒中。
麻黄:专泄卫郁,极开闭敛,发汗利水,耗气伤津。
杏仁:温泄肺气,兼解卫郁,降逆平喘,平和之品。
桂枝:调和营卫,最益表阳,疏泄偏升,津伤忌用。
葱白:极助卫阳,达郁通表。
如有实热,便不可用。
生姜:散寒开闭,怕冷相宜。
利水耗津,阴虚慎用。
凡用营卫药,不可离中气药,中气为营卫之根本。
如舍中气单治营卫,营卫之药皆伤中气,中气愈伤,营卫愈坏矣!柴胡:性寒气散,专解少阳,气虚服之亦能出汗。
此药附于营卫者。
因营卫为入脏、入腑之门,少阳亦入脏人腑之路。
少阳忌发汗,而少阳解时亦自然出汗也。
下药类芒硝大黄阳腑热,巴遂决水不尝得,膏芩大寒桔夏攻,以类相推属下则。
芒硝:寒滑第一.润燥破坚,虚寒误服,脾阳绝死。
大黄:攻下积结,猛烈非常,败脾寒中,用须审慎。
枳实:寒泄积气,败脾寒中。
厚朴:善降胃气,由降而升。
性热不寒,阴虚忌用。
用于大黄枳实芒硝之中,妙在以温运寒。
以上四味合用,专攻胃腑实热燥结。
巴豆:大热大泄,最伤津液,停痰积水,扫荡无余。
平人以一粒破四分,服一分,即大泻。
甘遂:专泻积水,猛烈非常。
圆运动的实战古方总结

圆运动的实战古方总结天物太极相感朱熹有一句话“人人有一太极,物物有一太极。
”吴瑭把它推导到药物具体部位的升降:“盖芦主生,干与枝叶主长,花主化,子主收,根主藏,木也;草则收藏皆在子。
凡干皆升,芦胜于干;凡叶皆散,花胜于叶;凡枝皆走络,须胜于枝;凡根皆降,子胜于根……此草木各得一太极之理也。
”这个芦指的是芽,植物的芽。
这个木也指的是木本植物。
我把他这段文字画成太极图。
物物有一太极芽处在下面,“生”,然后再往上是“干与枝叶主长,花主化,子主收,根主藏”。
我们印证一下,比如芽主生,如麦芽、谷芽在古代经常用来疏肝。
芽有生发之意,比如镇肝熄风汤里有麦芽,目的是疏肝。
那镇肝熄风汤为什么不用柴胡疏肝?这个方用于肝阳上亢,患者本身就阳亢,柴胡升得太厉害,所以我只能用麦芽轻微升一下。
为什么肝阳上亢需要疏肝?别忘了,肝有一个生理特征:喜条达恶抑郁。
把它的肝阳潜下去的同时,还要考虑它的生理特性,它不喜欢太压抑,所以用麦芽有助于升发。
接着来看干枝叶。
比如有一味药叫紫苏,苏叶发散风寒,苏梗行气和中,苏子降气平喘。
同一株植物,枝、叶、子不同。
我们再看解表药之中,如治疗感冒的药,不是花就是叶,根茎果实不多用。
我们再看补益药。
补益药大部分是什么?根茎、果实,还有动物药。
教材里的补益药没有一味是花。
因为花是发散的,叶只有淫羊藿一味,可以用全草。
很多人说中医以形补形不对。
而关于以形补形,我在正式上课的时候会深入论述,这完全经得起概率统计。
我们上课的时候可以一个个论证。
中药从四气象、味象、升降象、部位象、形态象、时间象、地理象这几个角度看,现代的中医教材偏离古代中医学最多的是中药。
现代的教材讲中药只讲四气五味。
柴胡比如柴胡,疏肝解郁、升举阳气、和解少阳,全部是功效,而不是药理。
药理是指它为什么升举阳气,为什么和解少阳……都没有涉及。
其实古代是有的,尽管不算完善。
现在挺可悲的一点就是,随便翻开一本中药药理学,全部是中药西理学。
我们本来有这个阵地却不占领,那人家西医就占领了。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药性总结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药性总结中气类中气唯炙甘草,和表养津生姜枣,寒则干姜虚则参,粳豉饴糖功效小。
炙草:温补中宫,运输四家,功可回生,性极壅滞。
干姜:温中燥土,降胃升脾,里寒最宜,津亏忌用。
大枣:补中养津,调和营卫,性极横滞,胀满不宜。
生姜:温降肺胃,卫闭最宜,大枣同用,补散适中。
人参:大补中气,化生津液,最宜虚家,有滞忌用。
粳米:养中清肺,虚燥相宜,煮成清汤,极利小便。
香豉:补中不热,平和之品,肝肺滞涩,亦不可用。
饴糖:养中润燥,极补土液,炒焦合用,不炒湿脾。
白蜜:润燥泽枯,熟用补中,肠胃滑者,炼老可用。
营卫类芍药麻黄桂枝因,芍营麻卫桂不分,柴胡妙用能和解,不表不里少阳经。
芍药:专调营郁,极敛疏泄,善收相火,却能寒中。
麻黄:专泄卫郁,极开闭敛,发汗利水,耗气伤津。
杏仁:温泄肺气,兼解卫郁,降逆平喘,平和之品。
桂枝:调和营卫,最益表阳,疏泄偏升,津伤忌用。
葱白:极助卫阳,达郁通表。
如有实热,便不可用。
生姜:散寒开闭,怕冷相宜。
利水耗津,阴虚慎用。
凡用营卫药,不可离中气药,中气为营卫之根本。
如舍中气单治营卫,营卫之药皆伤中气,中气愈伤,营卫愈坏矣!柴胡:性寒气散,专解少阳,气虚服之亦能出汗。
此药附于营卫者。
因营卫为入脏、入腑之门,少阳亦入脏人腑之路。
少阳忌发汗,而少阳解时亦自然出汗也。
下药类芒硝大黄阳腑热,巴遂决水不尝得,膏芩大寒桔夏攻,以类相推属下则。
芒硝:寒滑第一.润燥破坚,虚寒误服,脾阳绝死。
大黄:攻下积结,猛烈非常,败脾寒中,用须审慎。
枳实:寒泄积气,败脾寒中。
厚朴:善降胃气,由降而升。
性热不寒,阴虚忌用。
用于大黄枳实芒硝之中,妙在以温运寒。
以上四味合用,专攻胃腑实热燥结。
巴豆:大热大泄,最伤津液,停痰积水,扫荡无余。
平人以一粒破四分,服一分,即大泻。
甘遂:专泻积水,猛烈非常。
性热伤津,误用则死!平人吞服南瓜子仁大半块,即吐泻不堪。
芫花、大戟:专攻积水。
葶苈:专下痰水。
以上五味极破元气,乃万不得已而用之品,非常用之品也。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医学大概的意义人之生也,得大气五行圆运动之全,故人为万物之灵。
物之生也,得大气五行圆运动之偏,故物为人身之药。
全者,五行调匀,不偏多,不偏少,圆而又圆之意。
偏者五行圆运动中,有一方偏多偏少之意。
类如中医之麻黄,偏于疏泄作用。
芍药,偏于收敛作用。
半夏,偏于下降作用。
升麻,偏于上升作用。
甘草,偏于补中作用。
古中医治病方法,汗闭恶寒之病,是人身疏泄作用偏少,收敛作用偏多。
用疏泻作用偏多之麻黄,以增加疏泄减少收敛为药。
汗多发热之病,是人身收敛作用偏少,疏泄作用偏多。
用收敛作用偏多之芍药,以增加收敛减少疏泻为药。
呕吐之病,是人身下降作用偏少。
用下降作用偏多之半夏为药。
肛门重坠之病,是人身上升作用偏少。
用上升作用偏多之升麻为药。
收敛与疏泄欲调于平,上升与下降欲调于平,必赖中气之旋转。
故用以上诸药,必兼用甘草以补中气。
反之汗闭恶寒而用芍药,汗多发热而用麻黄,呕吐而用升麻,下坠而用半夏,与用上升下降收敛疏泻之药而不用中气之药。
皆能将人身不圆的运动,偏上加偏,使圆运动的个体,成了直不运动的个体而死。
人身五行的作用,运动圆则为人之生,运动偏即是人之病。
人身五行的作用,是人身的病,即是人身的药。
药的作用,所以帮助人身自己的作用,以治自己的病。
倘人身的作用已无,药亦不发生作用的效力也。
古中医学,用物性圆运动之偏,以调和人身圆运动之偏之学也。
此其大概也。
汉代张仲景先师,着伤寒杂病论,为中医内科方药祖本。
无一方不是整个五行圆运动的治法。
虽局部之病,治法仍是整个。
自来医书,虽为无有系统,无有原则,无有证实说明。
学者虽不知道五行圆运动的所以然。
然总在五行圆运动里摸索。
所以随时随地皆有良医继起。
使中医学至今不衰。
历代皆有整理中医之举,规模之宏,用款之多,以前清乾隆年间诏修医宗金鉴为极盛。
书成,除针灸正骨外科之外,徒乱人意,无有用处。
因当事者不知阴阳五行之所以然,敷衍成书故也。
今何如者。
最早的生物学,分生气说机械说。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汇总

寒疝腹痛胁痛,产后腹痛。 肝经寒 温润肝经 虚大或细微。
治肝经木气不升法
虚劳消渴,小便不利,或小便过多,里急。小腹拘急。 肾气不升 补肺滋肝
两尺极微 治肾经水气不升法。
衄血,吐血 心经降气不足 降心气 洪重按不空 治心经火气不降法
炙草二钱 大枣六钱 生姜三钱 桂枝三钱
胃实潮热手足汗出谵语,六七日不大便,腹满痛拒按。 燥热结实胃有燥屎
下燥屎 脉大而实 胃家阳实全是阳盛之象。脉则大实,重按有力。当表证已罢,蒸
发狂少腹急。 膀胱热结,少腹有蓄血 下热攻血 顾中达表 脉沉实。
膀胱腑证(极)少阴脏病寒。分见三阴。阳腑病热统属阳明。故古人以三阴与阳明对称。
缘人身之气,阳位在上,而根于下,阴位在下,而根于上.腹泻不减,则阳根亡于下,
要赶紧把外来之邪透出耳。不然则亦认为温是内伏着去年的寒毒。
.向外疏泄。燥病发热,神志不昏,脉来弦聚,不
《温病条辨》之银翘散一方,连翘桔梗竹叶牛蒡薄荷。皆疏散而大破肺
《温病条辨》开首二方,即大伤肺气,可怕。北方少燥气病,金气
胸痞气短 肺气湿逆 除湿润肺养中 脉濡短 麦门冬汤证肺气
不得眠而虚烦 胆经寒 温肝经以降胆经 脉虚浮 温肝经以补胆经之阳,
下利后重,渴而饮水 肝木下陷生热,有湿 清热除湿 细沉而数 当归
虚劳,里急,自汗,烦热,腹满食减,遗精白带,气短形瘦。 肺金失敛,风
补金敛木,去滞调中。 弦濇小数 肾气丸证士容易明白。时时与病人不离开也。
著者识
、白朮各二钱 干姜 炙草各一钱
不治上下左右,只治中气之法也。人身分上下左右中五部。上部之气、
人参三钱 炙草三钱 粳米三钱 大枣三钱(劈) 半夏三钱
泄卫气以交荣气。 脉浮紧 麻黄汤证病在收敛偏盛,桂
圆运动,古中医学

圆运动,古中医学
读《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有些地方看不明白,希望能有人指点一下。
1.为什么会“里急腹痛'
木气的圆运动为:肝木升于左,而化心火,胆木降于右,而化相火。
二者的关系:胆木所化相火,乃肝木之根气。
胆木不降,则肝木不升,反之亦然。
木气升降失调的症状:
胆木不降,则相火上逆,故上热;肝木不升,则陷于下,郁而生热,故下热。
故有小建中汤证治本位的意义中的“手足心烦热”
上下皆热,中气虚寒。
寒则不通,不通则痛。
故应当有“里急腹痛”等证。
但是,作者在小建中汤证治本位的意义和当归生姜羊肉汤证治本位的意义中对该症状的解释却是“郁而不舒”:
里急腹痛者,胆木不降则肝木不升,郁而不舒,冲击作痛也。
肝木之气,升于左而发于右,循行腹部全体。
生气郁而不舒,升不上来,故病里急腹痛。
2.陷则生寒,还是寒则不升,而下陷?
当归生姜羊肉汤证治本位的意义中有:
1)肝经木气者,生气也。
温暖滋润,则生气充足,条达上升,而化心火。
如不温暖滋润,则肝阳下陷,生气下郁,而病寒焉。
足厥阴肝经,下络睾丸。
肝木下陷,陷则生寒,故病寒疝。
2)肝经因寒不升,而现寒疝等病。
1)与2)明显逻辑错误,不知道是李老没有校正好,还是原书本来就是这样?一般而言,肝木不升,则陷于下,郁而生热,怎有陷则生寒之说?。
圆运动的系统古中医说(3)

圆运动的系统古中医说(3)相火与圆运动整个的关系圆运动者,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也。
夏秋之交,太阳直射地面的光热,名曰相火。
此相火经秋气的收敛,降入地下,经冬气的封藏,沉于水中,来年交春,乃由地下水中,向地面升发,来年交夏,再由地面浮长。
春生夏长,如植物的花叶。
秋收冬藏,如植物的根本。
在人事上说,今年的春生,为今岁气之始。
在医学上说,去年的秋收,实为今年岁之根。
今年秋收,又为来年岁气之根。
是一年四时,无非此相火所流行。
故人身上部谓之上焦,中部谓之中焦,下部谓之下焦。
焦者火也,不离相火之意也。
凡内伤外感,最易发热的原因,与温病发热的原因,全在于此。
相火与中气的关系土主运化,居圆运动之中。
中气即在土气之内。
相火下降,中气即能运化。
相火不能下降,中气即不能运化。
却又要中气运化,相火乃能下降。
中气不能运化,相火即无力下降。
相火与中气交相为用。
其机至速。
凡服凉药,热反更加,与服养中药,热即退者,即是此理。
关系生死极大极速也。
相火与水气的关系相火下降,水气封藏。
中气为人身的生命。
火在水中,又为中气的生命。
君火有宣通作用,相火有燔灼作用。
君火不生土,相火乃生土,君火之力小,相火之力大。
惟其燔灼力大,水气能将他封藏不泄,水火俱足,便生元气。
此火外泄上逆,则燔灼如烙矣。
此火外泄一分,元气即灭一分,元气去,中气亡,人就死了。
吾人饮食则生津液,肺金下降,津液归肾,则成水。
吾人睡眠,阳气下降,则成相火。
吾人睡醒之后,精神加增,小便色赤,水中加火故也。
凡虚劳发热的根源,多在于此,因水少不能封藏相火,水反被相火煎枯故也。
封藏火气者,水也。
温暖水气者,火也。
生中气者,水火所生之元气也。
纵欲之人,无不短命,此之故也。
相火与木气的关系木为造化的生气,人身的生机,木气上升,由水中的温气升来也。
水中温气,即是相火。
相火藏在水中的足,水气温暖,木气乃足。
凡温病热烧极盛,肺胃之间并无实火,而现瘛疭抽搐现象至于死者,相火全泄于外,木气无根,而风动故也。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原著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原著1. 引言古中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体系源远流长。
在古代,人们通过观察自然界的现象来认识和理解人体的生理状况。
圆运动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也在古中医学原著中得到了广泛的探讨和应用。
2. 圆运动与人体健康2.1 圆运动在古中医学中的概念古代医家认为,圆运动是宇宙间最基本、最稳定、最有秩序的一种运动形式。
圆运动具有周期性和循环性,与人体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2.2 圆运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根据古中医学原著记载,圆运动对人体健康有着积极影响。
首先,圆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流通,增强身体机能。
其次,圆运动可以调节人体内分泌系统,促进荷尔蒙的分泌和平衡。
此外,圆运动还可以增强免疫力,提高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3. 圆运动在古中医学中的应用3.1 圆运动与针灸针灸作为古中医学的重要疗法之一,常常与圆运动结合应用。
古代医家认为,通过在特定穴位施加刺激,可以调节人体气血运行的方向和速度,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而圆运动则被视为一种能够增强针灸效果的辅助手段。
3.2 圆运动与气功气功是中国传统健身养生方法之一,强调通过调整呼吸、姿势和意念来调节人体内部能量的流动。
在古中医学原著中,圆运动被认为是气功练习中重要的一环。
通过进行圆形手势、旋转身体等动作,可以促进气血循环和能量的平衡。
3.3 圆运动与食疗食疗是古中医学中重要的养生方法之一。
根据古代医家的观察和实践经验,不同食物的属性和味道会对人体产生不同的影响。
圆运动被认为是一种能够调节食物消化和吸收的方法。
通过进行适量的圆运动,可以增加胃肠蠕动,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4. 圆运动在现代中医学中的研究与应用4.1 圆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现代中医学研究表明,圆运动可以改善心血管系统功能,降低心脏负荷,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通过进行适量的圆形运动,可以增加心脏收缩力和舒张力,提高心脏功能。
4.2 圆运动对神经系统的影响现代中医学研究还发现,圆运动可以调节神经系统功能,改善睡眠质量,缓解压力和焦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药性总结中气类中气唯炙甘草,和表养津生姜枣,寒则干姜虚则参,粳豉饴糖功效小。
炙草:温补中宫,运输四家,功可回生,性极壅滞。
干姜:温中燥土,降胃升脾,里寒最宜,津亏忌用。
大枣:补中养津,调和营卫,性极横滞,胀满不宜。
生姜:温降肺胃,卫闭最宜,大枣同用,补散适中。
人参:大补中气,化生津液,最宜虚家,有滞忌用。
粳米:养中清肺,虚燥相宜,煮成清汤,极利小便。
香豉:补中不热,平和之品,肝肺滞涩,亦不可用。
饴糖:养中润燥,极补土液,炒焦合用,不炒湿脾。
白蜜:润燥泽枯,熟用补中,肠胃滑者,炼老可用。
营卫类芍药麻黄桂枝因,芍营麻卫桂不分,柴胡妙用能和解,不表不里少阳经。
芍药:专调营郁,极敛疏泄,善收相火,却能寒中。
麻黄:专泄卫郁,极开闭敛,发汗利水,耗气伤津。
杏仁:温泄肺气,兼解卫郁,降逆平喘,平和之品。
桂枝:调和营卫,最益表阳,疏泄偏升,津伤忌用。
葱白:极助卫阳,达郁通表。
如有实热,便不可用。
生姜:散寒开闭,怕冷相宜。
利水耗津,阴虚慎用。
凡用营卫药,不可离中气药,中气为营卫之根本。
如舍中气单治营卫,营卫之药皆伤中气,中气愈伤,营卫愈坏矣!柴胡:性寒气散,专解少阳,气虚服之亦能出汗。
此药附于营卫者。
因营卫为入脏、入腑之门,少阳亦入脏人腑之路。
少阳忌发汗,而少阳解时亦自然出汗也。
下药类芒硝大黄阳腑热,巴遂决水不尝得,膏芩大寒桔夏攻,以类相推属下则。
芒硝:寒滑第一.润燥破坚,虚寒误服,脾阳绝死。
大黄:攻下积结,猛烈非常,败脾寒中,用须审慎。
枳实:寒泄积气,败脾寒中。
厚朴:善降胃气,由降而升。
性热不寒,阴虚忌用。
用于大黄枳实芒硝之中,妙在以温运寒。
以上四味合用,专攻胃腑实热燥结。
巴豆:大热大泄,最伤津液,停痰积水,扫荡无余。
平人以一粒破四分,服一分,即大泻。
甘遂:专泻积水,猛烈非常。
性热伤津,误用则死!平人吞服南瓜子仁大半块,即吐泻不堪。
芫花、大戟:专攻积水。
葶苈:专下痰水。
以上五味极破元气,乃万不得已而用之品,非常用之品也。
桃仁:善破瘀血,性热而滑。
水蛭、虻虫:专破瘀血。
桔梗:排脓破滞,极泄肺气。
载药上行之说,误人不浅!贝母:善消热痰,亦能寒中。
瓜蒌:涤泄热瘀,清润肺燥。
上无热燥,误用寒中。
以上三味时医不论有无瘀热,动则用之,误事不小。
半夏:降胃燥湿,除痰破结。
中虚、阴虚均须慎用。
赭石:重坠非常,降逆第一,不寒不燥,惟易伤中。
旋覆花:善降肺胃,立除噫气,行血下痰,其力不小。
以上六味,本非下药,因其下降力大,易伤中气,故附于下药之后。
海藻:泄痰开结,滑窍去滞。
商陆根:泄水消肿。
以上二味性往下行,泄水消痰,力量亦大,故亦附入下药。
蜀漆:扫荡浊瘀,善吐痰涎。
瓜蒂:大寒之性,善吐痰涎。
以上二味,本是吐药,因其作用是扫除上脘,故亦附入下药之后。
上行,下行各有不同,伤损中气则—也。
石膏:大寒之品,极清肺燥,中下虚寒。
切不可服。
研碎生用,熟用杀人!葛根:善清胃热,降浊升清,凉润肺气,因亦清表。
竹叶:清降肺胃,最解烦郁。
知母:肺肾燥热,最能清润,中下虚者,甚不相宜。
麦冬:最润心肺,能生阴液,中下虚者,聚水败脾。
天冬:润噪生津,排脓滑窍,土湿中虚,切不可服。
葳蕤:即郁竹,清金润燥,益肾滋肝。
土不燥者,亦不可服。
滑石:清热滑窍,利水生津,中气虚寒,切不可服。
黄苓:专清木热,最平风燥,惟易寒中,用须审慎。
生地:极润风燥,极清血热,湿脾寒中,不可误用。
黄连:清火第一,败脾第一。
栀子:清除瘀热,极寒中气。
黄柏:极清下热,极败相火,右尺虚者,败土寒中。
白头翁:专清木热,性亦寒中。
黄柏皮:专清木热,性亦寒中。
生梓白皮:专清木热,性亦寒中。
茵陈:专清湿热。
连翘:专清湿热。
猪胆汁:寒润第一,极降相火。
人尿:概清心火。
以上皆是寒凉药,井非下药,凡凉药均往下行,服之得宜,均能宽利肠胃,去滞消瘀。
过服、误服皆能下利,故附于下药之后,皆实者去之之类也。
补药类附子干姜阴脏寒,三阴惟怕火土残,补润泄湿收敛兮,无非补药一类连。
附子:专补肾阳,兼温肝脾,最增木热,用须审慎。
干姜:见中气类。
炙草:见中气类。
伤寒证之下证,火土实也。
伤寒证之补证,火土虚也。
盖火土旺,而后中气旋转,经气升降。
火土者,人生之根本也。
古下法以大承气汤为主脑,补法以四逆汤为主脑。
白术:大补土气,除湿生津,固脱补虚,伤阴滞木。
鸡子黄:极补脾精,最滞木气,生调相宜,煮熟腻胃。
阴虚之人木气必滞,阴虚液枯,故木滞也。
鸡子白:清养肺液,不伤阳气。
养阴药多伤阳气,败土气,鸡子白不然。
当归:峻补肝血,性温而润,滑肠湿脾,惟动伤阴。
阿胶:养血清风,专平疏泄,不寒不燥,惟易湿脾。
猪肤:清肺除烦,润而不湿,性本不寒,便溏忌用。
麻仁:极滑肠胃,滋润经脉,性平不寒,便溏忌用。
蜀椒:最温肝肾,兼善杀虫。
木气燥热,便不可用。
吴茱萸:温暖脾胃,润而不燥,沉重下行,肝寒亦宜。
细辛:降诸寒冲,专下水气,最利二便。
阴虚忌用。
肺家有寒,水上冲者,此药神效,否则极伤肺气。
茯苓:泄水利湿,下达迅速,阴虚便利不可轻用。
猪苓:泄水利湿,兼达汗孔,阴虚便利,务须慎用。
泽泻:泄水利湿,下达迅速,功倍二苓,不可多用。
赤小豆:清利湿热,不伤津液,偏补土气,阴虚慎用。
通草:泄水通经,便利少用。
五味子:功专敛肺,能生津液。
龙骨:镇敛精神,涩滑固脱,善宽胁肋,不滞木气。
牡蛎:善降胆热,软坚消痞,木气枯者不相宜。
赤石腊:专涩肠滑,性平不寒。
禹余粮:功同石脂。
铅丹:沉重降敛,善止惊狂。
铅粉:燥湿医疮,止泄杀虫。
附子白术以下为补药,阿胶以下为润药,蜀椒以下为温寒药,茯苓以下为燥湿药,五味子以下为收敛药。
润药乃滋养之品,温药乃益火之品,燥湿药乃扶土之品,收敛药乃固本之品,故皆附于补药之下。
中土药补品炙甘草,温补中气;干姜,温运中气;人参,补中生津;大枣,补中养血;冰糖,补中;白糖,养中;豆豉,平补中气,兼养阴液;白术,平补土气,除湿生津;薏苡,除湿补土,阴虚忌用;饴糖,炒焦用,养中去瘀;神曲,调中去滞;粳米,养中生津。
中土药泻品大黄,下热攻积;厚朴,温泻积气;草果,温运结滞;玄明粉,滑泻积热;苍术,除湿发汗,性燥伤津;鸡内金,消食最良,过用伤胃。
中土药升降品茯苓,升脾去湿;泽泻,去湿升脾;扁豆皮,利湿升脾;干姜,升脾降胃,阴虚忌用;半夏,降胃燥痰,阴虚忌用;南星,降胃润痰,不伤阴液;藿香,降胃温胃;扁豆,降胃补土,阴虚最宜;吴萸,温降胃胆。
金气药补品山药,补降肺胃;沙参,补肺生津;苏条参,补肺生津;百合,瘟降肺气,胃寒忌用;麦冬,凉补肺液,胃虚忌用;西洋参,补肺生津,收降力大;糯米,补肺生津,阴虚最宜;白及,专补肺损,阴虚最宜;黄精,润补肺胃,阴虚妙品。
金气药泻品牛蒡子,泻肺,伤津;贝母,泻肺清热,专化燥痰;麻黄,泻肺发汗,力猛慎用;薄荷,泻肺发汗,虚家少用;黄芩,清热泻肺,极能寒中;石膏,凉泻肺燥,最能寒中;白芥子,泻肺化痰,阴虚忌用;苏子,大泻肺气;葶苈,大泻肺水,力猛非常。
金气药升降品黄芪,升补卫气,阴虚忌用;升麻,专升大肠,阴虚忌用;葛根,专升大肠,凉润解表;杏仁,降肺化痰,阴虚慎用;桔梗,降肺排脓,阴虚忌用;橘皮,温降肺胃;枇杷叶,疏降肺胃;竹叶,专降肺气,清凉不寒;枳实,降气通滞,气虚忌用。
木气药补品当归,和血润燥,湿脾滑肠;羊肉,温补木气,滋养非常;阿胶,润木息风,脾湿忌用;乌梅,大补木气,收敛生津;枣皮,收敛阳气,补木生津;枣仁,滋补胆经;艾叶,温补肝阳;地黄,养血息风,木燥妙品;羊肝,温养木气,补助肝阳。
木气药泻品苦楝子,专破结气,并止热痛;桃仁,性热破血;红花,专去瘀血,去瘀生新;青皮,大泻木气;香附,专泻肝经;郁金,泻肝解郁;五灵脂,去瘀散结;赤芍,最散木气;胡索,专攻木气,去结散血。
木气药升降品桂枝,升达肝阳,阴虚慎用;川芎,温升肝经,窜性最大;蒺藜,温升肝经,兼能滋补;木香,温升肝经,木燥忌用;白芍,专降胆经,收敛相火;肉桂,温降胆经,直达肾脏;吴茱萸,温降胆胃,龙胆草,清降胆经;黄芩,凉降胆经;厚朴,温降胆经;猪胆汁,凉降胆经;苦酒,收降胆肺。
水气药补品附片,专补肾阳,除湿破结;巴戟,温补肾肝,滋润不燥;菟丝,温肾补精;淫羊藿,温补肾肝,平和之品;覆盆子,温补胆肾,能收小便;熟地,滋补肾精;甜苁蓉,温补肝肾;破故纸,温补肝阳;胡桃,温补肾阳。
水气药泻品车前,除湿利水;猪苓,利水通窍;通草,清利水道;海金砂,泄水去结;泽泻,泄水利湿;萆薢,通利水道。
水气药升降品凡补品皆升,泻品皆降。
火气药补品温补肝肾之品,皆补心火,并补相火。
火气药泻品黄连,专清心火,并除湿热;莲心,专清心火;灯心,轻清心火;栀仁,凉泄心火;朱砂,妄降心火;黄柏,清泄相火。
火气药升降品胡柴,专升命门,善解结气。
凡温补肝肾之品,皆能升火;凡泻火之品,皆能降火。
惟肉桂补火,系温降胆经相火。
荣卫药外感和荣药芍药,降胆收热;淡豆豉,养木抑阴,调养中气;黑豆,降胆滋水,养中降火;大枣,养中养木,滋补津液;绿豆,养中清热;黄豆,养木调中。
外感和卫药麻黄,善开卫闭,能通腠理;薄荷,泄卫开肺;杏仁,降肺泄卫;陈皮,温降肺胃;生姜,散肺伤津;竹叶,轻降肺卫。
本文转载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