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频率测量实习

合集下载

实习一 疾病分布指标的测量

实习一 疾病分布指标的测量
定义 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 观察时间可以日、周、旬、月为单位 应用 1.局部地区疾病的暴发 2.食物中毒
3.传染病
4.职业中毒等暴发
7
续发率 secondary attack rate,SAR 定义
易感接触者中发病的人数(续发病例)所有易感接触者
总数的百分率。
原发病例
易感接触者
续发病例
公式
某特定时间内现患病例数 患病率= k 同期平均人口数
k =100%、1000‰、或10000/万
理解
某特定时间内现患病例数 患病率= k 同期平均人口数
观察时间 时点(time point)患病率,最常用。
期间(period)患病率,很少见。
分子和分母的界定 分子:现患病例,包括新、旧病例。
患病率与发病率的区别
分类 来源 发病率
队列研究或疾病登记报告
患病率
横断面调查
分子 观察时间内新发生的病例数
分母
暴露人口数或平均人口数
调查时点现患病例数(新旧病例)
调查人数或平均人口数
理论上无时间长度(一般为“时点”)
时间 有时间长度(一般为“年”) 性质
频率 动态频率 各种疾病 病因分析、效果评价
应 用
反映传染病传染力强弱的指标 分析传染病流行因素 评价卫生防疫措施的效果
9
患病频率指标
患病率(prevalence) 感染率(infection rate) 残疾率(prevalence of disability)
10
患病率 prevalence rate
“现患率”或“流行率”
定义
某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现患病例所占比例。
指在一定期间某人群因某种原因的总死亡人数与 该人群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

实习一疾病频率的测量流行病学教材

实习一疾病频率的测量流行病学教材
提升数据处理能力 实习过程中,我学习了如何使用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提高了我的数据处理能力。
未来研究方向
疾病频率测量的新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疾病频率的测量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未来可以研究新的测量方法,以提高疾病频率测量 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流行病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
流行病学与生物学、地理学、社会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未来可以开展跨学科的研究,以更全面地了解疾病的流 行和分布情况。
实习:疾病频率的测量流 行病学教材
• 引言 • 疾病频率的测量方法 • 流行病学研究设计 • 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偏倚和混杂 • 疾病频率测量的实际应用 • 实习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实习目的
01
掌握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02
学习如何测量疾病频率
了解流行病学研究的设计和实施方法
03
流行病学简介
流行病学定义
疾病预测
根据历史数据和流行病学模型,预测未来疾 病流行趋势。
健康指标评价
利用流行病学数据和指标,评价人群健康状 况和卫生政策效果。
04
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偏倚和混杂
偏倚
定义
偏倚是指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由于某种原因导 致研究结果偏离真实情况的现象。
分类
偏倚可分为选择偏倚、信息偏倚和混杂偏倚等。
避免方法
在研究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可能存在的偏倚,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控制。
计算公式
患病率 = (某特定时间内某病的病例数 / 同期平均人口数)× 10000。
影响因素
患病率受到患病时间和人群特征的影响。
应用
患病率可以反映疾病的流行情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死亡率
定义

疾病频率测量

疾病频率测量

应用: 应用:衡量人群因病死亡危险性大小的指标
26
病死率: 病死率:表示一定时间内,患某病的人群中因 该病而死亡者所占的比值 某时期内因某病死亡人数 病死率= ×K 同期患某病的病人数 应用: 应用:可表明疾病的严重程度,也可反映 医疗水平和诊断能力
27
实例(6)某城市1998年1月1日至1998年12月 ( 31日采用抽样调查城市及郊区人口脑卒中死亡 情况,共调查2018724人,其中城市为1050292 人,郊区为968432人,资料见表6-1。
7
问题 2
三年期间患病率是多少? 三年期间患病率是多少?
解答: 解答:
三年期间患病率= 18/2528) 三年期间患病率=(18/2528)×100%=0.71%
8
实例(2)某镇1998年新诊断糖尿病患者200名, ( 该镇年初人口数为9500人,年末人口数为 10500人,在年初该镇有800名糖尿病患者。 问题1:1998年该镇糖尿病的发病率? 解答: 解答:
3
罹患率: 罹患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 观察时间可以日、周、旬、月为单位。
罹患率= 短时期、局限范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 同时期暴露人口数 ×K
应用
局部地区疾病的暴发 如:食物中毒、传染病 职业中毒等暴发
4
患病率:又称现患率或流行率,是指某特定时间 患病率 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的比值。
应用 常用于研究传染病或寄生虫病的感染情况 和防治工作的效果
16
续发率: 续发率:指在某些传染病最短潜伏期到最长潜 伏期之间,易感接触者中发病的人数 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率。 续发率= 易感接触者中发病人数 易感接触者总人数 ×100%
应用
比较传染病传染力的强弱 分析传染病流行因素 评价卫生防疫措施的效果

实习-答案教学文稿

实习-答案教学文稿

实习-答案实习一疾病频率测量的常用指标五练习题(一)名词解释:答案见课本P16-22(二)单选题1 B2 B3 E4 C5 B(三)论述题:答案见课本P17-18实习二疾病分布五练习题(一)名词解释:答案见课本P16-22(二)单选题1 B2 C(三)多选题1 ABD2 ABD3 ABDE4 ABCD5 BCDE (四)论述题:1. 答案见课本P262. 答案见课本P33-343. 答案见课本P35-364. 答案见课本P28实习三现况研究五练习题一单选题1.C2.B3.E4.E5.C6.E7.D8.E二、多选题1. ABCDE2. ABDE3. ABC4. ABCDE5. ABD6. ABCDE三简答题1.现况研究的目的:(1)掌握目标群体中疾病的患病率及其分布状态;(2)提供疾病的致病因素的线索;(3)确定高危人群;(4)对疾病监测、预防接种效果及其他资料质量的评价。

现况研究的特点:(1)开始时一般不设对照组;(2)研究某特定时点或时期内某一群体中暴露和疾病的联系;(3)现况研究揭示暴露与疾病之间的统计学联系,仅为建立因果关系提供线索,是分析性研究的基础,不能以此作因果推论;而对不会发生改变的暴露因素,可以作因果推论;(4)用现在的暴露来替代或估计过去情况的条件;(5)现况研究重复进行可以获得发病率资料。

2. 现况研究常用的抽样方法有:(1)单纯随机抽样;(2)系统抽样;(3)分层抽样;(4)整群抽样;(5)多级抽样。

3.决定现况研究的样本大小的因素来自多方面,但主要是:①预期的患病率,如现患率越靠近50%,样本含量就越小;反之,则要大些。

②对调查结果精确性的要求,即允许误差越大,则所需样本就越小。

四论述题1.现况研究的常见偏倚有(1)选择偏倚:①选择性偏倚;②无应答偏倚;③幸存者偏倚。

(2)信息偏倚:①调查对象引起的偏倚;②调查员偏倚;③测量偏倚。

防止产生偏倚的措施:(1)正确的研究设计:随即化、标准化方法,研究变量的选择及测量(2)提高研究对象的依从性(3)培训研究人员(4)严格校正仪器(5)严格实验条件及研究方法。

流病实习课答案

流病实习课答案

流行病学实习答案杨雪帆,吴志红实习一疾病频率指标的测量课题一1.一定期间某人群中某病的新病例数发病率= *K= 5/1.5万= 3.33/万同期暴露人口数某年某病总死亡人数死亡率= *K=2/1.5万=1.33/万该人群同年平均人口数一定期间内因某病死亡人数病死率= ×100%= 2/12×100%=16.7%同期确诊的某病病例数2. 某观察期间一定人口中现患某病的新旧病例数期间患病率=同期间平均人口数(被观察人口数)=×K=9/1.5万=6/万某一时点一定人口中现患某病的新旧病例数时点患病率=该时点人口数(被观察人口数) ×100%(说明在进行续发率计算时应注意须将原发病例从分子及分母中去除,对在同一家庭来自家庭外感染,或短于最短潜伏期,或最长潜伏期者均不应计入续发病例).课题二1.(1)1990年的恶性肿瘤发病率=176/91098×10000=19.33/万患病率=(176+59-2)/91098×10000=25.36/万死亡率=119/91098×10000=13.06/万病死率=119/(176+59-2)=51. 52%(2)1990年1月1日恶性肿瘤的时点患病率=59/89769=6.57/万(3)1990年细菌性痢疾的潜伏期内易感接触者中发病人数续发率=易感接触者总人数家庭内续发率=31/102×100%=30.39%(二代家庭内续发感染率?)家庭外续发率=26/272×100%=9.56%(二代家庭外续发感染率?)注意:在计算有关率的指标时,理论上分母指暴露人口,但样本量很大时,某年某病危险人群可粗略地用该年的平均人口数代替。

如果正在患病人多,去逝的人比较多时,暴露人口又比较少的时候,分母要减去死去的人或正在患病的人。

另外这是一个队列研究,要计算累积发病率或死亡率时,要以开始时总人数为分母。

流行病实习指导参考答案

流行病实习指导参考答案

实习一 疾病频率的测量【目的】 掌握流行病学研究中疾病频率测量常用指标的概念、应用条件和具体计算方法。

【时间】 3学时 【课题一】 问题1表1-1 三年中每年发病率、期间患病率及年初时点患病率 年份 发病率(%) 期间患病率(%) 每年年初时点患病率(%)1986 19871.22 0.831.20 0.801.00 1.20问题2 分子:患病率指新旧病例数,发病率指新发病例数;分母:患病率指平均人口数,发病率指暴露人口数。

发病率是反映某时期某病发生的概率,用于直接估计疾病危险性的指标,是病因学研究的主要指标。

患病率是反映某时期某病的存在情况,反映某人群对某病的负担程度。

问题3 罹患率通常用于较小范围或短期间的流行。

此病的病程较长,所以不适合用罹患率。

【课题二】问题1 1999年该镇糖尿病的发病率=%1002/)100009000(200⨯+=2.11%问题2 1999年该镇糖尿病的死亡=%1002/)100009000(35⨯+=0.37%问题3 1999年该镇糖尿病的病死率=20080035+×100%=3.5%问题4 1999年1月1日该镇糖尿病的患病率=9000800×100%=8.89% 问题5 1999年该镇糖尿病的期间患病率=2/)100009000(200800++×100%=10.52%【课题三】 问题1 (1)1976年结核病的发病率=208500000350003600+×10万/10万=18.50/10万。

(2)1976年1月1日活动性结核病的时点患病率=日人口数月1145000,由于缺乏分母无法计算。

(3)1976年活动性结核病患病率=20850000035000360045000++×10万/10万 =40.10/10万。

(4)1976年结核病死亡率=2085000004500×10万/10万。

1976年结核病病死率=360045000350004500++×10万/10万。

实习一 疾病频率的测量解读

实习一 疾病频率的测量解读

习题

罹患率 7/71=9.9% 续发率 5/25=20%
甲肝潜伏期:15~45天,平均30天
说明:题目未说明患儿家人具体发病时来自,无法确定家庭 新发病例是否在最短和最长潜伏期潜伏期之内发病
发病频率测量指标

续发率:又称二代发病率 是指在某些传染病的最短

病情
轻 重 合计
病人数
1000 100 1100
甲医院 治愈数
700 20 720
治愈率 (%) 70.0
20.0
65.5
乙医院
病人数 治愈数
100
90
治愈率 (%)
90.0
1000
400
40.0
1100
490
44.6
问题:哪个医院的治疗效果更优?

k
患病频率测量指标

病死率:表示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病人中 因该病而死亡的比例。
病死率
一定时期内因某病死亡 的人数 同期某病患病人数
100
%
患病频率测量指标

生存率:指接受某种治疗措施的病人或患某病的人中, 经若干年随访(通常为1、3、 5 年)后,尚存活的 病人数所占的比例。
病情
甲医院
合并 标准人 原治愈 校正治愈 人数 口构成 率(%) 率(%)
轻 1100 0.5
70.0
35.0
重 1100 0.5
20.0
10.0
合计 2200 1.0
65.5
45.0
乙医院
原治愈 校正治愈 率(%) 率(%)
90.0
45.0
40.0
20.0
44.6
65.0
为什么要进行标化?

流病实习一

流病实习一




问题 : 1:2003年该市乙脑发 病率 2:2003年该市乙脑病 死率 3:2003年该市乙脑死 亡率 4:将2003年该市乙脑 发病率、病死率、死 亡率水平与同年全国 的乙脑发病和死亡水 平进行比较
【课题四】
2004年7月9日~13日,宁夏银川市21户居 民从某商城水产品市场购买织纹螺。共68 人食用,53人中毒发病,1人死亡 问题: 1.本次食物中毒的罹患率 ; 2.本次食物中毒的病死率 。
布夹数 捕获 数 3461 111 1798 55 2927 93 1447 108 1867 111 11500 478
捕获 率
感染 数 8 9 4 13 3 37
带毒 率
【课题八】
某市1972-2000年共报告10613例胃癌,假定同期该 地人口相对稳定,约112万,表1-5为该市胃癌年平 均年龄别发病率和世界标准化人口数 问题: 1:计算1972-2000年该市全人群的胃癌年平均 粗发病率(1/10万); 2:根据世界标准化人口构成,计算全人群的胃 癌年平均年龄标化发病率; 3:对上述两个指标的含义和适用情况进行讨论
【课题六】

假定对5名个体进行长期随访,观察某疾病 结局的发生情况。每名研究对象的随访起 止日期如表1-3,图1-2为随访示意图
1:计算累计发病率 2:计算每名研究对象及合计的随访时间; 3:计算发病密度; 4:请分析在本例中使用那个指标更合适 开始随访日期 1996.1 1996.7 1996.1 1997.1 终止随访日期 1997.12 1999.6 2000.12 2000.12 随访时间(年)
问题
1 2 3 4
5
合计
1998.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比较的必须是同一属性的事件或状态
• 波动范围只能是0~1
-2-- = 0.5 = 50%
4
率(rate)
• 描述特定时间里某事件发生的速度 • 分子: 特定时间里观察的新发事件数 • 分母: 事件发生的人群基数 (危险人口,
population at risk)
Observed in 1998 1-02--0-- = 0.02 / year
分子和分母的界定 ✓分子:现患病例,包括新、旧病例。 ✓分母:同期平均人口数。
意义
人群中某疾病的静态构成比例,而不是发生过程的描述。
应用
一般用于描述病程长的慢性病的流行情况。 可通过横断面调查(也称“现况调查” )获得。
感染率 infection rate
定义
指在调查时所检查的样本人群中某病现有感染者人数所 占的比例。
k 100%或10000/万
理解
发病率
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
同时期暴露人口数
k
观察时间 ✓通常为“年” ✓如很短,则为罹患率
罹患率(attack rate) ✓短时间、小范围人群的发病率。
分子和分母的界定 ✓分子:新发病例。如何确定新发? ✓分母:暴露人口。何为暴露人口?
危险人口 ①观察时间内观察 地区的人群。 ②有可能患所要观 察的疾病。
定义
易感接触者中发病的人数(续发病例)占所有易感接触
者总数的百分率。 原发病例 易感接触者 续发病例
公式
SAR=一个潜伏期易内感易接感触接者触总者数中发病人数100%
应用
k =100%
评价传染病的传染力和流行因素。
评价卫生防疫措施的效果。
AR and SAR
children in child care center =70
的效果 • 患病率:可用来表示于病程较长的慢性病的发生
或流行情况 • 感染率:可用于传染病或寄生虫病的感染情况
三、死亡频率的测量指标
• 死亡率(mortality rate):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死 于所有原因的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的比例。
• 病死率(fatality rate):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全部 病人中因该病而死亡的比例。
死亡率 mortality rate, death rate
定义 指在一定期间某人群因某种原因的总死亡人数与
该人群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
公式
死亡率=某期间内死亡总人数 同期平均人口数
k
k=1000‰、或100000/10万
意义 反映一个人群总的死亡水平,是衡量人群因病、
伤死亡危险大小的指标。
类型
粗死亡率(crude mortality rate) 死亡专率(specified mortality rate)
二、发病频率测量指标
发病率 incidence rate 罹患率 attack rate 续发率 secondary attack rate
发病率 incidence rate
定义
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公式
发病率
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 同时期暴露人口数
k
ill children at child care center =7
contacts (of those 7) at home =25
ill contacts =5
AR = 7/70 = 10%
SAR = 5/25 = 20%
患病频率测量指标
患病率 prevalence rate 感染率 infection rate
意义
衡量某时期某地区人群发生某种疾病危险性大小,对疾 病发生过程进行描述的一种指标。
应用
一些急性疾病,死亡率较低的疾病分布的描述。 常用来描述疾病分布,探讨发病因素,提出病因假设和 评价防制措施效果。 准确性受疾病报告、登记制condary attack rate,SAR
✓ 特征别死亡率 ✓ 疾病别死亡率
公式
感染率=受检者中阳性人数 受检人数
k
k =100%
应用
应用于具有较多隐性感染、病原携带及轻型病例的传染 病的感染情况、流行特点和防治效果评价。
二、发病频率的测量指标
• 发病率 (incidence rate)
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般为一年)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 罹患率 (attack rate)
基本概念复习
• 一、比,构成比和率 • 二、发病频率的测量指标 • 三、死亡频率的测量指标
比(ratio)
• 两者的相对水平 • 分子不必包含在分母里 • 可以比较不同属性的事件或状态
= 5 / 2 = 2.5 /1
构成比(proportion)
• 某一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
• 分子必须包含在分母里
是指在一定观察期内某种传染病在家庭易感接触者中二代病例的百分率。
当某地某病的发病率和病程在相当长的期间内保持稳定时,
患病率(P)=发病率(I)×病程(D)
患病率、发病率和病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Incidence
Duration
Prevalence
Deaths, Cured, Lost...
患病率(P)=发病率(I)×病程(D)
性质与发病率相同,但主要用于衡量小范围、短时间新发病例的频率。
• 患病率 (prevalence rate)
某特定时间内某病的现患(新、旧)病例数与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
• 感染率 (infection rate)
是指在检查人群中某病现有感染人数所占的比例。
• 续发率 (secondary attack rate)
患病率 prevalence rate
“现患率”或“流行率”
定义
某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现患病例所占比例。
公式
患病率=
某特定时间内现患病例 同期平均人口数
数 k
k =100%、1000‰、或10000/万
理解
患病率=某特定时间内现患病例 同期平均人口数

k
观察时间 ✓时点(time point)患病率,最常用。 ✓期间(period)患病率,很少见。
影响患病率升高和降低的因素
新病例增加 患者寿命延长 病程延长 病例迁入 健康者迁出 易感者迁入 诊断水平提高 报告率提高
新病例减少 病死率增高 病程缩短 病例迁出 健康者迁入 治愈率提高
• 发病率:可用于病因学探讨和防治措施的评价 • 罹患率:适用于疾病暴发流行的情况 • 续发率:可用于分析传染病流行因素及防疫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