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率与时间的测量

合集下载

频率与时间的测量

频率与时间的测量

第四章频率与时间的测量在电子技术领域内,频率是一个最基本的参数,频率与其它许多电参量的测量方案、测量结果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频率的测量就显得更为重要,而且,目前在电子测量中,频率的测量精确度是最高的。

第一节频率或时间的原始基准时间是某一时刻与另一时刻之间的时间长度,这里指的时刻是连续流逝的时间中的一个时点.为了使大家能够确定出同一时刻,就需要使用共同的时刻标尺来衡量,由这个时刻标尺上的标度,来客观地认识时刻.要计量时间需要有固定不变的时间单位,用秒作为时间的基本单位.如果一秒内的振动数即频率为已知,则可由此振动数的倒数得到秒间隔,这就是说,秒单位和标准频率数是互相依存的事物.时刻和时间发展的历史,集中反映在秒的定义在不断变迁,秒的准确度不断提高.采用天文观测方法,求得的太阳出现于天顶的平均周期为平均太阳日.将太阳日分为24 X 60 X 60份,得到的秒为零类世界时(记作UT0)*,其准确度在10-6量级.地球自转受极运动(报极移引起的经度变化)的影响,校正了这个偏差而得到的地球自转的周期,称为第一世界时(记作UTl), 再把地球自转的季度性、年度性的变化(最大可达0.03秒)校正,就引出了第二世界时(记作UT2).世界时UT2经过五十年的观测,发现其稳定度为3 X10-8.这样,以UT2为标准其计时准确度很难优于3 X10-8.为了得到更准确的均匀不变的时间标准,人们以1900回归年的31 556 925.74 7分之一作为历书时的秒(记作ET), 其准确度可达土1X 10-9左右.UT2, ET为宏观计时标准,它需要精密的天文观测,手续烦杂,准确度有限.近年来引进了微观计时标准,这就是利用原于或分子内部能级跃迁所辐射或吸收的电磁波的频率作为基准来计量时间.采用铯133’(Cs133)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级之间跃.迁所对应的9 192 631 770个周期的持续时间为一秒,以此为标准定出的时间标准称为原子时(记作A T),其准确度可达10-13目前,国际上已经应用经过原于标准修正过的时间来发送时间标准,用原子时来对天文时(UT2,ET)进行修正.另外,由于频率是时间的倒数,因此,有了时间标准也就有了频率标准.由于数字电路的飞速发展和数字集成电路的普及,电于计数器的应用已十分普及,利用电子计数器测量频率具有精确度高、使用方便、测量迅速,以及便于实现测量过程自动化等一系列突出优点,故已发展成为近代频率测量的重要手段.据此,本章重点将放在电子计数器的测频方法上.鉴于标准频率源在电于测量中的重要地位,本章还将扼要讨论标准频率源的测量技术.第二节电子计数器测频方法目前,绝大多数实验室用电子计数器都具有测量频率倾频)和测量周期(测周)等两种以上的测量功能,故统称“通用计数器”.各种测量功能可利用《功能选择》开关加以选择。

频率时间和相位的测量

频率时间和相位的测量

频率时间和相位的测量频率、时间和相位的测量是现代科技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

在通信、电力系统、航空航天等领域,准确测量频率、时间和相位可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正常运行。

本文将从频率测量、时间测量和相位测量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第一部分:频率测量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发生的事件的次数。

在通信系统中,频率是指信号波形的周期性重复次数。

频率的测量常用的方法有:阻抗频率测量和计数频率测量。

阻抗频率测量是通过测量电路中的阻抗变化来计算频率。

具体方法是将信号加到一个频率依赖的电路上,测量电路的阻抗变化。

阻抗频率测量的精度高,适用于高精度要求的场合,如科学研究和实验室测量等。

计数频率测量是通过计数单位时间内信号波形的周期数来计算频率。

具体方法是将信号输入到计数器中,计数器会记录信号波形的上升沿或下降沿的个数,然后将个数除以测量时间得到频率。

计数频率测量的精度相对较低,适用于一般工业生产和实际应用中。

第二部分:时间测量时间是指事件的发生顺序和持续时间。

时间的测量常用的方法有:基于机械系统的时间测量和基于电磁波传播的时间测量。

基于机械系统的时间测量是通过机械装置的运动来测量时间。

最早的时间测量仪器是机械钟。

现代的机械钟使用特殊设计的机械组件,如摆轮、游丝等,来实现稳定的精确时间测量。

基于机械系统的时间测量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精度,但受限于机械部件的制造工艺和环境因素,无法实现高精度要求。

基于电磁波传播的时间测量是现代科技中最主要的时间测量方法。

基于电磁波传播的时间测量使用电磁波在空间传播的规律来测量时间。

具体方法是使用特殊的发射器和接收器,通过测量电磁波传播的时间差来确定事件的发生时间。

这种时间测量方法精度高,适用于需要高精度时间的领域,如导航系统和科学研究等。

第三部分:相位测量相位是指两个波形之间的关系。

相位的测量常用的方法有:频率锁相测量和相位差测量。

频率锁相测量是通过比较两个波形的频率差异来测量相位。

具体方法是将两个波形输入到一个锁相环中,通过调整锁相环中的参数,使两个波形的频率一致,从而得到相位差。

时间与频率测量

时间与频率测量
2.2 石英晶体振荡器 1)组成 2)指标
4.2.1 时间与频率的原始标准
1)天文时标
◆原始标准应具有恒定不变性。 ◆频率和时间互为倒数,其标准具有一致性。 ◆宏观标准和微观标准 宏观标准:基于天文观测; 微观标准:基于量子电子学,更稳定更准确。 ◆世界时(UT,Universal Time):以地球自转周期(1天)确定的时 间,即1/(24×60×60)=1/86400为1秒。其误差约为10-7量级。
f x Nf s
◆拍频法:将标准频率与被测频率叠加,由指示器(耳
机或电压表)指示。适于音频测量。
◆外差法:将标准频率与被测频率混频,取出差频并测
量。可测量范围达几十MHz(外差式频率计)。
◆示波法:
李沙育图形法:将fx和fs分别接到示波器Y轴和X轴(X-Y 图示方式),当fx=fs时显示为斜线(椭圆或圆); 测周期法:直接根据显示波形由X通道扫描速率得到周 期,进而得到频率。
◆测量准确度高 时间频率基准具有最高准确度(可达1014),校准(比对)方便,因而数字化时频测 量可达到很高的准确度。因此,许多物理量的 测量都转换为时频测量。 ◆自动化程度高 ◆时频测量技术应用广泛 几乎所有的电子设备都离不开时钟 最有代表性的应用领域:导间与频率的原始标准 1)天文时标 2)原子时标
3)测量方法概述
频率的测量方法可以分为:
直读法 模拟法 电桥法 谐振法 拍频法 比较法 频率测量方法 示波法 电容充放电法 数字法 电子计数器法 测周期法 差频法 李沙育图形法
3. 时间和频率的测量原理
3.1 模拟测量原理 1)直接法 2)比较法
3.2 数字测量原理 1)门控计数法测量原理 2)通用计数器的基本组成
fx 1 2 RC

时间与频率的测量基本概述

时间与频率的测量基本概述

时间与频率的测量基本概述时间与频率的测量是物理学中重要的实验技术之一,涉及到物体的周期性运动、波的传播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对时间与频率的测量进行基本概述。

时间的测量是指对物体运动过程中所经历的时间进行测量,其基本单位为秒。

时间的测量可以通过不同的实验手段和设备实现,其中最为常见的方式是使用钟表,根据物体的运动速度将一段时间分成若干等份,从而确定特定时间间隔的长度。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发明了各种高精度的钟表,例如基于原子振荡频率的原子钟,能够测量到非常小的时间单位,如纳秒乃至飞秒级别。

频率的测量是指对波动或周期性运动的次数进行测量,其基本单位为赫兹。

频率的测量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种是计数法,即将一定时间内波动或周期性运动的次数加总;另一种是相位比法,即通过对象的相位差来确定波动或周期性运动的频率。

根据不同的应用领域和精度要求,频率的测量可以使用不同的设备,例如频率计、示波器、频谱仪等。

在实际应用中,时间与频率的测量技术常常需要考虑到一定的误差和精度要求。

误差可以来自于多个因素,例如仪器本身的不确定度、外界干扰、环境条件等等。

为了提高测量的精度,科学家们研发了各种校正和校准方法,例如使用标准频率源进行校准,以及使用稳定的参考信号进行时间同步等等。

时间与频率的测量技术在现代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和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科学研究中,时间与频率的测量可以用于测定天体运动、检测物质结构、研究量子行为等等。

在工程技术中,时间与频率的测量可以用于电信系统中的信号处理、雷达测距与测速、医学成像等领域。

在日常生活中,时间与频率的测量可以用于计时器、手表、闹钟等等。

总之,时间与频率的测量是物理学中重要的实验技术之一,涉及到物体的周期性运动、波的传播等多个领域。

时间与频率的测量可以通过不同的实验手段和设备实现,其中最为常见的方式是使用钟表和频率计。

时间与频率的测量技术需要考虑到一定的误差和精度要求,并可以利用校正和校准方法提高测量的精度。

准确测量实验中时间与频率的技巧与方法

准确测量实验中时间与频率的技巧与方法

准确测量实验中时间与频率的技巧与方法在科学研究和实验中,准确测量时间和频率是非常重要的。

时间和频率的测量不仅涉及到物理学、化学等自然科学领域,也与工程技术、生物医学等实践应用息息相关。

本文将探讨一些准确测量实验中时间和频率的技巧与方法。

一、时间测量的技巧与方法时间是物理量中最基本的一个,准确测量时间对于实验结果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时间测量的技巧与方法:1.使用精确的时间设备:现代科学实验中,常用的时间设备有原子钟、计时器、秒表等。

原子钟是目前最精确的时间设备,可以提供非常准确的时间参考。

计时器和秒表则是常见的实验室工具,使用时需要注意其精度和误差。

2.消除反应时间:在实验中,往往需要测量某个事件的持续时间。

为了准确测量,需要消除仪器和人员的反应时间。

可以通过提前预设实验条件、使用自动化设备等方式来减少反应时间的影响。

3.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为了提高时间测量的准确性,可以进行多次测量并取平均值。

多次测量可以减小个别误差的影响,提高整体的测量精度。

4.注意环境因素:在时间测量过程中,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等可能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因此,在进行时间测量时,需要注意环境因素的控制和记录,以减小其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二、频率测量的技巧与方法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发生的事件次数,是描述周期性现象的重要参数。

以下是一些频率测量的技巧与方法:1.使用频率计:频率计是一种专门测量频率的仪器,可以提供较高的测量精度。

在实验中,可以选择适合的频率计进行测量。

同时,需要注意频率计的测量范围和精度,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利用示波器:示波器是一种能够显示周期性信号波形的仪器。

通过观察示波器上的波形,可以计算出信号的周期和频率。

示波器的使用需要一定的技巧,包括调节垂直和水平灵敏度、选择适当的触发方式等。

3.使用计数器:计数器是一种能够对脉冲信号进行计数的仪器,可以用于测量频率。

通过计数器的测量结果,可以得到频率的近似值。

第4章-时间与频率测量-习题-答案

第4章-时间与频率测量-习题-答案

电子测量技术第四章(一)填空1、电子计数器的测周原理与测频相反,即由被测信号控制主门开通,而用晶振脉冲进行计数。

2、电子计数器测频的基本原理刚好与测周相反,即由___ _晶振 _____控制主门开门,而用被测信号进行计数。

3、测量频率时,通用计数器采用的闸门时间越____大____,测量准确度越高。

4、测量周期时,通用计数器采用的闸门时间越____大____,测量准确度越高。

5、通用计数器测量周期时,被测信号周期越大,量化误差对测周精确度的影响越小。

6、通用计数器测量频率时,被测信号周期越小,量化误差对测周精确度的影响越小。

7、在用通用计数器测量低频信号的频率时,为了减小测量误差,应采用测周法。

8、电子计数器测周时,选用的时标越小,则显示的位数越多,量化误差的影响就越大。

9、电子计数器的测量误差来源主要有触发误差、闸门时间误差和标准频率误差三种。

10、电子计数器的误差来源有___量化误差___、__标准频率误差__和___触发误差___;其中量化误差是主要来源,其绝对值恒为定值。

11、用电子计数器测量频率比时,周期小的信号应加到输入通道 A 。

用电子计数器测量频率,如闸门时间不变,频率越高,则测量误差越小;测量周期时,如时标(计数脉冲周期)不变,被测信号频率越高,则测量误差越大。

7、计数器测周的基本原理刚好与测频相反,即由_被测周期控制主门开门,而用_标准频率_进行计数。

(二)选择题1、通用计数器测量周期时由石英振荡器引起的主要是( C )误差。

A.随机B.量化C.变值系统D.引用2、下列选项中通用计数器不能测量的量是( D )A.频率B.相位C.周期D.电压3、在通用计数器测量低频信号的频率时,采用倒数计数器是为了( D )A.测量低频周期B.克服转换误差C.测量低频失真D.减小测频时的量化误差影响4、在电子计数法测量频率时,测量误差通常有两部分组成,分别是( A )误差和( C )误差。

A、量化B、触发C、标准频率5、通用计数器在测量频率时,当闸门时间选定后,被测信号频率越低,则( C )误差越大。

第五章频率及时间测量

第五章频率及时间测量

的相对误差。
25
第五章 时间、频率和相位的测量
将式
N 1 1 、 T fc 代入式
N
N
f xT T
fc
f x N T
fx
N
T

f x 1 fc
fx
f xT fc
(5.2-11)
若考虑极限情况,测量频率的最大相对误差应写为
f x fx
1 f xT
fc fc
(5.2-12)
由上式可看出:提高频率测量的准确度措施是:
2
第五章 时间、频率和相位的测量
时间的定义: 2)、原子时(AT): 秒定义为:“秒是铯133原子(Cs133)基态的两个超
精细能级之间跃迁所对应的辐射的9 192 631 770个周 期所持续的时间。” 误差:10-14 3)、协调世界时 (UTC):
采用原子时的速率(对秒的定义)通过闰秒方法使原 子时和世界时接近的时间尺度。是一种折衷的产物。
28
第五章 时间、频率和相位的测量
本例如选T=10 s,则仪器显示为0 000.000 0 kHz, 把最高位丢了。造成虚假现象。原因是由于实际的仪 器显示的数字都是有限的,而产生了溢出造成的。
所以,选择闸门时间的原则是: 在不使计数器产生溢出现象的前提下,应取闸门 时间尽量大一些,减少量化误差的影响,使测量的准 确度最高。
T Tx
△t1
△t2
图5.2-2 脉冲计数误差示意图
19
第五章 时间、频率和相位的测量
下图T为计数器的主门开启时间,Tx为被测信号周期, Δt1为主门开启时刻至第一个计数脉冲前沿的时间(假设 计数脉冲前沿使计数器翻转计数),Δt2为闸门关闭时刻 至下一个计数脉冲前沿的时间。设计数值为N(处在T区

第4章 时间与频率的测量

第4章 时间与频率的测量

4.4 通用计数器 4.4.1 通用电子计数器的基本组成 4.4.2 电子计数器的使用 4.4.3 通用电子计数器的测量功能 4.5 其他测量频率的方法 4.5.1 电桥法测频 4.5.2 谐振法测频 4.5.3 频率-电压转换法测量频率 4.5.4 拍频法测频 4.5.5 差频法测频 4.5.6 用示波器测量频率
=
±⎜⎜⎝⎛
1 10n Tx
fc
+
1
2 ×10n π
× Vn Vm
+
Δf c fc
⎟⎟⎠⎞
(4-16)
(2)采用多周期测量可提高测量准确度;
(3)提高标准频率,可以提高测周分辨力;
(4)触发转换误差与被测信号的信噪比有关,信噪比越 高,触发转换误差越小。测量过程中尽可能提高信噪 比 Vm /Vn 。
整形
送主门的一
0
t
个输入端。
微分
0
t
图4-6 输入电路工作波形图
3)计数显示电路
这部分电路的作用,简单地说,就是 计数被测周期信号重复的次数,显示 被测信号的频率。它一般由计数电路、 逻辑控制电路、译码器和显示器组成。
4)控制电路
控制电路的作用是产生各种控制信号, 去控制各电路单元的工作,使整机按 一定的工作程序完成自动测量的任务。 在控制电路的统一指挥下,电子计数 器的工作按照“复零一测量—显示”的 程序自动地进行,其工作流程如图4.6 所示。
在测频时,主门的开启时刻与计数脉冲之间的时间关系是不相 关的,即是说它们在时间轴上的相对位置是随机的。这样,既 便在相同的主门开启时间T,计数器所计得的数却不一定相同。 可能多1个或少1个的±1误差,这是频率量化时带来的误差故 称量化误差,又称脉冲计数误差或±1误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0
mfc Ts
107 3.16kHz 1
4) 除采取以上措施外,测量时还应注意以下事项: (1) 每次测试前应先对仪器进行自校检查,当显示正
常时再进行测试。 (2) 当被测信号的信噪比较差时,应降低输入通道的
增益或加低通滤波器。 (3) 为保证机内晶体稳定,应避免温度有大的波动和
机械振动,避免强的工业磁电干扰,仪器的接地应良好。
Tx
NT 10n
3.
时间间隔测量和周期的测量都是测量信号的时间,因此测量电路大体相同,所不同的是测 量时间间隔需要B、C两个通道分别送出起始和停止信号去控制门控双稳电路以形成闸门信号。
To
பைடு நூலகம்
倍频器 晶振
B信 号 C信 号
时 标 选择
分频器
B通 道 tB
C通 道
1
主门
2
门 控 双 稳 tB-C tB t
6.2.2
1.
频率的测量实际上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对被测信号的变化次数进行累加计数。
fx
1
A通 道
主门
计 数 显示
2
T 门 控 双稳
晶振
分频器
时 基 选择
设开门时间为T,在时间T内,从主门通过的脉冲个数为N,则被测信号的频率fx
N TB TA
f ATB
fA fB
用E312A型通用计数器测一输入频率fx=100 000 Hz的信号,显示电路所显示读数随闸门时间
同 步 门T
NE E计 数 器
NT T计 数 器


部 分 NE NT
f0
R-S触 发 器 预备
预 定 闸门 CP U
等精度测量逻辑时序图:
fx f0
预 定 闸 门T时′ 间
闸 门 时T间
t
t
1
2
在闸门时间T内,E计数器累计了NE=fx· T个被测信号脉冲,T
计数器累计了NT=f0·T个时钟脉冲,由运算部分(微处理器)
8
计 量 状态 电路
计 量 结束 电路
(b )
显示器
A4
键盘
显 示 驱动
DS AS
CS
键 盘 扫描
CS
AS DS
缓冲 器
DS CS
缓冲 器
驱动 器
DS
CS
DS CS
AS
地 址 译码
打 印 接口
DS CS AS
RAM
DS
ROM 16 KB
CS AS
DS
CP U(2 80 )
打 印 输出
DS CS AS
晶体振荡
倍频电路
时标选择
主门
分频电路
时基选择
门 控 信 号 Ts
计数
译码显示
6.2.3 通用电子计数器一般由六大部分组成。
A通 道
B通 道 1
S 主门
计数器 1
显示器
2
3
控 制 电路
5
倍频器
晶振 4
时 标 选择 分频器
闸 门 选择
分频器
电源 6
6.2.4 通用电子计数器的测量误差1. 1) 如图所示,虽然闸门开启时间都为T,但因为闸门开启时刻不一样,计数值 一个为9,另一个却为8,两个计数值相差1。
通用 接口 C P- IB
A6
C P- IB 接口
地 址 开关
6.4.2 EE3376
1.面板功能 2.功能键操作
3. A通道频率测量(fA)、周期测量(PA) 4. A→B 时间间隔测量(TA-B)
5. TOT A(累计测量)
6. FC(C通道测频)
7. GPIB通用接口 8. EE3376用于自动测试
内部晶体振荡器的稳定度确定。 (5)闸门时间和时标: 由机内时标信号源所能提供的时间标准信号决定。 (6) 显示及工作方式:
显示位数: 可显示的数字位数,如常见的8位。 显示时间: 两次测量之间显示结果的时间,一般是可调的。 显示方式: 有记忆和不记忆两种显示方式。 (7) 输出: 包括仪器可输出的时标信号种类、输出数据的编码方式及输出电平等。
分 /合
1 10
放大整 形
选 择
1
B输 入 AC/ DC
分 /合
1 10
10 MHz或 5 MHz 晶振
10 MHz倍 频 器
电平调 节
放大整 形
电平调 节
整形
触 发 电平 显示
选 择
触 发 电平 显示
2 1
10 MHz 时 标 输出
跟随 (a )
A 选通 开 关 fA
B 选通 开 关 fB
f0 选通 开 关 f0
6.4 EE3376型可程控通用计数器简介
6.4.1 EE3376型可程控通用计数器原理及电路介绍
C 输

放大
分频 / 10
输出
控制
A/ C 选 通 通 道
> 11 MHz选 通 电 路
E /T / 10
10 0 MHz 控制门
/ 1 28
E /T
寄存 器
16 MHz 选通门
A输 入 AC/ DC
TA
1
主门
2
计 数 显示 电 路
TB
当把周期为TA的脉冲信号由“1”端加入后,假设在闸门信号的上升沿主门打开, 计数器对输入脉冲信号进行累加计数,在闸门信号的下降沿主门关闭,计数器停 止计数,显然计数器所计之数N
N TB TA
f ATB
fA fB
6.2 通用电子计数器
6.2.1 通用电子计数器的主要技术性能
6.1.2
(1) 谐振法: 利用LC回路的谐振特性进行测频(如谐振式波长表可测
无源LC回路的固有谐振频率), 测频范围为0.5~1500 MHz。
(2) 外差法: 改变标准信号频率,使它与被测信号混合,取其差频,
当差频为零时读取频率。这种外差式频率计可测高达3000 MHz的微弱信 号的频率,测频精确度为10-6左右。
6.3 等精度时间/
6.3.1 等精度测量原理 下图示出了等精度测量原理。测量时,仪器先产生闸门预备信
号,由被测信号脉冲的上升沿触发同步门E,主门E开启,E计数器计数。与此同 时,时钟脉冲的上升沿触发同步门T,主门T开启,T计数器计数。
fx(被 测 ) f0(1 0 MHz)
E门
预备信号 同步门E T门
(1)测试性能:仪器所具备的测试功能,如测量频率、周期、频率比等。 (2)测量范围:仪器的有效测量范围。在测频和测周期时,测量范围不同。测频时要指
明频率的上限和下限; 测周期时要指明周期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3)输入特性:通用电子计数器一般由2~3个输入通道组成,需分别指出各个通道的特性。 (4)测量准确度:常用测量误差来表示,主要由时基误差和计数误差决定,时基误差由
J K
fA fB
E同 步门
f同 步 B 门
T同 步 器
合 TA成 →B 器 与门
E 主门
E 计 数 器 CS
T 主门
T计 数 器
R f0
主 门 预备 电 路
取 样 率电 容
预 选 闸门 电 路
内接 口电 4
路 (2 ) 8
复 原 电路
分 辨 率电 路
STA / J STP
K
内 接 口电 路 (1 )
式中,Ts为时标信号周期。由以上两式 可得:
NTs 360 N fx 360
Tx
fs
两次测量结果取平均值:
t
t1
t 2 2
再利用上式可得相位差。
5. 频率比fB/fA
频率比是指两路信号源的频率的比值。其测量原理与频率、周期测量的原理类似。
T A
fA
A通 道
主门
计数
译码显示
f
B
B通 道
计数脉冲
闸 门 开 启T时 间 脉 冲 N数= 9
闸 门 开 启T时 间 脉 冲 N数= 8
量化误差的相对误差为:
N
N
N
100%
1 N
100%
1 100% fC Tx
2) 触发误差 施密特电路输出规则的矩形波,如图所示。
E 1
E2
(a)
(b)
(c)
3) 标准频率误差 电子计数器在测量频率和时间时是以晶振产生的各种时标信号作为
第6章
6.1 频率与时间测量的特点与方法 6.2 通用电子计数器 6.3 等精度时间/频率测量 6.4 EE3376型可程控通用计数器简介
6.1
6.1.1 频率与时间测量的特点:
频率:周期信号在单位时间(1s)内变化的次数,单位是Hz 周期:出现相同现象的最小时间间隔。
特点:(1) 时频测量具有动态性质。 (2) 测量精度高。 (3) 测量范围广。 (4) 频率信息的传输和处理比较容易。
u1 u
B通 道
u1
C通 道
u2


u3


计 数 门
u4
计 数 显 示
2
时标信号
置零
瞬时值数字相位差测量工作波形:
u(t)
u1 u2
O
u1
Tx
O
u2 O
u3 O
u4 O
t
t
t t t
t t
设被测信号周期为Tx,门控信号u3的宽 度,亦即两个信号相位差Δφ对应的时间
为tφ,
t Tx
360
t NTs
可算出: fx
NE NT
f0
,并显示出来。
当钟频f0选为100 MHz时,对1 s闸门时间测量的分辨力恒为10-8, 如图所示。
分辨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