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例急性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诊治体会

合集下载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诊疗体会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诊疗体会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诊疗体会
常庆龙;张彦武;贾国丛;冯爱强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
【年(卷),期】2010(7)15
【摘要】目的:探讨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病因、治疗与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6年9月~2008年9月980例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治疗方法,包括局部湿热敷、通乳排奶、脓肿穿刺排脓或脓肿切开引流等.结果:6例经穿刺排脓后治愈,24例经脓肿切开引流后治愈,其他患者经早期通乳排奶后治愈且无并发症.结论:乳腺炎的早期诊治非常关键,早期局部湿热敷、通乳排奶,操作简单、方便,易于掌握,值得临床应用.
【总页数】2页(P166-167)
【作者】常庆龙;张彦武;贾国丛;冯爱强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乳腺科,河南郑州,450052;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乳腺科,河南郑州,450052;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乳腺科,河南郑州,450052;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乳腺科,河南郑州,45005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5.8
【相关文献】
1.哺乳期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的护理体会 [J], 周华明
2.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理疗及护理体会 [J], 黄美兰
3.中药外敷治疗早期哺乳期急性乳腺炎50例的护理体会 [J], 王红耐;张彩芬;孟惠茹
4.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早期防治体会 [J], 王永亮;王耀田;郭蔚东;赵晓东;李江红
5.浅谈特色无痛手法排乳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体会 [J], 梁筠玉;常旭;陈英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诊疗体会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诊疗体会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诊疗体会作者:常庆龙,张彦武,贾国丛,冯爱强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10年第15期[摘要] 目的:探讨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病因、治疗与预防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6年9月~2008年9月980例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治疗方法,包括局部湿热敷、通乳排奶、脓肿穿刺排脓或脓肿切开引流等。

结果:6例经穿刺排脓后治愈,24例经脓肿切开引流后治愈,其他患者经早期通乳排奶后治愈且无并发症。

结论:乳腺炎的早期诊治非常关键,早期局部湿热敷、通乳排奶,操作简单、方便,易于掌握,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 哺乳期;乳腺炎;通乳排奶[中图分类号] R655.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5(c)-166-02Experience in treatment of acute lactation mastitisCHANG Qinglong, ZHANG Yanwu, JIA Guocong,FENG Aiqiang(Department of Mamatary in the No.3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52,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tiology, treatment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of acute lactation mastitis. Methods: The treatment methods, including local humid fomentation, dredging breast duct and discharging milk ,puncturing abscess and removing the abscess or abscess incision and drainage and so on of 980 cases of acute lactation mastiti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sised from September 2006 to September 2008 in our department. Results: 6 cases were cured after puncturing abscess and removing the abscess, and 24 patients were cured after abscess incision and drainage, and other patients were cured by early dredging breast duct and discharging milk without complications. Conclusion: The ear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mastitis is critical. The treatment methods including local humid fomentation, dredging breast duct and discharging milk are simple, convenient, easy-to-master and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Key words] Lactation; Mastitis; Dredging breast duct and discharging milk急性乳腺炎是乳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是哺乳期妇女的多发病、常见病,以初产妇最多见[1],通常发生在产后3~4周。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 摘 要】 目的 : 探讨研 究医护 一体 化护理在保 守治疗急性胰腺炎患者 中的应用效果 。方 法: 将2 0 1 3年 6月到 2 0 1 4年 1 1月间 8 4例在我院接 受保守 治疗的急性 胰腺 炎患者 随机 分为两组, 观察纽 患者给 予医护一体化 护理 治疗, 对照组仅行常规护理 。比较 两组患者平均住 院时间以及 满意程度 。结果: 观察 组的 平均住 院时 间明显 少于对照组, 而且满 意度 比较观察组 患者显著 高于对 照纽患者。姑论 : 通过 对住院保 守治疗 的急性 胰腺 炎患者采 用医护一体化 护理 有助 于缩短 患者 的住 院时间, 提高护理质量 以及 惠者的满意度 , 从而改善 医惑关 系, 提 升 医院的整体影 象。
郁舒 琳
( 常 州市第二人 民医院 江 苏 常 州 2 1 3 0 0 0 )
i 护 理 园地
保 守 治 疗 急 性 胰 腺 炎 患 者 应 用 医 护 一 体 化 护 理 的效 果 研 究
【 中图分类号】 R 4 7 2 . 2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 号】 1 6 3 2 — 5 2 8 1 { 2 0 1 4 } 1 I
【 关键词】 医护一体化; 保守治疗; 急性胰腺炎
近年来 , 随着社会经济 以及 人们生 活水平 的逐步 提高 , 营 养过剩 及 日常生 务起点 , 通过医护的相互沟通 、 密切合作 , 争取 取得 患者最大程度满 意。 活 中不 良生活 习惯导致 了急性胰 腺炎 的发病率越 来越 高 , 患者 临床症 状复杂 , 在护理急性胰腺 炎患 者的工作 中, 病 情观 察和症状 护理 是重 点 , 基 础护理 主要表现有腹胀 、 腹痛 、 恶心 呕吐 、 发热等 , 发展迅速 , 而且 病变部 位涉及全 身多 和心理护理是难点 , 通过采取系统 的、 科 学 的护理干预行为 , 能够 提高 患者就 医 种脏器 。随着抗感染药物 , 胰酶抑制剂等应用 的广泛 普及 以及现 代医疗水 平 的 的依从性 , 有利于疾病的康 复, 缩 短住 院时 间。本研 究 中对 住 院保 守治 疗 的急 不断发展 , 急性胰腺炎的保守治 疗水平 也得 到不断提 高 , 使 得 越来越 多 的患者 性胰腺炎患者采用 医护一体化 护理 , 观察 结果表 明患 者对治疗 的满意程 度有所 选择采用保守治疗 的手段 。护理理 念也从 单纯 的临床护 理 向全方位 的整 体护 提高 , 而且缩短了平均住院 时间 , 大大节 省 了医疗 资源 , 提 高床位 的 周转 , 增加 理发展 , 我院 自2 0 1 3 年 6月开始采取保守治疗及 医护一 体化 护理的方法对急性 病人 收治量 。实施 医护一体化护理后 , 可以有效消除 部分 患者 只相信 医生并且 胰腺炎患者进行 治疗 , 缩短 了患者 的住 院时间 , 提高了患 者的满意度 , 提 升了 医 怀疑 护士工作 能力的疑虑 , 医护与患者 之间建立 了新烈的朋友 关系 。医护一 体 院的整体形象 ,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化护理 的特色在 于集医生 与护 士为一 体 , 医疗和护理 相结 合 , 优 化工作 处理 流 1 资料与方法 程, 减少医生和护士繁琐 的交接 , 更有利于满 足病人的需 要, 同时也可 以使得 患 I . 1 一般资料 将 2 0 1 3 年 6月到 2 0 1 4 年I 1 月间 8 4例在我 院接受保 守治疗 者更加 清晰地 了解 疾病治疗的过程及可能 出现的不 良反 应 , 树 立战胜病 痛 的信 的急性胰腺炎患 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 每组 4 2例。所有患者均经化验检 心 , 因此 医护一体化护理组 患者 的治疗依从 性更 好, 患 者能更 好地 配合 医生 完 查 以及 影像 检查 等确诊为胰腺炎 , 两组 患者的年 龄 、 性别 等方面基 本资料 比较 , 成既定的治疗 目标。医护一体 化模式强 、 凋 医生积极 参与 , 和护 士积 极配 合 , 医 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 P> 0 . 0 5 ) , 具有可 比性 护全方位深 度合作 , 医生 不仅是 医嘱下达 者 , 护士也 不仅作 为 医嘱的单 纯执 行 1 . 2方法 8 4 例急性胰腺 炎患者 入院后全部采用保守治疗 , 对照组 进行常规 者 【 3 ] 。护理人员 与医生同步进 行查 房 , 可以根据 患者具 体情 况制定针 对性 护 护理 , 主要措施包括 : 生命 体征 监测、 解痉止 痛 、 禁食 、 胃肠 减压 、 调节 电解质 酸 理 方案【 4 ] 。朦护一体化模式 的构建 打破 了原有 的医患 、 护患 两条平行 线 的格 碱 平衡 、 预防感染 以及抑 制胰酶 活性治疗 等 1 ] 。观察组 在常规 护理 的基础 上 局 , 重建 医、 护、 患三位 一体的崭新 工作 格局 L 5 ] 。医护一 体化模 式通 过制 订实 改变 了传统护 理 中护 患关 系不 明确 的 弊端 , 使得 护 行 医护 一体化 护理治疗。出院 时记录 患者的住 院时 间并采 用我 院 自制 患者满 施明确的责任制护理制度 , 意度 调查表 , 对患者进行满 意度调查 。 患关系明确 , 进而提 高了护理质量 , 改 善 了患 者的 就医体 验 , 促进 了 医患 和谐 , I 3统计学处理 所有资料采用 S P S S 1 7 . 0进行 分析 处理 , 计量 资料 以均 数 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 6 ] 。 ± 标 准差表示 , 比较采用 t 检验 , 计数资 料采用 百分率 表示 , 采用 ) ( 2 检验, 以P 综上所述 . 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 为患者 提供 了更人 性化 的服 务 , 缩短 了患 < 0 . 0 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 者住院时间 , 提高了护理质量 , 从而提高 了整体护理 服务水平 , 值得 在临 床上进 2结果 步推广应用 。 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 间 9 . 7 0±1 . 7 4天 , 明显少 于对照组的 1 4 . 6 7 ±2 . 4 1 天, 而且观察组患者 的满意度明显高 于对照组 患者 , 差异 有统计 学意义 ( P< 0 . 参考文献 0 5 ) 。详觅表 1 。 [ 1 ] 杨 洪福. 重症胰腺炎 2 7例 非手术治疗 临床 分析[ J ] . 海 南医药, 2 0 0 8 , 1 9 ( 3 ) : 9 7— 9 8 . 表l 两组 患者平均住院时闻以及满意度的 比较 [ 2 ] 陈佳 丽, 宁宁, 李欢, 等. 1 临 床 医护一体 化合作模式的实施现状调 查[ J ] . 护 理 研 究, 2 0 1 3 , 2 7 ( 7 ) : 2 0 9 2— 2 0 9 4 . [ 3 ] 张朝晖, 张蓉 , 曾超, 等. 重症 医学科床边连续性血液净 化中“ 医护一体 化” 专 顼管理的优势[ J ] . 海南医学 , 2 0 1 3 , 2 4 ( 8 ) : 1 2 1 7— 1 2 1 8 . [ 4 ] 代莉莉. “ 医护一体 化” 护理模式在预 防老 年髋部 骨折术 后深静脉 血栓 中 的 应用[ J ] . 安徽医药, 2 0 1 3 , 1 7 ( 6 ) : l O 6 3一 l O 6 5 . 3讨论 [ 5 ] 扬莘, 邵文利, 应波 , 等. 实施优质护理 服务 , 完 成从观念 到行 动的 转变[ J ] . 随着 医学模 式与医疗 技术的迅速发展 , 临床 上对护理理 念的要求 也不断 提 中国护理管理 , 2 0 1 1 , 1 l ( 1 ) : 3 3 — 3 4 . 高, 传统护理模式的缺陷不 断暴露 , 越来 越难 以满 足患者及 其家属 的需 求[ 2 ] 。 [ 6 ] 蒋艳, 曹华, 彭小华, 等. 医护 一体化模 式在优质护理服 务中的应用研 究[ J ] . 为此 , 学者们和护理人员一直致力 于探寻新型 安全高效 的护理模式 。医护一 体 护士进修杂志 , 2 0 1 2 , 2 7 ( 5 ) : 4 0 5— 07 4 . 化护理模式 就是 顺应时代需 求而发 展起来 的新 型护理理 念 。与传统 护理 以疾 病 为中心 不同 , 医护 一体 化核 心是“ 以患者 为中心 ” , 强 调将 患者的需 求作 为服

46例乳腺炎临床用药的体会

46例乳腺炎临床用药的体会
用 , 其联用种类 以患者实际病症情况为准。 对于 限制级 和特殊使 用级抗菌药物的使用标准及规定 , 目前国内外 尚未形成一致性意 见, 同时患者使用限制级 和特殊使用级抗 菌药 物后往往能够取得 比较理想的治疗 效果 , 因而深受我国临床的欢迎与青睐 。 限制级 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尽管具有 起效快 、 见效时 间长等优点 , 但不 可否认 的是其 缺点同样 比较明显。限制级和特 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 对发热 患儿身体造 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 并 且随着用药剂量的 增加损 害程度 随之上 升。 本次研究 中限制级和特殊使 用级药物的使用率 占患者总 数的 2 5 %,可见』 临床在治疗过程 中严 重依赖抗菌药物 ,并且抗 菌药物使用的起 点较高 , 一 旦治疗 效果 不理想或长期不见效 , 往往会加 大药物剂 量或提高限制级 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数量 , 继而造成长期发热患儿体 内正 常菌群分 布受 到 严 重冲击 , 在很大程度上 容易异 变产生耐药菌株 , 从而提高患者对抗 菌药物 的耐
2 01 0.2 1( 5) :3 8 8 .
4 6例 乳腺 炎临床用药 的体会
李 小玲 陈娅楠
( 延 安市 人 民 医院 陕西
延安
7 1 6 0 0 0)
摘要 :目的 :了解乳腺 炎患者临床用药的效果 ,总结治疗乳腺 炎最有效 的临床 用药方法。方法 :对近期 医院 4 6 例乳腺 炎惠者 患者进行 分组 。2 3 例患者为实验组 。 2 3 例 患者 为控 制组,控 制组患者只用按 摩治疗方法 ,而 实验组患者除用常规按摩治疗方法外 ,还运用抗生素做药物治疗 , 观 察并记录治疗效果,用统计 方法做 回归分 析 。结果:4 6 例 患者中 2 3 例 实验组 患者的治疗见效较快,治疗效果明显好于控制组, 且 复发 率低 . 关键 词:乳腺 炎 按摩 治疗 药物治疗

临床分析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特点与处理技巧

临床分析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特点与处理技巧

临床分析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特点与处理技巧哺乳期乳腺炎是指产后乳腺感染引起的乳房炎症,是哺乳期妇女常见的疾病之一。

本文将分析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处理该疾病的技巧。

一、临床特点1. 疼痛与红肿哺乳期乳腺炎的典型症状是乳房疼痛、红肿和坚硬。

发病初期常表现为乳房疼痛,随后局部肿胀和红斑出现。

症状通常在哺乳过程中加重,疼痛可波及整个乳房,甚至影响到腋下区域。

2. 发热与全身不适乳腺炎患者常伴有发热、寒战、头痛、乏力等全身不适症状。

发热持续时间和高热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3. 脓肿形成在严重的乳腺炎病例中,炎症可以引起脓肿形成。

脓肿表现为乳房肿块,通常伴有剧烈疼痛和波动感,甚至可导致乳头破溃。

二、处理技巧1. 及时哺乳哺乳期乳腺炎的处理技巧中,最重要的是及时哺乳。

频繁的哺乳有助于缓解乳腺淤积,促进乳汁排出,减轻炎症症状。

同时,在哺乳过程中,要确保宝宝正确吮吸乳房,确保乳汁排空。

2. 加强休息乳腺炎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充分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身体的休息和恢复对于炎症缓解和乳腺健康至关重要。

3. 温热敷温热敷是缓解乳腺炎疼痛的有效方法。

可以使用温水袋或热敷毛巾,在乳房局部轻轻按摩,有助于舒缓肿痛和促进乳汁排空。

每次敷用时间约15-20分钟。

4. 用药治疗在哺乳期乳腺炎的处理中,合理的用药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抗生素是乳腺炎治疗的主要药物,常用的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应根据病原菌的敏感性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并咨询医生的指导下正确使用。

5. 保持乳房卫生保持乳房的清洁和卫生非常重要。

每次喂奶后,用温水清洗乳头和乳晕,并保持干燥。

避免使用含有酒精和化学物质的清洁剂。

6. 寻求医疗帮助对于严重的哺乳期乳腺炎病例,及时就医非常关键。

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更高效的治疗,如引流脓肿或进行乳房B超检查确诊。

总结:哺乳期乳腺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了解其临床特点并掌握正确的处理技巧对于治疗和预防乳腺炎至关重要。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治疗体会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治疗体会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治疗体会目的分析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以提升医疗质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方法选取56例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采用手法排乳加中药熏蒸治疗的临床效果。

结果:56例患者中,52例痊愈,占比92.9%(52/56),4例好转,占比7.1%(4/56),总有效率高达100%。

结论:对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采用手法排乳加中药熏蒸的治疗方法,可取得满意的疗效,且无毒副作用,不影响哺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使用。

标签:乳腺炎;手法排乳;中药熏蒸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是临床中一种常见的乳腺的化脓性感染,是由于产后乳汁淤积、乳头皲裂、细菌入侵乳腺小叶及腺管结缔组织内引起的炎性反应,中医学称之为“乳痈”,是哺乳期妇女的多发病、常见病,以初产妇最多见,主要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和畏寒、发热等全身中毒症状。

哺乳期乳腺炎起病急,病情变化快,影响正常哺乳,给产妇造成很大的痛苦和心理压力,严重者致哺乳中止,治疗不当会引发乳腺脓肿,严重影响产妇的健康和婴儿的喂养。

2014年7月~2015年7月对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顺娩的56例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采用手法排乳加中药熏蒸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6例患者年龄20~35岁,平均25.2岁,初产妇52例,经产妇4例;平均孕周39+3w,均为阴道顺娩,发病时间均在产后3~5d,体温37.5~38.5℃,血常规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均不同程度升高。

单侧47例,双侧9 例;乳房内陷13例,乳头皲裂10例;体检见患侧乳房乳汁积滞,肿胀明显,皮肤红、热、肿,触及明显疼痛肿块,肿块大小1cm × 1 cm ~3cm × 4 cm,肿块中心无波动感。

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现代中医乳房病学》中早期乳腺炎的诊断标准:乳房胀痛,结块或有或无乳汁排出不畅,皮色不红或微红,皮温不高或微高,或伴有形寒身热,头痛口苦,胸闷纳呆,大便干结,舌淡红,苔薄白,脉弦[1]。

哺乳期乳腺炎性疾病的诊治体会

哺乳期乳腺炎性疾病的诊治体会

哺乳期乳腺炎性疾病的诊治体会【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哺乳期乳腺炎性疾病的诊治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6年5月收治的哺乳期乳腺炎患者40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西药抗生素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痊愈78.57%,好转12.38%,进展9.05%,总有效率90.95%;对照组患者痊愈75.79%,好转13.16%,进展11.05%,总有效率88.94%;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哺乳期女性发生乳腺炎性疾病的几率较大,治疗过程中采用物理、中药的综合治疗临床效果与采用抗生素等西药治疗的效果无明显差异,说明临床采用综合的治疗方式治疗临床具有可行性,并且有效降低临床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值得推广。

【关键词】:哺乳期;乳腺炎性疾病;抗生素【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lactation mastitis diseas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ethods:a total of our hospital in 2013 June 2016 from May of lactational mastitis patients 400 cas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according to treatment methods a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Controls according to the routine treatment,observation group patients based on Western medicine antibiotic treatment. Therapeutic effec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nd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Results: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cured 78.57% improved 12.38%,progress of 9.05%,the total efficiency of 90.95%;the control group of patients healed More 75.79%,13.16% better,progress 11.05%,the total efficiency 88.94%;treatment,the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thetotal efficiency of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P > 0.05,not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Two groupsof patients occurred adverse reaction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 Conclusion:lactating female occurrence of mastitis disease are more likely,in the course of treatment by physical,the clinical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with antibiotics effect of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indicating the clinical use of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of clinical treatment is feasible,and effective in reducing clinical anti hormone drugs The use,it is worth promoting.哺乳期的女性由于乳汁分泌问题较容易发生急性乳腺炎,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乳房出现肿块,疼痛,严重的会出现发热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乳腺炎48例临床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乳腺炎48例临床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乳腺炎48例临床分析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在治疗急性乳腺炎的效果。

方法将48例急性乳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两组急性乳腺炎均给静脉用药青霉素400万单位静脉滴注2次/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再予以口服蒲花消痈汤,分别观察其治疗效果并比较。

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治愈率87.5%總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率58.3%总有效率90%,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蒲花消痈汤配合西药治疗急性乳腺炎疗效显著,能有效缩短疗程,值得临床借鉴。

标签:中西结合;蒲花消痈汤;急性乳腺炎急性乳腺炎是一种急性乳房化脓性炎症,多见于产后妇女,尤以初产妇更为多见,往往发生在产后3~4w,发病原因主要是:乳汁淤积和细菌入侵[1]。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6~2012年48例均为笔者所在外科门诊及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观察治疗组平均年龄(25±1.5)岁,对照组平均年龄(26±1.2)岁,两组年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均符合第七版外科学诊断标准。

1.2临床表现患者感觉乳房疼痛、局部红肿、发热,随着炎症发展,患者可有寒战、高热、脉搏加快,常有患侧淋巴结肿大、压痛,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部分患者一般起初呈蜂窝织炎样,数天后可形成脓肿,脓肿可以是单房或多房性,脓肿可向外溃破,深部脓肿还可穿过乳房与胸肌间的疏松组织中,形成乳房后脓肿,感染严重者可并发脓毒血症。

1.3方法对照组静脉用药呈蜂窝织炎表现而未形成脓肿之前,予以青霉素皮试阴性后,青霉素400万单位静滴2次/d,青霉素过敏者用乳糖红霉素1.0g静滴1次/d。

感染严重或脓肿引流并发乳瘘嘱患侧乳房停止哺乳,并加用乙烯雌酚1~2mg口服,3次/d,共2~3d至乳汁分泌停止为止。

脓肿形成后原治疗基础上予以做脓肿切开引流。

治疗组在上述抗生素治疗基础上加用蒲花消痈汤基本方(蒲公英30g金银花10g漏芦10g赤芍10g连翘10g瓜蒌10g当归10g牛蒡子9g)1剂/d以1w为1疗程,高热者加生石膏30g(打碎)知母12g,酿脓者加黄芪15g 皂刺8g,产后不哺乳及过后乳汁臃肿者加生山楂30g生麦芽30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8例急性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诊治体会
发表时间:2015-06-25T09:16:26.107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4月第7期供稿作者:梁燕芬
[导读] 急性哺乳期乳腺炎属于一种急性化脓性炎症,主要发生于哺乳期妇女乳房,一般初产妇较为多发。

梁燕芬(广西百色市右江区妇幼保健院533000)
【摘要】目的:通过本研究探讨急性哺乳期乳腺炎的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

方法:研究对象选取自广西百色市右江区妇幼保健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收治的48例急性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对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48例急性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经治疗后均治愈,不影响正常哺乳,且未发生其他并发症。

结论:局部热敷、通乳排奶、脓肿穿刺排脓是治疗急性哺乳期乳腺炎的有效方法,值得应用推广。

【关键词】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手法排乳【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7-0301-02
急性哺乳期乳腺炎属于一种急性化脓性炎症,主要发生于哺乳期妇女乳房,一般初产妇较为多发。

由于急性乳腺炎发病急、病情发展快、易化脓,且局部皮肤出现严重的红肿、疼痛,若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将导致严重的后果,严重影响着母婴的健康[1]。

鉴于此,笔者所在妇幼保健院对急性哺乳期乳腺炎患者采取了局部湿敷、通乳排奶、脓肿穿刺排脓等治疗措施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 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选取自广西百色市右江区妇幼保健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收治的48例急性哺乳期乳腺炎患者。

患者年龄21~32(27 5±1 6)岁,发病时间1~5d;其中,2例乳头过小,5例不同程度乳头内陷。

发病部位:18例为左侧,21例为右侧,9例为双侧;12例患者经彩超检查显示患侧已形成脓性,14例患者腋窝淋巴结肿大。

1 2临床表现1 2 1郁滞期:患者在发病初期表现为不同程度乳房包块、皲裂、肿胀、疼痛,部分患者伴有饮食不佳,高热、畏寒、乏力、胸闷不舒、便秘及脉象弦数等症状。

哺乳时感觉乳头刺痛,因患侧乳管阻塞不通而引起乳房局部肿胀疼痛,且伴有压痛感,局部皮肤微红,乳汁难以正常分泌。

1 2 2成脓期:患者患侧乳房肿块逐渐增大或不消,局部皮肤出现红肿,且疼痛感加重,拒按,如鸡啄样或搏动性疼痛,检查血象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同时,伴有恶心厌食,高热不退,同侧淋巴结肿大压痛,肿块中央渐软,局部穿刺有脓。

1 3治疗方法1 3 1局部治疗。

针对乳房疼痛患者,在患者乳房疼痛处涂少许凡士林,将乳房一手托起,另一手对乳房进行按摩,五指分开,呈梳理式抓拿,自乳房根部向乳头方向按摩,不能旋转按压或用力挤压,抓拿过程中要由轻渐重,且顺着乳管的方向施力下压,可慢慢排泄出淤积的乳汁,重复10次效果较佳。

同时,再用右手向上牵拉乳头,有利于乳晕区的输乳管扩展。

随后,将乳房用4指托住,并将乳房自乳根部向乳头挤压,以排出乳汁,多重复几次,有利于包块消失或变软;针对乳房有包块患者,以20%硫酸镁温水溶液将毛巾浸湿后,持续在患者乳房包块局部进行热敷,毛巾变凉后更换,30min/次,4~6次/d,在每次热敷结束后需进行通乳排奶;针对未形成脓肿者,通常正常哺乳不会受到影响,而脓肿已形成者,可进行穿刺抽脓,给予腔内注药治疗,1次/d[2]。

1 3 2全身治疗。

因感染病菌而引起急性哺乳期乳腺炎较为常见,一般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

因此,治疗可选择青霉素进行治疗。

针对急性炎症期症状较轻的患者口服0 5g/次,3次/日。

若患者急性炎症期出现脓肿及多种症状,应给予对症处理及支持治疗。

2结果48例急性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经局部热敷、通乳排奶、脓肿穿刺排脓治疗后均治愈,且无其他并发症。

3讨论急性哺乳期乳腺炎属于是一种因乳腺出现化脓性感染而引发乳房局部出现热、肿、红、痛等临床症状的炎性疾病,常见于产后第3~4周。

长期临床研究发现,急性哺乳期乳腺炎的致病因主要为乳汁淤积、细菌入侵等为主,其中引起乳汁淤积的原因包括:①乳头偏小或乳头内陷导致乳头或乳管异常,不利于婴儿吸吮;②婴儿吸乳少或缺乏哺乳经验,难以完全排空乳法;③既往有手术史者,术后导致乳管粘连,导致乳汁无法排出;④产妇因乳晕或乳头皲裂引起疼痛而拒绝哺乳,从而导致乳汁淤积。

导致细菌入侵的主要原因如下[3]:①产妇哺乳结束后未清洁乳房,且未对乳房进行保健;②婴儿口腔感染白色葡萄球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于金黄色葡萄球菌;③乳晕、乳头处皮肤皲裂。

针对病因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以避免发生严重的后果。

对青霉素不产生过敏者,可给予青霉素治疗,对青霉素过敏的情况下可给予红霉素治疗。

同时,产后尽早进行诱导排奶,并指导产妇掌握正确的哺乳方法,有利于产妇乳汁排泄系统保持通畅。

本研究资料显示,48例急性哺乳期乳腺炎患者治疗后均治愈,不会影响正常哺乳,且无其他并发症。

此外,做好产妇急性哺乳期乳腺炎的预防工作非常重要,为防止产妇患急性乳腺炎,应提高发妇对急性哺乳期乳腺炎的认识。

具体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①妊娠后期定期对乳房进行清洗,保持乳头清洁;②针对乳头内陷者,可经常、反复牵拉乳头或做乳头操使乳头内陷情况得到改善。

对于乳头内陷严重者应在妊娠前进行手术矫正;③产妇在哺乳期应合理进食,保证充足睡眠,并保持心情愉快;④在哺乳期间注意卫生,每次哺乳前后应将乳房和双手用温热水洗干净,为避免乳汁受到细菌感染,应将乳头、乳晕清洗干净;⑤掌握正确的哺乳姿势,按需哺乳,形成规律,哺乳过程中确保让婴儿吮吸到乳头,充分吸空双侧乳腺各叶乳腺管,为避免乳法瘀积,可将剩余的乳汁用吸奶器吸空;⑥预防和及时治疗婴儿口腔炎症;⑦为避免乳头皮肤皲裂,应避免婴儿长时间含吮乳头,可暂时停止哺乳,用吸奶器为婴儿吸乳汁;⑧睡眠时或怀抱婴儿时避免乳房受到压迫而导致乳腺管损伤,造成排乳不畅;⑦不能佩戴过紧的内衣,松紧要适度。

综上所述,哺乳期产妇一旦患上乳腺炎,应尽早诊断并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有利于控制病情,防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

通过局部湿敷、通乳排奶、脓肿穿刺排脓治疗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且治疗方法简单,易于常握,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张之栋 168例急性乳腺炎外科治疗分析[J].吉林医学,2011,32(3):453.[2]刘瑾馄,李征毅,咚建蒙,等.非哺乳期乳腺炎微创治疗的初步探讨[J].当代医学,2010,16(21):36-37.[3]杨凯平,李东梅,牛春梅,等.手法疏通辅助治疗哺乳期急慢性乳腺炎[J].护理学杂志,2008,23(24):5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