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备课参考 河南省
【人教版】河南省八年级地理上册1.1疆域教学设计2新版新人教版

【人教版】河南省八年级地理上册1.1疆域教学设计2新版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介绍河南省的疆域。
教材以地图和文字的形式,详细介绍了河南省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行政区划以及主要城市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对河南省的疆域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对我国的部分省份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河南省的具体疆域情况,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和文字资料,深入探究河南省的疆域特点。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河南省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行政区划以及主要城市等基本信息。
2.能够通过地图和文字资料,分析河南省的疆域特点。
3.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资料分析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河南省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行政区划以及主要城市等基本信息。
2.难点:通过地图和文字资料,分析河南省的疆域特点。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和文字资料,自主发现河南省的疆域特点。
2.讲解法: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概念,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3.讨论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共同分析河南省的疆域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河南省八年级地理上册。
2.地图:河南省地图。
3.文字资料:关于河南省疆域的相关资料。
4.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河南省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河南省的地理位置。
提问:“请大家观察这幅地图,谁能来说说河南省的位置?”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关于河南省疆域的相关内容,包括面积、人口、行政区划以及主要城市等。
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这些基本信息。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分配一张河南省地图和一些关于河南省疆域的文字资料。
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和阅读文字资料,分析河南省的疆域特点。
4.巩固(5分钟)各小组汇报自己的分析结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补充。
河南省地理中招备考指南

河南省地理中招备考指南
一、河南省概况
1. 地理位置及范围
河南省位于华北平原中部,东临山东,南接湖北、安徽,西邻陕西,北与河北相连。
总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7%。
2. 地形地貌特征
河南大部分地区属于黄土高原,中部为广阔的平原地区,东南部有伏牛山脉、桐柏山等低山丘陵。
全省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3. 气候特征
河南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二、重点考点
1. 河南地形地貌的主要类型及分布
2. 河南主要河流及其流向、水系分布
3. 河南气候特征及影响因素
4. 河南自然资源的种类和分布
5. 河南农业区划及主要农作物种植分布
6. 河南工业布局及主要产业基地
7. 河南重点城市的地理位置、功能和发展
三、备考建议
1. 掌握河南省的地理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
2. 了解河南各地区的地形地貌、河流水系、气候特征
3. 熟悉河南农业、工业和城市分布的总体格局
4.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地理因素
5. 注意命题热点,关注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向
以上是河南省地理中招备考的主要内容,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节 “中原之州”——河南省

第六节 “中原之州”——河南省一、学习目标1、了解河南省内的“地上河”及治理措施2、了解河南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3、了解河南工业和交通上的突出优势4、了解河南人口众多、耕地面积比重小、土地盐碱化等问题。
二、知识概览图 位置特点:地处中原,号称“天下之中”自然环境 名称由来:因省境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河以南而得名“地上河”的成因:黄河自盂津以下,河床高出地面,成为“地上河” 面积:16.7万平方千米 人口:已逼近1亿,是我国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 主要古都:洛阳、开封、安阳、南阳、许昌、商丘等, 人文环境 主要工业部门:煤炭、石油、电力、冶金、机械、化学等主要铁路干线:京广、陇海、太焦、焦枝等位置:地处京广、陇海两大铁路的交汇处 职能:河南省的省会,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三、新课导引河南省地处中原,号称“天下之中”,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物产丰富。
历史上,许多统治者都以能雄踞中原为自豪。
之所以称为“河南”,是因为省境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河以南。
河南省有许多著名的古都,省内古都之多,可推全国第一。
河南省有“中原之州”之称。
〔思考讨论〕 河南省的位置有什么特点?“地上河”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河南省的主要古都有哪些?河南省的主要铁路干线有哪些?河南省的主要工业部门有哪些?省会郑州的位置和职能如何?四、教材精华知识详解知识点1 河南省的自然环境√河南省的位置特点河南省地处中原,号称“天下之中”。
√河南省名称的由来河南省之所以称为“河南”,是因为省境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河以南。
√“地上河”形成的原因黄河自孟津以下,河床高出地面,成为“地上河”。
学思园地 “地上河”有什么危害?消除危害的根本办法是什么?答案 河床不断升高,河水只靠人工堤坝约束,一遇暴雨,河水猛涨,两岸河堤随时随处都有决口的危险。
因为“地上河”是由于大量的泥沙沉积于河底,使河床逐渐抬高形成的,而黄河泥沙90%来自中游,所以,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是消除危害的根本办法。
【人教版】河南省八年级地理上册2.3河流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

【人教版】河南省八年级地理上册2.3河流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河南省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节“河流”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河流的形成、特点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实例,使学生能够了解到河流的自然特性和人文特性,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地形、气候等地理基本概念,对于河流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学生对于河流的形成、特点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深入探讨河流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河流的形成、特点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学会分析河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图片和实例,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河流的形成、特点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难点:河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河流的相关知识。
2.利用地图、图片和实例,进行直观教学,增强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
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图、图片和实例资料。
2.设计好问题,准备好讨论话题。
3.安排好课堂练习和作业。
七. 教学过程利用图片或实例,引导学生回顾一下已学的地形、气候等地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的地图、图片和实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河流的自然特性和人文特性。
引导学生了解河流的形成、特点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针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通过小组合作,分析河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巩固(5分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总结一下河流的特点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河流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以及如何保护河流生态环境。
【人教版】河南省八年级地理上册1.1疆域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人教版】河南省八年级地理上册1.1疆域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河南省八年级地理上册的第一课,主要介绍我国的疆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范围、邻国接壤以及主要岛屿等知识。
教材以文字描述为主,辅以地图和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我国的疆域特点。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地理位置和周边国家有所了解。
但他们对我国疆域范围、岛屿分布等知识掌握不全面,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提高。
此外,学生对地图的阅读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范围、邻国接壤以及主要岛屿等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阅读、分析,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疆域广阔而自豪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的疆域范围、邻国接壤以及主要岛屿。
2.难点:疆域范围的理解和记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地图和图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地图和图片:准备我国疆域地图、邻国接壤地图以及主要岛屿图片。
2.PPT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相关知识点。
3.学习材料:准备相关资料,方便学生课后拓展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我国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地理位置。
提问:“请大家来说说我国的地理位置有哪些特点?”2.呈现(10分钟)展示我国疆域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找出我国的邻国接壤情况。
提问:“请大家来说说我国与哪些国家接壤?”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我国的主要岛屿。
每组选取一个岛屿,介绍其地理位置、特点等。
讨论结束后,各组汇报成果。
4.巩固(10分钟)学生阅读教材,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提问:“请大家来说说我国疆域范围的特点。
河南省地理教案模板

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河南省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基本地理知识。
(2)掌握河南省的主要城市及其特点。
(3)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国家大事的情感。
(2)增强学生的地理国情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1. 河南省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地形地貌、气候特点。
2. 河南省的主要城市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1. 地图分析能力的培养。
2. 河南省地理知识的综合运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河南省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我们祖国的哪个省份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河南省的地理知识。
二、新课讲授1. 介绍河南省的地理位置:(1)河南省位于我国中部,东接安徽、江苏,南邻湖北、湖南,西接陕西,北接河北、山西。
(2)河南省地处黄河中下游,是我国的重要地理分界线。
2. 介绍河南省的行政区划:(1)河南省下辖17个地级市,1个省辖市,1个自治州,21个县级市,85个县,39个市辖区。
(2)省会郑州市,是河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3. 介绍河南省的地形地貌:(1)河南省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地势西高东低。
(2)主要山脉有伏牛山、太行山、嵩山等。
4. 介绍河南省的气候特点:(1)河南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
(2)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三、课堂练习1. 请学生观察河南省地图,找出河南省的主要城市,并简要介绍其特点。
2. 请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河南省的自然条件对农业的影响。
四、小结1.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河南省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基本地理知识。
2. 河南省是我国的重要省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人教版】河南省八年级地理上册1.2人口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人教版】河南省八年级地理上册1.2人口教案新版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人口,这是人教版河南省八年级地理上册的第一章第二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人口增长的原因及带来的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图片和实例,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我国人口分布的不均,掌握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基本国情有了初步了解。
但他们对人口问题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对人口增长带来的负面影响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实例和数据使学生真正认识到人口问题的严重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掌握人口增长的原因及带来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和实例,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的不均,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人口问题的严重性,树立环保意识,关心国家人口政策。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人口增长的原因及带来的问题。
2.难点:人口增长带来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和实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和实例资料。
2.设计好引导性问题,准备讨论话题。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我国人口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引发学生对人口问题的思考。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系列图片和实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我国人口分布的不均。
同时,引导学生分析人口增长的原因,如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生活水平的提高等。
操练(10分钟)教师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人口增长带来的问题,如资源紧张、环境污染等。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人教版】河南省八年级地理上册2.1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2新版新人教版

【人教版】河南省八年级地理上册2.1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2新版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地形和地势,属于河南省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节内容。
教材通过介绍地形的分类、特点及分布,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地形和地势特点,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地形分类、地形特点、地形分布、地势特点、地势分布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认识。
但地形和地势的概念、特点和分布可能较难理解,需要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实地考察和实践操作感兴趣,可以结合户外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形的分类、特点和分布,掌握地势的特点和分布,能运用地形和地势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关爱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地形分类、特点和分布。
2.地势特点和分布。
3.地形和地势在实际应用中的解释。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实例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地形和地势特点。
2.实践教学法:结合户外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地形和地势,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地形和地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地图、图片、实例等教学素材。
2.户外考察和实践活动的安排。
3.分组讨论的问题和指导。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形和地势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地形的分类、特点和分布,以及地势的特点和分布。
通过实例和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地形和地势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地形和地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农业、建筑、交通等。
每组选取一个实例进行讲解,其他组进行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第六节“中原之州”——河南省
一、地形与地上河:平原。
地上河带来水患(见治理黄河)河南省位于中国的中部,周围分别与山西省、河北省、山东省、安徽省、湖北省、陕西等6省。
河南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简称“豫”,因其大部分位于黄河以南而得名,省会郑州,东与山东、安徽相邻,南连湖北,西接陕西,北与山西、河北结合,承东启西、联南望北。
二、古都众多:居全国第一。
有洛阳、开封、安阳等。
三、城市与人口:郑州:省会,京广线与陇海线交会处。
人口最多的省区。
四、铁路:河南省客货运铁路通车里程居全国首位。
郑州、商商都商丘、洛阳、南阳、新乡、信阳等都是国家铁路交通十字枢纽。
郑州铁路枢纽是国内交通最为繁忙的客货运国家综合交通枢纽。
五、农业:河南是小麦、棉花、油料、烟叶等农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速冻食品、方便面、饼干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
六、工业:河南工业门类覆盖了国民经济行业的39个大类,形成了食品及饮料、机械、电力、建材、冶金、化工、煤炭、石油及天然气、烟草等一批重点产业。
七、中原特产:土特产:开封西瓜、南阳黄牛、原阳大米、新郑大枣、杞县及中牟大蒜、洛阳樱桃、信阳毛尖、郑州蜜桃、西峡猕猴桃、灵宝苹果、济源薄皮核桃、林县山楂、内乡山茱萸、西峡琥珀、西峡香菇、民权葡萄、永城辣椒、宁陵酥梨、鄢陵花卉、焦作四大怀药、武陟油茶。
名吃:郑州烩面、洛阳水席、开封包子、洛阳牡丹燕菜、安阳道口烧鸡、西华逍遥胡辣汤、潢川贡面、偃师银条、驻马店小磨香油艺术品:汴绣、宋绣、驻马店麦草画、汝阳刘毛笔、罗店麦草画名贵花种:洛阳牡丹、开封菊花、商丘月季、信阳桂花
1.河南省因牡丹而闻名天下的城市是()
A.开封
B.洛阳
C.郑州
D.许昌
【答案】B
【解析】名贵花种:洛阳牡丹、开封菊花、商丘月季、信阳桂花。
2.读河南省地图回答:
1.河流①
2.省会城市郑州是图中(填序号)
3.古都开封是图中的(填序号)
4.铁路③④
【答案】1.黄河2.⑧3.⑨4.焦柳线、京广线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河南省地形的认识,河南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东与山东、安徽相邻,南连湖北,西接陕西,北与山西、河北结合,承东启西、联南望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