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苓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藿朴胃苓汤的功效与作用

藿朴胃苓汤的功效与作用藿朴胃苓汤的作用是很多的,只是大家不知道怎么利用而已。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藿朴胃苓汤的功效和食用方法等。
【别名】藿朴夏苓汤【处方】杜藿梗3钱,真川朴1钱,杜苍术8分,炒广皮1钱半,炙甘草5分,生晒术1钱半,浙茯苓3钱,猪苓1钱半,建泽泻1钱半,官桂5分。
【功能主治】辛淡泄湿,芳香化浊。
主湿霍乱。
上吐下泻,胸痞腹痛,口腻不渴,小便短少,脉多弦滞,或沉而缓,舌苔白滑。
又治湿泻,腹中微痛,大便稀溏,小便淡黄,口腻不渴,胸痞肢懈,身重神疲,脉右缓滞,舌苔滑白而腻。
【摘录】《湿温时疫治疗法》引樊开周先生经验方【处方】杏仁、蔻仁、半夏、厚朴、藿梗、苡仁、通草、茯苓、猪苓、泽泻。
【功能主治】启上闸,开支河,导湿下行。
宣化畅中,芳香化湿。
主湿气内蕴,氤氲浊腻,证见面色混浊如油腻,口气浊腻不知味,或生甜水,舌苔白腻;膜原邪重则舌苔满布,厚如积粉,板贴不松,脉息模糊不清,或沉细似伏,断续不匀,神多沉困、嗜睡。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感证辑要》引作“藿朴夏苓汤”,方中通草,《感证辑要》作“淡豆豉”。
又,本方剂量及用法,《湿温时疫治疗法》作:杜藿香一钱半至二钱,真川朴八分至一钱,姜半夏二钱至三钱,光杏仁二钱至三钱,白蔻仁八分(冲),生米仁四钱至六钱,带皮苓三钱至四钱,猪苓一钱半至二钱,建泽泻一钱半至二钱;先用丝通草三钱或五钱煎汤代水,煎上药服。
【各家论述】《中医方剂与治法》:方用香豉、藿香芳化宣透,以疏表湿,使阳不内郁,则身热自解;藿香、白蔻、厚朴芳香化湿;厚朴,半夏燥湿运脾,使脾能运化水湿,不为湿邪所困,则胸闷肢倦,苔滑口腻等证即愈;再用杏仁开泄肺气于上,使肺气宣降,则水道自调;茯苓、猪苓、泽泻、苡仁淡渗利湿于下,使水道畅通,则湿有去路,共奏开源洁流之功。
全方用药照顾到上中下三焦,以燥湿芳化为主,开宣肺气,淡渗利湿为辅,与三仁汤结构略同。
此方宣肺达表于上,淡渗利湿于下,体现上下分消之法。
【摘录】方出《医原》卷下,名见《湿温时疫治疗法》经常性不注意饮食健康的人们一定要注意,我们在选择藿朴胃苓汤等药物的时候需要根据我们的体质。
五苓平胃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五苓平胃汤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各种疾病的侵袭是现代人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大多是因为生活工作压力大造成的,也是生活习惯不规律的一个重要表现。
而且也容易导致人体出现
各种疾病的侵袭是现代人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大多是因为生活工作压力大造成的,也是生活习惯不规律的一个重要表现。
而且也容易导致人体出现提前衰老的迹象。
中药方剂是一个帮您摆脱各类疾病的好方法。
下面为大家讲一下五苓平胃汤的做法。
茯苓厚朴猪苓泽泻各2.4克桂枝1.5克
【功能主治】治疟疾初起,热多寒少。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摘录】《嵩崖尊生》卷九
通过上文的介绍,我们知道五苓平胃汤是一种应用很广泛的中药方剂,但在使用五苓平胃汤之前还是要结合一下自身的体质,毕竟如果不注意的话,也会给人体的健康带来很大的影响的。
生活常识分享。
古代治疗富贵病的经典方——加减胃苓汤

古代治疗富贵病的经典方——加减胃苓汤导读古代也有富贵病,嗜食肥甘厚腻,多静少动,饮酒无度,导致臌胀、黄胖等病高发,本文作者北京中医药大学杨桢教授,援古至今,从古代治疗富贵病说起,运用经典方胃苓汤加减,治疗早期酒精肝和脂肪肝,造福于今人,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___________________加减胃苓汤:苍术、陈皮、厚朴(姜炒)、猪苓、泽泻、白术、白茯苓、藿香、半夏(姜炒)、大腹皮、山楂、萝卜子、三棱、莪术、青皮、甘草、生姜、大枣加减胃苓汤是明代御医龚廷贤《寿世保元》中的方剂,可行气和胃、利湿化坚;主治黄胖病,症见饮食无味、四肢无力、行步倦怠、脉涩而减,或腹有积块胀满。
现代部分医家认为,黄胖病可能与感染钩虫密切相关,证候多表现为湿热。
但从加减胃苓汤的组方配伍分析,本方的治疗范围远不仅限于此。
那么本方又能治疗什么样的疾病呢?我们先从作者的两则医案说起。
龚廷贤生于明代江西的医学世家,龚家三代为朝廷御医。
在龚廷贤的诸多病案中,载有如下两则奇案。
>>病案一其一,当朝刑、工二部尚书刘纫推荐龚廷贤出任御医,刘纫的一位朋友找龚廷贤看病。
此人年逾五十,患病八年;其人嗜酒如命,一日不饮,必转辗不安;餐后腹部胀痛,气从两肩下胸至胃脘,痛不可忍,食卧不安,消瘦骨立;疼痛难忍的时候,让家仆们轮换着按摩,才能缓解。
龚廷贤处方:先用甘遂、大戟、芫花、黑牵牛、大黄,并取名神佑丸;再用参苓白术散进行调理善后,使其疼痛消失。
神佑丸为峻下逐水之品,参苓白术散为培土制水之品,两药先后收功,可知本患者的腹部胀痛当为腹水所致,且此人素来嗜酒,极可能与酒精性肝损伤所致肝硬化有关。
>>病案二其二,明万历年间,鲁藩国国君鲁恭王的张妃生病,遍邀名医诊治均不见好转,最后太医院又派龚廷贤前去。
见张妃年近50岁,腹胀如臌、左胁积块刺痛、四肢羸瘦、不能饮食、大小便不利、咳喘吐痰不止、坐卧不宁、昼夜不眠、食欲不振,脉象“六部虚浮,散乱急促,气口紫盛,脉无至数”,命已垂危。
胃苓散的功能主治

胃苓散的功能主治胃苓散是什么?胃苓散是一种中药配方,由多种中草药组成。
它被广泛应用于中医领域,以治疗胃肠道相关疾病。
这个配方是由古代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一书中首次引入的,至今仍被广泛使用。
胃苓散的成分胃苓散的主要成分包括:•苓心•稻芽•苁蓉•泽泻•炙甘草•牡蛎胃苓散的功能主治胃苓散具有以下的功能主治:1.健脾开胃胃苓散可调理脾胃,增强脾胃消化功能,促进食欲,改善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它对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有显著的疗效。
2.清热解毒胃苓散有一定的清热解毒功效,在中医中常用于治疗热病、暑湿中泄和痢疾等症状。
它能够清除体内的热毒,促进体内的新陈代谢,加速疾病的康复。
3.利湿通便胃苓散中的泽泻具有利湿通便的作用,能够缓解脾胃湿气积聚的症状。
它可以促进排便,改善便秘和腹胀等问题。
4.止泻胃苓散可以调理脾胃功能,减少胃肠道中的湿气,从而对于脾胃虚寒引起的腹泻有较好的疗效。
5.提神安定胃苓散中的炙甘草含有一定的镇静和安神的作用,可以缓解情绪紧张和焦虑症状。
同时,它还具有一定的提神作用,能够改善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6.补肺治咳胃苓散中的苁蓉具有补肺治咳的作用,可以改善肺虚引起的咳嗽和气喘。
7.调节水肿胃苓散中的稻芽和泽泻有利尿的作用,能够缓解机体的水肿症状。
使用方法胃苓散一般以药丸、颗粒、口服液等形式出售。
使用时,可以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用药。
一般来说,成人每次可口服胃苓散10克,每日2-3次;儿童酌减。
具体用量应根据个体情况和疾病严重程度调整。
注意事项在使用胃苓散时,应注意以下事项:•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在使用前应咨询医生的意见。
•对胃苓散中的任何成分过敏者应避免使用。
•使用过程中如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服用并咨询医生。
结论胃苓散作为一种传统中药配方,具有健脾开胃、清热解毒、利湿通便、止泻、提神安定、补肺治咳、调节水肿等功效,并且已经得到了长期的临床应用。
然而,使用胃苓散前仍需咨询医生的意见,遵循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脾虚湿蕴皮科常用解读加减除湿胃苓汤

脾虚湿蕴皮科常用解读加减除湿胃苓汤赵炳南先生从医60余年,在诸多皮肤病的致病因素中,对湿邪与热邪尤为重视。
加减除湿胃苓汤是赵炳南先生的常用方,在治疗脾虚湿蕴型皮肤病方面疗效卓著。
皮科加减除湿胃苓汤的功用是健脾燥湿、和中利水;主治带状疱疹(湿盛型缠腰火丹)、慢性及亚急性湿疹(湿疡)、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银屑病(白疕)以及其他疱疹性和渗出性皮肤病等。
正确解读加减除湿胃苓汤是我们学习传承赵炳南先生经验的关键,学习《伤寒杂病论》后,笔者获得了新的视角,今从六经归属角度对该方作一下分析。
加减除湿胃苓汤包括苍术、厚朴、陈皮、滑石、炒白术、猪苓、炒黄柏、炒枳壳、泽泻、赤苓、炙甘草等药。
从处方结构看,平胃散由苍术(二钱)、厚朴(二钱)、陈皮(三钱)、炙甘草(三钱)组成,五苓散由炒白术(四钱)、猪苓(四钱)、泽泻(三钱)、赤茯苓(四钱)组成,加减除湿胃苓汤是在平胃散、五苓散合方的基础上,增加了滑石块(四钱)、炒黄柏(四钱)、炒枳壳(三钱),减去大枣、生姜和桂枝三味药。
平胃散加五苓散合方半表半里平胃散:治疗脾胃不和,不思饮食,心腹胁肋胀满刺痛,口苦无味,胸满短气,呕哕恶心,嗳气吞酸,面色萎黄,肌体瘦弱,怠惰嗜卧,体重节痛,常多自利。
分析平胃散主证,较之柴胡证仅少了往来寒热,若不以“往来寒热”为必见证,则难与柴胡证鉴别,对于习惯于经方体系者,临床也会被辨为柴胡证,应用小柴胡汤也能解决上述证候。
而应用平胃散后,同样,脾胃一和,“柴胡证”自解,故可知柴胡为专治脾胃之方,介于太阴、阳明之间或谓虚实之间;即所谓柴胡“去心腹肠胃中结气,推陈致新”之谓也,正与平胃散“平胃之敦阜”之意同。
五苓散为《伤寒杂病论》方,功专化气行水,治疗痞、利、心悸、渴、汗、小便不利、水逆诸证。
其妙在寒热并用,补泻兼施,表里双解;可以命名为太阳、阳明、太阴合病,绝非一经之病,若参考148条,何尝不可称之为“此半在里半在外也”。
加减除湿胃苓汤强调寒热虚实较之平胃散加五苓散的合方,皮科加减除湿胃苓汤增加了滑石块、炒黄柏及炒枳壳,减去了大枣、生姜、桂枝。
梁氏培土胃苓汤治胃病经验

梁剑秋先生为晋中名老中医 , 擅调脾胃 , 他自拟培土胃荃汤调治慢性胃病 ,疗效颇著。
现将其方药介绍如下 , 以飨读者。
一、方药组成炙甘草 24 克 , 莲子 12 克 , 炒扁豆 12 克 , 炒山药 12 克 , 炒薏米 12 克 , 厚朴9 克 , 蕾香梗 9 克 , 苏梗 9 克 , 木香 6 克 , 陈皮 9 克 , 半夏 6 克 , 云苓 9 克 , 白术 9 克。
二、方义及体会慢性胃病往往证候错综复杂 , 气、血、阴、阳都有失调及亏损 ,单纯补气、补血、补阴、 补阳很难奏效, 惟有从调补脾胃 ,重建中气入手方能见效。
脾升胃降 , 这不仅是脾胃本身功能正常标志 ,也是肝胆功能正常之标志。
所以在调理脾胃时常加一些调气药 ,在治肝胆病时常加健脾药。
同时 , 调补脾胃必须扶脾阳与益胃阴二者兼顾 ,因脾胃病大多由久病而成 , 亦非单纯脾阳虚或胃阴虚 , 而是或先损脾阳 ,阳损及阴 ; 或先损胃阴 , 阴损及阳 ,呈现牌阳与胃阴俱虚病状。
故本方在扶助脾阳的同时兼顾脾胃之阴。
方中以炙甘草为君 , 其味甘温 , 可补脾益气 , 甘可缓急 , 并有促进溃疡愈合之功, 故用量亦大 。
若胃不痛用 1 2 克 , 疼甚则用 18 克 , 极量用到 24 克 ,白术、莲子、扁豆、薏米和山药为臣 , 健脾强胃 , 止泄除湿 , 兼祛痰痞 ;厚朴、藿香梗、苏梗为佐 , 化湿导滞 , 理气宽中 , 温中除胀 ;陈皮、半夏、云苓、木香为使 , 具有健胃渗湿 , 降逆止呕 ,行气消痞之功。
莲子、扁豆、山药可滋养胃阴 , 但易使脾胃生腻 ,而加入半夏可开通胃气 , 下气降逆 , 起到滋而不腻之功。
用大量炙甘草后 , 病人会出现程度不同的浮肿 ,可用云苓和扁豆加以纠正。
该方甘平濡润 , 通降调和 , 补而不滞 , 滋而不腻 ,构思巧妙 , 制方严谨。
如能辨证精确 , 灵活运用 , 确有捷效。
然纯属胃阴亏虚 ,证见舌红少苔者 , 则非所宜。
加减胃苓五皮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加减胃苓五皮汤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
量
导语:大家都知道加减胃苓五皮汤是一味很好的中药方剂,那知不知道加减胃苓五皮汤的功效和作用呢?加减胃苓五皮汤的食用方法呢?下面就一一的为大
大家都知道加减胃苓五皮汤是一味很好的中药方剂,那知不知道加减胃苓五皮汤的功效和作用呢?加减胃苓五皮汤的食用方法呢?下面就一一的为大家解惑。
【处方】胃苓汤加桑白皮、大腹皮、茯苓皮、生姜皮、五加皮。
【功能主治】诸肿及喘。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
加生姜3片,水煎服。
【摘录】《保命歌括》卷二十六
看了上面关于加减胃苓五皮汤这种中药方剂的简单介绍,我们知道如果坚持运用方剂的形式进行治疗,对于有些疾病来说是可以痊愈的。
大家不妨试试看。
生活常识分享。
五苓平胃汤的功效与作用

五苓平胃汤的功效与作用
关于《五苓平胃汤的功效与作用》,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各种各样病症的侵蚀是当代人普遍现象的一个问题,大多数是由于日常生活工作压力太大导致的,也是生活方式不规律性的一个关键主要表现。
并且也非常容易造成身体出現提早衰退的征兆。
中医药方是一个帮您解决各种病症的好方法。
下边为大伙儿讲一下五苓平胃汤做法。
特异药方生产
黄芩4.5克柴胡赤芍半夏各3克甘草0.9克白术茯苓4.5克茯苓薏苡仁姜厚朴猪苓泽泻各2.4克桂枝1.5克
特异功效与作用生产
治登革热病初起,热多寒少。
特异使用方法使用量生产
加姜片、红枣,水煎服。
特异摘抄生产
《嵩崖尊生》卷九
根据前文的详细介绍,我们了解五苓平胃汤是一种运用很普遍的中医药方,但在应用五苓平胃汤以前還是要融合一下本身的身体
素质,终究如果不留意得话,也会给身体的身心健康产生非常大的影响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胃苓汤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相信听说过胃苓汤的朋友应该不是太多,但是胃苓汤在中药方剂里面确实非常的有名气的,那么胃苓汤的功效与作用到底是什么呢?在什么样的疾病
相信听说过胃苓汤的朋友应该不是太多,但是胃苓汤在中药方剂里面确实非常的有名气的,那么胃苓汤的功效与作用到底是什么呢?在什么样的疾病中我们可以对它进行运用呢?今天就来告诉大家其中的奥妙吧。
茯苓苍术陈皮白术官桂泽泻猪苓厚朴
【制法】上药锉碎。
【功能主治】治脾虚湿胜,致成黄疽,或大便泄泻,小便清涩,不烦不渴。
【用法用量】每服15克,加生姜5片,大枣2枚,水煎服。
【摘录】《丹溪心法》卷四
看完了上文对于胃苓汤的一些介绍,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医文化是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中的一块艳丽的瑰宝,渊远流长博大精深,有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去探索。
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