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气汤类方

合集下载

承气汤类方

承气汤类方

承气汤类方大承气汤■大承气汤方■大黄四两(酒洗),厚朴半斤(炙,去皮)枳实五枚(炙)芒硝三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

得下,余勿服。

《伤寒论》对应条文■第208条;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

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鞭也,大承气汤主之。

■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大泄下。

■第209条:阳明病,潮热,大便微鞭者,可与大承气汤;不鞭者,不可与之。

■三阳统于阳明,三阴统于太阴;■阳明之燥热永不敌太阴之寒湿。

■第212条: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哺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津液),微者,但发热、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若一服利,則止后服。

■第215条: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鞭耳;宜大承气汤下之。

■第217条;汗出谵语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此为风也,须下之,过经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语言必乱,以表虚里实故也;下之愈,宜大承气汤。

■第220条;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摯摯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

■第238条;阳明病,下之,心中懊憹而烦,胃中有燥屎者,可攻;腹微满,初头鞭,后必溏,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气汤。

■第240条;病人煩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哺发热者,属阳明病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

■第241条;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者,此有燥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宜大承气汤。

■第242条: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能卧者,有燥屎者,宜大承气汤。

■第251条:得病三日,脉弱,无太阳、柴胡证,煩躁,心下鞭;至四五日,虽能食,以小承气汤少少与微和之,令小安;至六日,与承气汤一升;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虽不受食,但初头鞭,后必溏,未定成鞭,攻之必溏;须小便利,屎定鞭,乃可攻之,宜大承气汤。

胡希恕经方传真——承气汤

胡希恕经方传真——承气汤

胡希恕经方传真——承气汤第三章承气汤类方一、大承气汤方(堵在大肠,肚脐周围,不放屁)【辨证要点】归纳如下:1。

阳明病脉迟、汗出、不恶寒、发潮热、手足濈然而汗出者。

2。

不大便、发潮热而谵语者。

3。

阳明病谵语有潮热、不能食有燥屎、能食屎定硬者。

4。

汗出谵语、无太阳证者。

5。

发潮热、手足漐漐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

6。

心中懊憹而烦、胃中有燥屎者。

7。

不大便五六日、绕脐痛、烦躁发作有时者。

8。

病人烦热汗出则解,日晡发热而脉实者。

9。

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者。

10。

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有时微热、喘冒不能卧者。

11。

脉弱、烦躁心下硬、六七日不大便、小便利者。

12。

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13。

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

14。

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

15。

下利脉滑而数、或脉迟而滑、不欲食者。

二、小承气汤方(堵在小肠,肚脐以下,会放屁)【辨证要点】阳明病,胃中燥、大便硬、而无潮热者。

三、调胃承气汤方(堵在十二指肠,中脘下有压痛点)【辨证要点】阳明病,见腹实证,心烦、或谵语、发热者。

四、桃仁承气汤【辨证要点】小便利五、大黄甘草汤方(实证,在胃,吃嘛吐嘛)吴茱萸汤(虚证,食谷欲吐)【辨证要点】阳明病,大便难而急迫者。

六、厚朴三物汤方【辨证要点】胸腹胀满而痛、大便闭结者。

七、厚朴七物汤方厚朴三物汤与桂枝去芍药汤的合方,故治二方合并证。

【辨证要点】发热腹满,大便干结者。

八、麻子仁丸方【辨证要点】经常便秘而无所苦者。

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

承气汤类方歌(六首)

承气汤类方歌(六首)

承气汤类方歌(六首)
承气汤类方歌(六首)
一、调胃承气汤: 调胃承气用大黄,芒硝甘草三药偿。

胃气不和心烦热,便燥谵语舌苔黄。

二、小承气汤: 小承气汤朴枳黄,便硬谵语腹胀详。

识得燥结分轻重,脉滑不紧用此方。

三、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用硝黄,厚朴枳实四药强。

潮仍霍蒸氵戢氵戢汗,腹满硬痛峻攻良。

四、麻子仁丸: 麻子仁丸效果好,大便秘结津液少。

枳朴大黄泻胃强,麻杏芍药滋脾约。

五、蜜煎导方: (方歌见下)
六、猪胆汁灌方: 蜜煎熟后样如饴,稍冷搓挺四寸余。

温纳肛门润肠燥,古法导便叹惊奇。

津亏有热便不出,猪胆一枚方相宜。

胆汁调醋灌肠内,虚家便秘见效奇。

大承气汤及其类方

大承气汤及其类方

药理 作用
鞣质
中文别名 鞣酸; 丹宁酸; 单宁; 没食子鞣酸;单宁酸; 落叶松栲胶; 二倍 酸。 鞣质具收敛性,内服可用于治疗胃肠道出血,溃疡和水泻等症;外用于创 伤、灼伤,可使创伤后渗出物中蛋白质凝固,形成痂膜,可减少分泌和防 止感染,鞣质能使创面的微血管收缩,有局部止血作用。鞣质能凝固微生 物体内的原生质,故有抑菌作用,有些鞣质具抗病毒作用,如贯众能抑制 多种流感病毒。鞣质可用作生物碱及某些重金属中毒时的解毒剂。鞣质具 较强的还原性,可清除生物体内的超氧自由基,延缓衰老。此外,鞣质还 有抗变态反应、抗炎、驱虫、降血压等作用。 人类对鞣质的应用可追溯到5000年以前。具《素问·至真要大论》记载: 散者收之,是立法的依据。老年、久病、元气不固引起的自汗盗汗、泻痢 不止、滑精遗尿,应用固涩收敛滑脱、遏制气血津液的耗散,该种治疗方 法叫固涩法。
现代应用
王素平.中药灌肠治疗晚期癌症肠梗阻临床研究[J].中医 学报,2012,27(10):1241-1242. 治疗组34例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味大承 气汤{生大黄(后下)10g,芒硝(另包冲服)8g,枳实 15g,厚朴15g,白花蛇蛇30g,半枝莲30g,白芍20g。} 保留灌肠每天2次,每次100~150 mL;两组均以7 d为1个 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10例,好转18例,无效6例,有效率 为82.35%;对照组有效6例,好转11例,无效17例,有效率为 5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 味大承气汤灌肠治疗晚期癌症肠梗阻有较好疗效,且能改 善患者的近期生活质量。
本方主治为阳明热结证,系由伤寒或温病,外邪化热入里,损 伤津液,与肠中燥屎相结,腑气不通所致。 前人用“痞、满、燥、实”四字来概括,“痞”即自觉胸 脘有闷塞压重感;“满”指脘腹胀满,按之有抵抗感;“燥” 是肠有燥屎;“实”即腹痛拒按,大便不通。 阳明之气旺于申时,四肢禀气于阳明,阳明热盛外蒸则可见 日晡潮热,手足汗出;肠中燥屎,邪热煎逼津液从旁而下,则 见“热结旁流”;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而脉沉实,为热 盛津伤,燥屎内结之征。若里热闭阻,阳气被遏,可见热厥; 热盛伤津,筋脉失养,可见抽搐;热扰神明,则见神昏,甚则发 狂。 上述诸症皆为实热积滞阳明,腑气闭阻,热盛津伤。此病重 势急,治当峻下热结,所谓“釜底抽薪,急下存阴”之法。

承气类方

承气类方

1.大承气汤《伤寒论》药物组成:酒大黄、芒硝、枳实、厚朴功效:舒展气机,软坚润燥,推陈出新。

主治:伤寒、热病之阳明腑证,胃肠实不大便,发热谵语,自汗出,不恶寒,痞满燥实坚全具,杂病三焦大热,脉沉实有力者,但亦有沉迟者有力者。

2.小承气汤《伤寒论》药物组成:大黄、姜厚朴、枳实功效:行气导滞,泻热除满。

主治:伤寒、热病之阳明腑证,谵语,便硬,潮热而喘,杂病上焦痞满不通。

3.调胃承气汤《伤寒论》药物组成:酒大黄、芒硝(冲)、炙甘草。

功效:泻热润燥,和中理胃。

主治:伤寒、热病之阳明腑证,谵语潮热而喘,口渴便秘,腹满。

4.桃核承气汤《伤寒论》药物组成:桃仁、大黄、桂枝、炙甘草、芒硝(冲)。

功效:活血止血,下其瘀热。

主治:小腹胀满,少腹急结,大便黑,小便利,燥渴谵语,蓄血发热如狂,血瘀胃痛、腹痛、胁痛或下瘀血块。

任老用此方治疗过敏性紫癜病,症见腹痛、便血、溺血、吐血者,疗效满意。

5.参归承气汤《医门八法》药物组成:枳实、厚朴、大黄、党参、当归身、神曲、焦山楂。

功效:健脾益气,理气调中,消食导滞。

主治:脾虚胃弱,饮食停滞,胸胁胀满,坚硬拒按,大便不通,嗳气矢气不除者。

6.三一承气汤《宣明论方》药物组成:大黄、芒硝(冲)、厚朴、枳实、甘草、生姜。

功效:行气和中,通腑泻热。

主治:伤寒杂病,内外所伤,日数远近,腹满咽干,烦渴谵妄,心下按之硬痛,小便赤涩,大便结滞等。

7.吴氏桃仁承气汤《瘟疫论》药物组成:大黄、芒硝(冲)、桃仁、当归尾,丹皮,赤芍。

功效:活血凉血,泻热通便。

主治:温病蓄血证,白日热减,至夜独热或热时间缩短。

8.紫草承气汤《整治准绳·幼科》药物组成:大黄、厚朴、枳实、紫草。

功效:泻实开滞,通脉透毒。

主治:身热、脉数,便秘腹胀,或痘疮半出半未出,喘息腹胀,大便不通,烦躁作渴,谵语者。

9.当归承气汤《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药物组成:酒大黄、芒硝(冲)、炙甘草、当归、生姜、大枣。

功效:润燥调营,通腑泄热。

宣白承气汤生石膏15克 生大黄9克 杏仁粉6克 栝楼皮4

宣白承气汤生石膏15克 生大黄9克 杏仁粉6克 栝楼皮4

宣白承气汤生石膏15克生大黄9克杏仁粉6克栝楼皮4.5克
方剂名称:宣白承气汤
药物组成:生石膏15克生大黄9克杏仁粉6克栝楼皮4.5克
处方来源:《温病条辨》卷二。

功用:清肺定喘,泻热通便。

主治:阳明温病,下之不通,喘促不宁,痰涎壅滞,大便闭结,脉右寸实大,证属肺气不降者。

肺其色应白,与大肠相表里,主宣发肃降,腑气则赖肺气的肃降得以畅通。

痰热内蕴,肺气不降,则变证丛生。

本方中生石膏清泄肺热;生大黄泻热通便;杏仁粉宣肺止咳;瓜蒌皮润肺化痰,诸药同用,司使肺气宣降,腑气畅通,痰热得清,咳喘可止。

「宣白」,指宣通肺气;「承气」,谓承顺腑气,故名「宣自承气汤」。

100?大承气汤方

100?大承气汤方

100大承气汤方大承气汤方方义:此排除肠胃中燥热、燥屎、宿食之重下剂,也系治里实里热主方之一。

主治:(1)阳明腑证,发热不恶寒或反恶热,谵语,日哺潮热,舌苔干燥,或黄,或黑,或有芒刺,大便燥结。

(2)热结旁流证,系阳明腑证,大便自利清水之证;或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之证.(3)阳极似阴之证,即少阴三急下证,如神昏不知人,身不热,脉沉效有力,但舌苔干燥有芒刺。

或自利清水,色青。

(4)宿食证,腹胀满疼痛,恶食,大便不利。

(5)奇恒痢疾,即痢疾在上午四时至六时前后偶有神昏谵语、喉塞咽干等现象之证。

按:此证如不急治,下午三时后即会死亡。

详陈修园《医学实在易》。

(6)额部汗出如蒸笼.此系曾颖甫验案,详《经方实验录》。

以上六种疾病使用本方的主要关键,一般说来都必须具有腹部胀痛拒按的症状,脉必沉而有力,体必较健,且兼有热证表现。

但在前三证中,舌苔或黄或黑干燥而有芒刺是比较肯定的;第四证,腹中胀痛拒按、大便不利最突出,但舌苔不一定会有芒刺,因为此证热势不太重;最后二证,腹部不一定完全胀满拒按,但脉象必沉而有力;第五证,只以大便不利或有其它里热证为重;第六证,只考虑它作用的效果如何,不必有其它顾虑。

药品:大黄二至五钱厚朴二至三钱枳实二至三钱芒硝一钱半至三钱煎服法:水三茶杯,先煎枳、朴,继入大黄,煎至多半茶杯时,去滓,再入芒硝,溶化后,温服。

一服下利,停止后服。

病证较轻者,共同煎之也可。

禁忌症:(1)大便秘结兼有恶寒无汗之表证者忌之,恐外邪内陷也.(2)大便秘结,不敢服食冷性饮食者忌之。

这是寒实证,宜温下法。

(3)大便燥结,因于年老、久病、产后血液不足,或脉弱者,忌之。

这是虚中夹实之证,宜补泻兼用。

(4)大便硬、小便少者忌之。

因阳明尚未全实,服之恐大便溏泻也。

用药大意:枳实、厚朴导滞消胀;大黄、芒硝通便软坚。

类似方剂参考:(1)小承气汤:此治腹胀满大便不太燥结的方剂。

(2)调胃承气汤:此治大便燥结而腹不胀满的方剂。

承气汤的功效与作用

承气汤的功效与作用

承气汤的功效与作用❖目录•1承气汤的功效与作用•2解毒承气汤有哪些•3增液承气汤可以治疗哪些疾病1承气汤的功效与作用【处方】厚朴4两(去皮),姜2两(同捣烂,焙干),大黄2两,枳实半两(麸炒去瓤),芒消1两半。

【制法】上除芒消外,并为粗末。

【功能主治】刚痉,大便不通10数日。

【用法用量】每服10钱,水2盏,煎1盏半,去滓,入芒消半钱匕,搅匀,再煎2-3沸,微热服。

【摘录】《普济方》卷九十六【处方】枳实5枚,大黄4两,芒消半升,甘草2两。

【功能主治】少阴病得之2-3日,口燥咽干者。

少阴病得之6-7日,腹满不大便者。

下血。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

以水5升,煮取3升,适寒温分3服,如人行5里1服。

取下利为度,若不得利尽服之。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变大承气为调胃承气,专取甘草通调之力以缓消、黄之急也。

更加枳实于调胃承气方中,较大承气中厚朴,虽辛温、辛苦不同,而泄满之功则一。

【摘录】《千金》卷九【处方】大黄、朴消、豆豉、枳实、厚朴各等分。

【功能主治】发汗,泻下,去脏毒。

主【用法用量】上用水2钟,煎至8分,空心温服。

【摘录】《摄生众妙方》卷四【处方】前胡1两,枳实1两,桂心1两,大黄1两,寒水石1两,知母1两,甘草1两,消石2两,石膏2两,栝楼根2两。

【功能主治】气结胸中,热在胃管,饮食呕逆,渴者。

【用法用量】《千金翼》有栀子,无枳实。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承气者,承制逆上之气也。

此方虽借承气之名,实取《金匮》大黄甘草汤之制,以治胸中客热,加前胡、枳实以下气,知母、石膏、寒水、栝楼以化热,消石、桂心为伏热之开导也。

【摘录】《千金》卷十六【处方】茯神1两,麦门冬1两(去心),人参1两(去芦头),青竹茹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中毒吐却恶毒物后,觉胸心安稳。

宜服此。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大枣3枚,煎至5分,去滓温服,1日3次。

【注意】三二日内宜食粥。

【摘录】《圣惠》卷三十九【处方】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枳实半两(麸炒微黄),川朴消1两,厚朴半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小承气汤 阳明腑实轻证的证治。 主证: 腹满便硬 病机:肠腑燥实,证势较轻。 治法:泻热通便,破滞除满。
微烦
谵语
方药:小承气汤
大黄四两 :泻热荡实。 厚朴二两 :行气除满。 枳实三枚 :理气消痞。
潮热
本方不用芒硝而用枳、朴,泻热之力较调胃承 气汤为弱,但通腑之力又较调胃承气汤为强。所 用枳、朴之量,较大承气汤为小,又无芒硝,故 泻热或通腑之力,皆逊于大承气汤,因此名曰小 承气汤。 如果全身热毒内盛的证候为主,则用调胃承气 汤;如果腹部的实证表现为主,则用小承气汤。
心烦(谵语)
腹胀满
大便燥结
芒硝半升 :软坚润燥。
甘草二两 :缓急和中。
阳明腑实证,也就是三承气汤证,是由全身热
毒内盛的证候和腹部的实证表现两组证候组成 的. 当全身热毒内盛的证候明显,而腹部的实证 表现较轻时,是调胃承气汤的适应证,调胃承气 汤重在泻热. 调胃承气汤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的临床应用 ,都体现了泻热为主的作用.
水蛭三十个 破血逐瘀 虻虫三十个} 桃仁二十个:活血化瘀 大黄三两:荡涤瘀热,使瘀血 从下而出。
7、抵当丸
论蓄血症的缓治法 主症:
伤寒有热
少腹满 小便自利
病机:表邪不解,邪热与瘀血结于 下焦。病势较缓。 治法:破血逐瘀,峻药缓攻。 方药:抵当丸 水蛭二十个 } 破血逐瘀 虻虫二十个 桃仁二十五个:活血化瘀 大黄三两:荡实除热
方药:桃核承气汤 桃仁五十个:活血祛瘀
少腹急结
桂枝 二两:温通血脉
大黄 四两:荡实除热祛瘀生新 芒硝 二两:泻热软坚 炙草 二两:调药和中,且防伤正
6、抵当汤 蓄血重证的证治。 主症: 表证仍在 脉微而沉 其人发狂 少腹硬满 小便自利 病机:瘀热互结,证势较重。 治法:破血逐瘀泄热 方药: 抵当汤
承气汤类方
承气汤类(12方)
1、大承气汤 2、小承气汤 3、调胃承气汤 4、桃核承气汤 5、抵当汤 6、抵当丸 7、大陷胸汤 8、小陷胸汤 9、大陷胸丸
10、十枣汤 11、麻子仁丸 12、白散
1、调胃承气汤
阳明里实,燥热初结的证治。
主证: 蒸蒸发热 (汗出) 病机:胃肠燥热初结。 治法:泻热和胃,软坚润燥。 方药:调胃承气汤 大黄四两 :荡涤实热。
9、大陷胸汤
论大结胸的证治
主症: 心下硬满疼痛, 按之石硬 不大便五六日 舌上燥而渴 日晡所小有潮热
病机:表邪入里化热,与水饮互结成实。 治法:泻水逐水破结。 方药:大陷胸汤 大黄六两:泻热荡实
脉沉而紧
头微汗出 短气躁烦,心中懊憹
芒硝一升:软坚散结
甘遂一钱匕:峻逐水饮
10、小陷胸汤证 辨小结胸的证治。 主症: 正在心下 按之则痛 脉浮滑
结胸证 大陷胸汤证 大结胸
热实结胸
结胸证
大陷胸丸证
小结胸 ——小陷胸汤证
寒实,以及热实结胸偏于上的证治。 主证:
病机:水热互结与胸膈,病位偏上。
结胸者 治法:泻热逐水,峻药缓攻。 (胸膈心下硬满疼痛) 项亦强 方药:大陷胸丸 如柔痉状 大黄半斤 :泻热荡实 芒硝半升 :泻热软坚破结 甘遂一钱匕 :峻逐水饮 杏仁半升 :宣肺利气 葶苈半升 :泻肺行水 白蜜二合 :甘缓和中
被胃热所约束,不能为胃行其津液。 治法:润肠通便。

大黄一斤
厚朴一尺
芍药半斤:
杏仁一升:
敛阴益脾
降气润肠
枳实半斤
麻子仁二升:润肠通便
5、桃核承气汤 论蓄血轻证的证治 主症: 太阳病不解 其人如狂 病机:太阳病不解,邪热与瘀血结 下焦,证势较轻。 治法:1.其表不解者,先解其表。 2.表解后,乃可攻之:活血 去瘀,通下瘀热。
鉴别: 三承气汤皆用于治疗阳明腑实证。 调胃承气汤重在泻热,故全身热毒内盛的证候 偏重者宜用; 小承气汤重在通腑,故腹部的实证表现为主者 宜用; 大承气汤泻热与通腑之力俱重,故全身热毒内 盛的证候和腹部的实证表现两组证候皆重者宜用之。
4、麻子仁丸 脾约证的证治 主证: 趺阳脉浮而涩 大便硬 小便数 方药:麻子仁丸 泻热行气通便 病机:胃中有热,脾之阴亏,脾之功能
病机:痰热互结于心下。 治法:清热涤痰开结
方药:小陷胸汤 黄连一两: 苦寒泄热 半夏半升: 化痰散结 瓜蒌实大者一枚:清热涤痰而开结
3、大承气汤
阳明腑实重证的证治。
主证:
大便秘结
腹满硬痛 潮热 谵语 (烦躁、心中懊憹)
病机:燥实内阻,腑气壅滞。 治法:攻下实热,荡涤燥结。 方药:大承气汤 枳实五枚 :行 气 消 痞
手足漐漐汗出
反不能食 喘冒不能卧 脉沉迟
厚朴半斤 :宽 中 除 满
芒硝三合 :软 坚 润 燥
大黄四两 :泻 热 荡 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