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作文讲评课教案:寻及材料的应用技巧

合集下载

2015届高考作文讲评课教案:寻及材料的应用技巧

2015届高考作文讲评课教案:寻及材料的应用技巧

2015届高考作文讲评课教案:寻及材料的应用技巧第一篇:2015届高考作文讲评课教案:寻及材料的应用技巧2015届高考作文讲评课教案:寻及材料的应用技巧教学目标:提高学生构思作文的意识能力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引导学生养成精心打造开头的意识指导学生写出思想深刻,有感染力的作文教学重点: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引导学生养成精心打造开头的意识指导学生写出思想深刻,有感染力的作文教学难点:提高学生构思作文的意识能力教学方法:训练讲授引导拓宽思维高考动向:写作第一课时总课时数:授课时间:教学内容:课堂写作教学目标:提高学生构思作文的意识能力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引导学生养成精心打造开头的意识指导学生写出思想深刻,有感染力的作文教学过程:1、布置作文:寻,就是“寻找” “探求”。

寻幽探胜,饱览美丽的风景;寻根究底,探求科学的奥秘。

异乡寻梦,故园寻根。

寻求发展的机会,寻求人间真情——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请以“寻”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2、要求:时间为一小时,重点注意三个方面,一是书写,二是开头,三是立意是否深刻。

第二课时总课时数:授课时间:教学目标: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提高学生分析作文的能力教学内容:学生集体评作文教学过程:1、学生分组:小组成员集体评价事先下发的作文,提出有点和缺点。

2、由小组成员共同商量确定本组最优秀的作文,并写出简评。

3、共同交流:将本组的优秀作文拿到班中进行集体交流。

第三课时总课时数:授课时间: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写出思想深刻,有感染力的作文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今天我们来讲评以下我们写得作文:寻。

二、存在问题:书写混乱,语言匮乏,思路狭窄,文章大多立意不深。

三、思路指引:这是一则材料加命题的作文,材料其实就是对题目的限制所以研读材料是必要的。

材料其实讲了两层意思,一是寻找的对象,即寻找什么;二是寻找的意义,即丰富完善这我们的生活,所以我们也应一次为写作的侧重点。

另外寻可以是一个动词,我们可以这样写:1、寻的主体:在具体的行文中,我们可以谈自己的亲身经历,即自己寻找某物,某种精神的经历,以及从中得到的启发,这是主体就是自己;也可以写某一历史人物寻找人生目标、理想的经历,以及对他们的意义,这是主体就是某一历史人物。

(全)作文讲评教案

(全)作文讲评教案

(全)作文讲评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作文讲评,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写作水平和存在的问题。

2. 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技巧和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选取学生优秀作文进行展示和讲评。

2. 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指导。

3. 针对不同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和建议。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本次作文的主题和要求,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写作过程。

2. 作文展示:挑选几篇优秀作文进行展示,让学生欣赏和学习。

3. 作文讲评:对展示的作文进行详细讲评,分析其优点和不足。

4. 问题分析:针对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指导。

5. 方法讲解:给出解决作文问题的具体方法和建议。

6. 学生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问、发表见解,互相学习、交流。

7. 课堂小结:总结本次作文讲评的要点,布置课后写作任务。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自我评价,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2. 同伴互评:学生之间互相评价,提高彼此的写作水平。

3. 教师评价: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综合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课后作业1. 根据作文讲评的内容,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作文。

2. 选取一篇优秀作文,进行深入学习,分析其写作技巧。

3. 积累作文素材,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六、教学策略1. 实例分析:通过具体作文案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写作技巧和方法。

2.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作文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3.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4. 个性化指导:针对不同学生的写作特点和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七、教学资源1. 作文素材库:提供丰富的作文素材,方便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2. 优秀作文集:收集历年优秀作文,供学生参考和借鉴。

3. 写作指导书籍:推荐相关写作指导书籍,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4.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写作参考和灵感来源。

高考作文材料的积累与运用教案

高考作文材料的积累与运用教案

高考作文材料的积累与运用教案教案标题:高考作文材料的积累与运用教学目标:1. 了解高考作文的要求和评分标准;2. 掌握积累高考作文材料的方法和技巧;3. 学会有效地运用作文材料,提升作文的质量。

教学内容:1. 高考作文要求和评分标准的介绍;2. 积累高考作文材料的方法和技巧;3. 运用作文材料的技巧和策略。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介绍高考作文的重要性和难点;2. 提问学生对高考作文的理解和困惑。

二、讲解高考作文要求和评分标准(15分钟)1. 介绍高考作文的题目类型和要求;2. 分析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包括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

三、积累高考作文材料的方法和技巧(20分钟)1. 引导学生积累各类作文材料的重要性;2. 分享积累材料的途径,如阅读、观察、思考等;3. 提供一些实用的积累方法和技巧,如写作笔记、整理分类等。

四、运用作文材料的技巧和策略(20分钟)1. 教授学生如何有效地运用积累的作文材料;2. 分析运用作文材料的常见错误和解决方法;3. 给予学生一些实例和练习,让他们尝试运用作文材料。

五、总结和反思(10分钟)1. 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和重点;2. 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积累作文材料;3. 要求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运用作文材料来提升作文的质量。

教学资源:1. 高考作文题目和评分标准的相关资料;2. 作文材料积累的示例和练习题;3. 学生笔记和教师反馈表。

教学评估:1. 学生对高考作文要求和评分标准的理解程度;2. 学生对积累作文材料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3. 学生在练习中运用作文材料的能力和效果。

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作文材料的分享和交流;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分析;3. 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作文材料库。

备注:教案中的时间安排仅供参考,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可适当调整。

此外,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增加或精简教学内容。

高考复习 作文讲评公开课教学设计

高考复习 作文讲评公开课教学设计
《成全却不迁就》——刘颖莹
《莫让迁就成为一种伤害》——房惠园
《把握好迁就的度》——游雅婷
《成全也是一种美德》——刘海城
(二)、最精彩的开头段
一少年流浪到寺庙想吃东西,大师派弟子快速送食物;时间长了,少年饿了直接找弟子要食物,大师则派弟子延迟给食物,弟子疑惑不解。大师却说:“成全是帮他,动作要快;迁就是害他,所以要慢。”成全是帮助,使之达到目的;迁就即是将就,无原则的忍让。所以材料中大师的做法是成全其所想,不迁就其所要。正如古语说:“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真心帮助他人,却不一味的迁就他。——刘颖莹
《作文讲评》公开课教学设计
课题
作文讲评
教学类型
复习
授课时间
授课老师
授课班级
教学目的和要求
1、通过作文讲评,回顾旧专题知识,巩固强化写作方法。
2、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3、论证方法的恰当运用模式及论证方法的恰当运用。
教学难点
论证方法的恰当运用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
教学仪器
3、总体评价这次作文
本次作文优点:
(1)、能抓住关键词拟写标题。
(2)、扣题意识比较强。
(3)、会引材料。
(4)、举例恰当。
(5)、大部分同学能写完作文。
美中不足:
个别同学作文脱离材料的内容与含义;只叙不议,不会运用论证方法;作文写不完;拟题不当;书写涂改潦草。
4、展示同学的佳作
( 一 )、最美标题
一少年流浪到寺庙,每到用餐时,他就惆怅地盯着菩萨,像在祈盼什么,大师见他可怜,便催促弟子快些给他送去食物。渐渐地,少年与弟子们熟络起来,再到饿了时便直接找弟子要食物,弟子匆忙地去找大师,可大师总想出各种理由推迟片刻后才让弟子备好食物,还吩咐慢些给他送去。 如此这般次数多了,弟子疑惑不解地问大师:“为何您以前急着要给少年送食,如今却总在延迟呢?大师微微一笑说:“以前他是想吃东西,我们给他送去食物,那是在成全;而如今他是要东西吃,我们再给他送去,则成了迁就。成全是帮他,所以要快;迁就是害他,所以要慢。”

高中作文材料讲评教案模板

高中作文材料讲评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作文材料讲评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提高学生分析和评价作文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教学重点:1. 作文材料讲评的方法和技巧。

2. 学生作文的修改和完善。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作文材料讲评。

2. 如何让学生在讲评过程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作文材料讲评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讲评对于提高写作水平的作用。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平时是如何进行作文材料讲评的?二、作文材料讲评的方法和技巧1. 教师讲解作文材料讲评的基本步骤:a. 仔细阅读作文材料,了解文章主题、结构、语言等方面的情况。

b. 分析作文的优点和不足,找出问题所在。

c. 针对问题提出修改建议,帮助学生改进作文。

2. 教师举例说明作文材料讲评的方法和技巧,如:a. 从内容、结构、语言、修辞等方面进行评价。

b. 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中心思想、论据、论点等。

c. 运用对比、类比等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文。

三、学生作文讲评1. 教师挑选一篇优秀作文,让学生进行讲评,其他学生认真聆听。

2. 讲评者从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评价,并提出修改建议。

3. 教师对讲评者的评价进行点评,指出其优点和不足。

四、学生互评1. 学生分成小组,互相交换作文进行讲评。

2. 每位同学都参与讲评,提出修改建议。

3. 教师巡视指导,确保讲评活动的顺利进行。

五、总结1. 教师总结作文材料讲评的要点,强调讲评对于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性。

2. 提醒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多进行作文材料讲评。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讲解作文材料讲评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了学生的讲评能力。

2. 学生在讲评过程中,学会了发现自身不足并加以改进,有利于提高写作水平。

3.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作文材料讲评的指导,提高讲评质量。

2015年高考作文素材应用技巧

2015年高考作文素材应用技巧

2015年高考作文素材应用技巧一、素材加工素材加工是普遍用得上的写作技能,在写作中,照搬素材的情况是很少的,通常都要根据写作内容的需要或是表达的需要,将作者已掌握的材料进行加工,使之由原始的素材变成文章中经过加工的题材。

而在行文过程中,对素材的加工一般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要围绕题目和中心,二是要恰当地表达作者的感情。

也就是说,对选定的生活现象素材,以及阅读中获得的书面材料,要删除与题目无关的部分,并注入自己的感情倾向。

下面我们先看一个加工前的素材:记得有一次,在亲戚家吃饭,我觉得糖醋鱼烧得挺好吃的,就随口说了一句:“糖醋鱼挺好吃的,以后要是天天吃就好了。

”妈妈听了,很兴奋地对我说:“你要是喜欢,每次回家我都给你做。

”第二天,我回学校后,把这件事差不多忘了。

过了几个星期后,我回家吃饭,妈妈特地从菜市场买回两条鱼,忙着烧糖醋鱼,即使累得满头大汗也不亦乐乎。

下面是经过加工后的情景:去年春节,我在姥姥家吃饭。

糖醋鱼就摆在我的面前,那种滋味诱惑着我,不知不觉间,我把糖醋鱼消灭光了!等意识到这一点时,我的脸红得像关公一样。

母亲打破了尴尬的沉默:“姥姥的手艺实在太高超,你看……”说得姥姥心花怒放。

在回家的路上,妈妈悄悄地对我说:“你要是喜欢,每天回家我都给你做。

”从此以后,鱼市场中天天穿梭着母亲忙碌的身影,几乎无一天例外。

有一次,风雨交加,狂风怒吼,母亲又患了感冒,我想今天我的糖醋鱼肯定泡汤了。

晚上回到家中,刚到家门口,门缝中就飘来了那熟悉的、诱人的香味。

我真的不想进去,我怕我的眼泪不争气!我真的不想进去,因为我的内疚与自私!我真的不想进去,因为母亲那带着体温的糖醋鱼……以上素材的加工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在艺术真实上下功夫,为买鱼、烧鱼设置场景。

二是在细节描写上下了功夫,不但有符合生活真实的对话,而且有人物的心理活动。

这样一来,母爱就表现得更加具体真实也更加强烈了。

在对素材引用表达中,为了更好地支持论点,我们还要对素材从语言上精心加工,使看似平淡的素材,熠熠生辉。

议论文运用素材的技巧(教案)

议论文运用素材的技巧(教案)

议论文中素材的运用(教案)学习目标:1.认识积累素材的重要性,养成积累、梳理素材的好习惯。

2.学会多角度运用素材的方法。

学习过程:一、高考作文的材料哪里找?①从各科教材中。

②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找。

③从平时的阅读中找。

历史典故、名人逸事都可以通过阅读获得。

④从语言复习资料中找: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材料等。

⑤除此之外,网络、电视,甚至手机短信等都是写作材料的来源之处。

我们不是缺乏写作材料,我们缺乏的是发现材料的眼力。

二、素材分类1.哲理故事:指一些寓含了人生哲理的小故事如龟兔赛跑、坐井观天、和尚挑水等2.历史典型:指我们熟知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如霸王别姬、苏武牧羊、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文天祥、陆游、谭嗣同、鲁迅、毛泽东、爱迪生、贝多芬、梵高等3.现实典型:指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事件如2010感动中国人物、“西单女孩”走上春晚舞台、“路灯下写作业女孩”感动山城、“绿色”“低碳”等等三、怎么运用有限的素材?(1)用富有文采的语言运用素材巧妙地运用富有文采的语言对素材进行阐释。

语言一旦亮起来,文章一定会异常耀眼,与众不同。

思考:下面议论文片断在语言方面有什么特点。

1、一位考生在阐述“适合自身才是王道”这一主题时,列举了史蒂芬•霍金、巴尔扎克、司马迁三个人。

他写道:“一部《时间简史》诠释了史蒂芬•霍金这位呕心沥血的科学家的整个生命历程,一部《人间喜剧》演绎了巴尔扎克这位孤独而热烈老人的全部心声,一部《史记》升华了司马迁这位受宫刑老人的尊严,他们都因为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路而成功。

”(2009考生优秀作文《适合自身才是道》)排比列举。

用排比句的形式列举一组素材,让这些事实“胜于雄辩”。

一篇文章里若能安排一两处排比句,不但会加强语势,突出内容,加重感情,而且会更有力度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一位考生在阐述“拥有豪迈慷慨的双翼去飞翔”主题时这样写:“豪迈慷慨的人生态度让人生充实、快乐。

但凡有名留世者,无不是拥有豪迈慷慨人生态度。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技巧1教学案 苏教版-苏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学案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技巧1教学案 苏教版-苏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学案

2015年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技巧1(学案)
审题与立意是考场作文的重要环节。

审题,侧重对作文试题的审视,它包括对材料的主旨,试题文体、字数、立意、标题等方面要求的认知;立意,则是在把握材料基本思想、核心词句的基础上,确立自己文章的观点、看法等。

因此,二者虽然有区别,但联系还是相当密切的,有时甚至是同步进行的,很难分开。

下面结合2014年高考实例,谈谈不同类型的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

一.话题式材料作文——从话题入手确立主题。

作文材料围绕一个话题展开的,称为话题式材料作文。

这类材料作文,“话题”是核心,材料可以围绕话题摆出一些现象,或者对话题进行解说、阐述,或者是对话题的引出做铺垫等。

从写作的角度看,材料是次要的,考生应该抓住话题,谈自己对话题的看法,由此确定文章的主题。

例1:(2014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60分)
也许将来有这么一天,我们发明了一种智慧芯片,有了它,任何人都能古今中外无一不知,天文地理无所不晓。

比如说,你在心里默念一声“物理”,人类有史以来有关物理的一切公式、定律便纷纷浮现出来,比老师讲的还多,比书本印的还全。

你逛秦淮河时,脱口一句“旧时王谢堂前燕”,旁边卖雪糕的老大娘就接茬说“飞入寻常百姓家”,还慈祥地告诉你,这首诗的作者是刘禹锡,这时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小女孩枪着说,诗名《乌衣巷》,出自《全唐诗》365卷4117页……这将是怎样的情形啊!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或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角度:
我的立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届高考作文讲评课教案:
寻及材料的应用技巧
教学目标:
提高学生构思作文的意识能力
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引导学生养成精心打造开头的意识
指导学生写出思想深刻,有感染力的作文
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引导学生养成精心打造开头的意识
指导学生写出思想深刻,有感染力的作文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构思作文的意识能力
教学方法:训练 讲授 引导拓宽思维
高考动向:写作
第一课时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课堂写作
教学目标:
提高学生构思作文的意识能力
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引导学生养成精心打造开头的意识
指导学生写出思想深刻,有感染力的作文
教学过程:
1、布置作文:
寻,就是“寻找” “探求”。寻幽探胜,饱览美丽的风景;寻根究底,探求科学的奥秘。异乡寻梦,故园寻根。寻求发展的机会,寻求人间真情——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寻可以是一个量词,我们可以这样思考:
寻是距离,那么这个距离是什么呢?(心灵,境界等)为什么要弥补这个距离呢?怎么样才能弥补这样的距离呢?弥补了之后又怎样呢?
四、提供给你的材料:
屈原的“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寻求楚国的未来之路;
李贺的“寻”: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寻找诗人自己的理想李清照的“寻”: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寻觅个人生活的出路;
3、共同交流:将本组的优秀作文拿到班中进行集体交流。
第三课时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写出思想深刻,有感染力的作文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今天我们来讲评以下我们写得作文:寻。
二、存在问题:
书写混乱,语言匮乏,思路狭窄,文章大多立意不深。
三、思路指引:
这是一则材料加命题的作文,材料其实就是对题目的限制所以研读材料是必要的。材料其实讲了两层意思,一是寻找的对象,即寻找什么;二是寻找的意义,即丰富完善这我们的生活,所以我们也应一次为写作的侧重点。
如果一个人有自己的心灵追求,又在世界上闯荡一番,有了相当的人生阅历,那么,他就会逐渐认识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然而,属于每一个人的现实可能性终究是有限的。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只要他顺应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有意义的事,并且一心把它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个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于是,他不但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且会以足够的清醒来面对形形色色的机会的诱惑。我们当然没有理由怀疑,这样的一个人必能获得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的宁静。
请以“寻”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2、要求:
时间为一小时,重点注意三个方面,一是书写,二是开头,三是立意是否深刻。
第二课时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提高学生分析作文的能力
教学内容:学生集体评作文
教学过程:
1、学生分组:小组成员集体评价事先下发的作文,提出有点和缺点。
2、由小组成员共同商量确定本组最优秀的作文,并写出简评。
寻求心灵的宁静,前提是首先要有一个心灵。在理论上,人人都有一个心灵,但事实上却不尽然。有一些人,他们永远被外界的力量左右着,永远生活在喧闹的外部世界里,未尝有真正的内心生活。对于这样的人,心灵的宁静就无从谈起。一个人唯有关注心灵,才会因为心灵被扰乱而不安,才会有寻求心灵宁静的需要。所以,具有过内心生活的禀赋,或者养成这样的习惯,这是最重要的。有此禀赋或习惯的人都知道,其实内心生活与外部生活并非互相排斥,同一个完全可能在两方面都十分丰富。区别在于,注重内心生活的人善于把外部生活的收获变成心灵的财富,缺乏此种禀赋或习惯的人则往往会迷失在外部生活中,人整个儿是散的。外面的世界布满了纵横交错的路,每一条都通往不同的地点。那只知死死盯着外部生活的人,一心一意走在其中的一条上,其余的路对于他等于不存在。只有不忘外部生活且更关注内心生活的人,才能走在一切可能的方向上,同时始终是走在他自己的路上。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寻找到回家的路。换一个比方,我们不妨说,一个有着坚实的自我的人便仿佛有了一个精神的密友,他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这个密友,这个密友将忠实地分享他的一切遭遇,倾听他的一切心语。
另外寻可以是一个动词,我们可以这样写:
1、寻的主体:在具体的行文中,我们可以谈自己的亲身经历,即自己寻找某物,某种精神的经历,以及从中得到的启发,这是主体就是自己;也可以写某一历史人物寻找人生目标、理想的经历,以及对他们的意义,这是主体就是某一历史人物。
2、寻的对象:在具体的行文过程中,我们应明确寻找什么。材料提供了一些对象例如:寻找自己,我们可以谈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自己渐渐迷失了自我,一个偶然的契机,自己得到顿悟,去寻找自我,寻找自己的位置;寻找他人,属于低层次上的寻找,注意写出寻找的结果即可;同样寻找物质需求也属于低层次上的寻找;寻找精神慰藉,这是寻找”高层次的东西,比如友情、亲情、真理、奥秘等满足自己精神需求的东西。寻找不曾拥有的,寻找成了一种向往、追求、进取,为了渴望而同道合的人。
逆水行舟用力撑, 一篙松劲退千寻。古云此日足可惜, 吾辈更应惜秒阴。
—— 董必武:《题赠〈中学生〉》
五、可借鉴的佳作:
记住回家的路
周国平
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我的习惯是随便走走,好奇心驱使我去探寻这里热闹的街巷和冷僻的角落。在这途中,难免暂时地迷路,但心中一定要有把握,自信能记起回住处的路线,否则便会感觉不踏实。我想,人生也是如此。你不妨在世界上闯荡,去建功立业,支探险猎奇,去觅情求爱,可是,你一定不要忘记了回家的路。这个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灵世界。
生活在今日的世界,心灵的宁静颇不易得。这个世界既充满着机会,也充满着压力。机会诱惑着人去尝试,压力逼迫着人去奋斗,都使人静不下心来。我不主张年轻人拒绝任何机会,逃避一切压力,以闭关自守的姿态面对世界。年轻的心灵不该静如止水,波澜不起。世界是属于年轻人的,趁着年轻到广阔的世界上去闯荡一番,原是人生必要的经历。所须防止的只是: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家的路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