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肿瘤的筛查

合集下载

常用于肿瘤筛查的项目

常用于肿瘤筛查的项目

常用于肿瘤筛查的项目
健康体检专家表示,体检是早期发现癌前病变和癌症的重要途径。

体检中的血液检查、X光、B超、乳腺钼钯摄片等都是常用的肿瘤筛查方法。

当发现检查结果异常后,还可通过CT、磁共振、病理活检等检查进行确诊。

由于全身CT、磁共振等价格较为昂贵,因此专家建议:先通过体检项目中的常规肿瘤筛查,再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确诊。

常用于肿瘤筛查的项目如下:
1、血液检查:血液检查是查出早期癌症的重要手段,检测血液中各种肿瘤标志物指标是否升高。

通过血液检测可发现、鉴别各种恶性肿瘤。

2、肛门指检:可以确定距肛缘7厘米至10厘米的直肠有无病变和病变的性质。

临床证实,70%-80%的直肠癌可以通过肛门指检发现。

3、大便潜血检查:如发现阳性患者,可进一步做结肠造影或结肠镜检查,减少大肠肿瘤患者漏诊。

4、X线胸片:X线穿过器官组织后会出现不同的影像,一些隐蔽的肿瘤也可以X线片上表现出来。

5、B超:利用彩色多谱成像技术,可清晰地发现甲状腺、胆、脾、肾、盆腔等全身大多数器官是否有肿块病变的存在。

6、妇科宫颈涂片或TCT:可获取子宫颈口的脱落细胞,检查早期宫颈癌。

7、乳腺钼钯摄片:能在X光摄片中显示乳头、乳晕、乳腺脂肪、腺体等不同组织的图像,有利于发现深部的微小乳腺癌病灶。

8、胃镜和肠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到食管、胃、肠黏膜的色泽、血管纹理、腺体形态,区分和识别炎症、疤痕狭窄还是肿瘤,对可疑的病灶还可以立即病理活检进行确诊。

常见肿瘤的筛查

常见肿瘤的筛查

常见肿瘤的筛查肿瘤筛查工作面广量大(可以社区为单位组织实施),要求在短时间内完成一定数量人群的检查因此要求试验方法敏感、特异、简便、安全可靠、易为群众所接受。

从卫生经济学观点看,筛查的成本要低,效益要高。

目前国内常用的方法有单项筛查和多项筛查。

(一)单项筛查用一种方法查一种疾病,如检查甲胎蛋白(AFP)筛查肝癌。

(二)多项筛查同时使用多种筛查试验检查某种疾病,如同时进行乳房X线摄影术、物理检查筛检乳腺癌。

各种恶性肿瘤有效筛检检查项目见表1。

裘1客冲肿馳逵顶目檢査项目筛查肿瘤大便隐血究脸大肠摩和骨痊直肠指檢大肠痊盲述细胞学i余片宫颈痊妇科检香莒颈屋乳犀检登孔腺區乳唐I錢很片乳腺區甲脂蛋白(AFP )倉韵立网EB病韋抗体(乜壮水、筛查对象下列各种人群可作为防癌健康检查的对象,但其受检目的各不相同(一)无症状的病人检查的目的是早期发现肿瘤,以提高治愈率。

见表2表2在麺状A群呷进f囲早期甘昨方靈检杳方法悝剧年酸频度乙伏结肠規>50^龙校阴桂后,防巧年1法大便落血试验男、立$50岁毎年1復言肠指检男、玄狂40岁毎年1次宫颐涂片检查* }育性生活或年陽伯歩以上的妇玄毎年做1次■僅藝3妇科栓查次桧容正第后,亩医生胡営决走减少涂片樣容的舷子宫内醱畴査停经后的肓危妇女"停经时1次乳房检査活如岁毎月1次乳房萍检20^40 岁毎3年1决>40^?每月[次乳腺揚片玄35—39 岁基础1次40〜灼岁毎i〜£年1次>50^毎年1次健恵善询男、圭20—40 歩每3年1次男=i如~斗。

岁毎3年1执(二)高危人群即罹患肿瘤有高度危险的人群,检查目的是早期诊断,必要时加以干预(三)有症状但可治愈的病人这些人已表现岀某些症状和体征,此时及早诊断也不一定是早期,但仍有治愈的可能,应 引起病人和医务人员的关注。

(四)已接受治疗的肿瘤病人这些人诊断明确,已接受过相应的治疗,对他们定期随访和检查,及时发现复发和转移, 其中有一部分在治愈后发生另一种肿瘤, 这第二种肿瘤在这些人群中发生率明显为高,早期发现可提高第二种肿瘤的治愈率。

检验科常见肿瘤标志物检测方法与解读

检验科常见肿瘤标志物检测方法与解读

检验科常见肿瘤标志物检测方法与解读肿瘤标志物是指在肿瘤患者体内可以检测到的一种特殊标记物质,通过检测这些标志物可以对肿瘤患者进行早期筛查、诊断和治疗效果的监测。

在检验科中,常见的肿瘤标志物检测方法有多种,本文将对其中的几种常见方法及其解读进行介绍。

一、血清学检测法血清学检测法是通过采集患者的血液样本,检测其中的肿瘤标志物浓度来判断是否存在肿瘤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非侵入性,适用范围广。

常用的检测项目有癌胚抗原(CE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等。

当血液中这些标志物的浓度超过正常范围时,可能提示患者存在相应的肿瘤风险。

但需要注意的是,血清学检测法无法确定具体的肿瘤部位和病情严重程度,不能作为肿瘤的唯一诊断手段。

二、免疫组化检测法免疫组化检测法是通过对患者组织样本进行染色、观察和分析来确定肿瘤标志物的表达情况。

通过使用特定抗体与标志物进行特异性反应,可以确定肿瘤标志物在组织样本中的分布和表达水平。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明确标志物在具体组织中的位置和浓度,有助于提供更准确的诊断结果。

常见的免疫组化检测项目有ER、PR、HER2等。

但是,该方法需要较为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且操作过程较为繁琐,对标本处理和染色条件有较高的要求。

三、分子生物学检测法分子生物学检测法是利用DNA、RNA、蛋白质等分子水平的变化来判断肿瘤标志物的存在与否。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高灵敏度、高特异性,能够提供更为准确的诊断结果。

常用的检测项目有基因突变、融合基因等。

通过检测肿瘤细胞中的基因变化,可以了解肿瘤的遗传特征,为精准治疗提供依据。

然而,该方法的缺点是操作较为繁琐,需要较长的检测时间,且成本较高。

四、细胞学检测法细胞学检测法是通过对患者细胞样本进行镜下观察和分析来确定肿瘤标志物的存在与否。

该方法的优点是结果直观,可以确定肿瘤的种类和恶性程度。

常见的细胞学检测项目有涂片染色、细胞组织培养等。

然而,细胞学检测法的准确性受到技术人员经验和样本质量的影响,需要配合其他检测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检验科常见肿瘤性疾病检测方法与解读

检验科常见肿瘤性疾病检测方法与解读

检验科常见肿瘤性疾病检测方法与解读一、引言肿瘤性疾病是世界范围内的主要健康威胁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长。

因此,及早的肿瘤性疾病检测对于预防和治疗肿瘤性疾病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检验科常见的肿瘤性疾病检测方法及其解读。

二、血液检测方法1. 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测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测是一种简便而常见的肿瘤性疾病的初步筛查方法。

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特定肿瘤标志物,例如CA125、CEA、PSA等,可以初步评估患者是否存在肿瘤性疾病。

然而,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仅作为初步筛查,还需要结合其他检测手段进行综合判断。

2. 骨髓涂片检测骨髓涂片检测是一种通过显微镜观察骨髓细胞形态及数量的方法。

骨髓涂片检测可以帮助诊断和分类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肿瘤性疾病。

通过分析骨髓中异常细胞的形态特征,可以判断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三、影像学检测方法1. X射线检测X射线是一种常见的肿瘤性疾病影像学检测方法。

通过对患者进行X射线拍片或CT扫描,可以发现体内的肿块、骨折及其他异常情况,帮助评估肿瘤的位置、大小和侵袭范围。

2. 核磁共振成像(MRI)MRI是一种高分辨率的影像学检测方法,通过磁场和无线电波来生成体内器官的详细图像。

MRI在肿瘤性疾病的检测中具有高灵敏度和高准确性,能够帮助医生判断肿瘤的部位、大小和周围组织的侵袭情况。

四、组织学检测方法1. 组织活检组织活检是一种通过取出患者体内的组织样本,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和分析组织细胞的形态特征和结构改变的方法。

组织活检是诊断肿瘤性疾病的金标准,能够提供高准确性的诊断结果,帮助确定疾病的类型、分级和严重程度。

2. 细胞学检测细胞学检测是一种通过采集和检查患者体液或组织细胞形态特征的方法。

例如,通过细胞学检测可以分析患者的尿液、血液、腹水等液体中的癌细胞或异常细胞,帮助医生判断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五、解读肿瘤性疾病检测结果无论是血液检测、影像学检测还是组织学检测,其结果需要经过专业医生的解读和判断。

肿瘤筛查的科学指南了解常见检查项目

肿瘤筛查的科学指南了解常见检查项目

肿瘤筛查的科学指南了解常见检查项目肿瘤筛查的科学指南:了解常见检查项目肿瘤筛查是预防和早期发现癌症的重要手段。

早期发现肿瘤可以提高治疗成功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在进行肿瘤筛查之前,了解常见的检查项目以及其科学指南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肿瘤筛查项目,并解释其适用人群、检查方式、注意事项等相关内容,以帮助读者了解如何进行科学的肿瘤筛查。

一、乳腺癌筛查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通过乳腺癌筛查可以早期发现病变,提高治疗效果。

乳腺癌筛查的常见项目包括乳房自检、乳腺超声、乳腺X线摄影(乳腺X线照片、乳腺磁共振)、乳腺活检等。

根据科学指南,以下人群可以考虑进行乳腺癌筛查:40岁及以上的女性,具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有乳腺异常症状的女性等。

乳房自检是一种简单且低成本的乳腺癌筛查方法。

女性可以在每个月例假后的一周内进行自检,注意观察乳房的大小、形状、质地等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乳腺超声和乳腺X线摄影可以更直观地观察乳腺组织,发现肿块和其他异常病变。

乳腺活检是通过取一小部分组织进行检查,以明确肿瘤的性质。

进行乳腺筛查时,应注意遵循医生的建议,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项目。

二、宫颈癌筛查宫颈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通过宫颈癌筛查可以及早发现病变,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宫颈癌筛查的常见项目包括宫颈细胞学检查(Pap涂片)、HPV病毒基因型检测、宫颈组织活检等。

根据科学指南,以下人群可以考虑进行宫颈癌筛查:21岁及以上的女性,有性行为经历的女性,已婚女性,有宫颈炎症等不适症状的女性等。

宫颈细胞学检查是一种通过检查宫颈细胞来判断是否存在恶性病变的方法。

这种检查简单、无痛且易于操作,一般建议每3年进行一次。

HPV病毒基因型检测可以检测宫颈癌相关的高危型HPV病毒,对于高危人群具有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

宫颈组织活检是通过取一小块组织进行检查,以明确病变的性质。

在进行宫颈癌筛查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检查项目,遵循医生的建议。

十大常见肿瘤指标

十大常见肿瘤指标

十大常见肿瘤指标导言:肿瘤是近年来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早期发现和诊断肿瘤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在临床医学中,肿瘤指标成为了一种快速、可靠的手段,用于判断患者是否患有肿瘤。

本文将为您介绍十大常见肿瘤指标,希望能帮助您更全面地了解和认识肿瘤。

一、癌胚抗原(CEA)癌胚抗原是一种常见的肿瘤标志物,广泛应用于结肠癌、胰腺癌、胃癌等肿瘤的早期筛查和诊断。

其检测方法主要基于鳞状上皮癌细胞的分泌物,可通过血清样本检测其水平,从而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潜在的肿瘤。

二、癌抗原(CA)癌抗原是一类与各种肿瘤相关的标志物,例如CA19-9与胰腺癌相关、CA15-3与乳腺癌相关。

这些指标的检测方法与CEA类似,通过血清样本测定其水平,对于肿瘤的筛查、辅助诊断和监测疗效有着重要价值。

三、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前列腺特异抗原是男性前列腺癌的特异性标志物,在早期筛查和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常见的前列腺癌指标包括总PSA和游离PSA水平,通过测定血清中的PSA含量,可以辅助判断男性患者是否存在前列腺癌的风险。

四、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是一种胎儿期的蛋白质,在成年人中应该是不存在的。

当肝细胞癌或睾丸癌等恶性肿瘤发生时,AFP的水平会升高。

因此,AFP可以用作肝癌和睾丸癌的辅助诊断指标。

五、白血病相关标志物(WBC)白血病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白血病相关标志物包括白血病细胞的表面抗原和酶,例如淋巴细胞酶、髓过氧化物酶等。

测定这些标志物有助于白血病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

六、神经内分泌肿瘤标志物(NET)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类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肿瘤,如胰岛细胞瘤、类癌瘤等。

NET标志物的检测包括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内生素等,可用于早期诊断和监测治疗效果。

七、绒毛膜癌标志物(HCG)绒毛膜癌是一种妊娠相关肿瘤,产生大量的绒毛膜癌标志物HCG。

通过HCG水平的测定,可以辅助绒毛膜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监测。

八、骨肉瘤相关标志物(BMP)骨肉瘤是一种恶性肿瘤,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

肿瘤早期筛查怎么做

肿瘤早期筛查怎么做

全国体检预约平台
全国体检预约平台 肿瘤早期筛查怎么做
近年来,肿瘤的发病率略有提高,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肿瘤是一种细胞恶性增殖、且发展速度因人而异的慢性病。

肿瘤筛查是早期发现癌症和癌前病变的重要途径知道肿瘤早期筛查,就能够自己的健康助手。

那么,肿瘤早期筛查怎么做?
1、血液检查
血液检查是体检中查出早期癌症的重要手段,检测血液中各种肿瘤标志物指标是否升高,则可发现、鉴别各种恶性肿瘤。

如:甲胎蛋白AFP 可查原发性肝细胞癌、生殖腺胚胎性肿瘤。

癌胚抗原CEA 明显升高时,常见有结肠癌、胃癌、肺癌、胆管癌;存在肝癌、乳腺癌、卵巢癌、胰腺癌时也有升高。

2、妇科体检中巴氏涂片
采用巴氏染色的方法,可检测早期宫颈癌,检出率约60%~70%。

3、B 超
利用彩色多普勒成像技术,可清晰地发现全身大多数器官是否有肿块及病变。

4、X 线胸片
X 线穿过人体后,因器官、组织密度不同呈现影像,由此可直接显示肺部肿瘤,也可通过肺气肿、阻塞性肺炎、胸水等间接性改变寻找胸部肿瘤。

5、肛门直肠指检
大致可以确定距肛缘7厘米~10厘米的肛门、直肠有无病变和病变的性质。

6、胃镜和肠镜
直接用肉眼观察胃、肠黏膜的色泽、血管纹理、腺体开口形态,来识别有无病变,对可疑病灶可做活检确诊。

本文来源:杭州入职体检/0571/cl/t40。

肿瘤的早期诊断和筛查方法

肿瘤的早期诊断和筛查方法

肿瘤的早期诊断和筛查方法肿瘤是一种由异常细胞增殖引起的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生命。

早期诊断和筛查方法是预防和治疗肿瘤的关键步骤,能够提高肿瘤治愈率和生存率。

肿瘤早期诊断是指在肿瘤形成初期,通过一系列的检查方法来发现肿瘤病变,并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肿瘤的早期诊断具有以下的重要意义:1. 提高治愈率:早期发现肿瘤,能够避免肿瘤的进一步扩散和转移,从而提高治愈的可能性。

2. 减少治疗的风险和副作用:早期诊断可以选择更加温和和有效的治疗方法,减少对患者的伤害和副作用。

3. 降低治疗的费用和负担:早期治疗不仅可以节省医疗资源,还可以避免患者经济上的负担。

4. 提高生存率:早期治疗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存率。

为了实现肿瘤的早期诊断,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筛查方法。

筛查是指在无明显症状的情况下,通过特定的检查方法来发现潜在的肿瘤病变。

以下是常见的肿瘤早期诊断和筛查方法:1. 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是最简单和常见的筛查方法,通过观察和触摸患者的身体来发现异常肿块和器官变化。

例如,乳房癌可以通过乳腺触诊检查来发现,直肠癌可以通过直肠指检来发现。

2. 血液检查:血液检查可以通过检查血液中的肿瘤标志物来发现肿瘤的存在。

肿瘤标志物是肿瘤细胞产生的特定物质,例如白血病可以通过检查骨髓中的白血病细胞、前列腺癌可以通过检查血液中的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来发现。

3.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一种非侵入性的筛查方法,可以通过利用X射线、超声波、核磁共振等技术来获取人体内部器官的影像信息,从而发现肿瘤的存在。

例如,乳腺癌可以通过乳腺X线摄影、乳腺超声波和乳腺核磁共振来进行诊断。

4. 病理学检查:病理学检查是通过组织学的方法来诊断肿瘤。

常见的病理学检查包括活检和切除术后的病理学检查。

活检是通过取得患者体内的组织样本,并进行病理学分析,可以发现肿瘤的存在和类型。

5. 基因检测:基因检测是一种新兴的早期诊断方法,可以通过检测肿瘤相关基因的突变来发现肿瘤的存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肿瘤的筛查肿瘤筛查工作面广量大(可以社区为单位组织实施),要求在短时间内完成一定数量人群的检查,因此要求试验方法敏感、特异、简便、安全可靠、易为群众所接受。

从卫生经济学观点看,筛查的成本要低,效益要高。

目前国内常用的方法有单项筛查和多项筛查。

(一)单项筛查用一种方法查一种疾病,如检查甲胎蛋白(AFP)筛查肝癌。

(二)多项筛查同时使用多种筛查试验检查某种疾病,如同时进行乳房X线摄影术、物理检查筛检乳腺癌。

各种恶性肿瘤有效筛检检查项目见表1。

二、筛查对象下列各种人群可作为防癌健康检查的对象,但其受检目的各不相同。

(一)无症状的病人检查的目的是早期发现肿瘤,以提高治愈率。

见表2。

(二)高危人群即罹患肿瘤有高度危险的人群,检查目的是早期诊断,必要时加以干预。

(三)有症状但可治愈的病人这些人已表现出某些症状和体征,此时及早诊断也不一定是早期,但仍有治愈的可能,应引起病人和医务人员的关注。

(四)已接受治疗的肿瘤病人这些人诊断明确,已接受过相应的治疗,对他们定期随访和检查,及时发现复发和转移,其中有一部分在治愈后发生另一种肿瘤,这第二种肿瘤在这些人群中发生率明显为高,早期发现可提高第二种肿瘤的治愈率。

在接受筛查的人群中,根据其年龄、性别、暴露何种致癌因素、癌症与癌前病变、家族史以及是否肿瘤患者等划分不同的肿瘤高危人群,分别作相应的检查。

如35岁以上的妇女应作乳腺癌筛检,40岁以上有肝炎史、HBsAg、HCVRNA阳性则应进行肝癌筛查,而宫颈癌筛查应选择已婚妇女进行,这样可在降低筛检工作量和费用的同时,提高筛检阳性率。

见表2。

三、常见肿瘤的筛查《中国癌症预防与控制规划纲要(2004~2010)》起草说明中确定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及鼻咽癌为重点防治病种,8种肿瘤死亡占总死亡的80%以上,构成我国癌症的主要负担,亦可确定为社区常见肿瘤筛查的病种。

(一)国内对某些病种筛查现况1.肝癌高危人群定期监测“八五”期间,上海医科大学肝癌研究所和原上海市肝癌防治研究办公室将18816例肝癌高危人群随机分成筛查组(9373例)和对照组(9443例),对筛查组每6个月采用甲胎蛋白和B超定期监测,检出的可疑病例即进入诊断程序,一旦确诊,凡有手术指征者,则尽可能劝其手术治疗,并密切术后随访,对不能手术者亦尽可能给予积极治疗并随访其生存期;对照组不作主动检查,凡发生肝癌的病例处理办法同筛查组。

从1993年1月至1997年12月,筛查组共发现肝癌86例,对照组发现肝癌67例。

两组肝癌病期不同,筛查组Ⅰ期有52例(60.5%),对照组没有1例,筛查组病期较对照组为早,两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 <=0.01,手术切除率、根治性切除率以及1、3、5年生存率指标等筛查组均比对照组为高,有高度显著差异(P<0.01)。

2.妇女乳房自我检查上海纺织局一项7年的30万(30~60岁)妇女乳房自我检查随机试验结果显示:干预组50岁以下女性乳腺癌早期率为78.7%。

乳腺癌病人的自查间隔与肿块大小和病理分期关系密切(每月检查1次的妇女其肿块≤2㎝者占51%,>6个月查1次的妇女其肿块≤2㎝者则占27%;坚持每月自查早期率为82%,>6个月则为50%)。

3.肛肠疾病常规筛查 1986年起,上海卢湾区顺昌街道医院在瑞金医院专家的指导下,5年内对756例有持续肛肠症状的门诊病人进行了常规直肠检查、大便隐血试验检查、乙状结肠镜检查及气钡造影检查(下称四项检查),发现大肠癌31例,检出率为4.1%,其中Dukes′A期病例9例,早诊率达29.03%(9/31),明显超过全市6%的平均水平。

1993年起,上海江南造船厂把大肠癌二级预防作为全厂肿瘤防治的一项重点工作,在395例肛肠疾病因症就诊者中,检出大肠癌20例,检出率5.1%,其中Dukes′A期6例,Dukes′A 期率为30%。

至1997年6月底,南市区经过两年半的时间,在社区医院中对1736例肛肠症状2周以上的人群进行“四项检查”,确诊大肠癌101例,检出率为5.8%,其中经手术后病理证实Dukes′A期30例,占29.7%。

实践证明,肛肠疾病常规“四项检查”的大肠癌Dukes′A期早诊率稳定在29.03%~30%,明显超过上海市的平均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二)中国常见恶性肿瘤筛查方案摘要《中国常见恶性肿瘤筛查方案》,1999年9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现将八大常见恶性肿瘤“筛查方案摘要”介绍如下:【乳腺癌筛查方案摘要】对象1、30~64岁妇女2、高危人群可作为重点监查对象①30岁以上女性,特别是月经初潮在12岁以前,绝经期晚于55岁,月经不规则者;②婚后未生育,或30岁以后生育,或生育后不哺乳以及很少哺乳者;③乳房发生异常变化,摸到肿块或皮肤增厚与月经无关者;④反复乳头排液或乳头糜烂有压痛者;⑤不明原因的一侧腋下淋巴结肿大者;⑥进食过量动物脂肪,绝经后体重超重者。

凡是30岁以上妇女,每月月经结束后,自我检查乳房一次,发现异常,及早请肿瘤科医师诊治。

方法1、由各地肿瘤防办负责组织编写宣传教育材料,通过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咨询、义诊等多种形式对社区人群开展宣传教育。

2、在有条件的单位或社区,可由专科医生每1~2年集中筛查一次。

3、结合计划生育网络和妇幼保健工作,同时进行包括乳房的体检,使筛查工作事半功倍,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乳腺癌普查方案。

4、结合保险业开展责任保险筛查,可对较稳定的人群进行高质量筛查,既解决了筛查所需的资金来源,又能取得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5、对调查确定的高危人群,每年集中督查1次。

频度1、适龄妇女每月检查1次,绝经前者每次月经过后7~10天时自查。

2、高危人群除自查外,宜每半年至一年接受专科医生筛查1次。

3、较大人群集中系统的筛查,因耗费人力物力较多,可每2年筛查1次。

【宫颈癌筛查方案摘要】对象对35岁以上妇女定期(3~5年)进行阴道脱落细胞筛查。

由于宫颈癌自然史比较清楚,历时5~20年,如果能在其发展过程中通过筛查,即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凡50岁以上女性,特别是过早性生活、性生活紊乱、早育、多次生育者;宫颈炎症与糜烂不愈者;阴道不规则流血或白带增多、排液有异臭者可视为宫颈癌高危人群,应请医生进一步检查。

方法首先从派出所或有关部门获得35岁以上妇女名单,按组织系统或名单次序进行妇科检查,同时用刮板采取阴道及子宫脱落细胞涂片送检。

其次对有宫颈糜烂、有滴虫症或其他症候者及时进行治疗。

频度1、35岁以上妇女最好每3年进行阴道脱落细胞筛查1次,如连续3次阴性,则可停止检查1次。

2、资源有困难的地方,如妇女只能查1次,普查年龄应选35~40岁;如查2次,普查年龄在35~55岁;如能查3次~4次应选在35~55岁。

3、高危人群每年查1次。

【大肠癌筛检方案摘要】对象年龄超过40岁,无严重心脑血管或急性传染病患者及其他严重疾患者;对家族性多发性结肠息肉(FAP)及遗传性非腺瘤性结肠癌(HNPCC)的家系成员则应从10岁以后即开始。

方法及频度一般人群中,推荐以粪便隐血试验结合大肠癌个体危险度评估数量化模型为初筛,纤维肠镜作为诊断的序贯筛检方案,粪便隐血试验以每年1次为宜;对于FAP及HNPCC家系成员则可以直接应用纤维结肠镜检查,开始以每年1次,两次阴性后则可改为每3~5年1次;经筛检出的肠腺瘤患者,或有肠腺瘤史者,应作腺瘤摘除,并在一年内复查,确认无复发者可每间隔3~5年复查。

对于基层单位可按简化筛检方案:≥40岁以上人群,具有以下一项者可作为60㎝纤维肠镜的复筛高危对象:1、免疫法大便隐血阳性;2、一级亲属患大肠癌史;3、本人有癌症史或肠息肉史;4、具有以下2项及2项以上者:①慢性便秘;②黏液血便;③慢性腹泻;④慢性阑尾炎;⑤精神刺激史。

对以上复筛阴性者每年复查1次,对四项中具有2项以上者,排除其他原因后,则半年复查1次。

【肝癌筛查方案摘要】对象35岁或40岁以上的,有肝病的背景,即有慢性肝炎病史,或有HBV感染证据,但应除去单纯的抗HB S阳性者,或有HCV感染证据的对象,同时有肝癌家族史的更应列为筛查对象。

方法及频度肝癌筛查的方法包括甲胎蛋白的检测和实时超声检查。

通常每半年1次,若发现可疑病例,应更密切地随访。

注意事项1、筛查应在肝癌的高危对象中进行;2、筛查应是AFP检测联合实时超声检查;3、发现AFP升高,应注意区分是由于肿瘤引起还是肝病活动引起;4、对实时超声难以确定性质的肝内占位病变,应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和肿瘤标记鉴别;5、应注意对每个高危对象进行定期随访,以发现早期病例。

【胃癌筛查的建议方案(提纲)】对象胃癌高发区选择35~70岁人群实施筛查。

高危人群视具体病种而定:1、男35岁以上,女30岁以上者;2、X线或胃镜检查发现为中重度胃溃疡、萎缩性胃炎及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者;3、胃手术10年以上者;4、反复出现黑便、隐血者;5、不明原因便血者;6、平时喜食硬、腌制品及高盐食物并有胃部症状者;7、原来胃痛的规律、性质发生改变者。

方法建议从以下4种选择组合:1、超微量胃液系列筛查法;2、血清或胃液内源性荧光光谱筛查法;3、新鲜胃黏膜细胞筛查法;4、抗胃癌单克隆抗体AH5筛查法。

频度及评价据在胃癌高发现场实施筛查后10余年的观察,胃癌新病例主要来源于重度不典型增生和重度肠化生。

这两种病变亚临床期为1.3~2年,而胃癌临床期平均也为2年。

“七五”筛查方案平均领先时间为10个月,因而认为筛查间隔对于一般高发人群为3年,而对于有癌前病变患者1年复查1次为宜。

【肺癌筛查方案摘要】对象1、40岁以上的男性和女性。

2、有下列情况之一者:①严重吸烟者,每日20支以上;②有毒有害职业接触史;③有癌症家族史;④患慢性呼吸系统症状者,咳痰带血等。

方法及频度确定肺癌高危人群,用痰隐血检查,痰T抗原检查,X线间接荧光摄影等方法,确定肺癌高危个体,从高危个体中发现可疑肺癌病例,用多种检查方法确定早期肺癌。

6个月到1年筛查1次。

注意事项1、取得领导支持;2、建立完整的筛查网络体系;3、培养筛查业务骨干;4、选择高危人群;5、筛查方法要简便易行,保证筛查灵敏度和特异性;6、开展防癌宣传教育工作。

【鼻咽癌筛查方案摘要】对象死亡率≥6/10万的鼻咽癌高发地区,鼻咽癌高发区30~59岁的自然人群。

监测基本指标1、颈部物理检查;2、EB病毒VCA/IgA、EA/IgA、EDAb的检测;3、鼻咽光纤镜检查、活检组织病理检查。

步骤与频度1、对所有筛查对象询问病史和家族史,作头颈部体格检查(鼻咽间接检查和颈淋巴结触诊)及VCA/IgA的检测。

鼻咽黏膜异常者,在异常部位进行鼻咽活检和病理检查。

VCA/IgA阳性者进入②。

其余,每5年筛查1次。

2、进行EA/IgA、EDAb的检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