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预防职务犯罪基本原则

合集下载

职务犯罪案件管理办法

职务犯罪案件管理办法

职务犯罪案件管理办法一、总则为了加强对职务犯罪案件的管理,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二、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我国境内的职务犯罪案件的管理。

三、基本原则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对于职务犯罪案件,一律依法处理,确保案件的公正公平。

2.预防为主,打击为辅:加强对职务犯罪案件的预防工作,预防胜于打击,减少职务犯罪的发生。

3.依法严惩:对于职务犯罪行为,依法严惩,维护社会的法制秩序。

4.审判公开透明:职务犯罪案件的审理过程应当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的监督。

四、职务犯罪案件的分类五、职务犯罪案件的立案1.立案条件:职务犯罪案件应当根据证据确凿、罪名明确、有法可依的原则进行立案。

2.立案程序:职务犯罪案件的立案程序应当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确保程序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六、职务犯罪案件的侦查和取证1.侦查权限:职务犯罪案件的侦查应当由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进行,并配合其他相关部门的工作。

2.取证手段:职务犯罪案件的取证应当依法进行,严禁非法收集和使用证据。

3.保护证人和当事人权益:职务犯罪案件的侦查过程中,应当重视对证人和当事人的保护,确保他们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七、职务犯罪案件的审判和执行1.审判程序:职务犯罪案件的审判应当遵循公正审理、争议适当解决、证据真实合法的原则。

2.刑事责任:依法对职务犯罪行为进行刑事追究,确保刑法的公正适用。

3.执行结果公示:职务犯罪案件的执行结果应当及时公示,接受社会的监督。

八、职务犯罪案件的预防工作1.职务犯罪案件的宣传教育:加大对职务犯罪案件的宣传教育力度,引导社会的公德意识和法治观念。

2.预防机制建设:建立健全职务犯罪案件的预防机制,提高对职务犯罪行为的预警和防范能力。

3.制度建设:健全有关职务犯罪案件的管理制度,规范相关人员的职责和行为。

九、监督和评估1.外部监督:社会各界对职务犯罪案件的管理应当加强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

2.内部评估:相关部门应当定期开展职务犯罪案件管理工作的评估和反馈,及时改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军队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若干规定

军队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若干规定

军队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若干规定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军队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切实保证军人依法履行职责,纯洁巩固部队和提高战斗力,根据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中国人民解放军预防犯罪工作条例》和其他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的职务犯罪,是指现役军官、文职干部、士兵和具有军籍的学员,以及执行军事任务的预备役人员和其他人员,在履行职务过程中实施的贪污贿赂犯罪、读职犯罪、侵权犯罪、军人违反职责犯罪和利用职务之便实施的其他犯罪。

第三条军队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是各级党委、机关围绕部队全面建设,领导、组织实施治理和防范职务犯罪的活动,是加强廉政勤政建设的一项经常性、综合性、基础性工作。

第四条军队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应当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中央军委关于反腐倡廉、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依法从严治军的重要指示,紧紧围绕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着眼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紧密结合战备训练、政治教育、国防施工、行政管理和部门业务等工作,立足从源头抓起,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并重,实行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惩治与预防相结合,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对军人不依法履行职责的行为进行有效预防,减少一般职务犯罪案件,遏制大案要案。

第五条各单位应当坚持党委统一领导,机关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官兵共同参与的预防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

(一)团以上党委领导本单位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分工一名常委具体负责。

(1)领导、组织部队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

(2)传达学习上级关于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指示,提出贯彻落实意见。

(3)检查分析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情况,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

(4)领导和支持政法机关依法查处职务犯罪案件。

(二)各级政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本单位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

预防职务犯罪制度(通用7篇)

预防职务犯罪制度(通用7篇)

预防职务犯罪制度预防职务犯罪制度一、职务犯罪常见类型常见的职务犯罪包括: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单位受贿罪、行贿罪、对单位行贿罪、介绍贿赂罪、单位行贿罪、隐瞒境外存款罪、私分国有资产罪、私分罚没财物罪、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枉法追诉裁判罪、私放在押人员罪、国家工作人员签订、履行合同被骗罪等。

二、预防职务犯罪制度(通用7篇)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接触到制度,制度是指一定的规格或法令礼俗。

我们该怎么拟定制度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预防职务犯罪制度(通用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预防职务犯罪制度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预防职务犯罪,促进国家工作人员依法、公正、廉洁履行职务,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的职务犯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的贪污贿赂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和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犯罪及其他犯罪。

第四条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并重和内部预防、专门预防、社会预防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实行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各负其责,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

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实行领导责任制,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责任人,其他负责人根据分工承担相应领导责任。

第六条检察机关、监察机关和审计机关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加强监督、指导,做好预防职务犯罪工作。

第二章职责和措施第七条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应当履行下列预防职务犯罪的职责:(一)制定、实施内部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措施,将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和廉政建设责任制;(二)开展内部预防职务犯罪教育,加强对隶属单位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指导、监督;(三)建立健全内部监督管理制度,加强对公共采购等重点岗位、环节的监督与管理;(四)建立、完善任职和公务回避、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等制度;(五)实行信息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六)按职责查处职务违法违纪行为,发现涉嫌犯罪的,及时移交检察机关依法处理;(七)其他预防职务犯罪职责。

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实施方案

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实施方案

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职务犯罪是指“担任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中央和国家机关所属事业单位固定基层单位、大型企事业单位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在履行职务过程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通过行贿受贿、贪污、挪用公款、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内部侵占、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等手段,牟取非法利益或者提供非法利益,给国家、集体和人民利益造成重大损失,危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犯罪行为”。

职务犯罪现象的存在不仅会对社会、国家和人民造成直接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损失,而且会削弱人民群众对国家机关和公职人员的信任感和归属感,影响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降低国家的执政效能。

二、目的为了加强对职务犯罪现象的防控和预防工作,提高国家机关和公职人员依法行政、廉洁从政的意识和自觉性,制定本方案。

三、基本原则1. 法制建设先行: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必须坚持法制建设先行的原则,守法从政、廉洁从政是国家机关和公职人员的政治责任和法定义务。

2. 案前防范优先:案前防范是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重中之重,针对各类职务犯罪行为,采取有效防范和制约措施,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案件。

3. 依法严惩为重:职务犯罪是对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攻击,必须依法予以严惩。

四、内容1. 宣传教育。

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公益活动、政法宣传等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加强公民法制意识教育,提高居民识别职务犯罪的能力,强化公共道德建设,树立廉洁从政的正确价值观。

2. 从严管理。

国家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机制,督促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廉洁从政,严把职务犯罪“第一道门”。

3. 信息管理。

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职务犯罪信息化管理系统,对各类职务犯罪线索、案件进行收集、管理和分析,及时发现职务犯罪风险和问题。

4. 加强监督检查。

国家机关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应纳入机构设置、工作制度的重要部分,通过内外部监督形成相互协调、有力有效的监管体系。

五、落实措施1. 宣传教育。

开展职务犯罪宣传教育的相关活动,加强职务犯罪防范教育宣传,普及法律法规和会计知识等相关方面的知识,提高人们的法律和文化素质。

预防职务犯罪的对策和建议

预防职务犯罪的对策和建议

预防职务犯罪的对策和建议
随着社会的发展,职务犯罪问题也日益严重,给企业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为此,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止职务犯罪的发生。

一、加强教育和培训
企业要加强职工的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职工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素质。

同时,还要对职工进行必要的职业技能培训和管理岗位培训,使其能够胜任岗位工作。

二、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
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对员工的管理和监督。

实行严格的人员选拔制度,对所有招聘的员工进行背景调查和资格审核。

并加强对职工的考核和奖惩制度,对违反企业规定的行为要及时给予惩罚。

三、加强信息安全管理
企业要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制定和执行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加强对数据的备份和保护,防止信息泄露和滥用。

同时,还要加强对网络安全的管理,防止黑客攻击和病毒感染。

四、建立监督机制
企业要建立监督机制,对涉及资金、财务、采购等重要领域进行监督和审计,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同时,还要建立各种举报渠道,鼓励员工主动举报职务犯罪行为,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

五、加强与司法机关的合作
企业要积极与司法机关合作,加强对职务犯罪的预防和打击力度。

与司法机关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及时向司法机关报案和提供证据,协助司法机关进行调查和打击职务犯罪。

综上所述,预防职务犯罪需要企业从教育培训、内部管理制度、信息安全管理、监督机制、与司法机关的合作等多个方面入手,并不断加强和完善,才能更好地防止职务犯罪的发生,保护企业和社会的利益。

预防职务犯罪论文

预防职务犯罪论文

预防职务犯罪论文摘要职务犯罪是指利用职务之便,以违法或违纪手段获得非法的私利的行为。

预防职务犯罪是保护社会利益和经济秩序的重要手段。

本论文就预防职务犯罪进行探讨,包括职务犯罪的种类、预防职务犯罪的重要性、预防职务犯罪的原则和方法等。

第一部分: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组织的日益复杂化,职务犯罪问题日益突出。

职务犯罪不仅对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造成威胁,还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

因此,加强对职务犯罪的预防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预防职务犯罪进行深入研究。

第二部分:职务犯罪的种类职务犯罪可以分为贪污受贿、挪用公款、渎职、徇私舞弊等多种类型。

贪污受贿是指公职人员以权力为工具,获取非法私利的行为;挪用公款是指公职人员将公款用于非法私利;渎职是指公职人员不履行职责、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是指公职人员滥用职权干预或放纵他人违法犯罪行为。

了解职务犯罪的种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预防。

第三部分:预防职务犯罪的重要性预防职务犯罪对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职务犯罪不仅损害了公众的利益,还破坏了社会道德和法治建设。

通过有效预防,可以减少职务犯罪的发生,提升社会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因此,预防职务犯罪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第四部分:预防职务犯罪的原则预防职务犯罪应遵循以下原则:1.法治原则:依法预防职务犯罪,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2.教育原则:通过加强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教育,提高公职人员的法制素养和职业操守。

3.监督原则: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加强对公职人员的监督,防止职务犯罪的发生。

4.奖惩并举原则:对涉嫌职务犯罪的人员进行严肃处理,形成威慑,同时对预防职务犯罪作出激励措施。

第五部分:预防职务犯罪的方法1.建立健全的制度和规章加强制度和规章的建设,明确公职人员的权责和行为规范,规范公共资源的使用和管理,减少职务犯罪的机会。

2.加强监督和审计建立有效的监督和审计机制,加强对公职人员的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职务犯罪行为。

领导干部职务犯罪风险预防

领导干部职务犯罪风险预防

领导干部职务犯罪风险预防------张远煌北京师范大学一、反腐倡廉的总体形势和现阶段领导干部面临的职务犯罪风险态势社会新常态下领导干部面临的职务犯罪风险应该说正在显著的增加,切实增强职务犯罪风险防范意识和提高职务犯罪风险防范能力,不仅已经成为政府层面加强领导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各级领导干部保障自身履职安全的重要条件。

职务犯罪风险增大表现的三个方面(一)计划时代延续的权利不规范运用导致的官商伴生犯罪。

各级领导干部身处社会经济发展新形势下,手中还掌握着计划经济时代延续下来的许多不合时宜的重要的权利。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些权利的不规范运用都可以转换成高额的利润或者巨大的利益。

因此,手握公共权利的领导干部很容易成为市场主体围猎的重点对象。

官员的职务犯罪与企业家犯罪之间往往存在着明显的伴生关系。

那么这种伴生关系具体表现在党政官员犯罪的背后存在企业家对公共权利的收买行为。

而在企业家犯罪的背后往往又隐藏着党政官员职务犯罪的支持,由此形成了官商合谋,利益均沾的大大小小的利益联盟。

例:原南京市市场季建业自述:回过头来看看我的主要问题发生在一个20多年来的朋友圈。

这是一个典型的双方都能获得好处的政商朋友圈,已经查明的一千多万元受贿款基本上都是商人朋友所给予的。

(二)不良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模式面对新要求蕴含重大职务犯罪风险。

在缺乏监督机制的体制下,加上法制观念比较淡薄,在现实生活中容易滋生和形成公共权利的私有化、部门化或行使权利不规范的思维习惯与行为模式。

而这种思维习惯和行为模式即使没有外界的强烈诱惑,面对全面推行依法治国的新要求,其本身也蕴含着重大的职务发最风险。

(三)现阶段的反腐斗争,已经呈现出常态化和系统化的良好态势。

两个特点:A、新一届党中央反腐败的决心和意志力十分坚定,反腐败活动的组织体系十分有力。

B、新一届党中央比先前的任何时候都更加注重反腐败的制度建设。

职务犯罪后被揭露被查出的概率比先前任何时候都要高。

公司预防职务犯罪制度

公司预防职务犯罪制度

公司预防职务犯罪制度1. 引言在现代商业环境中,职务犯罪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给公司的形象和利益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为了保护公司的利益和员工的权益,公司必须建立一个有效的预防职务犯罪制度。

本文将介绍公司预防职务犯罪制度的重要性以及制定该制度的基本原则。

2. 职务犯罪的定义和风险职务犯罪是指在担任职务的过程中,员工滥用职权或者利用职务便利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职务犯罪可能包括贪污、受贿、内部操纵等行为,对公司经营活动和声誉造成直接或间接的损害。

公司面临的职务犯罪风险包括财务损失、法律诉讼、声誉受损等。

3. 预防职务犯罪制度的重要性预防职务犯罪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对公司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该制度可以帮助公司识别和防止职务犯罪行为的发生,减少经济和声誉方面的损失。

其次,该制度可以提高员工的意识和行为规范,加强公司内部控制和管理,增强公司的整体风险管理能力。

最后,该制度可以维护公司的形象和信誉,赢得股东、投资者和客户的信任。

4. 制定预防职务犯罪制度的基本原则制定预防职务犯罪制度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4.1 法律合规性预防职务犯罪制度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公司需了解并遵守国家、地区和行业的法律法规,确保其制度不违反相关规定。

4.2 综合性和全面性预防职务犯罪制度应该涵盖公司的各个方面,包括组织架构、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

该制度需要覆盖所有可能的职务犯罪行为,并给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流程。

4.3 风险管理导向预防职务犯罪制度的制定应基于风险管理的原则。

公司需要对职务犯罪的风险进行全面的评估,确定重点关注的领域和重要岗位,制定相应的预防和监控措施。

4.4 公开性和透明性预防职务犯罪制度需要向全体员工公开,并确保其内容易于理解和操作。

公司可以通过员工手册、内部培训等方式宣传该制度,提高员工对职务犯罪的认识和理解。

4.5 监督与执法预防职务犯罪制度的执行需要有相应的监督和执法机构。

公司需设立专门的内部监察机构或职务犯罪预防小组,负责监督员工的行为和制度的执行,并对违规行为进行调查和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遇到刑法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关于预防职务犯罪基本原则所谓“原则”,是指说话或办事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

无论什么工作都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否则就会杂乱无序,没有章法。

预防职务犯罪,同样要遵循一些不可或缺的原则,只有在原则的规范和保障之下,才能推动预防工作的健康发展。

笔者从进一步强化预防职务犯罪职能的角度,谈谈一些应当确立和坚持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党的领导原则。

党作为一切事业的领导核心,这是中国革命、建设和发展的历史选择,也是党的性质和使命所决定的。

预防职务犯罪作为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方面,坚持党的领导是开展预防工作的第一原则,其着重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必须按照“党委统一领导。

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工作机制来开展工作,坚持把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置于党委的绝对领导下;二是必须把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纳入当地党委和政府开展反腐败斗争的总体格局,统一部署、检查、考核和总结,在反腐败斗争的总体格局中,充分发挥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的职能作用;三是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要始终围绕全党和全国的工作大局来展开,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实施,充分发挥预防工作的特有职能,为改革、发展和稳定创造更加有利的法制环境;四是要给党委当好参谋和助手,认真贯彻落实党委的统一部署,及时反馈预防工作信息,定期报告开展工作的效果,给党委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参考。

二、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原则。

职务犯罪的表现形式和涉及方面是纷繁复杂的,这就决定了预防职务犯罪是一个多渠道、多层面、多手段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调动一切力量实行综合治理。

其中,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既是建筑这项“系统工程”的基石,又是开展这项工作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

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首先是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的广泛监督,具体表现为“对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这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其次是对各个部门、各个层面开展实施预防行为的直接支持和参与,群众对防什么、怎么防,有着极大地热情,对防范措施是否落到实处、起到作用,也极为关注。

因此,充分发动和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来开展预防工作,能够聚集力量并形成态势触及到每一个角落;再次是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履职情况的社会评价,我们工作的目的是为人民谋利益,衡量我们的工作是以人民满意为标准,任何人的一言一行、所作所为都将在群众中展现,是廉洁还是腐败?是“公仆”还是“贪官”?群众的眼睛是明亮的,心里是清楚的,评价是客观的。

群众支持和参与的主要方式是“请进来”和“走出去”,“走出去”是深入到群众中开展宣传和听取意见,“请进来”是聘请群众代表作监督员,对预防和查办职务犯罪工作进行社会监督。

三、立足检察职能原则。

预防职务犯罪是国家整体预防犯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相对于社会其他组织和公民个人参与反腐败的活动而言,检察机关的预防工作具有法律性、职权性和专门性,体现了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一般特点。

因此,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必须立足检察职能,把预防职务犯罪贯穿于检察工作的全过程,落实到检察业务工作的各个环节。

立足检察职能的关键是要围绕三个方面来展开,即:围绕“履行法律监督职能”来展开,围绕“查办职务犯罪案件”来展开,围绕“与职务有关的活动”来展开。

发挥检察职能的基本要求是,要充分发挥各个业务部门在预防工作中的综合作用,形成“上下齐动,左右互动,整体连动”的预防合力,建立“统一部署,分工负责,相互协调,综合评价”的预防工作机制,发挥检察机关预防和查办职务犯罪的综合功能。

如果超越检察职能、脱离办案搞预防在实践中是行不能的,如果把预防工作当成检察机关的“一般监督”也是有害的。

四、坚持打防结合原则。

坚持打防结合、标本兼治,是预防职务犯罪最有力度、最能体现成效的办法。

“打击”,从广义上讲是一种特殊预防,通过加大办案力度,强化办案措施,突出办案重点,提高办案质量,不断揭露、证实和惩处职务犯罪活动,有效地遏制职务犯罪高发多发的势头,发挥惩一儆百的震慑作用,从而体现出检察机关依法查办职务犯罪案件的威力,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同职务犯罪作斗争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预防”,是打击的自然延伸和拓展,通过加强教育筑起思想防线,增强“免疫力”,树立“不想犯”的意识;通过加强管理健全防范制度,规范办事行为,创造“不能犯”的机制;通过加强监督形成严密制约,编织监控网络,形成“不愿犯”的格局。

“打击”和“预防”虽然是两种表现方式,但两者是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有效地打击必将为预防工作创造有利的条件,扎实地预防工作一定能巩固和拓展打击的成果。

因此,要充分发挥“打击”与“预防”的优势,该严格教育的时候不能“心慈”,该重拳出击的时候不能“手软”,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同时,预防部门与办案部门要坚持信息共享,经常交流和定期分析职务犯罪的相关信息,相互协调。

要做到行动共通,对一些典型的职务犯罪案件,预防部门可应侦查、起诉部门的要求,适时介入办案的某些活动,同步分析犯罪手段、特点和原因,共同研究实施个案预防的措施和方法。

五、坚持服务大局原则。

坚持为党和国家的大局服务是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只有坚持服从于大局、服务好大局,预防措施才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预防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和有效体现,预防工作才具有强大的生机与活力,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

服务大局的核心内容,就是要增强全局观念,使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开展和实施,要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改革、发展和稳定需要,及时确定和调整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思路和措施,更好地为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提供优良的法律服务,更加有力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健康的法治环境。

服务大局的基本要求,首先是要根据党和国家的统一部署,明确预防工作的主要任务、工作重点和目标要求,把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落实到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实践中去,做到方向正确,任务明确。

其次是要根据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在结合本地实际的情况下,确定预防工作的重点方面和重点部位,特别是职务犯罪案件多发易发的部门和单位,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腐败问题,要集中时间和力量,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预防和综合治理,有效地遏制和减少职务犯罪案件的发生。

再次是要在大局中检验预防工作的成效,要通过有效地预防措施,规范管理,强化监督,弘扬正气,刹住歪风,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六、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实事求是”的基本要求,就是“务实”与“求规”。

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关键是要把预防工作的决策、措施和机制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用实劲求实效,不断总结经验,找到规律和特点,从而推动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健康发展。

在实际工作中,主要是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注重结合本地实际,把上级的统一部署与自身的具体情况联系起来,把外地的成功经验与本地的现实状况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地确定出切实可行的预防对策和措施;二是要认真总结职务犯罪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弄清职务犯罪案件易发多发部位和环节,找到案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案施策,对症下药;三是要加强调查研究,主要是开展典型个案、重点部门和行业、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以及前瞻性问题的调研,不断总结经验,及时发现问题,提出针对性的预防对策;四是要大胆开拓创新,预防职务犯罪是新时期检察工作的一项重要业务,在实践中必将遇到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

因此,要在预防理论、预防机制、预防措施上坚持大胆创新,与时俱进,努力探索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职务犯罪的有效办法,推动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和健康发展。

∙取保候审的保证金如何要回/l/xf/584657.html∙法律审视我国未成年人取保候审制度/l/xf/584656.html∙故意杀人罪成立的条件是什么,故意杀人罪怎么处罚/l/xf/584655.html∙对没收财产刑罚适用问题规定/l/xf/584654.html∙多次进行小金额的诈骗该如何量刑/l/xf/584653.html∙取保候审制度的反思/l/xf/584652.html∙什么叫侮辱罪,侮辱行为与相关行为如何区别/l/xf/584651.html∙能否要回取保候审的保证金/l/xf/584650.html∙交通肇事罪处理程序是怎样的/l/xf/584649.html∙采取监视居住措施有何条件/l/xf/584648.html∙故意杀人判死刑的情形,故意杀人后不判死刑的情况/l/xf/584647.html∙怎么才算构成强奸罪,强奸未遂怎么判刑/l/xf/584646.html∙人民调解员 /l/xf/584645.html∙谈取保候审适用范围及申请方式/l/xf/584644.html∙抢劫罪量刑标准2018 /l/xf/584643.html∙女孩陷传销窝3年传销量刑标准(2018) /l/xf/584642.html∙携程亲子园虐童事件当事人该当何罪/l/xf/584641.html∙对死刑立法与实践中存在的不足之建议/l/xf/584640.html∙盗窃家人的钱是盗窃吗/l/xf/584639.html∙析公诉案件延期审理的适用/l/xf/584638.html∙强奸未遂怎么定罪,强奸未遂会怎么判刑/l/xf/584637.html∙什么是过失致人死亡罪,它与故意杀人罪的区别是什么/l/xf/584636.html∙什么是赌博罪 /l/xf/584635.html∙怎样计算取保候审的期限/l/xf/584634.html∙投毒罪与用投毒的方法实施故意杀人,多大负刑事责任/l/xf/584633.html∙印刷工艺过程 /l/xf/584632.html∙采取取保候审措施有哪些条件和程序/l/xf/584631.html∙强奸罪如何认定2018最新处罚,认定强奸罪有哪些误区/l/xf/584630.html∙未成年人犯强奸罪怎么判,强奸罪请律师大概多少钱/l/xf/584629.html∙若是侵权可办取保候审吗/l/xf/584628.html∙不得取保候审的情况有哪些/l/xf/584627.html∙持刀伤人重伤属于故意伤害罪吗/l/xf/584626.html∙北京律师咨询之近千件赌博机被销毁,严厉打击赌博犯罪/l/xf/584625.html∙故意杀人罪如何赔偿,故意杀人罪如何判刑/l/xf/584624.html∙故意杀人是什么,故意杀人罪的立案标准(2018)有哪些/l/xf/584623.html∙关于取保候审保证金的退还/l/xf/584622.html∙综合评断作出结论 /l/xf/584621.html∙浅谈英国保释制度对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借鉴/l/xf/584620.html∙未成年抢劫罪判几年/l/xf/584619.html∙被取保候审的人员应当遵守哪些法律/l/xf/584618.html∙投炒金陷非法集资 /l/xf/584617.html ∙强奸罪需要那些证据,强奸罪最高可判多少年/l/xf/584616.html∙强奸罪与通奸行为有何区别,犯强奸罪会判死刑吗/l/xf/584615.html∙被监视居住人的义务/l/xf/584614.html∙取保候审的特别程序/l/xf/584613.html∙如何判刑 /l/xf/584612.html∙取保候审之难 /l/xf/584611.html∙理解取保候审适用条件时应当注意/l/xf/584610.html∙怎样申请省外取保候审网上求助/l/xf/584609.html∙吴京 /l/xf/584608.html∙交通事故后隐瞒真相或将涉嫌保险诈骗罪/l/xf/584607.html∙对当前司法机关适用监视居住的几点建议/l/xf/584606.html∙高中女生为情盗窃 /l/xf/584605.html ∙我可以要回保释金吗/l/xf/584604.html∙故意杀人罪的情节较轻指什么,故意杀人情节严重指什么/l/xf/584603.html∙非法拘禁罪的量刑怎样的/l/xf/584602.html∙为什么“故意杀人罪”犯要被判死缓啊/l/xf/584601.html∙医学鉴定与法医学鉴定的区别/l/xf/584600.html∙合同诈骗罪成立后签订的合同还有效力吗/l/xf/584599.html∙我国取保候审制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l/xf/584598.html∙取保候审实践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l/xf/584597.html∙强奸中传女生未遂后杀人,被判处死刑/l/xf/584596.html∙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如何计算/l/xf/584595.html∙提起公诉的效力 /l/xf/584594.html∙绑架罪会怎么处罚,绑架罪的认定应注意哪些问题/l/xf/584593.html∙职务侵占如何量刑 /l/xf/584592.html ∙取保候审条件及取保候审保证金/l/xf/584591.html∙涉嫌强奸罪怎么判,未成年强奸罪判几年/l/xf/584590.html∙对适用取保候审的思考/l/xf/584589.html∙盗窃罪量刑标准2018有哪些新规定/l/xf/584588.html∙强奸罪与嫖宿幼女罪的区别,强奸罪情节特别严重的情节/l/xf/584587.html∙高利贷受法律保护吗/l/xf/584586.html∙取保候审存在问题的剖析/l/xf/584585.html∙非法拘禁罪与绑架罪的区别/l/xf/584584.html∙挪用860万公款给骗子/l/xf/584583.html∙故意杀人罪既遂与未遂的区分,故意杀人未遂怎样量刑/l/xf/584582.html∙故意杀人罪立案标准(2018),故意杀人罪应如何赔偿/l/xf/584581.html∙刑事诉讼中物证的认证/l/xf/584580.html∙快递员被打进重症监护室,涉嫌故意伤害/l/xf/584579.html∙剥夺政治权利的适用方式有哪些/l/xf/584578.html∙把人打成轻微伤不同意派出所调解可以取保吗/l/xf/584577.html∙怎么才算构成强奸罪,强奸罪未遂如何判刑/l/xf/584576.html∙论辩护权对侦查权的制约/l/xf/584575.html∙如何认定故意杀人罪,认定故意杀人罪的注意事项/l/xf/584574.html∙如何办 /l/xf/584573.html∙故意杀人不能判死刑的条件,故意杀人可以不判死刑情形/l/xf/584572.html∙取保候审的保证人应当履行什么/l/xf/584571.html∙我国现行取保候审制度存在的问题/l/xf/584570.html∙没收财产刑执行难的立法思考/l/xf/584569.html∙强奸罪与奸淫幼女罪的区别,强奸罪的量刑标准(2018)是什么/l/xf/584568.html∙故意伤害罪如何对受害者进行赔偿/l/xf/584567.html∙江苏省沿海港口 /l/xf/584566.html∙强奸罪怎样定案,怎样认定强奸罪,强奸罪要判刑多少年/l/xf/584565.html∙敲诈勒索罪的取证要点/l/xf/584564.html∙监视居住的程序有哪些/l/xf/584563.html∙故意杀人罪中情节较轻是什么,故意杀人既遂和未遂界限/l/xf/584562.html∙这种情况办理取保候审成功的机率大吗/l/xf/584561.html∙故意杀人罪的量刑标准(2018),故意杀人罪应如何赔偿/l/xf/584560.html∙取保候审条件 /l/xf/584559.html∙取保候审应具备的条件/l/xf/584558.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