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补液速度参考

临床补液速度参考

临床补液速度参考

1.凡使用输液泵、推注泵进行静脉输注给药时,需注明补液速度,单位为:ml/h。

2.一般的静脉滴注给药,需注明补液速度。成人一般滴速为:40-60滴/分(使用“1ml=15~20滴”的滴管),儿童一般滴速为:15-20滴/分(使用“1ml=15~20滴”的滴管)或3~5ml/kg/h(体重≤40kg),新生儿一般滴速为:3~5滴/分/公斤(使用“1ml=60滴”的滴管)。

3.对输液滴速有特殊要求的情况,包含但不限于:

1)心、肺、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速度宜慢;

2)使用血管活性药、氨茶碱、葡萄糖酸钙、氯化钾、ATP、碳酸氢钠等时,请依患者病种、病情评估、用药目的、输液量、药物浓度及生理特点等综合评估后注明所需输液的速度。

3)专科特殊用药等。

4.儿科(14岁以下)用药剂量根据体重或单位体表面积来计算。

临床补液

外科液体治疗及营养支持 第一章外科液体治疗 液体治疗是外科临床工作中务必要掌握的技能。任何一种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的恶化都可能导致病人死亡。从手术角度,病人内环境的相对稳态是手术成功的基本保证。外科液体治疗的根本问题就是原发病的治疗,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的处理。补液总量包括补充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及供给生理需要量三个方面。 1、体液的理化性状 体液在成年男性般为体重的60%,女性55%。主要成分是水和电解质,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内液在男性约占体重的40%,女性约35%。细胞外液约占体重20%,又分为血浆和组织间液。血浆约占体重的5%,组织间液约15%。组织间液又分为功能性细胞外液和无功能性细胞外液,后者约占组织间液的10%左右,即体重的1-2%。 正常成年人血量约相当于体重的7-8%,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含有水(90-91%),蛋白质(6.5-8.5%)和电解质及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共约2%) 2、机体体液平衡的需求量和排出量 正常人体每日水的摄入和排出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我们按生理需求分为生理需求量,显性失水和非显性失水。 成人每日水分排出量和进入量(ml) 排出量(ml) 不显性失水:肺呼出量300ml 皮肤蒸发 500ml 显性失水:粪便含水 50~100ml 尿量 650~1600ml

合计 1500~2500ml 摄入量(ml) 食物含水 700~1000ml 饮水 500~1200ml 内生的水300ml 合计 1500~2500ml 注:每克蛋白质,糖和脂肪氧化所产生的水分别为0.41 0.60, 1.07ml。 不同年龄每日水的需求量 年龄每天需水量(ml/kg) 1周--1岁 120~160 1---3岁 100~140 4---6岁 90~110 7---9岁 70~110 10--14岁 59~80 成人 30~40 不显性失水不易计算,受环境因素影响大且含电解质小,几乎是纯水。成人基础状态不显性失水量约500~800ml。发热病人体温每升高1℃,皮肤丧失低渗体液约3~5ml/kg,不显性失水增加12%,汗水含Nacl量约0.25%。使用呼吸机,气管切开,过度换气不显性失水增加。儿童及婴儿,特别是新生儿和早产儿更应重视不显性失水量。新生儿成熟度愈低体表面积愈大,呼吸频率快,体温及环境温度高,环境的水蒸气压越小及活动量大,不显性失水就多。 不同年龄的儿童的不显性失水量 不同年龄或体重不显性失水量(ml/kg.d) 早产儿 250~1000g 82 未足月儿 1001~1250g 56 新生儿 1255~1500g 46 婴儿 0---1 19~24 幼儿 1-3 14~17 儿童 3-7 12~14 3、失水的表现及损失量 低渗性失水的分度及表现 轻度缺钠135~131 mmol/L 疲乏无力,头晕,头痛,手足麻木,无口渴,尿两增多, 尿钠减少比重低每公斤体重缺钠0.5克 中度缺钠 130~121 mmol/L 上述症状并出现恶心,呕吐,脉细速,血压不稳定或下降,脉压变小,浅静脉萎缩,视力模糊,站立性晕倒,皮肤弹性差,尿量小,尿中

临床常用小儿补液方法

临床常用小儿补液方法 等渗性缺水——1/2张含钠液(2:3:1) 低渗性缺水——2/3张含钠液(4:3:2) 高渗性缺水——1/3张含钠液(2:6:1) 定速三个阶段(先盐后糖,先浓后淡,先快后慢) 1)扩容阶段: 重度脱水伴循环障碍者,用2:1等张含钠液20ml/kg,30~60分内静脉推注或快速滴注。 2)以补充累积丢失量为主得阶段:若无微循环障碍,补液从此阶段开始,如以扩容,累积丢失量应减去扩容量。累积量=总量÷2扩容量8~12小时滴入,8~10ml/kg、h 3) 维持补液阶段: 余量于16~18小时或5ml/kg、h输注④纠正酸中毒: 重度酸中毒可用5%NaHCO3:35ml/kg,提高HCO3 5mmol/L粗略计算。 血气测定计算:5%NaHCO3 (ml)=(BE)×0、5×体重; 稀释成1、4%得溶液(1ml 5%NaHCO3 =3、5ml 1、4%)。以上均半量给予。两补 1)补钾:见尿补钾, 浓度低于0、3%,0、15~0、3g/kg、日。 需4~6天。 2)补钙,补镁:补液中出现抽风,先补钙,若无效,再补镁。补钙:10%葡萄糖酸钙12ml/kg;补镁:25%硫酸镁0、1mg/kg/次,q6h 第二天及以后得补液一、脱水及电解质已纠正 1)溶液得定量:生理需要量,继续丢失量,补钾及供给热量。一般为口服,病重或不能口服者静脉补液。 2)溶液得定性: 生理需要量: 60~80ml/kg, 用1/5张; 继续丢失量:丢多少补多少,用1/2~1/3张。二者加起来1/3~1/4张,12~24小时均匀静滴。 儿科常用液体得组成及张力 1:1液1/2张0、9%氯化钠50ml;5%或10%葡萄糖50ml 1:2液1/3张0、9%氯化钠35ml;5%或10%葡萄糖65ml 1:4液1/5张0、9%氯化钠20ml;5%或10%葡萄糖80ml 2:3:1液1/2张0、9%氯化钠33ml;5%或10%葡萄糖50ml;1、4%碳酸氢钠/1、87%乳酸钠17ml 4:3:2液2/3张0、9%氯化钠45ml;5%或10%葡萄糖33ml;1、4%碳酸氢钠/1、87%乳酸钠22ml 2:1液1张0、9%氯化钠65ml;1、4%碳酸氢钠/1、87%乳酸钠35ml 0、9%得溶液内加入尿素(尿素可**********通过细胞膜),渗透压会增高但就是张力不变 张力:等渗得电解质溶液占总液量得百分比1:1液就就是1/2张3:2:1液就就是3/〈3+2+1〉还就是1/2张粗略算法:10%氯化钠3、3ML加入100ML10%GS就就是1/3张10%氯化钠5ML加入100ML10%GS就就是1/2张10%氯化钠6、6ML加入100ML10%GS 就就是2/3张以250ml,1/2张,3:2:1液举例 为糖:等渗0、9%Nacl :等渗1、4%NaHCO3,(钾为细胞内离子,不算张力,糖也不算张力) 1、用等渗液配法为: 5%或10%糖:250ml×1/2(即3/3+2+1)=125ml 0、9%Nacl:250ml×1/3=83ml 1、4%NaHCO3:250ml×1/6=41ml 三者混合就就是3:2:1,250ml 算一下,350ml,4:2:1怎么配制? 2、临床上我们都用10%Nacl与5%NaHCO3 来配制,10%Nacl为11张,5%NaHCO3为 3、5张,为了应用方便,10%Nacl简记为10张,5%NaHCO3简记为4张。250ml,3:2:1得粗略配制: 先定总量:5%或10%糖250ml 内加10%Nacl:250×1/3×1/10=8、3ml 内加5%NaHCO3 :250×1/6×1/4=11ml 混合就就是粗略得3:2:1液了。 注:按此简易算法,实际溶液总量为250+8、3+11=260ml,而且与精确得配制相比,Nacl略多,NaHCO3略少,但实际应用中,这种差异可以忽略,要追求精确得话,可适当减少10%Nacl或

儿科补液病案例题分析

儿科补液病案例题 病案:患儿,女,六个月,腹泻3天,大便每天10余次,水样便。12小时无尿,呼吸深大,前囟、眼窝深凹明显,皮肤弹性很差,四肢冰凉入院。体重7kg,血清Na 135mmol/L。 Hco3ˉ 12mmol/L。 一、该患儿的诊断有哪些? 二、该患儿第一天静脉补液应如何进行? 解答 一、诊断:1、重度脱水;依据:①有腹泻病史,导致失水。②无尿,呼吸深大, 眼窝深凹,皮肤弹性很差,四肢冰凉等重度脱水表现。 2、等渗性失水;依据:血清Na135mmol/L(Na<130为低渗脱水,130150为高渗脱水) 3、酸中毒;依据:Hcoˉ12mmol/L 二、补液 1、三定:定量,定性,定速 ①定量:重度脱水补液总量150~180ml/kg 中度脱水补液总量120~150ml/kg 轻度脱水补液总量90~120ml/kg 该患儿补液总量为(150~180ml/kg)×7kg=1050~1260ml ②定性:该患儿为重度等渗脱水。 ③定速:此患儿为重度脱水有扩容阶段,中度及轻度则无需扩容,直接进入快速 阶段和维持阶段。 ⅰ、扩容阶段:用20ml/kg的等张液扩容, 该患儿应用20ml/kg×7kg=140ml的等张液,在30~60min内补液。 ⅱ、快速阶段:(总补液量-扩容量)÷2 该患儿应用【(1050~1260)-140】÷2=455~560ml的1/3~2/3张溶液 在8~12h补液。 ⅲ、维持阶段:(总补液量-扩容量)÷2 该患儿应用【(1050~1260)-140】÷2=455~560ml的1/3~1/5张溶液 在12~16h补液 2、纠正酸中毒 所需碱溶液mol数=BE×0.3×体重kg(婴儿BE=-7~-1) 该患儿所需碱溶液mol数=(-7~-1)×0.3×7=14.7~2.1mmol 1ml 5%NaHCO3=0.6mmol

临床补液公式

血浆晶体渗透压(mosmol/L)=2 x (Na+mmol/L+K+mmol/L)+ 葡萄糖(mmol/L)+尿素氮(mmol/L), 忽略尿素, 为有效晶体渗透压。参考值280 -300 mosmol/L 血浆胶体渗透压(Govaert 公式)=白蛋白(g/dl)x球蛋白(g/dl)xi、43,参考值25 — 2 7 mosmol/L 。 每日需水40ml/kg, 内生水约300ml, 自肺呼出400ml, 自皮肤蒸发500ml, 粪便排出100 ml 。 高渗脱水:男需水(ml)= 4x体重(Kg)x欲降血钠量(mmol/L)。 女需水(ml)= 3x体重(Kg)x欲降血钠量(mmol/L)。 低渗脱水:缺钠量(mmol)=体重(Kg)xo、6x (140 —测定血钠浓度),x 58、5 =缺钠(g)。 需生理盐水(L)=缺钠量(mmol)- 154。每升NS为154mmol。 3%盐水配法:NS500mL +10%氯化钠150mL。 高钠血症体内缺水量=目前体内总水量x(测得血清钠浓度/140 —1)o女性体内水含量体重 x0、5, 瘦人体重x0、4。每小时补水180ml 为宜,48 小时补完。血钠降低不超过1—2 m mol/L o 慢性失钠量(mmol)= (125 —测得血钠量)x体重(Kg)xo、6。急性低钠血钠降低不超过每小时 1 — 2 mmol/L, 慢性低钠血钠降低每小时0、5mmol/L 为宜。 高血钾:1、10%葡萄糖钙10 —20ml iv/3-4 分钟内,5 —10分可重复。最多用2次。 2、3%—5%氯化钠100-150ml 静滴。或5%碳酸氢钠100 —150ml静滴。 3、(10% —15%葡萄糖250ml)+胰岛素静滴。 4、排钾利尿剂、透析。 5、治疗原发病。 肌酐清除率/(ml/s)=((140- 年龄)xi、5)+([Cr](卩mol/L)),(女性xo、85) 低血钾:缺钾估计:K+3、5mmol/L 时体内缺钾约300 —400mmol/L, 折合氯化钾17、55 - 23 、4g;K +2、0mmol/L 时, 体内缺钾约400 —800mmol/L, 折合10%氯化钾23、4-46 、8g。枸椽酸钾g 游离钙=总钙(g/L)-0 、8x白蛋白(g/dl), 血浆白蛋白每改变1g/dl, 血钙应改变0、8mg /dl 。高血钙危象4、5mmol/L(18 、75mg/dl), 高血钙:1 、大量输NS(约5000ml/d);2 、排钠利尿剂;3 、磷盐;4 、降钙素;5 —10IU/k g+NS500ml 静滴;5 、糖皮质激素;6 、光辉霉素; 消炎痛7、治原发病急性低钙血症:1 、10%葡萄糖酸钙或氯化钙10—20ml 静推,可1—2 小时再重得 1 次;2 、抽搐不止,持续滴钙(不超过元素钙4mg/小时/kg葡萄糖酸钙10g含元素钙900mg);3 、伴低镁:肌注或静滴镁盐。4、镇静;5 、好转后改口服钙。 高镁血症: 排钾、排钠利尿剂; 补液;透析;10% 葡萄糖酸钙或氯化钙10 -20ml 静推;呼吸支持; 病因治疗。S

外科补液汇总

外科补液 一.补液目的 补液疗法是为已存在水电及酸碱平衡紊乱的患者提供维持生理需要的水和电解质,补充已丢失的液体和继续丢失的液体,且在不影响机体水及电解质平衡的前提下导入各种治疗所需的药物。 二.补液的适应症 1.各种原因所导致的缺水 2.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3.各种原因导致的饮食不足进食过少,饮水不足,电解质平衡失调 4.各种原因的中毒食物中毒,药物中毒,农药中毒---排泄毒素,增强集体的解毒和抗毒能力 5.休克 6.需要静脉给药:如治疗感染使用的抗生素、扩血管药,升压药物及激素 7.各种大中型手术围手术期 8.胃肠道疾患导致消化吸收障碍肿瘤短肠综合症等 水的代谢 正常人主要从饮食中摄入水分,在物质代谢过程中也能获得一定量的水,成人每天约饮水1000-1500ml,食物中所含水分约700ml,体内物质氧化代谢后产生的内生水200-400ml,总共每天的摄入水量为2000-2500ml。 机体的排水途径: 1.肾正常人每天随尿液排出的溶质约有600mmol,肾功能正常时尿液浓缩后可含溶质1200mmol/L,要排出600mmol的溶质就至少需要排尿500ml/d.但是长时间尿液的浓缩对肾脏是不利的,因此每天的尿量以维持在1000ml-1500ml为宜。 2.皮肤每天从皮肤蒸发的水分约500ml。但是体温每升高1℃将丢失的水分约为100ml,汗液中所含有所含有Na和Cl都比较低,因此在大量出汗后可能会引起高渗性缺水。 3. 肺:呼出气中带走的水分每天约400ml。但是对于气管切开的病人,每日自呼吸蒸发比正常约多1000ml。 4. 肠道:虽然每天有多达8000ml的消化液进入消化道,但是在正常情况下,其中98%以上的消化液在下消化道左右被重新吸收,从粪便中排除的水分仅占100ml左右。因此正常成年人而言,水的入量和出量基本相等2500ml左右。 在制定病人补液计划时,随即带来了三个问题:补什么液体?补多少量?怎样补法? (一)补什么液体根据病因及临床表现,结合化验来来判断体液失调的性质和程度;如为高渗性脱水,要先补5%葡萄糖液或0.45%氯化钠溶液,尿

学习补液

补液量 1.根据体重调整[2ml/(kg·h)即 48ml/(kg·d)],一般为2500-3000ml. 2.根据体温,大于37℃,每升高一度,多补3-5ml/kg. 3.特别的丢失:胃肠减压;腹泻;肠瘘;胆汁引流;各种引流管;呼吸机支持(经呼吸道蒸发增多)补液质 1.糖:一般指葡萄糖,250——300g (5% 葡萄糖注射液规格100ml:5g, 250ml:1 2.5g, 500ml:25g ;10%葡萄糖注射液规格 100ml:10g, 250ml:25g, 500ml:50g )。 2.盐:一般指氯化钠,4——5g (0.9%氯化钠注射液:取0.9克氯化钠,溶解在少量蒸馏水中,稀释到100毫升。 0.9% 氯化钠注射液规格 100ml:0.9g, 250ml:2.25g, 500ml:4.5g )。 血清钠<130 mmol/L时,补液。先按总量的1/3——1/2补充。 公式:应补Na+(mmo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0.6(女性为0.5)应补生理盐水=[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3.5(女性为3.3)完全肠外营养时糖盐比例约为5:1. 3.钾:一般指氯化钾,生理量3-4g (10%氯化钾溶液,规格:10ml:1g .一般10%氯化钾注射液10-15ml加入萄糖注射液500ml)。 低钾: 轻度缺钾3.0——3.5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6—8g. 中度缺钾2.5——3.0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8——12g. 重度缺钾 <2.5 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12——18g. 补钾公式:(4.5-实测血钾)*体重(kg)*0.4=钾缺失(mmol)注:1g氯化钾=13.6mmolK 每日补钾量为:生理量钾缺失4.一般禁食时间3天内,不用补蛋白质、脂肪。大于3天,每天应补蛋白质,脂肪。 补液原则 先快后慢、先胶后晶、先浓后浅、先盐后糖、见尿补钾、缺啥补啥。 注:休克时先晶后胶。 补液量=1/2累计损失量当天额外损失量每天正常需要量。

临床补液大全

对于标准50kg病人,除外其他所有因素(我将在下面讲到)禁食情况下每天生理需要量为2500-3000ml,下面我讲补液的量和质: 一。量: 1。根据体重调整 2。根据体温,>37c,每升高一度,多补3-5ml/kg。 3。特别的丢失:胃肠减压;腹泻;肠瘘;胆汁引流;各种引流管;呼吸机支持(经呼吸道蒸发增多) 二。质: 1。糖,一般指葡萄糖,250-300g 2。盐,一般指氯化钠,4-5g 3。钾,一般指氯化钾,3-4g 4。一般禁食3天内不用补蛋白质,脂肪。大于三天,每天补蛋白质,脂肪。 三。还要注意: 1。根据病人的合并其他内科疾病,重要的如糖尿病,心功能不全,肾病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等,来调整补液的量和质,当然自己拿不准的时候,还是叫内科专科会诊。 2。根据病人的实际病情,对液体的需要,容量不足。如低血压,尿量少,等低容量的情况。注意改善循环。 3。根据化验结果:白蛋白,钠,钾,钙等,缺多少补多少,补到化验复查基本正常。 4.禁食大于3天,每天补20%脂肪乳250ml。 5。糖尿病,血糖高,补液时一定要记得加RI。根据不同情况:a:老年人,即使没有糖尿病,也要加RI,按5:1给,因为手术是一个应激,会有胰岛素抵抗血糖升高。b糖尿病病人,根据具体血糖情况。RI4:1可完全抵消糖,再升高,如3:1可降糖。当然自己拿不准的时候,还是叫内分泌会诊。 下面对标准50kg病人,除外其他所有因素禁食情况下的补液,具体给一个简单的方案为例:10%GS 1500ml,5%GNS1500ml,10%Kcl 30ml,(你算一下和我前面讲的是否吻合)。 补液 (1)制定补液计划。 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和化验检查结果来制定补液计划补液计划应包括三个内容:①估计病人入院前可能丢失水的累积量(第一个24小时只补l/2量)②估计病人昨日丢失的液体量,如:呕吐、腹泻、胃肠碱压、肠瘘等丧失的液体量;热散失的液体量<体温每升高1度.每千克体重应补3~5m/液体)。气管切开呼气散失的液体量:大汗丢失的液体量等。③每日正常生理需要液体量,200Oml计算 补什幺? 补液的具体内容?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用: ①晶体液(电解质)常用:葡萄糖盐水、等渗盐水溶、平衡盐液等;②胶体液常用:血、血浆、右旋糖酐等③补热量常用l0%葡萄糖盐水;④碱性液体常用5%碳酸氢钠或11 2%乳酸钠,用以纠正酸中毒。 怎么补? 具体补液方法:①补液程序:先扩容,后调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扩容时,先用晶体后用胶体②补液速度:先快后慢。通常每分钟6O滴.相当于每小时250m1 注意:心、脑、肾功能障碍者补液应慢,补钾时速度直壁;抢救休克时速度应快.应用甘露醇脱水时速度要快. (2)安全补液的监护指标 ①中心静脉压(CVP):正常为5~lOcm 水柱CVP和血压同时降低,表示血容量不足,应加

临床常用补液公式

临床医学常用计算公式 补液 补液原则:先快后慢、先胶后晶、先浓后浅、先盐后糖、见尿补钾、却啥补啥。 注:休克时先晶后胶。 补液量=1/2累计损失量当天额外损失量每天正常需要量。 粗略计算补液量=尿量+500ml。若发热病人+300ml×n 1.补钾: 补钾原则:①补钾以口服补较安全。②补钾的速度不宜快。一般<20 mmol/h。 ③浓度一般1000ml液体中不超过3g。④见尿补钾。尿量在>30ml/h。

细胞外液钾离子总含量仅为60mmol左右,输入不能过快,一定要见尿补钾。 ⑤低钾不宜给糖,因为糖酵解时消耗钾。100g糖=消耗2.8g 钾。 轻度缺钾 3.0——3.5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6——8g。 中度缺钾 2.5——3.0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8——12g。 重度缺钾<2.5 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12——18g。 2. 补钠:血清钠<130 mmol/L时,补液。先按总量的1/3——1/2补充。 公式: 应补Na+(mmo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0.6<女性为0.5>

应补生理盐水=[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3.5<女性为3.3> 氯化钠=[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 ×0.035<女性为0.03> 或=体重(kg)×〔142-病人血Na+(mmol/L)〕×0.6<女性为0.5>÷17 3.输液速度判定 每小时输入量(ml)=每分钟滴数×4 每分钟滴数(gtt/min)=输入液体总ml数÷[输液总时间(h)×4] 输液所需时间(h)=输入液体总ml数÷(每分钟滴数×4)

临床补液常用的11种液体知识科普(热门)

临床补液常用的11种液体 多年来,液体疗法中长期存在着「晶胶之争」,同时晶体和胶体中也存在各自细分类别的争议。从「求同存异」的视角来看,晶体与胶体在液体治疗过程中各自发挥着重要作用,晶体液主要用于补充机体水分的丢失及维持电解质平衡,胶体液主要用于扩充血容量以维持有效的循环血量。 因此,本文讨论各类液体的特点,以利临床实践中根据病人不同的疾病状态从而合理选择液体类型以及给予合适的剂量[1–4]。 晶体 晶体液的溶质是小分子物质,可自由通过大部分的毛细血管,使毛细血管内外具有相同的晶体渗透压。晶体液对凝血、肝肾功能基本没有影响,缺点是扩容效率低、效应短暂,输注液体主要分布于细胞外液,仅约20% 的输液量保留在血管内,大量输注可致组织水肿、肺水肿等。以下介绍常用的电解质晶体液。 1. 生理盐水 即0.9% 氯化钠溶液,是临床上最早和最常用的一种等渗晶体液。 虽然名为生理盐水,其实并不生理,与正常的血浆成分相差较大,其氯含量较血清高50 mmoL/L。另一方面,生理盐水不含血浆中的钾、钙、镁等电解质,也缺乏维持血浆正常pH 值所需的缓冲剂。 因此,大量输注生理盐水后可引起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减少肾脏血流,増加急性肾损伤的发生,引起电解质紊乱。总而言之,生理盐水价格便宜,使用方便,一般用作Na+的补充液或药物输入的载体。

若用于补液治疗勿超出代偿极限,建议控制其每日总量不超过1000 mL,长期使用时注意监测血液中的氯离子和酸碱平衡。 2. 林格氏液(复方氯化钠林格液) 在生理盐水中加入氯化钾及氯化钙,其比例组成为氯化钠0.85%、氯化钾0.03%、氯化钙0.033% 这增加了一定的生理功能,成为第一代平衡液。 林格氏液可代替生理盐水使用,以调节体液、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其不足之处与生理盐水基本相同。 3. 乳酸钠林格液 在林格液的基础上加入乳酸钠,则成为乳酸钠林格液,也称哈特曼氏溶液。 作为第二代等渗平衡晶体液,其优点在于不仅含有生理浓度的Cl-,还有乳酸盐可代谢为碳酸氢盐而增强体内的缓冲作用,尤其适用于酸中毒或有酸中毒倾向的脱水病人。然而,大量输入含乳酸盐的液体可能引起高乳酸血症,尤其是合并乳酸代谢障碍病人。 4. 醋酸林格液 使用醋酸盐代替乳酸盐,升级成第三代等渗平衡晶体液,其突出优点是pH 值为7.4,Cl- 和Na+ 浓度接近血浆,K+ 和Mg2+ 浓度接近细胞外液。 乳酸的代谢依赖肝脏和肾脏,而对醋酸的代谢主要通过三羧酸循环,受肝肾影响较小。因此,对于肝肾功能受损或高乳酸血症的病人,醋酸平衡盐溶液治疗优于乳酸林格液。 5. 复方醋酸钠林格液 作为第四代等身平衡盐晶体液,除具有采用醋酸作为缓冲体系的优点外,其电解质配较上一代更接近细胞外液,可有效维持内环境稳定。添加的镁离子可调控钙

儿科补液 知识点总结+例题分析

儿科补液 知识点总结 一、体重: 出生体重未知算3kg 1-6 月体重(kg) =出生体重+(月龄×0.7); 7-12月体重(kg)=6kg+(月龄×0.25); 2-12岁体重(kg)=年龄×2+8 或(年龄-2)×2+12。 二、脱水程度: 1.根据腹泻的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中、重三型。 ①轻型:无脱水及中毒症状,孩子精神好,食欲影响不明显。 ②中型:出现轻度至中度脱水症状或有轻度中毒症状。 ③重型;出现重度脱水或已有烦躁不安、精神萎靡、面色苍白等明显中毒症状。 2.脱水主要从孩子的前囟门、眼窝、皮肤弹性、眼泪、尿量、口渴程度等方面来判断。 ①轻度脱水:小儿前囟门稍塌,啼哭泪少,皮肤不像平时那样嫩滑,尿量比平时略少。 ②中度脱水:可表现精神不好,爱哭闹但眼泪很少,眼窝和前囟门凹陷明显,皮肤和口唇干燥,尿量明显减少。 ③重度脱水:小儿由于水分的大量丢失,上述症状更明显,精神萎靡,由于口渴,表现为拼命吸吮奶汁或水分,口唇及舌面干焦起刺,6个小时以上未排尿,腹部或大腿内侧的皮肤明显松懈。 三、脱水性质: 等渗性脱水(Na+ 130~150 mmol/L), 低渗性脱水(Na+ <130 mmol/L), 高渗性脱水(Na+>150 mmol/L)。 四、治疗原则 ①调整饮食,预防和纠正脱水,合理用药,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 ②腹泻病补液治疗原则:先盐后糖、先快后慢、见尿补钾、纠酸补钙。 五、静脉补液: 重度脱水患儿或中度脱水,但患儿不能口服ORS液者。 1.第一天的补液: ①确定输液总量:包括1累积损失量2继续丢失量3生理需要量。补

液量:中度脱水120-150ml/kg/d,重度脱水150-180ml/kg/d。 ②确定输液张力:一般等渗性脱水用1/2张含钠液,急性腹泻多为等渗;低渗性用2/3张,高渗性用1/3张。临床判断脱水性质有困难时,先按照等渗处理。 ③确定输液速度:(1)重度脱水患儿前1小时应用20ml/kg等渗含钠液快速扩容; (2)补完累计损失量:1/2-2/3张液80ml/kg,5~6小时输完; (3)脱水纠正后,补充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将剩余液体在18h 内输完;若吐泻缓解,可酌情减少补液量或改为口服补液; (4)纠正酸中毒:因输入的混合溶液中已含有一部分碱性溶液,输液后酸中毒即可纠正,也可根据临床症状结合血气测定,另加碱液纠正。 (5)确定钾、钙、镁的补充: ①见尿后补钾:100-300mg/kg,静滴速度不宜过快,钾浓度: 0.15-0.3%; ②出现低血钙症状时可用10%葡萄糖酸钙(每次1~2ml/kg,最大量小于10ml) 加葡萄糖稀释后静注; ③低血镁用25%硫酸镁按每次0.1mg/kg深部肌内注射,每6小时一次每日3~4次,症状缓解后停用。 2.第二天的补液: 主要补充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继续补钾,供给热量。一般可改为口服补液。 若腹泻仍频繁或口服量不足者,仍需静脉补液。 补液量需根据吐泻和进食情况估算,并供给足够的生理需要量,用1/5张含钠液补充。 继续损失量依据“丢失多少补充多少,随时丢随时补”,用1/2~1/3张含钠液补充。 将两部分加起来于12~24小时内均匀静滴。 儿科补液病案例题 病案1 患儿,女,六个月,腹泻3天,大便每天10余次,水样便。12小时无尿,呼吸深大,前囟、眼窝深凹明显,皮肤弹性很差,四肢冰凉入

常用补液公式

常用补液公式

常用补液公式: 从白蛋白水平推算血清钙浓度的矫正值: 血清钙浓度矫正值(mg/dl)=钙测定值(mg/dl)+[0.8×(4-白蛋白(g/dl))] 从葡萄糖推算血清钠浓度的矫正值 血清钠浓度矫正值(mEq/L)=钠测定值(mg/dl)+[1.5×((葡萄糖(mEq/L)-150)/100)] 代谢性酸中毒时的补碱量 1.公式一 HCO3-需要量(mmol)=[ HCO3-正常值(mmol)-HCO3-测得值(mmol)]×体重(kg)×0.4 2.公式二 A、〔正常CO2结合力(50%)-测得之CO2结合力〕×0.5×体重(kg)=mL(5%碳酸氢钠) B、〔正常CO2结合力(50%)-测得之CO2结合力〕×0.3×体重(kg)=mL(11.2%乳酸钠) C、〔正常CO2结合力(50%)-测得之CO2结合力〕×0.6×体重(kg)=mM(THAM) 注:THAM系三羧甲基氨基甲烷,7.26%溶液,1.7ml含THAM1mmol 低渗及等渗性脱水的补液量计算 1.按体重减轻估计补液量 生理盐水补液量(L)=正常血钠浓度(142mmol/L)×体重减轻量(kg)/每升生理盐水NaCL含量(154mmol) 2.按血细胞压积估计补液量 补液量(L)=[实际红细胞压积-正常红细胞压积×体重(kg)×0.2]/正常红细胞压积。 正常红细胞压积男性为48%,女性42%。 细胞外液量为体重×0.2。 3.按血清钠估计补液量 补液量(L)=体重(kg)×0.2×(正常血钠浓度-实际血钠浓度)/每升生理盐水NaCL含量(154mmol) 4.依据血钠浓度计算低渗性失水的补钠量 补钠量=[血钠正常值(mmol/L)-实际血钠浓度(mmol/L)]×0.6×体重(kg)(女性为0.5) 失水量(按血细胞比容计算) 失水量(ml)=(目前血细胞比容-原来血细胞比容)÷原来血细胞比容×体重(kg)×0.2×1000 原来血细胞比容如不知道,可用正常值代替,男性和女性分别为0.48和0.42,式中20%为细胞外液占体重的比例。 急性低钠血症Na+需要量 Na+需要量(mmol)=(目标血清Na+浓度-实际血清Na+浓度)×体重×0.6 急性呼吸性碱中毒预期代偿

临床补液(经典)

3、根据化验结果:白蛋白,钠,钾,钙等,缺多少补多少。 4、禁食大于3天,每天补20%脂肪乳250ml。 5、糖尿病,血糖高,补液时一定要记得加RI。根据不同情况:a:老年人,即使没有糖尿病,也要加RI,按5:1给,手术应激会有胰岛素抵抗血糖升高。b糖尿病病人(2-4g:1u),根据具体血糖情况。RI按4:1可完全抵消糖,按3:1可降糖。检测血糖、尿糖。 下面对标准60kg病人,除外其她所有因素禁食情况下得补液,盐糖比例举例:10%GS 1500ml,5%GNS1500ml,10%Kcl 30ml。 补液 (1)制定补液计划 根据病人得临床表现与化验检查结果来制定补液计划:①估计病人入院前可能丢失水得累 积量(第一个24小时只补l/2量);②估计病人昨日丢失得液体量,如:呕吐、腹泻、胃肠碱压、肠瘘等丧失得液体量;热散失得液体量<体温每升高1度.每千克体重应补3~5m/液体)。气管切开呼气散失得液体量:大汗丢失得液体量等。③每日正常生理需要液体量,2000ml计算。补液得具体内容根据病人得具体情况选用: ①晶体液(电解质)常用:葡萄糖盐水、等渗盐水、平衡盐溶液等; ②胶体液常用:血、血浆、右旋糖酐等 ③补热量常用l0%葡萄糖盐水; ④碱性液体常用5%碳酸氢钠或11、2%乳酸钠,用以纠正酸中毒。 具体补液方法: ①补液程序:先扩容,后调正电解质与酸碱平衡;扩容时,先用晶体后用胶体 ; ②补液速度:先快后慢,通常每分钟60滴.相当于每小时250m1,注意:心、脑、肾功能障碍者补液应慢,补钾时速度宜慢(扩容后见尿>40ml/h补钾);抢救休克时速度应快.应用甘露醇脱水时速度要快。 以烧伤得早期补液为例 目得:补液复苏 国内多数单位得补液公式就是:伤后第一个24小时每1%烧伤面积每千克体重补胶体与电解质液1、5ml(小儿2、0ml),另加水分,一般成人需要量为2000ml,小儿依年龄或体重计算;胶体与电解质或平衡盐液得比例一般为0、5∶1,严重深度烧伤可为0、75∶0、75;补液速度:开

临床案例分析题

临床案例汇编 临床常用病例分析题汇编一、熊某,男,81岁,近来几天严重腹泻,请问该患者得护理问题有哪些?如何护理? 答:护理问题:体液不足与腹泻有关;活动无耐力与严重腹泻有关;有皮肤完整性受损得可能与腹泻有关如何护理:1、去除病因,如为肠道感染则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2、卧床休息,减少肠蠕动,注意保暖;3.调理膳食。鼓励饮水,酌情给予清爽得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避免油腻、辛辣、高纤维食物。严重腹泻时暂禁食;4、防治水与电解质紊乱。按医嘱给予止泻剂、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输液;5。保持皮肤完整性。每次便后用软纸轻擦肛门,温水清洗,并在肛门周围涂油膏以保护局部皮肤;6、密切观察病情。记录排便得性质、次数等,必要时留取标本送检。病情危重者,注意生命体征得变化。如疑为传染病则按肠道隔离原则护理;7。心理支持,促进舒适;8、健康教育。讲解腹泻有关知识,指导病人注意饮食卫生,养成良好得卫生习惯。 二、段某,女,29岁,因天气寒冷,在关闭门窗得环境下,用炉火取暖。后被人发现晕倒在家,发现时神志不清,口唇呈樱桃红色。请问该患者出现了什么情况?该类病人得院前急救与氧疗方法就是什么? 答:该患者就是一氧化碳中毒。院前急救:1。迅速脱离中毒环境,将病人放臵在空气新鲜处; 2。中度一氧化碳中毒昏迷者,要保持气道开放,持续吸氧;3。中、重度一氧化碳中毒病人转送至有高压氧得医院,尽早进行高压氧治疗、氧疗方法:包括常压吸氧与高压氧治疗。氧气吸入最好吸纯氧或含5%二氧化碳得混合氧,有条件者应积极采用高压氧治疗、高压氧治疗宜早期应用。无高压氧舱条件者可经鼻导管给予高浓度氧,流量8-10L/min,以后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持续低浓度氧气吸入,清醒后转为间歇给氧。 三、朱某,男55岁,有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史,近日天气变冷,突发呼吸困难入院,入院时口唇紫绀,检查血气为PaO2为50mmHg,PaCO2为80mmHg,请问该病人得诊断就是什么?该类病人如何给氧?为什么? 答:该病人诊断为Ⅱ型呼吸衰竭,吸氧方式就是持续低流量给氧。(1—2L/M) 持续低流量给氧得理由就是:1。呼吸主要由缺氧刺激:因此类病人得呼吸中枢化学感受器对二氧化碳反应差,故呼吸得维持主要由缺氧对外周化学感受器得刺激,若吸入高浓度氧,PaO2迅速上升,使外周化学感受器失去了刺激,导致病人呼吸变慢而浅,肺泡通气量下降,PaCO2随之上升,严重时引起肺性脑病;2、避免加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吸入高浓度得氧,解除低氧性肺血管收缩,使肺内血流重新分布,加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肺泡无效腔增大,有效肺泡通气量减少,从而使PaCO2进一步升高;3.血红蛋白氧离曲线特性:在严重缺氧时,PaO2稍有升高,SaO2便有较多得增加。 四、一女性患者,在外伤补充了血容量后血压在90/60mmHg,医生开医嘱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请问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得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1。使用血管活性药物需用微量输液泵控制滴速;2。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根据血压、心率

临床补液大全 公式及分析

临床补液大全(公式及分析) 临床补液公式及分析 补液公式 一、补液补液原则: 先快后慢、先胶后晶、先浓后浅、先盐后糖、见尿补钾、缺啥补啥。 注:休克时先晶后胶。 补液量=1/2累计损失量+当天额外损失量+每天正常需要量。 粗略计算补液量=尿量+500ml. 若发热病人+300ml×n 1.补钾:补钾原则:①补钾以口服补较安全。②补钾的速度不宜快。一般<20 mmol/h.③浓度一般1000ml 液体中不超过3g.④见尿补钾。尿量在>30ml/h.细胞外液钾离子总含量仅为60mmol 左右,输入不能过快,一定要见尿补钾。 ⑤低钾不宜给糖,因为糖酵解时消耗钾。100g 糖→消耗钾。 轻度缺钾——L 时,全天补钾量为6——8g. 中度缺钾——l 时,全天补钾量为8——12g. 重度缺钾<mmol/l 时,全天补钾量为12——18g. 2. 补钠:血清钠<130 mmol/L 时,补液。先按总量的1/3——1/2补充。

公式:应补Na+(mmo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女性为> 应补生理盐水=【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女性为> 氯化钠=【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女性为>或=体重(kg)×〔142-病人血Na+(mmol/L)〕×<女性为>÷17 3.输液速度判定每小时输入量(ml)=每分钟滴数×4 每分钟滴数(gtt/min)=输入液体总ml 数÷【输液总时间(h)×4】 输液所需时间(h)=输入液体总ml 数÷(每分钟滴数×4) 4.静脉输液滴进数计算法每h 输入量×每ml 滴数(15gtt) ①已知每h 输入量,则每min 滴数=——60(min) 每min 滴数×60(min) ②已知每min 滴数,则每h 输入量=——每min 相当滴数(15gtt) 5. 5%NB(ml)=〔CO2CP 正常值-病人CO2CP〕×体重(kg)×.首日头2——4小时补给计算量的1/ 正常值为22——29%.如未测定二氧化碳结合力,可按5%碳酸氢钠每次溶液5ml/kg 计算(此用量可提高10容积%)。必要时可于2~4 小时后重复应用。 二、20%甘露醇8克静点正常情况下能带出液体为100毫升。

临床补液公式及分析

临床补液公式及分析 补液公式 一、补液 补液原则:先快后慢、先胶后晶(注:休克时先晶后胶)、先浓后淡、先盐后糖、见尿补钾、却啥补啥。 补液量=1/2(累计损失量+当天额外损失量+每天正常需要量)。 粗略计算补液量=尿量+500ml。若发热病人+300ml×n 1、补钾(1gKCl相对于13.4mmol钾): 补钾原则:①补钾以口服补较安全; ②补钾的速度不宜快。一般<20 mmol/h; ③浓度一般1000ml液体中不超过3g(即不超0.3%).; ④见尿补钾。尿量在>30ml/h.细胞外液钾离子总含量仅为60mmol 左右,输入不能过快,一定要见尿补钾。 ⑤低钾不宜给糖,因为糖酵解时消耗钾。100g糖=消耗2.8g钾。 补多少(怎么补)? 轻度缺钾3.0—3.5mmol/L 时,全天补钾量为6—8g。 中度缺钾2.5—3.0mmol/L 时,全天补钾量为8—12g。 重度缺钾<2.5 mmol/L 时,全天补钾量为12—18g.。 2、补钠(1gNaCl相对于17.1mmol钠): 血清钠<130 mmol/L时,补液。先按总量的1/3—1/2补充。 公式: 应补Na+(mmo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0.6(女性为0.5); 应补生理盐水=[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3.5(女性为3.3)。 氯化钠=[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0.035(女性为0.03)或=体重(kg)×[142-病人血Na+(mmol/L)]×0.6(女性为0.5)÷17。 3、输液速度判定 每小时输入量(ml)=每分钟滴数×4; 每分钟滴数(gtt/min)=输入液体总ml 数÷[输液总时间(h)×4]; 输液所需时间(h)=输入液体总ml 数÷(每分钟滴数×4)。 4、静脉输液滴进数计算法 每h输入量×每ml滴数(15gtt) ①已知每h输入量,则每min滴数=每h 输入量×每ml滴数(15gtt) /60(min); ②已知每min滴数,则每h输入量=每min滴数×60(min)/每ml相当滴数(15gtt); 5、补碱:5%碳酸氢钠(ml)=(CO2CP 正常值-病人CO2CP)×体重(kg)×0.6。 首日头2—4小时补给计算量的1/2。CO2CP 正常值为22—29%。如未测定二氧化碳结合力,可按5%碳酸氢钠每次溶液5ml/kg计算(此用量可提高10容积%)。必要时可于2—4小时后重复应用。 二、20%甘露醇8克静滴正常情况下能带出液体为100毫升。 临床补液分析

临床补液公式及分析

补液公式 一、补液 补液原则:先快后慢、先胶后晶、先浓后浅、先盐后糖、见尿补钾、却啥补啥。 注:休克时先晶后胶。 补液量=1/2累计损失量当天额外损失量每天正常需要量。 粗略计算补液量=尿量+500ml。若发热病人+300ml×n 1.补钾: 补钾原则:①补钾以口服补较安全。②补钾的速度不宜快。一般<20 mmol/h。 ③浓度一般1000ml液体中不超过3g。④见尿补钾。尿量在>30ml/h。 细胞外液钾离子总含量仅为60mmol左右,输入不能过快,一定要见尿补钾。 ⑤低钾不宜给糖,因为糖酵解时消耗钾。100g糖=消耗2.8g 钾。 轻度缺钾3.0——3.5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6——8g。 中度缺钾2.5——3.0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8——12g。 重度缺钾<2.5 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12——18g。 2. 补钠:血清钠<130 mmol/L时,补液。先按总量的1/3——1/2补充。

公式: 应补Na+(mmo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0.6<女性为0.5>二、应补生理盐水=[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3.5<女性为3.3> 氯化钠=[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 ×0.035<女性为0.03> 或=体重(kg)×〔142-病人血Na+(mmol/L)〕×0.6<女性为0.5>÷17 3.输液速度判定 每小时输入量(ml)=每分钟滴数×4 每分钟滴数(gtt/min)=输入液体总ml数÷[输液总时间(h)×4] 输液所需时间(h)=输入液体总ml数÷(每分钟滴数×4) 4.静脉输液滴进数计算法 每h输入量×每ml滴数(15gtt) ①已知每h输入量,则每min滴数=------------------------------------- 60(min) 每min滴数×60(min) ②已知每min滴数,则每h输入量=------------------------------ 每min相当滴数(15gtt) 5. 5%NB(ml)=〔CO2CP正常值-病人CO2CP〕×体重(kg)×0.6。

简单外科补液

简单外科补液 一、补液 补液原则:先快后慢、先胶后晶、先浓后浅、先盐后糖、见尿补钾、缺啥补啥。(注:休克时先晶后胶) 补液量=1/2累计损失量+当天额外损失量+每天正常需要量。 粗略计算补液量=尿量+500ml。若发热病人+300ml×n 1.补钾: 补钾原则:①补钾以口服补较安全。②补钾的速度不宜快。一般<20 mmol/h。 ③浓度一般1000ml液体中不超过3g。④见尿补钾。尿量在>30ml/h。 细胞外液钾离子总含量仅为60mmol左右,输入不能过快,一定要见尿补钾。 ⑤低钾不宜给糖,因为糖酵解时消耗钾。100g糖=消耗2.8g钾。 轻度缺钾3.0——3.5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6——8g。 中度缺钾2.5——3.0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8——12g。 重度缺钾<2.5 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12——18g。 2. 补钠:血清钠<130 mmol/L时,补液。先按总量的1/3——1/2补充。 公式: 应补Na+(mmo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0.6 <女性为0.5> 应补生理盐水=[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3.5 <女性为3.3> 氯化钠=[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 ×0.035 <女性为0.03> 或=体重(kg)×〔142-病人血Na+(mmol/L)〕×0.6<女性为0.5>÷17 3.输液速度判定 每小时输入量(ml)=每分钟滴数×4 每分钟滴数(gtt/min)=输入液体总ml数÷[输液总时间(h)×4] 输液所需时间(h)=输入液体总ml数÷(每分钟滴数×4) 4.静脉输液滴进数计算法 每h输入量×每ml滴数(15gtt) ①已知每h输入量,则每min滴数=------------------------------------- 60(min) 每min滴数×60(min) ②已知每min滴数,则每h输入量=------------------------------ 每min相当滴数(15gtt) 5. 5%NB(ml)=〔CO2CP正常值-病人CO2CP〕×体重(kg)×0.6。 首日头2——4小时补给计算量的1/2。CO2CP正常值为22——29%。 如未测定二氧化碳结合力,可按5%碳酸氢钠每次溶液5ml/kg计算(此用量可提高10容积%)。必要时可于2~4 小时后重复应用。 二、20%甘露醇8克静点正常情况下能带出液体为100毫升。 三、热量(能量)的计算 正常成人一般每日约需热量(能量):25——30kcal/kg/日 成人每天基础热量(能量):1kcal×24×体重(kg) 三大产热营养素:蛋白质4.1kcal/g ;脂类(脂肪)9.3kcal/g ;碳水化合物(糖类)4.1kcal/g 注:卡路里(cal)的定义:将1克水在1大气压下提升1摄氏度所需要的热量。 热量单位换算公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