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简介
山药简介——精选推荐

⼭药简介⼀、⼭药的简介及品种⼭药之重要⼭药为薯蓣科(Dioscoreaceae)薯蓣属(Dioscorea)多年⽣蔓性之根茎类植物,为可供⾷⽤、药⽤或保健⽤之重要作物之⼀,具⾼产及富含营养之特⾊。
薯蓣属植物除了系吾⼈粮⾷中淀粉及蛋⽩质之重要供源外,在传统医药⽅⾯,则系药⽤植物相当集中与重要之⼀属。
⼭药被栽培与利⽤之历史极早,如『⼭海经』、『本草衍义』、『图经本草』、『新修本草』、『本草⽹⽬』及『齐民要术』等本草典籍均有记载;最早之本草药典『神农本草经』且列⼭药为上品药材。
⼭药之利⽤部位为块茎(担根体),有滋养、强壮及⽌泻功效,为常⽤药⽤与保健⽤⽣药材料。
⼭药由于分布极⼴,遍及热带、亚热带及其它地区,物种⼗分繁杂,栽培⽣产⽅式亦因地区或品种⽽异。
全球⼭药之年产量在1991年约为24×106 公吨,为热带地区⽣产量仅次于树薯及⽢薯,⽽营养价值则有超过之最重要根茎作物,亦为国际性重要粮⾷作物之⼀。
由于世界⼈⼝仍持续增长,⼈⼝成长愈快,粮⾷益形不⾜,对于根茎作物,尤其是具有⾼产量及⾼营养质量之⼭药之需求似将愈⼤,因为在单位时间及单位⾯积内,根茎作物及⽢蔗同为热量⽣产最有效率之作物种类。
及早选育⼭药优良新品种,并建⽴其栽培技术,同时开发多元化新产品,似极符合⽬前正发展之农产品少量多样化之农业政策,有助提⾼农民所得。
⼭药之品种⼭药从⾁质分有⽔⼭药和绵⼭药两⼤类;从外形上分有长⼭药、扁⼭药、圆⼭药三种。
长⼭药是我们⽐较常见的,如⿇⼭药、⼤和长芋、铁棍⼭药、⽔⼭药等圆柱形品种。
⼀些常见的⼭药品种特性及市场适应性:1.铁棍⼭药。
是品质最好的长⼭药,但是这个品种产量特别低,亩产2000多⽄,⼭药长得很细长。
在它的主产区消费者⽐较认可。
2.细⽑⼭药。
细⽑⼭药是⼭东济宁地区的⼀个地⽅性品种。
这个品种的品质也很好,亩产⼭药2000~3000⽄,长的也是细长,但只在它的主产区有市场。
3.河北⿇⼭药。
⿇⼭药在河北的种植⾯积很⼤外型⽐铁棍⼭药、细⽑⼭药要粗。
山药简介

一、山药的简介及品种山药之重要山药为薯蓣科(Dioscoreaceae)薯蓣属(Dioscorea)多年生蔓性之根茎类植物,为可供食用、药用或保健用之重要作物之一,具高产及富含营养之特色。
薯蓣属植物除了系吾人粮食中淀粉及蛋白质之重要供源外,在传统医药方面,则系药用植物相当集中与重要之一属。
山药被栽培与利用之历史极早,如『山海经』、『本草衍义』、『图经本草』、『新修本草』、『本草网目』及『齐民要术』等本草典籍均有记载;最早之本草药典『神农本草经』且列山药为上品药材。
山药之利用部位为块茎(担根体),有滋养、强壮及止泻功效,为常用药用与保健用生药材料。
山药由于分布极广,遍及热带、亚热带及其它地区,物种十分繁杂,栽培生产方式亦因地区或品种而异。
全球山药之年产量在1991年约为24×106 公吨,为热带地区生产量仅次于树薯及甘薯,而营养价值则有超过之最重要根茎作物,亦为国际性重要粮食作物之一。
由于世界人口仍持续增长,人口成长愈快,粮食益形不足,对于根茎作物,尤其是具有高产量及高营养质量之山药之需求似将愈大,因为在单位时间及单位面积内,根茎作物及甘蔗同为热量生产最有效率之作物种类。
及早选育山药优良新品种,并建立其栽培技术,同时开发多元化新产品,似极符合目前正发展之农产品少量多样化之农业政策,有助提高农民所得。
山药之品种山药从肉质分有水山药和绵山药两大类;从外形上分有长山药、扁山药、圆山药三种。
长山药是我们比较常见的,如麻山药、大和长芋、铁棍山药、水山药等圆柱形品种。
一些常见的山药品种特性及市场适应性:1.铁棍山药。
是品质最好的长山药,但是这个品种产量特别低,亩产2000多斤,山药长得很细长。
在它的主产区消费者比较认可。
2.细毛山药。
细毛山药是山东济宁地区的一个地方性品种。
这个品种的品质也很好,亩产山药2000~3000斤,长的也是细长,但只在它的主产区有市场。
3.河北麻山药。
麻山药在河北的种植面积很大外型比铁棍山药、细毛山药要粗。
山药的知识点总结

山药的知识点总结一、山药的基本信息1. 植物学特征山药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块根块肉质,常长成圆筒形,表面粗糙有节,肉质坚韧,皮色土白,有纵皱纹或环带;茎细长,有节,基部圆柱形,上部逐渐变细,表面光滑无毛,带紫褐色斑点;叶互生,椭圆形或卵状长圆形,先端渐尖或钝,基部圆形或截形,全缘,有长柄,常具瘤状小块;花绿白色,聚伞花序,花被片倒卵形,边缘有毛;蒴果长圆柱形,蓇葖成串,种子扁圆形。
山药的根系发达,具有块茎和须根。
2. 生长环境山药适应性广泛,喜温暖湿润环境,适宜生长在肥沃疏松的砂质壤土或深层疏松的砂质黏土中,对土壤要求不严格。
生长期间需要充足的阳光和雨水,不耐寒,对温度要求较高。
山药在我国南方各地都有种植,主要集中在湖南、广东、广西、福建等省份。
3. 主要品种山药的品种繁多,主要分为早熟、中熟和晚熟三个品种,根据不同的地区和环境条件选择不同的品种进行种植。
另外,在培育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优良的杂交品种,提高了山药的产量和品质。
二、山药的营养价值山药富含多种营养物质,是一种优质的食用蔬菜。
它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具有多种保健功效。
1. 含有丰富的淀粉山药中含有丰富的淀粉,是一种优质的碳水化合物来源,能够为人体提供能量。
山药的淀粉颗粒较小,易于消化吸收,适合作为营养强化食品。
2. 富含膳食纤维山药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能够促进肠道蠕动,改善便秘问题,有助于保持肠道健康。
膳食纤维还能帮助降低血脂、血糖,预防心血管疾病。
3. 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山药中的蛋白质含量较高,而且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比较全面,有利于人体的生长发育和修复组织细胞。
4. 维生素含量丰富山药富含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等多种维生素,具有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5. 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山药中含有丰富的钙、铁、锌、硒等微量元素,能够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有助于提高免疫力,防止贫血等疾病。
三、山药的药用价值除了作为食用蔬菜外,山药在中医药中也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
中药材:山药

中药材:山药药材名称:山药别名:薯蓣、署豫、怀山、淮山采收加工:芦头栽种当年收,珠芽繁殖第2年收,于霜降后叶呈黄色时采挖。
洗净泥土,用竹刀或碗片刮去外皮,晒干或烘干,即为毛山药。
选择粗大顺直的毛山药,用清水浸匀,再加微热,并用棉被盖好,保持湿润,闷透,然后放在木板上搓揉成圆柱状,将两头切剂,晒干打光,即为光山药。
药用部位:根茎产地:河南科:薯蓣科原植物:薯蓣植物情况:缠绕草质藤本块茎长圆形,垂直生长,长可达1m,新鲜时断面白色,富粘性,干后白色粉质。
茎通常带紫红色,右旋,无毛。
单叶,在茎下部的互生,中部以上的对生,很少3叶轮生;叶片变异大,卵状三角形至宽卵状戟形,长3-9cm,宽2-7cm,先端渐尖,基部深心形、宽心形或戟形至近截形,边缘常3浅裂至3深裂,中裂片卵状椭圆形至披针形,侧裂片耳状,圆形、近方形至长圆形,两侧裂片与中间裂片相摘自可连成不同的弧线,叶形的变异即使在同一植株上也常有出现。
幼苗时一般叶片为宽卵形或卵圆形,基部深心形。
叶腋内常有珠芽(零余子)。
雌雄异株。
雄花序为穗状花序,长2-8cm,近直立;2-8个着生于叶腋,偶而呈圆锥状排列;花序轴明显地呈“之”字形曲折;苞片和花被片有紫褐色斑点;雄花的外轮花瓣片宽卵形,内轮卵形;雄蕊6。
雌花序为穗状花序,1-3个着生于叶腋。
蒴果不反折,三棱状扁圆形或三棱状圆形,长1.2-2.0cm,宽1.5-3.0cm,外面有白粉。
种子着生于每室中轴中部,四周有膜质翅。
花期6-9月,果期7-11月。
山药饮片性状:1)毛山药略呈圆柱形,稍扁而弯曲,长15-30cm,直径1.5-6cm。
表面黄白色或浅棕黄色,有明显纵皱及栓皮未除尽的痕迹,并可见少数须根痕,两头不整齐。
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白色,颗粒状,粉性,散有浅棕黄色点状物。
无臭,味甘,微酸,嚼之发粘。
(2)光山药呈圆柱形,两端齐平,长7-16cm,直径1.5-3cm,粗细均匀,挺直。
表面光滑,洁白,粉性足。
山格淮山简介

山格淮山,又被称为山药,是一种薯蓣科的块茎植物,其原产地在中国的南方及东南亚地区。
由于其独特的滋补功效,山格淮山在我国的传统医学和日常饮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特别是在福建省的安溪县长坑乡,这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为山格淮山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使得这里产出的山格淮山被誉为“淮山之冠”,即山药中的佳品。
安溪县长坑乡是一个海拔较高、气候凉爽湿润的地方,年平均气温在16-18℃,年降雨量达到1800毫米,四季分明。
这样的自然环境为山格淮山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在这里,山格淮山生长在山坡、山谷林下、溪边路旁灌木丛或杂草中,吸取着大自然的精华。
山格淮山的特点在于其根茎粗大,形状长圆柱形,外皮呈黄褐色,肉质乳白,富含粘液,不易褐变。
在口感上,山格淮山绵滑细腻,脆而不硬,酥而不软,即使经过长时间的煮炖也不会散开。
更重要的是,山格淮山还是一种高营养食品,含有大量蛋白质、糖类、B族维生素等人体所需的营养元素,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其中,“铁棍山药”是山格淮山中的一种著名传统土特产。
这种山药的茎通常带有紫红色,含有丰富的淀粉和蛋白质,不仅可以食用,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在中医理论中,山格淮山被认为具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等功效,对于治疗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等症状都有很好的效果。
总的来说,山格淮山是一种营养丰富、口感独特、药用价值高的植物。
在福建省的安溪县长坑乡,这里的山格淮山更是以其独特的生长环境和优良的品质而备受推崇。
无论是作为食材还是药材,山格淮山都展现出了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本草纲目对山药的描述

本草纲目对山药的描述一、山药的基本概述山药,又名淮山、薯蓣,是一种常见的食用与药用植物。
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最具权威性的药物学著作之一,对山药也有详细的描述。
下面将从本草纲目中提取关于山药的内容,深入地探讨这一任务主题。
二、山药的形态特征山药为多年生藤本植物,根茎肥大,表面棕褐色,纵皱。
其茎细长攀缘,高度可达2米以上,茎色苍绿,具有纵向的脆棱。
叶片呈心脏状,长椭圆形,叶面深绿色,叶缘有锯齿状的皱褶。
花小而白,聚生于枝干的腋部,簇生,花期一般在夏季。
三、山药的药用价值1. 山药的营养价值山药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尤其是含有丰富的淀粉和蛋白质。
山药具有补肺益气、健脾养胃、滋阴润燥等作用,对改善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等方面有益。
2. 山药的药用功效山药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健脾养胃、润肺止咳等功效。
在传统中医中,山药常被用于治疗中气不足、脾胃虚弱、肺燥咳嗽等疾病。
山药所含的多糖类物质对免疫调节和抗癌作用也有一定的研究。
3. 山药的烹饪价值山药作为一种常见食材,被广泛用于中华美食中。
其质地细腻,口感糯软,适合炖、煮、煎、焖等多种烹饪方式。
山药可以炖汤、煮粥,也可以加入菜肴中烹饪,增添口感和营养价值。
四、山药的种植与采收1. 山药的种植环境山药偏爱温暖湿润、光照充足的环境,对土壤要求不苛刻,但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为宜。
一般来说,在春季或秋季选择合适的环境和土壤进行种植,能够取得更好的产量和质量。
2. 山药的采收与储藏山药的采收时间一般在秋季,当地药农一般会通过观察茎叶的变化和挖掘根茎来决定采收的时机。
采收后的山药应当及时清洗,并晾晒至根茎表面稍干,然后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以延长其储存期限。
五、山药的食用方法与注意事项1. 山药的食用方法山药可以生食,也可以加工烹饪。
生食时可以将山药削皮,切成薄片或丝,拌入凉拌菜或水果沙拉中。
烹饪时可以做山药糕、山药蒸肉、山药炖鸡等美味佳肴。
中药材山药加工工艺

中药材山药加工工艺中药材山药加工工艺导语: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药材的养生功效,其中山药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备受青睐。
但是,对于山药的加工工艺,很多人还存在一定的疑惑。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全面探讨山药的加工工艺,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山药的加工过程及其养生特点。
一、山药简介山药,学名薯蓣,别名淫羊藿、土茯苓等,是一种具有丰富营养及药用价值的根茎类植物,被誉为“天然的滋补品”。
山药富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有滋阴润燥、健脾益肺、补肾壮阳、活血化瘀等保健功效。
二、山药的加工工艺1. 选材山药的加工始于材料的选择,只有选用优质、新鲜的山药才能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
优质山药应为直径均匀、表皮无损伤的圆柱形块状,质地韧性好,无腐烂和虫蛀等病害。
2. 上清洗将选好的山药用清水浸泡30分钟,再用干净的刷子将表面土壤与杂质清除干净。
这一步骤既可以去除沙土,又可以净化山药,确保下一步骤的顺利进行。
3. 剥皮山药的外皮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和淀粉,不易消化。
因此在加工过程中,需要将山药的外皮剥去。
剥皮的方法可以采用手工剥皮或切削剥皮等方式,保证剥皮完整而不浪费材料。
4. 切片山药剥皮完毕后,需要将山药切成薄片或丝状,以便于下一步的烘干或蒸煮。
切片的大小和厚度应根据具体需求而定,一般情况下,厚度约为2-3毫米。
5. 烘干或蒸煮山药通过烘干或蒸煮可以减少其水分含量,延长其保鲜期,并且可以使山药更容易被人体吸收。
烘干时,可使用专用的山药烘干机,将山药放置在通风良好、温度适宜的环境中进行烘干。
蒸煮时,将山药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将山药蒸至熟烂即可。
6. 保藏经过烘干或蒸煮后的山药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保藏方式。
常见的保藏方式有:密封保存、晾晒保存和煮粥保存等。
在保藏过程中,要注意避免阳光直射、潮湿和蟑螂、霉菌等的侵害。
三、山药加工工艺的挑战与解决山药加工工艺虽然简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山药的剥皮过程比较繁琐,容易造成材料的浪费。
山药综述

山药综述摘要:本文主要是对山药,主要是怀山药进行一个比较系统的描述,比如它的产地、历史沿革、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适应症等,希望能对山药有个比较系统而深入的认识。
关键词:产地、河南、怀、药理作用、临床等一、产地如今所说的山药,又叫怀山药,是河南的道地药材,也称作薯蓣。
是四大怀药(山药、地黄、牛膝、菊花)之一,为薯蓣科多年生缠绕草本。
但其他某些地方也有产,像河南、山西、陕西等为主产,而山东、河北、浙江、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地亦有栽培,日本和韩国也有种植。
二、历史沿革怀山药特指古怀庆府(今河南省焦作市境内)的山药。
山药原产中国,南北各省均有栽培,尤以怀庆府所产山药最为名贵。
据乾隆《怀庆府志》记载:山药入药以怀庆府“河内”(今称河南省温县)为良。
故上乘的山药又称“怀山药”,简称“怀山”,也被许多人误称为“淮山”。
至今在广东、福建、台湾、香港等地区,除极少数行家外,一般卖家在推销山药时,仍称自己的货是地道的“淮山”,来自河南,甚至还有人补充说是河南的淮河流域焦作,夏时称“覃怀”,后称“怀州”,元称“怀孟路”,明清为“怀庆府”。
这里的气候环境被专家总结为“春不过早、夏不过热、秋不过涝、冬不过冷”,特别适合山药的生长。
由于此地北依太行山,南临黄河,被山河怀抱,得名为“怀”,又称“三百里怀川”。
《神龙本草经》、《图经本草》和《本草纲目》均特别标明所讲的山药,产地为“怀”。
《本草蒙全》提到山药时说“南北州郡俱产,为怀庆者良”。
《神农本草经》另有明文,“山药各地均产,以河南怀庆各地产者良”。
中国医学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药方是六味地黄丸,号称中药第一方(成方不晚于汉朝)。
老中医都知道,正宗六味地黄丸的最重要成分,即山药和地黄,应该用怀庆府所产的。
文学巨著《红楼梦》以包罗万象、细节惊人著称,该书第十回中写道,张太医为秦可卿诊治之后,开出“益气养荣补脾和肝汤”的药方,其中写明“怀山药二钱炒”;而此书在其它地方提到食品,如山药糕时,则只写“山药”,并无“怀”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药简介【性味】:平、甘、无毒。
【归经】:入肺、脾、肾、胃。
【功效】:健脾、厚肠胃、补肺、益肾。
【主治】:脾虚泄泻,久痢,虚劳咳嗽,遗精带下,小便频数,消渴,子宫脱垂。
【禁忌】:感冒、温热、实邪及肠胃积滞者忌用。
【说明】:鲜淮山是一种日常食物,可当作蔬菜食用,干淮山入中药用,性质平和,多食无妨。
★警告1。
山药皮中所含的皂角素或黏液里含的植物碱,少数人接触会引起山药过敏而发痒,处理山药时应避免直接接触。
2。
不可以生吃,因为生的山药里有一定的毒素。
【异名】藷藇、署预(《山海经》),薯蓣、山芋(《本经》),诸署、署豫、玉延,修脆、几草(《吴普本草》),藷(《山海经》郭璞传),山藷(《别录》),延草(《兼名苑》),王芋(《杂要诀》)。
薯药(《清异录》),淮山药(《饮片新参》),蛇芋(《浙江中药手册》),野山豆(《江苏植药志》),山板术(《广西中药志》),白苕(《四川中药志》),九黄姜、野白薯(《湖南药物志》),扇子薯、佛掌薯(《药材学》),白药子(《杭州药植志》)。
【来源】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块茎。
【植物形态】薯蓣多年生缠绕草本。
块茎肉贸肥厚,略呈圆柱形,垂直生长,长可达1米,直径2~7厘米,外皮灰褐色,生有须根。
茎细长,蔓性,通常带紫色,有棱,光滑无毛。
叶对生或3叶轮生,叶腋间常生珠芽(名零余子);叶片形状多变化,三角状卵形至三角状广卵形,长3.5~7厘米,宽2~4.5厘米,通常耳状3裂,中央裂片先端渐尖,两侧裂片呈圆耳状,基部戟状心形,两面均光滑无毛;叶脉7~9条基出;叶柄细长,长1.5~3.5厘米。
花单性,雌雄异株;花极小,黄绿色,成穗状花序;雄花序直立,2至数个聚生于叶腋,花轴多数成曲折状;花小,近于无柄,苞片三角状卵形;花被6,椭圆形,先端钝;雄蕊6,花丝很短;雌花序下垂,每花的基部各有2枚大小不等的苞片,苞片广卵形,先端长渐尖;花被6;子房下位,长椭圆形,3室,柱头3裂。
蒴果有3翅,果翅长几等于宽。
种子扁卵圆形,有阔翅。
花期7~8月。
果期9~10月。
生山野向阳处。
现各地皆有栽培。
本植物的藤(山药藤)、叶腋间的珠芽(零余子)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11~12月采挖,切去根头,洗净泥土,用竹刀刮去外皮,晒干或烘干,即为毛山药。
选择粗大的毛山药,用清水浸匀,再加微热,并用棉被盖好,保持湿润闷透,然后放在木板上搓揉成圆柱状,将两头切齐,晒干打光,即为光山药。
【药材】①毛山药:呈圆柱形,弯曲而稍扁,长约15~30厘米,直径1.5~6匣米,表面黄白色或棕黄色,有明显纵皱及未除尽之栓皮,并少数根痕。
质较硬,断面白色,颗粒状,粉质。
气微,味甘微酸,嚼之发粘。
②光山药:呈平滑的圆柱形,长10~20厘米,直径2~4厘米。
表面淡黄白色,光滑。
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白色,粉质。
气微,微甘味酸,嚼之发粘。
以质坚实,粉性足,色洁白者为佳。
主产河南。
此外,湖南、湖北、山西、云南、河北、陕西、江苏、浙江、江西、贵州、四川等地亦产。
一般以河南博爱,沁阳、武陟、温县等地(古怀庆所属)所产质量最佳,习称"怀山药"。
除上述正品山药外,在少数地区尚有以日本薯蓣(长江以南各省多有野生,其块茎习称野山药,土山药,原植物参见"风车儿"条)、三角叶薯蓣(分布云南、四川、西藏)等多种薯蓣属植物的块茎也作山药使用。
【炮制】山药:拣去杂质,用水浸泡至山药中心部软化为度,捞出稍晾,切片晒干或烘干。
炒山药:先将麸皮均匀撒布于热锅内,俟烟起,加入山药片拌炒至淡黄色为度,取出,筛去麸皮,放凉(每山药片100片,用麸皮10斤)。
《本草衍义》:"山药入药,其法,冬月以布裹手,用竹刀子剐去皮,于屋檐下风径处,盛竹筛中,不得见日色。
一夕乾五分,俟全乾收之,惟风紧则干速。
"【性味】甘,平。
①《本经》:"味甘,温。
"②《别录》:"平,无毒。
"③《药性类明》:"味甘,性凉而润。
"④《药品化义》:"生者性凉,熟则化凉为温。
"【归经】入肺、脾、肾经。
①《汤液本草》:"手太阴经。
"②《伤寒蕴要》:"入手、足太阴二经。
"③《得配本草》:"入手、足太阴经血分,兼入足少阴经气分。
"【功用主治】健脾,补肺,固肾,益精。
治脾虚泄泻,久痢,虚劳咳嗽,消渴,遗精、带下,小便频数。
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
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
麸炒山药补脾健胃。
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白带过多。
①《本经》:"主伤中,补虚,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
"②《别录》:"主头面游风,风头(一作'头风')眼眩,下气,止腰痛,治虚劳羸瘦,充五脏,除烦热,强钥。
"③《药性论》:"补五劳七伤,去冷风,止腰痛,镇心神,补心气不足,患人体虚羸,加而用之。
"④《食疗本草》:"治头疼,助阴力。
"⑤《日华子本草》:"助五脏,强筋骨,长志安神,主泄精健忘。
"⑥朱震亨:"生捣贴肿硬毒,能消散。
"⑦《伤寒蕴要》:"补不足,清虚热。
"⑧《纲目》:"益肾气,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润皮毛。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6钱;或入丸、散。
外用:捣敷。
【宜忌】有实邪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紫芝为之使,恶甘逆。
"②《汤液本草》:"二门冬为之使。
"【选方】①治脾胃虚弱,不思进饮食:山芋、白术各一两,人参三分。
上三味,捣罗为细末,煮白面糊为丸,如小豆〃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食前温米饮下。
(《圣济总录》山芋丸)②治湿热虚泄:山药、苍术等分,饭丸,米饮服。
(《濒湖经验方》)③治噤口痢:干山药一半炒黄色,半生用,研为细末,米饮调下。
(《百一选方》)④治心腹虚膨,手足厥冷,或饮过苦涩凉剂,晨朝未食先呕,或闻食即吐,不思饮食,此乃脾胃虚弱:山药一味,锉如小豆大,一半炒热,一半生用,为末,米饮调下。
(《普济方))⑤补下焦虚冷,小便频敷,瘦损无力:薯蓣于沙盆内研细,入铫中,以酒一大匙,熬令香,旋添酒一盏,搅令匀,空心饮之,每旦一服。
(《圣惠方》)⑥治诸风眩运,益精髓,壮脾胃:薯蓣粉,同曲米酿酒;或同山茱萸、五味子、人参诸药浸酒煮饮。
(《纲目》山药酒)⑦治小便多,滑数不禁:白茯苓(去黑皮),干山药(去皮,白矾水内湛过,慢火焙干用之)。
上二味,各等分,为细末,稀米饮调服。
(《儒门事亲》)⑧治痰气喘急:山药捣烂半碗,入甘蔗汁半碗,和匀,顿热饮之。
(《简便单方》)⑨治肿毒:山药,蓖麻子,糯米为一处,水浸研为泥,敷肿处。
(《普济方》)⑩治项后结核,或赤肿硬痛:生山药一挺(去皮),蓖麻子二个。
同研贴之。
(《救急易方》)⑾治乳癖结块及诸痛日久,坚硬不溃:鲜山药和芎藭、白糖霜共捣烂涂患处。
涂上后奇痒不可忍,忍之良久渐止。
(《本经逢原》)⑿治冻疮:山药少许,于新瓦上磨为泥,涂疮口上制法:先将刮去外皮的山药切片晒干,每次取30克,糯米50克,砂糖适量,同置沙锅内,用文火煮至粥开汤稠,表面有粥油有度。
早晚餐温热服食。
可长期服用。
效用:山药为薯蓣科多年生蔓生草本植物薯蓣的块根。
山药粥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有记载,是用山药和粳米加水煎煮而成,具有健脾养胃,补肺益肾的功效。
[适应症状]脾胃虚弱、食少倦怠、便溏久泻、小儿营养不良、白带过多;肺虚久咳,虚痨咳嗽;肾气不足、遗精遗尿、消渴、慢性肾炎等。
说明:[论治解说]山药甘平、归脾、肺、肾三经。
与米为粥,性味相同,功用相助,最善健脾养胃,补脾益肾。
山药又名薯蓣;同米煮粥吃,在我国民间早有流传。
萨谦斋《经验方》说:‘山药粥治久泄,糯米水浸一宿,山药炒熟,加砂糖胡椒煮。
”[注意事项]煮山药粥定要将山药刮皮晒干,不宜炒用。
山药有收涩的作用,所以大便干燥者不宜食用.山药加花生米治胃病实际上胃炎虽不是十分严重的疾病,但它会使你的生活质量受到影响。
“民以食为天”,一天三餐离不开吃,无论吃什么样的食物,饭后胃舒服的时候少,难受的时候多,病症时好时坏。
胃要是好的时候吃啥都行,什么白酒、啤酒都不成问题,胃什么事都没有;胃要是不好的时候,无论是吃米还是吃面,是白酒还是啤酒(所谓啤酒健胃),饭后仅仅十几分钟,从胃部就开始往上反酸,而且胃胀的特严重,即使户外几个小时大剂量的活动,胃胀满的症状都不见好转。
选用健脾和胃的山药、花生和白菜“三味药”组成一方,这“三味药”从药性上看都归脾经。
于是就象熬汤药一样,将山药和花生米先煮熟,然后加入白菜再煮熟,煮熟后以一碗量为佳,每天早、晚服用二次,因为是“药物”,所以,里面不放任何调料,饭前或饭后半小时服用。
为什么山药、花生、白菜这三种食物能治胃病?因为这三种食物既为食物,同时,又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有健脾和胃、滋养调气、促进胃肠蠕动之功效。
山药:甘、平。
归脾肺肾经。
益气养阴,补脾肺肾。
具有健脾、补肺、固肾、益精等多种功效。
并且对肺虚咳嗽、脾虚泄泻、肾虚遗精、带下及小便频繁等症,都有一定的疗补作用。
山药含有可溶性纤维,能推迟胃内食物的排空,控制饭后血糖升高,有助于胃肠的消化吸收。
许多古典医籍都对山药作了很高的评价,在民间山药是人所共知的滋补佳品。
花生:长于滋养补益,有助于延年益寿,所以民间又称“长生果”,并且和黄都一样被誉为”植物肉“、”素中之荤“。
花生含有维生素和一定量的锌,能增强记忆,抗老化,延缓脑功能衰退,滋润皮肤。
花生还具有扶正补虚、悦脾和胃、润肺化痰、滋养调气、利水消肿、止血生乳、清咽止疟的作用。
花生还含有维生素C,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有助于防治动脉硬化、高血压和冠心病。
白菜:白菜味甘,性平,有养胃利水、解热除烦之功效,可用于治疗咳嗽多、咽喉肿痛等症。
大白菜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具有医食兼有的特点。
现代医学认为,大白菜热量低,纤维素的含量丰富,可促进胃肠蠕动,有利于排除体内垃圾及毒素,有清热解毒、祛火消炎之功效,同时经常食用大白菜,还可调整五脏功能,维持体内分泌平衡,补充人体内所必需的锌元素。
山药百合大枣粥:将山药90克,百合40克,大枣15枚、薏苡仁30克及大米适量共煮粥。
每日2次服食。
山药具有补脾和胃之功能;百合清热润燥;大枣、薏苡仁健脾和胃,诸物合用具滋阴养胃、清热润燥的作用。
本粥特别适合胃病中医辨证属胃阴不足者,患者常表现为胃脘隐痛、饥不欲食、口干咽燥、形体消瘦、舌红少苔、脉细。
警告:以上内容来自于网络,请大家根据自己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酌情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