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详解共96页文档

合集下载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提要]本条论述气分病的病机、脉证和治则。
1.气分病的概念:气分病是指由于气血不足, 阳虚寒盛,致使气机凝滞,水湿停留之证。
2.主症: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见 31、32条)
3.兼症:手足逆冷、腹满、肠鸣、身冷、骨 痛、肌肤不仁。
4.治则:调其阴阳,温运阳气,化气行水。
三、治法
(一)利水、发汗法
[提要]本条从脉象论述水气病形成的机理。
病机:肺失通调,肾失温化,水液内停,泛溢
肌肤。
(四)水病及血,血病及水
[原文] 师曰:寸口脉沉而迟,沉则为水,迟则为寒, 寒水相搏。趺阳脉伏,水谷不化,脾气衰则鹜溏,胃 气衰则身肿。少阳脉卑,少阴脉细,男子则小便不利, 妇人则经水不通;经为血,血不利则为水,名曰血分。 (19)
小结
水气病分有分类、病机 、主症 、 主脉 、治则 、证治等内容。
1、分类及病机
风水——风邪袭表,肺失通调,水液内停,泛 溢肌肤。
皮水——肺失通调,脾失运化,水液内停,泛 溢肌肤。
正水——肾阳不足,水液内停,停水射肺。 石水——肾阳虚衰,寒水凝结,停水外溢。 黄汗——水湿郁表,湿郁化热,湿热互结。
2、主症
风水——全身浮肿,尤以上半身为甚,骨节疼痛, 恶风,脉浮
皮水——肌肤浮肿,腹胀腹肿,脉浮或沉,但无恶 风症状
3.治则:解肌祛湿、调和营卫。
4.方剂:桂枝加黄芪。
5.黄汗病与历节病的鉴别:黄汗病两胫自冷,历节病 两胫发热;黄汗病为全身出黄汗,历节病为关节周 围出黄汗。
6.黄汗病与虚劳病的鉴别:黄汗病的特点是汗出色黄 如柏汁,虚劳病的特点是食后汗出,或盗汗,汗色 不发黄。
(四)气分病 1.阳虚水凝证
[原文] 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 所作,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主之。(31)

注解《金匮要略》(一)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注解《金匮要略》(一)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注解《金匮要略》(一)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节选)
师曰: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

风水,其脉自浮,外证骨节疼痛,恶风;
皮水,其脉亦浮,外证胕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不渴,当发其汗;
正水,其脉沉迟,外证自喘;
石水,其脉自沉,外证腹满不喘;
黄汗,其脉沉迟,身发热,胸满,四肢头面肿,久不愈,必致痈脓。

注解:水气病有风水、皮水、正水、石水、黄汗。

风水相搏,卫阳被遏发为风水,其脉浮、恶风、骨节疼痛;
卫阳虚弱,水走皮肤发为皮水,其脉浮、四肢浮肿按之没指、不恶风、腹部如常,口不
渴;
脾气虚,脾阳不振,水停心下发为正水,其脉沉、喘;肾阳虚,气化不利,水停下焦
发为石水,其脉沉、腹部满肿而坚硬、不喘;
汗孔不闭,水乘机由汗孔而入发为黄汗,其脉沉迟、身发热、胸满、头面四肢浮肿,
久不愈,必发痈脓。

脉浮而洪,浮则为风,洪则为气。

风气相搏,风强则为隐疹,身体为痒,痒为泄风,久为痂癞,
气强则为水,难以俯仰。

风气相击,身体洪肿,汗出乃愈,恶风则
虚,此为风水;
不恶风者,小便通利,上焦有寒,其口多
诞,此为黄汗。

注解:水得阳气蒸腾而化气,
气遇寒盛而凝结为水,
水欲化气而未化谓之水气,
气欲凝结而未凝谓之水气。

脉浮主风邪袭表,脉洪主水气。

风邪与水气相搏,风邪盛于水气,则风湿
郁于肌肤,发为隐疹,身体为痒,病谓泄风;
风邪与水气相搏,水气盛于风邪,则水
溢肌肤,发为风水,身体浮肿,恶风,治用汗
法则愈。

若四肢头面浮肿而不恶寒,加之小便通利,是因为上焦有寒,称为黄汗。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水气病是一个大章,这水气包括痰饮,甚至于前头讲的痉、湿、喝的那个湿,咱们说痰饮和水气都是一回事,全都是因水致病。

根据它的轻重、形态不一样,古人把他分成这么几种。

最轻的是湿,所以说风湿关节痛等等,组织里头看不出来是有湿,但确实有。

那么痰饮,咱们讲的不是有四个嘛,它主要注重支饮,另外痰饮与咳嗽搁一起是因为它影响到呼吸系统,尤其像悬饮、支饮都会造成喘息。

总之,痰饮是水,湿也是水,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但是咱们可以看到因水饮造成的病是很多样的,所以水气病是也相当的重要的。

师曰: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

这是一节,说水气病啊有五种,有一种叫风水,有一种叫皮水,有一种叫正水,又有一种叫石水,还有一种叫黄汗,底下就要解释了。

风水,其脉自浮,外证骨节疼痛,恶风。

这是解释风水。

什么是风水呢?就是又有水肿,又有外感,它就这么一个情形。

其脉自浮,浮为在表啊,就是得外感。

外证骨节疼痛,也是得外感,身体骨节疼痛了,同时呢就是恶风、恶寒嘛。

这脉浮、骨节疼痛、恶风寒不就是伤寒论讲的太阳病了吗?所以既有水气又有外感,虽然它没说肿,其实是肿的,因为讲的是水气嘛。

皮水,其脉亦浮,外证胕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不渴,当发其汗。

这个皮水也是在外,因为水在外,所以脉也浮。

外证胕肿,它的外证反应是脚肿,胕肿就是脚肿,按之没指,你一按一个坑。

它没有表证,所以它不怕风。

其腹如鼓,里头也没有水,按之像鼓皮,一按,里头是空的,肚子里没有东西。

其腹如鼓,不是说肚子胀,如鼓就是中空,里头没有东西。

它也不渴。

当发其汗,那么得用发汗来治疗。

这风水固然得发汗,因为它有表证。

皮水呢,水在外,也应该由外解,所以说这两种水,都应该发其汗。

这就把风水、皮水的形状、治疗原则都说了。

正水,其脉沉迟,外证自喘。

这个正水就是指上边停水,就是心下部位,相当胃的部份,有停水。

这块有水,它往上压迫横膈,就呼吸困难,所以外证自喘。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二二三)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二二三)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二二三)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原文】:“脉浮而洪,浮则为风,洪则为气。

风气相搏,风强则为隐疹,身体为痒,痒为泄,风久为痂癞,气强则为水,难以俯仰。

”'脉浮而洪,浮则为风,洪则为气。

风强则为陷疹’这个隐疹,我们前面说过,就是麻黄加术汤。

本来皮肤上在流汗,流汗又吹到风。

比如我们运动跑步,身上正流汗,口又很渴,跑到一个商场去买水喝,然后里面又有空调开了冷气,这时候正在流汗又被冷气风一吹,这就会出现隐疹,这就是标准的麻黄加术汤。

麻黄加术汤,对荨麻疹,皮肤的红疹,过敏性红疹,气候改变以后出现的皮肤过敏,还有晚上睡觉,被子一盖,身上就痒,这就是麻黄加术汤症。

为什么身体一热就会痒?因为毛孔没有打开,皮下还有很多的水,当你一盖被子的时候,身体一热,毛孔又没有打开,水又停在那里,当然就会痒。

'痒者为泄,’就是水要排出来,'风久为痂癞’如果这个病人一直不好,受到这种情形,一直不改善,也没有去治疗它,皮肤会变得越来越粗糙。

'气强则为水,难以俯仰’,如果是风强为隐疹,如果是气强,身上就会有积水。

汗水的源头有二个,大肠里面的水正常情况会回到肺里面去,如果没有运动,肺里面的水充足了以后,水会从肺里面降下来到肾脏里面。

第二个就是饮水到了胃里面以后,发散到了三焦系统里面去,就到内脏的脏和腑周围的地方。

肺主皮毛,当三焦系统的水与皮毛的水混合在一起,就在我们的四肢上面。

就是因为我们人体水的源头是这样的,如果不知道,给发汗剂,比如用麻黄汤,麻黄一下去,太强了,胃里的津液就没了,小肠的津液也没有了,肺里面就干掉了,三焦系统里的水也没有了,这样就会太过。

如果是只过一点点,也不是真的很过,这种还好,如果是真的很过就会变成水不够了,发汗过了以后,跑到皮肤表面上去,又没有出去,肠胃里的水又没有了,停在那里,这就是五苓散证。

五苓散证是因为肠胃干掉了,就变成口渴,身体里的水又在四肢末梢,在皮肤底下,又没有回头,所以,小便又没有了,这就是五苓散证。

15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15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概念:由阳虚阴凝,大气不转所致心下坚,大如杯盘,恶 寒身冷,骨节疼痛为主症的一类疾病。 证治: 1.阳虚阴凝 【原文】
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桂枝去
芍药加麻辛附子汤主之。(31) 〘解析〙 气分,心下坚——心下痞坚
〖病机〗阳虚阴凝,大气不转,水饮停聚心下
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比喻法,示腹水范围如杯如盘
四、证治
(一)风水
1.风水表虚 【原文】 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腹 痛加芍药。(22)
〘解析〙 异病同治:不同疾病
因病机相同:风邪客表,表虚卫气不固
肺失宣降,水湿泛溢肌表。 证候相同:水湿在表表虚 症见脉浮身重,汗出恶风 鉴别点: (汉防己-利水消肿)
风水表虚——以面目肿,按其手足上,陷而不起为特征
风湿表虚——以关节疼痛为主症。(木防己-祛风止痛) 故治法相同。 方药:防己黄芪汤——益气固表,利水消肿
〘临床应用〙
腹痛加芍药——通血痹,缓急止痛
2.风水夹热
【原文】
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
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23)
〘解析〙 风水恶风,脉浮——因风致水,初起在表 一身悉肿——水为风激,泛滥四溢
从方测证(症):
尚有手足逆冷,腹满肠鸣,恶寒身冷,骨节疼痛, 四肢麻木不仁,舌淡苔白,脉沉迟等。 〘方药〙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 桂枝汤去芍药-去其酸敛之性,以利气机,行水饮
麻辛附子汤-助阳温经发汗
全方令阳气振奋,“大气一转,其气乃散” 〘功效〙温阳散寒,通利气机,宣行水饮
〘临床应用〙
2.脾虚气滞
〖病机〗水湿阻遏阳气,卫气与水气相争
〘方药〙防己茯苓汤主之
防己 黄芪 桂枝 茯苓 走表行水,行皮中水气 通阳行痹,鼓舞卫阳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2、利小便与发汗,皆有祛除水湿,宣通气 机的作用。临床使用时,二者并非截然 分开。如对腰以上肿发汗宣散时,可适 当配合少量利尿之品;对腰以下肿利小 便时,可适当配合少量发汗之品。二法 合用,可相得益彰。
第11条
夫水病人,目下有卧蚕,面 目鲜泽,脉伏,其人消渴。病水 腹大,小便不利,其脉沉绝者, 有水,可下之。
风水表虚证
• 以面目肿,按之手足上陷而不起为特点
分析
• • • • “风水”--联想到的治法? 汗出恶风--汗出的原因? 身重--原因? 防己黄芪汤的功效? • 汗法。 • 表虚不固, 风性开泄, 冷汗自出。 • 水饮闭阳。
服药肿,脉浮不渴,续自汗 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 越婢汤方:
麻黄六两 石膏半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五枚 甘草二两 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 煮取三升,分温三服。恶风者加附子一枚炮。风水加 术四两。
分析
• • • • 恶风的机理? • 越婢汤 不渴、口渴? 麻黄 无大热原因? 石膏 此汗出为何不能祛邪? 生姜,甘草,大枣 祛邪不伤正 使诸药有阳可通, 有气可运。
越婢汤证与防己黄芪汤证鉴别表
鉴别点 主症 越婢汤 防己黄芪汤
恶风,一身悉肿, 脉浮身重,汗出恶 汗出,口渴 风 汗出机理 热迫汗液外泄 表虚腠理不固 病机 风水夹郁热 风水兼表虚
治法
药物
发汗利水,兼清 郁热
益气固表,利水祛 湿
麻黄,石膏,姜, 防己,黄芪,白术, 枣,草 姜,枣,草
皮水证治
• 皮水挟热—越婢加术汤(5) • 皮水表实—越婢加术汤(25) —甘草麻黄汤 • 皮水重证—防己茯苓汤( 24 ) • 皮水阳郁—蒲灰散(27)
水气病分类
风水 皮水 正水 石水 黄汗 心水 肝水 脾水 肺水 肾水

水气病第十四

水气病第十四

2、脾虚不运 第12条:问曰:病下利后,渴饮水,小 便不利,腹满因肿者,何也?答曰:此 法当病水,若小便自利及汗出者,自当 愈。
【解析】
提示脾虚,转输无力,水停泛溢肌肤。
3、肺失通调、肾虚水泛 第9条: 寸口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 即恶寒,水不沾流,走于肠间。 少阴脉紧而沉,紧则为痛,沉则 为水,小便即难。
(三)治法 1、利小便,发汗: 第18条:师曰: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 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
【解析】
腰以下肿——在下在里——利小便
腰以上肿——在上在表——发汗
因势 利导 法
2、攻下逐水 第11条:夫水病人,目下有卧蚕,面目 鲜泽。脉伏,其人消渴。病水 腹大,小便不利,其脉沉绝者, 有水,可下之。
【解析】 风水恶风 脉 浮 风邪袭表,表证
一身悉肿——因风致水,风水相激 泛溢肌肤 而 渴———风邪伤津,表邪化热
①风性疏泄 续自汗出 ②热迫汗出 肌表无大热 无大热 热随汗泄 但可有轻度发热
【治法】发汗行水清热 【方药】越婢汤 麻黄 生姜 石膏 甘草 大枣 发汗解表,散水 发越水气,清热
和中益胃
2、皮水 (1)皮水挟热 第5条:里水者,一身面目洪肿,其脉 沉,小便不利,故令病水。假如小便自 利,此亡津液,故令渴也。越婢加术汤 主之。
【解析】 里水——即皮水 脾虚不能运化水湿 一身面目洪肿 肺气不宣,失于通调 其脉沉——水气内盛 小便不利——水不下输膀胱
【治法】发汗行水,清热除湿 【方药】越婢加术汤 “假令小便自利,此亡津液,故令渴 也” ———倒装、插笔
【解析】 先经闭 后水肿 先水肿 后经闭 水邪阻滞血道——水分—易治 瘀血阻滞水道——血分—难治
5、气分病成因 第30条:师曰:寸口脉迟而涩,迟则为寒, 涩为血不足。趺阳脉微而迟,微则为气, 迟则为寒,寒气不足,则手足逆冷。手足 逆冷则营卫不利,营卫不利,则腹满胁鸣 相逐;气转膀胱,营卫俱劳;阳气不通即 身冷,阴气不通即骨痛;阳前通则恶寒, 阴前通则痹不仁。阴阳相得,其气乃行, 大气一转,其气乃散,实则失气,虚则遗 尿,名曰气分。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一、概述概念:水气病即是水肿病,是指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以身体浮肿为临床特征的疾病。

命名:从病机来命名:水气化不行而病者,故称“水气病”。

病因病机:肺、脾、肾三脏阳气不足,功能失常,不能宣发、运化、开合而致三焦的水湿泛滥而形成水肿病。

二、分类与辨证(一)分类及其主症師曰:病有風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

風水其脉自浮,外證骨節疼痛,惡風;皮水其脉亦浮,外證胕腫,按之沒指,不惡風,其腹如鼓,不渴,當發其汗;正水其脉沉遲,外證自喘;石水其脉自沉,外證腹滿不喘。

黄汗其脉沉遲,身發熱,胸滿,四肢頭面腫,久不愈,必致癰膿。

(1)1.风水脉证病因病机:风邪+水邪;外感风邪,肺气不宣,风水相击。

脏腑辨证:肺主症:其脉自浮、恶风、骨节疼痛(表证)。

病证特点:善行而数变,起病急,变化快,以头面先肿。

治则:当发其汗。

2.皮水脉证病因病机:湿邪+水邪:脾失运化,肺失宣降,水湿泛溢。

脏腑辨证:脾、肺主症:脉亦浮,不恶风,外证跗肿,按之没指,其腹如鼓。

病证特点:发病较缓,足踝部先肿,而后遍及全身。

治则:当发其汗。

3.正水脉证病因病机:阳虚+水湿;肾阳不足,水湿内停,水气上逆外溢。

脏腑辨证:肾、肺。

主症:其脉沉迟,外证(腹满)自喘。

(浮肿、腹大)。

病证特点:发病较缓,腰以下肿。

治法:温肾化水。

4.石水脉证病因病机:阳虚+水寒瘀血;肾阳虚衰,水寒瘀血凝结于下焦。

脏腑辨证:肾、肝(“肝肾并沉为石水”)主症:其脉自沉,外证腹满不喘。

(少腹硬满如石,引胁下)病证特点:发病较缓,下肢肿甚,连及腹部。

治法:温阳散结。

5.黄汗脉证病因病机:水湿袭表化热,湿热互结。

脏腑辨证:脾主症:汗出色黄如柏汁(28、29),脉沉迟,发热,四肢头面肿。

治法:益气固表,和营散水。

(二)四水与黄汗的病因病机及脉证1.风气相博脉浮而洪,浮则为风,洪则为气,风气相搏,风强则为隐疹,身体为痒,痒为泄风,久为痂癞;气强则为水,难以俯仰。

风气相击,身体洪肿,汗出乃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详解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