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口渠化配时设计
基于Synchro的信号交叉口渠化与信号配时案例分析

基于Synchro的信号交叉口渠化与信号配时案例分析引言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机动车保有量也在急剧上升,交通拥堵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交通拥堵问题必引起整个交通系统的失调,给人们的出行带来延误,严重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活。
因此有关部门正加大力度进行交通管制,以提高交通设施的服务水平。
本文以北京市怀柔区税务局路口为研究对象,结合现状浅析信号交叉口渠化形式的设计。
一、路口现状该交叉口地处怀柔区南北主干道青春路与东西主干道南华街相交路口,青春路是南北方向的三条主干道之一,承担南北方向的交通量,南华街紧邻迎宾环岛,也承担着较大的交通量。
路口东北角是怀柔税务局,其它位置是小区。
该路口的三肢进口道比较均衡,都是主干道的一部分,第四肢进口道是小区的出入口,虽然交通量不大,但确实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进口。
该路口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信号交叉口。
该路口三肢进口道的车道数均为两车道,都是直左混行和直右混行车道:第四肢进口道为单行道;北进口机动车道宽度为3.5m,绿化带宽度3m,非机动车道为5m;东西进口的机动车道宽度为4m,非机动车道宽度均为5.5m,绿化带宽度为2m,南进口是单行道6m。
二、数据调查及分析该交叉口在高峰时期,东进口的直行和右转流量都比较大,左转流量较小;南进口的各流向的流量都比较小;西进口的左转和直行的流量比较大;北进口的左转和右转的流量比较大。
结合当前的流量现状,利用Synchro。
仿真软件进行优配时,分析结果如下:由上述信号配时评价表所示,当前的配时还能通过优化满足当前现状要求,不需要渠化也可以维持当前的交通运行状态。
但为筹建怀柔新城,创建示范工程,要根据当前的交通状况进行远景规划,通过对未来年2020年的交通预测,确定合理的渠化形式以及相应的信号配时方案。
三、渠化方案根据未来年的流量情况,东进口的直行和右转流量都比较大,左转流量较小,可考虑设置右转专用车道;西进口的左转和直行的流量比较大,右转的比较少,可以考虑设置左转专用道;北进口的左转的流量最大,其次是右转的流量,直行的流量比较小,可以考虑设置左转专用道。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渠化设计的分析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渠化设计的分析摘要:交叉口是城市道路网提高其通行能力的重要咽喉,也是交通事故和交通阻塞情况出现最为频繁的地区,城市交通事故的不断增加以及城市拥堵情况的日益加剧,使得我国逐渐面临着严重的城市病,城市道路利用率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交叉口的拥堵,要想快速改善城市交通情况,首先就必须要提升城市道路交叉口的交通通行能力,对交叉口加强渠化就是提升器通行能力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文主要论述了城市道路交叉口渠化设计的含义以及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渠化设计要点等内容。
关键词: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渠化设计城市道路的平面交叉口是一个城市交通网络中的节点,也是城市交通的瓶颈所在,交叉口的配时、设计以及渠化是否合理,能够直接影响到城市道路网的整个通行的能力,怎样可以使行人和车辆快速通过城市道路的交叉口,是一个城市提升其交通运输能力的关键所在,在道路的交叉口,除了要对信号灯等一系列的交通管理方式加强控制之外,其渠化设计对道路交叉口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缓解交通阻塞的情况、控制行车的速度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城市道路交叉口渠化设计的含义城市道路的交叉口主要可以分为平面交叉口以及立体的交叉口两种主要类型,由于立体的交叉口具有投资性价比低和占地面积较大的特点,在我国的城市道路管理过程中所占的比例较小,我国城市道路主要是以平面交叉的形式为主。
平面交叉口设计过程中的主要一项内容就是渠化交通,所谓渠化交通,就是指给进出交叉口的不同高的交通流安排和组织相应的通行空间,以此来相处交叉口交通流之间所产生的相互间的干扰,达到交通流顺畅和安全的目的,充分运用实体交通岛、标志以及标线等设施按照流向导向和分流的设计对交通流进行相关设计,其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导向岛、导向标线和车道的功能划分等。
有效实现人和车之间的分流,强制或者引导不同流向的行人和车辆能够各行其道,相互之间不产生任何干扰。
交叉口是城市道路网提高其通行能力的重要咽喉,也是交通事故和交通阻塞情况出现最为频繁的地区,城市交通事故的不断增加以及城市拥堵情况的日益加剧,使得我国逐渐面临着严重的城市病,城市道路利用率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交叉口的拥堵,要想快速改善城市交通情况,首先就必须要提升城市道路交叉口的交通通行能力,对交叉口加强渠化就是提升器通行能力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加强对交叉口进行相应的渠化设计,能够有效实现车与车、人与人之间的分道行驶,不断提高交叉口的交通运输能力。
交叉口渠化理论和渠化方案设计

多岔交叉口的改良实例(信号相位调整后)
要点6:由于多岔交叉使得交叉口非常大时,可考虑将交 叉口分割成2个交叉口
(多 分岔
割交
如果将新建道路与已有的道路简单地连接,则
交叉
容易使交叉口非常大,其结果是变成多岔交叉
叉口
口,容易发生交通堵塞与事故等问题
口的 )改
良
改良后 三相位
交叉口渠化的关键与实例分析-3 ——不规则交叉口
交叉口渠化理论与渠化方案设计
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 2002年6月12日
交叉口渠化理论与渠化方案设计
交叉口渠化理论基础 交叉口渠化的关键与实例分析 交叉口渠化方案计算机辅助生成工具
交叉口渠化理论与渠化方案设计
交叉口渠化理论基础 交叉口渠化的关键与实例分析 交叉口渠化方案计算机辅助生成工具
交叉口改良的基本原则
非常规交叉口改良的原则
要点8:非常规交叉口主交通的行进方向要明确
主交通为左转或右转的交叉口(不规则交叉口),交 叉口的通行能力往往降低。并且,由于司机的判断错 误,也容易引发交通事故。这样的交叉口的改良,应 改良主交通方向道路的线形,这对于交通处理和安全 方面都是有利的
在线形改良不可能的情况下,可根据主交通流方向交 通量的多少,采取在交叉口附近增设车道数的方法, 以及考虑绿灯时间的分配,使之满足要求。特别是在 主交通为左右转的情况下,应在交叉口上游位置设置 标志,使司机明确行进方向
交叉口内没有导流标 线,使得交叉口的交 通流呈不稳定状态
4
Y型交叉口改良实例(改良后)
将A道进口道的停车线 向前提,以缩短停车 线间的距离,同时可 以设置左转车专用车 道,使信号相位成为 三相位。
设置导流岛,使B道和 C道进口道的停车线位 置向前移动。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渠化设计要点分析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渠化设计要点分析摘要:城市道路交叉口是不同方向的道路相交处,是城市道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设计时需要保障交叉口通行安全,提高交叉口车辆通行能力,减少交通延误,并提高交叉口行驶舒适性。
本文阐述了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渠化优化、交叉口信号配时优化、vissim交通仿真分析等。
关键词:平面交叉口;渠化设计;交通仿真1交叉口交通渠化优化1.1交通渠化概述1.1.1交通渠化原则交叉口渠化设计总的要求应有利于交通安全、提高通行能力和行车速度,减少延误和方便行车、行人。
①简单易懂。
渠化设计的基本思路是尽量使交叉口简单、明确,使驾驶人明确渠化意图。
②符合规范。
渠化的一切措施,如设岛、划线、建立各种标志,均应按国家有关规范的规定。
③有利安全。
分离交通流,以减少相互干扰与碰撞,有利于行车安全。
④保证视距。
渠化应充分保证各方向各车道的车辆和行人视距。
市政设施均应以不阻挡视线为原则。
⑤美观醒目。
交通岛的路缘石必须醒目、美观,使人有视觉美感。
1.1.2交通渠化作用交叉口是制约道路网整体效率发挥的关键,典型城市的研究结果表明,若道路网中的所有平面交叉口进行渠化,则路网容量可以大幅提高,交叉口渠化代价小、效益大。
交叉口渠化可以起到如下作用:(1)减少冲突面积,指引汽车行驶方向,减小交通流在交叉口的冲突范围,减少车辆和行人过街时发生碰撞的危险性。
(2)增大交叉角度,使对向车流以较大角度尽可能成直角交叉减少车辆行驶冲突的面积。
缩短交叉时间,为司机提供判断车辆相对位置和速度的最佳条件。
(3)减小汇入角使交通流以 10o~15o的合理角度,最小的速度差进行合流,使汇合车辆可利用最小车头间距。
(4)束窄进口宽度缩小进口宽度或使进口道路弯曲,使驶入交叉口车辆有明确方向并降低速度,尽可能使干道车辆少受影响。
(5)分隔车流分散交叉口内的交叉与冲突点,使车辆在交叉口的固定区域内交叉通行,减少冲突碰撞。
(6)禁止左转弯限制车辆驶入禁区,防止车辆转错车道。
交叉口渠化设计基本原则

一、交叉口渠化设计的基本原则在进行交叉口渠化设计时要掌握如下几个设计原则:1、分离原则渠化设计应尽可能减少不同交通流之间的干扰,通过交通标志标线引导交通参与者按照车道分离、机非分离、人车分离的通行方式,促使各行其道。
2、疏导原则明确不同交通流的行驶轨迹,通过单向交通、变向交通、专用道、禁止左转等措施疏导交通流。
二、交叉口渠化设计的一般方法1、交叉口断面分布:相交两条道路交叉口断面的合理分布是渠化设计的先决条件。
由于交叉口的交通流量要远大于路段中交通流量,为保障交叉口进口道与路段通行能力相匹配,应增加进出口车道,对交叉口断面进行合理分布。
增加进出口车道的方法有下列几种:⑴展宽路口:展宽路口的宽度增加值一般为5—15m,长度一般为50—100m,根据道路的等级,根据功能定位不同适当增减。
⑵压缩车道宽度:路段车道宽度为3.75m,进入路口车道宽段为3.5m,在大型车辆不超过10%进口车道可压缩到2.75m,特殊情况下进口车道可压缩到2.5m。
⑶压缩非机动车道宽:如非机动车交通流量不大时,可以压缩非机动车道宽。
⑷削减绿化带:在二块板或三块板绿化带隔离的道路上,如条件允许,可削减交叉口绿化带的宽度,以实现增加车道的功能。
2、车道的功能划分:车道功能的合理划分是交叉口快速分流的重要保障。
渠化设计中要先对交叉口进行交通流量的调查。
根据交通流量调查结果,确定车道的功能划分。
一般的解决方法有如下几种:⑴根据交通需求,确定是否单独设置转弯车道。
当一个信号放行周期内左、右转车辆低于3pcu,在路幅宽度较窄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不设左、右转专用车道。
⑵由于右转交通流的绿灯时间较其它方向的长,因此在路口渠化中,一般右转车道不做重点研究,但右转的进口道和出口道相邻间应留有一定距离,满足一辆小汽车的长度,一般情况下为6米。
⑶左转交通流在路口的冲突点最大,因此在路口渠化设计中应重点解决左转交通问题。
比如施划左转车辆导流线,设置左弯待转区等方法,加强对左转车辆的引导和控制,以减少左转车辆与其它方向行驶的车流冲突,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普通交叉口信号配时的计算实例

普通交叉口信号配时计算实例某交叉口渠化方案如图所示,相位方案为:①东西向直行和右转②东西向专用左转③南北向直行和右转④南北向专用左转。
经计算,各进口道的流量比如表所示,每个进口道宽度为16.5m。
已知:Ls=3s,A=3s,I=3s。
试计算以下信号配时参数:(12分)(1)最佳周期时长C0;(2)各相位实际显示绿灯时间和红灯时间。
(3)画出最终的配时图。
解:a)根据上面的图形和表格可以得出:第一相位的流量比取0.2117;第二相位的流量比取0.1669;第三相位的流量比取0.2206;第四相位的流量比取0.2059;(1分)总流量比:8051.02059.02206.01669.02117.04321=+++=+++=yyyyY(0.5分)已知Ls=3s,A=3s,I=3s信号周期内总的损失时间∑∑==-+=-+=nkkksAILL112)333()(s(1分)因此,最佳信号周期1201949.0238051.01512*5.1155.1==-+=-+=YLC s(1分)。
b).一个周期总的有效绿灯时间为:10812120=-=-=LCGes,(0.5分)第一相位的有效绿灯时间为:288051.02117.010811=⨯=⨯=YyGgees(0.5分)第二相位的有效绿灯时间为:228051.01669.010822=⨯=⨯=YyGgees(0.5分)第三相位的有效绿灯时间为:308051.02206.010833=⨯=⨯=YyGgees(0.5分)第四相位的有效绿灯时间为:288051.02059.010844=⨯=⨯=Y y G g e e s (0.5分) c )、第一相位的显示绿灯时间:28332811=-+=-+=A L g g s e s (0.5分) 第二相位的显示绿灯时间:22332222=-+=-+=A L g g s e s (0.5分) 第三相位的显示绿灯时间:30333033=-+=-+=A L g g s e s (0.5分) 第四相位的显示绿灯时间:28332844=-+=-+=A L g g s e s (0.5分) 第一相位的显示红灯时间:89328120101=--=--=A g C r s (0.5分) 第二相位的显示红灯时间:95322120202=--=--=A g C r s (0.5分) 第三相位的显示红灯时间:87330120303=--=--=A g C r s (0.5分) 第四相位的显示红灯时间:89328120404=--=--=A g C r s (0.5分) 配时图(2分)第一相位第二相位第三相位第四相位28s89s。
交叉口渠化设计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交叉口渠化设计的一般原则和方法交叉口渠化设计的一般原则和方法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城市人口急剧膨胀,城市道路交通压力越来越大,交叉口交通拥挤、延误、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新的交通渠化设计方法对于保障道路交通秩序,提高道路通行安全性和通行效率有显著效果,设计理念逐渐得到各级政府的认可。
一、交叉口渠化设计的基本原则在进行交叉口渠化设计时要掌握如下几个设计原则:1、分离原则渠化设计应尽可能减少不同交通流之间的干扰,通过交通标志标线引导交通参与者按照车道分离、机非分离、人车分离的通行方式,促使各行其道。
2、疏导原则明确不同交通流的行驶轨迹,通过单向交通、变向交通、专用道、禁止左转等措施疏导交通流。
二、交叉口渠化设计的一般方法1、交叉口断面分布:相交两条道路交叉口断面的合理分布是渠化设计的先决条件。
由于交叉口的交通流量要远大于路段中交通流量,为保障交叉口进口道与路段通行能力相匹配,应增加进出口车道,对交叉口断面进行合理分布。
增加进出口车道的方法有下列几种:⑴展宽路口:展宽路口的宽度增加值一般为515m,长度一般为50100m,根据道路的等级,根据功能定位不同适当增减。
⑵压缩车道宽度:路段车道宽度为3.75m,进入路口车道宽段为3.5m,在大型车辆不超过10%进口车道可压缩到2.75m,特殊情况下进口车道可压缩到2.5m。
⑶压缩非机动车道宽:如非机动车交通流量不大时,可以压缩非机动车道宽。
⑷削减绿化带:在二块板或三块板绿化带隔离的道路上,如条件允许,可削减交叉口绿化带的宽度,以实现增加车道的功能。
2、车道的功能划分:车道功能的合理划分是交叉口快速分流的重要保障。
渠化设计中要先对交叉口进行交通流量的调查。
根据交通流量调查结果,确定车道的功能划分。
一般的解决方法有如下几种:⑴根据交通需求,确定是否单独设置转弯车道。
当一个信号放行周期内左、右转车辆低于3pcu,在路幅宽度较窄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不设左、右转专用车道。
⑵由于右转交通流的绿灯时间较其它方向的长,因此在路口渠化中,一般右转车道不做重点研究,但右转的进口道和出口道相邻间应留有一定距离,满足一辆小汽车的长度,一般情况下为6米。
1交叉口渠化和信号配时设计发展分析

1交叉口渠化和信号配时设计发展分析1.1 国外研究状况国外对交叉口渠化设计的研究较为成熟,一般都形成了相关规范或手册。
如美国的《交通管理设施手册》(Manual on Uniform Traffic Control,MUTC ),详细介绍了交叉口各种渠化措施以及设施的尺寸、颜色和使用时需注意的问题,对车道宽度、车道功能划分、左转车道以及进口车道数等做了大量的研究。
美国将交叉口渠化设计作为NCHRP研究项目,并在1985年出版了NCHRP第279号报告,提出了交叉口渠化设计的方法和原则。
NCHRP第225 号报告对交叉口如何处理左转进行了全面剖析。
日本的《平面交叉路口的规划与设汁》”作为日本国内道路设计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对交叉口渠化设计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认为渠化设计是交叉口优化设计中非常有效的措施。
在交叉口信号配时设计方面,国外大多采用Webster的理论与方法。
该理论以交叉口延误时间作为唯一的衡量指标,对信号配时方案进行优化,Webster理论未能考虑车辆、行人在交叉口受阻而被迫停候、排队以及由此所带来的油耗。
澳大利亚学者阿克塞力克提出了“停车补偿系数”的概念,并将它与车辆延误时间合在一起,用以评价信号配时方案。
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国外先后编制了种交叉口信号配时手册,对交叉口信号配时设计过程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操作流程、维护更新等都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如美国联邦公路管理局(Federal Highway Administration,FHWA)组织编写的《交叉口信号配时指导手册(TSTM)》,德国道路与交通工程研究学会编写的《交通信号控制指南一—德国现行规范(RILSA)等。
除了各种信号配时手册外,国外还先后研制了一系列交通信号控制系统、配时仿真软件,较为著名的有英国的SCOOT系统,澳大利亚的SCATS系统,以及用于的交通配时仿真的VISSIM、SYNCHRO、CROSIM等软件。
1.2国内研究状况我国在交叉口信号控制和设计相关各个领域的研究均晚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不过目前也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 (2)第一部分交通调查 (2)一、调查时间及地点 (2)二、调查内容 (2)2.1 交通流量调查方案及人员安排 (3)2.2 交叉口现状调查 (3)2.2.1 交叉口基本情况 (3)2.2.2 交通流量调查 (5)2.2.3 交叉口现状渠化情况 (5)2.2.4 现状信号控制情况 (6)2.3 其它 (7)2.3.1 交叉口附近土地利用情况 (7)2.3.2 人行过街情况 (8)第二部分交叉口渠化现状及改善 (8)一、交叉口现状渠化评价 (8)1.1 高峰小时流量 (8)1.2 饱和流率估算 (8)1.2.1 各类矫正系数求解 (9)1.2.2 各进口道饱和流量 (11)1.3 流率比分析及关键车流确定 (11)二、交叉口现状延误及服务水平分析 (11)2.1 软件界面 (12)2.2 道路设置、流量及信号设置情况 (12)2.3 现状服务水平 (13)2.4 现状路口延误 (14)2.5 其它 (14)三、交叉口现状通行能力分析 (14)3.1 参数计算 (14)3.1.1 各相位的绿灯间隔时间 (15)3.1.2确定信号损失时间 (15)3.1.3 各相位的有效绿灯时间 (15)3.2 各车道所属信号相位的绿信比 (15)3.3 通行能力计算 (15)四、交叉口改善方案设计 (16)4.1 交叉口信号控制基本参数计算 (16)4.1.1 计算黄灯时间和全红时间 (16)4.1.2 各相位的绿灯间隔时间 (17)4.1.3确定信号损失时间 (17)4.2 优化设计 (17)4.2.1 路口优化后 (18)4.2.2 优化后道路参数设置 (18)4.2.3 优化后信号设置 (19)4.2.4 优化后交叉口通行能力 (20)4.2.5 优化后交叉口延误及服务水平 (21)五、心得体会 (21)前言一、实践目的1、增强对《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中交通控制相关内容,特别是单点控制和绿波线控感性认识、综合应用,理论联系实际;2、培养资料收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与CAD作图能力;3、培养动手能力与严谨的科学作风;4、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二、实践内容1、选址;2、进行路口现状调查,包括交叉口地理位置、几何结构、现状信号灯安排情况并进行适当时间的流量调查;3、结合google地图或baidu地图与现场目测,调查交叉口的渠化设计情况;4、调查交叉口的相位设计情况;5、调查交叉口的信号配时设计情况;6、用所学交通控制知识评价交叉口信号配时设计的合理性,提出交叉口渠化设计、相位设计及配时设计的改善方案,画出交叉口渠化设计图、相位改善设计图、单点信号配时图;7、心得体会。
第一部分交通调查一、调查时间及地点1、调查地点:九公里轻轨站交叉口(巴南大道与渝南大道交叉)2、调查时间:2013年12月27日下午17:00——17:30二、调查内容九公里轻轨站交叉口:图1 交叉口地理位置2.1 交通流量调查方案及人员安排此次调查为人工调查,参与调查人员共6人。
由于通过该T形交叉口的车辆共有8种流向,所以有两个同学同事负责两个流向的流量数据调查(比如:左转+左转掉头)。
主要调查数据有:交叉口位置、交叉口几何结构、各流向信号配时情况、相位、信号灯安排情况、交叉口现状渠化情况、人行过街信号安排情况等。
2.2 交叉口现状调查2.2.1 交叉口基本情况2.2.1.1 概述渝南大道-巴南大道交叉口是一个典型的T型交叉口,该交叉口共有八个车流方向,设有两个分流岛,总体上渠化完善,线性优美,管控良好。
人行过街均设有绿灯,与道路上的车辆并无冲突。
交叉口东西方向中央分隔带处架设有轻轨三号线,而正好交叉口西出口(对应南进口右转车辆)恰好在九公里轻轨站下方。
具体交叉口情况可见图1和2.2.3的交叉口渠化图。
2.2.1.2 交叉口几何条件调查表2 交叉口几何条件2.2.1.3 交叉口交通工程设施情况该处交叉口总体上来说交通工程设施完备,能够保障车辆安全、高效、舒适的运行。
图3 现状路口交叉口配备有包括各类标线、照明设施、交通岛、信号灯、防眩板等在内的交通安保设施,中央分隔带及道路两侧的绿化符合要求,从列举的图中可看出一二,通过观察交叉口车流在相应安保设施的保障下运行流畅。
2.2.2 交通流量调查小时交通量(辆/h )小客车出租车公交车其他大客车货车摩托车直行(东进口) 464 96 54 22 90 70 左转(东进口) 130 36 0 0 8 20 左转掉头(东进口) 22 4 0 0 8 4 右转(西进口)306122582246人行道停车线交通岛隔离区照明设施直行(西进口)470 124 40 2 66 42右转(南进口)88 36 8 0 8 22左转(南进口)226 76 60 0 24 32表4 交通流量调查情况说明:西进口方向,除了直行左转车流,经观察还有左转掉头流向,信号灯与直行同步,但是流量特别小,一个小时只有四辆。
详细情况见附表1。
2.2.3 交叉口现状渠化情况九公里轻轨站交叉口渠化良好,东西进口方向均有三条车道,两条直行。
东进口加有一条左转与左转掉头合用车道,西进口加有一条右转车道,这条右转车道并不是在进入交叉口时才分流,而是它有自己的右转专用车道和保护相位,相同的,南进口的右转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交叉口环境良好,车流通畅。
图5 渠化图2.2.4 现状信号控制情况2.3.4.1 交叉口各进口道信号灯配时情况进口流向信号配时(s)红绿黄东进口直行41 41 3 左转69 13 3 左转掉头西进口右转13 69 3 直行41 41 3南进口右转69 13 3 左转60 22 3 表6 信号配时2.3.4.2 各相位信号配时情况经观测该交叉口信号周期为85s,一个周期内有四个相位。
图7 交叉口信号配时图2.3.4.3 交叉口相位设置情况图8 相位图图9 控制图2.3 其它2.3.1 交叉口附近土地利用情况交叉口南进口道路两侧大多数是居民区,且道路两侧的树木茂盛;西进口方向中央分隔带被轻轨线占据,但路灯数量适宜,光线良好;东进口包括南进口右转方向正好在九公里轻轨站下方,光线较暗,照明设施尚不能满足要求,有待改进。
图102.3.2 人行过街情况该交叉口分布有2个交通岛,行人借此得以顺利穿过交叉口,经调查发现,该交叉口行人流量不大,但是都有行人保护相位。
第二部分交叉口渠化现状及改善一、交叉口现状渠化评价1.1 高峰小时流量经查标准得,当量小客车换算系数为:车型出租车公交车其他大客车货车摩托车换算系数 1 2.5 2 2 0.8表11 当量小客车换算系数经换算得到高峰小时流量如下表:表12 高峰小时流量1.2 饱和流率估算i if N S S ∏⨯⨯=0i (8—2—1)i S ——车道组i 的饱和流量,pcu/h ;0S ——进口车道基本饱和流量,pcu/h ,在缺乏数据时取1650pcu/h ;N ——车道组i 所包含的车道数;i f ——进口车道各类矫正系数。
1.2.1 各类矫正系数求解 (1) 车道宽度校正系数⎪⎩⎪⎨⎧+-=)5.16(05.0)5.0(4.01W W f W 5.335.25.33><≤≤≤W W WW ——车道宽度,m ; (2)车道纵坡矫正当纵坡为上坡时(正方向),坡度对饱和流率有抑制作用,反之,坡度对饱和流率有一定的提升作用。
车道纵坡矫正系数求解如下:G f g 5.01-=G ——车道纵坡,弧度制,在此取0;(3)大车矫正大车队进口道饱和流率存在着负影响,可依下式计算大车校正系数;()111-+=HV HV HV E P f HV P ——大车在车流中的比例;HV E ——大车的小汽车当量。
无实测数据时取2.0; (4)右转车流矫正⎪⎩⎪⎨⎧--=RT RT RTP P f 135.0115.0185.0 直行左右转合用车道直行右转合用车道右转专用车道 RT P ——右转车在车流中的比例;(5)左转车流矫正⎩⎨⎧+=)05.01(195.0LT LT P f 护相位直行左转合用车道有保护相位左转专用车道并配有保LT P ——左转车在车流中的比例;(6)左右合用车道校正系数11111RL R L R R L LRL LR S S K q q K q q q q f =+=+=L q ——合用车道中左转车交通量,pcu/h ; R q ——合用车道中右转车交通量,pcu/h ;无专用相位时右转专用车道饱和流量1R S ,pcu/h ;Pb r g W 1f f f f ⨯⨯⨯⨯=bR R S S 转弯半径校正系数:⎩⎨⎧+=305.01r f r )15(15m r m r ≤>)( 行人或自行车影响系数Pb f ,通过计算得到0.7888;表12 矫正系数表13 大车矫正系数1.2.2 各进口道饱和流量根据公式(8—2—1)及上表,可以得到各进口道饱和流量如下:表14 饱和流量1.3 流率比分析及关键车流确定根据相位设置情况、控制图及各车道流率比计算结果,可计算得到各相位的关键流率比如下:1775.01375244y 1=÷={}3586.028788642722976m ax y 32=÷÷=,, 287.01223351y 4=÷=各相位的关键流率比之和为Y=y1+y2,3+y4=0.1775+0.3586+0.2869=0.823<0.9,满足要求。
所以该相位设计合理。
注:由于西、南两个方向的右转车均设了右转专用车道及保护相位,并使用交通岛隔开,唯一和该方向车流有冲突的行人也设有保护相位,所以在分析时可以不考虑。
二、交叉口现状延误及服务水平分析 运用synchro 软件进行分析2.1 软件界面图15 软件界面2.2 道路设置、流量及信号设置情况图16图17 流量、信号设置2.3 现状服务水平图18 现状分析由软件分析可知,交叉口(max)v/c 为0.57。
一般情况下,城市道路的服务水平系数(饱负度)CV越大,服务交通量越大,服务水平则越低;反之,服务交通量越小,服务水平则越高。
当CV>0.8时,表示路段开始拥堵。
所以该交叉口服务能力水平较高,从软件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交叉口服务水平为B 级。
2.4 现状路口延误路口延误软件显示为12.6s 。
行车延误十分直观地反映了道路交通的阻塞情况,借助于延误资料可以确定产生交通阻塞的位置、程度和原因。
延误越大,说明阻塞越严重。
另外,行车延误的程度将影响道路和交叉口服务水平的高低,行车延误越大,服务水平越低。
2.5 其它通过图16可知,路口通行能力利用率为0.57,可以间接得知,该交叉口总体流量不是很大,交叉口渠化良好。
以上部分可以在是时空图中清晰的展现:图19 时空图三、交叉口现状通行能力分析 3.1 参数计算交叉口信号相位的黄灯时间s 3=i A ,全红时间s 0r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