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传播与思维方式

合集下载

互联网时代的跨文化传播研究

互联网时代的跨文化传播研究

互联网时代的跨文化传播研究随着全球化的进程,文化的交流和融合越来越频繁。

互联网的出现更是为文化传播带来了无限可能性。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跨文化传播是一个备受研究者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从跨文化传播的概念、互联网时代跨文化传播的特点和挑战以及跨文化传播研究的方法和教育意义等几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跨文化传播的概念跨文化传播(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指的是不同文化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和互动的过程。

在现代社会,人们彼此的交流不再局限于国家或地域的范畴,而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

因此,跨文化传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

在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人们所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语言、文化、信仰等差异。

跨文化传播不仅要破除语言障碍,更要了解不同文化的背景和信仰,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人们在跨文化传播中的理解、接受和表达。

在互联网时代,跨文化传播的特点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也给传播带来了新的挑战。

二、互联网时代跨文化传播的特点和挑战互联网时代,跨文化传播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大众传媒大量涌现。

互联网时代,出现了海量的网络媒体,使得信息的传播速度和覆盖面积都大大提高,因此引导和控制公众舆论变得更加复杂。

2、话语权越来越分散。

互联网使得每个人都有了发声的机会,传播过程不再是相对单向的,而是以多元化的方式进行的。

3、传播形式更加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外,新的传播形式如社交媒体、短视频、直播等也随处可见,这为传播带来了新的多样选择,更增强了传播的表现力。

4、文化冲击力增大。

在互联网时代,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碰撞变得更加频繁和深入,文化差异也更加明显。

因此,传播在跨文化传播中要避免文化冲突和误解,更需要有强大的文化涵养。

同时,互联网时代跨文化传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1、网络信息的真伪不易辨别,虚假信息的传播和恶意攻击等问题越来越突出。

2、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仍然是制约跨文化传播的重要因素。

3、文化冲突问题更为突出,需要加强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跨文化传播基础知识讲解

跨文化传播基础知识讲解

跨文化传播基础知识讲解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跨文化传播变得日益频繁和重要。

不同国家、民族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愈发紧密,跨文化传播的作用也愈发凸显。

那么,什么是跨文化传播?它又包含哪些基础知识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跨文化传播,简单来说,就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人、群体或组织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流和文化传递活动。

这种传播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比如语言、文字、图像、肢体语言等等。

它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更是文化价值观、信仰、习俗等的交流与碰撞。

跨文化传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它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通过交流,我们能够了解到其他文化的独特之处,从而减少误解和偏见,增进彼此的友谊和合作。

其次,跨文化传播推动了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不同文化的元素相互融合,能够激发新的思想和创意,为社会的进步提供动力。

再者,它有助于拓展个人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让我们能够从多元的角度看待世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要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传播,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关键的基础知识。

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传播中首先要面对的问题。

不同的文化在价值观、社会规范、宗教信仰、审美观念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例如,在一些文化中,个人主义被高度重视,而在另一些文化中,集体主义则占据主导地位。

在交流中,如果不了解这些差异,就很容易产生冲突和误解。

语言是跨文化传播的重要工具,但语言的差异不仅仅体现在词汇和语法上,还包括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思维方式。

同样的一个词或一句话,在不同的文化中可能有完全不同的含义和理解。

比如,“龙”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吉祥、权威和力量,而在西方文化中,“龙”往往被视为邪恶的象征。

非语言交流在跨文化传播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眼神交流、空间距离等都能传达丰富的信息。

但不同文化对于这些非语言信号的解读可能存在差异。

比如,在某些文化中,直接的眼神接触被认为是真诚和自信的表现,而在另一些文化中,过多的眼神接触可能被视为不礼貌或具有攻击性。

跨文化传播提纲

跨文化传播提纲

跨文化传播提纲跨文化传播是指通过文化界限进行传播活动,以实现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目标。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跨文化交流和传播活动变得越来越重要。

过去,大多数社会和传播活动都是在自己的文化圈内进行的,没有太多的外部文化影响。

但随着世界各地的社会文化交流日益加强,跨文化传播的重要性就显而易见了。

只有通过跨文化传播,才能更好地把握当前复杂的社会变化,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理解与和谐。

二、跨文化传播的特点跨文化传播尤为复杂,它需要考虑语言、文化和思维方式上的差异。

以下是其特点:(1)多样性。

跨文化传播不仅要考虑传播渠道,还要考虑不同文化群体的价值观,以正确诠释和表达信息。

(2)多学科性。

跨文化传播还要涉及传播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领域。

(3)持久性。

跨文化传播与传统文化传播相比,具有更长久的影响,因为它们包含了更多的文化元素。

三、跨文化传播的必要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跨文化传播的必要性变得越来越明显。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地在不同文化背景之间进行沟通与协作,促进多元文化的互动与发展。

正确从事跨文化传播,有助于推动文化多样性、增进相互了解、促进文化繁荣,以及促进人类的发展。

四、跨文化传播的挑战虽然跨文化传播有着无穷的发展前景,但也面临着不少挑战。

首先,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日益增大,推动跨文化传播的困难也在增加。

,跨文化交流有可能导致文化冲撞,破坏当地文化。

有时候,跨文化传播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如利益滥用或不公平竞争。

五、跨文化传播的方法跨文化传播以最有效的方式,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发展。

为此,必须采取不同的方法,以满足文化差异所带来的传播需求。

以下是一些跨文化传播的方法:(1)调查研究。

在进行跨文化传播之前,应该进行调查研究,以了解收件人的文化背景及喜好。

(2)文化适应。

传播者需灵活运用方法,可适当修改文化原有的样式、形式和内容,以更好地满足不同文化群体的需求。

(3)融合性传播。

融合传播是指合理地融合多种文化元素,形成一种新的传播风格。

传统文化的全球传播与跨文化传播

传统文化的全球传播与跨文化传播

传统文化的全球传播与跨文化传播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传承和发展的结果,代表着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精神面貌。

传统文化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已经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同时也被跨文化传播所影响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传统文化的全球传播与跨文化传播。

一、全球传播传统文化的全球传播是指一种文化体系中的各个组成部分通过国际经济、政治和文化关系所影响而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开来。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全球化使得经济、技术、文化、社会和环境的交流和互动日益频繁,传统文化也不例外。

传统文化的全球传播有以下几种形式。

1. 旅游旅游是一种重要的全球传播方式。

人们可以通过旅游,了解到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习惯。

游客们可以学习到当地的宗教、传统节日和手工艺品等,感受到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2. 艺术演出艺术演出是一种重要的全球传播方式。

世界各地的艺术团队可以通过演出把自己的传统文化带给观众并与之互动。

艺术演出是一种直接、生动的传播方式,可以使观众更好地理解他们所希望了解的文化。

3. 社交媒体社交媒体是当代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社交媒体,人们可以在世界范围内分享不同的文化元素,使得传统文化得以快速地在全球范围内传播。

一些国外的节日和传统文化活动也已经通过社交媒体开始进入国内。

4. 餐饮文化餐饮文化在全球传播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各个国家的传统美食因为其独特的口感和制作方式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被传播开来。

同时,餐饮也是文化交流的载体之一。

人们可以在享用美食的同时,了解到不同地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

二、跨文化传播跨文化传播是指一种文化体系中的某些元素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相互影响和改变的过程。

跨文化传播不仅关乎到文化本身的传承,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传统文化的跨文化传播具有以下几种形式。

1. 文化领袖的介绍文化领袖是指在文化上有很高影响力的人物。

当一些文化领袖介绍自己国家或民族的传统文化时,会牵扯到许多文化元素和背景知识。

第六章跨文化传播

第六章跨文化传播

第六章跨文化传播
文化休克心理演变过程 情绪高涨
情绪变化
情绪低落 蜜月期 沮丧期 调整期
适应期
❖ 文化休克与重返原文化休克
跨文化中的行走者
Pearl Buck, 1932. 中文名:赛珍珠
第六章跨文化传播
❖ 1、认识误区 在跨文化传播中,人们因缺乏对异文化的敏感而 下意识地认为别人与自己一样,从而形成传播障 碍。 例:加拿大男子弗雷德日本求职经历 英国与印度间的文化冲突
❖ 德国:特别准时。访问德国人家庭时,应带上没有包装的鲜花,并 递给女主人。在介绍时,先问候女士,并等待,如果女士先伸出手 后,才能与她握手。
❖ 意大利:意大利商人对式样是很关心的。访问前要预约,要对意大 利的官僚主义有准备和耐心。
❖ 英国:在正式的晚餐上经常干杯。如果主人敬你一杯,一定要回敬。 业务款待中午宴比晚宴多。
❖ Dragon是西方神话中带翼的动物。基督 教的诞生,使Dragon的命运发生了翻天 覆地的变化,成为Satanas的代名词,被 视为恶魔的象征。在Mesopotamia神话 中,龙是“海洋中恐怖的生命,具有祸 害人,被神消灭的命运。”
❖ lóng和dragon不是一个概念,两者不能 互译,现在将他们等同了,让外国人把 中国的象征符号“龙”当成像巨型蜥蜴 那样的会喷火的凶暴怪兽,自然引起对 中国不小的误读。
第六章跨文化传播
LOGO
第六章跨文化传播
❖“文化休克”(Cultural Shock)是美国人类学家 奥博格(Kalvero Oberg)提出的概念,是指一个人 进入到不熟悉的文化环境时,因失去自己熟悉的 所有社会交流的符号与手段而产生的一种迷失、 疑惑、排斥甚至恐惧的感觉。
CULTURE SHOCK: A Fish Out Of Water

跨文化传播的意义和作用 -回复

跨文化传播的意义和作用 -回复

跨文化传播的意义和作用-回复跨文化传播是指在不同文化背景下,通过各种媒介途径传播和交流信息、观点、价值观和文化特征的过程。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跨文化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逐步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跨文化传播有助于增进文化理解和包容。

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是人类社会的真善美的丰富源泉,但也可能是产生误解和冲突的根源。

通过跨文化传播,人们可以获得更多关于其他文化的信息,了解其他文化的习俗、信仰、思维方式等,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其他文化。

这有助于减少偏见和歧视,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和谐合作。

其次,跨文化传播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家与国家、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

跨文化传播不仅仅是一种文化交流,也是一种经济交流。

通过了解其他文化的价值观、消费习惯和需求,企业可以推出更贴近当地市场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提高销售额和市场份额。

跨文化传播还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吸引更多外国游客前来旅游观光,为当地经济注入更多的经济资源。

再次,跨文化传播有助于推进科技和文化的进步。

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融合有助于培养创新和创造力。

通过接触和学习其他文化的科技成果、艺术作品等,人们可以拓宽自身的视野,开拓思路,提升个人素质。

同时,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能够激发出新的创意和想法,推动科技和文化的进步。

此外,跨文化传播能够维护和传承本土文化。

随着全球化的冲击,许多传统文化面临着衰退和沉寂的危险。

跨文化传播为本土文化提供了一种展示自身魅力的平台。

通过向世界传播本土文化,可以增加文化自信心,提升本土文化的价值和影响力。

同时,跨文化传播还能够在文化交流中发现自身文化的瑰宝和特色,从而进一步传承和发扬本土文化。

最后,跨文化传播有助于全球问题的合作与解决。

在全球化背景下,许多问题已经超越了国界的限制,成为全球性问题,如环境问题、气候变化等。

跨文化传播为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合作提供了平台。

通过分享信息、合作解决问题,可以更好地应对全球性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

多元文化与跨文化传播

多元文化与跨文化传播

多元文化与跨文化传播多元文化与跨文化传播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移民潮的增多,多元文化的出现和跨文化交流的加强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中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

多元文化指的是在一个地区或国家中存在许多种族和文化,每种文化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特征和思维方式;而跨文化传播则是不同地域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传播,在交流和传播过程中诞生出新的文化和观念。

多元文化和跨文化传播相互关联并相互影响,两者的存在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多元化和文化的发展。

一、多元文化的意义多元文化的出现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多样性的增长,也说明社会更加开放和包容。

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这些价值观和世界观对于塑造人的思想和行为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多元文化的社会中,人们可以接触到更多的文化和思想,这有助于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和视野的拓展。

多元文化的出现也意味着人们面临着更多的文化冲突和文化调适的问题。

在不同文化的交流中,人们容易受到自己的文化背景的束缚,对其他文化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不同。

因此,在多元文化的环境中,了解和尊重其他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同时,多元文化的环境也要求人们寻求文化合作和整合,以形成新的文化是相互融合的结果,这有助于提高文化的创造力和创新力。

二、跨文化传播的意义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不同的文化越来越频繁地交流和融合。

跨文化传播就是文化交流和融合的产物。

跨文化传播对于文化的发展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在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不同的文化得到了相互了解和认同,出现了新的文化,文化的多样性和创新性得到了增强。

跨文化传播也有助于促进文化的共享和传承。

文化的传承依赖于人们的记忆和学习,传播则需要有媒介和渠道。

跨文化传播把不同的文化带到了世界范围内,使得更多的人有机会了解和学习不同的文化。

同时,跨文化传播也促进了文化的共享和交流,人们可以通过跨文化传播来分享他们的文化和世界观。

三、多元文化和跨文化传播的关系多元文化的出现和跨文化传播是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的。

在多元文化的社会中,文化交流和融合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开展,人们接受和认同不同的文化,新的文化得以产生。

跨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出路

跨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出路

跨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出路【摘要】跨文化传播在当今世界日益重要,但也面临着诸多困境。

文化差异带来挑战,语言障碍导致误解,传播媒介选择困难,跨文化传播策略亟待改进,跨文化交流技巧也不容忽视。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加强文化意识的培养,促进跨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动跨文化传播的未来发展。

只有通过不断努力和提升,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跨文化传播的挑战,实现文化多样性的共融与交流。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文化差异、语言障碍、误解、传播媒介、跨文化传播策略、跨文化交流技巧、文化意识、跨文化合作、未来发展。

1. 引言1.1 跨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出路的重要性跨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出路的重要性在当今全球化的社会中日益凸显。

随着经济、科技、文化的全球化发展,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愈发频繁,跨文化传播也成为了一个不可避免的现象。

跨文化传播的困境主要表现在文化差异、语言障碍、传播媒介选择等方面,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信息的传递和理解,进而影响着不同文化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解决跨文化传播的困境,寻找出路至关重要。

跨文化传播的重要性体现在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合作。

只有通过跨文化传播,才能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与沟通,增进彼此之间的互信与尊重。

跨文化传播也有助于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与合作,推动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步伐。

为了弥合不同文化之间的隔阂,实现文化多样性的充分交流与共享,解决跨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寻找出路势在必行。

1.2 跨文化传播的现状跨文化传播的现状可以说是日益复杂和多样化的。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国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变得愈发频繁。

在这种背景下,跨文化传播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人们不仅仅通过传统的语言书面交流方式进行跨文化传播,还通过网络、社交媒体等现代科技手段进行跨文化交流。

跨文化传播所面临的挑战也日益凸显。

文化差异造成的误解和障碍,语言的局限性以及传播媒介的选择等问题都使得跨文化传播变得复杂和困难。

在当今世界,人们面临着文化认同的多元化和碎片化,这使得跨文化传播更加棘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成进行时
现在
I work. You work. He/she works. We/you/they work. Have+ V-ed
过去
将来
Will have+ V-ed
Have been +V-ing
had
2020/10/19
3. 造成差别的原因 象形文字是最重要的原因。 各种文字的字符,大体上可以归纳成三
分联系成整体,将它的各种属性、方面、联 系等结合来。 分析思维(analysis):在思想上将一个完整的 整体分为各个组成部分,或将他的属性、方 面、联系等区分开来。
2. 差异的表现 以中国文化中的三大国粹为例: 中医 京剧 国画
语言:只有西方那一种分析的思维模式才能产生以梵文、古希腊问、
拉丁问等为首的具有词类、变格、变位等一系列明显特征的印欧语 系的语言。这种语言容易分拆、组合,因而产生了现在的比较语言 学。反之,汉语等藏缅语系的语言则不容易分拆、组合。词类、变 格、变位等语法现象都有点模糊不定。这种语言是以综合的思维模 式为源头或基础的,自有它的特别异之处和优越之处。
• 人在头脑中对记忆表象进行分析综合、加 工改造,从而形成新的表象的心理过程, 它是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即通常的想象 。
2020/10/19
抽象思维(abstract)
• 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活动。 这种思维需要遵循逻辑规律,所以又称为 逻辑思维。
2020/10/19
Être: 简单时态: 直陈式现在时:
2020/10/19
我们经常太忙于思考,忘了反思我们是如 何思考的。
——笛卡尔
2020/10/19
纲要
第一节、不同文化中的思维方式 第二节、个案分析:中美思维方式的差异 第三节、思维方式对跨文化交流的影响
2020/10/19
思维指的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反映客观 世界的过程。
思维方式:在思维活动中,有些反复出现的思维程序,
相对稳定的思维方法,被统称为思维方式。其中不包括
价值判断。(culture gene)
实际上,在头脑处理种种信息的过程中,包括价值 判断,但在讲思维方式时,我们暂时不讲信息的价值判 断。
2020/10/19
2.文化与思维偏好
亚文化:例如,北大、清华学生思维方式的特点 北大:Why do it? 清华:How do it? C. P.斯诺在《两种文化》,提出,随着科学技术
1. 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关系 2. 中国人形象思维发达逻辑思维不发达的表现
《论语》中仁的概念 中国语法发展缓慢 《马氏文通》1898(印度 bc500;希腊 bc100) “逻辑”的翻译来自英语 量词的大量使用 数学:西方数学从公理出发,中国数学从问题 出发 2020/10/19
形象思维(imagination)
的发展,人文科学知识分子和科技知识分子所代表的 文化日益分化,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文化,这种分化给 人类带来损害,警告两种文化应合作。
2020/10/19
文化对思维方式的影响
• 概念思维与相关思维的实验:
请回答:鸡、牛、青草中哪两个关系最密 切?
2瑞不莱姆《冲突的思维模式》对欧洲人的分析 (1)归纳推理法(inductive reasoning) 有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式。从具体事实出发,进行归纳概括,从中得 出归纳性或结论性的东西。(英美法系) (2)演绎推理法(deductive reasoning) 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式,认为思想理论具有真实性和重要性。(大 陆法系)(拉丁语系) (3)直觉的推理法( intuitional reasoning)(日本和斯拉夫语系) (4)辩证逻辑方法(dialectical reasoning)(黑格尔和马克思 ) 对立统一
2020/10/19
B.汉字认知中的两大神经心理特点(双重编码和复脑文 字)的发现。
近20年来,神经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人脑认知汉 字时,不像拼音文字那样偏向左脑,而是左右脑并用。 因而可以说,汉字是‘复脑文字’,拼音文字是‘单脑 文字’,这大概与汉字的形态特点有关。”
2020/10/19
4. 形象思维的特点
重视直观经验,在理论上却往往停留在经验论。人 们广泛运用形象类比的方法,通过物体的形象表达思想。 这种思维方式要求学会触类旁通,举一知十的类比、联 想。
我国的先人在认识论中往往以表象代替概念,进行 类比推理。类比推理强调相似性、相关性。只要相似或 相关,至于相关是否是偶然的、非本质的,类比推理是 不在乎的。人们有时会通过一些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所 表现出的相似性、相关性,发现隐蔽在其中的深刻规律。
2020/10/19
3. 差异的原因
(1)汉字是单音节的象形文字,没有词形变化。(语法和
标点、三维文字)
这样就为综合思维优先的思维方式提供了沃土。
2020/10/19
(2)汉语是高语境语言影响。 美国学者爱德华·霍尔在对比了世界多种书面语
言之后,把不同的语言分成高度依靠上下文关系的高 语境(high context)语言,和低度依靠上下文关系的 低语境(low context)语言。
将“和”的内涵从传统文化中置入现代化语境,其含义体现为四个层 次:第一个层次是天与人。如天人合一,主张宇宙或自然与人的和谐 一体。第二个层次是国与国。国家之间要修好和睦,和平共处,国家 之间讲究以礼来调节,而“礼之用,和为贵”。第三个层次是人与人。 人际关系要和美谐调,相互理解,平等相待。第四个层次是个体的心 理和精神生活,追求一种平和、和乐、中和的境界。
大类:意符、音符和记号。 (1)汉字是三类字符都使用的文字。 英文基本是音符。
2020/10/19
汉字起源于图画,是一种象形的图画形文字。虽然经 过几千年的演变和简化,象形的特色已经减色不少,但是 ,今天的一些汉字依然有象形的特征。
例如,哭、笑、人、山、川、田、水、火、日、月、 牛、羊、鱼、禾、木、口、凹、凸(raise)、伞等。
2020/10/19
语法
在句法中,英语明确区分主语和谓语,句子中必须 有主语和谓语。当一句话中有谓语而无主语时,那么一 定要补上主语"it"。如“下雨了”,英语中必须说"It rained";“现在9点了”,英文必须说 "It is 9 o'clock now"。
在汉语的句子里,有时既不需要主语,也不需要谓 语。下雨了”,“几点了”,“9点了”,就是没有主 语的句子;“山高路远”和“天高云淡”都是没有谓语 的句子。在这句话中不需要使用动词“是”,实际上动 词“是”在古代汉语中不存在,但在英文中这个动词必 须有。
语言是思想的外化
2020/10/19
日本学者石井敏(Satoshi Ishii) 对日本人跳跃式思维模式的分析
2020/10/19
俳句
故乡呀,挨着碰着,都是带刺的花。
入夜食毛栗 明月出山巅 十月纸窗破 遂识金风寒
闲寂古池旁,青蛙跳进水中央,扑通一声响 。
2020/10/19
顿悟的思维方式
• 用含蓄和间接地方式组织和发送自己的思 想,听话的人必须推断讲话人要讲的意思 。
Je suis
Tu es
Il est
Nous sommes
Vous êtes
Ils sont
直陈式未完成过去时: J'étais Tu étais Il était Nous étions Vous étiez Ils étaient
2020/10/19
时态 Tense Aspect 一般
完成
进行
其缺点是不够严密,对对象的认识模糊不清晰。
2020/10/19
(二)中国人偏好综合思维,英美人偏好分析思维
在理解一组信息时的切入点方面,中国人喜欢综合 思维,英美人喜欢分析思维。因而在信息的排列组合的 顺序方面中国人整体思维在先,英美人个体思维在先。
2020/10/19
1. 综合思维和分析思维的关系 2. 综合思维(synthesis):在思想上将各个部
2020/10/19
• For example: if you feel sleepless, you can treat it by massaging two points according to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It is a kind of reflection of holistic thinking pattern.
• 抽象的思想可以用具体的事物来表示。
• 六祖慧能: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 • 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
惹尘埃。” • 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
惹尘埃。”
2020/10/19
二、形成一种思维习惯的原因
(1)生产方式 (2)历史传统 (3)哲学思想 (4)地理环境 (5)语言文字
2020/10/19
语言仅仅被看作是交流思想的工 具是片面的,其实每一种语言都是一 个独立的文化全息系统。
2020/10/19
第二节 个案分析:中美思维方式的差异
一、中国人与英美人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
(一) 在有关一组信息的内在联系方面,中国人偏好形 象、类比、直观思维,英美人偏好概念、逻辑思维.
1. 差异的表现
中国的太极图 阴阳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补充。中医讲究阴阳平衡 ,阴阳失调要生病。
2020/10/19
中美差异的表现
“中和”(或和谐)在古代中国是一个贯彻始终的思想概念,从远古到清 末源远流长。河姆渡文化中已出现阴阳和谐的“太极”图案,《史 记·黄帝本纪》已载黄帝“协和万邦”。在发展中,“和”的内涵越来 越深刻,越来越丰富,由一个日常词语逐步升华为一个哲学概念、美学 概念、伦理道德概念,日益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范畴和主导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