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现状分析
人口、资源、环境

人
利 用 人 人 森林
利 用
众
利 用
森
林
木
1. 2.
?
2 ? 3
参考答案 1.我国人口逐渐增多 分) 我国人口逐渐增多;(1分 我国人口逐渐增多 森林逐渐减少。 分 森林逐渐减少。(1分) 2.我国应控制人口增长 2.我国应控制人口增长; 我国应控制人口增长; 实施计划生育的国策。( 。(1分 实施计划生育的国策。( 分) 合理开发利用资源。( 。(1分 合理开发利用资源。( 分)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分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分)
(2)、造成这一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D ) A、人们的环保意识差 B 、现代化进程快、资源短缺 C、人口众多 D、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牧业 (3) “碧水、蓝天、绿地”等环保措施的实施表( ) C A、科教兴国是发展经济的必然选择 B、发展经济,必须走先污染、再治理的路子 C、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二者必须协调统一 D、发展现代化工农业必须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4、“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恩 格斯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B ) A、我们不应该改造自然 B、人类与自然界要和谐共处 C、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界没有影响 D、人类是自然界的天敌
1.从上面的材料中你发现了什么? 从上面的材料中你发现了什么? 从上面的材料中你发现了什么
种类
人均占有量 在世界平均 水平的比率 32% 24% 47% 32—64% 49% 29% 13%
耕地 淡水 煤炭 石油 铁矿 铜矿 森林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自然资源分布不平衡,开发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自然资源分布不平衡,
4.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为“低碳排放”做些什么?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为“低碳排放”做些什么?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为 低碳” (“低碳”指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每个细节的改变 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针对我国资源环境现状谈一谈人口增长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

针对我国资源环境现状谈一谈人口增长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一、我国资源环境的现状分析(一)主要矿产资源可供利用储量有限。
我国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2003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位石油消费国;2008年成为煤炭净进口国;石油净进口量由1990年的755万吨上升到2009年的2.18亿吨;石油进口依存度,即石油净进口量占国内石油消费量的比例,2007年首次达到50%之后继续攀升,2009年已升至56% 。
我国已成为世界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一次能源消费量居世界第二位,一次能源生产量居世界第三位。
2002年,我国一次能源产量为13.87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产量13.8亿吨,居世界第一位;原油1.67亿吨,居世界第五位;天然气产量居世界第十六位;发电装机容量3.57亿千瓦,发电量居世界第二位,其中水电居世界第四位。
根据国家发改委能源所的分析预测,2020年,我国一次能源的需求在25~33亿吨标准煤之间,将是2000年的两倍;2050年,我国为实现达到目前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人均GDP将达到1万美元,届时我国能源需求量约为50亿吨标准煤。
未来,我国能源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根据预测,2020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超过55%%,天然气的进口依存度为25~40%左右。
2020年后,我国国内能源供应缺口将进一步扩大。
据我国45种主要矿产可供利用储量对消费需求的保证程度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2010年可以保证消费需求的矿产21种,其它24种矿产难以保证需求; 2020年可以保证需求的矿产仅为9种,其他36种矿产难以保证需求。
特别是铁、锰、铬铁矿、铜、铝铁矿、钾盐等关系国家经济和安全的大宗矿产将长期短缺。
(二)水资源短缺和时空分布不均。
我国人均占有的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值的31%%左右,亩均水资源量为世界平均值的61%%。
未来我国水资源需求将持续增长,供应能力面临严峻考验。
因此我国水资源发展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遵照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方针,采取多种综合措施分阶段逐步解决供需矛盾。
试析如何实现我国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试析如何实现我国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我国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是一个关系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人口增长和资源环境问题成为制约我国发展的重要因素。
如何实现我国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政策制定、科技创新以及促进资源节约利用等方面试析如何实现我国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一、政策制定方面政策制定是实现我国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我国应加强人口政策的制定与落实,优化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长速度。
同时,我国还应制定有效的环境保护政策,加强对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例如,限制新的资源开发项目,推动资源循环利用,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治理力度。
政策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确保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平衡。
二、科技创新方面科技创新是实现我国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
我国应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科研机构与企业的合作,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通过科技创新,可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的改善。
例如,发展清洁能源技术,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开发高效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实现资源的再利用。
科技创新可以为我国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
三、促进资源节约利用方面资源的节约利用是实现我国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我国应加强对资源的管理和监督,推动资源的节约利用。
通过改善资源利用方式,可以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循环利用。
例如,加强对耕地的保护,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推动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加强对能源的管理,促进能源的节约使用。
资源的节约利用可以减少对资源的过度依赖,推动我国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总结起来,实现我国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需要政策制定、科技创新和资源节约利用等多方面的努力。
政府应加强政策的制定与落实,提高人口政策和环境保护政策的效果;科研机构和企业应加强合作,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全社会应加强对资源的管理和监督,推动资源的节约利用。
第16课 人口、资源与环境

第16课人口、资源与环境一、说明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现状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1.我国人口问题的现状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1)人口问题的现状①人口数量大——我国人口的一个基本特点。
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有l3.7亿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由于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人口仍较多。
②人口素质不高——我国人口的另一特点。
从整体上看,我国人口的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还比较低,这无疑进一步加剧了我国的人口负担。
③正面临着人口日益老龄化的问题。
(2)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人口数量大、文化素质低,对自然、社会和经济都会带来沉重的压力。
①人口数量大,使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减少,消耗加速,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恶化,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突出;大量人口给社会带来就业难、出行难、买房难、看病贵、读书难等一系列严峻的社会问题。
②文化素质偏低,一方面使我国人才缺乏,人力资源不足;另一方面,增加了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的难度,从而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③人口日益老龄化,增加了养老、福利、医疗、社会保障事业的压力。
2.我国资源问题的现状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1)资源问题的现状①我国自然资源总量是丰富的,但人均占有的资源量很少,这是我国自然资源国情的基本特征。
②资源利用率低,破坏与浪费严重。
③资源分布不平衡。
(2)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资源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步伐,制约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3.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1)环境问题的现状①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是中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②废气、废水及固体废弃物污染是中国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2)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影响社会安定,危害人民健康,威胁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
二、掌握我国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措施1.我国解决人口问题的措施——实行计划生育。
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1)实行计划生育的原因①人们只有充分发掘和利用当地资源发展经济,同时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并对贫困的计划生育户采取优先扶持的政策,才能逐渐摆脱贫困,走上致富之路。
浅述中国人口增长对资源与环境的影响

浅述中国人口增长对资源与环境的影想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过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资源环境和经济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资源环境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发展又为资源环境的保护提供了经济保障,他们之间必须相互协调,共同发展。
这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要求。
一、我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国是世界上拥有最多人口的国家,因此,在人口、资源、环境的发展中一直处于不平衡状态。
目前,这种状态不仅没有得到根本改善,还产生了新的不协调因素,进一步加剧了人口、资源、环境及社会发展问题的矛盾。
1人口、资源与环境整体发展不协调当前,我国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其消极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如人口与经济之间的不协调发展关系,主要表现在人口总规模急剧膨胀和劳动力适龄人口数量庞大对经济发展形成了巨大压力;资源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不协调关系,主要表现在,随着经济产值增加,加大了对资源的大量消耗和浪费,使经济发展的自然资源基础不断受到削弱和破坏,已出现了某些重要资源的短缺。
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不协调关系,主要表现在经济活动对环境造成的日益严重的污染和自然生态持续恶化。
从另一方面来看,被污染、破坏的生态环境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对人们的健康构成严重的威胁。
2人口、资源与环境各个子系统的内部发展不协调从我国目前人口、资源和环境发展的现状可以看出,人口、资源和环境各子系统内部发展不协调的现象非常普遍。
人口方面,计划生育政策虽然有效地抑制了人口自然增长,延缓了高峰期到来的时间,但同时,我国目前人口的发展又出现了新的问题。
其中最为突出的几个问题分别是(1)人口将逐步进入负增长。
(2)新生人口的性别比例失调。
(3)老龄化问题严重。
我国的人口数量、质量和结构的变动也直接影响着环境,尤其是人口数量长期持续增长,引起不同程度环境恶化,已经开始危及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人口、资源、环境——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人口、资源、环境——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摘要:面对我国目前人口、资源与环境的新特点,针对人与自然如何协调发展的关系,结合自然辩证法,在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础上重新审视和完善可持续发展理论,并积极运用到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中去,以协调人与自然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和谐统一以及自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古老的哲学问题。
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就是说,人类应该怎样与周围的自然界共处,人类自进入文明时代起就一直在探寻着思索着。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我们都知道,人口问题在中国由来已久,人口基数大、增长迅速,成为目前中国发展的沉重包袱。
虽然计划生育体制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中国人口的高速增长,但我们看到人口问题在短时间内是难于解决的。
资源有限、人口众多、人口整体素质不高,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瓶颈。
与所有的工业化国家一样,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是与工业化相伴而生的。
五十年代前,我国的工业化刚刚起步,工业基础薄弱.环境污染问题尚不突出,但生态恶化问题经历了数千年的累积,已经积重难返。
五十年代后,随着工业化的大规模展开,重工业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问题初见端倪。
但这时候污染范围仍局限于城市地区,污染的危害程度也较为有限。
到了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环境污染渐呈加剧之势,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使环境污染向农村急剧蔓延,同时,生态破坏的范围也在扩大。
时至今日,环境问题与人口问题一样,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两大难题。
面对全球性的资源危机,我国的能源状况尤为严峻。
虽然我国国土辽阔、矿产丰富,但由于近些年来人们资源意识淡薄、片面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而忽略了对矿产的保护与高效率利用,政府措施不得力等诸多因素,我国的资源状况不容乐观,多种矿产开采殆尽、利用率偏低,能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
可以说,中国经济的发展在很大一部分程度上是以牺牲资源与环境为代价的,缺乏可持续性。
我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现状分析

我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现状分析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探讨了我国的人口、资源及环境发展的现状,并且论述了三者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协调问题。
关键词: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一、我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现状1我国人口发展的现状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人口为12.95亿,其中大陆人口为12.66亿。
同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大陆人口10年间共增加13215万人,平均每年增加1279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1.07%。
2001年我国年人口出生率为13.38‰,死亡率为6.43‰,自然增长率为6.95‰,总和生育率水平为1,8%。
我国人口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2000年,我国15岁及以上文盲和半文盲人口为8507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72%,比1990年的15.88%下降了9.16个百分点,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由1990年的1422人上升到3611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人由8039人上升到11146入。
同时,我国入口的年龄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2000年,我国15-64岁人口比例为70.15%,比1990年的66.74%上升了3.41个百分点,0-14岁人口比例为22.89%,比1990年下降了4.8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为6.96%,比1990年上升了1.39个百分点。
可见,我国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
同时,人口的年龄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总人口、劳动年龄人口、老年人口、流动人口四个高峰相继到来,且相互叠加,人口数量、质量、结构、分布以及男女性别比例等问题交织,实现入的全面发展、统筹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
2我国资源发展的现状进入21世纪,我国将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资源问题已成为最令人担忧的问题之一。
我国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及对策

我国选择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有什么意义?
1、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关系到中华民族生存和 发展的长远大计
2、只有坚定不移的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才 能顺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 才能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生存发展创造良 好的条件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关键是要做好人口、资源、
环境工作。具体措施:
1、加强宣传教育、增强人口、资源、环保意识。
【解析】选C。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人口问题相关知识的理 解。漫画中“小康”是目标,小康的“后腿”是“超生”。 漫画反映了我国人口过多,增长过快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进程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现状,可见①③④是对漫画的正 确理解;②表述与事实相悖。
5.(2010·莆田中考)中国国家馆形如“东方之冠”,做到 了照明用电全部自给,雨水循环利用;英国馆的“种子圣殿” 展示了英国在全球自然资源保护上所处的领先地位;墨西哥 馆的“风筝广场”代表着墨西哥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对城市绿 地的偏爱……上海世博会上这些场馆的设计启示我们( ) ①要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②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③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工作 ④科技创新是解决人口与资源、环境矛盾的唯一途径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 D.②③
展中国家、形势严峻….. 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 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 农村人口多, 人口素质偏低, 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 ……
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
人 1、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口 问 题
2、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3、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规模
的 负 面
4、影响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 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1.树立循环利用和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
意识
从
塑料
身
垃圾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探讨了我国的人口、资源及环境发展的现状,并且论述了三者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协调问题。
关键词: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一、我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现状 1 我国人口发展的现状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人口为12.95亿,其中大陆人口为12.66亿。
同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大陆人口10年间共增加13215万人,平均每年增加1279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1.07%。
2001年我国年人口出生率为13.38‰,死亡率为6.43‰,自然增长率为6.95‰,总和生育率水平为1,8%。
我国人口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2000年,我国15岁及以上文盲和半文盲人口为8507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72%,比1990年的15.88%下降了9.16个百分点,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由1990年的1422人上升到3611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人由8039人上升到11146入。
同时,我国入口的年龄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2000年,我国15-64岁人口比例为70.15%,比1990年的66.74%上升了3.41个百分点,0-14岁人口比例为22.89%,比1990年下降了4.8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为6.96%,比1990年上升了1.39个百分点。
可见,我国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
同时,人口的年龄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总人口、劳动年龄人口、老年人口、流动人口四个高峰相继到来,且相互叠加,人口数量、质量、结构、分布以及男女性别比例等问题交织,实现入的全面发展、统筹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
2 我国资源发展的现状进入21世纪,我国将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资源问题已成为最令人担忧的问题之一。
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我国资源消耗的高峰期已经到来。
根据中共十六大战略部署,我国将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意味着我国经济将在高速运行20多年的基础上,继续高速运行10多年,年均增长速将达到7.2%。
高速发展战略离不开大宗资源的支撑,中国资源需求将急速增长。
目前,我国90%以上的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都是来源于矿产资源,30%以上的农业用水和饮用水也都是来自属于矿产资源范畴的地下水,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矿产资源的消耗已呈激增态势,而我国目前在资源的使用上高消耗、高浪费的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进一步加剧了资源的紧张形势。
(2)我国资源的自身供给严重不足。
我国在资源总量上可称丰裕国,但在人均资源分配量上却是贫乏国,铁,锡、石油、天然气、钾、硫等大宗性矿产资源更为不足。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完全依靠国内资源的局面将难以为继。
据测算,按照现有探明储量和消耗速度,我国目前已探明的45种主要矿产中,到2010年可以满足需要的只有21种,到2020年只有6种。
其中,供需矛盾最突出的当属石油和铁矿石。
一般认为,当一国资源的对外依存度达到20%-30%时,就面临较高的风险。
据此判断,我国将在未来5-10年遭遇“资源安全”问题。
10-20年,这一问题会变得严重起来。
以2000年我国石油实际供应量为基数测算,如果供应量减少1%,使gdp的增长率下降5.83个百分点;如果减少5%,则gdp将负增长。
2020年前后,若没有充分准备,“资源问题”将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瓶颈。
3 我国环境发展的现状30多年来我国的环境问题呈现出局部好转、整体恶化的局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环境污染非常严重。
我国的环境污染主要有大气污染、水污染、海洋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目前,虽然我国局部地区的污染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和治理,但总体上看,污染程度依然居高不下,而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垃圾每年以10%的速率增长。
不少城市由于垃圾得不到及时处理而受到“垃圾包围城市”的困扰。
与此同时,由于农业生产造成的水源污染及土壤污染、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生的生活污染和乡镇企业布局不当、治理不够产生的工业污染等等,使得我国农村的污染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2)水土流失严重。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水蚀、风蚀、冻融侵蚀广泛分布,局部地区存在滑坡、泥石流等重力侵蚀。
随着城市化和工矿业的发展,地表扰动、植被破坏等进一步加剧了水土流失。
根据全国第二次水土流失调查,20世纪90年代末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达到356万平方公里,目前水土流失已经成为我国的头号环境问题,给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