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的表现及成因分析_丁萍
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的表现及成因分析

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的表现及成因分析礼仪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当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现阶段大学生礼仪素养水平不高。
在此基础上,文章结合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的现状,分析了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礼仪素养。
标签: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表现;成因礼仪是通过一定的既定程序在人际交往中自律和尊重他人的手段和过程。
它涉及外貌、外貌、衣着、言语、交流、情商等等。
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品质的外在表现。
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门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人际交往中的一种交际方式,是人际交往中表达尊重和友谊的习惯方式。
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相互交流的技能。
1高校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现状( 1 )缺乏课堂礼仪。
大学生缺乏课堂礼仪表现在不按时上课、迟到早退、上课不认真听讲、不尊重老师的备课成绩等方面。
一些学生也会在课堂上反驳老师。
( 2 )对教师缺乏尊重。
在大学里,一些大学生经常看到老师不主动打招呼。
进出教师办公室时不要敲门;与老师交谈时,你不使用礼貌的语言。
( 3 )食堂缺乏礼仪。
在大学里,许多学生没有在饭后任何时候拿起餐盘的习惯。
他们到处乱扔垃圾,缺乏基本的用餐礼仪。
( 4 )缺乏宿舍礼仪。
一些大学生起床后没有堆积起来的好习惯。
许多大学生在军训后不再严格要求自己。
晚上睡觉熄灯后,一些大学生会在宿舍走廊里大声喧哗,严重影响其他人的日程安排。
2造成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的原因2.1学校教育不足。
中小学缺乏礼仪教育。
中小学普遍缺乏必要的礼仪教育课程。
我国的中小学一直非常重视智力教育和知识教育,盲目追求毕业率。
相比之下,学生的礼仪教育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因此学生没有机会系统深入地学习礼儀文化,导致一些学生忽视礼仪规范,缺乏礼仪素养。
高校礼仪教育不足。
高等教育的重点是学习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
然而,人们对素质教育的内涵存在误解,导致素质教育未能付诸实践或取得实际效果。
第二节大学生礼仪行为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第二节大学生礼仪行为的现状及成因分析一、职业礼仪与职业发展在当前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环境背景下,市场竞争尤为激烈,人才选择异常残酷,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考察。
学历文凭固然重要,但能力、职业礼仪修养也是一个人整体素质的重要内容。
大学生除了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外,掌握一些职业礼仪惯例和技巧是非常必要的,有时这些礼仪形式甚至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可以看到,在很多招聘会,服饰得体、彬彬有礼的大学生更能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
因此加强大学生的职业礼仪教育不仅能使他们掌握社会交技巧,积累与人交往的经验,增进与社会的人际沟通,还能提高他们的社会竞争力。
随着社会的快速进步,人际交往的频繁,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呼唤,提出大学生职业礼仪与素质教育的联动不仅是素质教育的必需,而且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强烈要求。
大学生堪称“准社会人”,还不是真正的社会人。
大学生需要知道如何尽快地适应社会生活的节奏以及走上工作岗位如何与领导和同事打交道,如何与客户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进行自我形象设计等等。
人们在现实中越来越意识到不注重礼仪的危机性,因此要符合社会的要求,要成为一个真正的社会人,大学生的职业礼仪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二、大学生礼仪行为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大学生中与礼仪相悖的现象日益严重,缺乏起码的礼仪常识,如不会问候、不会谦让、不会尊重师长,人际交往中不讲诚信,公众场合下言行粗鲁。
在我们的校园里也确实存在礼仪失范的现象。
例如:上课时间吃东西;领导在台上开大会,台下各角落里的小型会议却此起彼伏;老师想尽办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学生依旧酣然入睡;尽管老师在课前一再强调,请大家关掉手机,但上课过程中,铃声依然不断;夏季的课堂上我们常常能发现,一些同学穿着背心、短裤和拖鞋心安理得地坐在讲台下等等。
很多大学生在求职时,礼仪问题更是显得突出,进入面试室不敲门、没等考官示意就坐到座位、递送相关证明资料时没有用双手、离开时脚步不轻等小问题,是这些大学生求职的“硬伤”。
大学生礼仪失范现象分析

大学生礼仪失范现象分析发表时间:2010-06-11T14:35:05.437Z 来源:《科学教育家》2009年第4期供稿作者:丁萍[导读] 正确认识大学生礼仪教育现状及大学生礼仪失范现象的表现形式,对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问题,提高大学生礼仪素养有着积极的意义。
大学生礼仪失范现象分析丁萍(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山东济南250014)【摘要】大学生礼仪教育是高校育人工作的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内容。
正确认识大学生礼仪教育现状及大学生礼仪失范现象的表现形式,对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问题,提高大学生礼仪素养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礼仪;失范【中图分类号】G40-0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4-0003-02大学阶段是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对大学生实施文明礼仪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不仅是个体道德品质和个性形成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
因此,提高自身修养、开展礼仪教育,对于青年学生健康成长成才、顺利步入社会以及社会和谐风气的形成、整体国民素养的提高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正确认识大学生礼仪教育现状及大学生礼仪失范现象的表现形式,对建立新的大学礼仪教育体系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1 我国大学生礼仪教育现状礼仪教育不是一般的礼貌教育,而是一种道德修养、健全人格的教育。
而素有“礼仪之邦”美称的我国,礼仪底蕴浓厚,对青年学生实施礼仪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良条件。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十四大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
2001年10月党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也明确指出:“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活动,对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着重要的作用。
”[1]这使礼仪教育有了明确的指针、目标和内容。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邸敏学的《重视大学生的礼仪教育》,到21世纪初刘惠洲的《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意义》等,都显示出大学生礼仪教育已成为高校育人工作的有效载体,逐渐受到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现状及成因

育, 一味地追求升学 率; 相 比之 下 , 对于 学生 的礼仪 教育并 没有 给 予充分 的重视 , 使学生没有机会 系统而 深入地学 习礼 仪文 化 , 导致 些学生忽视礼仪规范 , 礼仪素养不高 。 高校礼仪教育不足。高等教育的教育重点放在学习专业知识 和研 究理论 知识的上 面, 却忽 略了对学生 的综 合素质 和综合能力 的培养。当前教育改革 的一 项重要 内容 , 就是实施 素质 教育 。而 对素质教 育内涵的理解 有误 区 , 造成素质教育不能落在实处 , 也不 能取得实效 。这也是大学生礼仪修养 缺失 的一个重 要原 因。素质 教育 不仅仅是 开展 一些 活动 , 也不仅仅是培养学生一项专长 , 更重 要 的是激励学 生更好 的发展 , 寻找适合学生 的教育 , 以健 全和完善 大学生高 尚人格 的形成 , 促使其全面发展为最终教育 目标 。
3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在经济建设中必然会出现一些弊端再加上社会浮躁风气的影响使很多人变得非常现实利益驱使人更急功近利目光短浅对礼仪修养这样的隐性利益看不见摸不着
大学生礼仪 素养缺失现状及成 因
寇 琳 武喜 涛 张艳 红
0 5 0 0 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 河北化 工 医药职 业技 术 学院
2 . 3师 生 间基 本 礼 仪 缺 失
不懂礼让 , 不懂得个人对家庭 、 他 人及 所在团体 、 社会应有 的责任 ; 不懂得关 爱和感恩 。有些父母本 身就 不注意 自己的言行举 止 , 学 生的青少年时代 , 大部 分时间都是跟着父母度 过的 , 父母的一些 恶 习很容易传染给下一代 , 孩子一旦染上恶 习 , 再要改掉就 比较 困难 了。再者 , 家庭教育不 当, 在教育 方式 上 , 缺乏理性和正确 的导 向;
论当代在校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现象

论当代在校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现象大学生作为中国青少年社会的主流,在一定的程度上代表了祖国的未来。
较高的礼仪修养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
大学生礼仪行为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我们民族的发展。
在国际的大形势下,大学生自身的礼仪修养必不可少,倘若呈现匮乏和缺失的现象,那么这个国家也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
标签:大学生;礼仪;素养;加强途径我国是五千年的文明古国,富有优良的文明礼貌传统,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
灿烂的传统文化,也造就了中华民族一套基本和完善的礼仪制度。
礼仪起源于原始社会,在原始社会中、晚期(约旧石器时代)出现了早期礼仪的萌芽。
整个原始社会是礼仪的萌芽时期,礼仪较为简单和虔诚,还不具有阶级性。
内容包括:制定了明确血缘关系的婚嫁礼仪;区别部族内部尊卑等级的礼制;为祭天敬神而确定的一些祭典仪式;制定一些在人们的相互交往中表示礼节和表示恭敬的动作。
在现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常常把礼仪看作是一个民族精神面貌和凝聚力的体现,把文明礼貌程度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是否发达的标志之一,由此可见礼仪的重要性。
同时,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在礼仪的教化方面,青少年的教育则显得尤为重要。
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梁启超先生曾在《少年中国说》中有这样一段话: “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与地球,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换而言之,就是少年如果有高的素质和修养,那么对于这个国家也是异常有希望的。
大学生作为中国青少年社会的主流,可以说,在一定的程度上,大学生代表了祖国的未来。
我想,在国际的大形势下,大学生自身的礼仪修养必不可少,倘若呈现匮乏和缺失的现象,那么这个国家也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
1 当前大学生的礼仪素养现状“尊师重教”是我国传统礼仪的一个重要方面,可是如今,在大学校园里,“尊师重教”的意识正在一天天的减弱。
为什么这样说呢,我想通过以下我们熟悉的场景描述大家应该可以看到:上课前老师在讲台上擦黑板,很多学生无动于衷;经常迟到,却从来不打报告;在课堂上公然说话、睡觉、看报纸、看小说、接打手机、发短信、听音乐;在路上见到老师视若无睹,这些现象都说明学生对教师的基本礼仪的漠视程度已令人吃惊。
大学生行为素养缺失的原因_个人礼仪_

大学生行为素养缺失的原因近年来, 大学生礼仪失范的现象日益突出,认真剖析其产生的根源。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大学生行为素养缺失的原因。
大学生行为素养缺失的原因1. 家庭教育的偏失当代大学生其父辈母辈, 不少人都有过一段蹉跎岁月,由此他们把全身心的爱倾注在子女身上, 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 在教育方式上, 缺乏理性和正确的导向, 将孩子视为掌上明珠, 百般呵护, 使孩子逐渐养成“以我为中心”的意识, 同礼仪的核心思想——尊重、关爱他人、严于律己是格格不入, 从而使其在思想品格上过早地出现某种缺陷, 形成一种对礼仪的抵制性; 在一些独生子女家庭中,当孩子被当作“小皇帝”供养的时候, 上述状况更为严重。
在教育内容上, 则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与盲目性, 急功近利。
家长们主要想的是如何使孩子进重点小学、升重点中学、考入重点大学, 放松乃至放弃了孩子家庭教育中礼仪这个重要内容。
2. 学校教育的欠缺在我国片面追求升学率尚未得到彻底改造的大背景下中小学领导与教师们主要想的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应试水平,不断提高升学率。
由于学生课余时间基本都用在学习书本知识上, 与他人、社会缺乏必要的、充分的交往与接触, 所以礼仪修养的不足难以暴露于世, 自然也就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当他们步入开放的大学生活阶段, 其缺乏礼仪教养而留下的隐患, 在某些不良社会风气的诱导下, 就可能转化成为现实的失礼行为, 甚至一失足而留下千古恨。
3. 社会的负面影响由于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一些传统的思想观念正受到形形色色“新思潮”、“新事物”的挑战,伦理、道德领域出现了某些紊乱, 社会上存在的各种不道德的、不文明、有失礼仪的现象无不对正处于各种观念初步形成时期的大学生带来消极影响。
大学生们对传统的社会伦理价值标准的认同度普遍降低, 表现出反社会规范行为, 如违纪行为的泛化, 酗酒打架屡见不鲜, 对顺手牵羊的偷盗行为不以为然, 等等, 传统的道德思想和现代生活方式的交叉并存, 使大学生群体感到无所适从。
当代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的成因与对策

当代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的成因与对策当代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的成因与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礼仪已经不再是传统文化的代表和存在方式,而是一种具有必要和必需性的社会行为规范。
然而,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礼仪素养的不良现象却较为普遍,形成了明显的现象,例如不尊重他人、不遵守规则、不懂得感恩等。
这些不良的习惯和行为对大学校园的正常秩序和发展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为了改善和矫正这一现状,本文将分析当代大学生缺失礼仪素养的原因,并提出应对策略。
一、成因1. 社会环境的变化与过去相比,今天的社会环境更为开放和多元化。
许多传统习俗和礼仪在文化多样性的冲击下受到了很大的冲击,随之而来的是社会价值观的转变。
当代大学生面临着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而随之而来的是彼此间价值观、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差异。
这种差异经常引起冲突,这也许是一种导致当代大学生礼仪不良的因素。
2. 教育缺陷尽管教育技术越来越发达,但它并没有完全覆盖教育领域的所有方面。
很多时候,教育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而缺乏对社会行为规范的培养和指导。
这种教育缺陷导致学生缺少必要的社会礼仪知识、认识和素养。
3. 人的个性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个性化已成为时代趋势。
很多年轻人对社会行为规范的看法和态度与传统习俗不一致。
他们认为传统的行为方式束缚了他们的自由,长时间的约束让他们感到压抑,同时,他们在个性化的过程中,去年轻化了工作并且渴望表达自己的独特性,所以他们常常忽略了公共道德规范,从而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二、对策1. 举办礼仪知识培训大学应该增强对学生的礼仪培养,每逢校园重大宣传、活动等,可以通过举办礼仪培训来教会学生必要的礼仪意识、礼仪规范和礼仪技巧等。
举办这类培训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有用的知识,同时帮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社会礼仪,进而培养自己的社交能力,提高与人沟通的能力。
2. 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大学校园应该通过不同的途径来促进良好的校园礼仪。
例如,学生公寓、教室、图书馆等公共场所应该加强管理,加强对学生行为的指导,遏制不良行为的发生,引导学生规范文明行为和习惯。
当代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当代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的原因及对策分析话题:休闲阅读西方文化社交礼仪和文化礼仪大学生【摘要】作为大学生应注重礼仪的修养。
然而,礼仪修养绝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行为表现形式,它是与人内在的道德、文化和艺术修养密切相关的,是其内在的道德、文化和艺术修养的反映和折射。
人的精神面貌的塑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和文化素养这些内在品质,这才是人生命美的长青树。
大学生在学习社交礼仪行为规范的同时,还要注重自己的内在修养,在勤奋求知中不断地充实自己,以提高自己的礼仪水平。
【关键词】大学生;礼仪缺失;原因;对策【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652(2011)09-00-中国自古以来一直有“礼仪之邦”之美誉,讲究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身为礼仪之邦,应为礼仪之民。
知书达理,以礼待人是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然而事实上由于各种负面因素的影响,出现了某些大学生礼仪行为不文明的现象,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事不宜迟。
一、大学生礼仪修养的现状大学生是知识层次较高的群体,是中国明日发展的引领者,在道德水准和礼仪修养等方面应当提出更高的要求。
追求个性是当代年轻人的特点,在追求突出个性过程中,一些大学生误把丑陋当成了个性。
许多不文明、不礼貌,甚至陈腐、粗俗的东西都被当做了“新潮”、“潇洒”,不讲礼不懂仪的现象屡见不鲜。
例如,“尊师重教”是我国传统的礼仪,可如今大学生见老师在讲台上擦黑板,台下学生却无动于衷;在课堂上很多学生公然睡觉、说话、看杂志、玩手机,更有的学生受到老师的批评时公然顶撞。
这些现象表现出学生对教师的基本礼仪的漠视。
在会见客人或参加面试等正式场合时,得体的着装和简单大方的淡妆是对对方起码的尊重,然而大多数学生在正式场合依旧张扬个性,有的女生涂着鲜红的口红,穿着吊带衫,光脚踩着凉鞋,就进了面试场;更有大学生认为不说脏话就“落伍”了,不穿着奇装异服就不够“范儿”等等。
这些现象与当代大学生应有的礼仪修养与我们建造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步调极不协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1· 当代大学生 dangdai daxuesheng
忽略别人的付出,忽视别人的劳动成果,更容易以自 我为中心,在不自觉中逐渐自行降低了礼仪行为的 实施标准,甚至曲解礼仪实施的目的。比如,有的大 学生在公共汽车上见了老人或抱小孩的妇女,故意 视而不见; 有的与人握手像在履行程序一样蜻蜓点 水,面无表情,毫无诚意; 有的明知应爱护公共环境 卫生,还是随手乱 扔 垃 圾 …… 这 些 现 象 都 说 明 有 不 少大学生知礼,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却往往不到位, 自行降低标准,虽然也在恰当的时候实施了礼仪,却 往往给人缺乏基本礼貌的不良印象。
丁萍
(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摘要: 大学生应秉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表现出学礼、懂礼、守礼等民族特质。然而,当前大学生在学礼习礼的 过程中却表现出认识不足、践行力低下、意识淡漠、知之甚少、放低标准、缺乏认同等现状,这与我国教育体制的制约、高 校礼仪教育断层的影响、教育方法形式单一、教育素养缺少实践、教育环境缺乏合力、教育主体内需不足等原因有关。
2012 年 11 月 第 6 期( 总第 160 期总第 28 卷)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handong Youth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Nov,2012 No. 6 Nov. No. 160 Vol. 28
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的表现及成因分析
二、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成因分析
造成当前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 的,主要有:
1. 我国教育体制的制约 我国自古崇尚礼仪,传统礼文化源远流长。高 校通过礼仪教育与实践,让青年学生提高自身修养, 践行礼仪文化,推动校园文明和社会进步。因此,对 大学生实施礼仪教育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教育手 段。但从目前看,我国高校的礼仪教育的效果并不 如社会期望的好。 曾有学者指出: 中国的大学重技术轻人文,重知
识。[1]( P80) 2012 年 7 月,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公共关 系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的职场 2012 年第二届全国 大学生礼仪大赛圆满落幕,使礼仪素养再度成为大 学生们热议的话题。这一系列礼仪活动的开展,取 得了相当可喜的成绩,但从大学生礼仪素养的整体 情况来看,当前大学生礼仪素养仍然存在一些亟待 解决的问题,还是一个需要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过程。
一员。但目前,不少大学生在社交礼仪方面却存在 漠视或茫然的现象。比如,有的大学生存在忽视日 常基本礼仪的现象,有的大学生存在缺乏基本的礼 仪却并不自知的现象,有的大学生存在知礼、但不用 礼的淡漠现象……这些现象都反映了部分青年学生 存在对社交礼仪的漠视,他们从内心里感到无所谓 或者不重要,这种漠视的想法也使得他们为了给自 己缺乏基本道德素质,甚至是不负责任的行为找借 口,而时时处处标榜“自我”、“个性”,这样似乎能给 人一种“与众不同”或者“独树一帜”,引来更多的目 光和关注,满足个人自尊心和私欲的膨胀,更或者这 是他们惟一能做到心安理得的最好的解脱办法。
关键词: 大学生; 礼仪素养; 缺失; 表现; 成因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 - 7605( 2012) 06 - 0060 - 05
礼仪代表着一个人的精神风貌、思想水平、文化 修养、交际 能 力。 “知 书 懂 礼 ”,是 衡 量 当 前 大 学 生 综合素质一个重要的标准,知识水平的程度与礼仪 素质的协调程度越高的学生,越能成为优秀的社会 人才。因此,礼仪教育是高校培养人才、进行道德建 设的重要途径。从内核上看,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 育有利于引导大学生逐步把社会的道德规范内化为 个人的道德品质,树立起内心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准 则,满足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真正做到“德辉动 于内,礼发诸于外”。从外延上讲,加强大学生礼仪 素养,对于青年学生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建立和 谐的人际关系、推进社会化进程、促进道德品质以及 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提高整体国民素养等具有积 极的现实意义。
6. 认知及心理素质的不稳定,大学生对礼仪教 育的认可缺少文化认同
处于青年中期阶段的大学生由于心理上趋于成 熟又尚未成熟,因此,心理素质相对不稳定。同时, 处于这个阶段的青年人最不受保守思想束缚、最具 有挑战性和创新性。受这些固有特点的影响,青年 大学生在接受礼仪教育时,往往表现出审视、质疑、 旁观甚至是对抗的态度。他们更乐于接受新奇的事 物,引领时尚潮流,做另类自我,似乎从内心深处就 对于礼仪这种规范他们言行的教育,缺乏应有的文 化认同。甚至有的大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缺乏应有的 认识、判 断、选 择 与 接 纳,不 理 解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的 “礼”文化,片面认为“礼”文化都是封建糟粕,以诋 毁、抵制传统优秀文化为荣。对礼仪教育的认识偏 差使他们缺失了传统伦理道德意识和礼仪行为的根 基。[4]( P104) 因此,在实施礼仪教育的过程中就会出现 一头热的现 象,老 师 在 台 上 使 尽 浑 身 解 数,尽 力 施 教,但台下依然会有部分同学漫不经心,显得不屑一 顾,甚至有忙于他事的现象,使礼仪教育的实际效果 大打折扣。总而言之,从学生的反应上看,高校礼仪 教育并没有充分赢得大学生的文化认同。
4. 礼仪教学趋向功利,大学生对礼仪的规范知 识知之甚少
大学生礼仪上的欠缺,首先就表现在对礼仪规 范的认识不足,对大学生进行礼仪的基本理论教育, 目的也是为了在思想上提高他们的自觉意识,从而 掌握礼仪的具体规范。[2]( P29) 但是目前我国高校礼 仪教育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健全,受应试教育等多方 面的影响,我国大部分高校还是停留在注重学生专 业能力和 动 手 能 力 的 培 养,而 往 往 忽 视 礼 仪 教 育。 除少数专业因其涉及服务行业而开设了礼仪专业知 识的教育外,大部分专业都没有开设礼仪教育课程。 我们不难想象,这直接导致大学生对礼仪知识不加 重视、知之甚少,或者只懂皮毛,不可能真正领会其 深刻内涵,更别说运用自如了。我们常常可以看见 有些同学进办公室直接推门而入而没有意识到这有 什么不对,有的因为一道题在晚上 11 点给老师打电 话而没有任何歉意,同学聚餐只知道挑选自己喜欢 的菜品而完全不顾别人的眼光……这些现象都说明 了部分大学生缺乏起码的礼仪规范知识。
识轻心智,重物质轻思想的倾向已到了十分严重的 程度。[5]( P39) 从近几年的情况看,在整体追求升学率 的大环境下,我国中小学校的主要工作仍然是如何 提高升学率和学生的应试水平。这就导致青年学生 在成长的过程中,为了应付考试,无法顾及也没有时 间顾及礼仪问题。而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往往 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关爱,学习好的优点也容易 掩盖礼仪缺失的不当行为,让人们不去深究他们的 礼仪失范问题。同时,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们自我 意识较强,这就给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带来很大的压 力。大学期间,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往往将教育基 点放在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人生观、价值观的 塑造上,直接 容 易 忽 略“礼 仪 ”这 一 反 映 道 德 意 识、 道德关系和道德活动的最直接、最根本的表现形式, 造成 了 对 大 学 生 思 想 道 德 教 育 逻 辑 上 的 断 层。[6]( P65)
2. 与高学历不协调,大学生对礼仪行为的践行 力相对低下
大学生是天之骄子,社会发展的栋梁之才。他 们有着较高的智商,掌握着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是 社会的精英群体。但是,在大学生校园里,却处处存 在着高智商、低素质,缺乏基本礼仪素养的现象,使 得大学校园出现了一幅幅极不协调的画面。例如: 上课迟到不喊报告却大摇大摆推门而入; 下课后老 师还未离开,就蜂拥而出,甚至甩门扬长而去; 老师 在台上开大会,学生在台下开小会; 自习时间嚼着口 香糖、戴着耳机、听着歌曲,甚至还伴随着刺耳的咀 嚼声; 屡禁不绝、蔚然成风的课桌文化,以及常常听 见的污言秽语; 在公共场所旁若无人勾肩搭背、衣冠 不 整、大 声 喧 哗、乱 扔 果 皮 纸 屑 等。 更 令 人 不 安 的 是,有的学生把违反校规校纪、目中无人、自私自利 等行为看成是个性的表现; 有的学生强烈地要求别 人尊重自己,却不知道尊重别人为何物。这种高学 历无教养,有知识没素质的现象,都反映出大学生礼 仪素养相对低下的实际情况。
5. 温室里培养的花朵,大学生对礼仪行为的标 准自行放低
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说: “礼仪是在一切别 种美德上加上的一层藻饰,使它们对他具有效用,去 为他获得一切和他接近的人的尊重和好感”。[3]( P15) 从主观感受上来说,礼仪实施的目的应该是给他人 以愉悦和舒适。所以,失范的行为表达都会造成对 方的不快,也就不能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的礼仪,这就 需要在礼仪 实 施 的 过 程 中,把 握 好“度 ”,即 礼 仪 的 标准。但是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当 代青年大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在蜜罐里长大,是父母 的掌中宝,爷爷奶奶的命根子,家里名副其实的小皇 帝、小公主。这种环境中成长的青年大学生更容易
一、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的表现形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大学生礼仪素养缺 失的现象日趋频繁,乃至随处可见。小至基本礼仪 常识的缺失,大至行为放浪、触犯道德底线,人与人 之间没有了起码的尊重与理解,甚至有的违反校纪 校规,乃至法律。礼仪素养的重要性已众所熟知,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行为的养成需要在生活 和实践中逐步形成。在大力倡导文明行为的今天, 不文明行为却随处可见,这种不协调的现象应该引 起社会的高度重视。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 篮,但当今大学校园里却仍存在着礼仪素养缺失的 现象,青年 学 生 对 文 明 礼 仪 的 漠 视 程 度 令 人 吃 惊。 有不少问卷调查显示: 校园不文明行为中多数和礼 仪失当有关。可见,礼仪素养缺失的现象普遍存在 于广大青年学生中,其主要表现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