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作业集答案-第三版(西北工大版)
机械设计基础(第三版)课后答案(1-18章全)

(2)当 时,取 ,画出机构的位置图,如题4.12答案图(二) 所示。
题4.12答案图(二)
①求 。依据矢量方程(1),作速度矢量图如题4.12答案图(二)b所示,取 。由图可知: 代表 , ,则 。
②求 。依据矢量方程(2),作加速度矢量图如题4.12答案图(二)c所示,取 。由图可知: 代表 ,则
③求 。根据影像原理可得出: ,作图如题4.11答案图c所示,可得出 代表 。
,方向垂直向下。
4.12如题4.12图所示为摆动导杆机构,设已知 曲柄AB以等角速度 顺时针转动。求:(1)当 时,构件3的角速度 和角加速度 ;(2)当 时,构件3的角速度 和角加速度;(3)当 (B点转于AC之间)时,构件3的角速度 和角加速度 。
答:接触式密封常用的密封件有O形密封圈,J形、U形、V形、Y形、L形密封圈,以及毡圈。
2.8非接触式密封是如何实现密封的?
答:非接触式密封有曲路密封和隙缝密封,它是靠隙缝中的润滑脂实现密封的。
第3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3.1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什么?
答:机构的主动件数等于自由度数时,机构就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4.9在题4.9图示中,已知机构的尺寸和相对位置,构件1以等角速度 逆时针转动,求图示位置C点和D点的速度及加速度,构件2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
题4.9图
解:取长度比例尺,绘制简图如题4.9答案图a所示。
题4.9答案图
解:(1)速度分析。
①求 .由图可知, ,方向垂直于AB,指向与 的转向一致。
②求 .因B点与C点同为构件2上的点,故有:
题3.5图
答:取 ,绘制运动简图如题3.5答案图所示:
题3.5答案图
图a): ,则 ;
机械设计(西北工业大学)作业集(第三版)答案

机械设计(西北工业大学)作业集(第三版)答案第三章 机械零件的强度3—1 表面化学热处理 ;高频表面淬火 ;表面硬化加工 ;3—2 (3) ;3—3 截面形状突变 ;增大 ; 3—4 (1) ;(1) ; 3—5 (1) ; 3-6答:零件上的应力接近屈服极限,疲劳破坏发生在应力循环次数在103~104范围内,零件破坏断口处有塑性变形的特征,这种疲劳破坏称为低周疲劳破坏,例如飞机起落架、火箭发射架中的零件。
零件上的应力远低于屈服极限,疲劳破坏发生在应力循环次数大于104时,零件破坏断口处无塑性变形的特征,这种疲劳破坏称为高周疲劳破坏,例如一般机械上的齿轮、轴承、螺栓等通用零件。
3-7答:材料的持久疲劳极限∞r σ所对应的循环次数为D N ,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D N 值,有时D N 很大。
为了便于材料的疲劳试验,人为地规定一个循环次数0N ,称为循环基数,所对应的极限应力r σ称为材料的疲劳极限。
∞r σ和D N 为材料所固有的性质,通常是不知道的,在设计计算时,当0N N >时,则取r rN σσ=。
3—8答:图a 中A 点为静应力,1=r 。
图b 中A 点为对称循环变应力,1-=r 。
图c 中A 点为不对称循环变应力,11<<-r 。
3—9 答:在对称循环时,σK 是试件的与零件的疲劳极限的比值;在不对称循环时,σK 是试件的与零件的极限应力幅的比值。
σK 与零件的有效应力集中系数σk 、尺寸系数σε、表面质量系数σβ和强化系数q β有关。
σK 对零件的疲劳强度有影响,对零件的静强度没有影响。
3—10答:区别在于零件的等寿命疲劳曲线相对于试件的等寿命疲劳曲线下移了一段距离(不是平行下移)。
在相同的应力变化规律下,两者的失效形式通常是相同的,如图中1m '和2m '。
但两者的失效形式也有可能不同,如图中1n '和2n '。
这是由于σK 的影响,使得在极限应力线图中零件发生疲劳破坏的范围增大。
机械设计基础答案(西工大版)

第一章前面有一点不一样,总体还行~~~1-1.机械零件常用的材料有哪些?为零件选材时应考虑哪些主要要求?解:机械零件常用的材料有:钢(普通碳素结构钢、优质碳素结构钢、合金结构钢、铸钢),铸铁,有色金属(铜及铜合金、铝及铝合金)和工程塑料。
为零件选材时应考虑的主要要求:1.使用方面的要求:1)零件所受载荷的大小性质,以及应力状态,2)零件的工作条件,3)对零件尺寸及重量的限制,4)零件的重要程度,5)其他特殊要求。
2.工艺方面的要求。
3.经济方面的要求。
1-2.试说明下列材料牌号的意义:Q235,45,40Cr,65Mn,ZG230-450,HT200,ZcuSn10P1,LC4. 解:Q235是指当这种材料的厚度(或直径)≤16mm时的屈服值不低于235Mpa。
45是指该种钢的平均碳的质量分数为万分之四十五。
40Cr是指该种钢的平均碳的质量分数为万分之四十并且含有平均质量分数低于1.5%的Cr 元素。
65Mn是指该种钢的平均碳的质量分数为万分之六十五并且含有平均质量分数低于1.5%的Mn元素。
ZG230-450表明该材料为铸钢,并且屈服点为230,抗拉强度为450.HT200表明该材料为灰铸铁,并且材料的最小抗拉强度值为200Mpa.ZCuSn10P1铸造用的含10%Sn、1%P其余为铜元素的合金。
LC4表示铝硅系超硬铝。
1-6.标准化在机械设计中有何重要意义?解:有利于保证产品质量,减轻设计工作量,便于零部件的互换和组织专业化的大生产,以及降低生产成本,并且简化了设计方法,缩短了设计时间,加快了设计进程,具有先进性、规范性和实用性,遵照标准可避免或减少由于个人经验不足而出现的偏差。
第二章2-7.为什么要提出强度理论?第二、第三强度理论各适用什么场合?解:材料在应用中不是受简单的拉伸、剪切等简单应力状态,而是各种应力组成的复杂应力状态,为了判断复杂应力状态下材料的失效原因,提出了四种强度理论,分别为最大拉应力理论、最大伸长线应变理论、最大切应力理论、畸变能密度理论。
机械设计作业集答案_第四版_西北工大版

《机械设计作业集》(第四版)解题指南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2012.7前言本书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西北工业大学濮良贵、纪名刚主编《机械设计》(第八版)和李育锡主编《机械设计作业集》(第三版)的配套教学参考书,其编写目的是为了帮助青年教师使用好上述两本教材,并为教师批改作业提供方便。
本书是机械设计课程教师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供自学机械设计课程的读者和考研学生参考。
《机械设计作业集》已经使用多年,希望广大教师将使用中发现的问题和错误、希望增加或删去的作业题、以及对《机械设计作业集》的改进建议告知编者(电子信箱:liyuxi05@),我们会认真参考,努力改进。
本书由李育锡编写,由于编者水平所限,误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使用者批评指正。
编者2012.7目录第三章机械零件的强度 (1)第四章摩擦、磨损及润滑概述 (5)第五章螺纹连接和螺旋传动 (6)第六章键、花键、无键连接和销连接 (9)第七章铆接、焊接、胶接和过盈连接 (11)第八章带传动 (15)第九章链传动 (18)第十章齿轮传动 (19)第十一章蜗杆传动 (24)第十二章滑动轴承 (28)第十三章滚动轴承 (30)第十四章联轴器和离合器 (34)第十五章轴 (36)第十六章弹簧 (41)机械设计自测试题 (43)第三章机械零件的强度3—1 表面化学热处理;高频表面淬火;表面硬化加工;3—2 (3);3—3 截面形状突变;增大;3—4 (1);(1);3—5 (1);3-6 答:零件上的应力接近屈服极限,疲劳破坏发生在应力循环次数在 103~104范围内,零件破坏断口处有塑性变形的特征,这种疲劳破坏称为低周疲劳破坏,例如飞机起落架、火箭发射架中的零件。
零件上的应力远低于屈服极限,疲劳破坏发生在应力循环次数大于104时,零件破坏断口处无塑性变形的特征,这种疲劳破坏称为高周疲劳破坏,例如一般机械上的齿轮、轴承、螺栓等通用零件。
3-7 答:材料的持久疲劳极限σr∞ 所对应的循环次数为N D,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N D值,有时N D很大。
机械设计作业集答案-第三版(西北工大版)

σ −1 m 3Biblioteka 0 9 ) = 5 × 10 6 × ( ) = 1503289 σ2 400
N = N0(
σ −1 m 350 9 ) = 5 × 10 6 × ( ) = 520799 450 σ
由公式(3—28) ,试件破坏前的循环次数
n = (1− n1 n2 104 105 − )N = (1 − − ) × 520799= 460343≈ 4.6 ×105 N1 N 2 201768 1503289
m
弯曲应力为对称循环变应力,故 σ 2.求计算安全系数
= 0 , σ a = σ b = 46.88MPa 。扭转切应力为脉动循环变应力,
故 τ m = τ a = 0 .5τ = 0 .5 × 62 .5 = 31 .25 MPa 。 由公式(3—17) ,零件承受单向应力时的计算安全系数 σ −1 355 = = 3.44 Sσ = K σ σ a + ψ σ σ m 2.2 × 46.88 + 0.2 × 0
1
3-13 答: 该假说认为零件在每次循环变应力作用下,造成的损伤程度是可以累加的。应力循环次数增加,损 伤程度也增加,两者满足线性关系。当损伤达到 100%时,零件发生疲劳破坏。疲劳损伤线性累积假说 的数学表达式为∑ni/Ni=1。 3-14 答: 首先求出在单向应力状态下的计算安全系数,即求出只承受法向应力时的计算安全系数 Sσ和只承 受切向应力时的计算安全系数 Sτ,然后由公式(3-35)求出在双向应力状态下的计算安全系数 Sca, 。 要求 Sca>S(设计安全系数) 3-15 答: 影响机械零件疲劳强度的主要因素有零件的应力集中大小, 零件的尺寸, 零件的表面质量以及零件 的强化方式。提高的措施是:1)降低零件应力集中的影响;2)提高零件的表面质量;3)对零件进行 热处理和强化处理;4)选用疲劳强度高的材料;5)尽可能地减少或消除零件表面的初始裂纹等。 3-16 答: 结构内部裂纹和缺陷的存在是导致低应力断裂的内在原因。 3-17 答: 应力强度因子 K I 表征裂纹顶端附近应力场的强弱,平面应变断裂韧度 K IC 表征材料阻止裂纹失稳 扩展的能力。若 K I < K IC ,则裂纹不会失稳扩散;若 K I ≥ K IC ,则裂纹将失稳扩展。 3—18 解: ,各对应循环次数下的疲劳极限 已知 σ B = 750MPa , σ s = 550MPa , σ −1 = 350MPa ,由公式(3-3) 分别为
机械设计基础(第三版)课后答案(1-18章全)

答:油润滑的润滑方法有分散润滑法和集中润滑法。集中润滑法是连续润滑,可实现压力润滑。分散润滑法可以是间断的或连续的。间断润滑有人工定时润滑、手动油杯润滑、油芯油杯润滑、针阀油杯润滑、带油润滑、油浴及飞溅润滑、喷油润滑、油零润滑等几种。
2.7接触式密封中常用的密封件有哪些?
1.产品规划 主要工作是提出设计任务和明确设计要求。
2.方案设计 在满足设计任务书中设计具体要求的前提下,由设计人员构思出多种可行方案并进行分析比较,从中优选出一种功能满足要求、工作性能可靠、结构设计可靠、结构设计可行、成本低廉的方案。
3.技术设计 完成总体设计、部件设计、零件设计等。
4.制造及试验 制造出样机、试用、修改、鉴定。
4.9在题4.9图示中,已知机构的尺寸和相对位置,构件1以等角速度 逆时针转动,求图示位置C点和D点的速度及加速度,构件2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
题4.9图
解:取长度比例尺,绘制简图如题4.9答案图a所示。
题4.9答案图
解:(1)速度分析。
①求 .由图可知, ,方向垂直于AB,指向与 的转向一致。
②求 .因B点与C点同为构件2上的点,故有:
题3.4图
答:a) 代入式(3.1)中可得
此机构要具有确定的运动,需要有一个原动件。
b) 处存在局部自由度,必须取消,即把滚子与杆刚化,则 代入式(3.1)中可得
此机构要具有确定的运动,需要有一个原动件。
c) 代入式(3.1)中可得
此机构要具有确定的运动,需要有一个原动件。
3.5绘制如题3.5图所示各机构的运动简图,并计算其自由度。
③求 、 及 。
由图可知, 。
又因
则 ,方向为逆时针。
机械设计作业集参考答案

机械设计作业集参考答案(选择、填空题)第三章机械零件的强度一、选择题二、填空题3-16 最大应力法、安全系数法、σ ≤[σ] 、S ca≥[S]3-17 静、变3-18 疲劳失效、光滑区、粗糙区3-19无限寿命、有限寿命3-20复合(双向)、疲劳或静、复合(双向)、静3-21化学热处理、高频表面淬火、表面硬化加工3-22截面形状突变处、增大第四章摩擦、磨损及润滑概述二、填空题4-11摩擦、磨损及润滑4-12吸附4-13温度、压力4-14干摩擦、边界摩擦、液体摩擦4-15流动阻力4-16降低、降低4-17 高、低4-18齿轮齿面的胶合、齿轮齿面的磨损、齿轮齿面的点蚀4-19相对滑动的两表面间必须形成收敛的楔形间隙、相对速度,其运动方向必须使油由大端流进,小端流出、滑油必须有一定的粘度,且充分供油。
4-20最小厚度h min ≥ 许用油膜厚度[h]第五章螺纹连接二、填空题5-20 60°、联接、30°、传动5-21大、中、小5-22普通螺纹、米制锥螺纹、管螺纹、梯形螺纹、矩形螺纹、锯齿形螺纹 5-23螺纹升角ψ 、牙型斜角β(牙侧角)5-24螺纹副间的摩擦阻力矩T 1 、螺母环形端面与被联接件(或垫圈)支承面间的摩擦阻力矩T 2 5-25 90、螺纹根部 5-26拉、扭切5-27 接合面间的摩擦力、预紧(拉伸、扭转)、接合面间的滑移、螺栓被拉断、铰制孔用螺栓抗剪切、剪切、挤压、螺杆被剪断、螺杆与孔壁接触面被压溃(碎) 5-28 F 0+FC b /(C b +C m )、 F 0-FC m /(C b +C m )、[]σπσ≤⨯=212314d F . 5-29螺栓、被联接件、螺栓的刚度、被联接件的刚度,同时适当增大预紧力 5-30弯曲5-31 摩擦、机械、其它(破坏螺纹副的关系)5-32 求出螺栓组中受力最大的螺栓及其所受的力,以便进行强度计算5-33合理的确定联接结合面的几何形状和螺栓的布置形式,力求每个螺栓和联接结合面间受力均匀,便于加工和装配、① 联接结合面设计成轴对称的简单几何形状;② 螺栓的布置应使各螺栓的受力合理;③螺栓的排列应有合理的间距、边距;④分部在同一圆周上螺栓数目应取成4、6、8等偶数 5-34 受载较大且经常装拆、调整或承受变载荷第六章 键、花键、无键联接和销联接一、选择题二、填空题6-11 普通平键、薄型平键、导向平键、滑键、普通平键、薄型平键、导向平键、滑键 6-12 B 型(方头)键 、键宽20mm 、公称长度80mm 6-13工作面压溃、工作面的过度磨损6-14两侧面、键与键槽侧面的挤压、间隙、上下两面、键的楔紧作用(摩擦力)传递转矩 6-15不6-16 1 、2、120°~130° 6-17小径 、齿形6-18 高、加工精度高,能用磨削的方法消除热处理引起的变形第七章 铆接、焊接、胶接和过盈连接一、选择题二、填空题7-4对接焊缝、角焊缝、同一平面内、不同一平面内 7-5剪切、拉伸第八章 带传动一、选择题二、填空题8-21 初拉力F0、摩擦系数f(当量摩擦系数f V)、小带轮包角 18-22紧边、松边拉应力(σ1、σ2)、离心拉应力σc、弯曲应力(σb1、σb2)、σmax=σ1+σc+σb1、紧边与小带轮接触处8-23 疲劳破坏、打滑、在不打滑的条件下,使带具有一定的疲劳强度和寿命8-24 1500、7508-25 安装张紧轮、调整中心距8-26小、小带轮包角小于大带轮包角8-27 高速、提高带传动的能力、工作平稳性好及起到过载保护的作用8-28计算功率、小轮转速8-29带两边的拉力差及弹性变形8-30带绕在带轮上的部分第九章链传动9-17内链板和套筒、外链板和销轴、滚子和套筒、套筒和销轴9-18越高、越大、越少9-19链的疲劳破坏、链条铰链的磨损、胶合、链条静力拉断、链板的疲劳强度9-20平均、瞬时9-21 A系列、链节距为25.4mm9-22 链节距、链速第十章齿轮传动二、填空题10-23 硬、韧、齿面硬度、HBS<350、30~50、小齿轮的循环次数多、HB S≥350、HBS1 = HBS210-24调质、正火、渗碳淬火、整体淬火、表面淬火10-25 齿面点蚀、断齿、磨损、胶合10-26 节线附近靠近齿根、为单齿啮合区、摩擦力大润滑不良10-27 悬臂梁、模数m 、不相等10-28 赫芝、分度圆直径d1(中心距a)、不变10-29渐轮齿形状对弯曲应力的影响、齿数、C、A10-30脉动10-31对称、脉动循环、-300MPa 、300MPa,、010-32 斜齿轮的优点不能充分发挥、轴向力过大、8°~ 20°、中心距10-33第十一章蜗杆传动11-15 q =d1/m11-16γ≤ϕv11-17 m a1= m t2 = m,α a1 = α t2=α,γ1=β211-18低、好、1、2、4、611-19合金钢、淬火、锡青铜11-20蜗轮、材料上,蜗轮采用青铜,强度差、结构上,蜗杆的齿是连续的,蜗轮的齿是独立的11-21 相同、导程角11-22 啮合摩擦损耗、轴承摩擦损耗、溅油损耗第十二章滑动轴承二、填空题12-15避免过度磨损、限制温升,避免胶合12-16 增大、减小12-17提高、提高、增加12-18 p≤[p] 、pv ≤[pv]、v ≤ [v]12-19 相对滑动的两表面间必须形成收敛的楔形间隙、有相对速度,其运动方向必须使油由大端流进,小端流出、润滑油必须有一定的粘度,且充分供油、h min≥[h]第十三章滚动轴承二、填空题13-16 N316/P6 、51316(2) 51316 、N316/P6(3) 6306 /P5 、51316(4) 6306 /P5(5) 3030613-17深沟球轴承的外圈边沿两端厚度一样,公称接触角为0;而角接触球轴承外圈边沿两端有厚薄之分,公称接触角不为0、深沟球轴承可以承受不大的双向轴向力,而角接触球轴承只可承受单向轴向力13-18疲劳寿命13-19静强度13-20 规律性非稳定的脉动循环、稳定的脉动循环13-21 双支点各单向固定(两端固定)、一支点双向固定,另一端支点游动(一端固定、一端游动)、两端游动支承(两端游动)13-22提高轴承的旋转精度、支承刚度、减小机器工作时轴的振动、在安装时用某种方法在轴承中产生并保持一轴向力,以消除轴承中的游隙13-23精度不同数值较小的负偏差、0、负值13-24为了防止灰尘、水、酸气和其它杂物进入轴承,并阻止润滑油流失、接触式密封(中低速)、非接触式密封(高速)、混合式密封(密封效果较好)第十四章联轴器和离合器14-11 变刚度、增大14-12 对中榫、铰制孔螺栓14-13齿顶制成球面,具有适当的顶隙和侧隙14-14 工况(计算力矩)、最大转速、轴孔直径14-15 破断式、嵌合式、摩擦式第十五章轴二、填空题15-13转、心、传动、转15-14 便于轴上零件安装定位、近似等强度15-15非对称循环15-16 对称、脉动15-17小于15-18 低速轴受到的转矩大得多15-19轴的强度、轴的刚度15-20轴肩、轴环、套筒、圆螺母、轴挡档圈、挡圈等、键、花键、过盈配合等15-21合理布置轴上零件的位置和改进轴上零件的结构以减小轴的载荷、改进轴的结构以减小应力集中、改进轴的表面质量以提高轴的疲劳强度15-22 改善轴的支承情况(减小跨距、改悬臂为简支、采用支承刚度大的轴承等)、增大轴的直径、采用空心轴、合理布置轴上零件的位置和改进轴上零件的结构以减小轴的载荷等。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第三版”最全答案习题解答多个答案整理到了一起,挺全的,我就是两个财富值,所有的都是

i0
800 1440
1 1.8
确定各变速组最小传动比 从转速点 800 r/min 到 100r/min 共有 6 格,三个变速组的最小传动线平均下降两格,按照前缓后急 的原则,第二变速组最小传动线下降 2 格;第一变速组最小传动线下降 2-1=1 格;第三变速组最小传 动线下降 2+1=3 格。 (4)绘制转速图
传动结构式应为12 31 23 26 ,
(3)绘制转速图 根据表 3-6 标准数列,经圆整可以得到 12 级转速为:
40, 56, 80, 112, 160, 224, 315, 450, 630, 900, 1250, 1800
确定定比传动比:取轴Ⅰ的转速值为 900r/min,则电机轴与轴Ⅰ的传动比为:
组成复合成形运动。车床车螺纹的传动链即为内联系传动链。 运动轴的联动:数控机床各运动轴之间通过伺服电机联动可实现内链的复合成形运动,联动即为
协调的运动。
2-14 机床运动功能式和运动功能图表达的含义是什么? 答:运动功能式(P67):表示机床运动的个数、形式(直线或回转运动)、功能(主运动、进给运
动、非成形运动)及排列顺序,是描述机床运动功能最简洁的表达形式。 运动功能图(P68):与机床运动功能式对应的图成为运动功能图,如图 2-4,又称机床运动原理图。
(5)传动系简图设计
5
2-28 试从 1.26, Z 18 级变速机构的各种传动方案中选出其最佳方案,并写出结构式、画出转速图 和传动系图。
解:主传动最佳传动方案的传动结构式为 18 31 33 29 ,基本组传动副为 3,第一扩大组传动副 为 3,级比指数为 3;第二扩大组传动副为 2,级比指数为 9。
答:机械制造装备的柔性化是机床可以调整以满足不同工件加工的性能。柔性化包括产品结构柔 性化和功能柔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