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
研 究 生 学 术 报 告 记 录 册

漆酶是一种重要的酚氧化酶,由于首次从日本漆树的汁液中分离而得名,全称为对–二酚:(双)氧氧化还原酶,又名酚酶、多酚氧化酶和漆酚氧化酶等,是一种含铜的糖蛋白氧化酶,属于铜蓝氧化酶蛋白家族的一员。漆酶催化σ–ρ–二酚、ρ–苯二胺和抗坏血酸等物质的氧化,使之生成相应的苯醌和水。荔枝果皮的多酚氧化酶对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具有显著的氧化活性,与漆酶性质类似。
研 究 生 学 术 报 告 记 录 册
学术报告登记
编号
报告题目
时间
地点
类别
1
酶在采后荔枝果皮褐变中的作用
听报告
2
细菌脂肪酸合成系统多样性及调控
听报告
3医药产业发展概况听报告4Mapping the Core of the Arabidopsis Circadian Clock Defines the Network Structure of the Oscillator
其中酶指的主要是,多酚氧化酶及过氧化物酶催化果皮内酚类物质及花色素苷氧化降解导致的酶促褐变仍在褐变中具有重要作用。植物细胞中的酚可被 PPO 和 POD 等氧化酶氧化生成 O-醌,O-醌性质非常活泼,与其他物质进一步反应或自发聚合,最终生成褐色或黑色色素沉淀,使组织发生褐变。高等植物组织发生褐变主要是 PPO 活动的结果。PPO 催化单酚羟基氧化成为O-二酚;催化二羟酚氧化为 O-醌,O-醌自发聚合并与细胞内蛋白质的氨基酸反应,结果发生黑色或褐色色素沉淀,最终导致水果、蔬菜等经济作物营养丢失和经济损失。POD 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的一类氧化酶。
“形散而神聚”的国际合作平台——记中科院物理所国际量子结构中心

“ 研究特 区”的建立
科院的要求 , 国际量子结构 中心 第一 期的核心 成员 由海 内外各 1 名专 家组 成 国内成 员全部 为 “ 2 百人
20 0 0年初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 究所所长王恩 计划 “ “ 长江学者 “ 求是“基 金获得者 和国家杰
哥博 士和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张振宇博士在一次 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海外成 员大多数 在国际上处于 聊天中 , 谈及 当前学科的发展 . 认为通过加强学科 相关领域的学术领导地位 . 同时绝大多数都是 海外 交叉 , 寻求新的学科生长点、 发展点和突破点是新 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
围绕人才做 文意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人事处 负责人说 , 国际 量子结构 中心 尝试 ” 求所 有 , 求所 用”的机制 , 不 但
神 聚 ”的关系 ,科研人 员 与国 际量 子结构 中心
之 间没有 行政 上 的隶属 关系 和法律 上 的聘 用 关 系 服务 于 中心 而 不隶 属于 中心 ,中心仅 仅是 其 所有 成 员进 行 国际 间科研 合作 的平 台 。因为
目标是凝聚顶 尖人才 , 引进 骨干人才 , 培养未来人
才 ,创建研究团队 。中心充分利 用国内外 ” 两种人 才资源 ”和 ” 两种科研资源 , 实现国际间的强强联 合 为国际顶尖人 才的凝聚 和优 秀人才的培养提供 了舞台。 在 同国际顶尖人 才的科研合 作 中 国 内- t 优 -t L 秀 的青年科学家迅速成长起来 物理所薛其坤研究 员通过与海外中心成员的合作 , 研制成功的一种新
/器虎常
2 0 年 .中科院开始对 6 05 个较早实施 “ 创新团 现代科学研究 越来 越离不开国际合作 , 与国际 队国际合作伙伴计 划”的团队进行评估 .在对这 6 知名学者平等互利的合作与交流 . 可带来 最新的国 个团队的评估 中. 中国科 学院人事教育局李和风副 际科技发展动态 . 提高创新 团队的工作起点 。王恩 局长参加了两个 . 虽然评估结果正 在整理 中, 但李 哥和张振宇的建议与 中科院 引进人才 、 知识创 新的 和风感到 . 创新团队确实发挥了比较好 的作用 . 推 总体 目标一致 , 很快得到 了中科 院院长路 甬祥 和副 动了国内的学科与国外比较前沿的学科之间的交叉 院长 白春礼的支持 . 引起 了海 内外相 关领域 华人 也
中国科学院创新团队国际合作 伙伴计划项目“气候系统模式研发及应用研究”第三课题任务书

中国科学院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项目“气候系统模式研发及应用研究”第三课题任务书课题名称:预测理论、方法和可预报性研究负责人:林朝晖骨干成员:王会军、穆穆、朱江、周广庆2004年10月26日一、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和分工:1、主要研究内容本课题的总体研究内容,就是结合气候系统模式,并在现有的短期气候预测系统的基础上,探讨气候可预报性及气候预测理论和方法,并在实际的预测试验予以检验和完善。
具体说来,主要研究内容有:1)针对影响东亚乃至全球气候的ENSO、温盐环流等现象,研究其可预报性问题。
主要探讨以下问题:a、利用ENSO模式,研究ENSO事件的最大可预报时间、最大预报误差、和最大允许初始误差,并将其转化为非线性优化问题,定量考察ENSO模式的可预报性.研究ENSO事件“春季可预报性障碍”现象的机制,为提高ENSO预报技巧提供新思路;b、考虑到海洋热盐环流模式中的非线性效应,用条件非线性最优扰动研究热盐环流对淡水通量和盐度扰动的敏感性,探讨热盐环流气候平衡态的转移问题,揭示非线性在热盐环流敏感性和稳定性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2)以气候系统变动理论为基础,系统地开展南、北两个半球之间气候相互作用的研究;并开展我国沙尘暴季节的气候和大气环流异常的动力数值预测研究。
具体研究内容为:a、利用观测资料和再分析资料集成研究南半球主要环流系统的季节变化规律及其与东亚区域气候相关联的可能物理机制、南极海冰的变化及其与南半球主要环流系统特别是南半球副热带高压、越赤道气流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气候模式通过数值模拟的手段,从机理上入手,进一步研究上述集成分析结果的内在因果关系。
最终,研究如何在现行的IAP短期气候数值预测系统中引进南半球环流变化的信号,并进行系统性的模式回报试验,考察其对东亚区域夏季降水预测的影响;b、以沙尘暴季节气候和大气环流的长期变化的分析研究为基础,以气候模式为手段,借鉴夏季气候异常的跨季节预测方法,利用数值模拟的手段来研究预测我国北方沙尘暴季节气候异常的方法和具体方案。
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磷分布特征及吸附解吸规律

第43卷 第4期Vol.43, No.4, 346–3512014年7月GEOCHIMICAJuly, 2014收稿日期(Received): 2013-12-14; 改回日期(Revised): 2014-04-02; 接受日期(Accepted): 2014-04-08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01137, 41171216);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一三五”发展规划项目(Y254021031);中国科学院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KZCX2-YW-T14)作者简介: 孙军娜(1984–), 女, 博士研究生, 环境科学专业。
E-mail: jnsun@ * 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 XU Gang, E-mail: gxu@ , Tel: +86-535-2109169Geochimica ▌ Vol. 43 ▌ No. 4 ▌ pp. 346–351▌ July, 2014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磷分布特征及吸附解吸规律孙军娜1, 2, 徐 刚1*, 邵宏波1(1. 中国科学院 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山东 烟台 264003;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摘 要: 采用改进的Hedley 磷分级方法研究了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由河向海过渡带表层土壤磷形态变化和分布特征, 并通过等温吸附解吸实验阐明了沿程土壤对外源磷的持留能力和释放风险。
结果表明, 各样点无机磷占总磷93%以上, 是磷的主要存在形态。
土壤中有机磷含量较低, 可能与较低的有机质含量有关。
无机磷中稀盐酸磷是最主要存在形态, 与各样点Ca/Al 含量密切相关。
有效磷含量在18.6~33.4 mg/kg 之间, 仅占总磷的 3.2%~5.9%, 可能会限制湿地植物的生长。
覆有植被的土壤中有效磷含量显著高于河滩和海滩土壤, 说明植被存在对有效磷的积累有一定促进作用。
由吸附解吸实验可知, 加入较低浓度(0.05~5 mg/L)的外源磷时, 随着初始磷浓度的升高, 土壤对磷的吸附量增加, 吸附率为70%~99%, 解吸率小于7%, 这说明各样点土壤的除磷能力较强, 且流失风险较低。
冻融过程中未冻水含量滞后现象的非线性分析_宋高举

冻融过程中未冻水含量滞后现象的非线性分析宋高举1,2王亚琴3(1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00;2河南省郑州地质工程勘察院,郑州450000;3郑州市第一中学,郑州450000)摘要冻土中未冻水的滞后现象得到了许多学者的关注。
通过对克拉贝龙方程做类似于范德瓦尔方程的修正,得出未冻水含量与其控制参数的三次代数方程。
根据代数知识,证明了在温度和压力的平面上存在临界点,当温度和压力变化越过该临界点时,冻土中未冻水的冻融过程出现滞后现象。
资料证明,冻土中的未冻水滞后的现象在负温接近0e时尤为显著,因此在此温度下不能忽略未冻水的滞后现象。
关键词未冻水含量滞后现象克拉贝龙方程控制参数0引言土冻结后,并非土中所有的液态水都转变成固态的冰,由于颗粒表面能的作用,其中始终保持着一定数量的液态水称为未冻水[1]。
冻土的物理性质和中国科学院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项目(C X TD-Z2005-2);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05CB422003)。
冻土的外在条件决定了冻土的未冻水含量。
冻土中所含的未冻水和冰的数量、成分和性质,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外界作用的变化而变化,并与后者处于动态平衡之中,这是冻土力学的基本原则[2]。
冻土未冻水含量的任何变化,都将导致冻土力学性质非常明显的、有时是很剧烈的改变,所以研究冻土未冻水含量,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具有很重表5预测模型建立以及影响因素应用功能目标预测模型影响因素应用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可采用万元产值需水定额法、万元产值用水量降低及再用率提高法、工业用水增长弹性系数法等确定规划期的计算基数(如规划人口、工业产值、城市三产发展指标等),结合未来的市政工程配套规划程度和用水指标政策,预测水量经济政策制定可采用问卷调查法、多元回归法、生长曲线法、生产函数法等预测过程中权重比较大的影响因素都要综合全面考虑城市总体规划可采用单位面积指标法、人均综合指标法、年递增率法、城市发展增量法、用水增展率趋势法等根据总体规划的计算基数(如规划人口、工业产值、城市建设面积指标等),按照合理的规划指标进行预测工程设计可采用时间外推法、计量经济学法、用水器具分类法、增长比率法、多元线形回归法等详细了解月度和周度历史数据,进行工程设计预测,以确定设计规模城市小时用水调度管理可采用灰色系统理论法、BP神经网络法等详细了解高峰时段的用水历史记录,充分满足高峰时段的城市供水平衡,进行概率论、记忆基础上的BP神经网络分析参考文献1A rbues F,Barberan R,Villanua I.Price impact on ur ban r esidential w ater dem and:A dynamic pan el data approach.Water Resources Research,2004,40(11):22~242柯礼丹.人均综合用水量方法预测需水量-观察未来社会用水的有效途径.地下水,2004,26(1):1~5,103张跃德,黄礼共,罗昊进,等.温州市城市人均综合供水排污水的预测指标.中国给水排水,2003,19(6):20~22o通讯处:200092上海市四平路1147弄商务楼5楼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市政工程设计分院电话:(021)65977752-231E-mail:fr anksun72@hotmail.co m收稿日期:2008-05-13要的意义[1]。
银纳米粒子的生物医学应用研究进展

673-679673-679生物物理学报2010年8月第26卷第8期:ACTA BIOPHYSICA SINICA 2010Vol.26No.8:银纳米粒子的生物医学应用研究进展张燕,王强斌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纳米研究国际实验室,江苏苏州215123收稿日期:2010-03-25;接受日期:2010-06-28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中国科学院国家外国专家局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通讯作者:王强斌,电话:(0512)62872620,E-mail :********************.cn摘要:银纳米粒子作为一种新兴的功能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首先对银纳米粒子的合成方法进行简要的综述,然后对银纳米粒子的光学性质及其在光学成像和检测方面的研究进行介绍,最后重点综述银纳米粒子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特别是人们日益关注的生物安全性研究现状。
关键词:银纳米粒子;制备;生物医学应用;生物毒性中图分类号:TQ131.2+20引言纳米材料由于其特异的光、磁、电、声和力学性质,吸引了各国政府和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各国政府在人力、物力上的大力投入极大地促进了纳米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研究成果产业化。
银纳米粒子作为一种新兴的功能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拟对银纳米粒子的研究现状作一简要的综述,主要包括银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光学特性、抗菌性及其抗病毒性,其中侧重于银纳米粒子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最后总结目前人们日益关注的银纳米粒子的生物安全性研究现状。
1银纳米粒子的合成银纳米粒子的制备有很多种方法,如化学还原法、微波合成法、电化学法等。
下面我们对不同制备方法进行简要概括。
1.1化学还原法化学还原法一般是指在液相条件下,用还原剂还原银的化合物而制备得到银纳米粒子。
目前普遍使用的还原剂包括硼氢化钠、水合肼、次亚磷酸纳等。
在反应过程中,通常需要加入表面修饰剂以稳定所生成的银纳米粒子。
中国科学院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项目

中国科学院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项目气候系统模式研发及应用研究观 测理论模式项目办公室二OO四年十月十八日中国科学院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项目气候系统模式研发及应用研究(简讯)2004-01中国科学院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项目气候系统模式研发及应用研究会议纪要2004年9月27日上午9:00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合建楼二楼会议室召开了中科院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项目“气候系统模式研发及应用研究”(以下简称团队项目)第一次国内全体成员交流会。
参加人员有中科院资环局有关领导任小波、张鸿翔,大气所相关部门的领导程新金、蒲一芬,项目成员宇如聪、吴国雄、穆穆、王斌、王会军、朱江、谢正辉、王自发、李建平、林朝晖、俞永强、周天军以及项目办公室所有成员(李薇、王暄、王军、林征、耿雪)。
会议由项目负责人宇如聪主持。
张鸿翔讲话指出,这个项目是资环局首批部署的三个团队之一,中科院各级领导很重视。
这是一个团队的项目,而不是某个科学家的个人行为,不能只靠某一个人,而是要协同作战,特别是涉及到国际合作伙伴,只有项目全体成员凝聚在一起,才能到达预期的目标。
另外,这是一个新生事物,中科院第一次搞类似的项目,许多事情要从头作起,特别是管理工作,需要边探索边工作,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不断完善。
建立创新团队就是搭建一个平台,既要维护国内成员的利益,也要维护海外科学家的权利。
需要强调的是,团队项目必须向海外科学家提出具体的工作要求,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所有工作都要围绕团队项目的共同目标进行。
王会军所长既代表大气所又代表其他成员首先感谢院领导的大力支持。
他表示,创新团队是一种新的机制。
气候系统模式从70年代末开始理论研究,80年开始启动,已有20年。
有国家重点实验室、973和基金委支持,现在最欠缺的不是经费,而是机制,例如CSM、WOLF和EC机制,都值得我们借鉴。
大气所很久以前就搞模式,有前期的工作积累,但是要建立“气候系统模式”依然是很大的工程,要研究其机制,结合共同点,不断探索。
我国科学院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项目

中国科学院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项目气候系统模式研发及应用研究 The Climate System Model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Studies (CSMDA)研究动态简报(四)2006年8月28日全球大气环流谱模式SAMIL-R42L26研究进展――陆气耦合包庆1,2 ,刘屹岷1,周天军1,王在志1,吴国雄1,王鹏飞1(1.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SG,北京 100029)(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39)1 引言自20世纪90年初开始,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IAP)致力于研制一个全球海洋-大气-陆地-海冰耦合的气候系统模式(GOALS)[1]。
随着计算机速度不断的提高,以及计算机并行技术的应用,气候系统模式的水平分辨率和垂直分辨率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其中,GOALS 系统的大气模式水平分辨率由较低分辨率的全球大气环流谱模式R15L9(球谱函数采用菱形15波截断,水平分辨率相当于7.5°经度×4.5°纬度,垂直方向共分9层)[2]提高为R42L9(水平分辨率相当于2.81°经度×1.66°纬度), 模式的模拟性能也有了很大的改进[3]。
最近通过采用消息传递技术(MPI)进行并行,极大地提高了模式的运算速度,从而实现了大气模式的垂直分辨率由L9增至L26。
该大气环流谱模式最近被LASG正式命名为SAMIL (Spectral Atmosphere Model of IAP LASG)[4]。
为方便讨论,以下将该模式简称SAMIL-R42L26。
陆面过程是影响气候变化的基本物理过程之一,其通过水、能量、动量和碳的交换,影响整个气候系统[5]。
陆面和大气之间水、能量和动量交换,在短时间尺度(约1天)上即反馈给大气模式,从而使陆气耦合系统能够合理地描写陆面过程与边界层过程和湿对流的相互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
中国科学院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
项目结题工作实施办法(试行)
一、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国科学院创新团队组建和管理办法》、《中国科学院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实施方案》及中国
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引进国外杰出人才”工作领导
小组的要求,对执行期满的创新团队项目,应组织项
目结题评估工作。
第二条团队结题总结评估旨在考察团队工作运行情况、科研成果、人才培养、国际交流及经费使用等情况;考察
团队工作对某一重点学科发展以及相关国际科技合
作与学术交流的促进、在形成优秀人才团队效应和资
源当量凝聚上的推动,以及提升我院在某学科领域的
国际学术地位和竞争实力的作用;总结团队的运行效
果和运转的经验,为院创新人才计划提供参考意见和
实施规范。
二、结题评估的组织
第三条团队结题评估工作应在团队组建后,实际运行的第四年年中开始,于年底前完成。
如团队工作需延期进行,
可申请评估工作在运行的第五年年初开始,于年中前
完成。
第四条团队结题评估工作应在团队实际运行的第四年年初向院人事教育局、主管业务局提出书面结题评估申请
或延期评估申请,并开始评估材料的组织。
第五条团队结题总结评估工作由人事教育局会同各主管业务局进行,综合计划局参加。
第六条团队结题总结评估以定性考核为主,定量考核为辅。
评估工作包括团队自评估、国际函评、现场评估等阶
段。
第七条团队结题自评估工作由团队按照要求如实充分地组织评估材料,并由团队工作依托单位对团队整体工作
做出评价,对团队海外成员工作给出评估评价等。
第八条团队结题国际函评旨在通过我院评审专家等海外知名学者国际同行评议,对团队工作水平和国际影响
力、团队海外成员参与团队工作情况、团队国际交流
及人才培养等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对并对团队工作以
及相关学科领域的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九条结题作现场评估工作由评估工作专家组结合团队自评估及国际函评意见,综合考察团队的目标完成情
况,科技创新成果、水平,促进优秀人才培养和国际
交流的情况。
三、评估材料的组织
第十条团队工作依托单位应组织提供以下团队结题评估用材料:
1)组织填写《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项目结题评估
报告》;
2)团队科研成果清单、3-5篇代表性论文全文及其它
论文首页、团队工作年报、文章引用分析等相关材料;
3)团队组建论证报告或任务书复印件;
4)人员经费支出明细表(包含邀请参与团队工作国外专
家相关的所有财务支出;明细表由团队负责人及依托
单位财务负责人签署并盖章)。
5)用于团队国际函评的简要英文材料等。
四、结题评估工作的实施
第十一条团队自评估工作由团队组织完成书面自评估报告(见附件:《中国科学院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
划项目结题评估报告》)及相关材料;相关总结项目
参照该评估报告栏目进行;
第十二条对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项目实施国际函评由人事教育局组织。
第十三条非涉密团队的国际函评,采取通信送审的方式,按照专业领域邀请3-5位中国科学院海外评审专家
及海外知名学者等对拟结题团队工作进行评议,评议
内容参见附表(项目结题专家评估意见表B)。
考虑
到高技术领域部分团队研究工作的保密要求,高技术
领域部分团队暂不进行国际函评。
第十四条团队结题国际函评工作在团队自评估报告提交后进行,相关函评结果向团队结题现场评估会提供。
第十五条团队结题现场评估组由9-15位学科和管理专家组成,其中院外专家应占1/3以上。
第十六条结题现场评估会的主要内容是:
1)现场考察团队工作实验室以及实验设备等相关情
况,了解实验设备自主研发能力、设备使用率、成
果产出效能等情况;
2)听取团队工作总体汇报及海外知名学者工作情况
汇报;
3)专家填写打分表(参见附件项目结题专家评估意见
表A);
4)专家组形成考核评估意见
第十七条现场评估要求团队国内主要成员、团队依托单位相关所级领导到会,海外成员应有2名及以上参加现
场评估会。
团队负责人作团队工作总体报告,参与团
队工作成员(国内成员及参与团队工作海外知名学
者)作相关工作报告。
第十八条团队评估各阶段工作完成后,由团队主管业务局、人事教育局、综合计划局根据专家评议情况给出
结题终审意见。
四、附则
第十九条本办法由人事教育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本办法自2005年10月1日起施行。
二○○五年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