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排水规划设计

合集下载

市政排水工程设计说明

市政排水工程设计说明

道路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一.工程概况本图为眉山市交通中心周边道路市政工程裴城路(永通河至双赋园段)排水工程施工图。

(1)片区前期确定方案简述雨水概况:1)、原规划岷江大道、紫竹西街~紫竹东街、秋岚东街、裴城路及三苏大道为雨水干管,流向自西向东,最终均接入永通河。

2)、岷江大道已建段d600雨水管径过小,埋深较浅,无法满足上游雨水接入;紫竹东街现状为合流管,双侧d600布置,管径较小,无法满足上游雨水接入;原秋岚东街十字口因学校拆迁问题已改为丁字口,下游出路也无法形成;裴城路已建d1000雨水管径过小,埋深较浅也无法满足远期片区雨水排放要求;三苏大道现状为雨水边沟为主雨水的系统,无法满足雨水管接入要求。

3)、经实测各相交已建段雨污水系统的实测资料,并提交专项优化方案沟通后,按规划最终意见设置如下:(a)裴城路规划为片区雨水总干管,管径d2200,坡度0。

001,流向自西向东,接入永通河。

(b)岷江大道已建段雨水仅负责已建段雨水汇水面积,不转输上游雨水汇水面积,岷江大道西延段雨水途径铁环东路汇入裴城路规划雨水总干管,原铁环路与岷江大道交叉口上雨水与岷江大道西延段雨水顺接.(c)紫竹西街大部及原铁环西路紫竹西街~三苏大道段雨水均经由铁环东路汇入裴城路规划雨水总干管,原铁环路与紫竹西街交叉口上雨水与紫竹西街雨水顺接,紫竹西街余下部分接入紫竹东街意见河流管.(d)秋岚东街及二环西路雨水均汇入裴城路雨水总干管,近期可与裴城路已建d1000雨水管顺接,以解决雨水近期排放问题。

污水概况:1)、原规划岷江大道经二环西路经裴城路为污水干管;铁环路为污水干管;紫竹西街~紫竹东街及秋岚东街~秋岚东街对侧规划路为污水干管.2)、岷江大道已建段d300污水管径过小,埋深较浅,无法满足上游污水接入;紫竹东街现状为合流管,双侧d600布置,埋深较浅,无法满足上游污水接入;原秋岚东街十字口因学校拆迁问题已改为丁字口,下游出路也无法形成;裴城路已建d300污水管径过小,靠近铁环东路段埋深较浅,原规划污水排放要求;三苏大道现状无成系统污水管道,无法满足污水管接入要求。

市政道路给排水工程设计套图(53张)

市政道路给排水工程设计套图(53张)
0.51.1.1.51.59.14.1-1工种负责设 计工程负责审 核审 定校 对建设单位子项名称工程名称道 路杭州市钱江经济开发区杭州市开发投资有限公司顺风路(东一路)工程出图日期杭州市城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阶段比例初设)页次图号编号120106-sj等级证书甲级08-C-1308-C-13工程编号章栏盖(建筑会签结构桥梁道路水电工艺暖W雨水管污水管上给水管图 例M燃气管通讯管电缆沟贤母西路标准管位图机动车道说明:1、本图尺寸单位均以cm计。机非隔离带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兴工路、规划一路标准管位图行车道人行道机动车道机非隔离带非机动车道人行道行车道人行道聚贤路标准管位图行车道人行道行车道人行道WMW上MW上南北南北南北上M壶镇中山街及市政配套工程S422X1-SG201初步设计{\fSimSun|b0|i0|c134|p54{\fSimSun|b0|i0|c134|p2A133000033日 期签 字会 签 栏设计负责人设 计校 对专 业项目设总审 定审 核工 程 设 计设 计 阶 段图 号比 例证 书 编 号第 张共 张中 国 联 合 工 程 公 司{\fSimSun|b0|i0|c134|p2{\fSimSun|b0|i0|c134|p2标准管位图无{\fSimSun|b0|i0|c134|p2{\fSimSun|b0|i0|c134|p2{\fSimSun|b0|i0|c134|p2{\fSimSun|b0|i0|c134|p221日 期会 签 栏专 业签 字标准管位图中 国 联 合 工 程 公 司壶镇中山街及市政配套工程项目设总设计负责人设 计审 核校 对审 定{\fSimSun|b0|i0|c134|p2{\fSimSun|b0|i0|c134|p2{\fSimSun|b0|i0|c134|p2{\fSimSun|b0|i0|c134|p2{\fSimSun|b0|i0|c134|p2{\fSimSun|b0|i0|c134|p2{\fSimSun|b0|i0|c134|p2共 张第 张22{\fSimSun|b0|i0|c134|p54无A133000033初步设计图 号设 计 阶 段S422X1-SG201比 例证 书 编 号工 程 设 计中山街标准管位图西东W雨水管污水管上给水管图 例M燃气管通讯管电缆沟W雨水管污水管上给水管图 例M燃气管通讯管电缆沟说明:1、本图尺寸单位均以cm计。标准管位图212011:2001:200标准管位图22201上M中央绿化带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道机动车道机非隔离带机非隔离带非机动车道建筑商业区人行道人行道建筑商业区WM上2550600520020055040011502550115055020040024002350205018501850150中央绿化带1.5%中山街标准横断面图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道说明:1、本图尺寸单位均以cm计。2、图中路灯及绿化仅为示意。路缘带超车道路缘带路缘带1.5%1.5%机动车道机非隔离带机非隔离带非机动车道1.5%货车道行车道路缘带路缘带非机动车道路缘带路缘带非机动车道路缘带行车道货车道超车道建筑商业区人行道人行道建筑商业区1.5%贤母西路标准横断面图机动车道说明:1、本图尺寸单位均以cm计。2、图中路灯及绿化仅为示意。1.5%机非隔离带非机动车道人行道302221:200兴工路、规划一路标准横断面图行车道1.5%人行道标准横断面图301211:2001.5%机动车道1.5%机非隔离带非机动车道人行道1.5%行车道1.5%人行道1.5%聚贤路标准横断面图行车道1.5%人行道1.5%行车道1.5%人行道1.5%教工路标准管位图机动车道机非隔离带非机动车道人行道机动车道机非隔离带非机动车道人行道标准横断面图1.5%1.5%1.5%1.5%壶兴路标准横断面图行车道1.5%人行道1.5%行车道1.5%人行道1.5%中央绿化带安居西路标准横断面图机动车道1.5%1.5%机动车道人行道人行道1.5%1.5%115052200500375350252525255003503753504004008003900200800450450200500500180030012003002400400160040016003001000300100032001000400400400中央绿化带安居西路标准管位图机动车道机动车道人行道人行道北南下1550140010003200155014001001001000400400400壶兴路标准管位图行车道人行道行车道人行道南北W上M18508003900185045050080020050020045030030016001000775650350775650875750450120018008757503003001100950160024004006509501100400北南下上1725160035035003001725300900200350200900160010001000中 国 联 合 工 程 公 司共 张第 张证 书 编 号比 例图 号设 计 阶 段工 程 设 计审 核审 定项目设总专 业校 对设 计设计负责人会 签 栏签 字日 期A133000033{\fSimSun|b0|i0|c134|p6{\fSimSun|b0|i0|c134|p54{\fSimSun|b0|i0|c134|p2{\fSimSun|b0|i0|c134|p2{\fSimSun|b0|i0|c134|p2{\fSimSun|b0|i0|c134|p2{\fSimSun|b0|i0|c134|p54初步设计S422X1-DL阿克苏浙江产业园(南园)核心区道路工程国机集团W115011501650165013001300MS422Z1-SG施工图吕乐燕吕乐燕谭建国谭建国陈月英奚 健高登繁A12345678BDEFC12345678ABDEFC专 业会 签 栏签 字日 期证 书 编 号比 例设 计 阶 段工 程 设 计审 核审 定项目设总校 对设 计设计负责人A133000033共 张第 张图 号

关于市政道路升级改造中排水设计的要点分析

关于市政道路升级改造中排水设计的要点分析

关于市政道路升级改造中排水设计的要点分析摘要:为了加快推进城市品质提升的要求,打造良好城市门户形象,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和区域交通环境,促使道路升级改造的项目不断增多。

道路的升级改造过程中,现状的市政管线复杂、众多,给工程建设带来了难度。

其中,路面排水是道路升级改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因此,本文就市政道路升级改造中排水设计展开探讨。

关键词:道路升级改造;排水;设计引言:如今,为满足城市经济发展要求和居民日常出行需求,需对既有道路实施扩宽改造,同时道路存在破损、积水、市政设施不完善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门户形象,现状破损的旧混凝土路面急需进行道路升级改造,改造将提升道路通行能力,避免交通拥堵等问题的发生,并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本文以东莞某道路升级改造工程为例,主要探讨道路升级改造中,排水管线改造须注意问题、前期准备工作及设计要点。

一、现状调研:前期需对现状管线进行摸查工作,主要为以下几方面:1.现场测绘成果,并绘制相应的现状管线成果图,确认管线种类及管位。

2、现场踏勘核对管位,并注意观察和记录道路沿线市政设施(例如消火栓、变电箱、架空线等)位置是否阻碍通行,现状井盖、雨水箅的规格、数量及损坏情况等改造内容。

3、与管理单位了解易涝点和积水情况,在雨天进行现场踏勘对积水情况进行确认。

4、与各管线权属单位确认管线位置与尺寸,初步协商关于管线迁改的方案。

1.现状调研结果分析:1、部分路面雨水系统以排水暗沟为主,小部分为雨水管道。

排水暗沟尺寸较小(B*H=600*600为主),过流能力不能满足现状排水要求,且建设年份较久,部分收水口已破坏或杂物堆积无法使用。

同时雨水管道存在淤积的情况。

这些都是导致降雨时,造成路面积水的原因。

2、部分道路现有完整的雨水系统,存在部分雨水口破坏或杂物堆积无法使用的情况。

三、设计原则:雨水管道布置依据道路纵坡并结合实际的地形地势、遵循“高水高排、低水低排、就近排放”的基本原则,雨水管收集地面雨水按照就近入河的原则分段排入沿线现状过路箱涵或河道内。

浅谈市政道路排水优化设计策略

浅谈市政道路排水优化设计策略

浅谈市政道路排水优化设计策略市政道路排水优化设计是城市规划和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城市的交通安全、环境卫生和居民生活质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对市政道路排水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和研究市政道路排水优化设计策略,以应对日益增长的城市化挑战。

一、市政道路排水优化设计的意义市政道路排水系统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不仅仅是为了排水,更重要的是为了保障城市的正常运行和居民的生活。

道路排水系统能够有效地减少雨水和道路表面污染物对交通设施和行车安全的影响,有效避免了雨水积聚和潜在的交通意外风险。

良好的排水系统还能减轻城市的洪涝压力,有效保障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建筑物不受水浸影响,提高城市的抗洪能力。

市政道路排水优化设计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1. 综合规划:市政道路排水优化设计需要在道路规划、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进行充分考虑,确保排水系统能够与城市的整体发展规划相协调。

在道路建设规划过程中就要充分考虑雨水排放的方式和管线的设置,使雨水能够迅速、有效地排放,避免积水和堵塞现象发生。

2. 排水系统设计:在道路排水系统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城市的地形、气候、人口密度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排水系统设计模式。

在选择排水系统设计模式时,应注重解决雨季雨水过多,雨水处理设备跟不上排水要求等问题。

3. 确定排水设施类型:不同地区的道路排水系统设施类型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排水设施类型。

一般包括排水沟、构筑物、溢流设施等。

4. 雨水收集和利用:在道路排水系统设计中,应充分考虑雨水的收集和利用,以减轻城市的雨水排放压力。

可以采用雨水花园、雨水收集池等装置,将雨水用于植被的灌溉或城市绿化,提高雨水资源的利用率。

5. 地面材料选择:在道路建设时,地面材料的选择也需要充分考虑排水系统的要求,选择具有良好渗透性和抗滑性的地面材料,避免雨水在地面滞留和积聚,确保雨水能够迅速渗透到排水系统中。

市政道路、排水、中水、路灯、绿化工程方案

市政道路、排水、中水、路灯、绿化工程方案

市政道路、排水、中水、路灯、绿化工程方案1. 市政道路方案1.1 道路规划市政道路方案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城市道路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维护等方面。

在道路规划的过程中,需要考虑交通流量、道路容量、路网布局、道路宽度、路段分布等一系列因素。

1.2 道路建设道路建设需要详细考虑道路类型、道路宽度、交通安全设施、标线标牌、公交站点等因素。

合理设计道路结构,提供安全、高效的交通通道对于城市发展至关重要。

1.3 道路维护道路维护需要定期检查和维修破损路面、补充标线标牌、清理道路垃圾等。

保持道路的良好状态,提供良好的交通环境对于人车顺畅出行和城市形象的提升十分重要。

2. 排水方案2.1 排水系统规划排水系统规划是为了有效处理城市的雨水和污水,以避免排水不畅、积水或水体污染等问题。

需要考虑雨水收集、排污管道布局、泵站设置等因素,确保排水系统的稳定运行。

2.2 排水设施建设排水设施的建设包括安装雨水收集设备、建设排污管道、设置检修井等。

合理建设排水设施可以防止洪水、积水和水质污染等问题。

2.3 排水系统维护排水系统的维护包括定期清理管道、检修设备、修复漏水等工作。

保持排水系统的畅通和运行效果,确保城市的排水系统正常工作十分重要。

3. 中水利用方案3.1 中水回收利用中水是经过初次处理的污水再次利用的水资源,它可以用于灌溉、景观供水、工业用水等。

开发中水回收利用方案,可以有效减少对淡水资源的依赖。

3.2 中水处理设施建设中水处理设施建设包括建设中水处理厂、设置输水管道等。

中水处理设施的完善与合理运行,是实现中水回收利用的前提。

3.3 中水利用效益评估中水利用的效益评估需要考虑中水回收的成本、对环境的影响、补水效果等因素,评估中水利用方案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的效益。

4. 路灯方案4.1 路灯照明规划路灯照明规划需要考虑路灯的类型、照明范围、照明强度等因素。

合理的路灯照明规划可以提高夜间交通安全、美化城市夜景。

市政工程规范要求中的道路排水沟设计

市政工程规范要求中的道路排水沟设计

市政工程规范要求中的道路排水沟设计道路排水沟设计是市政工程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合理的设计可以有效地解决道路积水问题,确保道路的正常通行和安全。

根据市政工程规范要求,道路排水沟的设计应当符合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 排水沟位置的确定道路排水沟应与道路纵坡方向平行,并处于行车道和路缘石之间。

排水沟的位置应合理选择,最好位于道路两侧或中央,以便排除积水,并确保水流能够顺畅地流入排水沟。

2. 排水沟的尺寸根据道路的交通量和雨水的排放量,排水沟的尺寸应合理确定。

排水沟的深度应能够容纳预计的雨水流量,而且应确保排水沟的高度不会高过路面。

排水沟的宽度也要足够,以允许水流顺畅地通过。

3. 排水沟的横断面形状排水沟的横断面形状应当选取合适的类型,常见的有V形、U形和平底形。

横断面形状的选择应考虑到水流速度、排水量和清理要求等因素,以确保排水沟具备良好的工作效果。

4. 排水沟的倾斜度排水沟的倾斜度应满足水流顺利流入下游的要求。

一般情况下,排水沟的倾斜度应大于0.5%,但不宜过大,以免水流速度过快,导致排水沟内石块和泥沙的堆积。

5. 排水沟的材质和防护措施排水沟的材质应选择坚固耐用、耐腐蚀的材料,如混凝土或陶瓷砖等。

排水沟还应配备合适的防护措施,以防止外部杂物的进入,保证排水沟的通畅性和耐久性。

6. 排水沟的清理和维护为确保排水沟的正常工作,定期清理和维护工作十分重要。

应制定相应的清理计划,并确保清理工作得到及时的执行。

同时,排水沟的维护也要做好,及时修复或更换损坏的部分,以保持排水沟的良好工作状态。

总之,道路排水沟设计是市政工程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合理的排水沟设计可以有效地解决道路积水问题,保障道路的通行安全。

因此,在进行道路排水沟设计时,我们必须要严格按照市政工程规范要求进行,确保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够建设出更加安全和高效的道路网络,为市民提供更好的出行环境。

成都市道路排水方案设计说明书

成都市道路排水方案设计说明书

5管网工程5.1 设计原则(1)管道系统布置要符合地形趋势,一般情况下顺坡排水,取短捷路线,同时能满足街道两旁地块排水需要。

(2)管道应尽量避免或减少管道穿越不容易通过的地带或构筑物。

(3)在设计中充分考虑该片区与上、下游地区的有机结合。

(4)设计排水管道沿设计道路敷设,便于地块支管的接入和维护管理方便。

(5)尽可能利用原有管道,避免重复建设,节约投资。

5.2 排水工程设计参数及标准5.2.1污水管道设计参数及标准(1)面积比流量:雨水量计算按成都市暴雨强度公式和流域汇水面积计算。

污水采用单位面积比流量(最高日最高时)法确定流量,根据成都市排水总体规划,本区域属于周边组团,污水比流量值为1.1 L/s·ha。

成都市污水排放面积定额(2)污水量计算公式:Q=A ×q(L/s)式中A:面积(ha)。

(3)水力计算公式(非满流):Q=v • Av=n1• R2/3 • i1/2当h<D/2时,过水断面:A=(θ-sinθcosθ)r2 (m2)R=(θ-sinθcosθ)/2θ• r (m)当h>D/2时,过水断面:A=(π-θ+sinθcosθ)r2 (m2)R=(π-θ+sinθcosθ)/2(π-θ)• r (m)n——粗糙系数,钢筋混凝土管(非满流)取n=0.014,塑料管或玻璃钢夹砂管取n=0.009。

5.2.2雨水管道设计参数及标准(1)成都市暴雨强度公式:768.0231.0)8.12()8031.01(2806qPtgP++=式中 q——暴雨强度(L/s • ha)p——设计降雨重现期,取P=3~5a,取5年t——设计降雨历时 t=t1+t2t1——地面汇流时间 t1=10mint2——管道内流行时间(min)(2)雨水量计算公式:Q=q • F •Ψ式中 Q——雨水量(L/s)Ψ——径流系数,市政道路取Ψ综合=0..7(绿地取0.15)F——汇水面积(ha)(3)水力计算公式(满流):Q=v • A式中 Q——雨水量(m3/s)A——水流断面(m2)v——流速(m/s)v=n1• R2/3 • i1/2R——水力半径(m)i——水力坡降n——粗糙系数,钢筋混凝土管(满流)取n=0.013,塑料管或玻璃钢夹砂管取n=0.01 5.2.3流速范围最小设计流速:污水管道在设计充满度下,最小设计流速为0.6m/s;雨水管道在满流时最小设计流速为0.75m/s。

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及其规划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

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及其规划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

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及其规划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市政道路给排水系统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交通、环境卫生和居民生活质量都有着重要影响。

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及其规划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

本文将就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及其规划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排水设施老化、设计标准滞后、排水管网不完善和规划设计不合理等方面。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从技术水平、规划设计、政策法规等方面入手,提出科学合理的改进策略。

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1. 排水设施老化许多城市的排水设施建设时间早,很多排水管道、井盖等在使用中出现老化、腐蚀情况,导致排水效率低下,甚至造成堵塞、泛滥等问题。

这主要是由于城市建设过程中,排水设施建设质量不高、维护不及时等原因导致的。

2. 设计标准滞后一些城市的道路给排水设计标准较为滞后,无法满足城市发展和气候变化的需要。

在城市化进程中,人口密度增加,建筑物增多,原有的排水设施难以满足城市的需要;气候变化也给城市的排水系统带来了新的挑战,原有的设计标准需要进行更新和完善。

3. 排水管网不完善一些城市的排水管网建设不完善,存在管网断面小、连接不畅、排水能力不足的问题。

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城市发展过程中,对排水管网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管网布局不合理、连接不畅等情况。

4. 规划设计不合理一些城市在道路规划设计中,没有充分考虑到排水系统的需求,导致在城市雨水倾泄、排水系统排水等方面存在问题。

这是由于城市规划设计中缺乏对排水系统的全面考虑,导致规划设计不够合理,不利于排水系统的建设和发展。

二、改进策略1. 加强技术水平市政道路给排水系统的建设是一个涉及多个专业知识领域的复杂工程。

为了解决目前排水设施老化的问题,需要加强技术水平,引进先进的排水设施建设技术和管理手段,提高排水设施的质量和寿命。

2. 更新设计标准为了解决设计标准滞后的问题,需要及时更新设计标准,制定适应城市发展和气候变化的排水系统设计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政道路排水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水污染日益得到重视,市政排水设施建设得到较快发展。

本文结合市政道路排水工程设计为实例,对市政排水工程规划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以供参阅。

关键词:市政道路;排水设计;市政规划;工程设计
abstract:with the urban processing rapid and urban water pollution paid attention to, the municipal drainage construction is developing rapid. in this paper, combining with the some urban drainage construction design, it will put forwards to some relative common problems and the relative measures.
keywords: municipal road, drainage design, municipal plan, construction design
前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水污染日益得到重视,市政排水设施建设得到较快发展,但市政道路排水设施普遍存在各种问题,如防洪排水能力不足;平坦地区的排水管渠的坡度偏小,易淤积;部分地区的排水设施不成系统,易形成内涝等。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设计不合理,日常管理不到位,自然条件变化等。

通过对许多工程设计的总结,我们认为,市政道路排水工程设计能否更好地避免
这些问题的发生,做到经济合理,运行安全,受市政排水工程规划的影响较大。

一、市政排水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
规范gb50318—2000《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规范》市政排水工程规划是市政道路排水工程设计的重要依据。

市政排水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有:划定市政排水范围,预测市政排水量,确定排水体制,进行排水系统布局;原则确定处理后污水污泥出路和处理程度;确定排水枢纽工程的位置,建设规模和用地。

市政排水工程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排水工程规划的目的之一,是通过规划在排水收集,输送,净化,利用和排放几个环节上的统一协调,使各环节的排水设施建设工程规模适宜,投资合理,运行中合理利用能源和资源。

因此,市政排水工程设计必须首先依据当地的适用的各阶段排水工程规划。

二、市政道路排水规划存在的问题
(一)、工程规划与城市用地呈现竖向规划,防洪规划不相协调1、城市用地竖向规划,高程无法保证,排水工程设计不符合防洪要求
按规划新区的雨水规划,在规划区内没有设置雨水排捞泵站,所有道路或小区排水均按重力流的方式排放。

采用重力流直接向河流排放的雨水管,只有其设计雨水管内底高程高于内江的某一潮位高程时,才能保证暴雨期且内江涨潮至此潮位高程时的排水畅通,按
防洪规划,排水工程设计应确保在内江50年一遇的实测潮高3.9m 时的排水安全。

可见,由于规划区用地竖向规划的地面高程太低,导致了排水工程设计无法满足防洪规划要求,而防洪规划中也没有提出对排水工程设计可降低防洪标准的要求。

2、城市用地竖向规划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城市用地与道路,交通,地面排水,防洪以及项目建设的近期和远期的结合。

局部与整体的协调等矛盾,只有通过用地合理的竖向规划来解决。

在规划新区内类似本工程的排水状况尚存在,我们认为其原因是,在规划新区的规划过程中,没有做好排水工程规划与城市用地竖向规划。

防洪规划的协调,或者是仅考虑提高用地高程会增加土方工程的造价,而没有考虑所在地区的重要性及排水不畅的后果,因为该市雨量充沛,降雨集中,多台风,台风带来的暴雨强度大,对雨水排放不利。

此外,应对土方工程与排水工程的投资进行比较。

3、采用重力流和短管压力流两种方式进行排水工程设计
对城市用地竖向规划高程太低的存在问题,在设计评审中有关规划部门答复不预调整,为了使排水工程设计在受条件限制的情况下尽可能合理,结合本工程特点,我们雨水设计中对各管段的水力计算处理为:管段起点至最不利点按重力流设计,最不利点至出水口在设定相对合理的安全潮位下按短管压力流设计。

安全潮位是指当
内江潮位不高于此高程时,设计雨水管段能在满流的情况下以压力流的形式排水,并可保证排水畅通。

计算结果如下表:
序号管道总长度(m) 管道最不利段(m) 安全潮位(m)
1 480 120 3.05
2 340 260 2.65
3 980 640 2.65
这样的处理方式虽然达不到规划新区50年一遇防洪标准的要求,但与每一设计管段全部按重力流排放形式设计的雨水管相比,安全性得到了提高, 当然在同样的设计坡度下,由于加大了管径,也就增加了工程造价(本排水工程造价增加了13%),当出内江潮位高于设定的安全潮位同时下暴雨(暴雨重现期为2年)时,最不利附近区域会出现排水不畅的情况,要解决这一问题,应在规划新区内适宜的位置设置排涝雨水泵站。

(二)、污水管网规划中竖向高程和污水提升泵的设置站缺乏合理性,系统性的论证
某市新的城市开发区城南区,规划面积约13km2规划污水排放量44 300m3%/d在规划区内污水主干管末端设置了一座规模40
000m3%/d的污水提升泵站,即规划区内的大部分污水需经泵站提升后才能排至污水处理厂。

本工程为城南区的一条东西走向的城市次干道,红线b为28m,路线l为1.9km,设计路面标高为124.516~127.372m,设计污水管
单侧布置,按原规划污水提升泵站在路线中部的西北角,泵站所在
位置地面标高129~132.5m,由于有其他道路的污水管接入,污水提升泵站进水管的管底高程为112.11m。

1、污水管埋深不合理存在的问题
按原污水提升泵站设置的位置进行本工程设计污水管道埋深
11~15m,的长度约为路线长的50%,且排水坡度与道路坡度相反,出现了如下不利于工程建设的问题:
(1)按国家钢筋砼管的使用标准,一般ⅲ级管可达到最大覆土为
9m,塑料排水管超过8m覆土后也不能选用,因此,需采用暗渠形式排水,与采用管道相比,由于埋深太大,暗渠施工周期长,增加了施工的不安全因素;
(2)工程造价较高:根据本工程的地质报告,此路段上除局部为d
约1m 的残积土外,从高程100~130m的范围均为灰岩,管渠埋深太大,造开挖回填土石方量大;
(3)泵站原选址位置现状地面标高129~132.5m则泵站的进水池开挖d为17~20m,泵站的建设投资相对较高;
(4)管渠埋深太大,不仅施工及其困难,今后的维护将是十分困难的。

2、污水管埋深不合理的原因分析
由于原污水提升泵站设置的位置不合理,造成了污水管埋深太大,即造致了规划区污水管网竖向高程的不合理,据了解,原污水提升
泵站规划位置的确定主要考虑的因素是设在某绿化区的附近,以减少对周围居住区的污染,在排水工程设计中,对单项的设计通过管材、基础、施工方法等的合理选用以降低市政排水管网的投资是较有效的,确定合理的排水管设计高程也是节约投资的重要一方面,而合理的高程,需依据合理的排水规划。

从设计中发现的不合理性来看,显然规划区的污水管网竖向高程和污水提升泵站的设置缺乏技术,经济全面的论证,片面考虑对社会环境的影响,而技术,经济论证应结合规划区的地质条件,当地的管材来源,施工条件及今后管网和污水提升泵站的运行,管理费用等方面进行论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