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体格测量方法和评价要求

合集下载

儿童体格测量和评估常规

儿童体格测量和评估常规

儿童体格测量和评估常规
儿童体格测量和评估是评估儿童生长和发育状况的一种方法,通过测量和评估儿童的身高、体重、头围、胸围等指标来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和健康发展情况。

儿童体格测量和评估的常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身高测量:使用身高测量仪测量儿童的身高,通常要求儿童站立在直立测量仪上,头部贴紧仪器的垂直板,将测量仪滑动到头部顶端。

2. 体重测量:使用体重计测量儿童的体重,要求儿童脱掉外衣、鞋袜,站立在体重计上,保持平衡和放松状态,记录下体重数据。

3. 头围测量:使用软尺或测头带测量儿童的头围,将测量工具围绕儿童额头和后脑勺两侧,位置应在眉弓和耳垂的水平线上,记录下头围数据。

4. 胸围测量:使用软尺或胸围计测量儿童的胸围,测量位置应位于乳头水平线上,在儿童呼吸自然时将测量工具围绕胸部最突出的点,记录下胸围数据。

5. 生理发育评估:通过观察儿童的生理特征,如第二性征的发育情况(如乳房发育、性器官发育等),来评估儿童的生理发育状况。

6. 运动发育评估:通过观察儿童的运动能力和发育情况,如平衡、协调能力、
行走、跑步等,来评估儿童的运动发育状况。

7. 智力发育评估:通过智力测验和认知能力测试,评估儿童的智力发育水平,如注意力、记忆力、直觉能力等。

儿童体格测量和评估常规可以帮助医生和健康专业人员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

儿童体格生长测量及评价

儿童体格生长测量及评价

儿童体格生长测量及评价引言:儿童的体格生长是衡量儿童健康和发育情况的重要因素,也是判断儿童生长发育异常的一个重要依据。

针对儿童的体格生长,医学界已经建立了一套成熟的测量方法和评价标准。

本文将介绍儿童体格生长的测量方法和评价指标,并对其重要性进行讨论。

一、测量方法:1.身高测量:身高是儿童体格生长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来说,儿童的身高测量需要在儿童站立姿势下进行,将测量尺沿着儿童头顶至脚底的中央垂直线上放置,并让儿童身体保持直立。

测量时,注意尺子的末端要与儿童身体完全接触,并确保测量时尺子与地面垂直。

此外,为了减少误差,测量时最好重复进行3次,并取平均值作为儿童的身高。

2.体重测量:体重是评价儿童体格生长的另一个关键指标。

儿童的体重测量通常需要在儿童脱离外界干扰的情况下进行,采用体重秤进行测量。

测量时,要确保儿童裸露身体,没有穿鞋或者任何重物,同时身体要保持稳定。

同样地,为了减少误差,体重测量最好进行3次,并取平均值。

3.头围测量:头围是评价婴幼儿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之一、头围测量需要使用软尺,并将软尺绕过婴幼儿的额骨突起和枕骨突起,放在耳朵上方和颞骨突起之间的最高部位。

同样地,为了减少误差,头围测量也最好进行3次,并取平均值。

4.胸围测量:胸围是评价儿童生长发育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胸围测量需要使用软尺,并将软尺绕过儿童胸部最丰满的位置,在胸部两侧贴合。

同样地,为了减少误差,胸围测量最好进行3次,并取平均值。

二、评价指标:儿童体格生长的评价主要通过体格生长曲线和百分位数来进行。

体格生长曲线是以年龄为横坐标,身高、体重、头围和胸围等指标为纵坐标,通过观察曲线的形状和斜率来判断儿童体格生长情况,通常根据曲线的形状分为正常、滞后和超前三种类型。

百分位数则是将儿童个体的各项指标与同龄儿童群体的平均值进行比较,通常用于评价儿童个体的体格生长情况,10%以下的百分位数表示该项指标偏低,90%以上的百分位数表示该项指标偏高。

儿童体格测量方法

儿童体格测量方法

儿童体格测量方法
儿童体格测量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体重:测量时,儿童需脱去鞋帽和外衣,仅穿单裤,站在体重计上,脚跟靠拢,双足与地面呈90度,两臂自然下垂,读取数据并四舍五入至。

测量
时应注意,稳定后读数。

2. 身高:3岁以下儿童用量床测定身长,需将小儿平躺于量床上,脱鞋、袜、帽,仅穿单裤,仰卧于量床底板中线上,一人用手固定婴幼儿头部,使头顶紧密接触头板。

另一人站在婴幼儿右侧,左手握住两膝,使两下肢并拢紧贴量床,右手移动足板使其紧贴小儿双足跟,读足板处所示数字。

3岁以上儿童可测身高:赤足,取直立位,两足跟、枕部、臀部及两肩胛间接触身长计立柱,足跟靠拢,足尖分开,两眼平视前方,测量者将滑板下移使之与小儿头颅顶点相接触,读取立柱上的数据。

3. 坐高(顶臀长):较大儿童坐于身高测量仪的坐板上,枕部、臀部及两肩胛间接触立柱,双侧髋关节和膝关节呈90°弯曲,两眼平视前方,测量者将滑板下移使之与小儿头颅顶点相接触,读取立柱上的数据。

婴儿测量时仰卧于量床底板中线上,一人用手左右固定婴幼儿头部,使其头顶紧密接触头板。

4. 头围:用软尺测量儿童头部的最大维度。

5. 胸围:用软尺测量儿童胸部的最大维度。

这些测量方法有助于监测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

如有异常,应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

儿童体格生长测量及评价

儿童体格生长测量及评价

儿童体格生长测量及评价儿童体格生长测量及评价是医学领域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其目的是通过测量和评估儿童的身高、体重、头围等指标,来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为促进儿童的健康发育提供依据。

本文将从儿童体格生长测量的目的、方法和评价指标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儿童体格生长测量的目的儿童体格生长测量的主要目的是追踪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早期发现和纠正生长迟缓、超重和肥胖等问题,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

此外,儿童体格生长测量还可以为儿童发育评估、智力评估以及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二、儿童体格生长测量的方法1.测量身高:测量儿童的身高是了解其生长状况的重要指标。

常用的测量方法有直接测量和估算测量两种。

直接测量是使用身高尺或身高仪等工具直接测量儿童的身高;估算测量是通过测量躺姿、坐姿或站姿的身高,然后根据相应的公式进行计算。

测量身高时,需注意儿童保持自然站立或坐立姿势,垂直于地面,额、肩、臀部和脚跟等部位贴紧垂直测量尺。

2.测量体重:测量儿童的体重是了解其体态和生长状态的重要指标。

常用的测量方法是使用称重秤等工具直接测量儿童的体重。

测量体重时,需注意儿童脱去外衣,光脚站立在称重秤上,并尽量保持平衡,避免身体摇晃。

3.测量头围:测量儿童的头围是了解其脑部发育情况的重要指标。

常用的测量方法是使用卷尺等工具围绕儿童头部最突出部位进行测量。

测量头围时,需注意卷尺紧贴头皮,且不可过紧或过松。

三、儿童体格生长评价指标1.身高评价:用于评价儿童的身高与同龄儿童的差异,常用的评价指标有身高标准差(SDS)和身高百分位数等。

身高标准差用于衡量儿童的身高与同龄儿童平均身高的差异程度,正常值为-2SD至+2SD;身高百分位数表示儿童身高在同龄儿童中所占的百分比,通常以3、10、25、50、75、90和97等百分位数来评价。

2.体重评价:用于评价儿童的体重与同龄儿童的差异,常用的评价指标有体重标准差(SDS)、体重指数(BMI)和体重百分位数等。

儿童生长发育评估

儿童生长发育评估

儿童生长发育评估标题:儿童生长发育评估引言概述:儿童生长发育评估是评估儿童身体生长和发育状况的重要方法,对儿童的健康和发育至关重要。

通过科学的评估方法,可以及时发现儿童的生长问题,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促进其健康成长。

本文将从身高、体重、头围、生长曲线和营养状况等方面介绍儿童生长发育评估的相关内容。

一、身高的评估1.1 测量方法:儿童身高的测量一般采用身高尺和测量仪器进行,要求儿童站直、头部贴近测量仪器,双脚并拢,身体挺直。

1.2 正常范围:根据儿童的年龄和性别,参照相应的生长曲线,可以判断儿童的身高是否正常。

1.3 异常情况:如果儿童身高明显偏离正常范围,可能存在生长发育问题,需要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评估。

二、体重的评估2.1 测量方法:儿童体重的测量一般采用体重秤进行,要求儿童脱去外衣,站在秤上,保持平衡。

2.2 正常范围:根据儿童的年龄和性别,参照相应的生长曲线,可以判断儿童的体重是否正常。

2.3 异常情况:如果儿童体重明显偏离正常范围,可能存在营养不良或肥胖问题,需要及时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

三、头围的评估3.1 测量方法:儿童头围的测量一般采用软尺进行,要求围绕头部最宽的部位进行测量。

3.2 正常范围:根据儿童的年龄和性别,参照相应的生长曲线,可以判断儿童的头围是否正常。

3.3 异常情况:如果儿童头围明显偏离正常范围,可能存在颅内压增高或颅内疾病问题,需要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

四、生长曲线的评估4.1 概念介绍:生长曲线是根据大量儿童的生长数据绘制的曲线,可以反映儿童的生长发育水平。

4.2 应用意义:通过对比儿童的生长曲线,可以及时发现生长问题,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

4.3 注意事项:在进行生长曲线评估时,要考虑儿童的生长环境、遗传因素等因素,综合评估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

五、营养状况的评估5.1 评估方法:营养状况的评估一般包括身高体重指数、体脂肪含量等指标。

5.2 正常范围:根据儿童的年龄和性别,参照相应的营养评估标准,可以判断儿童的营养状况是否正常。

儿童体格生长测量及评价

儿童体格生长测量及评价
7
常用指标的测量及注意事项
测量前应检查磅秤的零点、量具的准确性
如果衣服不能脱成衬衣衬裤,则应设法扣除衣服 重量
3岁以上儿童量身高时,要脱去鞋、帽,取立正姿 势。
标准姿势:两眼正视前方胸部稍挺起,腹部微后 收,两臂自然下垂,手指并拢,脚跟并拢,脚尖 分开约60°,脚跟、臀部和两肩胛间几个点同时 靠着立柱,头部保持正直位置,然后测量
儿童的体格生长经过定期或不定期测量后,只有通过比 较正确和客观的评价,才能及早发现问题,并及时给予 指导和干预,从而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评价儿童生长的状况是儿童保健和儿科临床工作中的重 要内容之一。
10
2、体格生长评价的标准
生长发育评价标准是儿童保健、儿科临床不可或 缺的工具,也是评估人群总体健康状况、制订相 关政策和干预计划的重要依据。
(1s-2s) 以上
等级 下
中下
中-
中+ 中上 上
15
WHO 3—7岁男孩年龄体重表
年龄 -3s -2s -1s 平均值 +1s +2s +3s
年月 下
中下
中- (中位数) 中+
中上

3 0 9.8 11.4 13.0 14.6 16.4 18.3 20.1
3 1 9.9 11.5 13.2 14.8 16.6 18.5 20.3
……
17
WHO 3—7岁男孩年龄身高表
年龄 -3s -2s -1s 平均值 +1s +2s
年月 下
中下
中- (中位数) 中+
中上
3 0 83.5 87.3 91.1 94.9 98.7 102.5 3 1 84.1 87.9 91.8 95.6 99.5 103.3 3 2 84.7 88.6 92.4 96.3 100.2 104.1 3 3 85.2 89.2 93.1 97.0 101.0 104.9 3 4 85.8 89.8 93.8 97.7 101.7 105.7 3 5 86.4 90.4 94.4 98.4 102.4 106.4 3 6 86.9 91.0 95.0 99.1 103.1 107.2 ……

儿童体格生长测量及评价.ppt

儿童体格生长测量及评价.ppt

WHO 3—7岁女孩年龄体重表
(不同性别有不同的评价标准)
年龄 -3s -2s -1s 平均值 +1s +2s +3s
年月 下
中下 中- (中位数) 中+ 中上

3 0 9.7 11.2 12.6 14.1 16.1 18.0 20.0 3 1 9.8 11.3 12.8 14.3 16.3 18.3 20.2
世界卫生组织(WHO)最近宣布了最新的 “国际儿童生长发育标准”。
3、常用体格发育评价的指标
多项指标综合评价:按身高的体重、三个指 标的 综合评价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评价儿童营养状况的三个 主要指标:按年龄的体重
按年龄的身高(长) 按身高的体重
4、体格发育评价方法
……
WHO 3—7岁男孩年龄身高表
年龄 -3s -2s -1s 平均值 +1s +2s
年月 下
中下
中- (中位数) 中+
中上
3 0 83.5 87.3 91.1 94.9 98.7 102.5 3 1 84.1 87.9 91.8 95.6 99.5 103.3 3 2 84.7 88.6 92.4 96.3 100.2 104.1 3 3 85.2 89.2 93.1 97.0 101.0 104.9 3 4 85.8 89.8 93.8 97.7 101.7 105.7 3 5 86.4 90.4 94.4 98.4 102.4 106.4 3 6 86.9 91.0 95.0 99.1 103.1 107.2 ……
2、体格生长评价的标准
生长发育评价标准是儿童保健、儿科临床不可或 缺的工具,也是评估人群总体健康状况、制订相 关政策和干预计划的重要依据。

儿童体格检查评分标准

儿童体格检查评分标准
1
左手拇指将软尺零点固定于右侧眉弓上缘,左手中、食指固定软尺于枕骨粗隆,手掌稳定头部,右手将软尺紧贴头皮(避开发辫,分
开头发)经左侧眉弓上缘回至零点
2
软尺左右对称,不能打折
1
准确读数至0.1cm
1
测量后
测量完毕交回家属并感谢配合
1
操作熟练
1
评价小儿体重发育水平
3
评价小儿身长发育水平
3
评价小儿头围发育水平
儿童体格生长指标测量评分标准
考生总得分
项目
内容
标准分
得分
操作前准备
洗手、戴帽子、口罩。
1
核对患儿姓名、性别、年龄。
2
向患儿家属交代测量目的
2
确认婴儿为空腹或进食后2小时且已排空大小便
2
测量室内环境温暖,室温保持在22—24℃
2
检查物品准备:体重秤、婴儿身长测量器、软尺、皮褶卡、垫布、包被、干净纸尿裤
1
扶至坐位,两手自然平放或下垂,测量者位于婴儿左侧
1
左手拇、食指间距3cm,捏起左上臂肩峰至鹰嘴连线中点处皮肤与皮下脂肪,使之与肌肉分离,皮褶方向与上臂长袖平行
2
右手用皮褶卡将钳板插入捏起的皮褶两边至底部钳住,使上下刻度线对齐
1
准确读数至0.5cm
1
头围
已脱去帽子及解开发辫
1
协助抱至坐位,测量者位于小儿右侧
3
计算BMI
4
综合评价
手法轻柔,爱护婴儿
2
随时注意给婴儿保暖
1
用柔和语言安抚婴儿
1
测量数字记录及时准确
2
操作前后衣物整理妥当
1
1
注意手温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厚秋裤0.12kg
(二)身长测量方法
1. 测试前器具放平,至少2人操作,有条件3人; 2. 被测婴幼儿仰卧平放在测板上,居中; 3. 1人固定婴幼儿头部,使头顶部接头板,两耳在一水
平,两侧耳廓上缘与眼眶下缘的连线与量板垂直; 4. 另1人一手按住膝盖,并拢双膝使双腿伸直,用另一
只手推动滑板,使其紧贴婴儿脚后跟,读取并记录 滑板内侧读数; 5. 测板两侧刻度差0.1cm以内,准确读数,精确到0.1cm。
(六)囟门的测量
• 除头围外,还可据骨缝闭合及前后囟关闭时 间来衡量颅骨的发育。出生时后囟很小或已 闭合,最迟约6-8月龄闭合。前囟出生时约12CM,以后随颅骨发育而增大,6月龄左右 逐渐骨化而变小,约在1-1.5岁闭合。
• 测量方法:新生儿前囟呈菱形,测量时,要 分别测出菱形两对边连线的长度。比如一连 线长为2.0厘米,另一连线长为1.5厘米,那
么宝宝的前囟数值就是2厘米×1.5厘米。
• 体格生长评价
• 体格生长评价的内容
▲ 生长水平(growth level) ▲ 生长速度(growth velocity) ▲ 匀称程度(proportion of body)
生长曲线
(一)生长水平
在特定时间,某一个体的各单项体格生长 指标与同性别、同年龄人群相应参数进行横 向比较来评价个体的体格生长状况。
为发育等其他临床表现进行鉴别。
二、体格发育的规律
• 5、胸围增长 • ⑴出生时约32~34cm; • ⑵1岁时约等于头围; • ⑶1岁至青春期胸围=头围+年龄-1
三、体格测量
(一)体重测量
• 1、检查物品准备:体重秤、婴儿身长测量器、软 尺、垫布、包被、干净纸尿裤。
• 2、测量室内环境温暖,室温保持在22-26℃。 • 3、脱去衣帽鞋及纸尿裤,呈裸体或仅穿单衣。 • 4、检查体重秤是否放置平稳,将称量工具置零。 • 5、一手托小儿头部一手托臀部,轻放于体重秤上21Fra bibliotek评价方法:
界值点的选择:
均值离差法:X ± 2SD
百分位法: P3~ P97
等级表示
三分法 *五分法
下等 下等
中下
中等 中等
中上
上等 上等
百分位法: P3 P25 P50 P75 P97
离差法:-2SD -1SD X 1SD 2SD
P3
P50
P97
生长速度
对某一个体的各单项体格生长指标定期连 续测量,纵向观察各指标的增长值,并与人群生 长参数增长值对照,可及时早期发现和干预个 体的生长偏离。
(五)胸围测量
• 测具要求:无弹性软尺。 • 测量方法:3岁以下取卧位,3岁以上取立位。测量
时,被测者处于两手自然平放或下垂,两眼平视。软 尺绕胸前右乳头下缘经右侧绕背部两肩胛骨下角下缘再
绕至左乳头下缘回到零点,取平静呼吸气时的中间读 数,误差不超过0.1CM。 • 注意事项:测量胸围时,软尺各处应完全接触皮肤 (1岁以下小儿皮下脂肪松厚,宜稍紧),在读数时 皮尺位置应前后左右对称。
儿童体格测量方法和评价要求
体格测量
一、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体格测量的内容)
• 1、体重; • 2、身长(高)、顶臀长、指距; • 3、头围、囱门; • 4、胸围; • 5、上臂围;
二、体格发育的规律
• 1、体重的增长规律 ⑴出生时约为:男3.33±0.39

女3.24±0.39
• ⑵出生后可有生理性体重下降现象(3%~9%) ,7—10天恢复至出生时体重;
。 • 6、1~3岁儿童取坐位或轻轻站在踏板中央的位置
,3岁以上的儿童取站位,两手自然下垂,测量时 不可晃动或者接触其他物体。 • 7、待稳定后读数,精确读数至0.01kg
称量工具
常见儿童衣服重量举例参考
小背心0.03 kg
薄秋衣0.09kg
厚秋衣0.15kg
牛仔裤0.18 kg
薄秋裤0.08kg
(三)身高的测量
测量身高时,应取立位,两眼直视正 前方,胸部挺起,两臂自然下垂,脚跟并 拢,脚尖分开约60度,脚跟、臀部与两肩 胛三点同时接触立柱,头部保持正中位置, 使测量板与头顶点接触,读测量板垂直交 于立柱上刻度的数字,视线应与立柱上刻 度的数字平行。儿童身长(身高)记录以 厘米(cm)为单位,精确至0.1cm。
24
• 将个体儿童不同年龄时点的测量值在生长曲线图上描 记并连接成一条曲线,与生长曲线图中的参照曲线比较 ,即可判断该儿童在此段时间的生长速度是正常、还是 增长不良或过速。纵向观察儿童生长速度可掌握个体儿 童自身的生长轨迹。
• ①正常增长:与参照曲线相比,儿童的自身生长曲线与 参照曲线平行上升即为正常增长。
• ⑶3个月内增长约30克每天;3月时约为出生体

重的一倍。
二、体格发育的规律
• ⑷3~12月:(月龄+9)/2

(约为出生体重的3倍)
• ⑸1~6岁:年龄X2+8
• ⑹7~12岁:(年龄X7-5)/2
二、体格发育的规律
• 2、身长(高)增长
• ⑴出生时平均约50cm;
• ⑵3月时61~63cm;(增长约11~13 )
• ⑶1岁时约45~47cm(增长约6~7cm);
• ⑷2岁时约47~49 cm(增长约2cm);
• ⑸ 5岁时约50~51cm (增长约2cm);

⑹15岁时接近成人:53~54cm.
二、体格发育的规律
• 4、囱门变化规律
• ⑴ 出生时约1.5~2cm; • ⑵2~3时较出生时稍增大; • ⑶6个月后逐渐骨化缩小; • ⑷正常在4~26个月内闭合; • ⑸ 3岁未闭合为闭合延迟; • ⑹ 囟门大小的临床意义要结合头围、行
坐高(顶臀长)
为头顶到坐骨结节的长度,反映脊柱和头部的增长
<3岁
卧位量 --顶臀长
≥3岁
坐位量 --坐高
15
(四)头围测量
• 儿童取坐位或仰卧位,测量者位于儿童右侧或前方,用左手拇指将软尺零点 固定于头部右侧眉弓上缘处,经枕骨粗隆及左侧眉弓上缘回至零点,使软尺 紧贴头皮,女童应松开发辫。儿童头围记录以厘米(cm)为单位,精确到 0.1CM。
• ⑶1岁时约75~77cm;( 增长约25~27)
• ⑷2岁时约85~87cm;(增长约10~12)

⑸2岁至青春期前,每年增长约5~7cm

⑹2~12岁身高估计公式:

年龄(岁)X7+77
二、体格发育的规律
• 3、头围的增长
• ⑴出生时约34~35CM;
• ⑵3个月时约40~41cm(增长约6~7c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