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进输送机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步进输送机机构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步进输送机机构设计步进输送机是一种能够精确控制物料运动步长的输送机,特点是具有高精度、高速度和高可靠性。
本课程设计将重点研究步进输送机机构设计。
1、步进电机选择步进电机是步进输送机的动力源,因此选用合适的步进电机非常重要。
需要根据步进输送机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步进电机,关键参数如下:(1) 步数:步进电机最小的移动单位,通常为1.8°、0.9°、0.72°、0.36°等。
(2) 扭力:步进电机输出的扭矩大小,可根据输送机载荷情况计算得出。
(3) 转速:步进电机最高转速,决定了输送机的最大速度。
(4) 细分数:步进电机细分数越高,输出精度越高,但也意味着控制难度会增加。
2、步进输送机机构设计步进输送机机构设计的关键是实现精确的步长控制。
下面是一些机构设计的建议:(1) 传动机构:通过减速器、同步带、链条等实现步进电机输出扭矩的放大和传递。
(2) 定位机构:确保物料能够精确地按照指定步长运动,通常通过齿轮和滚珠丝杠等实现。
(3) 导向机构:避免物料在运动中偏离路径,通常通过导向条或导向轮等实现。
(4) 传感器:用于检测物料位置,可以采用光电开关、磁性传感器等。
3、控制系统设计步进输送机需要精确的控制系统支持,控制系统设计主要考虑以下方面:(1) 控制器选型:根据步进电机型号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控制器。
(2) 控制算法:选择合适的控制算法,可根据步长要求和物料速度等因素进行调整。
(3) 传感器接口设计:通过传感器检测物料位置和状态,并将数据反馈给控制器,以实现闭环控制。
(4) HMI设计:设计操作界面,包括设置步长、速度、启停等参数和状态显示等。
以上是步进输送机机构设计的主要内容,要实现高精度和高可靠性的输送机,需要各个方面的综合考虑和设计。
步进式输送机课程设计

步进式输送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步进式输送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 掌握步进式输送机的主要部件及其功能;3. 了解步进式输送机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步进式输送机进行物料输送的操作能力;2. 提高学生分析并解决步进式输送机故障问题的能力;3. 学会使用相关工具和设备对步进式输送机进行维护和保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设备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习热情;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沟通协作能力;3.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对工业生产中设备安全重要性的认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技术实践课程,以步进式输送机为载体,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好奇心,但可能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和安全意识。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实用性,强调操作安全。
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步进式输送机的使用、维护和故障排除,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步进式输送机概述- 输送机械的分类及特点- 步进式输送机的发展历程及应用领域2. 步进式输送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主要部件及其功能- 步进式输送机的工作原理及传动方式3. 步进式输送机的操作与维护- 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常见故障分析与排除方法- 维护保养方法及周期4. 步进式输送机安全操作规程- 安全防护装置的作用及使用方法- 工作现场安全注意事项- 应急处理方法及逃生路线5. 实践操作环节- 步进式输送机的拆装与组装- 步进式输送机操作训练- 故障排查与维护保养实践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步进式输送机概述、输送机械分类及特点第二周:步进式输送机结构及工作原理第三周:步进式输送机的操作与维护第四周:步进式输送机安全操作规程第五周:实践操作环节本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章节,系统组织课程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实用性。
步进式工件输送机课程设计方案(一)

步进式工件输送机课程设计方案(一)步进式工件输送机课程设计方案概述步进式工件输送机是一种常用的输送设备,采用不同步距的步进电机作为驱动源,能够将工件精确地运输到指定位置。
本方案为步进式工件输送机的课程设计方案,旨在培养学生的电机控制和自动化控制技能。
设计目标本课程设计的主要目标为: - 理解步进电机的工作原理和控制方法 - 掌握步进电机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方法 - 设计一款步进式工件输送机,能够精确地输送工件设计内容该课程设计包括以下内容: - 步进电机控制系统的搭建 - 步进电机驱动电路的设计 - 步进式工件输送机的机械结构设计及搭建 - 控制程序的编写及调试设计流程•步进电机控制系统的搭建1.寻找适合的步进电机和驱动器2.搭建步进电机控制系统,并进行基本调试•步进电机驱动电路的设计1.了解常用的步进电机驱动电路设计方法2.根据步进电机型号和工作条件,选取合适的驱动电路设计方案•步进式工件输送机的机械结构设计及搭建1.根据工件输送的需求,设计步进式工件输送机的机械结构2.搭建机械结构,并与步进电机控制系统进行连接3.进行基本调试•控制程序的编写及调试1.了解步进电机的控制原理和控制方式,并编写相应的控制程序2.进行程序调试,测试工件输送的准确性和精度成果展示学生在课程结束后将完成一台步进式工件输送机,具备以下特点:- 快速精准地输送工件 - 控制程序稳定可靠 - 机械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总结本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掌握步进电机的控制和机械结构设计技能,通过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将获得实际的工程设计经验和技术能力提升。
实施方案•课程类型:选修•学时:32学时(含实验)•授课教师:具有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教师•实验设备:–步进电机–步进电机驱动器–基础电路实验箱–3D打印机、机床等基础加工设备•课程评估:–实验报告–课程设计报告–课堂讨论和答辩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 理论授课:介绍步进电机的原理和控制方法,讲解步进式工件输送机的机械结构设计 -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步进电机的控制方法和机械运作原理 - 设计实践:让学生根据课程要求,设计并搭建步进式工件输送机,并进行控制程序编写和调试 - 课堂讨论:对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学习收获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获得以下方面的收获: - 掌握步进电机的原理和控制方法,了解常用的步进电机驱动电路设计方法 - 熟练运用基本电子元件,如电容器、电阻、二极管等 - 了解机械结构设计的思路和方法,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能够独立完成步进式工件输送机的设计、搭建和控制程序编写等工作注意事项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事项: - 必须遵守实验室的安全规定,注意使用电路实验箱和工作台等设备时的安全问题 - 在实验操作和电路组装过程中,不能随意更换设备或接线,以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 操作实验设备时需要谨慎,以免损坏实验设备结语本课程设计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工程设计实践,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实践操作,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提高自身技术能力的平台。
步进输送机课程设计

步进输送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步进输送机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2. 使学生了解步进输送机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范围及其优势;3. 帮助学生掌握步进输送机的主要参数及其对输送性能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步进输送机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2. 提高学生设计简单步进输送机系统的能力;3. 培养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进行实验等方法,获取步进输送机相关技术参数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领域的兴趣和热情;2.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责任感,使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能够积极参与、相互支持;3.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程素养,使其在学习和实践中能够遵循客观规律,关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属于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领域,旨在让学生了解步进输送机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处于高年级阶段,已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步进输送机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输送机概述- 步进输送机的分类及特点2. 步进输送机的工作原理与结构- 工作原理及运动分析- 主要部件及其作用3. 步进输送机的主要参数与性能- 输送能力、输送速度、驱动功率等参数- 参数对输送性能的影响4. 步进输送机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应用场景及优势-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5. 步进输送机的设计与计算- 设计原则与步骤- 常用计算方法及公式6. 步进输送机的安装与调试- 安装要求及注意事项- 调试方法及步骤7. 步进输送机的维护与故障排除- 常见故障分析- 维护保养方法及措施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
本章节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对应教材相关章节,确保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关联。
步进输送机课程设计

步进输送机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步进输送机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及结构组成;2. 学生能掌握步进输送机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及其优势;3. 学生能了解步进输送机的相关技术参数及选型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步进输送机的知识,分析实际生产过程中的输送需求,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2. 学生能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步进输送机的安装、调试及维护方法;3. 学生能运用步进输送机的相关知识,进行简单的输送线路设计和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工业自动化设备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探究机械设备的热情;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沟通与协作能力;3. 增强学生对我国工业发展的认识,培养学生为实现制造强国目标而努力学习的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工程技术类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步进输送机的工作原理、结构及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年级阶段,已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工程素养和创新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步进输送机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步进输送机概述- 定义与分类- 发展历程与应用领域2. 步进输送机工作原理与结构- 工作原理- 主要结构及其功能- 步进输送机与传统输送机的区别3. 步进输送机的技术参数与选型- 技术参数及其意义- 选型方法与步骤- 应用实例分析4. 步进输送机的安装、调试与维护- 安装与调试流程- 常见故障及其排除方法- 维护与保养技巧5. 步进输送机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典型应用场景分析- 输送线路设计与优化- 创新应用案例分享6.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 实践操作步骤与方法- 案例分析- 操作注意事项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步进输送机概述第二周:步进输送机工作原理与结构第三周:步进输送机的技术参数与选型第四周:步进输送机的安装、调试与维护第五周:步进输送机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第六周: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1. 讲授法: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案例,讲解步进输送机的理论知识,使学生系统掌握课程内容。
步进工件运送机课程设计

步进工件运送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步进工件运送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结构组成,掌握相关术语和概念。
2. 使学生掌握步进工件运送机的主要参数计算和设计方法,如步进电机选型、齿轮传动比计算等。
3. 帮助学生了解步进工件运送机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及其在现代制造业中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绘制步进工件运送机部件图纸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相关计算公式和工具进行步进工件运送机参数计算和选型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能够组装和调试简单的步进工件运送机模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制造等工程领域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在团队中分工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3.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了解机械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遵守相关安全规定。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以理论教学为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年级阶段,已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对机械设计有一定了解,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教师应采用讲授、讨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指导,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步进工件运送机原理及结构:介绍步进工件运送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分析其主要结构组成,包括步进电机、齿轮箱、传送带等部件,关联课本第三章内容。
2. 步进工件运送机参数计算与选型:讲解步进电机、齿轮传动比等参数的计算方法,指导学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备选型,对应课本第四章内容。
3. CAD软件应用:教授学生使用CAD软件绘制步进工件运送机部件图纸,掌握二维和三维绘图技巧,结合课本第五章内容。
4. 步进工件运送机组装与调试:指导学生动手组装和调试步进工件运送机模型,熟悉机械设备的操作过程,实践课本第六章内容。
机械原理---步进输送机课程设计

最优方案设计
3.偏心轮
偏心轮是主要的传动构件,保证推爪能够做往复运动;偏心轮中心光滑圆孔与推爪的轴配合,螺纹孔与齿轮轴配合,使偏心轮能够以螺纹孔为中心旋转;螺纹孔与光滑圆孔的中心距为420mm,确保输送步长H=840mm,当其以0.25r/s运转时,可达到工作行程0.42m/s的设计要求据及设计要求
根据选定的原动机和执行机构的运动参数拟定机械传动系统方案
机械运动方案的评定和选择
输送工件最多为8件
输送步长H=840mm
工作行程平均速度0.42m/s
三、设计方案展示
方案一:机构主要由连杆组成,通过三个连杆之间的转动带动上面的长杆旋转运动,输送物体;优点:结构简便。缺点:对输送物体的形状尺寸有限制。
四、最优设计方案
最优方案设计
三维建模
最优方案设计
1.辊道
辊道上有八处凹槽,凹槽间距840mm,工件在辊道上运输时可满足输送步长H=840mm的要求;凹槽的宽度稍大于工件尺寸,确保工件能够顺利平稳的放入凹槽中。
最优方案设计
2.推爪
推爪为左右对称的两部分与中间连接件构成,推爪底部尺寸与工件尺寸相同,以确保工件在运输过程中的稳定,避免晃动对工件和推爪的磨损;推爪的齿均设有10度的斜角,确保推爪能顺利从辊道举起工件。
最优方案设计
6.机架,连杆
机架,连杆是机构的辅助部件,一起确保机构的平稳运行。
最优方案设计
工作原理
1:启动电机。2:电机带动齿轮轴旋转;使偏心轮绕螺纹孔旋转。3:偏心轮带动推齿先从辊道的前一凹槽中推动工件离开凹槽,随着 推齿一起运动到下一凹槽处,推齿放下工件。4:推齿继续运转回到初始位置,又接受新的工件重复运转。
感谢观看
延时符
方案二: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步进输送机)

2011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目录一.设计任务书◆ 1.1课程名称: 步进输送机构 (3)◆ 1.2运动要求和计算基本数据 (3)二.机构方案的选定◆ 2.1轨道平台的移动 (3)◆ 2.2下料机的设计 (4)三.主要机构的设计计算◆ 3.1导杆机构的杆长设计 (6)◆ 3.2运动循环图 (8)◆ 3.3凸轮机构设计 (8)◆ 3.4插板相连的四杆机构的设计 (10)◆ 3.5速度和加速度的分析与计算(图解法) (12)◆ 3.6速度和加速度的分析与计算(解析法) (24)四.收获体会、建议 (28)五.参考文献 (28)机械课程设计说明书一.设计任务书1.课程名称: 步进输送机构简图设计1.工作原理及工艺动作简述步进输送机是一种间歇输送工件的传送机械。
工件由料仓卸落到轨道上,滑架作往复直线运动。
滑架正行程时,通过棘钩使工件向前运动;滑架返回时,棘钩的弹簧被压下,棘钩从工件下面滑过,工件不动。
当滑架又向前运动时,棘钩又钩住下一个工件向前运动,从而实现工件的步进传送。
插板作带停歇的往复运动,可使工件保持一定的时间间隔卸落到轨道上。
2.运动要求和计算基本数据1)输送工件形状和尺寸如附图1所示。
输送步长H=830mm。
2)滑架工作行程平均速度为0.42m/s。
要求保证输送速度尽可能左右平均,行程速比系数K值为1.7。
3)滑架导轨水平线至安装平面的高度在1100mm以下。
4)电动机功率可选1.1KW,1400r/min左右(如Y90S-4)二.机构方案的选定1.轨道平台的移动我们组经过讨论运用了:1)采用曲柄摇杆机构 2)采用曲柄摇杆机构和摇杆滑块机构 3)采用齿轮与齿条的配合2.下料机构的设计(插板的移动)我们组经过讨论运用了:1)采用凸轮导杆机构 2)采用从动件盘形凸轮与摇杆机构的组合 3)采用四杆机构三.主要机构的设计计算1.导杆机构的杆长设计1)有关系数计算2)杆长计算图2.13.凸轮机构设计我们采用的是对心滚子推杆盘形凸轮机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设计计算说明书设计题目:步进输送机学院:理学院专业:机械电子工程班级: 12学号: *********设计者:程满指导教师:***2011年5月26日湖北民族学院目录一、设计题目 (2)二设计简介 (3)2.1工作原理 (3)2.2原始数据及设计要求 (4)2.3 设计任务 (5)三、运动方案的拟定 (5)3.1 步进输送机构 (5)3.2 下料机构(插断机构) (7)3.3运动方案的选定 (8)四、机构运动简图 (8)五、运动分析 (11)5.1输送机构的运动分析 (11)5.2插断机构(下料机构)的运动分析 (20)5.3飞轮的转动惯量的计算 (23)六、机构运动循环图 (24)七、减速机构的设计 (24)八、设计总结 (25)九、参考文献 (25)一、设计题目:步进输送机二、设计简介2.1工作原理步进输送机是一种能间歇地输送工件,并使其间距始终保持稳定步长的传送机械。
图1为运动示意图,工件经过隔断板从料轮滑落到辊道上,隔断板作间歇往复直线运动,工件按一定的时间间隔向下滑落。
输送滑架作往复直线运动,工作行程时,滑架上位于最左侧的推爪推动始点位置工件向前移动一个步长,当滑架返回时,始点位置又从料轮接受了一个新工件。
由于推爪下装有压力弹簧,推爪返回时得以从工件底面滑过,工件保持不动。
当滑架再次向前推进时,该推爪早已复位并推动新工件前移,与此同时,该推爪前方的推爪也推动前工位的工件一齐向前再移动一个步长。
如此周而复始,实现工件的步进式传输。
显而易见,隔断板的插断运动必须与工件的移动协调,在时间和空间上相匹配。
图1 步进输送机示意图2.2 原始数据及设计要求(1)输送工件形状和尺寸如图1,工件质量60kg,输送步长H=840mm,允许误差±0.2mm。
(2)辊道上允许输送工件最多8件。
工件底面与辊道间的摩擦系数0.15(当量值),输送滑架质量为240kg,当量摩擦系数也为0.15。
(3)滑架工作行程平均速度为0.42m/s,要求保证输送速度尽可能均匀,行程速比系数K≥1.7。
(4)最大摆动件线质量为20 kg/m,质心在杆长中点,绕质心线转动惯量为 2 kgּm2/m,其余构件质量与转动惯量忽略不计。
发动机到曲柄轴的传动系统的等效转动惯量(视曲柄为等效转动构件)近似取为2 kgּm2。
(5)允许速度不均匀速度为[δ]=0.1。
(6)滑架导路水平线与安装平面高度允许在1100mm以下。
(7)电动机规格自选。
2.3 设计任务(1)根据工艺动作要求拟定运动循环图;(2)进行插断机构、步进输送机构的选型;(3)机械运动方案的评定和选择;(4)根据选定的原动机和执行机构的运动参数拟定机械传动方案,分配传动比,并在报告上画出传动方案图;(5)进行工件停止在工位上的惯性前冲量计算;(6)对机械传动系统和执行机构进行运动尺寸计算;(7)画出机械运动方案简图;(8)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三、运动方案的拟定3.1 步进输送机构步进输送机的主传动机构的原动件是曲柄;从动件为推爪(滑块),行程中有急回特性;机构应有较好的动力特性及在工作进程中速度要求较小且均匀。
要满足这些要求,用单一的四杆机构是难以实现的。
下面介绍拟定的几种方案。
图1-11.如上图1-1所示,牛头刨床的主传动机构采用导杆机构、连杆滑块机构组成的6杆机构。
采用导杆机构,滑块3与导杆之间的传动角γ始终为90o,且适当确定构件尺寸,可以保证机构工作行程速度较低并且均匀,而空回行程速度较高,满足急回特性要求。
适当确定推爪的导路位置,可以使压力角α尽量小。
2、如图1-2所示,步进输送机的主传动机构采用凸轮机构和摇杆滑块机构。
适当选择凸轮运动规律,设计出凸轮廓线,可以实现刨头的工作行程速度较低,而返回行程速度较高的急回特性;在推爪往复运动的过程中,避免加减速度的突变发生(采用正弦加速度运动规律)。
3、如图1-3所示,步进输送机主传动机构采用曲柄导杆机构机构。
导杆做往复摆动其速度有点波动,并且也具有急回特性。
图1-2 图1-34、如图1-4所示,步进输送机的主传动机构采用曲柄摇杆机构和摇杆滑块机构。
曲柄摇杆机构可以满足工作进给时推爪的速度较低,在运动过程中曲柄摇杆机构的从动件摇杆3的压力角 是变化的。
3.2 下料机构(插断机构)一种方案是采用齿轮与齿条的配合(图2-1)。
s=sψAω(图2-1)而另一种方案是采用从动件盘形凸轮与摇杆机构的组合图(2-2),利用弹簧的弹力使滚子从动件始终紧靠在凸轮上图2-23.3运动方案的选定经过小组讨论最终确定选输送机构的方案1和插断机构的方案2作为此次课程设计所要求的运动方案。
四、机构运动简图运动简图1.初始状态2.工件输送阶段3.工件到达工位点4.输送架回程及下料阶段五、运动分析5.1输送机构的运动分析图5.1.11.要求条件:输送滑架输送步长S=840mm+20mm=860mm, 滑架工作行程的平均速度为0.42m/s, 输送速度尽可能均匀,行程速比系数K ≥1.7。
2.制定参数:令K=2,推爪(滑块)的导路X-X在导杆运动弧长的平分线上。
极为夹角θ=180°×(K-1)/(K+1)=60°,即∠O2O4A=30°。
由输送架工作行程平均速度0.42m/s,且输送步长S=860mm可得导杆O4B的长度O4B=860mm。
工作进程的时间t1=0.86m/0.42m/s=2.0476s回程时间t2= t1/2=1.0238s,有Wt=θ知W=2.0457 rad/s。
转速n=60W/(2*3.14)=19.5r/min。
由∠O2O4A=30°知O2A=O2O4/2,又X-X在导路所在弧长的平分线上,取H约为(860+860*cos30°)/2即令H=802mm。
又要求工作过程中传动平稳,速度均匀,即BC杆的传动角γ越大越好。
最大的传动角γ=90°-arcsin[(860-860*cos30°)/BC]。
为保证机构的传力效果,应使传动角的最小值γmin大于或等于其许用值[γ],即γmin≥[γ]。
一般机械中,推荐[γ]=40°-50°。
取BC=200mm, γ=74.38°。
推爪形状如下图:尺寸如上图所示,单位:cm由上述结论,确定输送架运动的6杆机构的长度分别为:BC=200mm O4B=860mm O2O4=500mm O2A=250mm 。
3.用相对运动图解法做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将曲柄端点的运动轨迹的圆周12等份,初始位置为1如上图5.1.1 例如计算滑块处于位置8时机构的速度、加速度。
1、求C 点的速度:⑴确定构件3上A 点的速度:构件2与构件3用转动副A 相联,所以υA3=υA2 而υA2=22O A l ω=0.51m/s⑵求4A V 的速度: υA4 = υA3 + υA4A3方向: ⊥BO 4 ⊥AO 2 ∥BO 4大小: ? 22O A l ω ?图1用图解法求解如图1:、式中υA3、υA4表示构件3和构件4上 A 点的绝对速度,υA4A3表示构件4上A 点相对于构件3上A 点的速度,其方向平行于线段BO 4,大小未知;构件4上A 点的速度方向垂直于线段BO 4,大小未知。
在图上任取一点P ,作υA3 的方向线p O3 ,方向垂直于AO 2,指向与ω2的方向一致,长度等于υA3/μv ,(其中μv 为速度比例尺)。
过点p 作直线垂直于⊥BO 4 代表υA4的方向线,再过O 3作直线平行于线段BO 4 代表υA4A3的方向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为O 4,则矢量pO 4和O 3O 4分别代υA4和υA4A3 。
易知PO 3、PO 4同向,由速度多边形PO 3O 4得:υA4=0.51m/s υA4A3=0⑶ 求BO 4的角速度4ω:4ω=VA4/4AO l =0.68rad/sV B =4ωBO 4=0.59m/s ⑷ 求C 点的速度υc :υc = υB + υCB方向: ∥X-X ⊥BO 4 ⊥BC 大小: ? ω4l O4B ?图2速度图见图2:式中υc 、υB 表示点的绝对速度。
υCB 表示点C 相对点B 的相对速度其方向垂直于构件CB ,大小未知,点C 的速度方向平行于X-X ,大小ω未知,图上任取一点p作代表υB的矢量pb其方向垂直于BO4指向于2转向相反,长度等于Vμ/(vμ为速度比例尺)。
过点p作直线平行Bv于X-X,代表υc的方向线,再点b作直线垂直于BC代表υCB的方向线,这两方向线的交点为C则矢量pc和bc便代表υc、υCB则C点的速度为:υc=0.58m/s,υCB=0。
加速度也可按相对图解法计算。
4.编制程序计算各点的速度,加速度,位置。
1)主程序源代码如下#include "stdio.h" /*包含头文件*/#include "stdlib.h"#include "math.h"const double PI=3.14159; /*圆周率*//*全局变量*/double L[10]; /*存储杆长*/double X[10],Y[10]; /*存储各点x,y坐标*/ double V[10],U[10]; /*存储各点x,y方向速度分量*/ double A[10],B[10]; /*存储各点x,y方向加速度分量*/ double F[10],W[10],E[10]; /*存储各杆转角,角速度,角加速度*/ double S[10],C[10]; /*中间计算变量*//*计算主程序*/void main(){int ii,Index,iFlag;double p1,F9,Res[3],N1;p1=PI/180;L[1]=250; [2]=0; L[3]=860; L[4]=0; N1=117.2;/*初始参数*/X[1]=0; Y[1]=500; X4]=0; Y[4]=0;printf("L(1)=60 ,L(2)=0 ,L(3)=200 , L(4)=0 , W(1)=30E(1)=0\n");printf("F(1) Deg ,F(3)Deg , W(4)/s ,S mm V m/sA m/S^2\n");W[1]=N1*PI/30;for(ii=0;ii<=12;ii++){F[1]=ii*30*p1;F9=0;Mcrank(1,1,1,2,F9);iFlag=Mrpr(2,3,4,2,2,4,3,1,Res);if(iFlag==1)printf("%10.2f,%10.2f,%10.2f,%10.2f,%10.2f,%10.2f,%10.2f\n",F[1]/p1,F[3]/p1,W[3],E[3],Res[0],Res[1]/1000,Res[2]/1000);else printf("Because of wrong data, the Caculationfailed!\n");}}计算结果:L(1)表示曲柄的长度,L(3)表示导杆的长度,W(1)表示曲柄的转速,F(1)表示曲柄转过的角度,F(4)表示导杆的转角,W(4)表示导杆的角速度,S表示滑块在导杆上的位移,V 表示滑块沿导杆的滑动,A表示滑块的沿导杆的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