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习俗小学生作文
六下语文第一单元作文元宵节闹花灯说明文

六下语文第一单元作文元宵节闹花灯说明文全文共6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注意力集中,准备开始了哦:亲爱的小朋友们,大家新年好呀!你们过年的时候肯定收到了很多压岁钱和红包吧?那可别把它们全都花光啦,因为马上就要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了,那天可是超级热闹的!到了那天晚上,各种各样的花灯就会挂满大街小巷。
花灯可真漂亮极了,它们有的是兔子、狗狗、猫咪的形状;有的是大大的团子、莲蓬或者发财童子;还有的是彩色的蝴蝶、小鸟、鱼儿,栩栩如生。
这些花灯都由细细的竹竿拼凑而成,再用彩纸贴上去,有的还会加上灯笼照明,好不漂亮!等天色全黑下来,大人们就会把这些花灯点亮,街上登时就像变成了一条七彩祥云一样绚丽多姿。
大人们会领着我们这些小朋友去逛花灯会场,还可以买一些糖画、爆竹和小吃。
糖画太好玩了,上面画的是各种各样卡通人物,手拿着小锤子敲一敲,那人物的衣服就会破开一个洞,露出里面的糖来。
然后我们就可以把糖吃掉,好甜蜜呀!逛累了,我们就可以坐着欣赏会场中间的大型花灯展,那里有更大更精美的花灯哦。
小朋友们最喜欢的就是巨大的卡通人物花灯了,有蜘蛛侠、熊大熊二、喜羊羊与灰太狼等等,简直就像是从电视里走出来一样!有时候这些大花灯还会动起来,蜘蛛侠会摆动手臂,熊大会挥动大熊掌,好不好玩!看完花灯,我们当然也不能错过最重要的环节——猜灯谜啦!很多灯笼上都会挂着一些脑筋急转弯,比如"白天睡觉,夜里干活"(灯笼)、"白晃晃一颗蛋,见谁都把头伸过来"(月亮)等等。
谁猜对了就可以领一个小礼物哦!往年我可是猜灯谜小能手,总能领到很多奖品呢。
等花灯会散场,大家就会带着灯笼游行。
这时满街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到处是闪闪发光的彩灯,真热闹啊!还有卖小吃的摊位,香喷喷的烤翅、麻花、冰糖葫芦等等,让人垂涎欲滴。
我最喜欢买根棉花糖,那些俏皮的小卷毛实在太可爱了!就这样一路闹哄哄地走着,渐渐就会走到河边。
这才是元宵节的最高潮呢!大家会把带来的小纸灯笼一个个地点着小蜡烛,然后放到河面上漂流。
小学生元宵节看花灯作文(精选10篇)

小学生元宵节看花灯作文(精选10篇)1.小学生元宵节看花灯作文篇一今天晚上,我和爸爸、妈妈、唐叔叔、唐士杰一起去看花灯会。
我们在十字路口上看到了一个和谐门,和谐门是由三扇小门、四根柱子组成的。
每根柱子上都盘绕着一条x,气势非常雄伟。
我们走过和谐门来到凤凰广场上的南门,看到了四只大灯笼,每个大灯笼都是由七十二根竹条做成的,制作可精细了!我们又来到津五路的花灯街,那里人山人海,许许多多的花灯竞放异彩。
有“海豚戏水灯”、“八仙过海灯”……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孔雀开屏灯”、“八仙过海灯”、”桃园三结义”。
“孔雀开屏”中孔雀的彩屏是由许多五颜六色的小灯泡组成的’。
一闪一闪的,漂亮极了!“八仙过海灯”中的八仙,蓝采和、张果老、何仙姑……可神气了!“桃园三结义”中的三兄弟正在悠闲自得的下棋呢。
今天晚上的灯,形态万千,光彩夺目,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直到八点半,我们才恋恋不舍的离开了花灯街。
2.小学生元宵节看花灯作文篇二正月十五到了,我们早早吃完了晚饭,来到了看花灯的指定地点。
“哇”!才七点,那里就已经人山人海,全场人头攒动。
在这些灯中有个很搞笑的,那个灯讲的.是《三国演义》中的“桃园三结义”,正在我看的入迷时,一个中年男子一个箭步跳上了灯台,这时,不知是谁说了一句:“这是什么,难道是‘桃园四结义’?”话音刚落,全场就大笑起来,笑的我肚子都疼了。
后来,还有个“空城计”灯,做的可逼真了,只见诸葛亮坐在城楼上,两边各一个童子,一个拿着剑,一个拿着扇子,城楼下面全是曹操的大军。
只见诸葛亮文座城头,悠闲抚琴,沉着镇静。
津五路上的花灯那真是往北看不见头,往南望不到尾。
七点半了,开始放烟花了,人们全转移了阵地,一开始,先是一些烟花,有的像菊花、有的像五环、有的像凤凰,可美了!过了一会儿,一种像喷泉的烟花点燃了,那场面一点也不不亚于济南的趵突泉。
今年的灯会真热闹啊!3.小学生元宵节看花灯作文篇三昨天吃晚饭的时候,听爸爸说荆州东门护城河沿荆沙河一直到沙市文湖公园,十里花灯“闹”新春,东门金凤广场两侧还挂了很多红灯笼。
元宵节的习俗作文(通用5篇)

元宵节的习俗作文元宵节的习俗作文(通用5篇)自从元宵张灯之俗形成以后,历朝历代都以正月十五张灯观灯为一大盛事。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元宵节的习俗作文(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元宵节的习俗作文1农历正月十五日是谓上元节,因为这节日的活动主要在月圆的夜间,通称为元宵或元夜。
元宵的活动最主要的是灯会和灯猜。
旧日福建,大体说来,从正月初九起,灯市便开始热闹起来,正月十三日后几乎可见各居家门前都挂出花灯。
元宵节给新嫁女送灯,是旧日福建的习俗,各地送的灯品式样不尽相同,但目的一样:为了“添丁”。
福州一带已嫁女未生男者,娘家多于正月初以观音送子灯送之,是谓送丁;嫁后已生男者,娘家可送各式的灯,谓“添丁仔”。
闽南各地给新嫁女送的是一对白芙蓉灯,给嫁后已生男者则送一红一白的。
灯内点有蜡烛,弄不好会把灯烧了。
花灯失火,通常被视为喜事,叫“出丁”。
白灯失火视为生男吉兆,红灯失火视为生女吉兆。
那当然是人们一种愿望的表达。
闽南一些地方,比如漳浦等地,灯节中还有一叫“穿灯脚”的习俗,即在元宵夜里,村中新娶进门的新娘子和当年生男孩的小媳妇,必须穿红着绿,打扮一新,在婆婆或其他年岁大的老妇人陪同下,手拿吉祥物,口中说吉利语,从大祖词堂的灯棚下走过,一展风采。
其所以这样做,目的在于向祖宗也向乡亲介绍新媳妇。
至于已生男孩的小媳妇也过灯脚,在于告慰祖宗。
灯节期间各地都热闹非常,有几个地方特别热闹,如福州的南后街,泉州的西门街,都是买灯、送灯、看灯最集中的地方。
灯的种类甚多:走马灯、关刀灯、莲花灯、兔子灯、骰子灯、钱鼓灯、薄饼灯,应有尽有。
旧日福州南后街,有一种桔灯(与“吉丁”近音),用纸糊成。
形如巨大桔子,形状简朴大方,民众多爱观赏。
另外还有一种真的桔子灯,用较大的鲜桔皮制成。
做法是在近蒂处切平,取出桔肉,留下空壳,再用小铁丝札一烛托,放入空心桔中,插上小蜡烛,将蜡烛点亮。
桔灯烛光透过红红的桔皮,通明绚烂,成为一件具有实物美感的艺术品。
元宵节闹花灯的作文4篇

元宵节闹花灯的作文4篇关于元宵节闹花灯的作文1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有耍龙灯,闹花灯的习俗,而耍龙灯这一活动还有一个漂亮的传闻。
从前,人间风调雨顺,王母娘娘趁着天气好,就开了一个盛大的宴会。
但是,玉帝很爱喝酒,而且一喝就喝的酩酊大醉。
这不,这一天他又喝醉了。
宴会完毕后,他又忙着写雨簿,一下疏忽,把雨簿写错了。
这下人间可大乱了。
有的地方洪水爆发,有的天地干旱...有条青龙知道了,静静地飞上天,偷偷改了雨簿.这时,玉帝也发觉到雨簿写错了,所以,他翻开了雨簿。
呀!雨簿好象被人改了!他立刻派人查找是谁该了雨簿,最终,他才知道是青龙改的。
他很生气,所以,他立刻派丞相到凡间去追杀青龙。
丞相来到凡间用完了各种方法最终处死了青龙。
死后的青龙化作一只神鸟,每天在灵宵殿外哭泣,玉帝很内疚,明明是自己写错了雨簿,还要处死给自己改错的青龙,所以,玉帝让百姓们隆重纪念为民造福的青龙。
从今,每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老百姓就会用竹子扎成龙灯,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扛着龙灯游街串巷,以表示对青龙的感谢和思念。
这个风俗始终传到了此时此刻。
每年的元宵节,我和爸爸妈妈也要去看耍龙灯,真是很喧闹。
关于元宵节闹花灯的作文2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吃元宵,闹花灯,猜灯谜是这一天的传统的来历。
容我先介绍一下元宵节的习俗和来历吧!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
这天夜里叫元宵,它是大地回春的第一个月圆的夜晚。
月圆有大团聚的含义,所以应当全家人相聚,共同闹元宵。
在这天晚上,家家都要点花灯、吃元宵。
元宵节放花灯起源于汉代的永平年间,当时是为了表示对佛教的崇敬,吃元宵的风俗起源于宋代。
在南方,元宵又叫汤圆,也寓意团聚。
这就是元宵的习俗和来历,知道了吧!晚上,我和妈妈坐车前往中山公园,一路上,我望见了很多店家门前都挂着大红灯笼,有些还挂着形态各异的花灯,灯壁上的图案被灯光照得闪闪发光,给人感觉那是一盏价值连城的花灯,那种美感实在难以用言语表达。
车上的人越来越多,唯恐是去看花灯的吧!到了,快下车!我拉着妈妈的手一下车就直奔向公园,到了正门,远远望去,到处是灯光,到处是人影,熙熙攘攘的,喧闹极了,看来我是不虚此行啊!走进正门,一个大蓬映入眼帘,蓬顶布满了霓虹灯,一进去,到处流光溢彩,犹如置身于光荣隧道一样。
我最喜欢的传统节日作文三年级元宵节

我最喜欢的传统节日作文三年级元宵节全文共9篇示例,供读者参考我最喜欢的传统节日作文三年级元宵节篇1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各民族的节日风俗不一样,我们家乡过元宵节热闹非凡,喜气洋洋。
这天的活动内容真是丰富多彩啊,似乎要把所有喜庆都融入这一天。
元宵节这天到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他别是舞龙、舞狮最热闹,龙是花布做的,有的用十个人舞,龙头前面有一颗珠子。
这个珠子叫“龙珠”,龙舞起来时很好看,像真的的龙一样,观众不断叫好,有些观众去摸龙,他们说摸了龙能治百病,一年都不会生病,舞的人舞的满头大汗,观众拍手叫好。
说舞龙精彩,还有根有意思的,这天人们都要走出户外,到处游玩,亲戚们一起去游玩,听他们说,又完了以后一年都不会生病,不过我想人们出去走一走,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春节间吃的好,喝的好,人们出去活动活动,锻炼身体当然不会生病。
过元宵节这天还有个最吸引人的节目——看烟花,6点钟时广场已经来了很多人了,都在那里寻找好的位置,7:00了,到处人山人海,只听见“呯”的一声,礼花爆开,照亮了天空,接着又放了一个礼花,礼花爆开的时候是紫色的,非常好看,接着把礼花爆到水面上,礼花在水面上跳舞,大家都高兴的欢呼起来,我们闻到了许多火药味,突然,一个礼花爆开了,绿色马上变成红色,又变成了黄色,隔了几秒,又发出了几发,精彩的时候到了,一个礼花爆开了,像一帘瀑布飞流直下,真是有一落千丈的感觉。
焰火晚会结束了,但是人们还留恋在晚会之中。
家乡的元宵节真是个快乐的节日。
我最喜欢的传统节日作文三年级元宵节篇2你知道我最喜欢中国的什么传统节日吗?对啦,我最喜欢的节日就是元宵节。
说到元宵节。
我就觉得那天很精彩,很有趣,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就听我讲讲吧!元宵节时,还有一个重要的习俗。
没错,那就是吃汤圆啦!吃汤圆的习俗来自宋代,宋末元初时,汤圆已成为元宵节的应节食品,所以人们又称它为“元宵”。
瞧,那些晶莹剔透的汤圆就像一群可爱的娃娃在调皮的玩耍。
【五年级】元宵节的习俗作文400字 看灯会

【五年级】元宵节的习俗作文400字看灯会
元宵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中国最重要的团聚日。
这一天,人们会点燃灯笼、赏花灯、吃汤圆等一系列的习俗活动。
今天,我将介绍元宵节的习俗。
一、看灯会
在元宵节,人们最喜欢的活动就是看灯会。
街上、巷子里、公园里,到处都可以看到
各种各样的花灯。
有的灯笼形态玲珑剔透,色彩斑斓,有的花灯造型逼真,让人眼前一亮。
人们在欣赏美丽的花灯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浓浓的年味。
二、点燃灯笼
每年的元宵节,街上挂满了红色的灯笼。
燃起灯笼,是每个中国人心中的一份期盼和
喜悦。
灯笼代表着希望和幸福,静谧夜空,瑰丽色彩的灯笼,闪烁着煌煌光辉,映照着人
们美好的愿望,人们的梦想。
三、吃汤圆
元宵节的传统美食就是汤圆,因为它代表团圆。
在元宵节,许多家庭都会准备汤圆,
家人围坐在一起,共享浓浓的亲情。
汤圆是黄色的,象征着金元宝,吃汤圆则寓意着财源
滚滚,家庭幸福。
四、舞龙灯
元宵节的舞龙灯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节目。
它是一种寓意祥和、幸福和富强的表现方式,人们手持五彩缤纷的巨龙,共同演绎祥和的场面。
在舞龙灯的文化中,每条龙都有一种独
特的寓意:有的代表丰收,有的象征着和平,有的代表着幸福和健康。
总之,在元宵节这一天,人们要尽情地享受这些传统的节日味道。
不仅仅是享受美好
的食物和花灯,也是享受家人和朋友的团聚和温馨。
让我们一同期待着下一个元宵节的到来,共同欣赏传统文化的魅力。
小学生关于元宵节作文(优秀12篇)

小学生关于元宵节作文(优秀12篇)小学生关于元宵节作文篇1在我的家乡,讲究的是“三十的火十五的灯”,所以在这两天的夜晚,家里的灯是要长明的,为了确保十五的灯能长明,正月十三这天还要“试灯”,就是把各屋的灯点亮至少一柱香的功夫,试灯这天,出了嫁的女儿不能在娘家过夜。
到了十五这天,主妇们要早早起来做饭,敬过菩萨祖先之后,一家人迅速吃完饭,换上新衣去上坟。
家乡人讲,上祖坟要图早,谁家能抢到第一去拜祖坟,这家一年就会走好运。
上坟的时候,大家族的成员会结伴前往,浩浩荡荡的十分壮观。
到了坟前,烧上纸钱点上香后,每个人就轮番磕头,求祖先保佑。
由于村里每个时期选择的坟地不一样,每家的祖坟都分布在各个地方,拜完一个再去拜另一个。
我太爷、太奶和爷爷的坟在_期间都被平了,所以只能在大致的地方划个半圆圈烧些纸钱给他们,据说现在立碑了,爷爷奶奶就可以一起拜了。
拜完自家的祖坟,再去拜外婆家的,我家离外婆家不远,所以我们小孩子也跟着去,离得远的,由父母去拜就行了。
由于我有个伯父在外乡生活,我姨家离外婆家较远,所以他们上坟之后都要到我家吃午饭。
妈妈一般在正月十四就做好春饼,家乡过年前会准备很多半成口的菜式,如肉糕、鱼丸、肉丸、鱼面、酥鱼、蛋卷等等,客人一来,很容易的做出一桌菜,主食就是春饼和汤圆。
吃过午饭,这一天就没什么正事了,大人小孩都抓紧年的尾巴起劲的完。
南方的农民辛苦,一年没多少清闲的时间,小时候就盼着过年的时间长一些,最怕听到妈妈说:“年过月半尽啦,该干活了!”我已经有十多年没在家过元宵节了,这次回家看到过年的风俗依然没变,想必十五的风俗也是一样吧,毕竟在过节的时候祭拜祖先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只不过选择的时间不一样罢了。
我喜欢家乡那种重视过年的气氛,虽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想吃什么平时都能吃到,可是过年前一家人在一起做着各种准备,不也显得很温馨吗?古老的风俗不能丢,丢了,返乡的游子就找不到根了。
小学生关于元宵节作文篇2今天是一个喜庆的日子—元宵节,每家每户都要聚在一起欢度元宵节,我也不例外。
小学三年级关于元宵节的作文范文(五篇)

小学三年级关于元宵节的作文范文(五篇)小学三年级关于元宵节的作文范文篇一过了春节,又一个高潮到了,那就是元宵节。
元宵节前几天,有些人就在大街上摆起了摊子,卖起了烟花,买烟花的人可谓是络绎不绝。
元宵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空荡荡的,没有几个人,全在家里吃团圆饭;而元宵街上人山人海,大家一吃完饭,就干着来看元宵。
元宵时,我们先吃完饭,然后拿着自己买的烟花在小区里放。
大家都兴高采烈的放着自己的烟花,我差不多要放烟花了。
一手拿着烟花,另一只手按着打火机,引线立刻被点燃了。
在这时我的心激动得快要跳出来了。
我的眼睛不敢睁得太开,怕烟花喷出来的沙子蒙在眼睛里。
“嘭”第一响喷出来了,我迫不及待的等着第二发出来。
烟花一发连着一发出来了,正当我在兴头上时,烟花已经放完了。
我还是为烟花的美感到幸福。
接着,我们又出去看烟花,走出去,便看见许多大型的烟花在美丽的绽放着,让人陶醉不已,还有许多人放孔明灯呢,祝愿家人平平安安。
这确实是个美好快乐的日子。
一眨眼,一晚上就过去了,大人们照常上班,学生上学。
可热闹的元宵却让人难以忘怀!小学三年级关于元宵节的作文范文篇二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又要来到了。
我就介绍介绍这个元宵节的历史吧。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
相传,汉文帝(前179—前157年)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这一夜就叫元宵。
吃“汤圆”是元宵节的一项重要习俗。
汤圆,又名“汤团”、“元宵”。
吃汤圆的风俗始于宋代,生意人则美其名日:“元宝”。
宋元元初时,汤圆已成为元宵节的应节食品,所以人们又称它为“元宵”。
如今,北方叫元宵,南方称汤圆。
元宵依馅论,分有馅和无馅两种,有馅元宵又有咸、甜、荤、素之分。
猜灯谜是元宵节的项目之一。
中国的一次灯谜盛会是1979年在南京举行的“九城市灯谜会猜”,设有灯谜上万条,3天里参加的人次达两万多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宵节的习俗小学生作文
导读:篇一:元宵节的习俗
“年小月半大”,正月十五得像大年三十一样的重视,一家人不仅要团聚再吃顿年夜饭,夜晚还特别热闹,有集会玩龙灯、舞狮、旱船、猜灯谜、放焰火等各项社团活动。
北方的正月十五同样也过的热闹非凡,把正月十四当作大年三十再吃顿年饭,然后再继续过三天的年(十五为小初一,十六为小初二,十七为小初三)。
直到正月十八,人们才开始投入到正常的生产工作中去。
不管南方北方,正月十五这一天都要合家团聚吃元宵。
“元宵”这种食品名称,据说出现于宋末元初,是因为人们习惯在上元节之夜吃它的缘故。
元宵和春节的年糕、端午节的粽子一样,都是节日食品。
吃元宵象征家庭像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元宵称“汤圆”“圆子”“水圆”“汤丸”“浮圆子”“乳糖圆子”,生意人美其名为“元宝”,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
馅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煮、煎、蒸、炸皆可。
篇二:元宵节的习俗
“正月十五闹元宵”,每年春节过后的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的元宵节,又叫“灯节”和“上元节”,是中国自古以来就在民间流传的另一个已有2000多年历史的传统佳节。
元宵节起源于西汉王朝。
相传汉惠帝死后飞扬跋扈的吕后篡权,
任用了大量吕氏亲信,宦官当权。
吕后死后,公元前179年,汉文帝在老忠臣协助下登基,博采众议,在正月十五这天,一举扫除了诸吕残余势力。
因古代“夜”与“宵”同义。
正月又叫“元月”,为了纪念正月十五这一天,汉文帝就将此日定为“元宵节”。
从此,经隋至唐,到唐玄宗李隆基时,为显示大唐兴盛,国泰民安,逐沿用旧俗,每到“元宵节”这天,张灯结彩,欢庆狂欢,“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使这一节日更加兴盛。
节日期间,灯月交辉,游人如织,正如唐代诗人张说所描绘的:“花萼楼前雨露新,长安城里太平人。
龙衔火树千灯焰,鸡踏莲花万岁春”。
李商隐的诗曰:“月色灯光满帝城,香车宝辇溢通衢”,描绘了当时观灯时车水马龙的宏大场面。
流传到宋代,在元宵之夜悬灯欢乐的规模更加盛况空前,花灯的装饰造型也更精美,灯节带给人们更多欢乐,更多光明。
诗人苏东坡有诗云:“灯光家之有,笙歌处之楼”;大词人辛弃疾也曾有著名词作:“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这些诗词描绘了当时元宵佳节满城花灯齐放,通宵达旦,歌舞笙乐的壮观场面。
到了清代,据《京都风俗志》记载:清代太平年间每年元宵节都是:“通街委巷,灯光星布珠悬,皎如白昼”,“王孙贵客、士女儿童,倾城出游,谓之逛灯”,由此可见元宵节观灯的热闹场面。
到近代,这一习俗代代流传,至今仍经久不衰。
老百姓家家户户都在门前和屋内悬挂彩灯、大红灯笼,全家团圆,围坐一起,观花赏灯吃元宵,象征着“团圆美满,丰收和睦”,同时这一天还标志着是
春节欢乐的最后一幕,热热闹闹过完了“元宵节”,才算是真正过完了春节。
宋代诗人欧阳修诗曰:“去年元宵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说明在这灯好月明人团圆的喜庆佳节里,亲朋好友相约团聚,早已是民间庆春节的重要习俗。
如果在团聚时捧去一把鲜花,携带上一个花篮,让美丽娇艳的鲜花送来一个吉祥幸福的欢乐好运,会给朋友相聚增添无比欢乐的心情,这时应该选用寓意团团美美、如意祥瑞的花材,如火红的火鹤花、满枝悬挂形似红爆竹的炮仗花、鲜艳的孔雀草、象征明媚春天光明的银芽柳、闪烁洁白繁星的满天星等,都会展现出一片祥和安乐的氛围,为亲朋好友送去一年吉祥幸福的祝愿。
篇三:元宵节的习俗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
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
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
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
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
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
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
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宋代,元宵灯会无论在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都胜过唐代,而且活动更为民间化,民族特色更强。
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
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
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灯在台湾民间具有光明与添丁的涵义,点燃灯火有照亮前程之意,且台语灯与丁谐音代表生男孩,因此往昔元宵节妇女都会刻意在灯下游走,希望“钻灯脚生卵葩”(就是钻到灯下游走,好生男孩)。
篇四:元宵节的夜晚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大家是不是在桌前一边吃着香甜的汤圆,一边看着精彩的电视节目呢?
我们的家乡每年的元宵节都要放烟花,看花灯,今年也不例外。
这不,我们一家三口吃完汤圆后就早早的来到了广场,等待夜幕的降临。
过了大约半个小时,天黑了,人们也陆续来到了广场。
随着夜幕被徐徐拉开,广场上几排巨人似的灯“唰”的亮了起来,广场中央早已摆好的花灯也亮了,整个广场顿时变得灯火通明。
我看花灯亮了,就一个箭步冲到了花灯前,开始一个一个的仔细观赏起来。
有莲花灯,鱼灯,鸡灯,噢?还有个头不小的二龙戏珠灯!“咦?那里怎么那么多人?”爸爸不知什么时候走到了我身边。
“我们去看看吧。
”我和爸
妈就向人群走去,我好不容易从人群中挤了进来,一看,原来是猜灯谜的。
灯上写着“伸长像根绳,盘起像面包”打一动物。
我想了想心里有了数,谜底到底是什么?我就不说了。
正当我专心致志猜灯谜的时候,忽然听到了“嗵”的一声,回头一看,天空中顿时绽放出一朵金黄色的菊花,“哦?开始放烟花了!”我向放烟花的地方跑去,我刚停下脚“轰隆隆”十几个“二踢脚”同时被点燃,那场面怎么能算壮观那——那是相当的壮观呀!我的耳膜差点被震破,吓的我向后退了好几步。
接下来各式各样的烟花就纷纷飞上了天,有心型图案的,有笑脸图案的,有孔雀开屏的……看得我眼花缭乱,脖子酸得都抬不起来了。
“唰”半空中悬起了一条火花瀑布,我不禁“哇”地张大了嘴,原来是在一台吊车和旁边的电线杆上系了一根绳子,绳子上的火药筒喷出的瀑布。
“突突突”几声天空又明亮了起来,一队烟花像机关枪扫射似的升上了天空,又发出了“啪、啪、啪”整齐的爆炸声。
正当我看得出神时,妈妈拍了拍我的肩膀:“回家啦,明天早上还有补习班呢!”“噢!我这就走。
”我一边说一边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广场。
我躺在我的小床上仍然兴奋不已,久久不能入睡。
今年的元宵节这么热闹,说明我的家乡富裕了,大家的生活改善了,我相信明年的元宵节一定会更精彩,更有趣的!
【2017元宵节的习俗小学生作文】
1.2017年元宵节的习俗作文
2.2017元宵节的习俗作文
3.元宵节的习俗
4.元宵节的习俗作文
5.元宵节的习俗汇总
6.元宵节的习俗作文3篇
7.元宵佳节的习俗作文300字
8.元宵节的习俗作文100字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