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和民间文学的比较研究2014
中国神话的特点与文学关系探析

中国神话的特点与文学关系探析作者:张金杰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4年第01期摘要:在中国文学史上,中国神话被认为是中国文学的发端,其产生和发展对中国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尤其是中国神话的特点,深刻地与我国的文学相融合,从而使我国的文学具有了与其他国家文学不同的特点,带有很强的民族性特征。
关键词:中国神话;特点;文学;关系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2-0009-02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一耀眼的明珠,那就是中国神话。
当我们翻开中国神话这个历史画卷,一个缤纷绚烂、绮丽多姿而又充满人文气息的世界便扑面而来。
徜徉其中,你很难不被她独有的魅力所吸引,不被她的意蕴所折服。
神话的产生是一种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在世界的各个国家文明产生的起初,神话也就随之产生。
神话是人类文明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高尔基给神话的定义为“神话乃是自然现象,对自然斗争,以及社会生活在广大的艺术概括中的反映。
”①马克思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②可见,神话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是来源于现实而又高于现实的文化现象,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
一、中国神话的特点中国的神话通常分为三类,即创世神话、自然神话、英雄神话。
具体来说,包括创世神话、日月星辰神话、动植物起源神话、洪水神话、女娲神话、伏羲神话、帝俊神话、羿神话、嫦娥神话这几个方面。
在这些神话是中国人民的智慧和结晶,具有浓厚的中华民族色彩。
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神话人物形象的丰富性。
有以人为基础的增减变形,如《山海经》中有“一身三首”和“三面一臂”的人,《海外北经》中有“人长无肠”、“一臂一目一鼻孔”的人。
中国神话不够发达的原因探究

中国神话不够发达的原因探究作者:叶静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21期摘要:丰富多彩的中国古代神话承载了华夏儿女对她童年时代的瑰丽幻想,但是相对于西方神话而言,传统上依旧认为中国神话不过发达。
本文从神话的产生时的条件及发展时的被限制两个大的方面,论述中国神话不够发达的原因,这有利于中国神话的深入研究。
关键词:中国神话;不发达;原因;发展[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4)-21--01“神话”一词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神秘的、不可企及的事物;二是指一种远离我们遥远的关于神的故事文本。
[1]“神话”源于希腊文 mythos,词根是mu,意为“咕哝”,即用嘴发出声音,本义为“故事”,“寓言”。
西方神话以宙斯为首,建立了强大的“奥林匹斯神系”,使得西方神话集聚系统性,发育十分充足,对西方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对而言,中国神话尽管丰富多彩,却显得零零散散,东一处西一处分散在古人著作中。
从最初的《山海经》、《淮南子》、《搜神记》,到后来的《天下之神话传说》、《太平广记》,都可以找到神话。
但是所谓的正统文学,如《诗经》、《礼仪》,就难觅神话的踪影。
这是由中国神话产生的条件与发展时的被限制决定的。
一、神话的产生神话产生于人类的童年时期,人类最早的故事往往是从神话传说开始的。
当一个民族渐渐发展,开始对世界和自己的来源感到好奇、困惑并尝试做出各种不同的解释时,这标志着文明的产生。
在我们现代人看来完全似乎荒诞不经的神话传说,却实实在在得被原始人相信。
为了尝试对宇宙的起源,人类自身的解释和探索,神话便应运而生了。
众所周知,华夏文明的发源地的黄河流域,远古以来的农耕文明需要人们不断勤奋劳作,如果说肥沃的土地给了炎黄子弟生存的基础,那它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国人民的漫想。
只要天恩浩荡风调雨顺,五谷杂粮大可以满足远古人们吃饱喝足的小小心愿。
即便是某年气候不当,往年囤积的粮食尚可勉强度日。
神话故事与当代文学作品的联系

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的特点和象征意义,当代 文学作品在塑造人物时,往往会借鉴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形 象,赋予作品人物更丰富的内涵和象征意义。
文化符号的互文
神话故事是一个民族的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符号 。当代文学作品在创作过程中,会运用这些文化符号,表 达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神话故事与当代文学作品的联系
汇报人:XX 2024-01-20
目录
• 引言 • 神话故事在当代文学作品中的再现 • 当代文学作品对神话故事的传承与发展 • 神话故事与当代文学作品的互文性关系 • 神话故事与当代文学作品的文化内涵比较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神话故事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神话故事是原始人类对自然现象 和社会生活的神秘解释和想象, 通常以口头或书面形式传承下来 。
THANKS
感谢观看
当代文学作品
由于当代文学作品更加贴近现实生活,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读者可能更容易产生 共鸣和理解。
文化传承与创新在两者中的体现
神话故事
作为古老文化的载体,神话故事在传承过程中不断被赋予新的意义和解读,体现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
当代文学作品
当代文学作品在吸收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探索新的文学形式和表达方式,体现了文 化的创新和发展。
神话故事对当代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意象产生影响
神话故事中的主题和意象往往具有普遍性,它们对当代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意象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使得当代文学作品在表现人类情感和思想时更加深刻和丰富。
展望两者未来发展趋势及前景
神话故事与当代文学作品的融合将更加深入
随着文化交流的加强和文学创作的不断创新,神话故事与当代文学作品的融合将更加深入 ,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多具有神话色彩的当代文学作品。
比较文学-第四章 文学范围内比较研究的若干领域

(三)、民间文学
广义 指在民间以口头方式广泛流传的文学, 包括神话、传说、民歌、民谣、民间故事、 寓言、童话、谚语等各种类型。 狭义 与文人的创作相对的一个概念,指民间 艺人的创作。
(四)、神话与民间文学的区别
神话是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原始氏族部落、 早期奴隶社会)内 ,由先人进行的一种不自 觉的艺术加工,是大众的集体创作; 民间文学是指人类逐渐走出蒙昧状态之 后的自觉的艺术创造,大都由特定的讲述者 或传承者完成,属于个人创作。
(二)、语言学派
阿波罗与达芙涅 ‚发光者追逐燃烧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人类学派
主要成员是英国文化史家,代表人物有爱 德华· 泰勒、安德鲁· 朗、詹姆斯· 弗雷泽和哈 特兰。 人类学派以巫术、宗教、仪式、习俗和 心理为主要依据来解释不同民族神话的类似 现象。
(三)、人类学派
弗雷泽
《金枝》(1890-1915) 图腾崇拜 巫术
三、神话与民间文学研究的不同流派
维柯——最早的一个系统地研究神话的学者
人类社会 ‚神的时代‛ ‚英雄时代‛ ‚人的时代‛ 人 童年 青年 成年
神话是人类用‚诗性文字‛和 ‚诗性词句‛写出来的真实历史。
(一)浪漫主义神话学研究
主要成员是德国浪漫派成员 赫尔德 《诗歌中各族人民的声音》 《关于莪相和古代民族歌谣的通讯》 《论中古英国和德国诗歌的相似性及其它》
对文学分类及其分类标准的比较研究;
对于各种文类自身特点的比较研究;
对于文类与风格关系的比较研究。
第一,对文学分类及其分类标准的比较研究
1、西方文学中的分类方法及标准 柏拉图 ★
亚理士多德在《诗学》中,根据模仿的 媒介不同、模仿的对象不同和模仿的方式不 同把文学分成史诗、抒情诗、戏剧三大文类。
中西神话比较研究

中西神话比较研究摘要:神话是人类最早的幻想性口头散文作品。
神话来源于原始社会时期,人类通过推理和想象对自然现象作出解释。
但是由于这时的认识水平非常低下,因此经常笼罩着一层神秘的色彩。
作为民间文学的源头之一,神话有力的证明了劳动人民从来就是精神文明的创造者,也揭示了民间文学从一开始就与人民的生活和历史有着密切的联系。
目前古籍中记述神话较多的有《山海经》、《楚辞》等,在《国语》、《左传》及《论衡》等书中也保存有片段材料。
材料虽少,但仍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原来的神话是体系庞大、内容十分丰富的。
而欧洲也有北欧神话、凯尔特神话、罗马神话、希腊神话和斯拉夫神话等多种多样不同体系的神话传说。
历史的不同、文化的差异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原因造就了美丽而纷繁的世界神话体系。
各种神话之间既有它们各自的独特之处又有一些相同的地方。
比较这些异同之处会使我们更了解自己的文化。
关键词:神话中西比较创世神话是人类最早的幻想性口头散文作品,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文学的先河。
不论是世界文明发生最早地区的原始社会民族,还是当今世界上还处在原始社会的民族,都有他们自己的神话故事。
下面我们来比较一下中国的神话和古希腊、古罗马和西欧的西方神话的异同。
首先是它们的相同之处。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
”这是宋代《太平御览》卷二引佚失的三国时吴人徐整的《三五历纪》记载的。
说宇宙最初是漆黑混沌一团,像一个巨大的鸡子。
那时没有天,没有地,没有日月星辰。
在西方,古希腊人和古北欧人,也认为未有天地之前是混沌一团。
希腊神话说成是无可名状的一团,地、水、气都浑成一处,全无分别,地不坚凝,水不流动,气不透明,是无形、无明、无色的漆黑混沌的一团。
北欧神话说很久很久以前的洪荒时代,天地一片混沌,没有沙石,没有大海,没有天空和大地。
在这一片混沌的中间,只有一道深深开裂着的,无比巨大的鸿沟,叫做金恩加之沟。
整个鸿沟里面是一片空荡和虚无,没有树木,也没有野草。
在金恩加鸿沟的北方,是一片广大的冰雪世界尼夫尔海姆。
论茅盾基于人类学派神话学说的中外神话比较研究

论茅盾基于人类学派神话学说的中外神话比较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人类学派神话学说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通过对神话进行分析探讨人类文化和社会现象。
茅盾作为著名文学家和文化学者,运用人类学派神话学说进行中外神话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日益频繁,对中外神话的比较研究有助于增进人们对不同文化的了解和认识,促进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
本文将以茅盾基于人类学派神话学说的中外神话比较研究为主要内容,探讨中外神话的异同、神话在不同文化中的作用、神话在文学和艺术中的体现、神话对当代社会的影响等方面,旨在揭示中外神话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探讨神话对人类发展的意义。
1.2 研究意义神话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比较中外神话可以深入了解不同文化间的共性和差异。
而基于人类学派神话学说的分析,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神话在不同文化中的作用和意义。
神话不仅仅是古代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解释,更是人类对生命、死亡、爱恨、善恶等永恒命题的审视和思考。
神话在不同文化中的体现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形式,不仅体现在文学作品中,还体现在绘画、雕塑、音乐等艺术作品中。
神话对当代社会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和审美情趣。
通过对中外神话的比较研究,可以启示我们更好地认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对于中外神话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 正文2.1 中外神话的异同中外神话是世界各个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世界、生命、宇宙等问题的探索和想象。
在中外神话之间,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异同之处。
中外神话在表现形式上存在差异。
西方神话通常以英雄传说、神祇故事等形式呈现,如希腊罗马神话中的宙斯、阿波罗等神祇;而中国神话则更注重以动物或自然现象来表现神祇或传说人物,如《山海经》中的蚩尤、女娲等。
民间文学

神话、传说与民间故事三者的区别09中本班马莹莹 2009014243054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里面比较典型的三种体裁,这三种体裁能够比较集中的反映出整个民间文学灿烂发展的景象。
一般来说,神话是某些(可能)存在的历史人物被人们寄予某种特殊愿望(目的),加以神明化,主要表述人们美好的愿望。
传说是某些事件由于历史原因,被人们口耳相传,但无确切史料可以证明。
多为对故事中的历史阶段有重大贡献的人或事。
而民间故事大多是野史的来源,其真假难以断定,多为虚构杜撰,用以讽刺影射现实。
下面将具体举例说明三者的区别。
神话就是一种民族的世界观,同时代表著这个民族内部一些不可不遵守的行为规范。
每一个民族都会参考自己的民族,采取各自独特面对世界的态度神话包括有(一)创世神话:“世界的本源是什么”是创世要解决的问题。
它包括天地开辟,万物起源,人类起源及洪水遗民等方面的内容。
大体可以分为由神来开辟天地、由巨人化生万物和自然演化而形成世界等三大类。
(二)自然神话:自然也被称为解释性。
它是原始人按照自己的理解,解释各种自然现象的成因和来历的。
主要包括:日月星辰的运行,春夏秋冬、寒来暑往的更替,风雨雷电、山川河流以及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等等的起因和形状的解释。
比如日月星辰、雷电地震、春夏秋冬。
(三)、社会生活神话,比如盗火神话,射日神话、战争英雄神话等。
比如,在古代的神话中,出现了很多人格化的神,比如女娲,后羿,等等。
比如让人家喻户晓的女娲补天神话中,女娲是善的化身,它是为了拯救人类才来到这个世界上,并且女娲还具有奉献精神,能够为了拯救人类不断坚持,所以古代神话里面的神其实大多数是人格化的神,是人们面对大自然无能为力时想象出来了,代表和寄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
而民间传说具有较强的历史性,有真实或为特定群体认定为真实的的历史人物、事件、地方风物等。
它所涉及的人物大多为历史实有,即使是虚构的人物也为历代民众所认可。
比如关于穆桂英挂帅的传说,可能在历史上确有其人物,但是具体内容可能也是加入了人民群众的个人想象和愿望。
神话与民间文学的比较研究

3因为学说是建立在印欧语系内,以偏盖全
4所有神话都产生在神话时代的假说尚待证明。
德国阿达尔.库恩提出“雷雨神话说”
1对印欧神话比较研究,认为印欧神话主要是建立在雷,电,雨,云等自然现象的神化上。
2《火和洒神的降凡》指出普罗米修斯的名子来自于梵文的“钻木取火的人”,应该将此神话与钻木取火的生活联系起来。
神话学派别的萌芽
德国学者对此做出了贡献
1赫尔德是第一个采用“民歌”这一概念的人,他编著了《民歌集》,通过对民谣,民歌的比较研究,寻找题材的共同性,发现了民间文学的本质和规律。
2海德堡派的德国浪漫主义者热衷于民间文学的搜集和研究。《德国民间故事书》,分析了《尼卜龙根之歌》和北欧英雄传说的异同。
海德堡派关系密切的格林兄弟创立的神话学派。
140-50年代西方将神话与民间文学作为文化史的一部分来研究,在方法上结合语言学,人类学,考古学,心理学等各个学科
2一些学者主张把神话和民间文学分开来研究。
3由于结构主义的介入,神话和民间文学的研究更深入了
中国:
1中国的神话与外外民族的神话比较分析
2中国的神话与少数民族的神话比较分析
Fabula拉丁文:包括传说,寓言,神话故事等,英语fable由此演变而来。
法国象征主义诗人保尔.瓦莱里说神话是“口头流传下来的一切事物的名称。
马克思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
可见:
1神话是初民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感性的,表象的认识,是它们借助想象对客观世界的一种不自觉的艺术加工。
(2)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神话,有自己的原始宗教观念。有些神话被忘记了,但神话观念却传了下来,
所以他认为,一切民间文学都来自己神话,故这一派被称为神话学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 • • • 与海德堡派关系密切的格林兄弟创立的神话学派。 雅科布.格林《德意志神话学》是这一学派的奠基之作。 观点:从比较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共同语的存在。 指出:共同语—— 则有共同的生活习俗和方式——共同的精神文化状态。 证明:印度神话:Dyaus 希腊神话:Zeus 罗马神话:Jupiter北欧神话:Tyr “天空” 研究结论: (1)原始初民与原始信仰之间的联系:原始初民崇拜自然力:将代表不同自 然力的神分成善恶两面类。 (2)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神话,有自己的原始宗教观念。有些神话被忘记 了,但神话观念却传了下来, 所以他认为,一切民间文学都来自己神话,故这一派被称为神话学派。
神话学派——神话学派的“划时代事件”
• • • • • • • • • 神话如何形成的? 在神话时代,雅利安民族共同语中的每一个词都是一则神话: 因为初民的意识中没有抽象词汇,只有具体名称。此外,初民的语言的另一 个特点:一词多指,多词一指。 结论:所以谬勒的著名论点就是:神话是“语言的疾病”。他还把自然分成 两半:一半是黑暗,象征死亡,一半是光明的,象征生命,而这一切都取决 于太阳的活动,因此,一切基础上产生的神话都是太阳神话。 谬勒的不足: 1仅从语言角度解释神话是不够的 2 一切神话都是太阳神话太绝对 3因为学说是建立在印欧语系内,以偏盖全 4 所有神话都产生在神话时代的假说尚待证明。
• • 德国学者对此做出了贡献 1赫尔德是第一个采用“民歌”这一概念的人,他编著了《民歌集》,通过对 民谣,民歌的比较研究,寻找题材的共同性,发现了民间文学的本质和规律 。 2海德堡派的德国浪漫主义者热衷于民间文学的搜集和研究。《德国民间故事 书》,分析了《尼卜龙根之歌》和北欧英雄传说的异同。
•
神话学派——神话学派的创立
民间文学&民俗学
• • 民间文学:是通过人民大众口头流传的一切民间创作形式的总称,包括神话 ,传说,民歌,民间故事,寓言,童话,谚语,谜语等各种类型。 民俗学(Folklore):包括民俗和民间文学两个部分,二者密不可分,研究民 间的一切文学形式,离不开对民俗的考察分析,而民俗中则总是包含着各种 民间传说,故事,寓言和歌谣。
• •
结构主义学派
• • • 结构主义是60年代西方文学理论的重要思潮。倡导从大的系统来探索各种学 说的内部结构和相互关系。 1 法国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认为神话是一种文化向它的个人传达的某种 信息的密码,要想破译这个密码,必须神话的叙述结构。 2斯特劳斯提出“神话元”之说:一则神话可以分解成若干互相关联的单元, 他把这样的单元称之为“神化元”。研究者先解析“神化元”,再按照某些 表面类似的性质重新装配,就可以破译这则神话。 评价:俄狄普斯神话的解析。 斯特劳斯在解析中略去了一些细节,此外他的结论也牵强。
•
•
人类学派
• • • 詹姆斯.弗雷泽《金枝》是研究民俗学的经典之作。 1图腾崇高:原始初民认为人与某种动物,植物和无机物有血缘关系 2巫术:原始初民认为巫术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帮助他们控制自然力。而 当巫术不起作用时,他们才求助更高一级的能力:主人魔鬼和神祗
历史地理学派
也称做芬兰学派 卡尔.科隆将芬兰民间文学与世界各类民间文学进行比较,得出以下结论: 一,民间故事的国际性不仅在于它有共同的基本思想,而且在于情节发展大同小 异,并表现出共同的主题。 二,想找出原始的讲述形式,就必须将一个故事的各种异文加以对照比较。 三,对有文字记录的异文,应按历史的原则来分类。 四,要尽量掌握一个故事的全部异文 安蒂.阿尔奈创造出精细的民间文学类型分类法,出版了《故事类型指南》一书 。研究了一个故事的历史,它的最早的形态,向什么方向流传,为什么会变 化。如GF4。三大类:动物故事,普通民间故事,笑话 美国斯蒂恩.汤姆森:增加了“程式故事”和“末分类故事”两大类。这就是AT 分类法
• •
结构主义学派
• • • • • • 俄国的弗拉基米尔.普罗普于1728年出版《民间故事形态学》提出按功能来分 类的原则 一,故事中人物的功能是不变的,是构成故事的基本成分 二,故事中已知功能的数目是有限的。 三,功能的排列顺序总是一致的。 四,所有故事在结构上属于一个类型 普罗普为民间故事概括出了一个基本模式。
人类学派
• • 安德鲁.朗吸取了泰勒学说中的《原始文化》中的人类学观点,及达尔文的学 说,创立了人类学派的民俗学理论。 1在北美印第安人中,北欧爱斯基摩人这些不属于印第安语系的人种中进行了 调查研究,发现它们与希腊神话有相似之处,这就是说谬勒的说法太绝对了 。 2 朗提出神话的产生和发展与初民的原始习俗,礼仪,宗教,信仰有密切的 关系。研究这些,从中会发现许多类似——由于有原始的共同心态——产生了 类似的想象。 3朗举出五种特色:一是万物同一,物我同一的概念;二是相信巫术,三是对 精灵和鬼神的信仰,四是好奇,五是轻信
神话学派——神话学派的“划时代事件”
• 德国语言学家和神话学家马科斯.谬勒于1856年出版《比较 神话学》被称为“划时代的”事件。 • 观点:创立了“太阳神话说”——认为人类的共同神话是 太阳神话。 • 证明:从语言分析入手:认为人类语言的了展经历了四个 阶段: • 第一阶段:形成根词和最原始的语法形态的阶段 • 第二阶段:原始共同语逐渐分化成一些独立方言的阶段。 • 第三阶段:“神话阶段”,即是印欧神话形成并流传。 • 第四阶段:雅利安语分化,形成日尔曼,拉丁,希腊,梵 语诸民族语言的阶段。
历史地理学派
• • • • 中国 钟敬文《中国民谭型式》,提出了45个中国民间故事的类型。 评价: 忽略了作品的思想艺术内容,只注重情节。
心理分析学派
• • • • • 从心理潜意识层面解释神话与民间文学。 弗洛伊德:人的心理结构绝大部分充满了本能欲望的无意识,诸种欲望中最 根本的是性欲望。 俄狄普斯情意结,厄勒克拉情意结。 它也来解释太阳与黎明神话。认为这是无意识对意识的征服。 1荣格认为神话,仪式都是原始初民在集体无意识中的反映,这些远古的意象 就是原型。就是说,原型是许多不同民族共有的,集体无意识中的遗留物, 它们展示了人类集体生活的经历以及潜在的内心世界。 2所以这些原型形成了世世代代文学中类似的模式与主题。 3荣格提出了原型:创世,造人,洪水,人神婚配,英雄探险等。
神话和民间文学 的比较研究
神话
• • • • • • • • • • 神话(myth)来自希腊文:口头语言 神话的总称(mythology):故事 Fabula拉丁文:包括传说,寓言,神话故事等, 英语fable由此演变而来。 法国象征主义诗人保尔.瓦莱里说神话是“口头流传下来的一切事物的名称。 马克思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 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 可见: 1神话是初民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感性的,表象的认识,是它们借助想象对客 观世界的一种不自觉的艺术加工。 2 由于初民不能科学地认识那些超越他们理解力的自然现象,因而他们的种 种解释就必然表达了他们对自然力的敬畏,崇拜和奇幻的想象,从而与宗教 和神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3神话主要是讲述各种“神”和与神有关的故事,它既是虚幻的,超自然的, 又是反映太初时代的社会生活的。 4神话是口头流传下来一种文学类型,是后世文学的土壤和源泉。
神话和民间传说的关系
• • • • • 1 联系:A神话是原始初民口头创作的一种文学形式,应该包括在民间文学范 围内。 而神话 B 两者都是人民的集体创作 2区别:神话是一种不自觉的艺术加工 民间文学则是自觉的艺术创作。
神话学派——神话学派别的萌芽
神话学派
• • • 德国阿达尔.库恩提出“雷雨神话说” 1对印欧神话比较研究,认为印欧神话主要是建立在雷,电,雨,云等自然现 象的神化上。 2 《火和洒神的降凡》指出普罗米修斯的名子来自于梵文的“钻木取火的人 ”,应该将此神话与钻木取火的生活联系起来。
神话学派的影响和作用
• • • • 神话学派的影响和作用 1把神话与原始时代的历史阶段联系起来,将神话学派只关心神话的语言层面 转向了社会层面。 2 认为神话是初民思维发展的一个阶段。这就把神话和文化进化的观念联系 起来。 3在研究中运用了历史比较方法,做了纵横比较:这体现了比较文学的历时研 究与共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