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西神话的对比看中西民族文化传统的差异的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从中希神话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从中希神话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从中希神话看中西方文化差异从中希神话看中西方文化差异张雅然摘要:神话是人类历史的一个折射,一个记录,通过对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的研究对比,可以看到中西方文化差别的根本。

对中西方神话的进一步分析探究,可以把中西方文化的差别可以总结为四条,唯天论与唯命运论、民主与专制、性压抑与性开放、仁义与自由。

唯天论与唯命运论,初步体现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民主与专制,揭示了长久以来中西方政治结构的构成由来,为什么封建社会能在中国统计达3000 多年;性压抑与性开放,昭显了中西方社会对于“性”的看法;仁义与自由,解释了中西方的战争的不同与所出现的英雄的不同。

关键词:神话;命运;民主;法制;性;仁义;自由正文:什么是神话马克思做过很精彩的阐释:“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随着这些自然力的实际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

”神话就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1]。

安特鲁.兰对神话解释为“野蛮人是好奇的,最早科学的模糊冲动已在他们的头脑中起着作用,他渴望对自己所生活的世界进行解释,并在这种解释中寻找到自己。

[2]总之神就是人类在蒙昧时期” 所创造的,对现实客观世界的一种臆想和思想反映,并且在人类漫漫历史长河中加以不断的丰富和充实。

神的系统看似浪漫和荒诞,其实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很多,通过神可以看到古代人的一些行为准则、风俗道德、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又直接或间接的对后世文化教育、思维想象、组织机构等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中西方神(重点是希腊神)不同的发展历程,不同的发展走向,决定的不同的文化。

一、神系的构成第 1 页共 9 页中国的神是松散的、含混的、零落的、不成体系的,各个地方、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神,各自为政、各不相连,没有一个明确的发展历程,构不成一个完整的类似西方神系的系统。

甚至没一个像宙斯那样的最高主神,仅有一个神的行政管理者玉皇大帝,但他又受重重压力,管理范围仅限定为中央,西天灵山管不着、冥府管不到、诸菩萨管不了。

中西创世神话及其文化观念差异之比较

中西创世神话及其文化观念差异之比较

中西创世神话及其文化观念差异之比较摘要对于中国、古希伯来和古希腊等古老而源远流长的文化而言,神话在许多方面折射出文化的精髓,并以显见或者深层隐匿的方式作用于世世代代作为个体的人,参与社会的发展变化,因此具有恒久的价值和魅力。

本文拟从宇宙起源、泥土造人和洪水灾难等三个方面对中国、古希伯来和古希腊文化中的创世神话进行比较,旨在解读出各民族在宇宙观、人性观和人神关系等文化观念上的差异。

关键词:创世神话宇宙观人性观人神关系文化研究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识码:a神话是原始初民的思想观念的结晶。

创世神话反映出原始初民对宇宙起源和人类起源的深刻思索和终级追问。

而不同民族的人们如何表达对源初世界的理解,则体现出不同民族的文化观念差异。

世界各国的创世神话一般都包括宇宙起源、泥土造人和洪水灾难等方面的内容。

中国、古希伯来和古希腊创世神话对这些关于宇宙和人类起源的问题做出了回答。

本文旨在对中国、古希伯来和古希腊三个古老民族的创世神话中的宇宙起源、泥土造人和洪水灾难等三方面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中西文化在宇宙观、人性观和人神关系上的不同,从而加深我们对神话以及人类文化史的理解。

一宇宙起源与宇宙观中西的开天辟地神话,开篇都是关于同一主题,即宇宙是如何生成又是怎样发展的。

原始初民对于宇宙起源的想象是五彩缤纷、多种多样的。

钟敬文先生把关于宇宙创造的神话分为“宇宙制造说、宇宙发展说、宇宙变成说、宇宙胎生说和宇宙孵化说”五个类型。

下面,我们就根据这个类型划分法对中西创世神话进行详细地分析和梳理。

众所周知,中国神话中的创世神是盘古。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艺文类聚》)由此可知,这是以“宇宙孵化说”为思维原形的神话。

陈建宪先生认为,“盘古创始神话中包含‘宇宙卵’母题,令人很容易联想到中国古代的太极阴阳宇宙观。

”我们仔细观察太极图的形状,发现它正是一个“宇宙卵”。

中国古代哲学将宇宙看作一个不断运动变化的过程。

中西方神话对比简要概括

中西方神话对比简要概括

中西方神话对比简要概括
中西方神话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神话传统,展现了各自社会和价值观念的差异。

在中西方神话中,可以找到许多有趣的对比和相似之处。

首先,中西方神话在神祇形象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方神话中常常出现的是人
与动物的混合形象,如龙、凤、白蛇等,它们被赋予了人类的情感和智慧。

西方神话中的神祇多为具备人类外貌的超自然存在,如希腊神话的宙斯、雅典娜等。

两者在表现方式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其次,中西方神话在对自然的解读上有着不同的观点。

西方神话常常将自然现
象与神的力量联系起来,如闪电被视为宙斯的愤怒之箭。

而中方神话则更强调对自然界的崇拜和感恩,强调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

另外,中西方神话中的宇宙观也存在差异。

中方神话中普遍存在着天、地、人
三界体系,认为这是宇宙的基本构成。

西方神话则更注重宇宙的起源和结构,以例如希腊神话中的宙斯、泰坦等不同神祇来描述。

最后,中西方神话中的价值观念也有所不同。

中方神话中强调了孝顺、忠诚、
仁爱等传统美德,如《封神演义》中虞姬的自愿献身和妲己的背叛。

而西方神话中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勇气、英雄主义和自由的崇尚。

综上所述,中西方神话在神祇形象、对自然的解读、宇宙观和价值观念等方面
存在明显的差异。

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神秘力量和世界的理解和追求的不同。

中西神话比较研究

中西神话比较研究

中西神话比较研究摘要:神话是人类最早的幻想性口头散文作品。

神话来源于原始社会时期,人类通过推理和想象对自然现象作出解释。

但是由于这时的认识水平非常低下,因此经常笼罩着一层神秘的色彩。

作为民间文学的源头之一,神话有力的证明了劳动人民从来就是精神文明的创造者,也揭示了民间文学从一开始就与人民的生活和历史有着密切的联系。

目前古籍中记述神话较多的有《山海经》、《楚辞》等,在《国语》、《左传》及《论衡》等书中也保存有片段材料。

材料虽少,但仍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原来的神话是体系庞大、内容十分丰富的。

而欧洲也有北欧神话、凯尔特神话、罗马神话、希腊神话和斯拉夫神话等多种多样不同体系的神话传说。

历史的不同、文化的差异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原因造就了美丽而纷繁的世界神话体系。

各种神话之间既有它们各自的独特之处又有一些相同的地方。

比较这些异同之处会使我们更了解自己的文化。

关键词:神话中西比较创世神话是人类最早的幻想性口头散文作品,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文学的先河。

不论是世界文明发生最早地区的原始社会民族,还是当今世界上还处在原始社会的民族,都有他们自己的神话故事。

下面我们来比较一下中国的神话和古希腊、古罗马和西欧的西方神话的异同。

首先是它们的相同之处。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

”这是宋代《太平御览》卷二引佚失的三国时吴人徐整的《三五历纪》记载的。

说宇宙最初是漆黑混沌一团,像一个巨大的鸡子。

那时没有天,没有地,没有日月星辰。

在西方,古希腊人和古北欧人,也认为未有天地之前是混沌一团。

希腊神话说成是无可名状的一团,地、水、气都浑成一处,全无分别,地不坚凝,水不流动,气不透明,是无形、无明、无色的漆黑混沌的一团。

北欧神话说很久很久以前的洪荒时代,天地一片混沌,没有沙石,没有大海,没有天空和大地。

在这一片混沌的中间,只有一道深深开裂着的,无比巨大的鸿沟,叫做金恩加之沟。

整个鸿沟里面是一片空荡和虚无,没有树木,也没有野草。

在金恩加鸿沟的北方,是一片广大的冰雪世界尼夫尔海姆。

中西方神话文献综述

中西方神话文献综述

中国与希腊神话比较之文献综述内容摘要:神话,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渊源,对中国和希腊两国的神话作比较研究,对于本国文化的吸收精华有着重要的作用,也对两国之间的了解交往有着重要的意义。

古希腊和中国神话都涉及了人类起源及开天辟地的相关问题,都注重英雄形象的刻画,最后,长生不死,具有神力、法力是中、希神话中神的一个相同之处。

希腊神话中将神人化,具有浓厚的人情味;而中国神话中的神则缺乏“人性”而拥有更多的“神性”,这是中西神话的最大不同。

关键词:神话中国希腊文化一、引言神话,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渊源,是一个国家能够证明自己文明程度的证据和文化动力,也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和精神的寄托。

世界上的各个民族在告别蛮荒时代,步入文明之际时,都创造了自己的神话,这些神话都具有明显的地域风情和浓郁的民族特色,代表着本民族的文化沉淀。

作为东西方文化的显著代表,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均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写下了灿烂辉煌的一笔。

对中国和希腊两国的神话作比较研究,探究两国先民对自然、社会认识的差异,探求蕴藏在神话中的本质内涵,以及依存于神话中的民族文化、民族意识、民族精神,对于本国文化的吸收精华有着重要的作用,也对两国之间的了解交往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主题(一)中国与希腊神话之同在宋玉凤的《中国神话与古希腊神话比较论》中指出,古希腊和中国神话都涉及了人类起源及开天辟地的相关问题。

《大荒西经》说:“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

”它是比较古老的。

后一点儿的女娲抔黄土造人的神话始见于汉末应劭的《风俗通义》,之后又有女娲兄妹(或伏羲兄妹)结婚繁衍滋生人类的神话。

女娲之肠能化为十个神人,又用土造人,又能补天,她是完全具有开辟神的资格的。

希腊神话也讲述了诸神的诞生、造人等。

如,普罗米修斯和艾比米修斯二神曾经范土造人,使其形象像神,然后叫爱洛斯给他以生命,雅典娜给他以灵魂。

两国神话都注重英雄形象的刻画。

从神话角度看中西文化的差异毕业论文

从神话角度看中西文化的差异毕业论文

从神话角度看中西文化的差异摘要:神话是不同国家珍贵的文化遗产,不同的神话反映出不同的文化。

本文主要是通过简单介绍中西方神话及对神的比较,从各个角度分析中西方神话特征,进而对比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并归纳出产生差异的原因,旨在于促进跨文化间的交流。

关键词:神话;中西文化;比较;差异Research o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al Differences from thePerspective of MythologyAbstract:Mythology is precious cultural heritage of different countries, so different mythology reflects different culture. This article is a brief introduction and comparison about the mythology between western countries and China. It also analyses the characters from all the aspects which in order to make a conclusion of the difference why it occurs, aiming to promote cross-culture communication.Key Words:Mythology;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al;Comparison;Differences一、引言神话是人类艺术的瑰宝,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神话(mythology)一词本来是古希腊语,原以为关于神和英雄的故事传说。

关于神话的定义有许多,鲁迅先生给神话的定义是“昔之初民,见天地万物,变异不长,其诸现象,又出于人力所能以上,则自造众说以解释之:凡所解释,今谓之神话。

从中西方神话看文化差异

从中西方神话看文化差异

从中西方神话看文化差异摘要:人类起源后,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神话,而神话就是人类生活方式的另一种反映。

中西方的文化有如此大的差异,那么神话呢?关键词:希腊神话中国神话文化差异‚神话‛一词有许多——常常是互相冲突的——意思与之联系,所以这些意思都有某些正确性。

从日常使用的层面讲,神话是一个个虚构的故事或信仰。

然而正是这些虚构的故事或信仰,反映出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基础文化来源和信仰。

首先从西方文化说起,西方文化有着三大源头;以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古希腊文明,发展为后来的科学传统;古希伯来文明和犹太教从对上帝的敬畏,引发出宗教原罪思想;古罗马法制文明,发展为近代法制观念。

而古希腊文明正是近现代科学文化的基础与基石。

而我认为,近代文明史之所以发源于西方,就是源于古希腊那充满自由与民主气息的神话传说。

古代居住在爱琴海沿岸的希腊各部落人民,以其丰富的想象,创造出以宙斯为首的众神,通过这些神,表达出自己的理想和愿望,展现了自己民族的精神风貌,解释和说明了人类的起源等许多现象的起因。

这些神是以人的形象、性情、心态和行为方式为原型的一个神的群体,神有着人的七情六欲,按人的心理动机思考和行为,沿用人的社会群体特点,人的交际模式,也分享人的弱点和道德方面的不完善。

神以家庭或家族的形式存在,神界的权威甚至比人间更加明显取决于单纯的、不加掩饰的力量决定。

希腊神话的起源是大地之神——该亚,她是天地间第一位神、也是第一位女神。

该亚生出了第一个男性天神——乌剌诺斯,然后又与乌剌诺斯生出了众巨神。

然而乌剌诺斯看自己的儿子们都气宇非凡,担心他们篡夺自己的天神地位,遂将自己的儿子全都关进地狱的底层塔尔塔罗斯,没生下来的则留在母亲兼妻子该亚的腹中。

这让该亚很难受,她让尚未被关进地狱的儿子克罗诺斯救她,克罗诺斯则趁乌剌诺斯熟睡之时割掉了父亲的睾丸,于是克罗诺斯坐上了天神的座位。

克罗诺斯的妻子是自己的姐姐瑞亚瑞亚为他生了很多孩子,但克罗诺斯但心历史重演,就把他们全都吞入自己的腹中。

中西起源神话异同研究报告

中西起源神话异同研究报告

中西起源神话异同研究报告中西起源神话异同研究报告摘要:本研究报告主要探讨了中西起源神话的异同之处。

通过对中国传统神话《盘古开天辟地》和西方希腊神话《创世纪》中起源神话的对比研究,发现它们在起源观念、创世方式和神话形象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异同。

引言:中西方的起源神话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起源神话体现了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本研究旨在比较中西起源神话的异同,以期加深对中西方文化的理解和交流。

方法:本研究采用文本分析和比较研究的方法,选择中国传统神话《盘古开天辟地》和西方希腊神话《创世纪》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两个神话故事的比较研究,分析它们在起源观念、创世方式和神话形象等方面的异同。

结果与讨论:1. 起源观念的异同:《盘古开天辟地》中的起源观念强调混沌状态先于天地的出现,宇宙的形成是通过盘古剖开混沌而实现的。

相比之下,《创世纪》中的起源观念则是上帝在无中生有的情况下创造了天地万物。

可以看出,中国神话中强调的是宇宙的无序状态,而西方神话则强调宇宙的创造过程。

2. 创世方式的异同:《盘古开天辟地》中,盘古通过剖开混沌以形成天地,持续了一万八千年才陨落。

与之相反,《创世纪》中的上帝通过一系列的命令和创造活动,花费了六天的时间才完成了整个创世过程。

可以看出,中西方神话对于创世过程的描写方式存在明显的差异。

3. 神话形象的异同:《盘古开天辟地》中的盘古是一个古老的巨人,具有神圣的力量和智慧,在创造宇宙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而《创世纪》中的上帝则是无形的存在,通过命令和创造来实现创世。

可以看出,中西神话中的主要神话形象存在一定的差异。

结论:通过对中西起源神话的比较研究,我们发现它们在起源观念、创世方式和神话形象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异同。

中西方的起源神话反映了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研究和对比这些神话有助于加深对中西方文化的理解和推动文化交流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中西神话的对比看中西民族文化的差异的文献综述一、摘要神话是指古代人类受生产力水平低下的限制,不能科学地解释外物和自身,便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社会现象拟人化或超自然化,以远古诗歌或散文为载体,用以说明世界起源、自然现象、社会生活和人生奥秘的故事和传说,在用文字记录成文之前,大多是通过民间长期的口耳相传。

神话是人类最古远的文化遗产,是世界文学的最初源头,也是原始民族观、信仰意识等精神文化内涵的主要载体,是人类集体无意识的雏形,对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神话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内涵与文化精神,制约着民族的思维习惯、行为方式,影响着民族的精神性格、生存方式与文化走向及社会发展。

对于中西神话作比较研究,探索两地先民对自然万物、社会生活、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认识的差异,探求蕴藏在神话中的潜质和依存在神话中的民族文化、民族意识、民族精神,对于增近了解、促进交往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尤其在全球化的浪潮中,适应形势的要求,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正文神话,在世界浩瀚的文学史上无疑是一朵奇葩。

神话记载的是神的活动,反映的却是人类的思想和理念,因而它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虚拟和想象,正如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所说的神话是“通过人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

神的产生依赖于人的“自意识”的形成,不同的社会环境和社会背景会有不同的文化和思想体系,因而也就会有不同的神话。

关于神话起源方面,蔡恒在《中西上古神话比较研究》中认为,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都十分的有限。

他们在自然的力量面前, 显得无能为力。

因此, 就把自然界各种变化的动力, 归之于神的意志和力量。

他们认为, 这些变化莫测的现象, 都是一种超乎一切的神指挥着、控制着。

于是, 在他们的心目中, 一切自然力都被形象化、人格化了。

随后他们又在生产劳动中, 依照自己的英雄人物的形象, 创造了许多神的故事。

1、内容上差异性(1)中国神话注重对女神的赞颂,西方神话中则是男性受到特别的尊崇。

高红樱在《中国古代神话与古希腊神话之比较》中认为:在人类起源上,中国的神话中说,女神女娲造人,独立创造了人类,之后炼五色石补天,除恶龙,逐猛兽,填塞洪水,使民众重新安居乐业。

更难能可贵的是她从不表彰自己的功劳,也不炫耀自己的声誉,因而被尊为“功劳上达九天,下及黄泉”的慈爱、谦逊、伟大的人类母亲。

此外,“精卫添海”的神话中,炎帝之女女娃被水淹死,化做一只精卫鸟,衔西山树枝、石子以填东海,表达了中国女子改造自然的渴望和坚韧不拔的意志。

希腊神话则把创造人类的功劳归于男神普罗米修斯,所造之人也仅仅是男人,没有女人。

而第一个女人潘多拉却是宙斯为惩罚男人由众神拼凑出来的。

她的出现给人类带来了灾难、贫穷、饥饿、瘟疫、疾病、战争和死亡。

希腊神话中明显的反映的是扬男抑女的思想。

(2)中国和西方关于诸神诞生的神话有巨大的差异。

陈素萍(湖南科技学院中文系:湖南永州 425006)在《浅谈中国上古神话与古希腊神话之异同》一文中谈到: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和英雄大多是因感生受孕而出生,如关于颛顼的出生是“瑶光之星如蜺,惯月正白,感女枢幽房之宫,生黑帝颛顼”;关于少昊出生据记载是“黄帝时,大星如虹,下流华渚,女节梦接,意感而生白帝朱宣”;女狄吞水中月精而生夏禹,姜嫄感巨人足印而生周人始祖后稷,庆都感赤龙而生尧。

西方神话中却绝少此类似的感生神话。

古希腊神话中的神和英雄多是神与神、神与人交媾衍生出来的。

赫西俄德的《神谱》中的以宙斯为主神的奥林匹斯神统中诸神皆为宙斯的血亲。

宙斯是名副其实的“万神之父”。

(3)中西方神话体系不同。

杨姗姗(桂林工学院外语系硕士研究生)在《略论中国古代神话与古希腊神话的差异》(《沧桑》2009年第01期)认为“古希腊的神话世界犹如人间,最高统治者是众神之神宙斯,在他的统治下,有大臣即各种各样的神。

他们分工明确,血缘清楚,各司其职。

如雅典娜是智慧的化身,专司纺织、雕刻、制陶等专业技术;太阳神阿波罗主管光明、青春、医药、音乐和诗歌;中国的神话世界虽然也有创世纪神盘古、女娲和后羿、夸父、禹、蚩尤等超自然力的神,但他们并没有形成一个血缘关系清楚、社会分工明确的神世界”。

2、思想观念上的差异在神话观念方面,希腊神话中的神与人是同形同性的。

众神有着凡人所有的喜怒、好恶、欲望等情感,而且各自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如宙斯的风流、赫拉的极强嫉妒心,赫尔墨斯的虚荣等,众神并没有被塑造成抽象道德的化身。

他们具有和人一样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充满着凡夫俗子的种种感情欲望——恋爱、嫉妒、争斗等,真实全面地表现了人的品性和本性,有很强的世俗性。

神与人的结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希腊神话更像是“人话”。

中国神话中的“神秘”色彩则浓厚了许多。

“神”在先民的心中庄严而又肃穆。

对于“神”,他们是既恐惧又崇拜。

具体到神的形象,也与人是不同的类别,中国神话中的“神”十分奇特,通常是与“怪”相联系,甚至从中能够追寻到原始社会图腾崇拜的痕迹。

例如,创造人类的女娲是人面蛇身,神农氏是牛头人身。

这些神的形象,都是典型的鬼灵精怪,给人一种敬畏感。

此外,中国神话中的“神”不像希腊神话中的众神那样具有人的情态和内涵,他们的个性大多平面化,而且与生俱来,恒定不变,有时还成为某种抽象道德的化身。

例如,女娲的身上始终体现的是仁慈善良的母性精神,而开天地的盘古,逐日的夸父,则被赋予了具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富有牺牲的精神。

总之,在中国神话中的“神”身上缺少人的丰满的性格特征。

在审美情趣方面,中国神话与西方神话形成了庄严悲壮与活泼欢快的鲜明对比。

人们熟知的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等神话,鲜明地透视出远古生存环境的恶劣、艰苦。

灾难与痛苦使中国先民成为“早熟的儿童”,他们在险恶的自然环境中历经了大悲大痛后,经过世代的遗传,以集体无意识的形式积淀在神话世界中,用幻想的方式记载了创世英雄们为生存与自然拼死搏斗的悲壮场面,使得中国神话天生具有悲剧色彩,庄严沉郁,令人压抑。

古希腊人是“正常的儿童”,天然的港口,富足的生活,使他们乐观向上、朝气蓬勃。

其神话也处处呈现出儿童的天真活泼,神们都过着无拘无束、安居乐业的神仙日子,因而古希腊神话活泼明朗,很少有中国古代神话中沉重、悲壮的气氛。

李瑞仙(华中师范大学,湖北武汉 430079)在《从炎黄战争和特洛伊战争神话中看中西神话的差异》(2008年9月今日南国总第103期)中认为“中国留传下来的神话, 是产生于上古时代的“原始神话”;而希腊神话传说,则是属于“文明神话”, 是古希腊进入文明社会之际, 经过进一步文学加工的上古神话传说。

中国神话片段散乱,而且描写粗略。

希腊神话完整, 情节丰富。

中国神话人神异形异性,多是人面兽形,或由兽形幻化而成,具有高度神圣化特点。

而希腊神话人神同形同性, 具有高度人格化特点。

神中国古代神话神都是高高在上,几无七情六欲。

希腊神话中的神外形与人多无差异,人间种种喜乐争斗也发生在诸神之间。

特洛伊战争的原因,是由于帕里斯把金苹果判给了阿弗洛迪特,因为后者许他以天下第一美妇”。

在关于希腊神话和中国神话在神话体系、人生观、形象塑造等方面的差异及形成原因方面,杨姗姗(桂林工学院外语系硕士研究生)在《略论中国古代神话与古希腊神话的差异》(发表于《沧桑》2009年第01期)中认为,希腊神话体系表现为完备、丰富、具备逻辑性,而中国神话表现为短小、丰富、散乱。

在人物形象方面,中国神话英雄不食人间烟火,正襟危坐,不苟言笑,注重品行与德操,。

古希腊神不但集中了人类外貌美的诸多优点,而且完全按人的心理动机思考和行动,真实全面地表现了人的品性和本性,,有很强的世俗性。

在《人的神话与神化的人——中西神话比较探析》(2003年5月发表在云南民族大学学报第20卷第3期)中李娅菲(厦门大学中文系,福建厦门361005)认为,由于地理环境、心理结构和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差异, 造成了各自神话的变异和差别。

3、民族文化的差异杨姗姗(桂林工学院外语系硕士研究生)在《略论中国古代神话与古希腊神话的差异》(发表于《沧桑》2009年第01期)认为:在民族信仰方面,不同民族心理和民族精神的作用下,西方和中国神话分别体现出“崇力”与“崇德”两种神话特质。

西方的神话中,赞美崇拜的不是救苦救难的“德者”,而是叱咤风云的“力者”。

而“力”的最高形式是战争。

王位都是通过战争取得的,而不是“禅让”。

中国则是三皇五帝式的圣德。

中国神话中的神为人们所称赞的是因为他们锲而不舍,救世拯民的努力以及熔铸在精神品质中的“德行”。

中国神话中创世女娲、天辟神盘古、夸父、文化英雄神农、后羿、治理水的大禹,他们为了整体的利益毫无顾虑的做出自我牺牲,成为美德与贤能的化身。

在人生观方面,不同于希腊神话的“人本主义”,中国神话显示出厚实的“民本主义”。

这种勤劳勇敢、坚韧不拔、维护群体利益、坚信美好未来的民族个性熏陶和化育了中华民族并代代相传。

在《中西神话与中西文化传统》(河北大学学报1994年第2期)中何文祯从天人对立与天人合一、善恶同源与善恶分明、以美主善与以善主美三个方面阐释中西文化传统的对立。

在《从中西神话之异看文学民族特色的历史渊源》(云南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11月第18卷第6期)中刘长(云南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云南昆明 650091)通过中西神话异质点的比较,得出“在神话的深层结构中, 深刻地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早期文化, 并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积淀在民族精神的底层, 转变为一种自律性的集体无意识,深刻地影响和左右着文化整体的全面发展”的结论。

在《跨文化视角下的中西方神话对比研究》(海外英语ISSN1009-5030)中莫柠源(绥化学院,黑龙江绥化 152061)从跨文化交际学角度,运用霍夫斯塔德的文化价值观理论分析了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得出“中国神话表现出的价值观为集体主义、高权力距离、较强的不确定性回避、女性化和很强的长期取向倾向。

希腊神话表现出的价值观为个人主义、低权力距离、较弱的不确定性回避、男性化和较弱的长期取向倾向”的结论。

在《神话传说折射出的中西方文化差异》(2007年4月山西财经大学学报第29卷第1期)中尹晓予(安阳工学院外语系,河南安阳 455000)论及中西民族文化差异:中国文化注重和谐,伦理至上;源于古希腊文明的西方文化注重个性,探究智慧。

最后得出结论:希腊神话及西方民族文化得益于经济的、力量的、智慧的聚合力,中国的则得益于礼仪的、伦理道德的聚合力,从而构成典型的具有东西方文化差异的两类神话和文化。

4、目前中西神话比较的研究水平参差不齐,数量多而杂,研究没有一个合理的考量标准,研究浮于形式,照抄照搬现象严重导致研究论文近似度很高,研究的深度不够,很多值得深究的方面浅浅带过给研究者深入研究制造了不小的干扰,另外在一些方面还没有涉及,值得后来的研究者探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