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古诗词三首—秋思
五年级上册5.古诗词三首ppt课件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秋风乍起,客居洛阳城的诗人想写 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表达自己思 乡怀亲的心情,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 竟不知从何说起。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就的信不 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 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查 看。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洲之后,
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
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
乡之情。从哪些词语中让我们感受到这
份乡愁?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张籍,768~830,字文昌, 唐朝人,祖居苏州,后居和州乌 江(安徽和县乌江镇),曾任水 部员外郎、国子司业,故世称张 水部、张司业。 为诗手法活泼圆转,有《张 司业集》。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秋 思
[唐]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
畔行,夜深千帐灯。 故园无此声。 风一更,
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洛 (luò)(洛阳) 榆
秋 思
[唐]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欲:要。 作:写。 书:信。 形容表达的意思很多。 意万重: 复恐: 又怕这封信的内容不够多。 复,又。恐,害怕。 行人: 这里指捎信的人。 临发:快要出发。临,将要,即将。 开封:打开信封。
五年级古诗词三首的简单介绍

五年级古诗词三首的简单介绍今天给各位分享五年级古诗词三首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现在开始吧!五上部编21古诗词三首五上部编21古诗词三首1.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近义词1.《山居秋暝》: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诗人为什么下笔说是“空山”?大概诗人来到山林,远离了嘈杂烦扰的市朝,山居给他的突出印象就是非常寂静;当然,山中林木茂盛,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2.《枫桥夜泊》: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觉到什么?诗人看到了渔船上忽隐忽现的灯火,西天的上弦月渐渐落下去了,天色变得漆黑;听到了远远近近有几只乌鸦惊叫起来,寒山寺的钟声;感觉到气温更低了,霜飞满天,寒气袭人……3.《长相思》:你从“身向榆关那畔行”读懂了什么?点明了行旅的方向。
词人在这里强调的是“身”向榆关,那也就暗示出“心”向京师,它使我们想到词人留恋家园,频频回首,步履蹒跚的情况。
“那畔”一词颇含疏远的感情色彩,表现了词人这次奉命出行“榆关”是无可奈何的。
4.为什么羁旅劳顿之后深夜不寐呢?作者由描写白天的人声鼎沸、骏马嘶鸣转入对“夜深千帐灯”的静态描写。
这里借描述周围的情况而写心情,实际是表达纳兰对故乡的深深依恋和怀念。
5.从“聒碎乡心梦不成”能感受到什么?“聒碎乡心梦不成”与上阙“夜深千帐灯”相呼应,直接回答了深夜不寐的原因。
结句的“聒”字用得很灵脱,写出了风狂雪骤的气势,表现了词人对狂风暴雪极为厌恶的情感。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心乡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词意: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将士们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
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2.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有哪些1、《泊船瓜洲》[ 宋 ] 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释义: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钟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古诗词三首词语盘点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古诗词三首词语盘点五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古诗词三首》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诗词的诵读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店铺在此整理了五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古诗词三首》词语盘点,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五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古诗词三首》词语盘点《泊船瓜洲》1、泊船:停船。
泊,停泊。
2、京口:在今江苏省镇江市,长江的南岸,和瓜洲相对。
瓜洲:瓜洲在今天江苏省扬州市邗(hán)江区县南,与京口相对3、一水:这里的“一水”指长江。
4、间(jiān):在一定的空间(时间)内。
要注意不能误读成去声,不是动词“间隔”的“间”。
根据本诗平仄格律、“间”字固有的词义,以及古人语言习惯,此“间”字必须为平声。
“一水间”为体词性偏正词组,内部结构与“咫尺间”、“几步间”、“一瞬间”、“一念间”相同,中心词为“间”,限定成分为“一水”。
整句的意思是说京口和瓜州就一条(横向的)河的距离之内。
按古人文言的说法,即所谓仅“一水之遥”。
王安石是想说江南江北之近,而不是想说它们之隔离。
5、钟山:今南京市的紫金山,诗人当时家居于此。
6、隔:间隔。
7、数重:几层。
读shù chóng8、绿:吹绿了。
9、何时:什么时候。
10、还:回。
《秋思》⑴意万重:极言心思之多;⑵复恐:又恐怕;⑶行人:指捎信的人;⑷临发:将出发;⑸开封:拆开已经封好的家书。
《长相思》【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
【榆关】即今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
【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帐】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
【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聒(guō)】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故园】故乡,这里指北京。
【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古诗词三首》课文《泊船瓜洲》王安石京口瓜舟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5、古诗词三首一、生字1、生字洛阳(榆树)(耳畔)(营帐)2、生词绿恐临聒故园3、多音字间——(jiān)中间人间(jiàn)间接间隔重——(chóng)重逢重复(zhòng)重量举足轻重还——(hái)还是还有(huán)还乡以牙还牙更——(gēng)更改更名改姓(gèng)更加更上一层楼二、主题以及重点句解析1、主题:《泊船瓜洲》描写了诗人停船瓜洲时遥望家乡,不知何时能回到家乡的惆怅,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思乡之情。
《秋思》写了诗人在洛阳城见秋风而思乡,写信给家人,无奈信短情长,无法尽诉,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思乡怀亲之情。
《长相思》描写了戍边的关内将士,在北方的风雪中辗转反侧,不能入眠,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全词于写景叙事之中,体现了浓烈的羁(jī)旅怀乡之情。
2、重点句(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诗人离乡时正是草长莺飞的春天。
看到春天满目新绿,想到春去还会回来,而自己离开家乡,归乡无期,思乡的愁绪如春天的草一样,滋生、蔓延起来。
当春风吹绿江南岸的时候,诗人的心里也充满了乡愁。
眼望千里明月,寄托自己的无限相思。
)(2)行人临发又开封。
(当捎信人就要上路之时,又匆匆拆开信封。
这个小小的生活细节充分显示出他对家书的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千言万语,唯恐遗漏了一句。
)(3)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诗人通过对萧萧风雪的凄凉景色的描写,以及细腻哀婉的人物内心的描摹,表达了戍边将士深切的思乡之情。
)6、梅花魂一、生字1、生字(魂不守舍)(一缕)(幽静)(埋葬)(乡愁)(腮边)(甚至)(绸缎)(呜咽)(无所谓)(梳理)(衰老)(手绢)(华侨)(颇佳)(玷污)秉性(凉飕飕)(眷念)2、生词冷艳幽芳颇负盛名古玩不甚在意杭绸大抵骨气折节无所谓隆冬眷念3、多音字抹——(mǒ)抹黑抹杀(mò)抹不开mā抹布折——(zhé)折断折服(shé)折本(zhē)折腾二、近义词和反义词1、近义词:冰凉——冰冷爱惜——珍惜慈祥——慈爱稀罕——稀奇2、反义词:漂泊——定居偶尔——经常稀罕——平常宝贵——废物三、主题以及重点句解析1、主题:本文通过写一位身在异国他乡的老华侨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的眷念之情,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
五年级上册 古诗三首(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 习题1附答案

5 古诗词三首习题五年级上册(附答案)基础过关一、我会看拼音,写词语。
luòyáng yú shù húpàn wén zhàng二、选择正确的解释。
1、诗中"一水"指的是:()。
A、珠江;B大运河;C黄河;D长江。
2、诗人"还乡"所经过的方向、路线是:()。
A、从北到南,先经京口,再到瓜洲。
B、从南到北,先经瓜洲,再到京口。
C、从北到南,先经瓜洲,再到京口。
D、从南到北,先经南京,再到北京。
3、"欲作家书意万重"的"意万重"的意思是:()。
A、形容要表达的意思很多。
B、意义深远。
C、所表达的意见重重叠叠。
三、下列古诗词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洛阳/城里/见/秋风B.风/一更,雪/一更C.京口/瓜洲/一/水间D.春风/又绿/江南岸四、在正确的说法后面画上“√”,错的画“×”。
1.“欲作家书”中的“书”是“信件”的意思。
( )2.“行人临发又开封”中的“开封”是地名。
指现在的河南省。
( ) 3.旧时夜间分五更,一更大约两小时。
“风一更,雪一更”指风夹着雪,刮了两个小时。
( )探究应用五、理解下面诗句的意思。
1.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5古诗词三首诗意

《长相思》诗意: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行军。
深夜宿营,只见无数帐篷里都亮着灯火。
夜里,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家乡来,因为家乡温暖、宁静,是没有风雪之声的。
《秋思》诗意:秋风乍起,客居洛阳城的诗人想写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表达自己思乡怀亲的心情,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
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完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
《泊船瓜洲》诗意: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
.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故乡。
《长相思》诗意: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行军。
深夜宿营,只见无数帐篷里都亮着灯火。
夜里,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家乡来,因为家乡温暖、宁静,是没有风雪之声的。
《秋思》诗意:秋风乍起,客居洛阳城的诗人想写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表达自己思乡怀亲的心情,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
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完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
《泊船瓜洲》诗意: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
.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故乡。
《长相思》诗意: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行军。
深夜宿营,只见无数帐篷里都亮着灯火。
夜里,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家乡来,因为家乡温暖、宁静,是没有风雪之声的。
《秋思》诗意:秋风乍起,客居洛阳城的诗人想写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表达自己思乡怀亲的心情,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
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完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
《泊船瓜洲》诗意: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
.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故乡。
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之秋思

从前有个叫张籍的人,客居在洛阳。 秋天到了,树叶都枯黄了,一片片地飘落下 来,在旁人眼中,落叶好似一只只纷飞的、充满 生机的彩蝶,装点着快乐的金色的秋天。而在张 籍眼中,却一片荒凉、落寂。他已经离家很多年 了,好久没有见到自己的亲人了,真思念他们啊! 张籍想给远在家乡的亲人写一封信,但是想 说的话实在太多了,一下子不止到从何说起。 他在信中写:爹,娘,你们在家乡过得好吗? 我在洛阳一切都好,只是耳边没了娘那虽然喋喋 不休但充满关爱的唠叨,眼前没了爹那慈祥的笑 容。你们不用挂念我,我很好。我很想你们,你 们一定也很想我吧?我保证,我有时间就会来看 你们的! 中秋节快到了,这是我离家第几个中秋了?
——[唐]张籍
写作背景: 张籍,唐代诗人。张籍是韩 愈的学生,他出身贫寒,常年过 着四处奔波,漂泊异乡的生活。 在唐朝安史之乱是兵荒马乱,民 不聊生,离家十年的诗人深陷洛 阳城,却不知战乱中的家人的信 息。正在此时他在洛阳城里遇到 了故人,并托他捎信给家人 。 在此情此景下,写下了这首诗。
学习目标
爹娘,最近天气转凉了,你们多加些衣服、被子, 千万别病了。还有,平时不要太劳累了,如果缺什么的话, 给我捎个信,我会办好的!一定要保重身体啊! 他写着写着,脑中浮现出了久违爹娘的笑容,耳边响 起了娘的唠叨…… “啪”的一声,扯回了他的思绪,原来,不知不觉中 自己已泪流满面。 第二天,他把信交给了仆人,吩咐仆人一定要将信 送到。就在仆人即将出发的时候,张籍又叫住了他,仆人 转过身,不解地问:“老爷,您还有什么吩咐 吗?”“啊……你把信给我,让我再看几遍。” 他接过信后,认认真真地读了好几遍,才双手颤抖 着郑重的交给了仆人。并嘱咐道:“一定要把信送到啊, 一定要一定……” 仆人走了,他望着仆人远去的身影,口中不知道在 嘀咕着什么。他的眼泪终于像断了线的珍珠,流了下来。 那信中藏着一颗怎样的思乡之心啊!
《天净沙·秋思》教学反思15篇

《天净沙·秋思》教学反思15篇《天净沙·秋思》教学反思1《秋思》是xx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5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另两首为王安石的《泊船瓜州》和纳兰性德的《长相思》,这组诗词反应的主题是“思乡情”。
《秋思》文本只有四行,二十八个字,但信短情长,诗人那份浓浓的思乡之情却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小小细节——“写家书、又开封”展露无遗。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完形诗歌形象,感受形象中蕴含的意境,进而走进诗人的内心,深刻地体会诗人的秋思情怀呢?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我努力想要突破的难点所在。
一、熟知诗人,了解背景。
本首诗歌离学生的生活较远,思乡之情虽古来有之,现在也不缺乏鲜活的例子,但如果对诗人及写作背景不甚了解,理解起古诗来还是很难入情入境。
所以新课导入时我就通过资料展示,和孩子们一起初步了解了此诗的创作背景,诗人缘何有家不能归。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古诗,也创设了一份淡淡忧愁的情境,为古诗教学做好铺垫。
二、反复朗读,初知诗意。
诗的教学不同于课文阅读教学的点有很多,但有一种策略两者却是可以通用的,那就是“读”。
诗只有28个字,我们不能把诗拆得支离破碎,使它失去了完整性,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诵读。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不管学生懂与不懂,先让学生读了再说。
在教学的第二个环节,我先让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再个别读,齐读,教师范读,师生合作读等等,读的内容虽相同,但读的形式多样化,这种“百变读”加上“百遍读”,学生不仅不会缺乏朗读的兴趣,反而在一遍遍的诵读之中慢慢领悟了诗的大意,再借助书中的注释、工具书、生生合作,加上孩子们的课前预习,学生在交流诗意时基本能较完整地说清说顺。
三、深入研读,领悟意境。
古诗词言简意赅,一字千金,是极富魅力的。
虽然之前学生已经在多遍诵读中基本了解了古诗大意,但这表象的理解并不意味着学生能领悟诗歌描绘的意境。
所以,我把这四句诗串成了一个故事,逐句讲逐句品,创设了一个意境,引领学生在想象中丰富情感,走进诗人内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一读
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朗读诗歌,理解诗句意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诗意:客居洛阳,又见秋风。心中涌
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 需要倾吐,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 不知如何表达。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秋风是无形的,可闻、可触、可感,却不可 见。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带来无边春色一 样,秋风所包含的寂寥肃杀之气,也可使秋叶纷 纷,落红遍地,给自然界和人间带来一片秋容秋 态。客居他乡的游子,见到这一切,怎能不勾起 羁泊异乡的孤独寂落的情怀。
秋风无形,何以用“见”? 秋风本无形,但它可使本叶黄落,百花凋零, 给自然界带来秋光秋色,因而虽无形可见,却又 处处可见。用“见”就将秋风与秋风所带来的肃 杀的秋景联系起来,给读者以暗示和联想。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诗意:带信的人将要出发的时候,我
却又打开了封好的信。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复恐”二字,对诗人的心理刻画入微。而 这种并不确切的“恐”,促使诗人不假思索地作 出“又开封”的决定。诗人没有写写信的具体过 程和具体内容,只撷取家书就要发出时的这个细 节,正显出他对这封“意万重”家书的重视和对 亲人的深切思念──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了一句。
作者简介
张籍:768-830,字文昌,唐朝人, 原籍吴郡(今江苏苏州),历任太常寺 太祝,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职,古 称“张水部”或“张司业”。
诗歌简析
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 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 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 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பைடு நூலகம்
主
题
• 《秋思》写了诗人在洛阳城见秋风而思 乡,写信给家人,无奈纸短情长,无法 诉尽,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思乡怀亲 之情。